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以展的几点意见
文章标题: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以展的几点意见
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如何通过由农业大县变为工业强县,以增强我县经济综合实力,改善我县财政状况,一直以来都是我县县委、县政府的核心工作。我局作为主管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和市场流通秩序的政府职能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肩负着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任。下面,我就如何
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谈四点意见:
一、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形成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
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牛鼻子”工程来抓,抢抓各种有利机遇,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全县上下都要千方百计抓工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引导我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毫不动摇地落实政策、强化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要通过优先发展工业经济,带动和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再掀我县招商引资热潮
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巧借外力、促进我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我县原来虽然制定了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些政策,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己不适应我们当前的工作,要借鉴周边县市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出台新的“**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在我县再掀招商引资热潮。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全力实施高位招商,发动部门招商,鼓励全社会招商。要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使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每一个来我县投资项目,只要是有利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只要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只要不对本地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都应大力支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既要重“量”,更要重“质”,要注重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的引进,要组织相关部门按国际惯例开发、包装、推介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以“创元工业园、漳江工业小区、陬市工业小区、热市工业小区”为主的“一园三区”基础设施条件,使“一园三区”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城镇工业化新组团,进一步拓展提升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平台。
三、整合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我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各类农副产品如粮食、棉花、柑桔、楠竹、油料、石材及猪、牛、羊、鸡等的储量与产量非常丰富。我们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高度注重培植我县的铝业、农产品加工业、纺织业、建材业、电力能源业、畜禽养殖业等六大支柱龙头产业。龙头兴则产业兴,在培植支柱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支持这些企业加强科技和技术创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体系的建设,达到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目的。要针对我县的优势农产品资源,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作方式,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产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目标。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真正成为工业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工业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以及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公共协调服务等职能上来,在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的同时,全力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全面兑现相应的承诺,实行“窗口式”办事、“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阳光下”作业,努力在全县营造“亲商、便商”的社会环境;“安商、留商”的法制环境;“利商、扶商”的投资环境。使各方投资者能来我县投资兴业,使己落户的企业能够在我县做大做强,
《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以展的几点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促进我县工业经济以展的几点意见。
第二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意见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意见
连政发〔2012〕10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工业是我市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外需不振、内需乏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举全市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着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难点问题,为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为重点,完善县区和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2.落实政策,破解难题。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优化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把扶持工业发展和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动力。
3.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责任单位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协调推进机制,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二、推动工业稳定增长的措施
(一)提速扩量行动。深化经济运行监测,强化存量企业挖潜提
—1—
升,狠抓增量经济培育,助推企业开拓市场,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深化经济运行监测。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挂钩帮扶活动,各企业、项目的挂钩部门,每季度向市经信委反馈帮扶情况。市经济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县区,每月走访一次,掌握实时情况,及时解决难题。完善“日调度、旬分析、月报告”制度,对全市20强企业,每日了解最新动态;对80家行业代表性企业,每旬跟踪了解情况;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每月详实分析报告。
2.强化存量挖潜提升。市经信委会同各县区,做好现有工业企业分类指导。引导优势企业备足材料、扩大产品销售,保证满负荷运转,为全市工业发展多做贡献。对产品有市场,但受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制约,目前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借助外力支持,解决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活力。对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鼓励其加大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尽快转型升级;对产品无市场、污染重、能耗高、占地多、产出少的企业,引导其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尽快盘活存量资源。
3.狠抓增量经济培育。重点跟踪推进年初确定的100个年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尽快实现达产达效,确保全年新增销售400亿元。促进已竣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形成现实生产力。做好小微企业排查摸底工作,促进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企业。市统计局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规模企业统计。市财政、国税、地税、人社、科技、商务、工商、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4.助推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对本土企业和产品的扶持,各县区、各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本市企业的产品。市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港口、住房等部门,在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中,要提高本市建材、钢材等产品的采购数量和比例。市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市卫生部门在药品采购、市属国有企业在项目采购中,优先选择本市企业产品。市经信部门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城市名优产品展
—2—
销活动,扩大我市工业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商务部门要引导企业用好省市外贸发展资金,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组织各大超市卖场集中采购地产名优消费类产品。
(二)项目推进行动。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工业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难题,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速投产,确保完成全社会工业投资940亿元的目标任务。
1.破解一批难题项目。9月份作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难题会办月”,各县区要集中排查出一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中久拖不决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采取市、县区分级负责、联动会办形式,解决立项、规划、用地、环评报批和拆迁、资金等难点问题。市发改、经信、规划、国土、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强化服务,加强协调,通力合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开工一批新上项目。各县区要把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作为扩大投资、增强后劲的当务之急,加快列入全市重点开工计划和已签约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明确专人办理项目报批手续。各项目审批部门要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市经信部门要加快推进“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升级示范工程”,集中实施一批建设周期短、技术工艺水平高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技术改造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9月份,在全市举办“重点项目秋季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一批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
3.加快一批在建项目。各县区要抢抓项目施工的黄金季节,对在建亿元以上特别是列入全市重点建设计划的项目,逐一落实项目责任单位,成立专门班子,明确节点时间,细化工作目标,倒排工期,强势推进。各级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项目实地,召开现场协调会、集中会办会,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难题,推进项目高质高效建设。市国土、金融、供电、水利等部门要做好重点项目的土地、资金、用电、用水等保障工作。
4.推进一批竣工项目。各县区对列入全市重点建设计划的123个
—3—
亿元以上计划竣工项目,要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要求,逐个项目制定推进计划,落实挂钩责任。市重大事项督查组对县区领导挂钩服务竣工项目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行月公示、季点评。12月份,举办“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各县区项目建设成果。
5.储备一批后劲项目。各县区要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围绕重点产业集群集聚抓产业链配套项目,围绕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抓增资扩股项目,围绕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抓技术改造项目。市商务部门要统筹协调,会同各县区谋划筛选一批重点招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年底前,全市要储备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四县、市开发区要分别签约落实12个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三区、徐圩新区要分别签约落实10个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为工业发展增添后劲。
(三)服务保障行动。在当前工业企业遇到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1.营造良好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讲解读国家、省、市扶持工业发展的各类政策,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使广大企业全面知晓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治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连政发〔2012〕49号)各项规定,有涉企收费、罚款项目和权限的部门,每月要向市优化办报告减轻企业负担落实情况,定期公示。市物价局、法制办牵头,整理汇编最新涉企收费和罚款目录,明确国家、省、市三级涉企收费、罚款项目及上限、下限金额标准,向全市企业公示。
2.强化要素保障。市经信委、发改委牵头,强化煤电油运供需监测分析,完善应急协调机制和各项应急预案,及时解决突发供需矛盾,保障电煤、成品油和重要物资运输有序畅通,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新海电厂百万千瓦机组和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强电力调配和监测分析,通过削峰填谷,提高用电负荷率。完善有
—4—
序用电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的用电需求。
3.破解融资难题。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分局要落实有关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银行信贷行为的监管,规范企业贷款中间业务收费和代理销售业务,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市经信委、财政局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扶持,人民银行、经信委9月份牵头举办专场银企对接会,解决部分企业流动资金、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4.引导创新发展。各县区要按照要求,10月底前完成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报市经信委审核备案。市经信委要牵头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调查摸底,推荐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试点示范,开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共性技术的企业信息化系列沙龙活动,为工业企业、软件企业、省市专家三方搭建桥梁,为两化融合纵深推进提供支持。
(四)政策惠企行动。要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和省已经或将要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同时实施我市支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激励政策(实施期限自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所涉奖励、补助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分担)。
1.鼓励工业企业快增长、扩规模。对应税销售1000万元以上、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的工业企业,按高于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量部分,每100万元奖励0.5万元,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销售总额首次达到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在本政策实施期间,新投产工业企业应税销售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上述政策企业按就高原则享受其中一项。
2.推进工业项目上层次、快投产。对新投产的设备投资额500万元(新兴产业3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手续齐备),在12月底前竣
—5—
工投产的,按设备投资额(已支付)的10%给予补助;在2013年6月底前竣工投产的,相应按8%补助;在2013年12月底前竣工投产的,相应按6%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3.缓解工业企业担保少、融资难。设立东中西合作示范区担保风险基金,规模为5000万元,其中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按1:5放大,用于为示范区内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前途的工业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市财政安排10亿元财政存款规模,按照金融机构基准利率贷款季度投放余额的20%,相应调整下一季度的相关金融机构的财政存款额度。每季度由市经信委、财政局、人民银行联合确定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工业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增量扶持,鼓励金融机构按基准利率予以放贷。对市级国有担保公司负责担保的,免收手续费,担保公司可享受担保费补助、担保风险分担政策;对龙头型企业、产业链内关键企业和有较好增长前景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担保。各县区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发挥担保公司对重点企业的担保扶持作用。
4.推动工业企业促销售、拓市场。大力推广应用本地产品,对本市法人单位年内采购本市工业企业产品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和引导本地超市、商场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加大采购本地产品。引导工业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重要展销活动,展位费由财政给予不低于50%的补贴。
5.促进工业企业保外贸、增出口。对出口本地产品金额超过500万美元(含500万美元)的工业企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的,出口每增加100万美元,一般贸易奖励3万元、加工贸易奖励2万元;当年出口增长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每出口增加100万美元,一般贸易奖励1.5万元、加工贸易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奖励用于支持企业扩大就业、引进人才、技术创新。本条政策与第一条政策按就高原则兑现。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
—6—
员的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及时解决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掌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强化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协调调度,研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支持我市工业产品开拓本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保障工业企业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企业融资问题。
(二)定期召开工业发展专题会议。市政府每季度由市长召开工业发展督查推进会,主要督查县区和部门工业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每两个月由常务副市长召开工业发展难题会办会,集中会商解决工业发展难题;每月由分管副市长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完善联动机制。市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敢于担当,加强信息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关注工业发展,对本地区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紧急和重大问题,尽快予以解决,需由上级政府协调解决的及时上报。
(四)加强舆论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宣传,由市经信委牵头,通过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采访、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稳增长政策、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稳定增长的良好氛围。
附件: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4日
—7—
附件
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
1.市发改委: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新建工业项目立项报批,推动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2.市经信委: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协调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推进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协调推进工业企业和项目融资问题。
3.市财政局: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为工业运行调度、项目推进、部门联动等工作提供经费保障,推动政府采购优先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4.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连云港银监分局:监测分析工业信贷情况,落实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研究办理县区、企业提出的资金问题。
5.市国税局、连云港地税局:落实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6.市商务局:监测分析工业出口情况,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出口的政策措施,指导推进工业招商引资工作。
7.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开展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培训,推动企业用工服务工作。
8.市国土资源局:落实保障工业项目用地的政策措施,研究办理县区、企业提出的用地指标等问题。
9.市环保局:研究办理县区、企业提出的环评、验收等问题。10.市物价局:清理、监督各有关部门涉企收费情况。11.市法制办:清理、监督各有关部门涉企罚款情况。12.市交通运输局:推动交通建设项目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研究办理县区、企业提出的道路建设、物资运输等问题。
13.市城乡建设局: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优先
—8—
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14.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推动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15.市水利局: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16.市卫生局:推动医疗卫生单位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17.市港口管理局:推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企业产品。
18.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优先采购使用 本市企业产品。
19.市统计局:为工业经济监测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依据,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统计。
20.连云港供电公司:监测分析电力供需情况,保障企业用电,加快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支持采购本市企业产品。
—9—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范文]
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扬邗政发〔2008〕113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邗江经济开发区,杭集工业园,北洲功能区,区各委、办、局(公司)、行、社、中心: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鼓励工业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技术改造等工作,支持工业企业集聚发展、进位争先、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三重”、“双创”工作为抓手,把培育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摆上突出位置,加快要素流动集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产业和企业群体;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毫不动摇地支持、引导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部工业产值达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每年净增规模企业、亿元企业60家、35家以上,总数分别达660家和22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3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工业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3年累计投入700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争创国家级品牌10个,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0%以上。
二、奖励扶持项目和标准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荣誉称号奖。每对纳税前20名企业、应税销售前30名企业、应税销售31-50名企业分别授予邗江区纳税20强企业、邗江区重点企业、邗江区成长型企业荣誉称号,予以通报表彰。
2、规模突破奖。对当年新进列统企业且应税销售增幅达全区平均水平的,奖励企业1万元,新征地企业不奖;按净增列统企业数,每净增1家奖励所在镇(街道)、园区1万元。对当年应税销售首次过1亿元、5亿元、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20万元。
3、纳税贡献奖。对当年入库税金绝对数(剔除出口退税部分)排名居前且增幅在10%以上的10家企业,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按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企业负责人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当年入库税金绝对数(剔除出口退税部分)达1000万元以上且增幅达前10名的企业,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按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企业负责人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若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按高标准予以奖励。
(二)鼓励产业升级调整
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50万元,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对六大产业及“三新”产业企业实施符合省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区技改部门备案,单个项目设备投入800万元以上、新增产能3000万元以上的,按下述标准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金额30万元。
1、在现有厂区内实施的工业投入项目,按其设备投入的8‰给予奖励;对现有工业企业实施的有新增用地的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按其设备投入的6‰给予奖励。
2、新注册及新增注册资本企业在项目投资到位、形成生产能力后,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继续实施的有新征地的工业投入项目,按前款标准奖励。
3、大力扶持提升产业层次的新兴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此类项目按照扬州市“三新产业”扶持奖励办法执行。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1、对“211”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我区设立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独立研发机构,每家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资助。对新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10万元、1万元;对当年新被认定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每家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对新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企业首次被确认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2万元的奖励。企业开发产品新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的,每只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列入国家、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的奖励。
3、对工业企业当年被受理的国外专利申请,资助申请费和实审费的50%,最高3万元。对获得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每件资助5000元;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再给予5000元的奖励。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按原办法执行。
4、鼓励企业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除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外,对承担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并获得资金支持的,按照上级下拨资金到帐额的10%给予奖励。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励另议。
5、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1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每项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和2万元,获得区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每项分别奖励1.5万元、1万元和0.5万元。同时获得上述奖项的,按高标准予以奖励。
6、设立人才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具体按《扬州市邗江区引进并用好优秀人才工作政策意见》执行。
(四)鼓励企业品牌建设
设立“质量兴区”专项资金150万元,专项用于质量管理、品牌创建工作:
1、对首次创成国家级区域品牌或基地的镇(街道、园区)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15万元奖励,司法认定的减半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江苏名牌、江苏著名商标的给予3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对首次建成标委会、分标委会、工作组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6万元、3万元奖励,对领衔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且正式颁布的每项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补助。
(五)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1、经认定的上市后备企业完成股改程序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上市后备企业凡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并正式启动上市程序的,给予垫付100万元的扶持;材料报送省证监局并通过鉴证的,再给予垫付100万元的扶持,企业上市后一年内归还上述垫付资金。
2、企业成功上市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投资的,按募资金额的3‰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的,比照新上市企业,按再融资金额的3‰对法定代表人给予奖励;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买壳”、“借壳”方式实现上市,注册地在本区的,视同首次公开募股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3、企业上市前补缴的增值税、所得税等区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上市前返还一半,上市后返还一半。
(六)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主要用于:
1、对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且技术设备购置额超过50万元,年节能量折标准煤500吨以上的项目,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5-10%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不超过15万元;对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耗能设备和工艺,使用节能型设备和工艺,淘汰规模在3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0万元。
2、对研究开发节能新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验收或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节能率达20%以上,且当年销售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被列入区政府污染减排计划,当年增加投入,新上减排项目,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企业,每家奖励2-5万元;对列入计划,通过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企业,每家奖励2-5万元;列入市、区关停的重污染企业,关停到位,并通过考核验收的,按列统企业、非列统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的补助。
(七)鼓励企业节约用地
1、坚持“1000万元以下投资不供地、1亿元以下投资紧供地、1亿元以上投资保供地”原则,对新增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注册资本金与建筑容积率“双控”管理,邗江经济开发区、杭集工业园、北洲功能区船舶(重工)产业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其中注册资本金不低于80万元/亩,其他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50万元/亩,其中注册资本金不低于60万元/亩。严格执行《江苏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确定的标准,一般项目容积率不低于0.9,工业标准厂房容积率必须达1.2以上。
2、鼓励盘活存量土地,鼓励新上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引导企业通过增资扩容、内部整理等途径实现内涵式增长,对容积率已达到0.9以上的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进行建设的,按“一费制”工业项目的50%收取相关费用,凡原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追加投资、转型改造、提高容积率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补交增加建筑面积的土地出让金,增加面积的发改、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审批费用(经营性收费除外)予以免收。鼓励企业通过引资嫁接、资产重组、增资扩股等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对实现零土地招商的,按实际外资到帐数的3‰对企业给予奖励。各镇、街道、园区根据企业实施项目节约用地和实际效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政策。
3、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建设标准厂房。各镇、街道、园区建设标准厂房,优先保证建设用地需要,并按同时期同区域工业用地最低保护价挂牌出让,对建设容积率在1.2以上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按“一费制”工业项目的50%交纳相关审批费用;对当年新建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以上的(不含企业自建自用厂房),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对所在镇(街道)、园区进行奖励。
(八)鼓励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工业行业协会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协会对行业发展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对协会工作开展正常、作用发挥明显的进行考核奖励,对承担专项课题研究的给予课题补助。
2、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经区工商部门批准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区财政按注册资本总额给予一次性奖励,每500万元给予10万元的奖励。
3、建立完善促进工业优化发展的服务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成绩突出的镇(街道)、部门给予奖励。
三、精心组织实施有关奖励措施
1、区成立工业经济奖励考核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经贸局、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科技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外经贸局、质监局、环保局、国土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要制订考核操作细则,进行考核评选,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区政府审定表彰奖励,奖励资金由区政府统筹安排。各部门要进一步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帮助企业优化发展为
主要服务内容,以现场办公和“零距离”协调为主要服务方式,为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2、符合上述获奖条件的,凡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获奖资格。
(1)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的;
(2)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的;
(3)提供虚假评奖资料的。
3、本意见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所发文件与之相抵触的条款以本意见为准。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发展目标,现就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努力形成突破性发展工业经济的合力
1、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意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带动一、三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衡量地区竞争力的标志。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意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牛鼻子”工程来抓,抢抓各种有利机遇,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形成共识,千方百计抓工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后,只要有利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只要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只要不对本地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能够治理的,不论规模大小,不论投资多少,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产业,都应大力引进、大力支持、大力发展、大力创新,毫不动摇地引导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毫不动摇地落实政策、强化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2、明确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紧盯“在全市争第一,在全省进十强”的战略任务,按照“一区两线三板块”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能减排、扶优扶强、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坚持扬长避短原则,提升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坚持大小齐抓和内外并举的原则,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一手抓培优做大现有产业和企业,一手抓新上和引进项目。总体发展目标是:实干兴区,争进十强。发展步骤是:一年打基础,两年靠二十,三年四年大跨越,五年进十强。
二、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4、加大财政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培育、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扶优扶强、企业上市、品牌建设、节能降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补助和奖励。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保持逐年增长。
6、破解融资瓶颈。加大“信用县市”建设力度,力争两年内取得授信资格。引导金融部门在国家金融政策范围内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增加金融投入,发挥金融在融资领域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诚实守信,提高信用等级,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向省财政争取一块、区财政配套一块、企业和社会融资一块的办法,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做大做活。支持鼓励民间融资,搞好资本营运,切实解决全区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的问题。对信用好、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担保的要求。金融、经济主管等部门联合定期召开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和促进项目尽快实施。建立健全信贷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
7、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重点建好经济开发区、深圳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双沟)、工业园(伙牌)、东津工业园等。坚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特色,加快特色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园区向特色园区、专业化园区发展。鼓励企业通过搬迁、扩建、技改等方式,按产业布局进入园区,促进集聚发展。合理确定异地招商项目的产值、税收统计、分配比例,引导各镇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激发各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城镇化进程
1、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城镇化进程
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以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拉动德阳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以现代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
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努力做到:“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统一制定、同步实施;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统一规划、同步推进;产业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统一投入、同步建设”,以此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镇高水平建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动了商业、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为依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坚持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持“积极发展、扩区建园,提高办园水平”总体方针,深入实施“1525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布局调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平台,不断提升园区的投资吸引力、项目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通过大力发展园区,促使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的全面聚集,把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持续强劲竞争优势、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大的产业集群,使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加速城镇化进程。
2、规划
坚持城镇体系与工业、企业布局统一协调的原则,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把全市的重点工业园区统筹兼顾,优化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镇发展与我市重点工业体系发展、企业布局的内在关联性。
工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对接,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以重点产业为发展导向,利用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益,形成各类产业、加工业等各具产业特色的城镇。通过加快产业布局的形成,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城市人口的集中化布局、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集约化提供,为优化社会分工和协作、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平台,我们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站在促进产业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发展意识。
3、基础设施建设
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突
出功能配套,完善互动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围绕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便利化、基础服务网络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基础性、配套性和可持续性,科学配置城镇功能,不断增强城镇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
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涵盖到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制定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业态、城镇功能建设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覆盖,形成城镇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总体布局、功能分布与形象设计有机结合,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功能配套,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