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老农民工”的差异问卷调查
有关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 亲爱的朋友:
我是浙江海洋学院08级的学生,为了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认同感,并与老一代农民工做对比。我们开展这项问卷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您填写的信息对于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您会认真完成。因此带给您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姓名:联系电话: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是已婚还是未婚?
A、已婚B、未婚
3、您的学历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专科
4、您的月收入是?
A、1000元以下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
5、您认为您现在的身份是农民还是市民?
A、农民B、市民C.其他
6、您在城市里从事的行业是?
A建筑行业B、加工制造业C、服务业D、其他
7、在以下的工作因素中,你最看重哪一个?
A、薪酬B、工作环境C、晋升和发展空间
8、您外出打工的目的是?
A、赚钱以提高家人和自我的生活水平
B、改变务农的生活方式(务农转到非务农)
C、开阔眼界,寻求更好的发展契机
9、您现在大部分的收入是用来干什么?
A、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消费
B、用于存钱买房、子女教育花费和以后养老
C、寄回家给父母
10、如果您在城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话,你会怎么做?
A、退而求其次,找一份差一点的工作
B、返回农村
11、您觉得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与城里人的有差别吗?
A、没有什么差别
B、有差别,但差别比较小
C、有差别,而且差别很大
12、您觉得您在城市生活得幸福吗?
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幸福
13、您觉得您自己对城市的贡献和城市对您的回报是否成正比呢?
A、基本成正比
B、不成正比,贡献大于回报E、非常不幸福
第二篇:“新老农民工”的差异调查报告
关注“三农”——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新老农民工”的差异
为了更加了解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的“新老农民工”的差异。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老农民工”了解比较深,所以把此次社会实践重点放在对于“新农民工”。目的是通过这个调查让社会大众了解这一团体,并且了解不同与特点,让社会更加了解农民工这个团体。促进主流社会和农民工特殊的边缘社会进一步融合。
此次报告重点放在新农民工的问题上,通过对于新农民工的了解从侧面了解“新老农民工”的差异。
一、“新生代农民工”名称由来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1]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特征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二、根据调查问卷和采访可以总结出与老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六大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中国1.5亿农民工中约占60%。这个群体对农业不太熟悉,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美好的发展前途,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会。时下,他们正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瓶颈:户籍、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1.受教育程度较高,大部分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受过高中教育的要多于受过初中教育的。
2.合同期限短期化,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的多,从事建筑业的少,多在民营企业工作,工作岗位偏低、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安全健康存在隐患。
3.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属于吃苦耐劳型,收入和消费均低于老一代农民工,一半以上有储蓄习惯,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4.将近一半居住在集体宿舍,社会交往乡缘业缘化,网络成为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恋爱观念传统,恋爱方式更加自由。
5.打工目的是经济型和发展型兼有,更注重未来发展,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渴求多方面的培训。在打工原因的调查上,两代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老一代农民工打工目的第一是提高收入,第二是出来闯一番事业,打工仍属经济型。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目的第一是出来闯一番事业,第二是提高收入,打工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提高收入,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是抱着干事业、开阔眼界的理想进入城市的,他们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追求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打工目的是兼有经济型和发展型。
6.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认可工会的积极作用,对政府充满期待。
三、与老生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民工的消费新特点
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不同于父辈的显著特点。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前沿挑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这部分人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其长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他们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也迥然不同
2、他们的“城市梦”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执著,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愿意在结束了若干年的打工生涯后回乡务农
3、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
四、与老生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在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尚未建立,在这个转型阶段会有种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新生代农民工身处转型期,经历着乡土特质和城市特质的不断冲击,他们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不适应和原有制度结构上的不适应,使他们在生存上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工资待遇低,面临着生存困境
工资是对进入生产领域的劳动力所提供的对价,正常的工资是维持劳动者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普遍存在着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使他们面临着不少生存上的困境。
生存困境之一是温饱层次的生活水平,将就式的生活方式。
生存困境之二是缺乏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生存困境之三是始终奔波在城乡之间。
生存困境之四是更重视现实利益,而缺乏精神高度。
(二)制度性歧视,形成发展困境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实行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大类,成为享受不同权利、承担不同义务的社会人群,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户籍制度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户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变迁和资源获取能力。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的权益保障,造成了他们诸多的困境。
发展困境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
发展困境之二是子女教育权的不平等。
发展困境之三是公共服务等权益上的不平等。
(三)身份认同危机,未来无方向感
身份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现代生活生存的首要问题,农民工从乡村迁往城市,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向另一种生活方式,所面对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工作等具体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要面对身份转换和认同的问题,但新生代却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迷失,遇到了与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大的困惑。他们长时间脱离家乡的社会环境,对乡村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尽管很多新生代每年都回家一次,但更多的是遵守中国传统礼仪,回家多数是与父母团聚,他们对农村生活已经失去了兴趣,对他们来讲,土地不再是最后的保障,家乡也不是最终的归宿,他们希望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所以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变得模糊甚至不认同这一身份。
新生代农民工也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可以通过劳动在城市中居住生活,但新生代虽然工作在城市,拥有的却是残缺的生活,社会地位处在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最下层,他们被边缘化并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之外。对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外出打工不过是增加家庭收入的手段,而非改变身份的途径,即使在城市中遭遇挫折或是失败,还有家庭和土地作为退路,土地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化解了外出的社会风险,所以在经济上对城市没有产生依赖,在心理上对城市没有归属感,比较认同他们的农民身份。相反,务农经历越少,对农村规则、乡土观念的认同不那么强烈的新生代,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希望在城市中生活的愿望要比老一代清晰明确,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他们在户籍上依然是农民,面对着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现状,他们处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有的新生代表示出了无奈的情绪:“城市的繁荣有我们的功劳,却没能留下我们的脚步,我们只是无奈的打工一族。”
(四)劳资关系失衡,没有话语权
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形成了大量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农民工大部分直接进入的是这些企业,面对的是比较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的劳资关系,严密控制的劳动过程、高强度的工作方式、低工资制度使个体劳动者处在极其弱势的地位,同时在法律上又缺乏相应的权利,不能实行市场经济下充分的劳资博弈,造成了劳资关系严重失衡的局面,形成了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之一是劳动者的工资长期普遍偏低。
问题之二是职工民主参与程度低。
问题之三是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五、解决与老生代相比新生代问题的政策建议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构成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向产业工人阶级转变,政府应通过产业制度、福利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的安排,甚至可以通过直接治理手段,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一)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变生存困境
工资是给予一个进入社会的劳动者有尊严有体面生活的前提保障,目前企业并不是按照一个产业工人工资的标准支付给劳动者,虽然低工资减少了城市化的压力,但工业化、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面对新生代渴望城市生活的诉求,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1.进行最低工资立法
2.加快集体谈判立法
(二)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改变劳资关系失衡局面
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却又处于社会弱势的群体,迫切需要代表其利益的工会组织的支持,在社会转型阶段,应充分发挥工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职能作用,改变劳资关系的现状。
1.加大工会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2.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
3.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
4.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三)消除制度性障碍,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公民权
城市化、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骤滞后于工业化,原有的户籍、用工、福利等社会制度形成了一种结构性壁垒,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处于移而不入的状态,长期畸形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清晰公正的制度,消除政策性歧视和排斥,为农民工的市民化提供条件,具体可以有以下的举措:
1.实行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
2.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率,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生育保险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愿意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一旦失业意味着失去基本的生存保障,不愿回农村就会继续留在城市过着流动的生活,所以更需要失业保险保障,3.赋予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基础,是农民工未来希望所在,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绝大多数农民工都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加以提供。近年来在深圳市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尚未完全解决。应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切实将农民工子女与深圳本地户籍子女同等对待,根据农民工分布规划建设学校,尤其要加大对宝安、龙岗两区的教育投入,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种种限制和一些不必要的文件证明,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门槛。
4.加快建设农民工公寓
安居才能乐业,居住条件差是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将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建设规划,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力度,为农民工提供农民工公寓或者适合农民工租住的住房,取消申请廉租房的户籍限制条件,要让储蓄不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租得起、住得下、能立身、能成家。
六、报告总结:
淮北作为一个新兴中部城市,外来农民工无论是新老农民工为淮北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制度上的限制,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报告详细的以新农民工为主体,分析了“新老农民工”的差异性。目的是通过这个调查让社会大众了解这一团体,并且了解不同与特点,让社会更加了解农民工这个团体。促进主流社会和农民工特殊的边缘社会进一步融合。
淮北市应转变发展思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行,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上加大改革步伐,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发展条件,让农民工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感受现代文明的丰富多彩,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淮北。
第三篇:“新老农民工”的差异调查随感
社会实践随感
为了更加了解安徽省淮北市工业园区的“新老农民工”的差异。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老农民工”了解比较深,所以把此次社会实践重点放在对于“新农民工”。目的是通过这个调查让社会大众了解这一团体,并且了解不同与特点,让社会更加了解农民工这个团体。促进主流社会和农民工特殊的边缘社会进一步融合。
时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新老农民工”这个词,在这个城市里也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我眼中的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一幢幢高楼在他们的汗水中拔地而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这个城市的面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略和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他们的付出似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承受着“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负担。一方面,他们很期待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他们却又很难被所在的城市接纳,甚至被城市敬而远之。这种尴尬的境地使他们成为亦城亦乡的边缘人。
“他们很努力的用自己的血汗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一口饭。当今社会,人人都有压力,人人都有烦恼,有的时候活着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位网友在他的日志里这样说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对这些农民工兄弟做的似乎太少了,我们无力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无力给他们及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但真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吗?改编一下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进步一小步,这个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愿我们大家都能摘掉有色眼镜,认真坦诚的看待这一群体,用真实的行动去关爱他们,让“关爱农民工”不要成为一句空泛的口号。
关于调查报告,我是七月份才开始准备的,由于我住的地方离淮北工业园区很近,所以我调查的第一站选在了工业园区,因为天气炎热,所以调查结果不是很理想。差不多二十份左右,于是我把调查的第二站选在了几个厂区。厂区的人很多,问卷调查进行的很顺利,大家都很热心的帮我填写了调查问卷。第二天早晨我又去了农贸市场,这里有许多人,我跟他们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我的来意,他们便很认真的帮我填写了调查问卷。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做这些是没用的”、“没有效果的”,我笑着对他们说“做了不一定有效果,但不做肯定没有效果”。下午,我又来到了一家大型企业,给这里工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工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还问了我许多问题,都很认真的填写了调查问卷。剩下的问卷我都装在随身的包包里,随机的对一些市民进行调查,差不多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我完成了所有的调查问卷。虽然大热天在外面跑很辛苦,但能参加这次的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快就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了。告别校园单纯的日子,有不舍也有难过,但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回忆起军训时留下的汗水,回忆起课堂上老师精彩的演讲,回忆起寝室里姐妹们的笑话,回忆起那些为了未来努力的日子,心里感觉很充实。
感谢老师们给了我这次机会,可以参加这次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里又增加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们都能过好每一天,愿你们的青春不留遗憾,加油!
第四篇:新老两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剖析
新老两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之剖析
【内容提要】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不仅充实了农民工队伍,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整个农民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于新世纪初加入农民工大军的行列,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由于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所以,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若干价值观的比较,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老一代农民工 价值观
一、新老两代农民工的界定及涵义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词汇,主要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对于“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一般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流动的农民工——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广义上说还包括在农村就地被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雇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村人口,即非流动的农民工。国务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定义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第一代农民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进入城市,加入建设城市大军的队伍。他们一般生于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一般从事于建筑行业等低技能行业。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国内最早由王春光提出,体现了随时代变迁的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而近年来,随着“90后”一代的迅速成长,年轻的“90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转型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庞大且充满生命力,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也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本文主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 ①① 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取向,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若干价值取向的比较,突出研究在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力量,使两代农民工在推动城镇化,繁荣农村生活及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相互补充,形成和谐局面。
二、新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比较
(一)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的涵义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马克思说,“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在主客体的实践、认识关系中,还渗透着一种主体的需要对客体的选择、利用的关系,或客体对于主体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的关系。这种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的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作用。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任何事物只有在被认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时,即是有价值的,它才能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也就是说,人们的活动都包含有一定的价值目标。
2.价值观的涵义
理解价值观,首先要区分“价值观”与“价值观念”。在一般的情况下,“价值观”与“价值观念”是可以通用的,没有什么差别。但严格来说,二者也是有区别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即关于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本质、价值的功能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意义或价值状况的看法。价值观比价值观念更为根本,是对价值观念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在具体事物和现象上的体现。本文所说的“价值观”指的是“价值观念”。即所谓价值观,即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基于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确立起来的反映客观事物对于人们的意义或价值的观念体系,是对某类事物是否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别好与坏、对与错、应不应该的评价标准,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
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反映,所以也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同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受制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人生经历或社会背景。
价值观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理想、信念,甚至行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有关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研究。
(二)新老两代农民工自我价值观的分析
自我价值观是人们自己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客体自身对主体的意义关系的根本看法。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即人对自身需要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指人以自身活动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意义。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寓于人自身,只是二者指向不同。人的自我价值不仅表现在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的物质需要,及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质等精神需要,而且也表现在满足人自尊、自爱、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1.新老两代农民工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比较(1)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个人发展发面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出生于农村,从小便目睹了农业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农业收入的微薄及农村生活的不便和落后。这些感觉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及外出见识的增加而增强,他们更向往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及憧憬。他们不会务农,梦想是扎根城市,做“城里人”,希望改变自己 ①②①
②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32页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8月 的命运。所以在工作上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前景。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的调查显示,第一代农民工选择“赚钱贴补家用”的占75%,而新生代农民工只占22%。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的选择“希望开阔眼界”,有的“想学习新事物”,更多的选择“希望通过外出打工最后扎根城市”占64%。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发展方面更重视个人发展,他们不仅融城愿望强烈,而且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谋求个人的发展。如下表:
表一:老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
人数302520151050赚钱贴补家用开阔眼界学习新事物扎根城市人数
表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原因
人数35302520151050赚钱贴补家用开阔眼界学习新事物扎根城市人数
新生代农民工是年轻的一代,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大多受过教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他们接受外界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他们对自我人生的价值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有青年人共有的梦想和激情,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他们往往是一群带着梦想来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希望在城市能够找到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表三:新生代农民工未来规划
***050人数比例(%)掌握一门技术做一个管理人员换轻松工作攒够钱回老家吃苦多挣钱自主创业
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如上表所示:在未来的愿望与追求中,有42%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自主创业”,表明他们想要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来城市打工,他们不仅是要赚钱,他们更希望找 到向上流社会发展的机会,更希望实现个人的发展。总之,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与新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老一代农民工在对未来的愿望与追求中,大多选择“攒够钱就回家”,占了72.5%。因为老一代农民工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只是他们农闲时的副业。而且在工作的选择上,他们不像新生代那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他们往往选择低技能、体力的工作,满足于相对于农村已经很好的回报,他们打工的参照系是农村。因为他们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所以对于未来愿望和追求中,选择“宁肯吃苦也要多挣钱”的占85%。总之,老一代农民工更多的是想多挣钱,以无所谓的态度看待个人的发展。他们的重心在农村,安土重迁思想浓厚。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改革开放、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伟大工程,使得他们对城市充满向往,充满新奇。与此同时,农村与城市相比,在他们心中更显得闭塞与落后。尽管在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的身份,但其中相对多的人从未接触过农业劳动,有的甚至连自家田地多少在哪里都不清楚。他们对土地的依赖也越来越淡,并且由于种地收入微薄,新生代农民工中普遍存在着不爱地、不种地的现象,“轻农、弃农、厌农”意识严重。这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生长环境以学校为主,出现厌农,对农业没有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社会农业的发展寄托于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必要对农业恋恋不忘。而且,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现代农业技术,而不是农村孩子都要留在农村或回农村从事农业。
(2)人生规划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有长期的人生规划,他们往往在进入城市之前或者融城一段时间后便会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大都是80、90的新一代,正值青春,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在来到城市找工作时,他们不仅考虑赚钱的问题,而且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未来的职业或人生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为此他们在工作之余,更注重于对自己的锻炼,以便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事业、家庭规划,尤其在事业方面,他们更多的选择在今后“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也有人在基层不断打拼,“争取在未来做一个管理人员”。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不想简单的赚钱,更多的是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规划以后的生活,并向着人生规划一步步努力。两代农民工在人生规划上存在不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两代人生长环境不同,面临压力不同,甚至接受信息能力、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都会引起这些现象的发生。
2.新老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认同方面的比较(1)身份认同,人格尊重方面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人与人相处最想要得到的基本满足是尊重。平等是人们和谐相处的基础,尤其是人格上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城市工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户口在农村,却在城市工作甚至生活。他们既不是传统的农村人,也不是正宗的城市人。这种尴尬的身份难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上存在危机,从另一个角度说,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在人格上渴望得到尊重,希望受到与城市人平等的待遇,而不是被看成另类。
表四:两代农民工自我身份定位(%)
***0100农民城市打工者城市的工人其他新生代(%)老一代(%)
新生代农民工与乡村的感情联系淡漠,不如老一代农民工感情深厚。老一代农民工生长于农村,在农村有稳定的交际圈及感情纽带,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定即为“农民”、“农村人”,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对自己的定位是“农民”的占82.5%,仅有17.5%认为自己是“城市的打工者”。同时由于老一代农民工与城市感情联系比较疏远,他们在心理上是外于城市的,而且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最终是以农村为背景,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不过是获取经济收入。而以80、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虽然生于农村,但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长,对于“农民”这一身份以及农村生活还未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进入城市打工后,远离家人和朋友,将热情诉诸于工作,更加想要在工作中得到同事的认可和尊重,更加想要获得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农村户口、城市里的工作的矛盾,让他们在介绍自己时也存在迷茫,不知该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中,有26%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城市打工者”,54%的人认为是其他。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上存在迷茫。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渴望得到平等对待,更希望在人格上得到尊重,获得人格尊严。所以他们付出劳动,希望用人单位、老板能够认同,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不会像上一代那样,遇到不公平待遇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他们更倾向于用合法手段进行“抗争”,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2)融城意识强烈度方面
老一代农民工大多有“过客”心理,他们认为城市并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来城市务工的“候鸟”,农闲时出来,农忙时回乡。而且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一家的生活,负担沉重。他们离乡务工的目的简单而明确,就是为了多赚钱以贴补家用保证生存。再加上他们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封闭狭隘的乡村意识,他们对城市并不熟悉,也并无归属感,“扎根城市”的意识和融城愿望都不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打工的。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了解更深入全面,且城市对他们有一种强大的“拉力”,他们的价值观上也被深深烙上城市的印记,迫切希望通过追求时尚现代的生活和比较体面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命运。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进城”的更为简单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务农的经验和能力,对土地也没有很深的依赖感情。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家里呆着什么也不会干,不如留在城市找一线生机谋生。再加上他们大都受过教育,法律意识比较高,适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并无不适。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并没有因为制度性障碍和城市社会的“拒入”而放弃市民化的意愿。相反,他们积极地表现自身的诉求,以早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与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享受更高的物质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融城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用社会学有关社会流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经历着地域上从农村到城市,心理上从封闭到开放,职业选择上从低技能体力劳动到较高技能知识性行业。这种流动也得益于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和进步的表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有利于推动社会向上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新老两代农民工家庭观的分析
1、家庭观念
表五:新老两代农民工往家里打电话情况
***51050新生代(%)老一代(%)一星期一次一个月一次不经常两星期一次
老一代农民工安土重迁,在城市打工大多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家庭观念较强。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中有47.5%的人每周往家里打一次电话,而新一代农民工仅占28%。
在关于农民工价值观的调查问卷中,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一个月往家里打一次电话”的占44%,选择“一星期打一次”的占28%,而选择不经常大的占12%。但是,在老一代农民工中,选择“一星期往家里打一次电话”的占47.5%,更有甚者经常向家里打电话问候或者报告近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家庭的依赖性在减弱,家庭观念也日渐淡薄,没有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强烈的家庭观念。同时,对家庭关注程度的强弱也可以看出其对家庭感恩心理的多少。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家庭的关注度较之于老一代农民工较弱,家庭观念淡薄。
2.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我们这里只研究对待生养家庭的态度与责任。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养家糊口,他们的家庭意识显然要比老一代农民工差。而且他们自身也并不认为有照顾家庭的义务,认为只要自己不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已经是对家庭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收入的80%都是自己消费掉了,其中就有10%消费在了娱乐和通讯上,只有不到20%的收入可能寄回家。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要求太高,以至于成为“自愿失业”人群,但是他们也并不想回到农村,仍然在城市流浪,对家庭对自己都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成为名副其实的“啃老族”,时间久了,会造成他们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就业和自立机会减少。
(四)新老两代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分析
消费观是指人们在进行消费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行为、消费对象等从自身需求出发做出的认识评价和价值判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观念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着重从生存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生存消费
生存消费是指能够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吃、穿、住方面。在当今社会维持生存已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投入生存消费的比例占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比重,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表六:两代农民工消费结构
***00餐饮衣着 休闲娱乐 手机交通房租 寄回家①
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如上表所示,老一代农民工每月支出主要用于“给家庭其他成员”占到了调查比例的95%,仅有少部分老一代农民工在除了“给家庭其他成员”外,还用于“餐饮和衣着”。这说明老一代农民工 ①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宏观论坛》,2006年第5期第7—11页。每月工资着重关注家庭及自身生存。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负担家庭的压力,不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在生存上他们没有多大压力,也不会去考虑生存问题。他们的消费观念已大体脱离农村,脱离父辈,开始与城市年轻人趋同。
2.生活消费
生活消费是指在满足生存消费的基础上,用来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本文所指的生活消费主要是指除吃、穿、住基本生活以外的文化娱乐等一切消费。
在本文的调查中,从上表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属于时尚消费型,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手机、交通、房租等,其中选择“手机、交通、房租”的占到56%。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手机更新换代周期短,且出门大多使用交通工具,更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出门打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同时因为新生代农民工不需要负担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攀比心理有所上升,逐渐推崇和追求穿着体面时尚,讲究排场,追求外在的酷与炫,以此来掩盖或消退自身的乡土气质。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娱乐消费比重开始增加,他们开始注重如何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休闲方式,而且消费态度也越来越接近城市年轻人,在娱乐活动中增加城市的参与度。新生代农民工在休闲活动中选择“上网、KTV”的占58%,选择“逛街购物”的占22%,选择“其他”的占16%.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时尚化。
“我觉得在外不能没有朋友,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一点没错。我自己创业已经两年了,虽然自己能力是一方面,朋友的帮忙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一个月收入能上万,我常常拿出10%——20%用于人际交往,钱花了可以再挣,朋友要是淡了就真的淡了。”——杨永峰。
从这个访谈中不难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部分人的日常开支是用于人际交往,他们希望在城市扩大交际圈,结交新的朋友,或者与工友或老乡加强联系、联络感情。在交往中,既可以弥补他们奋斗在城市的孤独心理,也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
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上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与“跟风”现象。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新生代年农民工身上是一个独特的体现。由于没有养家户口的压力,他们在消费上往往在自己能够支配的范围内随心所欲,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往往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追求,是他们在价值选择上趋向功利、金钱和享乐。更有甚者只关注自身利益,漠视集体、企业和国家利益,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越来越淡漠。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从政治经济到价值观念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因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念上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改革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同时也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变迁,经济体制也开始转轨,这些变革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变迁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对内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交通、社会沟通和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催生了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引起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各种碰撞。而随着老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潮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城市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开始形成自身特有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主体化趋向,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时尚,渴望被城市接受,被社会认同,主体意识觉醒。①
① 刘祖云,田北海,戴洁:《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层: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3—92页 其次,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市场经济。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不同的是,崇尚自由竞争、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经济成分、利益结构、生活方式和就业结构等的重大变化,同时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个体性、多变性、差异性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受市场经济影响,再加上他们接受能力强且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也表现出独立性、个体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性,使人们的自强、自立精神,竞争拼搏意识及求真务实精神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一氛围下也逐渐形成自强自立、努力拼搏与奋斗的精神,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强烈,自主性、主体性逐渐增强。但是,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及它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崇尚物质,注重个人利益,甚至为了自身发展而远离家庭,家庭观念淡薄度日益明显。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上出现追求时尚、个性,盲目追求潮流,非理性的盲目高消费随处可见。而且由于刚从农村来到城市,内心渴望得到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与尊重,所以着重从外在打扮来掩盖内心的惶恐。
(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较之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受过教育,且大都在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他们在选择职业、分析问题上要比老一代农民工考虑更为长远,野心更大。在选择职业上,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更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或技术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更多的人则希望扎根城市。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分析考虑问题上比老一代农民工更长远、更有前景。老一代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他们认为除了体力劳动他们也做不了其他,满足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城市打工挣下的钱要比农村务农更高,所以他们满足并安于现状,只是想挣点钱回老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不只是想挣钱,从书本上学的只是让他们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课堂上学的东西让他们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他们想出去闯,扎根城市,做“城里人”。
新生代农民工在思考问题上更全面、更深入、更长远,权衡利弊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利益,懂得用法律或其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改变生活。
(三)家庭期望值与自身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不考虑外界因素只关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自己的事,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经济压力小,不需要养家糊口,只需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所以他们自我发展意识强烈。同时家庭期望值低,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长年外出过程中家庭观念淡薄,家庭责任感弱的一个原因。
从自身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年轻,具有青春活力,对新事物、新思想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和挑战,敢闯敢干。也正由于他们年龄较轻,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心理精神状态还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修正的地方。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期望值高,但耐受力低,这使他们在选择职业或为梦想拼搏的过程中往往易受到挫折,再加上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挫折,缺乏吃苦的思想准备及身体的耐受力、抗压力较弱,在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极易产生消极思想,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四)大众传媒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也随之而来,大众传媒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传媒的影响下长大的,小学时的电视机,中学时代的网络向他们传递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对城市充满好奇与向往。
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更新周期快,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获取大量有用信息,视野更宽广。然而,互联网在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垃圾信息,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增强认识、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个人利益至上、追求外在、沉迷物质愈益明显。
四、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导向 充分挖掘老一代农民工的传统美德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核心与主体,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整个农民工群体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比老一代农民工有更强的发展意识,强烈的市民化意识与学习、培训意识。但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许多消极表现:自我发展意识强烈但集体主义意识弱;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厌农、弃农”思想严重;吃苦耐劳精神日益缺乏;亲情意识、家庭观念较为淡薄;追求享乐,盲目消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着重从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入手,形成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引导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
政府起着引领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帮助。政府在宏观上要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对农民工的先进事迹客观公正的宣传,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强、自豪的情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多元、矛盾、失衡等共性的特征,政府当前亟需在农民工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培育适合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价值观基础上的主流价值取向。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潮流。其次,从新生代农民工现实价值体系出发,从中抽象出一般意义上的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第三,要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多样性进行糅合,在多样性基础上实现统一。政府要把握主流价值动态,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从制度保障、人格尊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改善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引导。
老一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在他们身上由中国人朴素、节俭、勤劳、爱家的传统美德,值得新一代农民工学习;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热情奔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眼界开阔等优点也值得老一代农民工借鉴与学习。所以,要建立新老两代农民工的长效互动机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培养,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型农民工。
(二)以企业为主体,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引导
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活动和聚集的场所,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要阵地。企业应意识到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做到管教结合,积极承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思想价值观念同他们的职业技能一样,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劳动技能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充分调动其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三)以个人为中心,新生代农民工做好自我教育工作
新生代年农民工价值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他们自身因素是分不开的。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抵制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积极配合政府、企业的教育培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认真并虚心向老一代农民工求教,学习并弘扬老一代农民工身上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树立有利于自身发展与进步的正确价值取向。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积极配合政府、企业等的教育培训,不断学习进步,摒弃思想价值观念中的不良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郭建平:《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动境遇中的价值诉求与现实对策》,《理论月刊》,2011年第1期,第177—179页。
[2].吴春梅 肖帅:《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状及其引导》,《社科纵横》,2011年2月总第26卷第2期,第18—24页。[3].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宏观论坛》,2009年第5期,第7—11页。[4].黄丽云:《透视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23期第48—49页。[5].刘浩:《加强建筑农民工思想教育的思考》,《建筑》,2007年第2期第65—66页。[6].赵琰:《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14期第26—27页。[7].许叶萍 石秀印:《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13页。
[8].曹筱樱:《论民工代际变迁及农村家庭模式的转变—新老农民工与家庭组织变化关系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68—73页。
[9].姚俊:《“路在何方”: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取向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青年研究》,2010年第6期第31—38页。
[10].杨志明:《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人民日报》,2010年7月15日第007版。[11].罗娟:《我们不只想挣点钱-“新生代”农民工的期盼》,《工人日报》,2007年5月8日第005版
[12].丁娅:《266名重庆市农民工价值观调查报告》,《湘潮》,2011年第8期第69—70页。[13].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社会科学报》,2009年3月12日第002版。[14].雷艳萍:《伦理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构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2月第34卷第1期第68—70页。
[15].杨国勇:《我国两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差异及特点分析》,《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卷第3期第18—23页。
[16].王梦怡:《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社会学研究-基于南京市783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2011年第9期第34—35页。
[17].任娜:《两代农民工思想现状的差异性比较》,《江海纵横》,2009年第5期第50—52页。[18].王艳华:《进城农民工文化消费出现代际转型》,《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54—57页。
[19].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市场论坛》,2007年第4期第49—50页。
[20].刘闻佳:《从“富士康事件”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里现状及对策》,《长江论坛》,2010年第4期第69—73页。
[21].肖伟:《农民工消费观念的变迁—“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的对比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月。
[22].乔靖:《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变迁及对策研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92—94页。
[23]黄进:《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探析》,《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3期第90—92页。[24]王丽霞:《对我国农民工代际差异的分析与思考》,《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7月第12卷第3期第72—74页。
[25]王娜:《浅谈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论丛》,2010年11月刊第147—148页。
New and old two generations of some migrant workers values analysis
Abstract: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ow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eam growth and expansion, not only enriched the migrant workers tea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m the migrant workers, but also for the migrant workers team injected fresh blood, they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asant-workers.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was born i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 rural migrant workers to join the ranks of the army, they thought idea, the concept of valu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old peasant workers there are a big difference.The value of their choice to a great extent determine the whole rural spiri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but also, to a great extent influence our country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process.So, i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rough the old peas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and some of the values of comparison, guide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migrant workers;values
第五篇:北川新老县城对比社会问卷调查
北川新老县城对比社会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学生,在此,我们冒昧地请您们做一个问卷调查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自地震后,北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出现了新老县城的巨大对比,为知道北川发展的具体情况,特制此问卷以便调查。为此耽搁您两分钟的时间,谢谢您的配合!
请把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中。
1.您是否是本地居民?()
A.是B.不是
3.您是属于哪个民族居民?()
A.汉族B.羌族C.其他
4.您的年龄是()
A.18岁以下B.18—30岁C.31—45岁D.46岁及以上
5.您的文化程度是()
A.初中及以下B.高中/中专C.大专/本科D.硕士及以上
6.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下,新县城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您们对它的修建速度、建设水平是否感到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
7.请问在老县城生活时,您们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A.2万以下元B.2—5万元C.5—8万元D.8万元以上
8.现在新县城的建设越来越好,硬件条件也逐渐达到标准,那么,您们现在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A.3万元以下B.3—6万元C.6—10万元D.10万元以上 9.您更想在新县城生活还是老县城()
A 新县城B 老县城 C 不在北川生活
10.您认为北川老县城和新县城的旅游事业哪一个发展得更好?()
A.老县城B.新县城C.差不多D.不知道
11.目前,您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做生意D.其他
12.您认为居民在新县城里生活比在旧县城里生活有什么优点?()
A.有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B.交通、医疗、教育条件改善C.居民人均收入增加 D.政府资助增多
13.北川搬居新址后,对于羌族文化,您认为羌族文化是否会被遗失?()
A.一定会B.可能会C.不会D.不清楚
14.您觉得你们家庭在地震重建后,现在与以前相比文化生活改变严重吗?()
A.严重B.比较严重C.一般D.不严重
15.在新县城里,居民的就业率是否比在老县城高?
A.是B.不是C.差不多D.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