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时间:2019-05-14 13: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第一篇: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教育赋予我们的权利——

谈一谈中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摘要: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是构成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是一个统一体。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惩戒,与体罚截然不同。“惩戒教育”就是让犯错的学生经受一定的“心理挫折”,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了坚强的性格,而且更能培养他们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

关键词:赏识教育

恩威并重

心理原则

共助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然而让我们看到是——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

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老师多次劝阻教育他们,他们不但不听,反而去偷东西,越偷胆子越大,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头痛不已,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厌学,道德败坏,责任意识淡薄,而且非常懒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学生暴力事件举不胜举,暴力程度越来越严重,当惩戒已经远离,教育只剩下赏识的时候,它留给我们的却是沉痛的思考。“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保护,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现在根本就不敢管。”她认为,作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邵喜珍代表说出了广大教师的心里话。长期以来,体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这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教育的职责。但可悲的是,我们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一些学校,正当的惩戒也成了“高压线”,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惩罚教育的涵义及意义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 1 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能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体罚是一种以身体折磨或者身体伤害作为惩罚手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强制教育方式,它不但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道德要求,更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所严格禁止的行为。而惩罚教育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的否定评价,如果没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正常的教育秩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系,也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更大的“自然惩罚”。

二、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少年儿童从入学到毕业,接受九年制阶段义务教育,心理和行为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初步成熟,从不定型到初步定型的过程。在其健康心理和规范行为的逐步形成过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相当显得重要.这段时期学生还具有儿童和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从情感的发展来看,一般都比较活泼、富有朝气,但又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从个性的发展来看。他们天真、淘气,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高,而且不稳定。所以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既对他们严格要求,又使他们生动活泼得到发展。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地位和任务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约束,会更加有助于他们独立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约束,顾名思义,就是加以限制,不使越出规定范围,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这个强制性就是惩罚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按规矩做事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前提。使他们比有对象,行有准则;就是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著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这一命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重的统一。我们可以“用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倾向性”。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当头捧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的强调。在西方,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充满鞭挞的声音”;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三、小学生惩罚教育的原则

惩戒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但惩戒要适度。要有一定的原则。

1、恩威并重原则:我们常说,严能生威,爱能近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一定要关爱有加,真正意义上完全彻底的为学生服务;但学生如有缺点,犯错误,教师一定要指正并督促其改过,绝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只要老师是真心诚意关 2 爱学生,即使他是很严厉,学生也知道老师是为他们好的,也会理解老师,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才会取得理想成果。我们身边都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非常顽劣,自己父母都拿他没辙,后来遇见一位严师,竟然把他调教成人。《大宅门》里的白景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严和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关心,才能建立一个情理交融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自己身边产生一种亲合力,树立和巩固起那种倍受敬畏的威信。

2、一视同仁原则:有教育专家就“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做过调查,“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被学生列入标准之一,只要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就可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对教师采用的行为才能心悦诚服。可见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是惩戒的前提。

3、因性施惩原则:我们平日里常听到不少有关教育的一些报道:说有的学生被教师当众批评,回家自杀了;说有学生被教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考到了某某学校。同样的因却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因此我说在惩戒学生上一定要注意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要围绕性格进行惩戒。如内向的学生可采用间接迂回为本的方式,必要的时候可进行隐性的批评,如事发的一个眼神,事后的单独谈话等等,可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在施惩的时候,可采取选择性的惩罚:如罚背诗(几首)、罚值日,罚跑步,罚站„„自选其一。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己制定惩戒措施。这样将主动权交回学生,让学生有选择的对自己进行惩戒,在适度的惩戒中让本人明白什么是不当行为,同时以一告百,让所有的学生都受到教育。

4、以趣施惩原则:所谓以趣施惩就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内容进行惩戒。记得我中学时一个学生一次课上在底下偷偷的玩赛车被老师当众拿住,众人目光一致向着老师,看如何处理那位学生。我们都知道这个学生平时里就爱捣鼓这些玩具。谁知老师却罚他用一周的时间做一份赛车的类别、性能、用途的调查报告,过程略过不说,结果他的报告放到科技比赛中还获了个一等奖。初尝甜头后,那位学生竟然和老师成了莫逆知交。当然在课上他的小动作也就没有了,成绩也很快上升„„以趣施惩,可以让学生在惩戒中享受兴趣,甚至获得成功。此不失为一个颇得生心的方式。当然在惩戒之前,我们必然要充分了解受惩对象。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惩戒内容有的放失。才能在惩戒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5、依据学生的心理原则: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戒必须要达到告诫的目的,引起受惩者对错误的注意;同时,由于惩戒是以惩罚为手段的,所以要努力避免由此而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副作用。因此,问题不在于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而在于教育者如何实施惩戒。我认为教师使用惩戒时要做到:

(一)惩戒要以尊重为前提。任何教育方式,其效用的发挥必须以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为前提,惩戒也不例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设计他们可接受的惩戒形式,让学生明白惩戒的理由,懂得惩戒的必要性。

(二)惩戒要善于“设身处地”。为了更好地做到惩戒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实施惩戒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想象惩戒的背景、惩戒的过程和惩戒的结果,如此产生的惩戒方式应该是既能达到告诫学生,引起学生对所犯错误注意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不满、抵触情绪。

(三)惩戒要做到适可而止。一方面,惩戒只要达到一定的告诫目的即可,切忌求全责备,要知道“真理再往前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惩戒过了头就会变成体罚。另一方面,教师对惩戒 3 的过程要多一点监控,多一点反思,不能对正在实施的惩戒不问不管,既要有始有终,更要关注过程。在惩戒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效果不理想,就要考虑惩戒的纯利终止。

(四)惩戒要及时肯定学生。惩戒并不排斥肯定与褒扬,教师要敢于打破成见,坚持就事论事,学生一旦有了改变就要加以褒扬,一旦有了进步就要加以肯定。如此就能加深学生对惩戒的印象,促使学生理解老师实施惩戒的良苦用心,有利于惩戒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教育惩罚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实事求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复杂,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切忌感情冲动,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而应首先冷静地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惩罚,如何惩罚。

(二)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惩罚:班主任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必须讲清道理,使犯错误的学生对教师的处理心服口服,惩罚必须让受罚者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使其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罚要及时: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四)对事不对人: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否定学生本人。要把惩罚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就事论事,如不准逃学、不准讲脏话、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等。避免“我讨厌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等伤害性语言,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内心对他的冷淡、轻蔑的态度。

(五)寓教于罚: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万不可罚不择法、罚而无度、为罚而罚、以罚代教。要避免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上纲上线,穷追猛打,“痛打落水狗”式的批评。

(六)惩罚要依法办事:惩罚必须以校纪校规为依据,必须与班规相符合,而班规要求全班同学民主讨论确定,这样的“惩罚”已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这样做,犯错误的同学容易接受,不会认为是老师对他过不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七)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如学生动手打人,班主任除批评外,还要让学生向对方赔礼道歉,造成伤害的要赔偿损失,挽回在对方身上造成的有害影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总之,育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努力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当正面教育难以奏效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惩罚这支利剑。我们深深记得马卡连科一句话: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惩戒回归教育!

素质教育的今天,体罚及变相体罚,让所有的人都产生了厌恶感,但教育又不是那么的 理想化,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上学的乐趣,让教师在教育中没有沉重的阴影及负担,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关注,还教师和学校必须具有教育惩戒的权力,同时给教育惩戒立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面对新的问题,我们可以与时俱进,可在教育环境上,希望我们全社会都能真正意义的共助教育!

参考文献:

⑴燕国材,论责任心及其培养 [J] 中学教育 1997(10)3 ⑵张积家,试论责任心的心理结构 [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44-45 ⑶姜勇,庞丽娟,学生责任心维度构成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J] 心理科学 2000(4)417

第二篇: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头痛不已,他们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厌学,道德败坏,责任意识淡薄,而且非常懒惰。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惩罚教育的涵义及意义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能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体罚是一种以身体折磨或者身体伤害作为惩罚手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强制教育方式,它不但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道德要求,更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所严格禁止的行为。而惩罚教育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的否定评价,如果没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正常的教育秩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系,也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更大的“自然惩罚”。

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

少年儿童从入学到小学毕业,接受六年制阶段义务教育,心理和行为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初步成熟,从不定型到初步定型的过程。在其健康心理和规范行为的逐步形成过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相当显得重要.这段时期学生还具有 儿童和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从情感的发展来看,一般都比较活泼、富有朝气,但又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从个性的发展来看。他们天真、淘气,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高,而且不稳定。所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既对他们严格要求,又使他们生动活泼得到发展。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地位和任务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约束,会更加有助于他们独立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约束,顾名思义,就是加以限制,不使越出规定范围,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这个强制性就是惩罚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按规矩做事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前提。使他们比有对象,行有准则;就是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杜威是以主张尊重儿童而著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仍然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马卡连柯不仅将惩罚与学生的尊严感联系起来论述这一命题,而且在实践中也成功地实现了惩罚与尊重的统一。我们可以“用惩罚来减少某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倾向性”。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当头捧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的强调。在西方,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一方面不希望学校充满鞭挞的声音”;另一方面又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惩罚可以不讲究方式方法,乃至违背“教书育人”的教育本义呢?显然不是。在这里,如何理解把握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分寸?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原则、界限是值得重视的——

其一,惩罚不等于体罚——任何暴力性的惩罚都不是惩罚教育应有的内容,其二,惩罚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毕竟,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并非仅仅为了“教训”,因此,惩罚只能罚过失,而不 2 能罚尊严;

其三,惩罚必须与激励相结合,不能只罚不奖,为罚而罚;最后,惩罚标准应该是确定、适度的,要让受教育者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惩罚,界限在哪里,并由此学会理性规范自身行为。

显然,这些惩罚原则不仅需要教师、学校严格遵守,更需要家长、社会的理解和配合,在正确理解、合理实施惩罚教育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存在严重欠缺。而这样的欠缺,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实。如何改变这样的现实,使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更和谐的秩序基础,无疑是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者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

赏罚分明向来是治军良策,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这样,只不过对于学生的管理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如果说赏识教育是肯定优点、鼓励进步,那么惩罚教育就是否定缺点、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小孩子,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强,更是难免犯下错误,养成坏习惯。而惩罚就是为了改正错误和改掉坏习惯而设置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在经过惩罚之后,能够吃一堑,长一智。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

惩罚也是让学生亲历道德体验。让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来体验违纪的后果,把道德教育落到了实处。比如,违反课堂纪律,打扰了大家的学习,对这样的学生只是批评几句,认识到错误就完事了?这是不公平的。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使学生明白,违反纪律与为之付出的代价相比是不值得的,惩罚才会起到纠错的作用。

如果有人认为惩罚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真正的惩罚,或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惩罚就像冷水浴,恰当的冷水浴会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恰当的冷水浴才会使人感冒。惩罚能够警醒自己他人,具有威慑作用。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认识、态度、观念无外乎来源于直接体验和间接经验,后者往往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及行为结果间接获得。惩罚教育让犯错者有切肤之痛,也让其他人知道在学校里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内化于自己的潜意识中,不致再犯类似错误。这样的惩罚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威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三、小学生惩罚教育的原则

1.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中“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务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2、罚之有度。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得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目的,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免走两极,刚柔相济,因人施教,因势施教,就是最基本的。

3、罚中有情。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有何妨?切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 4 残缺的教育。

惩罚”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惩罚”也不等同于“暴力”。以下几种“惩罚”方式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一是无价值惩罚。比如罚写生字100遍,罚站X分钟,蹲马步等等。这样的纯机械性、体力性惩罚除了可以使孩子的手脚暂时感到疲劳、酸痛,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实际的意义。

二是精神惩罚。或采取长时间不跟孩子讲话,或动员其他孩子一起孤立犯错误的孩子,或采取羞辱、恐吓等伤害孩子自尊自信的方式方法„„这种精神的惩罚有时比棍棒教育更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虽不伤及孩子身体,却伤害孩子的心灵。长此以往容易使被教育者产生孤僻、抑郁、自卑、狭隘、仇恨等诸多心理问题,很容易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巨大隔阂,伤害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的正常感情。

三是粗暴体罚。教育者采取打骂等暴力手段惩罚被教育者,比如,用针刺,抽嘴巴,打板子,罚跪„„这已经不是惩罚,而是伤害,甚至是犯罪了。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在罚一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时用医生注射用的注射器向学生的手面注射水,这位老师还美其名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未免无知和滑稽。最近以来连续发生的因粗暴体罚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警醒。

四是只罚不奖,为罚而罚。“惩罚”只是在被动状态下的一种辅助教育手段。而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好。所以应以正面鼓励为主。也就是说,“惩罚”必须与“激励”相结合。不能只罚不奖,为罚而罚。

四、惩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教师是放任还是处罚?处罚时如何做到既严肃纪律又使学生心悦诚服,如何做到既教育了违纪学生又达到一石双鸟的教育效果呢?下面是笔者在当班主任工作中自我总结的几点解决问题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1、矛盾冲突:同桌等近距离的学生发生纠纷、互不相让等。

现在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容易冲动,有可能会引发为打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先喝令其停止,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解释他们的行为。等学生冷静之后,再要 5 求其写出事情的经过,并针对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别人和事情,减少他们以后犯错的可能。

惩罚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所有的事情中,你可以挑选他最不喜欢的事要求他做,这样,就可以加强“惩罚”的效果。这里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正性惩罚”的原理---正性惩罚指的是: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跟随一个刺激物的出现,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发生。这个刺激物应该是学生不想做的事情。

2、不遵守作息制度: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

对于这类问题行为,班主任应该在午休时间或放学时间将其留下。时间视情节而定,但最多不超过15分钟。在留校时间班主任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如果确实有合理原因,可以适当减一些留校时间。对于那些没有丝毫理由,甚至还要撒谎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留校的同时,可以要求另外写一篇有关“遵守纪律”的作文,要求写下自己的观点。最后,为了让他加强纪律观念,班主任可以“惩罚”其当一星期的值日班长。每天都有责任要开教室的门,这样不仅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培养责任心。

3、不服从教师:如不与教师合作,甚至公然挑衅教师。

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头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应该要求其写一份心理说明书,说明自己当时的心理和现在的想法,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次检讨。当然,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行为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按照要求弥补了过错,得到了惩罚,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学生,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学生长期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得采取极端措施了。与学生签定个人契约:教师与学生讨论他的问题,然后和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契约中包括学生特定行为的改变和期限。告诉学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的后果,并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惩罚措施,要求其签字。班主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措施以促使预定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打电话或者是与家长进行直接的会面,向家长说明学生的问题行为,希望家长帮助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配合解决问题。

4.课堂上讲话

魏书生老师对付课内说话,有个“说话接力本”,还有个“选举说话能手”。全国十杰教师张思明老师当班主任,有个班内“十佳评选”,全体同学参与,由学生确定哪十佳,如评出“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人”,“对工作最负责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说话最文明的人”等等。我觉得,只要班主任开动脑筋,打开智慧之门,这些方法,原创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并能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得以尊重为前提。所有的方法,都要直指人心。

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苗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在管理学生行为方面,教师的奖励比惩罚有效;许多学生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所以,我们首先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奖励和赏识,惩罚是在奖励赏识劝导说理无效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现在迫切需要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者对惩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完整的教育,锻炼坚强的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如果说赏识教育对学生发 7 展起到正面引导的拉动作用,那么惩罚教育起到的就是鞭策的推动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来教育学生,应该以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将惩罚教育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也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篇: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小学生的惩罚教育

摘要:惩罚教育,是古代私塾、家庭以及现代小学学校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惩罚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目标的体制下如何管理学生成为一个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前几年小学生体罚以及其他一些惩罚的方式等问题,从而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的策略及对策,最后为以后的小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小学生;惩罚教育;体罚;策略

一、小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古代,在私塾,如果学生不会知识等,老师只会用两种方法:一是戒尺,二是棍棒。这些方法都是让同学承受皮肉之苦来学习知识文化。而在现代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作为学生的终身师傅,老师是不是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呢?所以,我们国家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小学生的惩罚教育。相反,我们应该提倡鼓励与表扬教育方式。

惩罚方式一般有两种,体罚和变相体罚。首先,体罚是用罚站、或者打手板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给予学生身体上的疼痛,体罚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变相体罚是指除了带来身体上的疼痛之外,主要是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变相体罚包括罚抄东西,罚做值日等等。孩子犯了错,父母会对老师说:“您尽管去训斥,尽管罚。”但是老师一惩罚孩子,孩子不懂得是什么原因,回家就会和父母说,老师欺负他等话,父母就会去学校找老师,就会出现骂老师、闹学校等现象。从上面可以读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给孩子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伤害,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这些都是不可取并且要极力避免的。体罚有的时候也分老师,有的老师会破口大骂,有的老师会激励学生,这样的学生更有积极性和兴趣去学习。出现这样的解决方式,一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家庭当中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贝,家长对其十分娇惯,老师对其孩子稍微指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孩子比较调皮。其实,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一般应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去引导他,以及告诉他这样做的好处。此外,要采用适当的或者手段去教育孩子,这样老师和孩子才能愉快的相处。

其实滥用教育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严重。我国传统文化中教育孩子用棍子或棒子的方式屈打成招,也就是不打不成材。在这个观念下,老师惩罚、打骂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老师心中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打学生是我的权利,不管他人的事情。第二,老师对学生不像对自己的孩子,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心思在学生身上。换句话说,老师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去教学。最后,老师有的时候根本不注重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以至于没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老师不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书育人。韩国学生犯错,老师会故意冷落孩子,老师会用别人家的孩子和他相比较,从而让他知道哪里错了,有的时候小事老师把它夸大,故意说得很严重,从而达到震慑的目的。新加坡的教育中也有一项很严酷的教育方式就是鞭刑。想想都觉得可怕至极。相比它们,我觉得我们国家教育惩罚制度还可以。由于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以至于教育制度不同。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我们都见过,也许并没有经历过。

二、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策略

从学校看,学校应该提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学校的惩戒制度。当学生出现问题,学校应当及时联系家长,及时沟通。此外,学校也应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一旦有人违例,必须严重处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像有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可以装一些监控,这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监督老师。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学校与老师建成一种信任,使老师和同学有好的沟通,以至于达到激励效果。

从老师看,老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从而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惩戒制度。另外,社会上应利用媒体的力量以及一些监督部门和监督机构去监督老师及学校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杜绝惩罚教育。老师也就是教师教育者也应该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学习。国家法律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处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这一项法律规定了老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但是老师不能滥用这种权利。而且国家法律禁止体罚学生,经过教育不改的老师,要接受行政处罚,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从学生看,学生应该听父母及老师的话。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老师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他们不会害我们,我们听父母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直依赖他们,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及意见,我们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去生活,去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我们从父母及老师身上会学到很多知识。

三、惩戒教育的作用

说实话,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为惩罚教育也是现代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实,大家并不能安全的把惩罚与体罚区分开。体罚就是肉体上的折磨,而惩罚主要是心灵上的伤害。虽然科技和经济发展,但是文化和教育也应该相应的提升。体罚比较适合于古代的教育方式。惩罚教育应该在尊重同学的自尊心的基础上,让同学勇于接受自己的错误。这种教育方式更让同学们接受,从而成为一个人医生宝贵的财富。

四、结语

惩罚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好,它将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力量,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也能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如果利用的不好,将会有相反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要掌握好度。随着种种教育问题的出现,我相信惩罚教育一定会改变它原有的坏的方面,从而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98.〔2〕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人民教育, 2006,(11)。〔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33.〔4〕B·J·瓦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M〕.徐梦秋,沈明明,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9: 199-120.〔5〕A·C·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丽娃,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7.

第四篇:小学生惩罚条例

小学生惩罚条例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建设学校“严、勤、爱、实”的好校风,及时惩罚违纪现象,教育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新世纪优秀人才,特制订以下条例:

二、具体内容及处理

1、学生穿奇装异服的;体育课不穿运动服的,均通报批评。教不改的,给予警告以上的处分。

2、男生留长发,女生烫发;学生染发(黑发除外)或理光头的,均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给予警告以上的处分。

3、学生不佩戴校徽,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的,均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4、学生戴首饰,携带手机、BB机等通讯工具的,均没收违纪物品(没收的物品,学期结束时由学生及家长领回),并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作警告以上的处分。

5、学生留长指甲;涂指甲、脚甲;化妆(特殊情况除外)的,均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作警告以上的处分。

6、学生穿高跟鞋、厚底鞋、拖鞋(宿舍除外)体育课不穿运动鞋的,均作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给予警告以上级的处分。

7、学生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乱写乱画、污损墙壁、平时无故不参加卫生清洁的,罚搞卫生或赔偿损失,并作警告处分。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8、对吸烟或喝酒的同学,给予警告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9、违反学校作息纪律,上课时间在教室或周围追逐、大声喧哗,或以其它方式影响别人学习者;休息时间在宿舍吵闹,点灯或在宿舍外喧哗者;不按时作息,在卫生间冲凉、洗衣服或在宿舍走廊乘凉者。均作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均给予警告以上的处分。

10、私接电线,私换或私用电器的同学,给予记过以上的。

11、不遵守宿舍管理规定,内务不整齐的,故意损坏床位表(卡)、安全挡板的,故意弄脏、弄湿宿舍地面的。均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给予警告以上的处分。未经批准,私自收留外来人员住宿的,作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作记过以上的处分。

12、学生爬围墙出入的;撬锁或偷配锁匙的;爬防盗网出入的。均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13、在校内打扑克功在休息时间下棋的同学,给予警告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利用扑克赌博的,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14、一周内,迟到或早退达3次者,通报批评,达5次以上者警告处分,一天内连续迟到或早退达3次者,给予警告处分,达5次以上者记过处分。

15、学生无故旷课1节,口头批评;一周内,无故旷课达3节者,通报批评;无故旷课达5节者,记过处分;一个学期累计无故旷课达36节者,作自动退学处理。无故旷体育课达10节者,体育成绩不合格,体育成绩不达标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体育不合格者,不准毕业。

16、学生不经批准,随意外出,在校外游窜的,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警告处分;外出上网或打游戏机者,违反一次的作警告处分;违反两次的作记过处分;违反三次的作留校察看的处分;违反四次的由家长领回教育或作饬令退学的处分。

17、有意损坏公共财物,损坏或撕毁图书馆、阅览室书报;损坏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电教室等功能室的仪器设备的;损坏门窗、床、水龙头、洗手盆的,毁坏学校花草树木的,除按价赔偿损失外,还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故意浪费水电的,通报批评。屡教不改的,作记过以上的处分。

18、违反纪律,又不服从学校领导、教师、校警、值日生或其他有关人员管理的,讲假话或知情不报的;拒不承认错误的;顶撞或辱骂老师的,给他人起外号的或有意诽谤的,均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19、学生有盗窃行为的,给予记过处分;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作饬令退学的处分,并移交公安机关。不经别人同意,强行使用别人物品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或屡教不改的,作警告以上的处分。

20、对敲诈勒索者,作记过以上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

21、学生有打架行为的,作记过以上的处分。因打架造成受伤的,双方要先交500元人民币作备用医药费(多还少补),对故意搬弄是非,来访来访恶言伤人的,作警告处分。

22、学生不按要求停放单车的;在校内骑单车或骑摩托车的。扣留车辆(摩托车从被扣之日起,家长必须在三天内到学校信念认领,过期的则移交公安机关),骑摩托车的同学作警告处分,有两次以上骑摩托车的作记过以上的处分。

23、学生违反饰演饭堂管理规定,不排队或不按指定位置吃饭的,不把剩饭剩菜倒进指定地点的;无票吃饭的;有意浪费的;私取他人餐具就餐的;乱倒水的;餐具不按指定位置放置的;未经批准,在外面食饭的;大声喧哗或粗言秽语的,均作警告处分。屡教不改的,作记过以上的处分。

24、学生不遵守考试纪律,有作弊行为的,先扣除该科成绩的30%,并给予警告处分;受处分后,继续作弊的,给予记过的处分,并取消该科的考试成绩。无故不参加考试不交试卷的,作记过处分。提前交卷或交白卷的,在试卷上写不文明、不健康的文字或画不文明的图画的,给予警告生分。

25、对特招的“体艺生”,不服从管理,无特殊情况参加训练时间不到总训练时间的三分之二,而其他方面表现又不好的,操行分降到50分以下者,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并转为择校生。对参加训练时间不到总训练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其他表现又不好,操行分降到50分以下者,给予警告处分;经学校选拔训练的运动员或演员,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参加比赛或演出的;不听指挥,影响比赛或演出的。均给予警告处分。

26、对撕毁学校墙报、布告或涂改通知的学生,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27、学生无故不参加开会或开会时纪律差的;无故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外出活动时其违纪行为影响学校声誉的,均给予警告处分,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28、对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或参加非法集会的;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等书刊的;看黄色录像的;唱不健康歌曲的,均给予记过处分;对参与“黄、赌、毒”活动的,作留校察看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

29、学生参加“法轮功”等邪教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的处分。

30、学生有谈恋爱行为不端,情节较轻的,儿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

记过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作饬令退学或开除的处分。

31、学生擅自外出活动(包括登山、游泳、野炊等)的;聚众搞生日晚会的,均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

32凡操行分全学期累计总分没有达到120分的,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操行分全学期累计总分不到100分的,不能参加各类评优;学生操行分在50分以下的,给予警告处分;操行分降到零分的,给予记过处分;操行分降到负50至99分的,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操行分降到负100分的,给予饬令退学的处分。下取生被饬令退学的,改造批准回校后,作择校生处理。

33、凡被处分的同学,受处分的学期不能参加评优或享受其他减免;凡被处分而又没有申请撤销处分的同学不准毕业。

林尘镇莲塘边小学 二00九年九月一日

第五篇:教育惩罚策略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惩罚策略

巫玉

敏[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无法避免的。中学班主任不仅要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好惩罚前的准备。而且还应该不断的反思,以采取更有针对性,更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对策。

[关键词]惩罚教育 ;班主任工作 ;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都遭到反对,“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颤颤惊惊,左右为难,如履薄冰,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样一来,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而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方法,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的。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注意讲究处罚的艺术,相信效果一定更好。

一、教育惩罚的含义

教育惩罚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给予约束或否定性评价,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学生改正并内化为其自觉约束力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教育惩罚的意义

惩罚权是教师的基本权力之一,它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合法权力。惩罚和赏识是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将奖励与批评两者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教育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方式之一。他们正处于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等都没有成熟,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思想行为,所以实施教育惩罚,矫正其不良行为,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育惩罚有利于个体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教育惩罚也有利于个体社会化,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利益;教育惩罚更使学生学会负责,便让他们建立起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心。

三、惩罚原则

1、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中“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务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2、罚之有度。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得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目的,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免走两极,刚柔相济,因人施教,因势施教,就是最基本的。

3、罚中有情。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又有何妨?切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四、教育惩罚策略实例

1、矛盾冲突:同桌等近距离的学生发生纠纷、互不相让等。

现在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容易冲动,有可能会引发为打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先喝令其停止,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解释他们的行为。等学生冷静之后,再要求其写心理病历。写明疾病原因,时间,治疗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别人和事情,减少他们以后犯错的可能。

惩罚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所有的事情中,你可以挑选他最不喜欢的事要求他做,这样,就可以加强“惩罚”的效果。这里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正性惩罚”的原理---正性惩罚指的是: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跟随一个刺激物的出现,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发生。这个刺激物应该是学生不想做的事情。

2、不遵守作息制度:如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

对于这类问题行为,班主任应该在午餐时间或放学时间将其留下。时间视情节而定,但最多不超过15分钟。在留校时间班主任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如果确实有合理原因,可以适当减一些留校时间。对于那些没有丝毫理由,甚至还要撒谎的学生,教师在对其进行留校的同时,可以要求另外写一篇有关“遵守纪律”的作文,要求写下自己的观点。最后,为了让他加强纪律观念,班主任可以“惩

罚”其当一星期的值日班长。每天都有责任要开教室的门,这样不仅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培养责任心。

3、不服从教师:如不与教师合作,甚至公然挑衅教师。

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头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事后应该要求其写一份心理说明书,说明自己当时的心理和现在的想法,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次检讨。当然,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行为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按照要求弥补了过错,得到了惩罚,要想彻底改变这样的学生,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学生长期犯同样的错误,那就得采取极端措施了。与学生签定个人契约:教师与学生讨论他的问题,然后和学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契约中包括学生特定行为的改变和期限。告诉学生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的后果,并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惩罚措施,要求其签字。班主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措施以促使预定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打电话或者是与家长进行直接的会面,向家长说明学生的问题行为,希望家长帮助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配合解决问题。

4.课堂上讲话

魏书生老师对付课内说话,有个“说话接力本”,还有个“选举说话能手”。全国十杰教师张思明老师当班主任,有个班内“十佳评选”,全体同学参与,由学生确定哪十佳,如评出“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人”,“对工作最负责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说话最文明的人”等等。党内自律有个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觉得,只要班主任开动脑筋,打开智慧之门,这些方法,原创的方法,都可以灵活地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并能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得以尊重为前提。所有的方法,都要直指人心。

5.对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以适度的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它是针对问题学生的一种强制性的纠偏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范围内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措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语)。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

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巫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

6.倡导“绿色惩戒”

处理违纪学生,必须遵守《违纪处理程序》。我们大力倡导“绿色惩戒”,要求班主任做到因材施教,铁纪柔肠。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 绿色惩戒,是班级工作至高无上、永无止境的艺术之一。

学生中的不良现象,不论多深的顽疾,归根到底,还得要由学生自己来消灭。这是一条朴素的规律。我们所有班主任与德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从中生发出信心和智慧,促成被教育者的自我觉醒。这样,我们的班级就会逐步打造成学生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之园、互爱之地。

五、班主任的反思

班主任对问题行为的反应往往受到观察到的周围的成年人对待学生的方式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童年的经历可能会对班主任采取适当的惩罚办法有帮助,可是,要注意到过去对这些问题行为很有效的方法是不是适合当今的学生,而且应该不断总结合适的对策。

必要时班主任需要“自我惩罚”,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教师也一样,并不是什么圣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上课迟到,处理课堂违纪等问题不当。教师不应该掩饰自己的错误,而应该当着学生的面惩罚自己。如惩罚自己打扫教室,罚自己为班级的学生做一件好事等。惩罚自己不仅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而且会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学生在教师榜样的带动下,也会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惩罚”。

总之,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如果失去学生,我们教师的存在将无任何意义,因此我们要关爱、尽全心全力教育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富有个性、灵性的未成年生命个体,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教育他们的重任,我坚信,只要班主任老师多一点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认真研究问题成因,我们就可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作更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下载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一谈小学生的惩罚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

    “惩罚”教育,另类爱心教育文∕陈泽明刘畅„摘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科学的“惩罚”教育也是真正......

    幼儿园惩罚教育心得体会

    阅读《和孩子一起跳舞》这本书后不禁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惭愧,说到底,我还是不了解孩子,还是缺乏理论的奠基。此时,我想到前辈们给我的忠告:多看书,多积淀。暑期有幸阅读了《和孩......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

    也谈惩罚教育

    也谈惩罚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谈“惩”色变,人人自危。而主流教育方法是,表扬,鼓励,发现闪光点。学生被尊重的地位越来越高,怪不得大家都在叹惜: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这是为......

    惩罚教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施能接 近期来,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教育训练法,该书内容独特、事例翔实、语言洗炼、论理精辟、装帧典雅,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益友。作者是徐向洋,是我国首创的择差......

    小学生课堂小游戏及惩罚措施

    课堂小游戏 1、小猴捞月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

    对小学生的惩罚办法

    小学怎样惩罚学生 1、 孤立法。当学生出现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铲除学生不做作业的土壤,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千万不能让其形成气候,生成小团体,任其蔓延......

    美国学校的惩罚教育

    美国学校的惩罚教育 赴美执教教师 王萍 众所周知,美国既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国家,也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两者的完美结合,也体现在学校的各种制度中。教育不是万能的,美国学校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