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房地产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县房地产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存量减少,土地供给不足。前些年,我县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主要以旧城改造、拍卖破产企业和居民拆迁用地为主,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改造,旧城区土地大多被利用,可供地已不多,主要集中在东城和宝峰两个新城区。而由于土地储备有限,加之国家对土地使用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审核把关较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难度增大,导致了土地供应的相对不足。2006年,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31577平方米,折合47亩,今年这一数字为零。
二是开发成本增加,房价上涨较快。目前,我县商品住房的现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1150元,分别比2006年的862元和2005年的840元增加了288元和310元,上涨了33.4%和36.9%;期房平均售价达到了1796元/平方米,分别比2006的1133元和2005年的921元,增加了663元和875元,上涨了58.5%和95.0%。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①土地价格上扬。2006年开发商购置土地的平均价格为390元/平方米,比2005年的264元/平方米上涨47.7%。随着国家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政策后,地价还将逐步提高。②建安成本增加。主要是建材价格上涨和人工费用增长。如钢材每吨均价在3800元以上,同比涨幅达15%以上;425﹟水泥价格每吨均价280元左右,同比上涨33%;普通砂石每方价格为60元,同比涨了一倍;砖瓦的价格也有所上涨。小工的工资由去年的每天40元提高到每天50元。③拆迁安置及管理费用增加。由于地价和房价上涨,拆迁安置难度增大,费用增加。人工工资及办公费等管理费用也有较大的增加。
三是开发资金不足,施工进展缓慢。截至9月底,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共完成投资额6885万元,有资金来源的5485万元,占投资额的79.7%,拖欠应付工程款1450万元,占21.1%。而在有资金来源的5485万元中,开发商自有资金只有2685万元,占49.0%,收取购房人的购房定金和预收款1861万元,占33.9%,开发商自筹542万元,占9.9%。开发商自有资金只占投资额的39%,可以说开发商是拿别人的钱做生意,一旦融资不活,资金周转不灵,就直接导致工期拖延。
二、我县房地产开发的发展前景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至2006年底,县城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9.36平方米,其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7.02平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县房地产需求还有较大的释放空间,房地产开发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购买力增强拉动房地产开发。2006年,我县GDP达到61.96亿元,增长9.4%;人均GDP已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5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87亿元,比上年净增4.76亿元,县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55元,增长12.6%;在岗职工人均货币工资16219元,增长12.9%。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预期更好,消费能力更强,改善住房条件的欲望更大,催生居民的换房热情。
二是城镇化加速推动房地产开发。目前,我县县城实行“一城三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区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14万左右,全县城镇化率达23%。按照我县“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5%。按规划目标,今后3年至少要新增2万人,每年新增7000人以上。若按国家城镇规划人均住宅面积22.8平方米标准,每年住宅需求在16万平方米以上。如按户均3人计算,则每年要新建住房2300套以上。以目前的套房面积和房价推算,每年房地产市场的容量在2亿元以上。
三是多元化投资带动房地产开发。近年来,人们的理财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呈现
向多元趋势。特别是土地价格及建材价格上涨,提高了人们对现有房屋的估价,也增加了对住房价格上涨的期望值。一部分人将个人储蓄投向了房地产,以期保值增值。这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篇:电线电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电线电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电线电缆制造业在电工电器行业20多个细分行业中是产值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产值规模。
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二大特点: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之年,增长率是逐步下降的,高速增长期可能就此结束;二是由于2011年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货币政策收紧,带来了资金的紧张,2012年将呈现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某线缆行业大佬认为,危机是危险和机会并存。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平衡,市场竞争混乱这些都是危险。然而这样的时期预示着“强者恒强”的时代已 经来临。过去发展迅猛,需求量庞大,行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行业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缺陷,“高端缺位,低端混战”现象突出。
如今GDP增速放缓,调整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业标准的完善,成本效率的角逐,主要原材料铜价的波动,都将推动优胜劣汰,造就行业整合的契机,使得真正优秀的线缆企业有机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把过剩的产能企业整合起来。
全球电缆行业发展现状
从世界电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大容量、超高压、无油化、抗短路、高可靠、免维护。目前各电压等级交联电缆已逐渐取代传统充油 纸绝缘电力电缆,高压及超高压交联电缆的应用日趋广泛。欧美及日本目前对所使用的电缆要求越来越高,已严禁使用或进口非环保型电缆,并随着欧盟RoHS指 令的颁布,生态环保电线电缆的大规模采用已经成为全球趋势。近年来,由于亚洲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中心向亚洲转移,带动了中国、印 度、越南、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东欧地区由于欧洲统一、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电线电缆行业增长也相当迅速。
我国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水平与电线电缆产业的重要地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部位指出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质量问题对安全、环保和健康带来较大隐患。
同时,我国电线电缆总体产能严重过剩,普通电线电缆生产装备利用率普遍不足40%。而且,我国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不高,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提升电线电缆质量成为工作重点。
010-84983602
第三篇:航空电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航空电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伴随当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逐步发展,航空电子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让航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让航电系统的性能进一步增加,符合当前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重点对我国航空电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后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供参考。我国航空电子的发展现状
航空电子开始于1970年前后,主要指的是飞机当中的一些电子系统综合。航空电子设备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各不相同,简单的有警用直升机上的探照灯等设备,复杂的有预警机当中的航电系统,也就是飞行器任务系统,这些电子设备都能够确保飞机完成各种指定的任务,依照任务的不同,航电设备可以分为军用以及民用两种,军用主要是以作战为基础进行使用,而民用主要是以导航为基础进行使用。因我是民航学生,故只对民航部分的航空电子做分析,不对军用航空电子进行分析。
1.1民用航空电子发展现状
我国出现航空电子之后,在航空电子系统当中,军机一直是主力,民用航空电子没有与当前的世界产业链进行融合,另外我国民用飞机大多数是从外国进口的,这就造成我国在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缺陷,民用航空电子从制造业技术、可维护性、可靠性以及价格方面都和国外具有较大的差别,民用航空技术、机载航空系统技术管理能力都无法达到相关要求,跟不上民航发展的需要,尽管当前我国航电产业市场很大,然而在对大型飞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较为落后,造成我国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无法保证在未来航空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有领先的地位。在我国未来航空系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通用化、模块化、综合化,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航空电子系统符合以后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在实验研发大型飞机电子航空系统的过程中,依然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年我国首款依照国际航空标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c919首飞,c919的首飞还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能够,确保数控机床、冶金加工、金属材料、动力控制等航空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快速发展,确保我国的航空产业建立起来。我国航空电子发展的提高策略
2.1 制定产业政策,改善宏观环境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航空电子发展的重要性,并联合诸多部门,如:财政部,发改委部等以及相关电子公司和航空工业公司等的大型单位开始分析航空电子制造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各种政策,以规范航空产业的发展。
2.2 修订法规体系,改善法规环境
对我国的民用航空法进行修订,依照国际民航的具体要求对通用航空的定义进行调整,对通用航空行业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积极对当前的规章进行调整,并且将通用航空和航空运输界定以及相关内容的衔接问题解决,进一步简化和区分航空安全管理,人员执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准则和要求。
2.3 改善保障环境
对国家空管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进一步加强空低空空域改革的试点工作,对空域使用环境进行完善,其次从项目设备资金的角度,加强新技术的使用,积极推广高效的ADS-B系统,让指挥保障能力提高,依照航空运输企业的燃油费制度进行通用航空用油的补贴,从政策上保证航空管理的环境。
2.4 改善运营环境
加强飞行员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短途客货运输市场的服务条件,加强相关市场的保障政策,制定有指导性的作业价格,并且向社会公布参考价格,让机场收费降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保障通用航空使用民用机场的收费,积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民用飞行事故的等级标准进行明确,对安全管理责任进行区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2.5 改善支持服务环境
首先,在飞机制造过程中,飞机制造业主管部门需要进行协调,申请国产飞机的补贴或者贴息等政策,让用户更好的购买国产飞机,并且对国产飞机使用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反馈,让国产飞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高,确保售后制度的完善,让使用者的维护成本降低,其次,加强适航维修,鼓励一些社会力量积极建设维修企业,吸引国外飞机制造厂商投资,对维护人员的水平进行考核,加强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让维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改善代理服务和融资服务,积极引导一些社会力量加入相关领域,提高航空电子产品的维护水平。
2.6加强行业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
在进行行政体系改革的时候,让政府管理机构的力量加强,并且建立起一套与中国航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队伍的优化,让相关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需要将机场体系充分的建立起来,加强航空运行管理工作,可以从事一些观光、摄影、运输、紧急救难等飞行任务,另外,还需要对飞机的销售管理、融资等方面进行加强,重点加强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考核制度,通航企业还需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进行挖掘,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民用航空电子发展趋势
伴随当前我国大型支线飞机c919客机的,投入市场,并且国内一些通用飞机,民航用直升机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系统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在未来的20年之内,我国国产大型客机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提高,航空电子行业将会随着c919的首飞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公务机、通用机、直升机、商用飞机等也逐步成为普通的航空电子产品,创造市场价值的空间,在c919研发的过程中,国内航空电子行业需要进一步以此为契机,创造一个成熟的航空产品发展集群,为以后我国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用航空电子方面不断需要加强发展,还需要进行对外合作工作,进一步融合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民用飞机航空体系,加强全球化、规范化,与国外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航电系统研发企业进行合作,了解国外先进航电技术水平,让我国航电系统的研发实力提高。
结语: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通用航空电子技术是支柱产业,所以一定要进一步了解航空电子技术,让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宏.航空电子系统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00265-00265.[2]王明波.通用航空电子的发展趋势探索[J].通讯世界,2016(14):245.[3]刘红铃.航空电子系统技术及发展方向分析[J].通信世界,2017(21):352-352.[4]陈吉辉.我国民用航空电子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21):19-20.参考网站:中国论文网:https://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并购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所谓兼并是指兼并企业将目标企业并入其中,而使后者失去法人资格。所谓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以实现对该公司的完全或相对控制。兼并的结果是 ,兼并企业续存 ,或者在合并基础上重新成立一个企业替代兼并与被兼并企业 , 获得一个新的法人资格。
关键词 : 企业并购;现状;发展趋势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中国的企业经历了数次并购浪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入手。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所谓兼并是指兼并企业将目标企业并入其中,而使后者失去法人资格。所谓收购是指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以实现对该公司的完全或相对控制。兼并的结果是 ,兼并企业续存 ,或者在合并基础上重新成立一个企业替代兼并与被兼并企业 , 获得一个新的法人资格。但跨国收购的目的或最终结果并不是要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而仅仅是改变被并购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跨国兼并在法律上却改变了法人数量 , 它使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合并成一个。要么消灭了并购企业 ,要么消灭了目标企业。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 企业之间的并购 —— 尤其是跨国并购与日俱增 , 有人认为 , 2006 年 12 月 11 日入世过渡期完成之后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进行并购活动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境外企业参与并购与国内企业境外并购现象开始出现 ,但承担目标企业债务式的并购仍占到 60%左 右;并购范围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区限制 , 开始向多种所有制,跨地区方向挺进;企业并购开始由以往的“ 政治任务 ” 逐步转为以企业为主体 , 并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阶段 划分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今 ,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 中国的企业并购便由一个逐步 发育的过程而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 在此期间也 经历了一次次的并购浪潮。自改革开放以来 ,跨国并购在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 1972 ~ 1992 年的空白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吸收的外资 主要以国外贷款为主 ,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 FD I 仅占整个外资的 40%弱(OECD , 2000),虽然在一 些中外合资的企业中 ,外方取得了实质性控制权 ,外商直接收购国内企业的现象偶有发生 , 但并没 有发生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跨 国 并 购。第 二 阶 段 是 1992 ~1999 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外商投资 方式出现了转向并购的一些明显变化 , 即外商开 始从以往的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逐渐转向控股收购和控股联营。与此相伴随 , 收购的对象也从一 般性的企业转向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 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收购。第三阶段是 2000 年以来的 涌动阶段。这一阶段的跨国并购方式尽管多种多样 ,但由于受到国内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制约 ,并购时仍然更多地以通过协议并购和合资企业内通过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稀释中方股权的方式进行。所以从整体来看 , 这一阶段的跨国并购仍然是我 国吸收外资的“ 微风细雨 ” 阶段。但涌动的跨国 并购潮已经预示着 : 在中国 ,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即 将到来。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一).中国企业并购的现状总结 为如下几点 :(1)企业并购日趋活跃 , 并购交易值 不断增加。(2)外资并购势头旺盛 , 渐成浪潮。(3)并购方式呈现多样化。
(二).与国外企业并购 的差异性比较。(1)国外强强联合成为主流 , 中国多是以强扶弱;(2)国外中介市场为并购推波 助澜 ,中国中介市场作用微弱;(3)国外发达的本市场推动了企业并购 , 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则亟待发展。除上述几方面差异外 , 中国与发达国家 在并购的支付方式、交易规模、并购方向等方面也 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距。首先 ,在投资地域上 ,企业 跨国投资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港澳、北美地区为主 逐渐向亚太、欧洲、非洲和拉美地区扩展 , 分布日趋均衡。其次 ,从跨国并购的目的来看 ,正从初期的以获取国外的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为主向获取国 如上所述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迄今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其间跨国并购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获得了相当程度 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 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私募基金支持的事件,均发生在 TT行 M 业中。有创投或私募基金支持的并购事件数量仅占所有TT产业并购事件总量的33%,而其并购M价值却占披露价值总额的 64%。由此可见 ,创投和私募资金在中国并购市场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多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 在的问题是 ,并购的决策团队和执行团队往往 是同一拨人 ,从而导致战略和执行的脱节 ,这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具体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主要存 在以下问题 :
(一)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因而弊端较多 :一 是审批程序不适应跨国并 购的要求 ,从而影响了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 良好机遇。二是重“ 管理 ” 促进 ” 轻“。即缺乏有 效促进和保障跨国并购正常开展的手段和方式;
(二).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众所周知 , 由于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法规是 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的;
(三).资本市场改革不到位。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经验和能力 , 金融市场不健全,如何有效地为跨国并购筹集资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课题;
(四).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的正常发展。阻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 政治因素主要有两个 : 一是“ 中国威胁论 ” 有抬头企业在跨趋势。二是投资主体的国有性质;国并购中还要经历磨练 , 继续努力培育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中国企业逐步认识到 ,要成为跨国并购的成功者 ,必然要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要遵循现代市场规律 ,循序渐进地培育跨国并购的能力。
(五).中国的企业并购在并购动机、并购决策以及并购行为方面仍存在不 少问题。1.规模经济误区。规模加经济并不等 于规模经济。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规模 , 而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放在了次要位置 , 最终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2.多元化误 区。多元并购并不一定能降低企业的风险。实践证明 ,加强对核心业务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的制胜之道。然而从已有的实践看 , 许多企业因过度追求多元化并购 ,导致使企业的资源过度分散 ,结果适得其反 ,被多元化拖垮;3.投机并购误区。中国有些企业把并购片面地理解为“ 炒企业 ”、“ 炒资产 ”或者是修饰公司的财务报表。其结果是 ,并购后企业的综合实力并未增强 ,相反却增加 了泡沫经济的成分;4.忽视整合误区。中国企 业往往在并购谈判过程上倾注全力 , 却对更为复 杂的整合管理重视不够 , 准备不足。面对磨合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企业文化冲突、员工士气低落、改革阻力巨大等问题 , 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的应对方案和整合计划;5.主体错位误区。在国有企业的并购过程中,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为主体,政府却成为关键性的决策主张。6.缺乏适应企业并购的团队。(1)企业缺乏战略规划和战略 实施能力;(2)管理人员的眼光和胆识不足;(3)获取企业信息的渠道有限;(4)企业文化和政策差异很大
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趋势分析
洞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 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快速健康发展既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也是提升中国国家全球竞争力的要求。因而 , 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既有利于理论的深化 ,也有利于实践的发展。中国企业战略性并购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
(一).国内企业跨国战 略并购将成为热点。目前中国跨国并购的交易类 型主要集中在外国公司收购中国目标资产或企 业 ,以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收购母公司的优质 资产 ,国内企业收购国外资产或公司的案例还不 是很多 ,但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中国 企业海外战略并购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
(二).从 具体行业来看 ,出于中国石油工业安全战略的延续与实施 ,以及保证未来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的考 虑 ,以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还将 继续在海外油田和天然气行业迅速扩张 , 进一步加大海外战略并购的力度。另外 ,对于钢材、日用 消费品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并购活动也将日益增多 ,主要考虑是基于开拓新的市场 ,利用已有生产规模优势和获取高新技术 ,因而 ,并购类型将会以横向并购为主。
(三).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同行业并购将愈演愈烈。目前已发生的战略并购案例中 ,已经出现了以行业内优势企业为主体大规模兼并重组同行业弱势企业的现象 , 一类是在国家行业政策影响下发生的重组;另一类是优势企业的市场行为。但由于目前中国许多行业还面临行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厂 家多、技术落后等问题 ,而且在外资竞争者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以扶持、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和整合竞 争力差的中小企业为主要标志的行业内整合工作将形成愈演愈烈之势。
(四)跨国并购将以战略联盟为主.在未来一段时期 ,中国企业跨国 并购将发生以下一些变化 : 1.交易活动将在更为 广阔的行业背景下增长。2.大型能源驱动型并购 仍将持续增长。3.私人资本机构在中国的对外并 购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国际企业与中国强强合作的趋势更加普遍。5.跨国并购以创建品牌为主6.跨国并购将更多地依托国际资本市场进行7.发展并购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上 市公司收购时指出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表现出 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收购方式的复合化。一般 意义上的协议收购将不复存在 ,但是 ,只要控股股 东持有巨额股份的情况存在 , 就存在该控股股东 以协议的方式出让其持有股份的可能性;(2).收购定价的市场化。协议收购中的“ 约定 价格 ”即以净资产为基础的约定收购价格 , 将为 , 二级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所代替。(3).重组方式的多样化。在后股权分置时代 , 相对于上市公司的资 产重组与相对于股东股权并购的有机结合将得以充分体现 ,定向增发换股、缩股、回购等组合手段 将在市场上得以运用自如。(4).对抗手段的多重 性。股权收购与反收购、权力重组与反重组将在市场上频繁出现 , 反收购的对抗手段将出现多样 化的趋势 ,以章程设定反收购条款、白衣骑士 ” “ 战略、毒丸战术 ” “ 等将屡见不鲜。(5).中介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后股权分置时代 , 随着上 述趋势的出现 ,市场上将出现一批真正专业的并 购投行、并购律师、并购会计师和并购评估师。(6).监管理念的效率化。就监管部门而言 , 一是加强 监管的问题 ,如对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 , 如何实现法规更统一、审查更有力、反垄断更有效 等。二是效率优先的问题 , 在监管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发展原则 ,在促进并购的同时实现并购行为的规范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再加上新公司法、新证券法的出台以及正在进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修订 , 要约收购使敌意收购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敌意收购增添了工具。外资影响和推动的上市公司并购将增加。上市公司间 的合并将增多。全流通后 ,如果两家上市公司需、要合并 ,定价时仅考虑两家公司的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即可。
(五)是“ 蛇吞象 ” 成为可能。未来衡量 公司规模的主要指标将是公司的市值(即股价与 总股本的乘积)。资产规模小、现实盈利水平不 高的公司也会由于其未来的成长前景而获得投资 者认可 ,从而获得较高的市值。这样 , 轻资产、高 市值的公司可以通过支付自身股份对价收购重资 产、低市值的公司 , 因而“ 蛇吞象 ” 将成为可能。六是未来的并购将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发股 收购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 ,这使 得以上市公司为收购主体的并购成为主流。尤其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下 , 商业银行无法为并购 提供过桥资金 ,单纯靠现金支付决不可能支持大 型的并购交易。而股票加现金的混合支付模式— 旦被市场接受 ,将促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型 并购 , 从而加速产业整合 , 加速优势企业做大做 强。这样 ,连续几年来上市公司并购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将一去不复返。
综上所述 ,中国企业并购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 到现在 ,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展望新的形势 ,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以及加入 W TO 后中国市场的逐步放 开 ,国内的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必须不断 不是在并购中成长起来 ,由弱变强的。因此 ,中国 也应该通过促成优势企业间的并购快速提高企业 自身的实力和国家的整体竞争能力 , 这样才能在未来开放的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 既保住国 内市场份额又具备挑战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自己 ,勇于面对新市场、新形势 ,走并购之路。
第五篇:保健酒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保健酒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酒行业深度调整打破了原有的酒业格局,白酒行业整体发展放缓、销量下滑,保健酒借机发力市场,挤压白酒份额。如今的保健酒行业形势到底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一、保健酒的现状
2001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只有8亿元的规模;2005年达到45亿元;200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而到了2014年,全国保健酒市场已超过200亿元的成交额。有行业人士预计:2015年,这样的态势还将持续升温,保健酒或养生酒正在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之后的又一重要酒种。
有保健酒行业观察家表示:“国内包括白酒、红酒和啤酒在内的酒类行业市场规模在6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保健酒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不足5%。在国际上,保健酒、养生酒、营养酒的消费量约占酒类(含白酒、葡萄酒、果酒等)消费总量的12%,若按这个比例计算,保健酒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0-7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保健酒的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2015年的市场主流热销产品中,不排除会出现一些新崛起的保健酒品牌的可能。”
二、保健酒趋势分析
——保健酒高速发展
对于保健酒行业而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其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相关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保健养生酒行业平均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到了2012年之后,与白酒行业相对比,这种态势更为明显。有关专家认为,从2012年开始,占据中国酒类统治地位的白酒行业出现整体下滑,从而为长期饱受挤压的保健酒行业带来绝佳的发展机遇。2013,酒业中的龙头老大白酒的年均增长率则只有不到10%。
“保健酒行业上升态势明显,这与其小品类的特性相关。”业界人士表示,保健酒相对销售额较小,在基数小的情况下,其增幅自然惊人,从提升比率看,远超白酒行业。
——保健酒大众化
从2012年起,白酒领域的变革方向之一就是产品的大众化。受此影响,保健酒领域的大众化命题再度被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在2015,保健酒企业有可能也像白酒企业一样,高举大众化大旗。
实际上,保健酒的大众化理念并不比白酒落后,但是在白酒行业纷纷主打这个理念的时候,保健酒对于这一理念的深度利用,就被看作是应有之义。
以保健酒行业领袖品牌劲酒为例,其一直以来就被看作是大众保健酒市场的奠基者,而其他诸多保健酒新品的加入,也使得大众型保健酒的阵营更为扩大。
营销专家吕正春认为,“保健酒市场的产品定位与档次势必会进一步细分,会有主打礼品型、奢侈型的高端产品,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会有瞄准大众市场的中低端保健酒产品大量出现。”
据分析,同样受限于中央有关政策,高端奢侈品保健酒并不被看好,业内认为其拥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不会占据过多份额,而在大健康产业的带动下以及健康消费理念的推动下,大众化保健酒会获得较快发展。
二、保健酒品牌分析
在保健酒行业领头羊劲酒、椰岛鹿龟酒的带动下,无比古方、宁夏红、大力神、养天堂、百惠、鹿茸酒等区域强势品牌也逆市飘红。据了解,中国目前的保健酒企业数量约为5000家,每年新增企业约200家。
——劲牌
中国劲酒在餐饮渠道上,以小瓶装、低价位的策略在保健酒市场处于霸主地位。
劲酒作为保健酒行业领军品牌,在行业调整的2014年,劲牌销售额突破75个亿,上交税金突破20亿元;而2013年,劲牌销售额达到66.92亿元,上交税金突破17亿元。这样连续两年的双增长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惊人的。
除了传统主力产品的旺销之外,劲牌公司新品毛铺苦荞酒也获得了高速增长,2014年,毛铺苦荞酒成长为劲牌旗下的第二战略品牌,不仅先后获得国家专利、获评“白酒国家评委感官质量奖”和“鄂湘赣渝闽桂白酒质量检评金奖产品”,业绩方面也十分可观,2014年销售额逾5亿元,相比2013年上市当年1.26亿元的销售额增长近300%。
——椰岛鹿龟酒
椰岛鹿龟酒在商超渠道上,以“孝敬爸妈的酒”的合理定位、合适的价格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4月份海南椰岛公司还发布公告称拟募集资金8.2亿扩建保健酒项目,公司表示,未来上市公司将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主业。此次定增募集资金用于保健酒技改工程和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以改善产品品质、优化营销网络、强化品牌认知度,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将公司建设成保健酒产业乃至保健品产业的龙头企业。
保健酒吸引白酒巨头加入
在行业大调整的背景之下,诸多白酒企业也力图通过开发保健酒产品以提振业绩。
——茅台
贵州茅台集团已将白金酒公司升级为集团独立子公司,并且通过央视的广告拉动,在一些二、三线市场的大卖场如家乐福、欧尚、永辉等超市实现了可喜的销量增长。
——五粮液
五粮液2008年推出五粮液天赋鸿运冬虫夏草酒,2010年斥资2亿元扩建旗下保健酒产品黄金酒的产能。此后,又与安岳县合作开发生产柠檬保健酒,与海南槟榔产业园合作开发槟榔花酒等。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与内蒙古圣鹿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推出养生类酒品圣鹿源酒后,又与山东福胶集团合作生产保健酒,打造中国最大的阿胶养生酒和玫瑰养生酒研发、生产基地。
——汾酒
汾酒集团则斥巨资建设竹叶青酒项目,2012年4月宣布投资的项目包括国家级保健酒研发中心,保健酒、汾酒联合包装车间,保健酒提取车间、陈酿车间等。汾酒集团非常重视竹叶青的发展,除了旗下的“国酿”、“精酿”、“特酿”三款中高档产品外,近年来又推出了玫瑰汾酒、白玉汾酒等,完善了价格带。其十二五规划的销售目标是20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的保健酒产品多以白酒为基酒,加以其他成分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白酒企业介入到保健酒领域相比其他产业企业更有优势。
“有基酒生产的优势、品牌资本的实力,再加上看好保健酒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有更多白酒企业涉足这一领域。”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白酒企业介入保健酒行业,除了接近性的优势外,也有着市场的深层原因。
诸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酒类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白酒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缩减,包括保健酒在内的其他酒品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也是保健酒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标签:保健酒
信息分类:保健酒招商
编辑: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