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

时间:2019-05-12 21: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

第一篇:“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

“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

文∕陈泽明刘畅

„摘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科学的“惩罚”教育也是真正的爱心教育,爱为中心的批评才是理智的爱、深沉的爱。

„关键词‟惩罚教育爱心教育理智

《当代家庭教育报》中有这样一片文章《聪明的惩罚》。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图,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孩子有一颗特强的好奇心,老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他终于杀了一条狗。这条狗恰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画两幅图,也就是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幅图。麦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就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候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这位校长给予麦克劳德的惩罚是实在高明。

在当前的教育大气候下老师们谈“罚”色变,忌提“体罚”。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惩罚”教育并不是大家口中的“体罚”,它完全不同于“体罚”,两者绝不

可以划上“=”。什么是“惩罚”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指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种教育方式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说的时髦点,“惩罚”教育就是“另类爱心“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一、为什么要实施“惩罚”教育

一方面,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只要我想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意识,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的去取、甚至去夺。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看成 1

具有潜在的危险的事情,因此孩子的全部创造都是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完成,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虽然在学校生活中有一定的集体生活,也常听到老师、父母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还是小皇帝、家庭生活的主心骨,因此互相帮助等行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缺少真正的行动。试想,如果一味地用“表扬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甚至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收到大人们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的接受大人们那种表面上的夸奖。可见只是一味的表扬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此外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比如: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让他多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尤其对于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在错误行为面前更应该严格管教。

二、实施“惩罚”教育时的注意点

虽然“惩罚”教育好处多,但是倘若一个不小心,往往会闯进“体罚”的禁区。那么如何做好“惩罚”教育?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要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的批评。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学生的恶性后果。尖刻的训斥犹如利剑一样刺伤学生,刺伤师生关系、更会把学生推向更远,导致学生逆反思想的产生,最终导致教育失败。

二是要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时间的来龙去脉,不能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错误。经过了解、调查清楚后,恰当、适时的批评犹如一剂良药,使人幡然醒悟,催人奋进。不经调

查的批评对学生不公平,而犟学生会背思想包袱,不服气之余会继续犯错,而内向学生则会对老师产生意见,意志会极为消沉。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三是要因材施教。我们面临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性格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对自己的要求也严疏有别,因此在犯同样错误时,我们要选不同的入手点去实施惩罚教育。有的同学本来自我实力不错,对自己要求很高,这样的孩子所受的惩罚是没必要在班里公开或讨论;而有的同学总觉得自己有无数理由可以为自己辩护,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借助严厉的批评和集体的舆论来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四是要及时有效。一旦对学生实施惩罚,就要及时。延时惩罚,秋后算账,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延时惩罚,学生也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产生问题的严重性。惩罚不是终结,惩罚完后,还要及时教育,从正面帮助教育,使其消去悲观情绪,设法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品质。

三、实施“惩罚教育的几种方法

“练笔惩罚法。学生发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自己往往意识不到或认识不够,对错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或危害不以为然。处理之初,可以让学生静坐,静立甚至于面壁思过,这样有时还能起到冷静学生情绪,避免师生对立冲突发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不妨用用魏书生的做法:一是让学生写说明书。这比一般写检讨书效果好,写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一个大错„„,给别人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大错特错„„,请老师原谅„„,今后一定下决心改正,决心做到一下几点”等等,这样浮浅潦草,不能触及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犯方法。写说明书则不同,需要学生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分析事件中的过失、怎样对待自己的过失,较之检讨书能更好地触及学生内心,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二是罚写心里病历。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好心理病历。心理病历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写说明书和心理病历时,写的往往是自己实际的东西,不可能推诿责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错误。有的学生甚至于越写越恨自己,所谓记忆犹新,教训深刻矣。“娱乐”惩罚法。学生犯错误更多的是行为失控,规范不够,有的学生在不经意中违反了学校、班级中程度较轻的规章制度,老师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为学生

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把握行为。比如说忘带校卡,我们可罚其为全班唱一首歌或表演一个其他节目,这样做一来可以告诫当事人“犯错必究”,二来可以让其他同学感同身受,大家共勉,三来可以让全班得到一时的轻松,感受集体的亲情温馨。

“做好事”惩罚法。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因此做好事也就成了惩罚的必要性。比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平时做事没有责任心、思想松懈,经常一到他值日就逃跑,曾多次说服教育,总不见效果。于是我罚他清扫教室,并保持、监督教室清洁,逐渐地他的态度有所改变,我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并继续让他劳动几次,果然他改变了,并主动地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认真对待值日绝不逃跑,我又不失时机地在班上表扬他。既鼓励了这位同学,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教育。

泰戈尔曾写到:“只有热爱人的人才可以惩戒人。”实施“惩罚”教育一定要以爱为出发点,又以爱为终点,这样的“惩罚”教育才是真正的爱心教育,理智的爱心教育、深沉的爱心教育。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夏令营中的较量》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北京市妇联主管、北京市家庭

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家庭教育报》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阴县包市学校

第二篇:教育惩罚策略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惩罚策略

巫玉

敏[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无法避免的。中学班主任不仅要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好惩罚前的准备。而且还应该不断的反思,以采取更有针对性,更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对策。

[关键词]惩罚教育 ;班主任工作 ;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都遭到反对,“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颤颤惊惊,左右为难,如履薄冰,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样一来,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而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方法,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的。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注意讲究处罚的艺术,相信效果一定更好。

一、教育惩罚的含义

教育惩罚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约束或否定性评价,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学生改正并内化为其自觉约束力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教育惩罚的意义

惩罚权是教师的基本权力之一,它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合法权力。惩罚和赏识是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将奖励与批评两者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教育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方式之一。他们正处于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等都没有成熟,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思想行为,所以实施教育惩罚,矫正其不良行为,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育惩罚有利于个体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教育惩罚也有利于个体社会化,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利益;教育惩罚更使学生学会负责,便让他们建立起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

三、惩罚原则

1、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中“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务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2、罚之有度。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得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目的,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免走两极,刚柔相济,因人施教,因势施教,就是最基本的。

3、罚中有情。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有何妨?切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四、教育惩罚策略实例

1、矛盾冲突:同桌等近距离的学生发生纠纷、互不相让等。

现在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容易冲动,有可能会引发为打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先喝令其停止,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解释他们的行为。等学生冷静之后,再要求其写心理病历。写明疾病原因,时间,治疗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别人和事情,减少他们以后犯错的可能。

惩罚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所有的事情中,你可以挑选他最不喜欢的事要求他做,这样,就可以加强“惩罚”的效果。这里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正性惩罚”的原理---正性惩罚指的是: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跟随一个刺激物的出现,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发生。这个刺激物应该是学生不想做的事情。

2、不遵守作息制度: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

对于这类问题行为,班主任应该在午餐时间或放学时间将其留下。时间视情节而定,但最多不超过15分钟。在留校时间班主任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如果确实有合理原因,可以适当减一些留校时间。对于那些没有丝毫理由,甚至还要撒谎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留校的同时,可以要求另外写一篇有关“遵守纪律”的作文,要求写下自己的观点。最后,为了让他加强纪律观念,班主任可以“惩

罚”其当一星期的值日班长。每天都有责任要开教室的门,这样不仅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培养责任心。

3、不服从教师:如不与教师合作,甚至公然挑衅教师。

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头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应该要求其写一份心理说明书,说明自己当时的心理和现在的想法,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次检讨。当然,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行为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按照要求弥补了过错,得到了惩罚,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学生,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学生长期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得采取极端措施了。与学生签定个人契约:教师与学生讨论他的问题,然后和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契约中包括学生特定行为的改变和期限。告诉学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的后果,并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惩罚措施,要求其签字。班主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措施以促使预定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打电话或者是与家长进行直接的会面,向家长说明学生的问题行为,希望家长帮助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配合解决问题。

4.课堂上讲话

魏书生老师对付课内说话,有个“说话接力本”,还有个“选举说话能手”。全国十杰教师张思明老师当班主任,有个班内“十佳评选”,全体同学参与,由学生确定哪十佳,如评出“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人”,“对工作最负责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说话最文明的人”等等。党内自律有个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觉得,只要班主任开动脑筋,打开智慧之门,这些方法,原创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并能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得以尊重为前提。所有的方法,都要直指人心。

5.对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以适度的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它是针对问题学生的一种强制性的纠偏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范围内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措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语)。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

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巫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

6.倡导“绿色惩戒”

处理违纪学生,必须遵守《违纪处理程序》。我们大力倡导“绿色惩戒”,要求班主任做到因材施教,铁纪柔肠。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 绿色惩戒,是班级工作至高无上、永无止境的艺术之一。

学生中的不良现象,不论多深的顽疾,归根到底,还得要由学生自己来消灭。这是一条朴素的规律。我们所有班主任与德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从中生发出信心和智慧,促成被教育者的自我觉醒。这样,我们的班级就会逐步打造成学生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之园、互爱之地。

五、班主任的反思

班主任对问题行为的反应往往受到观察到的周围的成年人对待学生的方式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童年的经历可能会对班主任采取适当的惩罚办法有帮助,可是,要注意到过去对这些问题行为很有效的方法是不是适合当今的学生,而且应该不断总结合适的对策。

必要时班主任需要“自我惩罚”,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教师也一样,并不是什么圣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上课迟到,处理课堂违纪等问题不当。教师不应该掩饰自己的错误,而应该当着学生的面惩罚自己。如惩罚自己打扫教室,罚自己为班级的学生做一件好事等。惩罚自己不仅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而且会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学生在教师榜样的带动下,也会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惩罚”。

总之,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如果失去学生,我们教师的存在将无任何意义,因此我们要关爱、尽全心全力教育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富有个性、灵性的未成年生命个体,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教育他们的重任,我坚信,只要班主任老师多一点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认真研究问题成因,我们就可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作更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三篇:幼儿园惩罚教育心得体会

阅读《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后不禁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惭愧,说到底,我还是不了解孩子,还是缺乏理论的奠基。此时,我想到前辈们给我的忠告:多看书,多积淀。暑期有幸阅读了《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给了我很多启迪。日常教学中,班里时不时的有一些“小调皮鬼”,他们有意无意的惹出一些小麻烦,犯一些小错误。有些孩子经过教育后能够很好的改正,可有的的孩子却是“屡教不改”。碰到这些问题,我常常感到苦恼:“这些孩子,怎么是这样的啊?”我常常感到着急,有时“恨铁不成钢”甚至感到生气。现在重新想来,这些问题的产生很有可能是正常现象,《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孩子们就是在这些行为的反复中学习和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用宽容的心对待孩子,教会孩子正确的方式,强化孩子良好的行为。而从教学方式上讲,有时采用一些“惩罚教育”,也许效果更好。如今这个社会提倡表扬教育,很多孩子在社会和家长们的精心保护下自尊心越来越脆弱。很多孩子经不起老师的一点批评,还有的孩子因为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言语而哇哇大哭。难道惩罚教育真的就那么不可采用吗?记得在汪凤炎教授的教学中曾经谈到惩罚教育的两个积极的功能:一是矫正功能;二是威慑功能。矫正功能:孩子们犯了错误往往不止到自己错在哪,经过惩罚,可以帮助他们矫正错误;威慑功能:对于其他人起到威慑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杀鸡儆猴”。而惩罚也存在一定弱点:(1)它并不能去除不良反应或使不良反应不再存在,而只是使某种不良行为减少或延缓发生;

第四篇: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头痛不已,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厌学,道德败坏,责任意识淡薄,而且非常懒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惩罚教育的涵义及意义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能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体罚是一种以身体折磨或者身体伤害作为惩罚手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强制教育方式,它不但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道德要求,更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所严格禁止的行为。而惩罚教育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的否定评价,如果没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正常的教育秩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系,也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更大的“自然惩罚”。

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少年儿童从入学到小学毕业,接受六年制阶段义务教育,心理和行为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初步成熟,从不定型到初步定型的过程。在其健康心理和规范行为的逐步形成过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相当显得重要.这段时期学生还具有 儿童和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从情感的发展来看,一般都比较活泼、富有朝气,但又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从个性的发展来看。他们天真、淘气,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高,而且不稳定。所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既对他们严格要求,又使他们生动活泼得到发展。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地位和任务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约束,会更加有助于他们独立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约束,顾名思义,就是加以限制,不使越出规定范围,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这个强制性就是惩罚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按规矩做事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前提。使他们比有对象,行有准则;就是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著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这一命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重的统一。我们可以“用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倾向性”。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当头捧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的强调。在西方,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充满鞭挞的声音”;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惩罚可以不讲究方式方法,乃至违背“教书育人”的教育本义呢?显然不是。在这里,如何理解把握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分寸?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原则、界限是值得重视的——

其一,惩罚不等于体罚——任何暴力性的惩罚都不是惩罚教育应有的内容,其二,惩罚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毕竟,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并非仅仅为了“教训”,因此,惩罚只能罚过失,而不 2 能罚尊严;

其三,惩罚必须与激励相结合,不能只罚不奖,为罚而罚;最后,惩罚标准应该是确定、适度的,要让受教育者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惩罚,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

显然,这些惩罚原则不仅需要教师、学校严格遵守,更需要家长、社会的理解和配合,在正确理解、合理实施惩罚教育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存在严重欠缺。而这样的欠缺,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实。如何改变这样的现实,使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更和谐的秩序基础,无疑是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者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

赏罚分明向来是治军良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这样,只不过对于学生的管理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如果说赏识教育是肯定优点、鼓励进步,那么惩罚教育就是否定缺点、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小孩子,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更是难免犯下错误,养成坏习惯。而惩罚就是为了改正错误和改掉坏习惯而设置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在经过惩罚之后,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

惩罚也是让学生亲历道德体验。让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来体验违纪的后果,把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比如,违反课堂纪律,打扰了大家的学习,对这样的学生只是批评几句,认识到错误就完事了?这是不公平的。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使学生明白,违反纪律与为之付出的代价相比是不值得的,惩罚才会起到纠错的作用。

如果有人认为惩罚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真正的惩罚,或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惩罚就像冷水浴,恰当的冷水浴会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恰当的冷水浴才会使人感冒。惩罚能够警醒自己他人,具有威慑作用。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认识、态度、观念无外乎来源于直接体验和间接经验,后者往往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获得。惩罚教育让犯错者有切肤之痛,也让其他人知道在学校里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内化于自己的潜意识中,不致再犯类似错误。这样的惩罚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威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三、小学生惩罚教育的原则

1.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中“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务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2、罚之有度。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得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目的,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免走两极,刚柔相济,因人施教,因势施教,就是最基本的。

3、罚中有情。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有何妨?切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 4 残缺的教育。

惩罚”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惩罚”也不等同于“暴力”。以下几种“惩罚”方式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一是无价值惩罚。比如罚写生字100遍,罚站X分钟,蹲马步等等。这样的纯机械性、体力性惩罚除了可以使孩子的手脚暂时感到疲劳、酸痛,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实际的意义。

二是精神惩罚。或采取长时间不跟孩子讲话,或动员其他孩子一起孤立犯错误的孩子,或采取羞辱、恐吓等伤害孩子自尊自信的方式方法„„这种精神的惩罚有时比棍棒教育更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虽不伤及孩子身体,却伤害孩子的心灵。长此以往容易使被教育者产生孤僻、抑郁、自卑、狭隘、仇恨等诸多心理问题,很容易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巨大隔阂,伤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正常感情。

三是粗暴体罚。教育者采取打骂等暴力手段惩罚被教育者,比如,用针刺,抽嘴巴,打板子,罚跪„„这已经不是惩罚,而是伤害,甚至是犯罪了。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在罚一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时用医生注射用的注射器向学生的手面注射水,这位老师还美其名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未免无知和滑稽。最近以来连续发生的因粗暴体罚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醒。

四是只罚不奖,为罚而罚。“惩罚”只是在被动状态下的一种辅助教育手段。而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好。所以应以正面鼓励为主。也就是说,“惩罚”必须与“激励”相结合。不能只罚不奖,为罚而罚。

四、惩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教师是放任还是处罚?处罚时如何做到既严肃纪律又使学生心悦诚服,如何做到既教育了违纪学生又达到一石双鸟的教育效果呢?下面是笔者在当班主任工作中自我总结的几点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1、矛盾冲突:同桌等近距离的学生发生纠纷、互不相让等。

现在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容易冲动,有可能会引发为打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先喝令其停止,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解释他们的行为。等学生冷静之后,再要 5 求其写出事情的经过,并针对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别人和事情,减少他们以后犯错的可能。

惩罚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所有的事情中,你可以挑选他最不喜欢的事要求他做,这样,就可以加强“惩罚”的效果。这里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正性惩罚”的原理---正性惩罚指的是: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跟随一个刺激物的出现,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发生。这个刺激物应该是学生不想做的事情。

2、不遵守作息制度: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

对于这类问题行为,班主任应该在午休时间或放学时间将其留下。时间视情节而定,但最多不超过15分钟。在留校时间班主任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如果确实有合理原因,可以适当减一些留校时间。对于那些没有丝毫理由,甚至还要撒谎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留校的同时,可以要求另外写一篇有关“遵守纪律”的作文,要求写下自己的观点。最后,为了让他加强纪律观念,班主任可以“惩罚”其当一星期的值日班长。每天都有责任要开教室的门,这样不仅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培养责任心。

3、不服从教师:如不与教师合作,甚至公然挑衅教师。

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头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应该要求其写一份心理说明书,说明自己当时的心理和现在的想法,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次检讨。当然,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行为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按照要求弥补了过错,得到了惩罚,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学生,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学生长期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得采取极端措施了。与学生签定个人契约:教师与学生讨论他的问题,然后和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契约中包括学生特定行为的改变和期限。告诉学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的后果,并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惩罚措施,要求其签字。班主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措施以促使预定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打电话或者是与家长进行直接的会面,向家长说明学生的问题行为,希望家长帮助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配合解决问题。

4.课堂上讲话

魏书生老师对付课内说话,有个“说话接力本”,还有个“选举说话能手”。全国十杰教师张思明老师当班主任,有个班内“十佳评选”,全体同学参与,由学生确定哪十佳,如评出“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人”,“对工作最负责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说话最文明的人”等等。我觉得,只要班主任开动脑筋,打开智慧之门,这些方法,原创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并能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得以尊重为前提。所有的方法,都要直指人心。

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苗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在管理学生行为方面,教师的奖励比惩罚有效;许多学生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所以,我们首先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奖励和赏识,惩罚是在奖励赏识劝导说理无效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现在迫切需要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者对惩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锻炼坚强的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如果说赏识教育对学生发 7 展起到正面引导的拉动作用,那么惩罚教育起到的就是鞭策的推动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来教育学生,应该以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将惩罚教育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也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篇: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摘要:惩罚教育,是古代私塾、家庭以及现代小学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惩罚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目标的体制下如何管理学生成为一个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前几年小学生体罚以及其他一些惩罚的方式等问题,从而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的策略及对策,最后为以后的小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生;惩罚教育;体罚;策略

一、小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古代,在私塾,如果学生不会知识等,老师只会用两种方法:一是戒尺,二是棍棒。这些方法都是让同学承受皮肉之苦来学习知识文化。而在现代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作为学生的终身师傅,老师是不是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呢?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小学生的惩罚教育。相反,我们应该提倡鼓励与表扬教育方式。

惩罚方式一般有两种,体罚和变相体罚。首先,体罚是用罚站、或者打手板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给予学生身体上的疼痛,体罚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变相体罚是指除了带来身体上的疼痛之外,主要是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变相体罚包括罚抄东西,罚做值日等等。孩子犯了错,父母会对老师说:“您尽管去训斥,尽管罚。”但是老师一惩罚孩子,孩子不懂得是什么原因,回家就会和父母说,老师欺负他等话,父母就会去学校找老师,就会出现骂老师、闹学校等现象。从上面可以读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伤害,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这些都是不可取并且要极力避免的。体罚有的时候也分老师,有的老师会破口大骂,有的老师会激励学生,这样的学生更有积极性和兴趣去学习。出现这样的解决方式,一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家庭当中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家长对其十分娇惯,老师对其孩子稍微指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孩子比较调皮。其实,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一般应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去引导他,以及告诉他这样做的好处。此外,要采用适当的或者手段去教育孩子,这样老师和孩子才能愉快的相处。

其实滥用教育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严重。我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孩子用棍子或棒子的方式屈打成招,也就是不打不成材。在这个观念下,老师惩罚、打骂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老师心中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打学生是我的权利,不管他人的事情。第二,老师对学生不像对自己的孩子,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心思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老师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去教学。最后,老师有的时候根本不注重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以至于没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老师不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书育人。韩国学生犯错,老师会故意冷落孩子,老师会用别人家的孩子和他相比较,从而让他知道哪里错了,有的时候小事老师把它夸大,故意说得很严重,从而达到震慑的目的。新加坡的教育中也有一项很严酷的教育方式就是鞭刑。想想都觉得可怕至极。相比它们,我觉得我们国家教育惩罚制度还可以。由于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以至于教育制度不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我们都见过,也许并没有经历过。

二、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策略

从学校看,学校应该提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学校的惩戒制度。当学生出现问题,学校应当及时联系家长,及时沟通。此外,学校也应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一旦有人违例,必须严重处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像有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可以装一些监控,这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监督老师。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学校与老师建成一种信任,使老师和同学有好的沟通,以至于达到激励效果。

从老师看,老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从而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惩戒制度。另外,社会上应利用媒体的力量以及一些监督部门和监督机构去监督老师及学校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杜绝惩罚教育。老师也就是教师教育者也应该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学习。国家法律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处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这一项法律规定了老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但是老师不能滥用这种权利。而且国家法律禁止体罚学生,经过教育不改的老师,要接受行政处罚,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从学生看,学生应该听父母及老师的话。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老师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他们不会害我们,我们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直依赖他们,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及意见,我们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去生活,去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我们从父母及老师身上会学到很多知识。

三、惩戒教育的作用

说实话,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为惩罚教育也是现代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实,大家并不能安全的把惩罚与体罚区分开。体罚就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惩罚主要是心灵上的伤害。虽然科技和经济发展,但是文化和教育也应该相应的提升。体罚比较适合于古代的教育方式。惩罚教育应该在尊重同学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让同学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方式更让同学们接受,从而成为一个人医生宝贵的财富。

四、结语

惩罚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好,它将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力量,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也能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如果利用的不好,将会有相反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要掌握好度。随着种种教育问题的出现,我相信惩罚教育一定会改变它原有的坏的方面,从而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98.〔2〕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人民教育, 2006,(11)。〔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33.〔4〕B·J·瓦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M〕.徐梦秋,沈明明,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9: 199-120.〔5〕A·C·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丽娃,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7.

下载“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

    也谈惩罚教育

    也谈惩罚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谈“惩”色变,人人自危。而主流教育方法是,表扬,鼓励,发现闪光点。学生被尊重的地位越来越高,怪不得大家都在叹惜: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这是为......

    惩罚教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施能接 近期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教育训练法,该书内容独特、事例翔实、语言洗炼、论理精辟、装帧典雅,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益友。作者是徐向洋,是我国首创的择差......

    爱心教育

    “红领巾爱心基金会”介绍为长期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使每一个同学树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同学、心中有学校、心中有班级”的爱心意识,把思想品......

    爱心教育

    真诚献教育 爱心润桃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在这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发言,说实话,在座的老班们都经验丰富,并且很多是我的前辈,特别是我很多宝贵的经验都是......

    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 爱是尊重,是信任,是鼓励,是宽容,是帮助,是奉献。 爱心是指关怀、爱护的思想感情,它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自然等内容。 当爱、爱心与教育有机地结合......

    爱心教育(汇编)

    爱心教育 爱是一杯清茶,但她足以温暖冰封的心; 爱是一根火柴,但她足以照亮一片暗淡的夜空。 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远行的脚步照亮前程, 爱是干旱中的一场细雨,给干枯的禾苗送去......

    一种另类的教育次教育

    另 类 的 教 育:次教育 浦口区龙山中学杜先龙 我有时觉得教书跟医生治病救人是一样的。你发现学生身上有了根深蒂固的毛病时,就像医生一样第一任务不是教他读书,而是做个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