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对我的发展启示
科技与文明
从137亿年前虚无中的宇宙诞生,到46亿年前的地球形成;从数百万年前古猿的出现,到数千年前人类文明的开始。亿万年的时光流逝,终于,人类这个拥有高度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物种,出现在了太阳系中。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从蛮荒的石器时代到现今的高科技世界,人类,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这短短数千年的时间里,伴随着文明的发展,战争的不断发生,人类逐渐成长。环顾周身,什么不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手边的移动硬盘,手机;眼前的黑板,投影仪;远至窗外的灯光,建筑物,无不代表着人类数千年来科技和文明的成果。简单的科学技术在这数千年中发展成为一个庞大无匹的系统化体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果没有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一——电能就很难普及发展;如果没有图灵和冯●诺依曼这两位大师,对现代社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的电脑,何时才会出现呢?更不用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仅仅这个名字就会给人无限憧憬,它代表着人类现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人类在探索太空方面的的鼎力合作。它的建造象征着人类在众多方面的最高科技。哪怕是在一百年前,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如此梦幻般的建筑么? 不可否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衣冠楚楚地行走在每一块大陆之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了一个时代的改变,青铜器的冶炼,铁器的锻造,铝的提纯,造纸术,火药,蒸汽机,电,以及计算机的发明等等,它们的出现不仅是人类科技史上的大进步,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现代人心目中,科学代表着人类的智慧,科学是时代的造物主,是世界的主宰。人们对它顶礼膜拜,将幸福寄望于它,因为科学满足着人们日益炽盛的欲望,让人陶醉于日新月异的物质生活。人们确信,科学将必将人类载向幸福的终点站。然而,从对生命的关照、对整个失控的世界来看,科学在不断地制造着祸端,它让人心智发狂,让人身体机能失序,让世界脏污、混乱。所以,人们常说,“科技是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发展和福祉,而与此同时却又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问题。
我们今天认为科技是好东西,认为科技可以增进人类福祉,倡导“知识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尽管科技曾经也将继续给人类带来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灾难,但科技乐观主义仍占有绝对上风。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活动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使人类摆脱了愚昧无知的状态,逐步解开了种种自然、社会之谜,而且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群众逐步建立起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引起和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以尊重实践、崇尚理性、开拓创新为灵魂,推动着人们价值观念的重铸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启迪着人们弘扬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现代思维方式的变革,使人类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科技悲观论仍然存在。其观点在于:发展科技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科技只是一种工具、手段,只能养人的身体、感官,只能满足人的低级需要。
主要就技术而言。科学本身似乎无可厚非,因为科学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但问题是科学早已经和技术捆绑在了一起,很难分清彼此。就应用效果而言。任何一种科技应用所产生的后果都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评直觉给出一个定性结论,量化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就近代工业革命以后而言。科技在变化,其应用后果也随着历史变迁在变,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科技利大于弊,近代以后弊大于利,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取决于我们当前的认知,但就大体趋势而言,应该是弊更大于利。科技并非完全中性的,它具有诱使人堕落的本性。近年来热门话题就是精神滑坡、道德底线、心灵空虚等等。科技所给予人的只能是物欲的满足,然而随着基本物欲的满足,人们又很容易堕落成物欲的奴隶,由此而滋生了种种罪恶。如果说物欲是万恶之源,那么科技则是物欲的诱因、助长剂。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从学习竞争激烈的高中时代走过,往往对科技知识掌握的比较贫乏,了解到的几乎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对课本外的知识不仅没有了解,有的甚至连去探知的兴趣都没有。我认为,这是很糟糕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未来要走上社会,虽然对于工作而言,很多科技知识并不必要,但是,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是一个人的素质的体现。我很幸运,出生在一个好环境里,从很小开始,父母就培养我阅读书籍和制作小东西的兴趣,他们给我买了大量的科普书籍。记得在小学时,依照书上的图,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出了一个简陋的日冕仪,还获得了学校科技文化节的一等奖。一直到现在,凡是和科技有关的信息都会让我很敏感,正是有了小时候对于科技基础知识的积累,才使得我在面对网络媒体上对于各个学科的新变化的描述不会一窍不通。正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才使得我拥有相对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但是,这一切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归纳,我所知的是很杂乱的,不全面的,比如说,那天老师上课时提到了海森堡,对于他,我的所知仅限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大概是说,如果一个基本粒子,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它的动量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丧失了对该粒子位置变化的认识。很神奇,常识无法理解,所以我也只是记住了这个奇妙的现象。对于海森堡别的方面我就不大知道了,凡此种种,玻尔的哥本哈根解释,奥本海默的原子弹,薛定谔的猫„„ 浅尝辄止是不够的,也许当你年纪小时,别人还会觉得你知识渊博,但当长大后,人家就会觉得你是在胡诌,你想要辩解,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以说,科技发展史这一门课为我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能够在弥补了科技知识体系的不足的同时,也培育出一株联系着所有知识的苍天大树。
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杰出科学家,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当今社会可以享受到过往无法想象的物质文明生活。作为当代青年人,从广义上说,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责任,在进行新事物的科技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时地回望过去,从数千年的科技发展史中吸取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
一个学期的课,时间不长,内容也不是很详细,但是我得到的收获却很多。我想,在今后的日子,我会怀着一颗满是好奇的心,继续探索着,追求着新的科技知识!
第二篇:一本书对我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我是一个爱钓鱼的孩子。只要一到假期没有作业的时侯,我便提着个小桶,一袋子蚯蚓来到附近的河边钓鱼。
那是星期六的早上,空气无比新鲜。我和爸爸怀着舒畅的心情,来到清澈的小河边钓鱼。我们快速穿好鱼饵,同时把鱼钩往河的远处一抛,便席地而坐,等待着鱼的上钩。
等了将近三十分钟,鱼的影子还是没有浮出水面,我有些不耐烦了,可看看爸爸,依然一动也不动,全神惯注的盯着水面。“该死的鱼”,我忿忿的低声说道。我一连换了好几个地方,鱼都没有上钩,我生气的把桶往地上一摔,“没戏了”,我满脸失落的说。我抬头眺望远方,叹了口气。就在这时,爸爸的一条大鲤鱼上钩了,随着“哗”的一声,我终于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我又捡起了小桶,重新回到了河边,把鱼杆往水里猛的一扔,又一如继往耐心的等待着。
转眼间,二十分钟过去了,可对我来说,又似乎熬过了半个严冬。鱼还是没有上钩。而此时,强烈的阳光正火辣辣的烤着我,汗珠也簌簌的往下淌,我的手脚也开始麻木起来,可我还是咬了咬牙,没有动。
工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我坚韧的耐力和顽强的毅力,鱼儿似乎也被我这种精神所震惊,软绵绵的上了钩。“哈哈,还是我比你有耐力”我高兴的拍手叫道。
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句话:恒则成,静则胜。
第三篇:十二五对我的启示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得票率96.6%了十二五规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纲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产业路线图。即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作为被社会国家寄予厚望身肩责任的大学生,我认为自己有义务了解熟悉这些纲要和规划,并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之相联系,以便用自己获取的展业知识更好的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价值,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添砖加瓦。身为现在中国的大学生对于十二五的规划,不仅感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而且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十二五规划对我的启示: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十二五阶段,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我而言,要深刻理解这些目标的价值和实现路线,首先要进一步学习经济和管理和规划方面的知识。我计划在积极的学习计划中添加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内容,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十二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这篇规划然我对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及今后的发展道路有了初步了解,在学习有关此类知识的同时还应继续关注相关动态。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规划中提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国近代工业的落后造成当今时代我国在工业上诸多方面自主能力差,依赖国外高新技术的落后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加快转型升级,尽早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欧美产品技术服务的严重依赖成为大有可能而迫切的需要。不仅是国内企业和中国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是成为超级国家的必要一步。我就读于工商管理专业,对此联想起在此领域的相关情况: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起提法与以往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十七届五次全会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提出的“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
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强调性的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位,颠覆了以往的生产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不仅让经济学家眼前一亮,同时也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意识深深的烙印到现代经济观念中。消费是市场竞争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消费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并且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从而让能够顺利的开展下一环节的生产。从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来看,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消费首要在于扩大内需。因此,规划中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这也会使中国人民逐步的富强起来,民富才能国强,十二五规划围绕着“民富”问题制定路线,把民富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平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内容在于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做到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创新驱动,科教兴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要求做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学是前沿科学,科技创新的摇篮。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机会接触高新技术和其发展。我的规划:在平时的课程中多关注经济类消息,增长经验,知识。同时将自己在大学培养计划,专业教育中的看法和思路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提出,从学生的角度参与教育改革。
互利共赢,对外开放。关于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也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我国以在诸多方面实现较高的发展水平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依然需要引进和学习。改革开放,引进来,走出去依然需要坚持。在我的角度,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国家化视野做起。我的规划:努力学习外语和主页上引入的国际化知识,争取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才能做到与国际接轨,取得和保持先进水平。
以上几方面是我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启发和自己的一些规划,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进一步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关注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制定的动态,并通过这些规划丰富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应用性的认知。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与使命,担当时代责任,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实现自己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夯实基础。
第四篇:居里夫人对我的启示
居里夫人对我的启示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第一克是她自己发现的,第二克和第三克是公众捐赠的。当她发现世界上的第一个0.1克镭时,她毫无保留地把提纯方法公布给了全世界,来之不易的第二克与第三克镭也被她用去一克用去继续研究一克用去建设镭研究院,丝毫不为自己。在这个物欲的社会,这样大公无私的精神很值得人们去学习。我一直很喜欢居里夫人,近日在网上重新查阅了一下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再一次为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其实我没有什么偶像,也不会去追星,很少敬佩什么人,但对于居里夫人,却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折服了。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在我看来,这个本名玛妮雅•斯可罗多夫斯基的普通波兰女孩日后之所以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她的家庭、她本人的天赋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是成功的,子女们不但个个成才,而且团结友爱,感情甚笃。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罗尼雅间的手足之情尤为感人。姐妹俩先后资助对方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谦让、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联想到报章杂志上的一些社会新闻:某家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财产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来,他们真该为自己的举动而忏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应好好珍惜这样的血缘亲情才对,为什么一旦牵涉到利益问题,就变得如此自私无情呢?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抛弃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实在是得不偿失呐!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羡慕玛妮雅的家庭,羡慕她与姐姐之间的那份无私真挚的亲情。事实上,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十七岁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去外省当家庭教师,一当就是六年。这六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失恋的痛苦经历,更教会她该如何选择终生伴侣,如何从本质上去认识一个人。看来,“长大”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磨难是不可避免的。在居里夫人的生平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短经历。当时她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敌严寒。于是,玛妮雅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果腹,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现在的我,生活得太安逸了,以致于空有雄心壮志,却拿不出半点实际行动。自订的学习计划哪回不是落得个虎头蛇尾、一纸空文的下场。我实在很想拥有居里夫人拼搏奋斗时的那股子劲头,哪怕是三分之一也行。但我清楚,有些东西看的时候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放下书本,跑到外头教太阳一晒,那点所谓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挥发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几日,肯定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实成功的秘诀人人都懂,问题在于真正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人只占少数;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须痛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我只希望这次的“激情”可以持续地长久一些,但愿我能够尽快找到自我奋斗的动力。毕竟,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一点精神支柱的。我的支柱究竟在哪儿呢?也许上面的话题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但那确是我目前的疑惑之一。当然,对于人生,除了迷惘,我尚有许多幻想。比如说:爱情、婚姻。那么,怎样的爱情和婚姻可称得上是理想和美满的呢?我觉得,居里夫妇的例子给了我最好的回答。他们的婚姻揭示了夫妻结合的最高意义——家庭与事业的和谐统一。他们的相恋是那么的奇特:一场“纯学术”的谈话让他们互生好感;简陋的小阁楼成了他们探讨学术问题兼约会的场所;居里先生将自己的学术著作作为定情之物;最终,“科学”这个共同理想,把两个天才溶化在了一起。婚礼议程极其简单,结婚用品除了两辆自行车外,别无他物,而蜜月旅行便是骑车郊游。在短暂的十一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始终相濡以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发现并提炼了钋和镭,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了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是何等质朴而动人的爱情啊!或许在爱情观上人各有志,更何况这样的“天作之和”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们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们一些信心,确切地说,是一种信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完美境界的!美好的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想,有了这信仰,那些执着追求理想的人们便又可平添一份力量和勇气。不仅如此,居里夫妇的结合更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在这对纯粹的学者心目中,科学是最神圣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他们无偿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在生活上,他们几乎毫无要求。对待科学研究却是异常严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荣誉”和“财富”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居里夫妇为那些有志于做学问的年轻人作出了最好的榜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将一个严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探求真理没有捷径可走,那必将是一条清贫而又寂寞的漫漫长路。若无足够的毅力,千万不要轻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知难而退,临阵脱逃,继而变成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学者。君不见今日的学术界里,这类招摇撞骗的假学究何其多也!然而,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人,永远无法踏进科学的神圣殿堂。所以说,真正的学者是心怀宇宙的,也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方能发现真理,并且真正懂得真理的价值。
那只有一边生活、一边体会了之后,我才收到启示: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第一,受压迫、处于困境的人们,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胜利与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已录曲折。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第三,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锢是可以打破的,因为它不会永远萦绕着你。第四,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拥有8个字的: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htm
第五篇: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世界历史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1基本思想简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同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一样,有其理论产生、形成、发展而趋于成熟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开始对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摘录了近2500年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认真研究和比较了这些事件,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这就是马克思对历史学的早期探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成果,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与论断,深化了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对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批判,标志着世界历史理论得以成熟《,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则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更加完善。简述其基本思想如下:
1.1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论
世界历史的形成,如同其他历史事件一样,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部原因就是资本的不断扩张本性。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和消费由一国走向世界,资本的贪婪、侵略、扩张性又迫使世界市场形成,也就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产生。其外部原因是新大陆的发现和社会化大生产及交通、通讯技术革命的到来,但它们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促进作用。然而,真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和交往的矛盾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这种矛盾激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世界性的联系才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由此可见生产力水平和交往能力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2跨越理论“跨越理论”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通过研
究俄国农村公社未来发展道路上提出的。马克思分析跨越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落后民族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才有可能汲取其优秀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是资本的扩张本性,必然加剧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民族矛盾,从而引起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民族主义革命。当时落后的俄国具备了实现跨越的条件,从而绕过资本主义这一可怕的波折阶段,直接
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跨越的主体通常包括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一旦完成制度上的跨越,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完成生产力上的跨越,进而也是为了更好巩固制度上的跨越。可以说,跨越理论是东方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所选择的具体道路。
1.3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及其为了自身发展在全球的不断扩张,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唱主角,迫使人类历史进入的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世界历史的第二阶段将是人类社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下,普遍地由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世界历史,也就是说,世界历史也必将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更加完善而转化为“完全的世界历史”。不过,世界历史的两大阶段,在时间规定性上不会是截然分开的。第二阶段的到来是一定要以第一阶段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在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资本主义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面到来是不会实现的。
2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有很多启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制度选择的启示是在建国之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分析了国内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建立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国外资本主义列强用血腥暴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行把中国拉入世界市场,他们的目的是想让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材料产地、产品的倾销地,大肆的加速资本积累,他们更不可能,也绝不会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此同时又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期,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俄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跨越。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后,不断汲取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实现我国生产力上的跨越而奋斗着,更是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启示之一:逐步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形成更加适
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今世界历史背景下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是必然的手段”。[3]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制度还有待完善。所以说,要实现生产力上的跨越式发展,合理的制度保证是非常必要的。启示之二: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从而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可见交往是生产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全球化大环境下扩大交往程度,也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我国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启示之三: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但可以利用世界上高科技含量的机器化生产力,更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化生产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不但是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工业化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是使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新景象。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我国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我们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及早实现更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的及早到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世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