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宋丽婷老师心得体会
8月22日,市里组织教师参加班主任培训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感受了她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生活深情的爱,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班主任教育了解之广、研究之深,让我受益匪浅。
宋丽婷老师说要做一个快乐智慧的班主任,简单的一句话,却引起我深深的思考,这也是我平日班级管理的困惑所在,整日忙忙碌碌,可是我快乐吗?学生快乐吗?我做了多少无用功?在处理班级事情中,我是不是换种方式会更好?我是否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我不得不反复地这样质问自己,是啊,三年的教学生涯,我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着,当我内心开始产生点骄傲小情绪的时候,宋老师的讲座又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还差很远,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要更多的努力积累经验、充实自己。她的讲座像盏指路灯,让我认清自己,更让我认清了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本次培训会中受到的启发: 一个班主任整日兢兢业业,事事亲力亲为,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但不是有智慧的班主任,宋丽婷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学会借力,既能给我们教师自己“减负”,又能充分的活跃班级,提高教学效率。我把借力理解为三个方面: ①向网络借力。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备课效率,一些优秀教师精巧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充满了丰富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中,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诸如德育故事库、动画片、图片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不用多费口舌,便可以轻易而举地得到解决。然而,任何一种资源,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我们利用网络的教学资源,不要东施效颦,应该有所思、有所动、有所想,进行创新,得到启发。
②向学校和家长借力。听了宋老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在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应该有这样的改进:新学期伊始,认真阅读学校大事表(行施周历),了解学校的工作重点和这学期的活动,结合这些,来设计和进行班级活动,乘着学校这股东风,搞好班级活动。此外,利用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好家长会,积极做好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出现问题对症下药,所谓教育好学生,要先教育好家长,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吧,班级管理光班主任自己苦干不行,走出去,发挥家长的力量,搞好班级管理。
③向班干部借力。这次讲座,给我最深的启发就是培养班干部,真正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向他们借力,搞好班级管理。想想以前,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保姆,事事都想着亲力亲为,总怕学生们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应该学着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培养班干部,第一个月扶着走,第二三个月领着走,第四五个月放手自己走。
总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面对具体细致、琐碎繁杂,艰苦而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会用自己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一名班主任,就要做到“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名更加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篇:听宋文一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宋文一老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课应关注哪些要点?
大连市长海四中
体育教师
司海滨
听课,是广大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和基本功.在听课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听课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哪些要点呢?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当我在听别的学科的课的时候,一直感觉无从下手抓不住要点。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概念一直很模糊,今天听了宋文一老师的讲座,使我突然间有了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宋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层次分明。
一、通过宋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听评课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听评课是教学研究的常规工作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之一;听评课是教育管理者和教研人员深入课堂、获取教学信息、了解学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听评课是通过听评课可以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
二、抓住听课的关注点。听课时精力要集中,做到耳、眼、手、脑多种感官并动。听教授内容,教学语言;看教态、板书和演示;听课堂发言,关注学习状态和教学卫生;因听课的目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1、关注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听课中,要关注教师是否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例如情景的创造,学习的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挖掘出教材中所隐含的兴趣因素唤起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基于问题的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接触学习材料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以问题为学习的载体。
(2)基于合作的学习:合作学习基于对差异的关注,这种关注越具体、越深入,对他的元认知产生的影响就越积极,而这些思维活动的使用及其品质的形成远比对某些知识的记忆受用得多。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是巡视与指导,要巡视和关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每一个个体的学习状态,及时提出建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脚手架。(3)基于实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听课时,我们要关注教师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是否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4)基于探究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结合自己现有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能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这表明学生学习是带着“个人的自传性经验”独立分析、判断与创造的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维、主动弄清事情原委的心里欲求。
(5)基于个性的学习:关注教师是否了解学生个体的独特品质,能否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利用这些品质引导学生选择和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维的问题设计和层次作业,为学生提供争辩、“露脸”和“亮剑”的机会,从而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自信、冒险和进取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指引学生敢于探究未知,善于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实现自我超越。
3、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课堂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它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需要和谐,需要平衡。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教师是否创设了人文情境与理性情境和谐并存的课堂教学氛围。新课程课堂教学,学生既有苦苦的思索、理性的思辩,又有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同时课堂气氛应表现为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心中的困惑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是一种莫名的幸福。抓住听课的关注点,让听课时指向性明确,让茫然的状态变得目标清晰明明确,真是太感谢宋老师了。同时,在关注学习方式中,宋老师关于新课改下的五种学习方式的阐述,也让我感触很深,带给我一些明悟。这些学习方式对各学科来说是通用的,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这些学习方式,宋老师所讲的这些学习方式在语文学科上的运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宋老师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真令我终身受用。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宋老师的讲座内容,把语文学科的教学精华,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的技能,不段丰富完善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最后再次感谢宋老师,希望日后还能聆听您的教导。
第三篇: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听陈老师讲课,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陈老师的课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后来又仔细读了陈老师的著作《总裁,不只是管理者》,平实的语言,内容却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很多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中,让人读起来很轻松却饶有兴趣。近来,陈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妙语会不经意跳入脑海里,在我心里产生巨大的共鸣。闲暇时会细细品味陈老师课堂上讲的一些话,越品越觉得里面有大智慧。陈老师无疑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他创造的TTC咨询式教学培训模式,使他与其它老师明显地区别开来,这不禁让我想起他上课时说过的话:“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就是把自己区分出来的能力。怎么把自己区分出来,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陈老师无疑是有竞争力的,他知道学生们需要什么,怎样吸引学习,而他授课的范畴,已经远远超过了《策略领导学》的范畴,让人受益非浅,印象深刻。
陈老师话语一:企业家先做人,后做事: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感悟: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条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俗话讲,做官一时,做人一世,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官,可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企业家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首先要具备的便是德商,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如果我们要构筑自己事业的高楼,那么一个人的品德犹如大楼的地基,地基不牢,楼便无法盖高。在企业的各种资产中,企业的诚信度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而企业家的诚信度则代表了企业的诚信度。华人首富李嘉诚便是一个品行及诚信度非常高的企业家,只要合同一签,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即使赔再多的钱也要履行合同。很多人都非常信任他,只要他口头答应的事,不签合同别人也相信,不签合同也敢和他做生意。李嘉诚诚实守信的品质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因为心情会影响我们处理事情,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得有很好的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做了决定便全力以赴去完成,做了的事情就决不后悔。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此为人生最高境界,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理性地思维,明智地做出决策,所以,心情不好时不要做任何决定,而要尽快调整心情,在心情平静时再做决定也不迟。
话语二:我们要读一流的书籍,获一流的信息,交一流的朋友,做一流的事业。
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要做一流的事业,必须要读一流的书籍,古往今来的书籍浩如烟海,特别是现在,是人似乎都可以写一本书,书店里面的书琳琅满目,可真正称得上书的却少之又少,要把时间花在经典上,要读那些历经时间检验而常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因为读一本差书应象和一个白痴吵架,最后你会不知道谁是白痴。
获一流的信息:我们现在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的浪潮汹涌而来时,要学会识别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要有前瞻性,洞察性、要有良好的直觉。否则,我们很容易患上信息焦虑症。现在社会,凭一条信息成为亿万富翁的人并不少见,信息值千金啊!
交一流的朋友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交朋友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交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比自己有前途的朋友,这样,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余光中先生把一个人的朋友分为四类:高级而无趣、高级而有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越,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多交高级而有趣的朋友,坚决不能交低级而无越的朋友
话语三:我们每天在高速公路上来去匆匆,却从没留意过路过美好的景物。难道人生就是为了这样,匆匆忙忙,赶来赶去,辛苦劳累,来不及感觉,顾不上体验,没有回味,没有体。
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幸福要靠我们细细品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忙碌的,也不是来劳累的,我们是来追寻幸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过,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善于领悟的心灵。
追寻和忙碌本身并没有错,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追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忙忙碌碌追求了一辈了,到头来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陈老师上课妙语),其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放慢脚步,去感受小草发芽,花开花落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边走边看,边追寻边体味生命的美好呢,要知道,结果并不是生命目的,我们能拥有的,恰恰只是过程而已。
话语四:生命的质量在于心境,在于此时此刻的心境
感悟:什么样的人生最幸福?乐于奉献,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最幸福,人生幸福与否,心境很重要。只要心中有期待,有梦想,有惊喜,人的心情就会满溢幸福和快乐。
人是否幸福与否,与名与利无关,与财富的多少无关。有钱可以卖到最好的床,可无法买到好的睡眠。有钱可以买最好的房子,可买不到一个美满的家庭,有钱可以买到任何物质的东西,却无法买到一个好的心情。走过了很多路之后,才醒悟,实际最重要的是心情的宁静,人生高境界是宠辱不惊,马寅初诗云:“宠辱不惊,笑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抒”,此为生人的最高专境。物质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精神层面带给人的东西可以永恒。现代人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导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忘记了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
不要后悔过去,过去已经过去,再也无法挽回,不要担心未来,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控制和拥有的唯有现在,我们能控制的是现在的心境。为什么不让心灵打开,让阳光照进来,为什么不远离悔恨、妒忌、猜疑、恐惧,让心灵处在一处宁静与祥和的状态?为什么不去用心感受生命而生活的美好,而要去计较名与利上的得失呢?禅宗里有一句话:“借来的光,无法照亮自己的心灵”,快乐是一种能力,心情的遥控器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受外界的干扰,让自己仔细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话语六: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给人台阶,就是给自己台阶,与人方便,就是与自方便,让别人舒服,就是让自己舒服。
感悟: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与人相处,也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因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因为每个朋友都会上我们的生命中留上痕迹,丰富我们的记忆与人生感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有缘而相聚,尽缘尽而分离,茫茫人海,能相遇本身非常不容易,要懂得珍惜。
我们希望与人和谐相处,但如何才能和谐,陈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我们与人相处的一条金科玉律。要有同理性,要知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应如何对待你,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一定的虚荣心,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得,要学会给别人面子,不要得理不让人,而要有理让三分。要懂得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要帮助自己,因为助人是快乐之本,帮助别人自己得到的最大回报应是快乐的心境。要学会换位思考。给别人面子,给别人台阶,别人一定心存感激,当你需要台阶时,别人也会为你搭建台阶。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别人才愿意与我们相处,我们才能有很好的人脉,要知道,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是一种机缘,我们得好好把握。
话语七:散散心,远比散散步更重要
现代人普遍都感到很疲惫,感到很累。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常常让人感到心力憔悴,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中国70%的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这真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与身体的劳累相比,对人伤害更大、更持久的是心理上的劳累。实际上,如果心情愉快,轻松,即使每天非常忙碌和劳累,也可以通过休息得到很快的恢复。可心累对人的伤害即容易被人忽视,也很不容易得到解脱,心理问题引发人焦虑,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时间长了,让人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上的不良反映,很多人并未对心理压力对人的危害程度给予充分的重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往往效果不明显,真的,到我们彻底放松身心的时候了。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到户外去走一走,不但让身体的疲劳得到恢复,更重要的是让心理上的压力得到充分的缓解,工作是做不完的,要学会劳逸结合。让我们到户外去感受明媚的阳光,感受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人一定要有阳光心态,面对任何事情要学会乐观而自信,要举重若轻,应对自如。要给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不太高也不太低。不要过分追求事情的圆满,要知道,不圆满是世间的常态,不圆满也是一种美。
散散心真的很重要,散散心以后,我们似乎又恢复了无究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又可以扬帆启航了。
话语八:什么是营销?营销就是让顾客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必然。
营销实际上就是与客户的一种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我们要给客户提供尽量多的选择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理由,互联网的兴起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使今天的竞争不再是区域的竞争,而是全球的竞争,客户可以能面临很多种选择,如何让客户选择我们,这就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营销就是将产品推荐给客户,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的过程。因而,营销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与客户接触的每一个接触点,从传统的4P理论看,从产品的设计开始,便要考虑目标客户群,要考虑客户的需求,要尽可能为客户提供价值,然后是价格,要做到物超所值,要有竞争力。渠道则要尽可能给客户提供方面,节约客户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要尽可能地向客户介绍产品。促销是与客户的一种沟通,通过促销促成客户下决心购买产品。另外,还可以通过品牌,使客户对品牌的内涵产生共鸣甚至依赖,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可以通过服务,产生良好的口牌,因为企业最好的广告便是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后感到满意的客户,因而,营销应是要想办法通过各接触点与客户的接触,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我们要多给客户购买的理由,并通过营销将将这些理由准确地传达给客户,让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及服务成为必然。
话语九: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原因上去解决问题。
奥卡姆剃刀定理告诉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复杂。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不容易,需要对问题的本质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老子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这种万物运行的规律称之为道,我们认识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问题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强调要简单管理,管理者要有系统思维,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要通过优化流程,合理授权,知人善用保证复杂管理问题的简单化,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里有一段话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作为管理者要把十件事做成一件事,而不能把一件事做成十件事,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要能举重若轻,要把握问题的本质,不要南辕北辙,偏离问题的本质或从现象上解决问题。要懂得系统思考,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解决事物要从事物的起因入手,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话语十:我们是谁,不取决于我们的能力而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选择很重要,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是以前我们很多次选择的结果。我们做过无数次决策,其中有少部分决策是非常关键,常常会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我们可以选择高尚,也可以选择卑鄙,可以选择守信,也可以选择失信,可以选择宽容,也可以选择计较可以选择爱,也可以选择恨,可以选择成功,也可以选择失败。选择需要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凭勇气做出了勇敢的决定,结果道路越走越宽。选择需要智慧,做一项重大决策前应该进行慎重的思考,权衡得失利弊,最后才能做出决定。选择常常是一件痛苦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其中一种结果,就意味着失去了另一种结果,而我们常常并不知道哪一种结果对我们更好,选择是一种冒险,选择对了,世界便会为我们来启成功之门,从此步入精彩的人生。
尽管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和优势的职业,我们同样难以成功,有时候,能力太强也不绝对是一件好事,例如:如果你的能力对你的上司或同事造成的威胁,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妒忌,给你小鞋穿。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可以拿来选炫耀的,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大智若愚。沉默是金,虚怀若谷,大智若愚,这些道理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2星期五下班后,我们去岐江小学听了梁老师的一堂课,真的是感受颇深。
梁老师讲课的主题是:教育——渡人渡己的事业。她以自己十几年来真实的教育人生为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之前就听过梁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的课堂感染力真的让人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她的表情永远是笑咪咪的,正如她所说的,过着幸福的教育人生。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努力去做到,我每天走进课堂时,用内心的一面镜子照一照,我的脸上有笑容吗?或许用另外一中心态去面对,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吧!真的就象这句话“我的心中有春天,我的眼里就会有芳菲。”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尝试着先从学生的优点上去看他,充分发挥我们的育人智慧,我想一定会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还有第二个话题对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很有帮助。我们上语文课,是教孩子课文,还是教孩子阅读?特别是对我们一年级,阅读就更加重要了,因为一篇课文指导孩子多读几次,孩子自己就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如果老师有过多的讲解或分析其实有点多余。
平时忙忙碌碌的工作,觉得还是忽略了自身的学习。作为老师,一定要具备学习品质,我想梁老师,她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能这么好,跟她每天看书读书是分不开的。选择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因为谁也不想选择却步!
最后,梁老师还送给我们一句话。修炼性格——从容淡静,心境平和,少计较外界,多要求自己!我想以后我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想想这句话。让自己做一名快乐的教师,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3我是第一次在现场观摩名家的课,吴老师的课让我感觉亲切自然,也有几点认识。
1、课堂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她在《生命 生命》一课教学中就如何写读书笔记,怎样去概括、怎样读书、怎样表达更有层次都予以了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都指知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让学生学会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看图作文中,她就重点的指导了学生怎样写开头,怎样写内容连贯,怎样写结尾,怎样对习作进行修改的习作方法。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运用这些方法,将一节完整的习作指导课呈现在我们面前。
2、准确的课堂预设能力和精彩的处理让人佩服。
理解“有限”与“无限”这两个词语是感悟生命真谛读懂作者的关键,吴老师准确的预设出学生不能说出这两次的意思,而做了充分的准备,抓住时机展示杏林子的创作时间表和作品,使这种课堂生成的问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十分精彩。
在看图习作中她就提前预设出了学生看图习作固有模式的弊端,并采取了有效地方法予以突破。这一点还是在她说课时我才知道的,我想当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出现老套俗的现象时,不能表达真情实意时,是不是需要帮助学生走出固有模式呢?
听完吴老师的课后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她要把两课时一下子上完?从时间上看,这两节课都是80分钟,正好是两个课时;从教学内容上看,也可以清晰的划分成两个课时。我想她是要为我们呈现一个完整的精讲课目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过程吧。不知道大家怎样看这个问题?
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4以前就曾拜读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但是只是草草翻翻,利用假期再次用心的阅读一遍,让我对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专业的素养,那么这些知识和智慧从那里来?答案就是阅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就像拥有了个人忠实的指导师,这样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交流,和他们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进行碰撞。
首先,窦桂梅老师认为上公开课,有专家高手的悉心传授,这虽属“二手感悟”,但其进步速度,比起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要快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从一个“偶像派演员”变成“实力派演员”。这种境界,就是堂堂都是公开课。第二,公开课可以让人变得坚强、成熟、视野开阔。而自身视野的开阔、以及高屋建瓴,最终收益的正是我们的学生。
就拿上学期准备公开课来讲,在刚刚接受任务的时候,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内心深处既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又深怕初出茅庐的我无法完成任务。带着这样的心里,我进入了艰苦的“练课”期。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的分配,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一句话提问的声调、语气,都一一的烂熟于心。40分钟,听起来很短,但为了这一个40分钟,我付出了十几个、几十个40分钟。经常是自己精心设计好的环节,又被专家解剖得体无完肤,自己又得从头再来。其中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我的课堂也在一次次的被“否定”与“修改”中变得干净漂亮。正是这样的历练或“打击”,使我学会了不怨天,不尤人,一心向前,我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让我切身体会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作用。让我端正了心态,它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多争取上公开课。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慕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出的精彩人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次一次地让自己“站在巨人地肩膀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得之非求”。
一路走来,成长总与读书、学习相伴。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在读的同时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使自己缩短了与优秀教师的既定距离。
【听优秀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听优秀教师讲课心得
2.优秀随笔:听名师讲课有感
3.老师讲课的感言3则
4.老师讲课的作文
5.《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
6.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感作文
7.《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范文
8.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读后感
9.听黄保余老师讲课三年级作文
第四篇:学习主动 宋婷
主 动 学习
红庙镇中心小学 宋 婷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小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这是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要狠抓“勤”字。要求学生备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认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四、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七、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好,上课记好笔记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维进程必须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维不能“溜小车”。
因此,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八、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让学生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卷面整洁、及时订正。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自查,发现问题再看书,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五篇:专业读书笔记,宋婷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城市规划1001
宋婷
201031203012
城市印象-对城市的认识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
说道城市规划专业,就不得不提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书,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专业的探究,我就拜读了一下大师的作品,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使我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深入城市规划这个深奥的学科。下面是我读了此书后的一些笔记。
摘要: 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比如很快找到朋友的家、警察局或是纽扣商店。事实上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度。
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
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关键词:环境意向 五种元素 城市形态
作者简介与成书背景: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上世纪初叶,美国的城市规划以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础。在这种理论中,强调城市不仅能而且应当进行设计,因为创造美好而有秩序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美好的城市可反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它向市民逐渐灌输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提高道德和社会的意识。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同样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和发展的。林奇首先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看作他一生中给他以巨大影响的人。虽然他并不同意赖特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社会观点,然而他敬仰赖特在形式与设计方面的天才,他曾说过是赖特使他“第一次看见了世界”。其次,刘易斯·芒福德对林奇的城市设计思想也有着很明显的影响。林奇在评价芒福德时曾经说过:“在规划领域内,没有其他人对我有如此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引言: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从《城市意象》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然而它与别的时间艺术,比如已掌握的音乐规律完全不同。很显然,不同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主要内容:《城市意象》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凯文.林奇用朴素、生动的笔墨,在50多年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首次提出了通过以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
一、章节内容介绍:
《城市意象》这本书结构清楚,主题明确。第一章便是意象的解读,给出新概念,强调环境的可意向性。第二章,介绍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座城市,进行比较。第三章,介绍影响城市意象的五种元素及其元素的相互关系。第四章,说明应如何设计这些元素,让城市呈现出一种连贯的强烈的意象。第五章,指出大都市形态不会是分层的秩序,而是一种复杂的模式。在城市意象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方式的教育和重塑环境都非常重要。最后,他用很长的篇幅补充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参考文献。整本书逻辑性强,易于阅读。
二、从总感到具体内容:
书名《城市意象》,“意象”对于原文的“image”十分贴切。Image,应解释为a picture especially in the mind。“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意象两个字就足以说明全书主题。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和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意象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迥然不同,但作为城市设计者应该了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作者引用了苏赞·格兰对建筑的简略定义:一切被创造的可见的环境。在作者讨论“环境意象”时,这个词语是指类似道路、标志物、边界、节点和区域这些东西,作者创造了“可意向性”这个概念来描述他们应该具备唤起观察者强烈意象的特点。作者认为环境意象具有可读性,城市是由一系列可认知的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他这样描述“环境意象”:这种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
环境意象被认为由三部分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
“一个可加工的意象首先必备的是事物的个性,即其与周围事物的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种个性具有独立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其次,这个意象必须包括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最后,这个物体必须为观察者提供实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蕴,这种意蕴也是一种关系,但完全不同于空间或形态的关系。”
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产生安全感,由此在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这也正是城市设计的目的。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个性,让物体区别于周围事物,作为独立个体可识别。结构是物体与观察者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或形态上的关联。而意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结构的关系,它唤起观察者的情感。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被清晰强烈的感知,这也是“可意象性”的定义。在一个可以意象性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必定也会有崭新的意义。在作者介绍的三座城市中,当地人对于城市的意象中都有一种痛苦或是怀旧的情绪,可能由于环境的巨变和那些反映历史的物质元素的缺失,或仅仅因为他们跟不上变化的节奏,诸多的变化在人们的精神意象中留下伤疤。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道路是城市中绝对主导元素。典型的空间特征,特殊的立面处理对于形成道路特征都具有重要作用。道路首先要可以识别,其次就是一定具有连续性,人们习惯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起点和终点都清晰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够和城市联结成整体。道路具有方向性以后,下一步就是应该可度量,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一系列著名的标志物或节点来获得度量。如果道路缺乏个性容易混淆,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导致某条道路与城市其它部分脱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与周围其他元素分离,铁路和地铁就是道路与环境分离的实例。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为两个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参照作用。有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形式上也不可穿越,例如城中的河流。边界有时和道路一样具有方向性,会成为城市中十分有效的导向元素。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比如空间、建筑形式、细部、标志、功能、地形等等。不但视觉元素会成为识别区域的基本线索,声音有时也很重要。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就需要对线索进行强化,形成主题单元。
节点是观察者进入的战略性焦点,首先是连接点,道理的交叉或汇聚点,有时也是区域某种功能或者物质特征的浓缩,比如火车站,是区域的象征。节点的无形而模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标志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通常定义为一个简单的有形物体。要使元素成为标志物,有两种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许多地点都能够被看到;其二,通过与邻近元素退让或高度等的变化,建立起局部的对比。
这五种元素之间可能会相互强化,相互呼应,也可能相互矛盾,相互破坏。比如合适的标注物能够强化区域特征,而一个巨大的标志物会使它所在的区域相形见绌,失去尺度。要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意向性就是使它在形象上更容易识别和组织。道路,是城市整体组织最有效的元素。假如道路能够向旅行者展示其它的城市元素,深深浅浅地渗入或穿透其中,提供一些周围事物的线索和符号,一定会加深人们的出行感受。比如地铁,它不单单是深埋在地下的活跃元素,经常让人失去方向感。地铁站的形式样式让人们联想到它上面的城市,会给乘客带来更清晰地感受。意象是一个连续的领域,各个元素也是以一种动态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某个元素发生变化定会影响其他元素。观察者通过对现状选择、删减、排除甚至和附加元素融会贯通才形成意象,我们追寻的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一个开放,能够不断发展的意象。
我觉得这五要素作为城市的总结很有概括性,而且对我们来说易于理解,结合书中提到的实例分析收获良多。
三、由部分文字引起的思考:
1,“每一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关于一个城市,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都会有所不同,而城市的特点也会成为被记忆的要素,每个人在城市中的地位,场所,年龄„各不相同,所造成的对于城市的判断也就不同,在城市中,我们经历诸如节日,盛会,升值,失业等等,这所有的体验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记忆,所以,城市设计是复杂的,是关乎每个个体的,同时也是关乎整体的。
2,这便应证了这第二句话,“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同等重要的。”人在城市中的价值在这里面得到体现,其实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设计城市的目的就是给人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城市设计的最初,应该也是这样吧,以人为本,记得老师教导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师首先要做好人,不要把利益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所以在规划中不要为了体现城市的复杂性而丧失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这种并不是基于科学的规划导致的是一种混乱,或者说,规划在一开始就背离了它的初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规划。为了规划而
规划势必是盲目的。
3,这正好是我摘抄的第三句话“显然,一个清晰的意象可以使人方便迅速地迁移„但事实上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能够带来的益处更多,它提供了更宽广的参照系,是行为、信仰和知识的组织者。„有秩序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是获取更多信息的起点。总之,对环境的清晰意象是个体成长的一个必要基础。”盲目规划的后果就是混乱,更是一种破坏,就好比盲目地去韩国体验整容科技,后果是整容失败后,自己变得比原来还痛苦,更惨的是变成个残疾人,靠,这不是自作自受么。如果成功了,你还很高兴,可是,你还是你自己么?
四、结束语: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对环境的需要不仅仅是其结构良好,而且它还应该充满失意和象征性,应该涉及个体极其复杂的社会,涉及他们的理想和传统,涉及自然环境以及城市中复杂的功能和运动...”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很广。
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积累,也告诉了我作为规划师的职责、注意事项等等,正如以上我所做的思考。我想这也是这个专业所必读的巨著。
获益良多,我会多次翻,读透它。
五、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2001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华夏出版社2007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