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县钢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我县钢铁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钢铁产业是我县具备一定发展基础、能培育产业特色、打造经济优势,对县域经济起到较大支撑作用的一大产业。为全面掌握我县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禄仁组织县委政研室、县工业发展局的同志对此进行了全面的专题调查,并就如何加快钢铁产业的发展,把钢铁产业做大做强,走访了有关企业和部门,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县钢铁产业发展的简要历程和现状
我县钢铁产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民炼钢”精神的推动下,全县涌现了一轮大上钢铁的热潮,1976年,我县第一家正规钢铁生产企业——桃江钢厂正式投产,钢铁生产达到了当时的高潮。同时,各乡镇以生产地条钢为主,出现了许多手工作坊式工厂。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县钢铁产业逐渐步入低谷。但近几年来,由于钢材市场产品供不应求、钢材价格不断攀升,钢铁加工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我县又出现了新一轮的钢铁产业投资热潮。据粗略统计,近5年来,我县钢铁产业投入资金在7000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共有钢铁生产、加工企业20家,其中钢铁生产企业14家,机械加工企业6家,分布在灰山港(3家,即金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金沙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灰山港高锰钢厂)、河溪水(1家,即亚强钢球厂)、源嘉桥(1家,即源嘉桥钢厂)、牛田(1家,即中源轧钢厂)、牛潭河(2家,即潭沙河钢厂、牛潭河钢球厂)、桃花江(6家,即残友福利型材厂、冷拉丝线厂、磷肥厂轧钢厂、新兴管件有限公司、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厂)、大栗港(1家,即筑金坝钢厂)、栗山河(1家,即永胜胶板厂)、武潭(2家,即龙拱摊合金厂、龙拱摊农机厂)、浮邱山(1家,即子良农具厂)、高桥(1家,即高桥机械厂)等乡镇。近5年来,各钢铁生产加工企业累计上缴税金18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发放职工工资8000余万元。2003年,全县钢铁企业实现产值1158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400多万元,安置就业劳动力1200余人,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15000万元,实现税收500万元。
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部分企业通过不断扩大规模,加大技改投入,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实现了规模扩张和产品开发,提高了企业档次,其中金沙钢铁有限公司、中源轧钢厂、新兴管件有限公司、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我县钢铁产业的龙头。金沙钢铁公司以100以上的年扩张速度,从1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45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电弧炉生产工艺,第一套电弧炉生产线已于今年4月投产,第二套电弧炉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进入了调试阶段,预计今年11月份投入生产,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达35万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创税2000万元。中源轧钢厂在今年成功进行产权转让后,新投入技改资金500多万元,新架电力专线6.8公里,在原有生产单一产品地条钢的基础上新开发了线材、圆钢、螺纹钢、角钢等4个品种10多种规格的产品,有望在今年10月份全面投入生产。该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新兴管件有限公司和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均采用了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真空消失模生产工艺,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管件和焦炉煤气设备、缸盖等产品热销市场,并出口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这2家企业的年设计生产能力2.7万吨,年可创产值2亿元。
二、我县钢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宏观政策制约。1993年钢材价格整体“跳水”后,国家强行关闭了一大批年生产能力15万吨以下的小型钢铁企业。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如严禁新上容量20万吨以下的电弧炉生产线、严格控制新上钢铁项目、控制银行向钢铁行业提供贷款等。根据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新增生产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必须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政策的制约导致了投资钢铁产业和企业扩张规模的风险系数增大。目前,作为我县钢铁产业龙头的金沙钢铁公司、中源轧钢厂均未取得生产许可证,就是因为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部分工艺属于国家允许类,部分工艺属于限制范畴。目前,国家产业政策不尽完善,未开展全面性的专项统一整治行动和企业采取厂家直销的销售方式,规避了市场质量检查的风险,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同时我县还有一批手工作坊式地条钢生产企业(据工业局透露,除金沙和中源外,其余钢铁生产企业均为地条钢生产厂家),倘若其产品流向市场后出现安全事故,引起上级有关部门注意,而对我县钢铁产业进行查处,必将牵涉到未取到生产许可证的金沙钢铁公司和中源轧钢厂的生存和发展,给这两家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今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筑用材非法生产销
售行为的紧急通知》,在全国统一部署打击行动,并将派出督查组对打击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二)资金矛盾突出。我县的两家重点钢铁生产企业均为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加上投资渠道狭窄,难以进一步把企业规模扩大和投入资金进行技改,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钢铁企业很难从专业银行贷取资金。农村信用社作为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部门,已向金沙钢铁公司发放贷款386万元,向中源轧钢厂发放贷款1138万元,并且中源轧钢厂的1138万元贷款在产权转让后未办理转债手续。在此情况下,企业继续争取信贷支持的概率很小。目前,由于资金短缺,金沙钢铁公司的连铸坯热装热送螺纹钢生产线整体配套工程被迫中断,中源轧钢厂也由于流动资金困难很难保证正常生产。
(三)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我县钢材产品主要为建筑用螺纹钢、普通型线材、窄带钢等普通档次产品。随着钢铁产业投资热潮的升温,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并将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形势。2003年我国内地钢产量超过2.22亿吨,预计到2005年产能可达到3.3亿吨,远远超过2.7亿吨的需求预测,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将影响我县钢铁企业的发展。目前,尽管金沙钢铁公司的产销形势较好,但其两大主导产品中钢坯为自产自销,线材主要销往周边县市,占全部销售量的90左右,因此市场空间相对较小。相反,在我国内地钢铁产业总体上产品档次较低、产能较大的情况下,冷轧溥板、涂镀层板、冷轧硅钢片、热轧不锈钢板及冷轧不锈钢板等高档次产品是我国主要短缺的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冷轧及涂镀薄板为45—55,冷轧硅钢片为39左右,热轧不锈钢板20左右,冷轧不锈钢板40左右。进口钢材中板带占80以上,高端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因此,就大范围的市场而言,我县钢铁产业的产品结构显得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加快我县钢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认识。今年来,钢铁行业新增利润居各行业首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强劲攀升,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近800家主要钢材库存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钢铁库存低于正常水平,有近半数的企业钢材消费持续增加。这说明钢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钢材价格总体水平将持续呈高位稳固上升的趋势。从县内来看,钢铁产业逐步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今年1—9月,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排序中,金沙钢铁有限公司位居全县77家规模工业企业的第二位,实现产值5500万元;新兴管件有限公司排行第三,实现产值5200万元。因此,通过把金沙钢铁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为钢铁产业的龙头,完全可以把钢铁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二)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着力扶持重点企业。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对钢铁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淘汰等四大类。根据国际国内钢铁产业发展和市场形势,我县不宜新发展普通档次产品的钢铁企业,对此,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从长远利益来看,对我县存在的一些隐蔽生产的地条钢生产企业应依法进行关停,有关乡镇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金沙钢铁公司、中源轧钢厂应在国家完善产业政策之前的缓冲期内尽快取得生产许可资格。金沙钢铁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已经省质监局受理,国家局已发放验收通知;中源轧钢厂已取得临时生产许可证。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和完善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为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制定系列的市场准入条件。目前,据企业介绍,金沙钢铁公司的电弧炉容量为25万吨,属国家产业政策的允许类,中源轧钢厂的冶炼设备为中频炉,属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类,轧制设备为直列式连轧机,属国家产业政策的允许类,因此这两家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逐步达到有关条件。与此同时,工商、质监部门要帮助两家企业搞好协调,理顺关系,尽快使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金沙钢铁公司第二套电弧炉生产线上马后急需电力增容,电力部门要积极予以支持和服务。税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办好税收减免,实行放水养鱼。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由原县农械厂改制而成,改革后原企业职工问题未理顺,影响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对此,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维护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三)多渠道加强资金扶持。县信用联社要在企业加强诚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沙钢铁有限公司资信等级较高,在取得生产许可资格后,要协调商业银行给予信贷扶持。积极争取科技扶持项目资金,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火炬计划、科技创新资金等专项项目资金的扶持,如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研发出涡轮减速机生产技术,取代了澳地利长期向武钢供应该产品的资格,研发的100吨行车车轮生产技术,生产的产品比澳地利产品延长2个月的使用寿命,价格降低2倍。但这些技术没有进行有效保护,更没有通过政策扶持取得效益。因此企业不但要加强科研开发,而且要注意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如申请国家专利、高新技术等。科技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大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和协助争资力度。加强对企业自主融资的指导和监管,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扩股等方式和途径,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用于科研开发和扩大规模。加大企业自主招商力度,将我县的钢铁企业纳入招商引资项目库,招商部门要做好项目包装和宣传,通过招商这条渠道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针对目前国内钢铁产业产能扩张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我县钢铁产业应尽快部署钢材产品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走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如广钢针对广州制造业基地的产业提升,抓住每年缺口百万汽车钢板的市场机遇,与JFE联姻生产汽车钢板。对此,我县钢铁企业要加快与国内相关大型企业的联姻、结盟。同时,根据湖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湘经贸产业〔2002〕37号《湖南省工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品和技术目录》规定,对钢铁生产重点支持的产品和技术有21项,对机械制造重点支持的产品和技术有34项,我县的钢铁企业要尽快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科研开发,实施产品结构调整,特别是钢铁生产企业要尽力开发不锈钢板、彩涂溥板、镀锌板、石油钢管等高档次的钢材品种,拓展产品市场空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县委政策研究室
第二篇: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钢铁产业60年发展历程 1、1947-1957建国初期,在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钢铁产业
当时的钢铁工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凭借着能够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力的推动了钢铁产业尽快的恢复生产。鞍钢,本钢,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等的高炉很快的恢复投产。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后,钢铁工人更是发扬与高炉共存亡的精神,大力恢复和发展钢铁的生产,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从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好了前期准备。
2、一五计划时期
针对钢铁工业在重工业,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制定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向。鞍钢的扩建,包钢,武钢的建设标志着新中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在一五初期,几大钢铁企业逐步由恢复开始发展起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中央和地方均要积极发展钢铁企业,沿海和内地均要发展钢铁企业,不仅要有大型钢厂,还要建立中小型钢厂的指示,从而形成了钢铁部门大中小并举的一贯方针。确立了除鞍钢,武钢,包钢外还要在山西太原,四川重庆,湖南湘潭,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创办中型钢铁企业,在河北邯郸,河南安阳,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安徽合肥等十八个省市创办小型钢铁企业的产业布局。钢铁产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这一系列技术上规模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为一五计划计划中所定的钢产量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给新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建立了很大的信心。一五计划规定1957年钢铁工业产值为33.1亿元,实际达到46.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8%。钢铁产量1957年生铁594万吨,钢535万吨,钢材436万吨,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2%,31.7%和31%。钢材品种1952年全国能冶炼的钢种170个左右,到1957年增加到352个,1952年可生产的钢材品种300多个,到1957年增加到4000多个。
3、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
但是1957年的中国仍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与世界先进的发达国家人有不小的差距,全国上下都希望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先进国家。结果,由于太急于求成,导致了1958-1960年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的错误。毛泽东在1957年底提出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在后来的七个月里,十五年又被相关部门缩减到两年,提出在1959年要实现生产2500万吨钢,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要从五七年的535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即一年之内翻一番。“以钢为纲”,大跃进的号角就此吹响,据资料统计,在1958年,建起土高炉24万座,约有6000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展道路。但是这一时期由于给钢铁产业定了基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虽然动员全国人民大炼钢铁,结果是练出了大量的废铁,小高炉等的拆除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至此,钢铁产业严重受创。三年大跃进,打破了个产业部门平衡发展的格局。破坏了国民经
济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基本原则,严重破坏了钢铁工业在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
4、1961-1965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建设经济的八字方针,中国钢铁新的黄金时期
1961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过五年的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钢铁工业不论在钢产量还是钢品种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据资料统计,1965年产钢1233为的1957年535万吨的2.28倍,工业产值也达到1957年的2倍。
5、钢铁工业三线建设时期
从1964年开始,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已基本恢复,但是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却相当严峻,东南沿海美国舰队的封锁,西北又有苏联的大军压境,为了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也为了提高我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威慑力,毛主席亲自提出三线建设的方案。三线包括:从广西到黑龙江这些沿海了省市地区为一线,中间地区为二线,西南和西北除新疆西藏外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三线。
三线建设的目标,是要采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计划分三步走,第三步,就是攀枝花建设。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与1964年下半年开工。基地建设中,克服了种种物资和技术上的困难,到1970年高炉出铁,再到1975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产,逐步形成了年产生铁160多万吨,钢150万吨,钢材90万吨以上,还有其他钢铁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到1985年,累计实现税利已相当于国家对一期工程的投资额。
钢铁工业的三线建设是在党中央国务院1964年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又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善。在加速钢铁工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又促进了当地交通,煤炭电力建设等其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1966-1976年文革十年钢铁工业遭严重破坏时期
自196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这场浩劫就在所难免,夺权,武斗和停产使经济建设遭受巨大的冲击。钢铁工业作为文明的重灾区,在1968年跌至900万吨钢产量的谷底,退到四年前的水平。钢铁系统的政治化和军事化愈演愈烈。
在革命大批判中,钢铁工业的四个制度遭到猛烈攻击。分别是厂长负责制,总工程师制,经济核算制,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度。所有与之相关的制度,统统被成为资本主义的管,卡,压而被废止。
中国的钢铁产业在文革的劫后余波中,在阶级斗争的缝隙中,仍然顽强的发展。从1969年到1973年连续五年实现可观的增长,平均每年新增300多万吨钢铁,从而达到2500万吨钢的水平。后来的文革余波又使钢产量两度跌近2000万吨的支撑线,到文革末期,中国的钢铁产业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压力下最终突破了3000万吨钢的产量。
整体来说,从1949年到1978年,钢铁产业仍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润每年递增9.67%。
7、1978-1991年开放前期钢铁产业的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就为我国的钢铁产业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同时,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已得到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其中有鞍钢,包钢,武钢,首钢等。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考察日本的钢铁公司,从而拉开了大批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序幕,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本钢、莱钢5各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中国钢铁切工艺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同时1992年之前,钢铁产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进行生产体制上的探索。首钢对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胆尝试,极大的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成功解决困难,同时也为全国的钢铁厂树立了一个承包制的榜样。自此,我国的钢铁产业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8、自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发展时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武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酒泉钢铁,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第二改革试点。到1998年,试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的和法人治理结构。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同时,新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行,钢材产品的需求大增,也给钢铁产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67.37亿元,超过1949~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
另外,中国钢铁产业已经逐步具备国际性的市场竞争力,开始走向世界。宝钢等已经提前两年完成目标,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世界级的钢铁企业。宝钢的首个海外投资项目――与巴西淡水河谷合资成立的宝钢维多利亚钢铁项目也开始启动。首钢收购了秘鲁铁矿,成立了首钢秘鲁铁矿公司,从事铁矿开采;鞍钢集团则收购了金达必金属公司12.94%的股份,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第一家参股国外上市矿业公司的企业。文章来源:中国建材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龙岩钢铁产业发展综述
[龙岩] 我市钢铁产业发展综述
钢铁产业是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破百亿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家为了通过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法规政策。日益趋紧的产业政策对我市钢铁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从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看,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把丰富的铁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建成了龙岩马坑铁矿,改革重组了原龙岩钢铁厂,改造了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铁合金冶炼设备。目前全市有卓龙钢铁、卓鹰制铁、潘洛铁矿、马坑矿业、马坑冶炼铸造厂、闽沪铁合金厂等50多家钢铁行业企业,主要产品为铁矿石原矿、铁精矿、生铁、粗钢等。马坑矿业股份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技术装备先进的井下铁矿采选企业。特别是卓龙钢铁公司一期年产60万吨钢的25吨转炉及连铸系统的建成,结束了我市钢铁企业只炼铁不产钢的历史。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以上钢铁企业有53家,其中黑色采选企业27家,黑色冶炼压延企业26家。2007年钢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49.6亿元,比增44.2%。主要产品产量为生铁52.5万吨,粗钢43.8万吨,铁矿原矿209万吨,铁精矿104万吨。
随着马坑矿业技改提高采选能力、卓鹰制铁高炉扩容增加炼铁产能、卓龙转炉炼钢等技改工程的建设投产,我市钢铁产业自身发展的势头不错。但从大环境看,形势并不容乐观。国家对钢铁产业政策调整力度逐年加大,特别是近期密集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转移流动的通知》等一系列产业法规政策。对照国家产业政策,我市多数钢铁企业属落后产能而被纳入关停淘汰对象和执行差别电价范围,这对我市钢铁产业发展构成巨大压力。
不进则退。如何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做大规模,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推进钢铁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面对当前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我市按照“做大、改造、转产、淘汰”的指导思想,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钢铁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引导马坑矿业编写中长远发展规划,加快二期技改工程建设和500万吨/年项目各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从而把马坑矿业建设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压延加工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和产值超百亿元的钢铁产业领军企业。督促卓鹰、卓龙公司认真研究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实施“上大关小”异地技改,使企业朝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型钢铁企业发展。继续抓好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为钢铁企业做好配套。坚决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关闭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小钢铁和小铁合金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落实产业政策、加强技术创新等举措,使钢铁企业尽快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要求,增强钢铁产业发展后劲。(林阿玲)
第四篇: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基本现状
辽阳市的钢铁产业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改造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整顿钢铁企业的有关要求,在关停取缔100多户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轧、铸钢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钢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钢铁企业共有27户,其中,钢材加工企业16户,铸钢企业11户。主要产品有型材、异型材、锻铸件、板带材等,钢材及深加工产品总产量238万吨。
资源状况。我市铁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铁矿储量资源有26亿吨,每年可生产精矿粉1500万吨以上,同时,我市每年回收100-120万吨废钢铁,目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废钢铁集散地。
产业基础。我市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建筑用材、预应力钢绞线、异型材、特钢、螺旋、直缝钢管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全市冶金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钢铁企业家,同时,拥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鞍、本钢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500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受聘于
我市企业,使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我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积累,造就了大批民营企业家,同时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这些民间资本投资灵活,效率较高,为我市钢铁工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我市钢铁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规模小,能耗高,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轧铸钢企业是横列式轧机,铸钢企业平均公称容积5吨以下,每吨钢材耗电都在900度左右,不符合目前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
改造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大部分轧铸钢企业虽经过一定的改造,但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大部分轧铸钢企业环保设施还不够完善。产业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原来我市钢铁企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至使目前钢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布局也存在着合理规划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重组改造、技术升级、优化布局为重点,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全市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利用我市铁
矿资源、废钢资源、鞍本钢原料资源,努力提高钢材加工度,与鞍本钢错位发展,重点发展管、板、带、材四大类产品,尤其是发展冷轧薄板、精品钢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管类产品要以新品开发为主、板类产品要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带钢类产品要以特、优产品为主、材类产品要以稀、缺产品为主。加速我市钢铁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总量目标:我市将大幅度削减钢铁产能,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优势的钢铁深加工产品。到2010年,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总生产能力500万吨,全市建筑钢材生产能力100万吨;各种型材、异型材50万吨、特钢制品及锻铸件30万吨;板带材100万吨;管材150万吨。全市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4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利税60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在2007年底全市关停取缔高耗能、高污染钢铁企业164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企业关停力度,到2011年,低档次建筑钢材比例将大幅减少。
优化产业布局:结合我市总体规划,把辽阳县、太子河区、宏伟区做为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的重点。其中,辽阳县的向阳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型钢、板材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兴隆台、刘二堡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建筑钢
材、锻铸件、特种钢及制品;太子河区祁家镇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各种管材、精品板带材;辽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铝材精深加工产品。
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到2010年,每吨钢材加工耗电由2007年的900度下降到500度。全年节约用电10亿多度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由6900吨减少到4298吨,减排2601吨,削减率37.7%;烟粉尘排放由2006年的6200吨减少到3245吨,减排2954吨,削减率47.6%。
四、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
我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加工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立足地方产业特色,与鞍、本钢等大型企业“错位”发展。
1、调整钢铁产业结构。以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为主,提升钢铁企业的科技含量,由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针对09年钢铁企业不景气,亏损、停产面积较大的有利时机,一是关停一批生产低档次建材企业。二是鼓励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小的钢铁企业。三是支持企业新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钢铁项目。四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鼓励企业投资技术含量高、品种稀缺的钢铁深加工项目。争取到2011年底,我市钢铁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变。
2、优化钢铁产业品种。针对我市钢铁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大力开发高强
建材、异型材、涂镀板等新品种,采用均质化冶炼、超纯合金、高精度轧制等先进技术。重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钢、合金钢、轻质板材、高强度预应力钢纹线和大型钢管等新产品。大力发展汽车用钢、特别行业用钢以及工业模具用钢,积极引导企业向大型铸件及锻材方向发展。
3、重点打造“三个”产业集群:工程用钢材产业集群。依托鞍、本钢热轧板卷、带材、高速线材等原料,重点支持辽宁北方冷弯型钢有限公司等20多户企业,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大口径冷弯型钢、异型钢、汽车小型钢、钢结构、钢绞线、各种锻铸件、高精度冷轧薄板、冷轧平板、冷轧中宽带钢、精品窄带钢、热镀铝锌板、彩涂板等精品板材。
建筑用钢材产业集群。对现有建筑用钢材生产企业,依托我市钢材及废钢资源优势,实施“四个一批”加速调整。即:关停取缔一批。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轧铸钢企业,关停10吨以下电炉铸钢企业、关停横列式轧钢企业、关停铸铁高炉。改造升级一批。对现有在质量、环保和产业政策等方面不适应国家政策要求的一批企业,积极引进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高炉富氧喷煤等国内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升级一批轧铸钢企业,使其达到质量、环保要求。联合重组一批。对已关停取缔的或不符合产业布局,但有投资欲望的一批企业,通过政府引导,进行联合重组,引导企业向国
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对我市现有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钢管加工产业集群。钢管产品向多品种、大口径螺旋、直缝方向发展。重点支持辽阳石油钢管厂、辽阳钢管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发展 UOE直缝焊管、中直缝焊管、大口径螺旋焊管、方矩形管等产品,螺旋、直缝钢管发展到150万吨。
五、钢铁企业发展建议
1、应制定鼓励钢铁企业产品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鼓励钢铁及深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鼓励钢铁企业购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产品升级。鼓励钢铁企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时机,收购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鼓励铸造企业向高、精产品发展。对三年内改造升级的钢铁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奖励。
2、应进一步加大鼓励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钢铁对外出口,充分利用我市钢铁建材出口优势,鼓励现有出口钢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现有企业与国外合作,生产出口国外急需、短缺品种。对出口超额完成的钢铁企业给予奖励,对新上钢铁项目且产品出口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对于填补国内空白的钢铁产品,将向国家和省申报支持资金。
第五篇: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九江市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钢铁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基础行业,同时也是我市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我市规划好钢铁产业的布局,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钢铁行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我市钢铁企业的经营现状作出调查和分析:
一、我国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2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低迷,总产量为15.47亿吨,较上年增长1.2%,我国2012年粗钢产量为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我国2012年粗钢产能8.4亿吨左右。如果按粗钢产量在7.16亿吨左右计算,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86.38%,比2011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如果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为122%,产能过剩约2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在建产能难以统计,我国实际粗钢产能可能更大,产能过剩压力可能随着结构调整日趋加大。
目前,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短期内不放松,房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在下滑;二是欧债危机继续困扰全球经济运行,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明显放缓;三是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预计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要求行业自身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同质化竞争和实施兼并重组,以应对总体环境不利带来的冲击。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另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城镇化、基建设施等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开始转型,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钢铁行业就需要围绕产业链大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制造业结构和水平实现重大变化。
二、我市钢铁行业初具规模、在全省的行业地位突显 2012年,我市钢铁企业共17家,产钢392万吨,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224.6亿元,同比=8.9%。我市的主要钢铁企业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座落在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内,厂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螺蚊钢、普通线材、板材的生产,现有生产能力550万吨,企业员工7122人。2012年,形成钢铁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
公司的发展已经历10年历程,2003年,福建来乐集团公司通过招商引资,由江西奉新县移入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命名为九江钢厂,通过三年的改造,2005年形成年产钢35万吨的能力。2006年8月中旬,由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九江钢厂,并于2006年9月21日正式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从而,原九江钢厂已成为萍乡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口的全资子公司。拉开了九钢快速发展的序幕。该公司投资10亿元,通过等量淘汰和以新换旧等途径进行了第一期技术改
造,使企业产能提高到100万吨;2007年10月,投资65亿元开始二期建设。其中:投资28亿元的150万吨线材改造项目于2009年2月竣工投产,投资37亿元的150万吨板材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10年4月竣工投产。2010年8月公司再投资25亿元,对老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再增加产能100万吨。到2012年,形成产能550万吨。其中:线材400万吨,板材150万吨。2012年产钢377万吨,其中,线材285万吨,板材9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154亿元。
2、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
奥盛(九江)钢线钢缆有限公司位于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注册资本1.8亿元,总资产4.7亿元,现有职工112人,主要产品有预应力光面、镀锌、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光面、镀锌、刻痕、螺旋肋钢丝等二大系列七大品种,是国内同行业中品种、规格最全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如桥梁、大型建筑、码头、大坝、飞机场候机楼、体育场、高层建等工程中,已形成年产5万吨能力,公司2012年生产预应力产品5万吨,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500万元。
公司生产桥的梁缆索镀锌钢丝,今年供世界斜拉桥排名第六位的九江长江二桥3500多吨,该产品是国际桥梁最新发展要求的高性能镀锌钢丝。公司生产的无粘结预应力镀锌钢绞线860多吨应用到台湾的竹林大桥、贵州乌江三桥,高扭转镀锌钢丝应用到韩国的白石大桥、仁川大桥、贵州六冲河大桥、福州鼓山大桥、河南桃花峪大桥、马鞍山大桥等重
点工程上,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刻痕钢丝出口到巴基斯坦、沙特、孟加拉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预应力钢绞线供应给京福高速、马鞍山大桥等国家重点项目、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形势困难,原来的欧美市场几乎进不去,只能积极开拓东南亚及日本、韩国和非洲、南美市场,国内的铁路工程回款困难,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不小。
该公司运行较好,主要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国际预应力行业所需的新产品,在生产制造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不断挖潜降耗,采用陶瓷内加热镀锌技术,不停机接头镀锌技术,双张紧稳定化处理新工艺、稳定化处理带头技术等,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预应力行业今后将向高强度、大规格、高扭转、低松弛、高防腐、高性能方向发展。
3、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华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浙商投资建立的集特殊钢冶炼生产和型材锻打为主的企业,隶属于华林特钢集团。公司于2003年12月在江西省九江县注册成立,注册资金9018万元,现有总资产3.9亿元, 生产厂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厂房面积53000m2,公司座落于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紧傍福银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极为便捷。公司于2005年投产运营。主要产品有:模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锻件、钢管、汽车配件生产等,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各种型材锻打能力8万吨。2012年产各类型钢1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7045万元。
公司生产各种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胶模具钢、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弹簧钢、合金钢等几十个精钢品种,并可根据客户特殊要求制作钢种。承接各种大型锻打件、圆钢、板材的加工和制造。公司产品和服务在长江以南的特钢、模具钢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计划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现有年产10万吨的基础上,再新增规模10万吨,至 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吨模具钢和锻打各类型材15万吨的能力。总体投资大约
1.2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化高速钢生产线,2015年产值可达17亿元,上交税收1.2亿元,利润1.5亿元。
三、打造企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钢铁产业 按照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钢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生产粗钢3000万吨、生铁2500万吨、成品钢材3000万吨,全省形成两家产能超千万吨级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其中,规划在九江湖口建设以船板为主的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工业基地。我们要主动对接好省里规划,抓住机遇,逆势而上,把九江的钢铁工业打造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一要抓住全省钢铁重组机遇,促进产能沿江布局。要利用好沿江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发挥沿江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全省钢铁重组的机遇,促进钢铁产能沿江布局;利用省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置换产能,使九江钢铁工业基地产能达1000万吨,新增主营业务收入
400亿元,利税新增40亿元。二是加快钢铁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避免同质化竞争,大力发展新材料,延长产业链,以九钢中厚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船板和大线能量焊接船板,延伸造船用钢产业链;以奥盛(九江)电线电缆公司的钢绞线生产线为基础,发展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以华林特钢为基础,发展生产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