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19-05-13 03: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篇: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海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县经信委正在积极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这次大讨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我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各项活动,现就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转)

(一)上级号召转。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特别是当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广大群众对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期待更高。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好,能有效增强发展合力,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新的压力。

(二)现状逼着转。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县的必然选择。一是转方式调结构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近年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经济增长依靠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

1力较弱;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低产出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多数企业仍在产业链的低端发展,处于低质低效低价的尴尬局面。

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省委、市委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认真分析,认为‚十二五‛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就我县而言,近几年来,经济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为抢抓黄金发展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深刻的认识到,经济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来实现的。根据全县的现状,‚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可供建设用地有限,将会制约招商项目落地。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电力能源问题逐渐显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发展中的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因此,面对要素资源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走外延式扩张、资源高消耗拉动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必然使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县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作推进中,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念,不因一时的阵痛而动摇转型升级发展的决心,真正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是从我县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更是不转不行。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民工荒‛,我县也不例外。民工短缺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招工,也在逼迫着企业升级换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

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三)定位要求转。未来五年我县要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市发展的新城区、县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需‚转型升级‛。近年来,虽然我县连连在全省考核中位置靠前,但经济总量不大,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亿元,规上企业(原口径)43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169.0亿元,要完成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县目标,任务相当艰巨。新一轮区域竞争更是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既要比速度,更要比质量;既要比发展水平,更要比发展活力;既要比发展成本,更要比创业环境;这些竞争的现实表明,唯有‚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才能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提供保障。

当前,我县正值厚积薄发、加速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县政府的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服务率先崛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委要努力提升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能力,全力做好参谋和服务企业工作。

二、着力提升内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向哪转、怎么转)

工业化仍将是我县‚十二五‛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要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

层次和能级,为我县工业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大产业引导、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加快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意见》,突出转型升级主线,以开放和创新为抓手,以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为切入点,通过挂钩帮扶、要素保障、财政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加强资本运作,引导企业改革产权结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加快全县企业上市进程。

(二)突出重大项目,支撑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结合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和资本流向,大力促进新兴产业落户,鼓励现有产业改造提升。指导企业坚持市场导向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传统工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形势变化。

(三)抓好应用突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抓好企业在生产、经营、研发、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抓好省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四)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强化电力管理,积极推进有序用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小企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全县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创新担保方式和质押手段,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区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现就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谈谈全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个人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转)

(一)上级号召转。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强化,触及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特别是当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广大群众对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期待更高,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好,能有效增强发展合力,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新的压力。

(二)现状逼着转。转变式,调结构是我区的必然选择。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近年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经济增长依靠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缺乏核 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弱;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低产出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多数企业仍在产业链的低端发展,处于低质低效低价的尴尬局面。

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省委、市委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认真分析,认为“十二五”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就我区而言,近几年来,经济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为抢抓基金发展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深刻的认识到,经济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来实现的。根据全区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区可供建设用地有限,将会制约招商项目落地。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电力能源问题逐渐显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发展中的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因此,面对要素资源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走外延式扩张、资源高消耗拉动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必然使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作推进中,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念,不因一时的阵痛而支援转型升级发展的决心,真正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是从我区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更是不转不行。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民工荒”,我区也不例外。民工短缺不仅仅影响企业的招工。也在逼迫企业升级换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式为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三)定位要求转。未来五年我区要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文明城市发展的新城区、区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需“转型升级”。近年来,虽然我区推新工作连连在全市考核中有名次,但经济总量不大,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原口径)7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全工业固定投资19.08亿元,要完成2012年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富民强区目标,任务相当艰巨,新一轮区域竞争更是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既要比速度,更要比质量;既要比发展水平,更要比发展活力;既要比发展成本,更要比创业环境;这些竞争的两被表明,只有“转型升级、率先赶超”,才能为实现富民强区目标提供保障。

当前,我区正值厚积薄发、加速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我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服务率先崛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区要努力提升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能力,全力做好 参谋和服务企业工作。

二、着力提升内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向哪转、怎么转)

工业化仍将是我区“十二五”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要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的层次和能级,为我区工业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帮强做大。进一步加大产业引导、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加快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突出转型升级,以开放和创新为抓手,以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为切入点,通过挂钩帮扶、要素保障、财政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加强资本运作,引导企业改革产权结构,提高行业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加快全区大型企业上市进程。

(二)突出重大项目,支撑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结合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和资本流向,大力促进新兴产业落户,鼓励现有产业改造提升。指导企业坚持市场导向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传统工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形势变化。

(三)抓好应用突出,推进两化深度整合。进一步放大工 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抓好省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四)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强化电力管理,积极推进有序用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继续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中上企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全区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创新担保方式和质押手段,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荐]

实施三项措施,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保持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招商选资。加快资源招商步伐,突出“****”与**高速等主要干线的区位优势,加快对接**高新园区**园区建设,全力完成园区拆迁任务,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新兴物流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严格执行规划。严控界限,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高质量建设配套设施,高起点营造工业集中区环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2、推动转型提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实行“**挂钩联系”服务模式,持续开展“****”活动,加强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把扩大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动力,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保持生产经营健康稳定。积极扶持零部件、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引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进一步进行市场整合、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资源分配等,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学习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拓宽视野,突破自我,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开拓型企业家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市级技术中心**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为重点,全力引进我镇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利用新技术、合作开发产新产品,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主动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增强服务工作的灵活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奋力推动我镇工业经济跨越提升。

第四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时间:2013-12-29 14:03:26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3170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自东营建市以来,工业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东营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竞争力产业。多年来,各级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工业企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10312.6亿元、10211.4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9667.00亿元、952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8.0%。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工业仍将是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深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增强紧迫感

纵观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转型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部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历史。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美国,工业化进程从轻纺工业起步,先后经过了重化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过程。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轻工业起步,仅用了30年就进入了技术立国的工业化后期,90年代基本完成了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加工业向服务业升级的转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随着经济总量增大,社会面貌在改变,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在加大,部分地区过度开发的危害已经显现,社会和民生的问题呈现出多样性。转方式调结构,就是把经济建设由过去主要关注增长,转为在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改善民生,其实质上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致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会发表致辞中提到“要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重点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提高工业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使更多人减贫。同时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使全球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这里所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有别于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起步的、迄今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五个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新型工业道路的基本内涵。

(一)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中国现在正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追求工业化,不仅要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更要提高经济效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竞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以较少的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再走只讲产值和产量,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工业化老路子。必须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四)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工业化,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危害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劳民伤财,延缓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资源比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给后人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更加注重人力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突出优势。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比较落后,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绝大部分国民生活在农村。根据这一重要国情,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作为石油城市的东营,自1983年建市以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及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轮胎、造纸、纺织、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多元化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770万吨,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造纸能力达到261.5万吨,新闻纸产能全国第一;轮胎子午胎产能14755万条;离子膜烧碱产能达到17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阴极铜产能达到4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纺纱能力达到300万锭,居全省第三位;汽车及零部件业,刹车片产能达到3000万套,在全国主机配套市场的占有率达30%-40%,重工业占比较大。在工业发展进程中,从培育企业、创建品牌、实施大企业战略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贯穿东营工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产业演进规律看,当前转型升级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更是一场革命。

转型升级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适应低碳经济新规则的迫切需要。从国际形势看,欧债危机趋于恶化导致欧洲经济走向衰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面临增长下滑与通胀上升的艰难局面。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一轮新的、更为深刻的调整,制造业发展正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依靠核心竞争优势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实体经济竞争加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新振兴制造业发展。据统计,我国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位居全球首位,而2011年美国向这一领域的投资达48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二是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受到削弱。随着我国劳动力、汇率等主要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推高,纺织、服装、食品等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加速向东南亚、印度等周边国家转移。我国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逐步弱化,特别是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明显制约。三是国际能源资源环境将更加严峻。随着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消费呈加速上升趋势,消费总量也将大幅增长。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看,长期形成的能源、资源高消耗模式,目前仍难以改变。预计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竞争将更趋激烈,能源、资源长期偏紧的状况将更加突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动力加速向内生转变、经济支撑加速向实体回归、经济结构加速向高端升级、经济形态加速向低碳过渡的新趋势。低碳经济由能源、环境问题,演变为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大拼盘”,成为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低碳经济将成为继联合国宪章、WTO之后的第三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工业必须适应低碳规则。

转型升级是应对国内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钢铁消耗国,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球第一,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新增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资源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0%,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超过50%,依存度越大,经济风险越高。我国轮胎行业是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75%的天然橡胶需要从国外进口。我市半钢子午胎产能11800万条,这些产能的80%的市场需要依赖国际市场,子午胎出口是我市进出口的三大商品之一,对国际市场依赖大。行业关键的原材料和产品均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目前受制于资金及国际认可等多方面的“隐性贸易壁垒”因素,中国轮胎行业缺乏全国性试验场,轮胎产品只能送往国外进行检测,轮胎企业出口产品检测难、成本高。

转型升级是破解东营工业自身薄弱环节、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抢抓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重大历史机遇,工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具备了承接黄蓝经济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条件,在国内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发展高端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业色彩浓厚。目前,我市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然较小。新兴产业虽已起步,但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缺乏带动辐射力。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部分产业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弱,产品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少等问题,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节能降耗压力巨大。从我市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能耗低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同时,万元GDP能耗基数低,下降的空间有限。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影响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推动东营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当前,适逢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交汇叠加,是东营工业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差距的有利时机。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危机过后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和大重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率先走出危机,东营工业也较早实现了企稳回升。当前,要充分利用这段机遇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量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差距,否则将错失良机。

二、东营工业转型发展的症结所在1、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2012年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 90 %,传统工业高达 70 %以上,产值排前三位的石化、橡胶轮胎、有色加工均为资源型产业。而南方广东、江苏转型工业转型较好的市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粗加工比例过大,精深加工比例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区域结构雷同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产业链条不完备。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偏短,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产业加工度偏低,如纺织业尚未进入服装业。产业聚集度、关联度低,缺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集合。我市虽有胜利高原、科瑞集团等龙头石油装备企业,但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足 30 % ;橡胶轮胎产业技术和装备来源地,则主要为国外和省外。

3、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些行业、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导致产品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比如,我市是轮胎生产大市,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多被国外巨头垄断,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协同效应,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工业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低端产品、传统产品、中间产品多,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终端产品少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如我市石油装备企业数量众多,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3,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5家,不到总数的1/3,且绝大多数以生产油套管、抽油杆、抽油泵等传统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4、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够,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大型石油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多数依赖进口,国际领先水平的超深钻机、海洋石油装备、连续抽油杆、连续油管等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偏少,基本处于同质同构的低价竞争状态。

5、产业集聚度不高。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及统筹规划滞后的影响,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优势产业集聚度不高,即使在几个大的工业园区,大多数项目规划布局也不够合理,产业内部分工协作、配套联动能力弱,缺少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化工项目布局有“遍地开花”之势。

6、资源环境约束大。全省公布的十大高耗能行业中,我市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6个支柱产业名列其中,2012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4%,分别高出潍坊市、滨州市19.9和8.7个百分点,且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对这些高耗能行业的依赖有增强趋势,对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对资源环境依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三、统筹处理好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个关系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单纯靠扩能、靠投入、拼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日益迫切。尤其是目前,产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工业发展正处于“除旧”深化、“布新”未果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创新思维,找准定位,更好的做好全市工业发展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稳增长、保速度,又要提质量、增效益。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较大,但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从工业结构来看,资源型和双高产业占比较高,整体结构偏重。从产品结构看,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原材料产品、初加工产品占比较高,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年来过度追求了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升。

保发展和调结构并非是“零和博弈”,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发展是硬道理,调结构同样是当务之急,需要统筹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强调调结构重在提质增效,这就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要正确把握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关系,做到稳增长、保速度与提质量、增效益并举。首先,要强化源头控制,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当前,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要真正做到转变投资理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增长模式由单纯的要产值、要产量向提质量、增效益转变。各级发改部门作为投资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好项目准入关,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重大创新项目的建设,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坚持有保有压、扶优汰劣,确保高质高效、绿色发展,避免再次陷入“投资-生产-淘汰-再投资”的怪圈。其次,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要效益。产业链经济是产业组织结构的高端业态。“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着眼于把产业链条做深、规模做大、实力做强,打造从原材料到产业链终端的长链条。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石化、纺织、盐化工、橡胶、有色、造纸、光伏等重点行业,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的上下游连接,加快发展带动作用大、关联性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精深加工产业,做强产业链条终端,做大关联配套体系,不断提高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再次,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空间。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重大举措,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的思路,主动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二是要把握好“特”与“全”的关系,突出特色发展、集聚发展,提高优势产业竞争能力。前些年,部分县区不顾自身条件基础,上项目、争投资,小化工“遍地开花”,导致产业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又不顾各自的产业基础一哄而上。比如,近些年有的县区以新能源名义,太阳能光伏项目上的比较多,因多种原因部分企业比较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导致产业布局和发展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

“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产业不强”已成为各地发展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广饶县、东营区在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广饶的橡胶轮胎、东营区的石油装备制造在国内外已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也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调整产业结构,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突出特色,形成亮点。首先,要明确发展重点,大力培植特色产业。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选择几个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培育发展产业园区上下功夫,引导企业高点起步、差别化经营,在主导产品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做强做精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化市场,打造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特色产业。其次,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国家正在研究制定《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要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内外兼修,全面发展。首先,在市场销售上,要把握好扩大出口与开拓国内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扩大出口面临较大压力。要引导企业调整思路,坚持内外销并举,走市场多元化道路。一方面,要支持企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坚持多条腿走路,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来弥补出口市场的需求不足,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针对出口产品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出口数量与出口质量、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的关系,把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着力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在企业发展模式上,要引导企业把握好内涵提高和外延发展的关系。外延发展强调的是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提高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体现更多的是企业内在发展的需求。内涵式发展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发展。企业提升质量比发展个头更重要,支撑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欧洲经济火车头的正是依靠创新能力强、占经济总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我市要做好引导企业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品牌培育,转变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支持企业通过内涵式发展来着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再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要重视近期利益,又要谋划长远发展,在扩张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创新是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企业创新方面,东营企业与江苏、广东等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市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经济长远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支持和鼓励企业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走高端化发展路线,引导支持企业在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下功夫,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四是要把握好“主”与“辅”的关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好政府作用相结合,引导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以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调。各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帮助企业做出调整的选择。要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举办专家讲坛、高层研讨会等方式,宣讲发展形势,传播政策信息,使企业家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要强化规划引导,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反映市场长远走势,引导企业未雨绸缪。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差别化的用水用电用地政策、严格市场准入等方式,引导生产要素投入高端领域。要强化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趋势、成功案例,营造浓厚的氛围。

总体来看,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更要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着力把握好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用心谋划,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围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这一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按照“主导产业抓集群、传统产业抓升级、新兴产业抓规模”的思路,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着力培植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努力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突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六大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生产技术高新化、装备水平国际化、发展模式生态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群化。

1、着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调高调优传统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三大产业。加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力度,加快采用国际国内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要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动拥有知名品牌、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业务关联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资源整合,推进非核心业务资产剥离重组,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切实加强品牌创建,支持企业实行品牌联盟、开展品牌整合,培植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

2、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共识。我们已确定了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产业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引进了一批好的产业项目。要坚持定向招商与鼓励研发相结合,把产品制造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把政府投入与引导风投创投资金参与相结合,推动新兴产业向产值规模化、技术自主化发展。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取五个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升级发展的生力军。

3、着力抓好工业设计创新。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对大企业来讲,有独立的研发和营销团队,有实力有能力进行技术、设计、营销、服务创新。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关键要走设计创新的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市有关主管部门可通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发挥大企业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设计水平。

4、着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要着力在营造环境、改善服务和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下功夫,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壮大经济规模。

5、着力完善工业发展支撑平台。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注重园区与城市的共生共建、协调发展,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内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形成前后关联、互动合作的联合发展模式。提升园区集聚发展能力,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入园集群、企业入园共生、项目入园建设。

6、建立健全工业经济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信息咨询、创业辅导、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核心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商会)服务、协调和自律的作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网络、科技、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

7、着力提升国际国内合作水平。以实施“黄蓝”两大战略为契机,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以市属开发区和重点园区为载体,重点承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区域内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改善为契机,加强黄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众的经济技术合作。突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进一步完善对接合作机制,拓展对接合作领域,着重引进一批高端制造、创新环节的项目。瞄准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目标,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市内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投资境外能源、资源开发,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展落地经营,获得更丰富、更高水平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

8、着力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优势是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五、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措施建议

(一)规划引导,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各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中。加强发展规划对重大生产力布局的调控引导,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中,要明确产业空间布局的“负面清单”,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在专项规划中,要明确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目录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路线图,设置产业转型升级的约束性指标。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源动力。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以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切实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增长方式的集约型、可持续性转变。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科研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要科学梳理、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在统筹区域和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着眼于小试、中试、产业化、工程化等创新全过程,对我市现有创新平台进行分类聚集、整合归并,解决目前创新平台定位重叠、分工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上中下游衔接密切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网络。二是做好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坚持内培外引,继续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无障碍机制,鼓励企业与行业高层次人才“联姻”。通过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专家队伍,实现我市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家培养引进机制,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定期组织企业家走出去,探索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开展“菜单式”培训。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政府要引导、鼓励企业“借鸡生蛋”,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达成合作项目,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用足用活省政府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16条、知识产权工作12条两个文件,通畅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流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市场得以交流和推广。以技术、产品、标准创新为基础,深入推动品牌创新,支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名牌商标,着力培育一批名优特新品牌产品。

(三)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面,坚持高端引领、优化布局、培育集群,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壮大优势产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置于战略地位,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构筑科学的产业布局。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改善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和标志性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支撑服务水平,吸引高端技术、高端项目、高端人才加速向示范基地集聚,使之成为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新兴产业示范区,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发展。二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大技术创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重点,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创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突出位置,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可持续发展工业体系。加大减排力度,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逐步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企业,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优化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突出抓好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以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县出台的加快和鼓励扶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从土地、财税、融资、服务等方面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诚信形象,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不高、程序繁杂、超前服务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到位的问题,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以良好的服务支撑发展,保障发展,助推发展。(工业科)

第五篇:提高认识 深化服务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提高认识 深化服务 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在全县行风效能建设工作会议暨服务企业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2009年2月23日上午)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行风效能建设暨服务企业年动员大会,这既是一次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县“两会”和全县干部大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会议,又是一次抓好我县新一年行风效能、行政问责、“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服务企业等各项工作落实的动员大会。根据大会安排,我就“服务企业年”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服务意识

徐书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提出,“服务是竞争力”,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期、企业发展困难期、经济转型关键期、区域竞争加速期这一“非常时期”,对区域经济而言,谁有“非常作风”,谁有“非常举措”,谁就能优化好环境、保护好生产力、发展好生产力、创造出竞争力。因此,在全县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形势所需。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运行最困难一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并从局部蔓延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领域,世界经济进入了周期性调整。国内刺激经济新政效应尚未明显体现,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效应发挥仍需较长时间,经济表现为需求下降、市场萎缩、信心下滑、流动性大量短缺。我县工业经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风险尚未完全释放,又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产业化显现出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非常严峻的形势下部署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大有必要。

2、企业所求。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根基,是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就业的主要保障,是地区间竞争的主要载体。企业家是经济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的成败兴衰关键在于企业家,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区域经济贫富强弱有赖于企业家,每一个强县的崛起,都有一支过硬的企业家队伍。而当前,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企业家承受着超常的压力和煎熬,他们为了“春天”、为了生存、为了荣誉、为了市场,有的在蛰伏等待,有的在生死抗争,有的在浴血奋战,有的在厉兵秣马。患难之际,“站着就好、活着就强”已成为企业最低需求,这样的需求恰恰也是最基本、最必需的需求。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协同企业转型发展,对广大企盼各级相助、各界支持的企业、企业家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无疑是一支兴奋剂,必定深受欢迎,颇具意义。

3、职责所在。服务型政府有四大基本任务,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服务企业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所在。权为民所用,在广大企业危难时刻,急企业之所急、送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忧,是我们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只要真情服务,必有回报。服务不分部门大小,不分部门强弱,关键看地位,地位有没有,关键看作为,作为有没有,关键看服务,“服务好一分、企业成本降一分、经济效益就会增一分”。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加快经济转型”的工作中心上来,把认识提高到服务企业、帮扶企业就是保经济、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上来,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年”系列活动。

二、突出重点,有序开展服务活动

《绍兴县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实施方案》(县委办[2009]19号)文件会前已发。今年“服务企业年”活动安排,既是在去年基础上的继承深入,又是上下联动。全省2月10日召开了“企业服务年”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了全省“企业服务年”活动;活动时间上从2月份开始,贯穿全年;活动内容根据当前主要问题、切合企业主要需求,打包设计了六项主要活动。下一步,关键是各牵头部门坚持规范与创新,有序与有效,精心设计载体,细化具体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抓紧组织实施。

1、开展“解难题”活动。在2—3月份集中一星期左右时间,通过县领导带队,县机关联系部门参与,到县领导联系镇(街道)、开发区蹲点调研。县镇联企干部要到联系企业开展不少于2天的蹲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工业经济“开门热”。按照“千名干部联企促发展”活动要求,定期开展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同时,继续按照“两保一严”基本方针,注重整体解困、注重合力重组、注重区别对待,落实企业解困重组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重组一家成功一家、确保社会稳定,全力抓好企业解困工作。

2、开展“减负担”活动。要继续减、免、缓、停和取消一批地方涉企税费,适度下调企业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今年减负14亿元。按照“办事速度再快一点、服务质量再好一点、满意程度再高一点”的要求,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最大限度归并行政许可职能,提高审批办事效率。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问责制等。

3、开展“强保障”活动。要加强政策保障,安排3.19亿元专项资金的经济政策已印发,下一步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好,并抓紧做好上一年经济政策结算兑现工作。要加强金融保障,抓紧出台2009年服务经济优胜银行考核意见,督促县内银行执行“三不”特别公约,加大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引进、企业上市、债券发行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国资控股,以奖转股、企业参与,规范运作、市场导向”的信用担保机制的基本思路,由国有集体企业控股组建,把县镇两级对企业的政策奖励资金原则上转为担保公司中企业所有的股本金,力争在2月底,县级新型融资担保公司组建到位,上半年完成镇级担保公司或应急转贷基金筹建。要加强人才保障,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培训、引进、使用和人才流动。要加强科技保障,适时举行科创大厦启用仪式,开展“创新创业在柯桥”科技对接活动,搭建创新平台。

4、开展“促转型”活动。重点开展节能降耗“一十百”工程。即建设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培育十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实施一百项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开展“减排提效益”服务活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今年有实质性突破;应对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加快推进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工作,提升企业污水预处理能力和经济效益。

5、开展“创牌强实力”活动。要帮助企业开展商标注册管理、品牌培育、申报、认定和运营等基础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赢利能力强的知名品牌。

6、开展“抓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天南地北绍兴人”和提升企业家精神系列采访活动,大力宣传“三爱”典型企业家事迹;主办形式多样、内容贴实的各种论坛讲座和研讨活动。重点是要强化监管服务,在2月11日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后,抓紧明确和印发联席会议组成人员通知,原则上每2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周编发一则简报,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预警,有效监管。

三、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服务企业年”是一项系统性活动,县“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狠抓落实,加强统筹,各镇街、开发区、相关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具体做到:

1、带着感情服务。就是要真诚服务。各级各部门要本着真诚帮扶、促进发展的目的,开展行之有需、行之有效的服务活动。避免虎头蛇尾一阵风,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也要避免活动过频反添乱。

2、带着实惠服务。就是要帮困解难。要宣传好县委县政府2009年各类经济发展新政,引导企业科学发展;要规范好服务,寓监管与服务中,处理好规范执法依法服务关系;要辅导好业务,及时提醒,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涉法风险和经营风险;要出好点子,搞好协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使企业得实惠、增信心、快发展。

3、带着队伍服务。就是要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绍兴县“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开发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要落实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分管领导要按照活动安排,带着队伍,搞好服务;尤其是各单位、部门“一把手”要深入企业,对本单位、本部门“服务企业年”活动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4、带着媒体服务。就是要强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编撰简报,搭建平台,沟通信息,定期通报;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宣传好的做法经验,做到有声有色,浓厚活动氛围,让广大企业感受政府关怀和各级支持,增强度难解困、提升发展的信心,推进全县“服务企业年”活动向纵深发展。

下载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新型工业化2010工作总结

    雀塘镇2010年上半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工业经济局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以......

    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转型升级既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攻坚课题,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推进临武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

    推进临武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1-10-8资源型城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依赖资源,抑制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结构调整缺乏内......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5篇)

    【国民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上游,全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境内群山连绵,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黄梦其实践已经证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推进新型工业化并非是件易事,决不能盲目蛮干,必须在高度统一思......

    2009年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汇报材料

    2009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战胜困难,加压奋进,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