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读书笔记,宋婷

时间:2019-05-12 21: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读书笔记,宋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读书笔记,宋婷》。

第一篇:专业读书笔记,宋婷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城市规划1001

宋婷

201031203012

城市印象-对城市的认识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

说道城市规划专业,就不得不提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书,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专业的探究,我就拜读了一下大师的作品,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使我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深入城市规划这个深奥的学科。下面是我读了此书后的一些笔记。

摘要: 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比如很快找到朋友的家、警察局或是纽扣商店。事实上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

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

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关键词:环境意向 五种元素 城市形态

作者简介与成书背景: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上世纪初叶,美国的城市规划以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础。在这种理论中,强调城市不仅能而且应当进行设计,因为创造美好而有秩序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美好的城市可反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它向市民逐渐灌输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提高道德和社会的意识。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同样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和发展的。林奇首先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看作他一生中给他以巨大影响的人。虽然他并不同意赖特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社会观点,然而他敬仰赖特在形式与设计方面的天才,他曾说过是赖特使他“第一次看见了世界”。其次,刘易斯·芒福德对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有着很明显的影响。林奇在评价芒福德时曾经说过:“在规划领域内,没有其他人对我有如此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引言: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主要内容:《城市意象》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凯文.林奇用朴素、生动的笔墨,在50多年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首次提出了通过以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

一、章节内容介绍:

《城市意象》这本书结构清楚,主题明确。第一章便是意象的解读,给出新概念,强调环境的可意向性。第二章,介绍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座城市,进行比较。第三章,介绍影响城市意象的五种元素及其元素的相互关系。第四章,说明应如何设计这些元素,让城市呈现出一种连贯的强烈的意象。第五章,指出大都市形态不会是分层的秩序,而是一种复杂的模式。在城市意象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方式的教育和重塑环境都非常重要。最后,他用很长的篇幅补充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参考文献。整本书逻辑性强,易于阅读。

二、从总感到具体内容:

书名《城市意象》,“意象”对于原文的“image”十分贴切。Image,应解释为a picture especially in the mind。“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意象两个字就足以说明全书主题。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和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意象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迥然不同,但作为城市设计者应该了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作者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作者认为环境意象具有可读性,城市是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他这样描述“环境意象”:这种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

环境意象被认为由三部分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产生安全感,由此在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这也正是城市设计的目的。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个性,让物体区别于周围事物,作为独立个体可识别。结构是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而意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结构的关系,它唤起观察者的情感。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被清晰强烈的感知,这也是“可意象性”的定义。在一个可以意象性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必定也会有崭新的意义。在作者介绍的三座城市中,当地人对于城市的意象中都有一种痛苦或是怀旧的情绪,可能由于环境的巨变和那些反映历史的物质元素的缺失,或仅仅因为他们跟不上变化的节奏,诸多的变化在人们的精神意象中留下伤疤。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道路是城市中绝对主导元素。典型的空间特征,特殊的立面处理对于形成道路特征都具有重要作用。道路首先要可以识别,其次就是一定具有连续性,人们习惯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起点和终点都清晰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够和城市联结成整体。道路具有方向性以后,下一步就是应该可度量,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著名的标志物或节点来获得度量。如果道路缺乏个性容易混淆,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导致某条道路与城市其它部分脱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与周围其他元素分离,铁路和地铁就是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为两个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有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形式上也不可穿越,例如城中的河流。边界有时和道路一样具有方向性,会成为城市中十分有效的导向元素。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空间、建筑形式、细部、标志、功能、地形等等。不但视觉元素会成为识别区域的基本线索,声音有时也很重要。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就需要对线索进行强化,形成主题单元。

节点是观察者进入的战略性焦点,首先是连接点,道理的交叉或汇聚点,有时也是区域某种功能或者物质特征的浓缩,比如火车站,是区域的象征。节点的无形而模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标志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通常定义为一个简单的有形物体。要使元素成为标志物,有两种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许多地点都能够被看到;其二,通过与邻近元素退让或高度等的变化,建立起局部的对比。

这五种元素之间可能会相互强化,相互呼应,也可能相互矛盾,相互破坏。比如合适的标注物能够强化区域特征,而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所在的区域相形见绌,失去尺度。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意向性就是使它在形象上更容易识别和组织。道路,是城市整体组织最有效的元素。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它的城市元素,深深浅浅地渗入或穿透其中,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和符号,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感受。比如地铁,它不单单是深埋在地下的活跃元素,经常让人失去方向感。地铁站的形式样式让人们联想到它上面的城市,会给乘客带来更清晰地感受。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各个元素也是以一种动态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某个元素发生变化定会影响其他元素。观察者通过对现状选择、删减、排除甚至和附加元素融会贯通才形成意象,我们追寻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一个开放,能够不断发展的意象。

我觉得这五要素作为城市的总结很有概括性,而且对我们来说易于理解,结合书中提到的实例分析收获良多。

三、由部分文字引起的思考:

1,“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关于一个城市,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都会有所不同,而城市的特点也会成为被记忆的要素,每个人在城市中的地位,场所,年龄„各不相同,所造成的对于城市的判断也就不同,在城市中,我们经历诸如节日,盛会,升值,失业等等,这所有的体验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记忆,所以,城市设计是复杂的,是关乎每个个体的,同时也是关乎整体的。

2,这便应证了这第二句话,“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同等重要的。”人在城市中的价值在这里面得到体现,其实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设计城市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城市设计的最初,应该也是这样吧,以人为本,记得老师教导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师首先要做好人,不要把利益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所以在规划中不要为了体现城市的复杂性而丧失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这种并不是基于科学的规划导致的是一种混乱,或者说,规划在一开始就背离了它的初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规划。为了规划而

规划势必是盲目的。

3,这正好是我摘抄的第三句话“显然,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但事实上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能够带来的益处更多,它提供了更宽广的参照系,是行为、信仰和知识的组织者。„有秩序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是获取更多信息的起点。总之,对环境的清晰意象是个体成长的一个必要基础。”盲目规划的后果就是混乱,更是一种破坏,就好比盲目地去韩国体验整容科技,后果是整容失败后,自己变得比原来还痛苦,更惨的是变成个残疾人,靠,这不是自作自受么。如果成功了,你还很高兴,可是,你还是你自己么?

四、结束语: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对环境的需要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失意和象征性,应该涉及个体极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很广。

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积累,也告诉了我作为规划师的职责、注意事项等等,正如以上我所做的思考。我想这也是这个专业所必读的巨著。

获益良多,我会多次翻,读透它。

五、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2001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华夏出版社2007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第二篇:学习主动 宋婷

主 动 学习

红庙镇中心小学 宋 婷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小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这是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要狠抓“勤”字。要求学生备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认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四、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七、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好,上课记好笔记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维进程必须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维不能“溜小车”。

因此,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八、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让学生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卷面整洁、及时订正。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自查,发现问题再看书,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三篇:宋玮 读书笔记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

中二班:宋玮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连我也不例外有自己的主见,也越来越好动、顽皮了。洗手时会将水洒到别人的身上,如果有人从身边走过,推一下。“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呀!”这句话有时会不经意地从嘴里冒了出来。在和家长们聊天时,他们也向我们反映孩子们在家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说孩子不听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家庭里的火药味越发地浓厚,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不亲密了,可问题却还是解决不了。孩子不听话的话题真的让老师和家长们感到烦恼。某天在和我之前幼教工作者聊天时,她说:“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吧!看了后你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这惊人的评价真的让我感到吃惊。竟然有这么好的图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六个方面针对“如何说,怎么听”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书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没有无休止地说教,而是在文中配了一些一正一反地插图,这些插图很直观地把问题解释清楚,让我们在微笑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同时书中还结合了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实例,看着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感觉就像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

比如,每个班中总会有几个调皮、好动的孩子,这些孩子有时喜欢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会对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这样是很危险的。”书中“代替惩罚的方法”章节中给我们提出了好的建议,这时可以来到孩子的身边,并请他帮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巧妙地方法既避免了孩子们做危险的事情,又能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问各种各样、令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子为什么生下来就回不去了呢?”老师和家长经常会被这些问题搞的很尴尬,然后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告诉孩子。在书中“鼓励孩子自立”的章节中就提到,其实孩子在提问题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答案了,他只是想让成人作为一个回应者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他们的想法。如果我们急于给孩子答案,对他们没有帮助。这时的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问题反问回去,让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因为寻找答案的过程和问题本身一样有价值。

这本书是国外的作家写的,有的人认为运用到了中国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但我觉得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是有一点必须相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都希望能给孩子们一种好的方法和习惯,让他们能够学会面对现实。“平等、尊重”也成为了这本书中的核心所在,为大家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这是作者的心愿。这也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要学会判断地倾听孩子说话,和孩子进行真诚的沟通。多体

验孩子的感受,多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肯定、接纳孩子。因为不论大人或小孩都期盼被肯定、接纳,当被如此对待时,他就能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更有作为。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用心感受孩子的言行,用心感受孩子的所想和所感,给可爱的孩子们添上自由的翅膀。

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路第一幼儿园

二〇一四年六月一日

第四篇:《宋诗选注》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获益颇多。其实说实话,以前自己对于宋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只觉不过就是宋代人所作诗歌,以区别于唐诗罢了,读了钱先生《宋诗选注》,才开始对宋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宋诗选注》(钱钟书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一九五八年初版之后,之后重印七次,作者都作过均有所校订。一九九二年第七次重印时,钱先生又对注解作了增订,并作为补页附于书末。把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站得高,见得广,说得透。《宋诗选注》是钱钟书集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宋代诗人柳开、郑文宝、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每部作品除原文外均附有较为详尽的注释。

说到诗,我第一想到的会是唐诗,而说到宋,我首先想到的是宋词,对于钱先生《宋诗选注》里所选诗歌,熟悉的少之又少,除了那些以前所学教材所选,其余基本没听说过,更别说读过了,读了这本书,最大一感受就是自己的浅薄。就《宋诗选注》而言,江西派三宗的诗,黄庭坚三首、陈师道五首、陈与义十首,江西派大将的诗,洪炎两首、韩驹一首、吕本中四首、曾几两首,苏轼十八首、陆游二十七首,相比之下,悬殊很大,特别是黄庭坚的诗选得如此之少,而在我印象中,黄庭坚作为宋诗主要流派之一江西派的鼻祖,名气可想而知,对此难免会有疑问,或许是因为对于宋诗的注本仅仅还只读了此本的缘故。但是钱先生在《宋诗选注》香港版前言中评论本书说“它既没有鲜明地反映当时学术界的‘正确’指导思想,也不爽朗地显露我个人在诗歌里的衷心嗜好”。鲁迅先生对于选本有一句话:“倘有取舍,即非全人,稍加抑扬,更离真实”,可见,要作好此项工作,并非易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我看来,评论宋诗不能脱离它的背景——那就是唐诗。在《宋诗选注》的序中,钱先生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感想。”只是宋代诗人没有看着唐诗的盛极而时时担忧,而是面临着一座高山,原本登上山顶即为赢家,只是当他们到达山脚下的时候,唐人已经登上了山顶,根本没有比赛的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好诗到唐朝都已作完”。“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诗歌的世

界固然无边无际,要么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要么就是学习唐诗,这样又往往会戴上优孟衣冠的帽子,或者如黄庭坚评晚唐体之说“刻鹄不成反类鹜”。但就一个时代的诗或一个诗派而言,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一定是失败的。宋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为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这是唐人的说法,“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这是宋人的话,另辟蹊径似乎缘于被逼无奈。宋诗固然没有唐诗那么盛大繁荣,丰富多彩,虽显得清浅,口味略淡,却不失自己的韵味,钱先生的这一选注,让宋诗更加的清晰,明白。如果说宋词,极尽艳丽之能事,那么宋诗则是以素面照人的。读宋词,你能记得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浓浓妆容,宋诗很多时候却是素朴的向你讲述。宋词让你记住柳眉如削,而宋诗则是向你缓缓走来的情净女子,温婉,真实。如果说唐诗是一场盛宴,那么宋诗就是小酌,两三样小菜,清淡的颜色。雅起来了。少了唐诗的雄健豪迈气象。但这也是一种风格。说到这,我想起最近刚好导师在说缪钺先生的《论宋诗》,缪钺先生对于唐宋诗的比喻颇有意思,他说“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

美在情辞,宋诗之美在瘦劲,暂且不说他的观点符不符合唐宋诗的特点,只是无论古人或是今人,在研究一件东西之时,常常以比较法占主要地位,但在这句话中,我个人认为情辞乃说诗歌艺术手法,而瘦劲乃说诗歌艺术风格,还是因为我读书甚少,见识浅薄也不为知,这仅是我个人的疑问。

我很喜欢钱先生这本《宋诗选注》,应该说它是一本很难得的注本,以前看书看到这种竖排繁体就觉得头疼,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在读书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很多繁体字不认识这样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在查生字词上面,但是觉得自己受益良多,很多诗选对诗人的介绍不过生平简历,平淡无奇,而钱先生此书则更偏向于诗人个性,诗家渊源,创作风格以及诗坛趣事且用语风趣,如评价王安石的俚语入诗如同大观园中建稻香村,刚叹惜完陆游没为苏轼诗集作注,又在介绍秦观时爆料陈师道发牢骚苏轼待秦观比待自己亲热,然后又冷讽后人对山谷诗的疑神疑鬼,将大儒叶适比作鸵鸟等等,虽然如鲁迅先生所说,稍加抑扬,则更失真实,但是钱先生在诗人的介绍中虽有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判断,但却也相对客观,主要是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而先生对所选诗所作的注解更是让人拍案,他不光语言平易风趣,文章典故信手拈来而看不见一点学究气,而且在对诗的注解中常常将诗句词语来龙去脉解释得一清二楚,如郑文宝的《柳枝词》中那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刘攽《新晴》中“惟有南风旧相识,径开门户又翻书”,黄庭坚《病

起荆江亭即事》中对“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的注解,还有对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来源让我们似乎看到王安石来回踱步苦思冥想的模样。

对于宋诗,有褒有贬,这也是自然之理。以“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为一大特点的宋诗,有时候是给人一种生硬、晦涩难读的感觉,但又因此而具理趣,但宋诗里也有很多清新淡雅的好作品,如王质《山行即事》、刘攽《新晴》、杨万里《过百家渡》等等作品,都觉清新自然,不逊于唐诗。每一时代的作品都或多或少会打上本时代的烙印,宋诗当然也不例外,如何评价宋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个人就此说些自己对宋诗的认识和感想,并无什么深刻的东西,这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息息相关,期待自己能不断进步,一句话,多读书。不足之处,望老师多批评指导为谢。

第五篇:宋扬读书笔记6

读书笔记

(六)继续在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感悟颇多。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下载专业读书笔记,宋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读书笔记,宋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扬读书笔记7

    读书笔记(七)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

    读书笔记-王安婷(精选5篇)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王安婷 书的第二部分是《方法》,主要写了雷夫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促进孩子进步的想法。雷夫老师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

    夏宋小学读书笔记评选

    夏宋小学读书笔记评选 获奖学生名单 (2013年11月8日)一等奖 刘冬悦韩冰聂文君孙雨萱刘佳怡聂军强二等奖 张萍孔林耀刘明张纤刘嘉杨孔思雨孔宇航 赵子萱卓艳贞刘佳敏孔文梦李知......

    专业读书笔记

    专业读书笔记 专业读书笔记1 苗蔚林校长在这篇文章中说到:学校里,干部不能当一辈子,教师是要做一辈子的。是的,既然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教师,那我们这一辈子就得努力的学做教师,做好......

    听宋丽婷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8月22日,市里组织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感受了她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生活深情的爱,感受到了她身......

    梁山好汉 宋万 水浒传读书笔记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沽源冯国英 云里金刚宋万与旱地忽律朱贵、摸着天杜迁,他们三位在小说11回描写,梁山好汉中同时第10个出场,在梁山跟随白衣秀士王伦落草。宋万是济州(今山东......

    《大宋名后——孟献皇后》读书笔记

    《鲁迅研究及其他》读书笔记 汉师(2)班1120301237 胡畔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一部著作,因此吴颖及吴二持在《鲁迅研究及其他》中对《故事新编》的思想意义做了......

    护理专业读书笔记

    护理专业读书笔记 护理专业读书笔记范文阅读完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札记注重的是全方面为患者提供可促进健康恢复的外在与内在的条件,让我联想到“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