第一篇:河北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和调研的通知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专项检查和调研的通知
冀财监[2010]号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财政局、教育局:
为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监控和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经研究,决
定组织开展对全省新机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和调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和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1、2009年、2010年新机制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管理等情况。包括:公用经费(含取暖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等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2、2007-2009年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运行等情况。包括: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及进展情况,重点对近三年来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3、教育支付分中心运转情况。包括教育支付分中心具体运行模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和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形式,学校报账程序及资产管理情况,教育局对支付分中心的财务日常监管情况,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财政部门对教育资金的管理监督情况
1、义务教育资金2009年预算执行和2010年预算落实情况; 2、2010年学校(学区)预算批复情况;
3、2009年、2010年预算执行过程中一般公用经费和专项经
费使用的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4、县教育支付分中心负责的各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收支、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监督程序及方式;
5、市、县近三年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情况;
6、财政部门对教育资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需要汇报的材料
1、教育部门根据文件第(一)项检查内容要求分别介绍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改正情况,重点汇报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核算及年度资金结存,教育支付分中心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学校(学区)资产管理等情况。
2、财政部门按照文件第(二)项检查内容要求,通过对市、县2009年教育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情况,重点分析2009年总预算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上述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拨付、资金结转及监督管理等情况;着重对照第四项内容分别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根据上述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分别形成文字材料,并填列相关表格(表格附后),于5月17日
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cwc109@126.com(省教育厅)和kanqf@hebcz.gov.cn(省财政厅),纸质文件盖章后分别报所在设区市财政局、教育局,等待检查组抽查使用。
三、检查的程序
此次检查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各设区市、县财政、教育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各设区市应对县级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在抽查的基础上,形成汇报材料;二是省财政厅、教育厅组成联合检查组,选定部分市县进行重点检查和调研。其具体检查内容为:
1、听取被检查市、县财政、教育部门关于涉及上述检查内容的专项汇报。
2、查看市、县档案、相关会计凭证及账目等资料。
3、实地查看教育支付分中心和有关学校(学区)。重点是检查支付分中心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到位、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教育资金结存情况等。召开部分学校和支付分中心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支付分中心建设、运行、内控制度建设、学校报账、资金管理等情况。
4、与有关市、县交换意见。
三、检查时间及安排
本次检查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28日,每个设区市检查
3个县(含省直管县),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四、检查要求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各市、县和学校要严格按照省检查组要求,如实提供各种档案资料和填报相关表格,严禁弄虚作假。
联系人:财政厅财政监察一组阚清峰电话:***
财政厅教科文处孟吉清电话:0311-87025844
教育厅财务处王永军电话:***
附件:自查阶段需填列的表格
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教育厅
二〇一〇年五月日
主题词:财政教育检查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河北省财政厅办公室2010年5月日印发
第二篇: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义务教育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冀教财[2012]29号)
冀教财[2012]29号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
关于开展全省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教育局、财政局:
为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对全省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通过开展教育专项资金检查,全面、深入了解全省新机制、资助体系、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督促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落
实到位。
二、检查内容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主要包括:
1、2011年新机制预算、预算执行情况,2012年预算落实及学校(学区)预算批复情况;
2、2010-2011年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进展情况(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项目规划、资金落实、工程质量和进展情况,未开工原因及工作计划等);
3、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落实情况(包括:贫困生界定情况;资金发放时间、程序和标准等);
4、2010-2011年新机制绩效评价工作落实情况;
5、各县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的落实情况。
(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组织实施情况。主要包括:1、2010、2011年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配置教学仪器设备和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各级配套资金落实情况,2012年配套资金预算安排情况;
2、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具体实施和进展等情况。
(三)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政策情况。主要包括:
1、2011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各级配套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2012年配套资金预算安排情况;
2、各市、县(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资助面确定、资助标准的制定、指标分解的依据、学校名额确定等情况;
3、各普通高中学校国家助学金实际发放情
况以及资助对象档案资料管理等情况;
4、各普通高中学校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落实情况,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情况。
三、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工作需要省直管县自查和抽查工作继续委托所在设区市负责。
(一)自查工作安排。各设区市、县(区)教育、财政部门于5月10日前按照文件要求的检查内容,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并逐级填报《2012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表》(见附件)。各设区市应对所属县(区)自查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在抽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查内容形成汇报材料,于5月10日前将汇报材料和附表(含市级汇总表和各县报表)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电子版发送至邮箱:cwc109@126.com。
(二)重点检查工作安排。省财政厅、教育厅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市选定3-4个县(市、区),具体检查时间另行通知。其具体检查内容为:
1、听取被检查市、县(区)教育、财政部门关于涉及上述检查内容的专项汇报。
2、查看市、县档案、相关会计凭证及账目等资料。
3、实地检查和调查部分有关学校(学区),并召集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座谈。
4、与被检查市、县交换意见。
(三)新机制改革绩效评价工作安排。根据《河北省人民政
府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冀政[2010]138号)和《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冀教财
[2009]51号)精神,各市要按照绩效评价暂行办法要求,认真做好所属县(市、区,含省直管县)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工作,各设区市教育局、财政局于5月10日前,将对所属县(市、区,含省直管县)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报告和《××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绩效评价情况表》,以正式文件形式联合上报省教育厅和财政厅。
四、检查要求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普通高中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保障专项资金的安全及时有效。同时,要严格按照省检查组要求,如实总结工作,提供各种资料和填报相关表格。
附件:2012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表
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主题词:教育检查通知
河北省教育厅办公室2012年4月16日印发
第三篇: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
关于开展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提高经费经费效益,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教财[2008]21号)要求,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对全省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一、检查的范围
此次检查的对象是城市和县镇中小学校。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1、学校内控制度建立情况。是否有完善的经费管理、会计审核、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责任是否明确,监督机制是否健全。
2、财务收入管理情况。是否严格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所有预算外收入是否全额缴入财政专户,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存在虚列和隐匿收入,是否存在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乱收费行为;是否存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免除学杂费以后,除按原“一费制”相关标准向学生收取作业本费及向寄宿学生收取住宿费外,继续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是否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是
否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
3、财务支出管理情况。是否科学编制预算,预算批准后,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财务支出范围是否合理;各项支出是否存在不按实际发生数列支、虚列虚报和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府采购政策实行政府采购。学校领导审批权限是否明确,从事学校财务管理的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出纳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否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是否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将收支及管理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设立“账外账”、坐收坐支等违规行为。
4、资产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是否严格,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特别是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是否严格。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内部管理制度,并报主管行政部门审批,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是否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容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资产台账,并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从事购买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风险性投资活动,是否以货币资金投资企业。学校各类资产用于抵押、担保,是否符合《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学校校办产业的管理是否按照校办产业改制的要求,严格成本核算,明晰产权关系,及时完成改制工作。
5、财会队伍建设情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是否组织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参加财务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是否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人事教育财务工作。是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机构、财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是否建立财务人员的考核奖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及时调整岗位。
6、财务监督情况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是否协同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市、县财政、教育部门分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否按照不低于省确定的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依据实际在校学生人数核定,同时要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适当向办学基础薄弱的学校倾斜,保证较小学校的基本需求。改革前安排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量是否因撤并学校和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而减少支出。县级财政部门是否通过直接核算学校经费的账户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直拨到学校,并将资金安排标准、开支内容和额度及时通知农村
各中小学。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是否根据预算安排和学校运转实际需求情况及时拨付资金。是否切实落实中小学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三、检查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此次检查工作分为各市自查和省重点检查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1、自查阶段
本文自下发之日至3月15日为各市自查阶段。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组织力量周密部署,抓紧开展自查工作,对查找发现的问题认真纠正,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同时要组织开展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学习国家的财经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廉洁履职意识。自查及整改情况于3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2、省重点检查阶段
3月15日至25日为重点检查阶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根据各市自查情况对部分地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点检查。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2009年2月12日
第四篇:关于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的通知
中共洞口县竹市镇委员会文件
关于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党支部、根据上级纪委的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 内开展一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活动,现将专项检查 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时间
201 O年11月中旬至1 2月底
二、检查的内容及评分标准
l、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 件的贯彻落实情况(3 O分);
2、建立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情况(20分);
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2 O分)。主要检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 落实情况;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政策落实情况; 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移民补贴资金、救灾救济资金、扶贫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发放情况。
4、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及村务公开 情况;(20分)
5、各村(居)组织开展自查情况。(1 0分)
三、检查方式
检查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进行。
1、听。听取各村(居)党支部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和部署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2、看。看相关资料、记录和经费开支财务凭证,以及各 村的帐目往来、党务公开情况等;
3、查。核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农村集体资金、资 产、资源管理情况等;
4、访。随访一定数量的党员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农户、低保困难户,听取情况和反映,核实 相关问题。
(附检查安排)
201 0年11月15日
第五篇: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推荐]
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冀教基[2006]44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
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设区市要尽快确定开展试点的县(市),做好试点工作;未列入试点的县(市、区),也可参照意见的精神,加强本地学区建设工作。学区建设工作中有什么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我厅基础教育处联系。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省教育厅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部分县(市)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1年以来,各地在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普遍实行了以县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校(总校)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这一体制为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原有的以乡(镇)中心校(总校)作为一级农村教育管理机构的体制面临挑战。由于我省一些农村乡(镇)规模过小,以乡(镇)为单位实施管理,造成乡(镇)中心校(总校)数量及管理人员过多,编制紧缺,再加上受人口限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制定规划,更难以实现教师配备的学科专任化,使校际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顺县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镇)中心校(总校)转变为学区中心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的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并以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学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快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既是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深化、创新与完善,更是着眼于未来工作的开创。这项工作是我省为促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县域教育而实施的一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省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效能的有力举措,是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我省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开展这项工作。
二、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学区建设的工作思路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从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县域范围内,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学区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学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其持续性、层次性的特点,有步骤地推进。学区实体性机构改革,是学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按照“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学区建设是县域内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因地制宜,讲求科学,实事求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确保工作的有序衔接和顺利开展;既要防止简单划一,搞乡(镇)中心校(总校)“翻牌”,又要防止规模过大,管理粗放。
学区建设要处理好学区与现有乡(镇)政府的关系。乡(镇)一级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学区建设必须取得乡(镇)政府的理解,形成共识。学生入学虽打破了乡(镇)、村的行政区划,但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在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没有变,对撤掉乡(镇)中心校(总校)的乡(镇)要讲明利害,求得支持,以推动学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学区机构的性质和设置
学区中心校与乡(镇)中心校(总校)一样是学校教育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纳入本地教育事业统一编制,承担学区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指导任务。在县域范围内,要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按人口分布状况、学校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和今后教育规模等因素,将全县(市)划分为若干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一个学区中心校,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同时相应撤消乡(镇)中心校(总校)。具体要求是:以2—4个乡(镇)(4—6万人口)为单位设置学区中心校,在学区中心校附设学区研训室。学区中心校一般设管理人员8—11人,即校长1人,副校长3人(分管小学、初中、幼教和成教),研训员4—5人(分别负责小学、幼教和成教的教研和培训,其中1人兼任法制监督员),已建立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的设报帐员1人,未建立的设会计、出纳各1人,形成集办学、管理、研训为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以学区为单元的教育体系。
(三)学区中心校的职能
在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所辖区域中学、完全小学及相邻教学点和幼儿园(班)实行统一管理,在辖区范围内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的规定和意见,指导所辖乡(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负责所辖区域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组织开展德、智、体、美、劳及教研、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配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所辖中小学的编制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育干部的考察、培养、任免等工作。做好教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落实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四)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
从2006年9月起,试点工作拟安排两年进行。试点工作的安排,可参照以下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各设区市选定2个县(市)作试点,统一组织开展试点的准备工作。试点县(市)的确定,要优先考虑那些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比较好,乡(镇)人口规模比较小的县(市),并兼顾“点”和“面”的分布。对参加试点工作的县(市),各设区市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2)实施阶段。试点县(市)要做好相应的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在机构、人员落实后,要及时按照本县(市)的具体试点方案启动工作,并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按划定的学区,逐步撤消各乡(镇)中心校(总校),建立学区中心校。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省教育厅将定期召开阶段性的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3)总结完善阶段。试点工作取得进展后,有关试点县(市)要认真总结经验,并把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报送我厅基础教育处,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推进农村学区建设工作做好准备。对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成熟经验,省教育厅将制定规范性文件,在全省实施。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交叉进行。
三、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积极推进学区范围内学校均衡发展和学科岗位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此,重点应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建立学区中心校,推进任课教师专业化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区建设,实行学区实体性机构改革,取消现行的乡(镇)中心校(总校)建制,设立学区中心校并作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派出机构,统筹管理学区内教育教学工作。在学区内成立研训室,统一组织开展学区内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师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学区建设的开展和教师资源的整合,小学取消包班制,实行分科教学,并将空余的教师编制重点用于解决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和体音美课程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二)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要把学区建设与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紧密结合,以学区为单位,科学整合区域教育资源,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办学。具体要求是:城市、县镇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标准化初中实行“1215612”标准,即办学规模12轨(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人、占地面积60亩以上、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以上;山区的标准化初中办学规模一般应达到8轨(24个教学班),至少不低于6轨(18个教学班)。城市、县镇以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标准化小学实行“4138”标准,即办学规模4轨(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人、占地面积30亩以上、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一般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小学办学规模不能低于2轨(12个教学班)。逐步达到学校布局与学区建设相一致,实现学校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学校调整和建设要考虑未来人口出生变化,做到当前与未来统筹考虑。
(三)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要加强学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使学区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拥有大体均衡的师资队伍。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学科教师专任化的要求,将已核定到校的编制数和实际分配的教师人数,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及课时安排要求,合理确定学区范围内每所学校每个学科专任教师的岗位设置数量,并按照岗位竞聘上岗,逐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从根本上解决校际间学科岗位设置不均衡问题。要按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根据本学区的实际,有侧重、有选择地采取全学区大范围交流、学区内分片几校联动交流、学区内热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学区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以确保学区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大体平衡。
(四)改革现行办学模式,实行“小学初中一体化管理”
要把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打破现有的以学校为单位的分散管理格局,积极推进学区内以“小学初中一体化管理”为主导的集中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即:在不改变原有小学、初中建制的前提下,把每所农村初中服务区视为一个整体,在教育教学上,对农村初中和所辖服务区内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遵循“相对一体,整体规划,统中有分,分而有序”的原则,形成“管理相对集中,目标整体规划,分段进行实施,各校独立建制”的“松散式九年一贯制”管理格局。也就是,以农村初中服务区为单位,建立服务区内小学、初中相互衔接的机制,实行小学段和初中段各年级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评估制度,实行小学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小学与初中免试对口升学办法,以有效解决农村小学、初中教学难以衔接的现状,缩短小学与初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距离感和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习适应期。
(五)强化学区内部管理,加强研训网络建设
要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学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学区建设中的管理办法,抓好学区建设的整章建制工作,把教育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研训管理、成教职教管理、仪器电教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上。为从根本上改变基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力量薄弱的现状,在学区中心校附设学区研训室,由学区中心校校长兼任主任,学区中心校研训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学区内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构建起“县教研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区研训室——学校研训组”三级研训网络,实现教研、培训的有机统一。学区研训室作为新的机构,成为联结县级教研、培训与校本研训的纽带,使县域内教研和培训工作从上到下形成贯通的体系,为全面提高全县(市)农村初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六)加快发展幼儿教育,大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要根据学区建设目标的要求,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师资发展幼儿教育。要全面推进学前班与小学的相对分离,举办规范化幼儿园(小学附设三年制幼儿班);为提高办学效益和方便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入学,在边远农村地区,可以采取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相对集中办学,小学一、二年级和学前三年教育集中办学的形式。要加快学区内学前三年教育普及进程,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本学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指标达到“双85”标准,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5%以上,在规范化幼儿园(小学附设三年制幼儿班)入园的幼儿人数占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数的85%以上。
(七)坚持为“三农”服务,切实加强成职教工作
要根据学区建设的要求,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三教统筹”。要以学区内中学为依托,巩固一校挂两牌、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一校多功能的成职教教育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闲置校舍恢复和建立农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三农”服务。进一步完善学区内“以普通中学初级职业教育为基础,以乡(镇)成人综合学校为主阵地,以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辐射点,多层次、多规格面向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三级科技培训网络。
(八)建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全面提高学区建设水平
为凝聚和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学区建设,帮助、配合搞好学区内的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在实行学区中心校管理体制后,要积极推进学区教育委员会建设,促进学区内教育工作向“政府管理加社会参与”的方向发展。学区教育委员会在县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既是学区建设的参谋咨询机构,又是民主管理机构,还是提供保障条件及有关政策支持,创设有利于学区健康发展环境的机构。成员由学区内各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区中心校领导、中小学校长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成员除平时经常接触联系外,一般情况下每学期召开一次委员会成员会议,总结商议有关工作。
四、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学区建设工作实行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基础教育部门牵头,人事、财务、师教等部门共同参与。基础教育部门负责学区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按照学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区建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人事部门负责做好学区中心校领导班子建设,妥善调整和安排好富余人员;财务部门负责做好被撤乡(镇)中心校(总校)财产的移交,强化审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学区建设是县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实施主体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试点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学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区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建设工作。
(二)统筹资金,确保学区建设投入
要将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这四项工程与农村学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和省、市下拔的专项资金、县本级的财政资金、乡村自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统筹安排,按照农村学区建设总体规划集中投入。
(三)强化管理,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
在学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学校的撤并势必要空余出一些教育资源。对于图书、仪器、桌椅等可动产,可并入到保留学校,在学区内统一调配;对于闲置的校舍,重点用于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和兴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决不允许变卖校产或用于抵顶债务,以防止教育资源流失。
各设区市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规划,研究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具体实施办法。
主题词:教育学区建设意见通知抄报:省政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河北省教育厅办公室2006年7月21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