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

时间:2019-05-12 21: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

第一篇: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

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

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侯,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的建立有赖于人们对惯性的认识和力的认识的深入。它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是区分开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关键一步,而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在人类认知的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认知史上,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到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尤其是对惯性下的结论是很不完善的。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

一、自然运动不涉及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

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些显然都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思想近千余年。

直到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人们对惯性的认识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可以永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完全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而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笛卡儿是数学家和哲学家,他试图建立起包括整个宇宙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能从基本原理和公式中推演出来的体系,惯

性定律就是他的体系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他在他的《哲学原理》(1644年)一书中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

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

二、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种自然现象的体系,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比他的前辈看得更远。他既继承了伽利略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也继承了笛卡儿的研究成果。通过深入地研究了碰撞问题、圆周运动以及行星运动等问题,他澄清了动量概念和力的概念。数十年磨一剑,牛顿终于总结出了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在《原理》一书中表述为每一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从此,惯性定律真正成为力学理论的出发点。

根据惯性定律可知,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不仅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且物体惯性的大小只决定于其质量大小。至此,人们对于物体惯性的认识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从此,人们对于运动中的种种惯性现象都能很好地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设计出种种利用惯性造福大众和防止因惯性带来伤害的实用工具。

我们从这近千年的惯性定律的发展史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谓某些名人或伟人的话很容易被人们认作是“真理”。这些真理,往往极其严重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影响了科学的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失误归咎于某一个人,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宗教的影响,政治的需要,无疑也会放缓科学的进程。但人们创新精神的匮乏,也是影响科学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纵观近千年来的科学发展史,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阻碍科技进步的几点本可避免的原因:其一,是人们缺乏质疑权威的勇气。人们对已有的物体或其他人证实的定律总抱着一种顺从的态度,他们只想着循规蹈矩地活着,对已有现实从不怀疑,却缺乏了人类本该拥有的反抗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只按着大众所认可的“权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这极大程度地阻碍了科技发展的脚步。其二,就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发现或发明总是抱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科技的进步只靠占全人类很小一部分的科研人员推动,却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失去了大多数人的智慧作为基础,单靠少数人的努力,科技的进步无疑是很缓慢的。其三,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抵触。因为总有一部分人要靠他们独有的技能或能力养家糊口。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会使一些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从而失去了一部分人的唯一的一技之长。由于此,这一部分人就会一致地抵制这一类新生事物的出现,从而使这一新生事物的普及困难重重。而再高科技的东西也只有在被大众认可后,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一些本可以改造世界的发明被扼杀在了摇篮中。不得不说,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令人耻辱的污点。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在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科学进程中留下的值得改进的地方后,更应当尽自身的努力,凭借着敢想、敢做的精神,为改造世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积极地投身于光辉的科研事业中去。

巴蜀中学初2013级一班

董泓江

第二篇:艺术发展史 有感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有感

在基于《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的基础上,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是非常好的启发性著作。这里是我概括的几点个人感言:历史上有钱有势的国王,他们强迫奴隶为他们建造金字塔,在埃及臣民眼里,国王是掌握权力统治人民的神人,他们认为高耸的金字塔能帮助他们升天,同样,埃及人也非常相信,灵魂在冥界中永存,所以同时制作木乃伊,金字塔是安放木乃伊的处所,刚开始只是国王之后有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也开始效仿。

2、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二者结合,是埃及艺术的一大特点。

-当时埃及的浮雕和壁画,不是说究竟好不好看,而是完不完整,并且根据对事物辨认的程度来作画,树木会描绘成侧面看到的那个样子,池塘会描绘成从上面看上的那个样子等等。

3、指导艺术家的并不仅仅是他丰富的知识,还有对于图案鉴赏的眼光。

4、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点之一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个法则,理脉贯通,他们称之为风格(style),支配埃及艺术作品的规则使得每一个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的、质朴而和谐的。

5、在其3000余年的历史中,埃及艺术几乎没有变化,金字塔时代认为美好的东西,千年之后,照样认为是超群出众,期间,有新的样式、新的题材,但是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

6、在其期间,有试图去动摇埃及风格的人:阿克·纳顿(akhnaton):他完全摈除了其前法老所表现的那种神圣、刻板和尊严,相反的,他要艺术家画出他们全部人身缺陷,用埃及人的眼光,简直就是懒洋洋。

7、埃及仅仅是持续了千年之久的近东伟大强国之一,巴勒斯坦(埃及和巴比伦、亚述帝国之间)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8、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纳拉姆辛王纪念碑、后来这种纪念碑发展为国王战争的完整编年史。注:在战争中,到处是死伤人员,却没有一个是亚述人,可见在早期时代中,鼓吹和宣传的艺术已经非常的先进了。

其中凡•高的作品,他的作品色彩非常强烈。即使是凡•高也不得不把他的创作思路形成强烈的图案。贡布里希在论述这些理论的时候,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来讲述这些画家所处的艺术情景,创作对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他又是怎样解决这些要求,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候他是怎么样遇到新的问题;那些被解决的问题,又在另一个新的创作中不断地出现,这就是艺术中的复古问题。凡•高就说过,我要学习普桑来画自然。普桑是17世纪的古典画大师,凡•高不满印象主义的画法,他要把他的画变成博物馆里永恒的东西。结构就是永恒的。如果大家能理解这一点,就知道一些古典的命题也不断地被后人所效仿,也就是复古主义的产生。贡布里希也非常巧妙地在《艺术发展史》当中讲到这一点。这个问题认真想想也是“看”和“知”的问题。印象派把光天化日看到的人的轮廓都省略了,凡•高还是想回到古典主义中去。他有一句名言,要根据几何圆柱体来画世界,意思就是要把结构性恢复起来;而这些恰恰就是普桑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这又回到了“看”与“知”的矛盾。《艺术的发展史》用一对矛盾不停地变换,每变一次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所以贡布里希了不起之处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如果一本书理论太多了,就散架了,就乱套了。《艺术发展史》只有简单的一种理论贯穿到底。

这本书非常巧妙,我用语言也讲不出来。这本书最精妙之处,就是总是能让人用新的眼光来看一个问题。我再举一个例子,《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不就是画了12个人。但是你读一读《艺术发展史》关于《蒙娜丽莎》的描写,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描写,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你会觉得妙不可言。你们再读一读贡布里希对米开朗基罗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他雕塑手法的描写,也是妙不可言。他用现代手法揭示米开朗基罗的手法,连想都想不到。我们不禁感叹贡布里希的文献知识和图片知识丰富。

对于艺术史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要使用某种特殊的创作方式,或者为什么他们要追求某些艺术的效果。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能使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质眼光敏锐,从而提高对细微差异的感受能力。这不仅仅是“品味”的培养,作为一门学科,它有着研究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鉴赏固然是好,但从历史的、整体的背景下去理解艺术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篇:论中国数学发展史

论中国数学发展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数学发展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也有很多记数的文字。《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特例。

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促进了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西汉初的《算数书》、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一系列算学著作,在不断丰富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将它系统化、理论化。

经过隋、唐及五代十国的发展,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比如:公元1247年,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而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

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由于明清王朝制定天文历法的需要,传教士开始将与天文历算有关的西方初等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数学家在“西学中源”思想支配下,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1840年鸦战争后,又引入了《几何原本》、《代数术》、《微积溯源》、《圆锥曲线说》等不少西方数学著作。1912年北京大学首个建立数学系,不久,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1935年中国数学会正式成立。至今,中国的数学家们仍不懈努力,争取使中国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中国数学以算法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寓理于算,理论高度概括,是东方算法数学的基础,它与西方数学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

第四篇:观美国发展史有感

观美国发展史有感

在观看过《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以后,我对美国的发展史特别记忆犹新。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大国崛起》中关于美国的开场白。却也很好的将美国的崛起概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大国的崛起要有独立的主权,要有人才,要有法律,还有创新与名族精神。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国有了不一样的景象。太多的苛捐杂税让殖民地人命不堪忍受,最终决定反抗,真正的转变之路开始了,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签署了《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签署无疑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从此美国又向崛起迈进了一大步,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才会有强大的希望。从此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无疑美国是一个有着各方面人才的国度,它拥有四个非常了不起的总统,分别是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克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带给美国稳定的西奥多·罗斯福。这些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的独立解放、稳定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现在的美国还存在着种族歧视但是第一任黑人总统的诞生似乎又的一次证明了美国以其独特的名族魅力,正在向世人说: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美国同样拥有出色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欧洲掀起工业革命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日后走进千家万户,开创了一个时代;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塞缪尔·施莱特引进的纺织机拉开了美国早期工业革命的序幕。美国还拥有非常出色的作家,塔贝尔对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的

美国同样拥有开创世纪先河的法律,联邦宪法制定者不惜笔墨,对立法权的组织、分配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大书特书,甚至将在后来其他国家宪法制度中的似乎属于议会内部议事规则的规范,也不厌其烦加以精心构筑费城制宪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作程序的设计,真正是精雕细刻,用心良苦。表现在宪法文本上,与其说它用词简约,毋宁说它在实体规则上适可而止,而在程序规则上字斟句酌,绸缪唯恐不周。因此,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的精细而复杂的国会会议规则体系。在华盛顿的组织下召开了制宪会议,总统制共和国首开先例,并且让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宪法,界定了个人州政府以及联邦在经济运行之间的分工,使得各种分工都明晰化,且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签署的《宅地法》让更多的人拥有土地,让更多的人拥有解决生计的机会。

西进运动为很多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定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呢。西部大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地底下储藏的巨大财富,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奔赴西部。再加上为了鼓励开发,政府宽松的土地政策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使西部农业迅速发展。在西进运动中,人们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俄亥俄州到密苏里中部平原地区,建立起以小麦为主要产品的农场主的边疆,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面包篮”。从密苏里河流域到西部落基山之间山丘起伏地带,成为美国的肉食供应基地。远西部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发现金矿后,成为矿业边疆,进而这里的农业、工业、商业、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南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成为“棉花王国”。成千上万劳动群众征服自然的壮举构成了西进运动的主流。拓荒者生活异常艰苦,但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勤勉、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西进运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土地,还给人们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使人们有机会表现出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种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粗狂、无拘无束,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放眼未来,时刻准备着出发去追求更美好的前景。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美国的发展如此的神速,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基本国情,借鉴他们的发展史,为自己设定发展方案,避免走弯路。

第五篇: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城市——起源、演变和前景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那些过程?有些什么功能?它起什么作用?达到哪些目的?

———《城市发展史》

一、前言

因《城市发展史》一书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演变,并展望了前景,还揭示了城市发演变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以我也是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演变、城市的前景这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在读了此书之后,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

二、城市-----起源

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古代城市一般开始于一些神圣地点,散居的人群会定期回到这些地点进行祭祀仪典,因而古代城市首先是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而当人们逐渐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时,信息流通和情感交流日趋频繁,城市便不再只为聚会而存在着,开始变化,顺着人类的目的。于是,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技术传统、不同的语言,不再受着区域的阻碍,随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都聚集到一起,并且相互融合,突破了乡村的封闭与自给自足。芒福德对于城市起源和历史的发展的东西比较的有意思,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狩猎为主的、具备强烈攻击性的社会结构,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各种工具、产业开始务于精细和稳定,这个时代真正的定居的村落和农业开始产生。而真正的城市起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我理解为:起源于以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文化为基础,而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更为完备、开放和鼓励进取和发展的文化。

三、城市------演变

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一面是王权的意志,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文化和商业,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般来说,村落过去所有的功能和要素基本上都被城市所承继,但在王权的介入下,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我们知道,城市的兴起是在一个有限的地域环境内将此前处于自发分散和无组织状态的许多社会功能聚拢,形成一个复合体。如果没有统一的号令,这样聚拢的顺利实现是很难想象的。在王权制度形成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为了对内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外进行防御或攻击,有必要建立一个力量据点。在这种动机下,统治者以强制的手段将长期以来处于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社会因子、社会权力动员起来并束集在由城墙封围而成的“城市”这么一个大容器中,形成以政治、军事或宗教为核心元素的城堡,控制着辖区之内的社会组织并对其活动发出统一的号令,这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发展时典型的社会运动现象,是城市形成的直接促动因素。刘易斯·芒福德明确肯定了王权制度在城市诞生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他说:“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变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在城市的集中聚合的过程中,国王占据中心位置,他是城市磁体的磁极,把一切新兴力量统统吸引到城市文明的心腹地区来,并置于诸宫廷和庙宇的控制下。”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价值,在对剩余价值的争夺中阶级分化,造就了王权,城市在“王权”这只手的直接操作下才得以成型。

西方城市也只是在中世纪之后,市民阶级兴起,城市才逐渐摆脱了封建王者的统治,取得独立的政治地位,表现出新的形式。在它初始的时期和发展的历程中,都经历有受王权的支配而呈现一种特殊的理性形式的阶段,有充分理由认为,王权作为最重要的参变因素在城市的产生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介入触发了远古村落的细胞分裂,生成城市这个新的生命有机体,并且象基因一样主导着城市机体的生长过程及功能和形态特征,构成城市的第一个起步台阶。

▶商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是作为统治的工具出现的,但如果它的作用不曾突破此囿,它也就不成其为今日意义上的城市。早先贵族统治者往往对商人采取敌视和压制的态度,因为商人大都是来自另一个阶级的人,通过商业掌握了雄厚的财富,从而形成可能颠覆其统治的潜在势力。在中外城市历史上都有过排斥商业的情形。

如公元前6世纪之后,古希腊的商人、银行家已经开始威胁到早先贵族和武士们的权力,然而显贵和大思想家们却始终将新生的商人团体排斥在城邦国体之外。甚至连一些商业城邦的宪法对待商业也视同无物,按照规定,市民不得经商,如要经商,必须象陌路人那样移居到另一个城市去。只有象爱基那等少数几个城市才准许市民从事商业活动。即使在不太有利的环境下,商业还是顽强地植根于城市中,并一天天地长大起来了。罗马帝国时期,带有柱廊、宽阔而极长的商业街成为这些城镇的典型特色。表明商业精神不顾文化的其他特征,已产生了自身特有的形式。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文明和历史,即使一个国家已经灭亡了,但是城市作为不变的基点依然存在。就如同我们依然可以从雅典卫城,庞贝古城等城市遗址上感受到当时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魅力,文化因素在这中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代人的文化观念,对古代城市形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古埃及的死者之城,中国的天圆地方说、天人感应思想、风水说和伦理观念,都成为古代城市发展因素,使古代的人类文明蕴含在城市建设当中,文明得以循序渐进的流传下来。而渗透着这些文化观念的城市形态,也必然又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所要表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城市与城市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化系统与政治经济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物质和精神形态,又强化和巩固着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情感模式。如果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广义的理解,那么,城市本身便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成果,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现象,最早是人类创造了城市,然后城市便创造着人。应该说,城市与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创造的关系中,正是人们创造了城市,而城市也传承这人类的文明。

战争曾经造成了一部分文化得以流传,一部分文化却永远毁灭。但是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即使毁灭也可以重建,这种蕴含在城市内部的文明和精神是战争摧毁不了的,战争可以毁灭一座城市,从某种角度而言也可以延续文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比如,中国近年很多城市也正在探讨把政治集会广场改造成市民生活中心广场的途径,并在城区开辟了很多绿地和小广场,为城市空间改造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总之,在城市物质形态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城市------前景

城市发展了几千年,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发展模式。然而近现代产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领域和城市规划结构的巨大变革,导致出现城市化的进程,即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进程;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并且工业化进一步推动着城市化。芒福德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对于不断的出现的但是散落各处的社会因素的内向性的整合、聚合的过程。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固然是好的,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无序蔓延的情况,城市的蔓延在促进城市间联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始料不及的后果。例如:低层低密度住宅沿公路向城区之外蔓延,大量森林、农田、空地被占用,既浪费了土地,又危害了环境;人们距市中心区越来越远,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私家汽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无端消耗时间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呈大幅增长的趋势;许多城市中心区因此变得萧条,老城区破旧,设施得不到更新,商业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等。在城市群、城市带加速形成,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当利益激烈冲突、关系紧张时,规划往往难以实施,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们的主观思想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

五、后记

读完《城市发展史》,我真的受益颇多,这本书不仅详尽叙述了城市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和形式,以及形成不同城市形态的不同渊源和宗教、经济、社会、政治等致因;还细致具体地介绍和评价了米利、巴洛克、机械式、有机式的城市规划思想和实例。同时还引人入胜地回溯了城市和人类文明寂静的过去和动荡多事的当今;同时又满怀信心地预言了城市和人类文明未来的前景。作为一名城市规划的学生,对待城市的发展与蔓延,我们应该注意的更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交通,以及如何用规划的手段控制城市的蔓延趋势。《城市发展史》中提及了“无形的城市”,提及了“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互惠关系”,以此为基点,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规划知识让城市变的更加美好。

下载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惯性定律的发展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史

    论中国共产党的曲折发展史 1921年7月23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张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第一支工人阶级政......

    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

    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 内容摘要: 如何将钢琴发展史简单明了的展现在总人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将《西方钢琴艺术史》全篇通读,并且能将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和作品,还有......

    论中国饮食文化与发展史

    论中国饮食文化与发展史 目录 目录 .................................................................................................... 1 饮食文化 .....................

    材料发展史

    材料的历史同人类社会发展史同样悠久。历史上,材料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里程碑。历史学家曾把材料及其器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

    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史讲座有感

    人类航空技术发展史讲座有感 讲解人: 宋庆国教授 2014.12.17 下午两点半20110211375 空管1102 刘昊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已经并且还在因飞行而改变。航空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一......

    浅谈自由《论自由》有感

    浅谈自由 ——读《论自由》有感 自由是一个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与我们没一个人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但于心而言,我们或是他们对自由又有多少了解呢? 塔西佗说:“追求自......

    论酒店业主题式客房的认识和发展史

    论酒店业主题式客房的认识和发展史 一、主题酒店是指以酒店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质为素材,设计、建造、装饰、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酒店,其最大特点是赋予酒店某种......

    论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地位

    论《聊斋志异》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姓名王雪院(系)美术学院专 业艺术设计专升本年级2013级班级艺设三班 学号130653059 摘要 蒲松龄及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为主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