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汽车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日本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日本国民经济来说,如果抛开汽车产业,不仅谈不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谈不上日本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三者于一体,在几乎所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发展史上,汽车制造业都是或者仍然是它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要实现这一主导产业发展,政府必须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否自主创新则是今后我国汽车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使汽车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面对的最为迫切的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结构调整 市场需求
ABSTRACT
Japan's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in Jap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Japan's national economy, if set aside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not only out of the question of Japan'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out of the question.Set the auto industry labor-intensive, technology-intensive and capital-intensive three in one,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o complete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or is it still the dominant industry.To achieve this a country-l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mus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ie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is able to self-innovation is the future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key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How to make the car to achiev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e, which is facing the most pressing strategic issues.[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market demand
目录
一、前言....................................................................................................................................................(1)
二、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1)
(一)多元化的产销渠道.................................................................................................................(3)
(二)注重只是与技术的开发.........................................................................................................(3)
(三)以市场需求为主导.................................................................................................................(4)
三、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4)
(一)国家的支持作用.....................................................................................................................(5)
(二)注重质量................................................................................................................................(5)
(三)关于成本控制.........................................................................................................................(6)
(四)关于走向国外市场.................................................................................................................(6)
1、熟悉市场....................................................................................................................................(6)
2、注重信誉....................................................................................................................................(6)
四、我过汽车产业的历程、现状、特点和问题.....................................................................................(7)
(一)我国汽车的发展历程.............................................................................................................(7)1、50年代的起步时期....................................................................................................................(7)2、60—70年代...............................................................................................................................(7)3、80—90年代...............................................................................................................................(8)
4、进入21世纪后...........................................................................................................................(8)
(二)现状分析................................................................................................................................(9)
(三)我国汽车产业的特征...........................................................................................................(10)
(四)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11)
五、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11)
(一)继续推进成本创新................................................................................................................(11)
(二)不断增加研发投入...............................................................................................................(12)
(三)以市场为引导.......................................................................................................................(12)
(四)加强企业间合作...................................................................................................................(13)
(五)构筑财团体制.......................................................................................................................(13)
六、结语..................................................................................................................................................(13)参考文献..................................................................................................................................................(15)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前言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对上下游的钢铁、橡胶、塑料、玻璃、电子、金融、维修等产业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汽车是涉及多个行业的复杂商品,因此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能够操作一个方面反映一国制造业经这里的强。再近年来,我过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工业行业之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一方面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汽车及汽车零件制造基地。
就我国汽车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首先,汽车业规模大,占国民经济的找你更要比重。第二,汽车产业链对其他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大,起带动的上有相关产业包括钢铁、橡胶、塑料、玻璃等原材料和电子、通讯、化学等基础行业;起带动的下游相关产业包括销售、物流、服务、汽车金融、租赁、回收的相关环节。
二、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关于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1937年8月丰田汽车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丰田汽车公司。1950年,为了学习美国的经验,公司总裁丰田英二专程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考察了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形成完整体系。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
70年代世界发生两次石油危机,油价的提高使人们对汽车的兴趣大减,欧美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减产,而这时日本却以其小型轿车油耗低的特点博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三年时间里日本汽车出口量翻了一番,达到200万辆与此同时,日本汽车进口量始终保持很低的水平,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1万辆。
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104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90年日本以1348 68万辆的汽车产量创出历史新高。
丰田汽车公司一直倾心于开发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早在 1964年就首次向中国出口,那时中国85号以上汽油货缺,丰田就在大部分商用车上装有能使用 70号汽油的发动机,以避免可能会发生的故障。改革开放以后,当中国汽车需求市场启动时,有着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的日本商家立即做出反应。从 1988年起,丰田开始与沈阳金杯汽车厂合作生产金杯牌面包车,1994年达到年产 5000辆的生产能力。9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为了扩大对中国的汽车销售,按照中国国内的使用环境和路面状况,设计推出了中国规格的丰田汽车。
(一)多元化的产销渠道
为了提高丰田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丰田公司采用多元化配件供给方式,通过由世界各地相互提供价廉物美的零部件进行生产。零部件制造和车辆生产不是以国度为界限,而是通过建立国际规模的生产网络,最大限度地追求高质量和低成本。同时,他们通过设在中国各地的 33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以此来争夺中国市场。
(二)注重只是与技术的开发
产品生产开发和经营销售是企业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一个优秀企业,不仅是创新产品的佼佼者,也应该是创新经营的成功者。丰田汽车公司的业务是建立在详尽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的,机械工程学、数学、统计分析等等专家济济一堂,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进行市场需求调查,以掌握消费者对丰田汽车的要求、意见和建议。此外,每年还以大约 6万人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光是调查费一次就需 6000万日元。像这样的抽样调查,一年要进行 5、6次,经费也要 6、7亿日元①。
丰田汽车公司的经营理念是:“生产必须先投资,销售也要先投资。如果只是全力挖掘当前社会的需求,企业马上就会走上绝路。如果考虑到 5 注释:
① 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统计研究,2000,(7):24-26.年、10年后的长远情况,即使牺牲眼前利益,也在所不惜。” 正是有这样可靠而及时的市信息反馈,使丰田汽车公司能够不断开发研制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场。
(三)以市场需求为主导
在丰田汽车的销售策略中,有招很厉害的“杀手锏”——降价销售。有人说,丰田的销售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降价的历史。
丰田汽车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的是“要多少钱才能够卖得出去”。根据这一标准,也就是说根据销售优先的标准,进行生产成本和销售量成本的比例计算,以求取得二者比例下降的大批量生产的效果。用神谷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买得起,没有市场需求,生产量是上不去的,若没有规模产量,自然也不会出来规模效益。而一般企业的经营方针,总是优先考虑成本核算,成本加利润是价格的主要因素,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竞争考验着企业,低价格又为企业创造着广阔的市场前景。1963年 10月,丰田汽车公司终于实现了月产 3万辆的水平,其价格也与国际价格水平相接近。这时,正是日本迫于国际压力,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要求日本实行贸易自由化之际。如果没有日本汽车业界逐渐降价的举动,面对大开的国门,肯定会造成日本汽车业的巨大损失。
正如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名言所说“汽车的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三、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
世界汽车工业诞生于德国,发展于美国,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最自由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而日本汽车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击败美国汽车,在这个市场上站稳甚至曾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以至于美国年轻人以拥有一辆日本跑车而自豪。应该说确实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国家的支持作用
日本汽车在起步时,市场上几乎已被美国车占领,到处充斥着美国车,情形和我们现在的外资车差不多,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的发展。于是,日本政府作了几项决策。对汽车企业进行补贴;制定较高的进口汽车关税,保护民族工业。关税达30%后期日本汽车发展起来后被取消一直到现在日本对进口汽车是零关税;严格限制外资流入汽车企业。本国企业在发展初期必须依靠他们的低价格切入市场,而外国汽车通过合资建厂使他们的成本与本国企业没有太大的差别了,而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本国企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二)注重质量
质量是日本汽车强大竞争力的关键。其实日本产品在以前一直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通过他们的努力,日本产品现在已经成了品质优秀的代名词,这就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对于日本汽车产业来说占据市场并不单单依靠技术成分,高可靠性过硬的质量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日本发展的关键就是不断提高质量,唯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也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光。日本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丰田最为典型其管理方式为世界各国所学习。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难做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 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正是这种精神才造就了他们汽车的高可靠性,每个汽车每个配件的高度统一标准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根本。
(三)关于成本控制
日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这使他们可以获得价格上的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低并不是是偷工减料这是不正确的。降低成本涉及到很多方面,一个不会控制成本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世界企业的。在丰田企业里,生产慢了不行,生产快了也是不行的,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生产才是最好的。我们的企业还在起步阶段,低成本低价格是我们唯一的优势,那就更应该努力降低成本,实行良好的管理、科学的管理,节约每一点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企业竞争力。大众的降低成本也是这个原因,在同样品质下更低的价格这就叫竞争力。
(四)关于走向国外市场
1、熟悉市场
丰田在刚进入美国就遇到过挫折,主要因为对他们的市场需求不熟悉,车对美国的道路不适应,后来通过详细地调研,有针对地改进了产品才获得成功。丰田汽车一向注重质量,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宁愿不进入,也不能毁了自己也毁了整个产品的信誉。
2、注重信誉
对外国的市场一定在先调查清楚不要贸然进入,否则一定会付出代价。一个新车型总要经过长时期的路试才能生产就是这个原因。日本的发动机 6 对中国的油品适应较好,而大众的经常出现问题,这也涉及到适应性的问题面,对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决策或改进才能避免信誉的损失。
四、我过汽车产业的历程、现状、特点和问题
(一)我国汽车的发展历程 1、50年代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2、60—70年代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 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3、80—90年代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4、进入21世纪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 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二)现状分析
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产量密集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近年来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汽车产业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除了自身快速发展之外,以汽车产业为核心,还形成了一系列高增长的产业群,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显著。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行业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汽车数量明显增加,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力量。
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以骨干企业为 核心的合资合作使我国骨干企业的实力不断的增加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性价比不断提升,产品品种齐全,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能够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汽车产品性价比也不断的提升。节能环保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汽车产品由填补品种空白向淘汰落后品种发展,向更加环保节能安全的产品转变,传统产品当中柴油车的比例不断的上升,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的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车型也已经在运行。近年来,汽车工业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汽车产业保持了增长的良好局面,出口产品结构也在加快优化升级,汽车零部件、中重型载重汽车是出口的拳头产品。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始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尝试在国外建厂。
(三)我国汽车产业的特征
目前汽车市场上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的态势,而日本的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和本田一直与美欧汽车生产商进行斗争,进以争夺市场。在当今中国的开放形势下,国外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我国的汽车产业,世界汽车6+3(即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诺六大集团和本田;PSA、宝马三家有特色的汽车公司)集团都在中国有轿车合作生产项目。中国三大汽车集团相继选择了几个外资合作伙伴——一气、丰田合资及东风、日产全面合作;上海、通用和五菱重组,其中两大集团选择了日本的汽车企业。这对汽车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的、规模布局、和服务水平水平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我去过汽车产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最近几年内,外资大举进入,国内汽车流通市场出现了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及各种经营成分共同竞争的格局。面对资本实力强大的国际巨头,国内汽车流通企业原有的优势必将丧失。我国汽车产业从进口到出口,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企业正走着许多中国工业品的老路,在“made in china”这词组下,中国企业出口一场繁荣,2007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61.27万辆,而中国汽车上品出口金额首次超过400亿美元,达到408.96亿美元,然而由于对国际市场运作和相关国家法律程序的欠缺,中国国内汽车企业的出口大国数由国外代理商负责销售和服务,这句把实际的主动权留给了外商,也就是说,国内企业只管加工只能赚取加工利润中的少部分,汽车卖多少、赚多少、服务利润这些收入都与国内厂家无关了。其实,中国目前的正在经历日本上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的阶段,当时的丰田汽车要把工厂建到国外去,可此时的综合商社早已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务所、代表处,以在世界各地构建起了国际商业网络。
(四)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
1.汽车产业缺乏竞争,实际上是说缺乏公平有效的竞争。只有进一步放宽产业政策,降低准入壁垒,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汽车制造业,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2.产业组织结构依然不合理。3.自主开发能力依然较弱。
4.零部件生产滞后于整车的发展,跟不上整车开发的步伐。5.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
五、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要优化我国的汽车产业,还得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继续推进成本创新
通过创新、员工培训等措施不断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依靠成本优势满足低端市场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不多积累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制造能力,并依靠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为向中端市场发展积蓄力量。
充分利用全球垂直分工的网络。即充分与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合作,并在合作中培育研发队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不断增加研发投入
培育深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为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变化,今后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总体思路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二是坚持自主发展不动摇。在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自主发展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资合作培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条件。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加强商权的控制。以专业化的全球化的眼光看待经营,将是未来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以市场为引导
市场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集散地,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上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企业要想取得发展,除了要了解与企业相关的市场外,更要做好市场的研究工作,重点就是做好研究市场需求的工作。而要研究市场需求,首先就得研究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讲,要使它能够取得发展,也必须从研究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入手。只有在研究汽车消费者需求后,各汽车生产企业才可以决定“生产何种汽车”,“为谁生产汽车”和“怎样生产汽车”。先来看看,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四)加强企业间合作
我国汽车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布局、服务水平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国内汽车又面对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的局面。中国汽车的国际化离不开学习丰田模式,面对中国这个学生,丰田汽车并不客气,2003状告吉利侵权案就是给中国课堂上的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对此今后我国汽车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是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二是坚持自出发展不动摇。在合资与自主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自主发展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合资合作培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条件。注重打造自主品牌、加强商权控制、以专业化和全球化的眼光看待经营,将是未来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五)构筑财团体制
对丰田而言,一方面他利用自身在贸易、金融和信息三方面庞大的网络和超强的实力,不断地为丰田汽车的制造企业提供方面的支持,扮演着企业培育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它能从更全面、更长远的角度观察和研究汽车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因而就能更好地把握汽车产业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
六、结语
中国一直没有停止引进技术的工作,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来管理产业的发展,造成引进技术过程中,技术与市场相互的缺欠。而日、韩恰恰是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市场机制放在首位。虽有政府干预的现象,但引进的主体是大财团企业而绝非政府。我国的这种发张模式只会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再去引进”。中国经济活动中始终缺乏一个民间产业联合体,即集金融、商业、产业与一身的财团组织的存在。政府在则通过制定与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外部导向型部门,使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率,增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祝虹.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布局[N].第一财经日报,2005-6-22(9).[2] 李永强.建筑物流中心 日本丰田通商进驻天津保税区[J].经济观察,2005,(9).[3] [日]石田退三,张欧,丰田智慧[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金锫.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N].新华财经报,2009-03-20.[6] 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J].现代汽车技术,2005,(10).[7] 吴启金.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汽车,2005,(10).[8] 罗明.现代企业营销理论与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9]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1] 汤定娜.中国企业营销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二篇:丰田汽车召回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doi:10.3969/j.issn.1008-5483.2010.02.014 丰田汽车召回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肖俊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摘 要: 在借鉴和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简要叙述汽车召回制度的演变及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回顾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基础上,对丰田汽车召回的后果、召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丰田汽车召回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对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丰田汽车; 汽车召回; 汽车产业; 启示
中图分类号: F713.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483(2010)02-0059-05 Revelation of Toyota Recall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Xiao Juntao(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Shiyan 44200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automobile recall system,the impactre call system on the world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the review of Toyota recall,the cause and effect ofToyota recall were analyzed,the revelation of Toyota recall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Toyota; auto recall; automotive industry; revelation 汽车召回制度肇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美国国会制定了《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该法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公开发布汽车召回的信息,将情况通报给用户和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免费修理。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汽车工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汽车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均建立了汽车召回制度,汽车召回制度促使世界汽车工业更加注重汽车的安全性能,注重对汽车使用者权益的保护。随着新科技在汽车制造业中的使用,以及大规 模批量生产本身的原因,汽车存在缺陷不可避免,对缺陷汽车进行召回也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汽车召回事件本身无可厚非。然而,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发展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这一事件对丰田汽车企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带来了深刻影响。认真研究丰田汽车召回的起因及过程,并探求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汽车召回制度的演变及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影响
前已述及,汽车召回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已确立。美国汽车召回的车型有轿车、卡车、大客车、摩托车等;在美国主管汽车召回的部门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迄今为止,今美国已总计召回了 2 亿多辆整车、2400 多万条轮胎,全球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在美国经历过召回。日本从 1969 年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1994年将召回制度写进《公路运输车辆法》,并在 2002年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韩国从 1992 年开始进行汽车召回,当年只召回了 1100 辆,但随着政府对汽车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车主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召回数量逐年增加。法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也有相当长的时间,对缺陷汽车召回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其主管部门是法国公平贸易、消费事务和欺诈监督总局。在法国,汽车召回属于各种商品召回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很少通过发布政令的方式来进行强制性的商品召回,而是鼓励生产厂商自行进行商品召回。只有当问题商品对消费者构成严重威胁,或生产厂商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时,才会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召回。纵观世界上主要实施汽车召回的国家,虽其召回的主管部门不尽相同,但召回的范围汽车召回制度的确立和演变,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参与和指导作用不断加强;二是汽车工业在吸收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三是汽车召回成 为汽车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汽车服务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四是由于汽车企业的主动召回成为召回的主流,召回被视作是汽车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五是汽车召回促进了汽车消费者和使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丰田汽车召回概况
2.1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简述
2009 年 11 月,丰田在美召回约 420 万辆汽车,并对之进行无偿修理或更换油门踏板、脚垫。2010 年 1 月,因油门踏板具有发生故障可能性,丰田决定在美再度召回约 230 万辆汽车并进行免费修理。与此同时,丰田欧洲公司表示:欧洲地区或有200 万辆汽车将被召回,问题同样出在油门踏板上;2010 年 4 月初,美国运输部以长期隐瞒安全缺陷为由,对丰田公司处以约 1637.5 万美元罚款,这是美国政府迄今对汽车制造商所处最高金额民事 罚款。2010 年 5 月初,美国联区诉讼陪审团决定,把全美各地针对丰田汽车质量缺陷的民事赔偿诉讼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审理。美国政府已经确认,由于丰田汽车突然加速问题,导致 52 人死亡,但NHTSA 最新统计,自 2000 年以来,与丰田汽车突然加速有关的事故可能导致 89 人死亡。丰田召回事件不仅在欧美带来了强烈震动,也在我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丰田在近几个月已经召回了约 850 万辆汽车。
2.2 丰田汽车发生召回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1)丰田汽车发生召回的原因分析
分析丰田汽车这几年的发展理念、发展速度、生产状况、管理体制、应对机制,丰田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被召回有其必然性。首先是丰田的扩张速度过快,“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逐渐被市场占有率所取代。早在 5 年前,丰田就计划在 2010 年前占据全球 15%的市场占有率,为此,丰田公司主观上过于注重抢占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到处投资办厂,对质量管理不断淡化,在过去的 10 年间其海外产量增加一倍多。2007年丰田的世界产量就达到 853 万台,与 2002 年相比增加了 1.5 倍,2008 年丰田汽车超过美国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公司。如此过大的生产规模,过快的扩张速度,过多的丰田工厂,加大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容易引发大范围的质量问题。其次是丰田过分注重成本削减,导致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2000 年,丰田实施“打造 21 世纪成本竞争力”战略,计划把 180 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削减 30%,2005 年前节省成本 100 亿美元。2008 年,丰田公司又制订计划,将在 2013 年年底前将包括底盘、引擎、电路设备等多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价 格下调 30%,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在国内外新款车型的价格。由于丰田不断压缩零配件的采购成本,对零部件设计开发和实证试验阶段必要的程序也进行简化,导致出现配件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第三是丰田的“零部件通用化”及“紧密供应商管理体系” 固有的弊端易导致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曾经是世界各大汽车企业争相学习的对象,“精益生产”要求丰田配套体系采用“零部件通用化”及“紧密供应商管理体系”,在不同级别的车型上采用相同的零部件供应商,以达规模效应,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但是,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零部件不断向模块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使得零部件存在的设计或质量问题很难被发现,而一旦某一零部件出问题,大批量的各车型也就会出问题。近期,福特在中国的江铃全顺也全面停车,原因就是采用了跟丰田同一个供应商 CTS 的油门踏板。第四是丰田的内部管理不能适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发展需求。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难度的加大,例如对供应链的考核和管理、对遍布世界各地生产厂的协调和质量监控、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沟通的质量和效率等。市场急速的扩张,往往掩盖产品存在的缺陷,即使明知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或缺陷,由于要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轻易地放过,或降低要求,不会深究。以至于丰田车更加注重外形,忽略产品的质量,忽视产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五是丰田应对危机能力差,引发召回不断升级。从 2010 年 1 月 21 日,丰田宣布在美国召回230 万辆汽车,随后增加到 430 万辆,又追加召回110 万辆,一直到 1 月 29 日美国国会宣布将对丰田展开调查这一期间,丰田公司在危机公关上几乎没有开展任何行动,这使得美国消费者认为丰田公司缺乏诚意。事实上,美国媒体指出,在一系列质量问题发生后,面对美国车主接连不断的投诉,丰田采取的是遮掩和避重就轻的方法,误导政府监管者和消费者,导致事件愈演愈烈。
2)丰田汽车召回产生的影响
丰田汽车的召回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丰田汽车企业自身的影响;二是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就丰田汽车企业自身而言,首先是销量的下降。2010 年 1 月,丰田汽车在美国销量下降 16%,10 年来首次跌破 10 万辆;其次是丰田要支付大量的维修费用、罚款和赔偿金。除去已缴纳的近1640 万美元的罚款外,据预测,丰田公司还将有 3150 亿日元(约合 238 亿元人民币)的维修损失,以及可能需要支付至少 30 亿美元的 民事赔偿金;第三是严重影响丰田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多数消费者不再选择购买丰田车。新浪网的一项调查便显示,超过 18 万人的投票中,72%人表示不会再买丰田、本田汽车,国内 64.9%的网民认为,日本汽车品牌将因此受到打击;第四是丰田二手车交易的价格降低。调查显示,2010 年 3 月份,美国市场上二手车平均价上升了 2%,而丰田二手车价下跌了 2.5%,是美国市场上惟一二手车价下跌的品牌。在国内,丰田二手车的保值率也在下降,以往 2006 年的丰田锐志售价为 15 万元,目前仅为 12 万元。就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而言,首是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召回事件的发生。受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影响,为避免处罚,更多的汽车企业更加主动的实施召回,例如 2010 年 2 月 10 日,本田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对 43.77 万辆安全气囊存在隐患的汽车召回,3 月 16 日宣布将在美国市场上召回 41.2 万辆刹车踏板存在隐患的汽车,此外,日产、铃木以及大发三家汽车公司同时宣布,正式召回各自生产的部分车辆;其次是美国借机加大对本土汽车工业的扶持,促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尽早复苏。事实上,2010 年前 4 个月通用和福特在美国的汽车销量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增幅均超过了丰田;第三是给世界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不能只注重规 模的扩张,忽略产品的质量。丰田汽车召回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诸多启示,本文则主要从我国召回制度的善、汽车保险公司的功能和作用、汽车企业本身的发展等发面加以阐述。
3.1对汽车召回制度的启示 我国自 2004 年 10 月 1 日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确立了汽车召回制度。2006 年将 M2 类和 M3 类车辆(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 9 个的载客车辆)纳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范围;2009 年将 N 类(至少有 4 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车辆和 O 类(挂车和半挂车)车辆纳入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据国家质 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汽车召回制度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管理规定》实施 5 年来,我国共召回车辆 321 万余辆。即使如此,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仍存在着较多缺陷,例如还未形成完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制度体系;召回规定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缺乏系统性、缺少权威性;召回的范围较窄,缺乏对汽车轮胎和零部件召回的规定;处罚的力度不够,给予处罚的最高额仅为 30000 元;缺陷汽车没有涉及环保标准等。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无疑对我国召回制度的完善和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给予重要启示。丰田汽车不仅在美国召回,在我国也有召回。然而,丰田在美国提供的是“上门召回”服务,还对亲自驾车返厂召回的消费者补贴交通费用,在汽车修理期间,提供同型号车辆供消费者使用,这些待遇,中国的消费者难以享受。虽然,在浙江省工商局的支持下,我国 251 位丰田车主获得了损失补偿,补偿内容包括因召回造成的交通费、误工费损失,但是补偿的额度却是极少的,且仅限于浙江省。丰田章男强调,要按照各国对召回的法律规定实施召回。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丰田汽车在美国召回所面临的境遇,应当加紧 完善我国汽车的召回制度及其配套的法律措施,以加大保护我国汽车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力度。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完善: 1)规范相关立法,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体系。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关于产品召回的立法模式,以一部或几部针对所有产品的法律为核心,以其他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法为辅助,建立一套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再由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其中某些特殊商品的规定。为此在《产品质量法》中增加相应缺陷产品召回的法 律规定,出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办法》,以提升汽车召回法律的权威性和立法级别。2)完善并构建对企业不执行召回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可将罚款的数额提高到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吊销许可证照,撤销认证证书,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大因此造成的民事赔偿额度。3)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鉴定过程的立法与管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本身在于保护消费者,因而必须处理好赔偿难的问题,完善产品责任和司法鉴定制度。只要汽车存在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或说明缺陷,即使汽车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亦构成侵权,由制造商承担责任。4)适时加入环保标准。今后的汽车以节能环保型为主,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汽车不能销售;正在运行的汽车达不到新的排放标准,也可考虑予以召回。
3.2对汽车保险公司的启示
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赔,理赔的程序包括确定理赔责任、确定损失原因、查勘损失事实、赔偿给付、损失处理和代为追偿。其中“确定损失原因”环节有助于保险公司发现汽车质量问题,如果确因汽车质量导致事故发生,保险公司理赔后有权向汽车企业进行追偿。保险公司除行使代位权外,还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通过政府行为迫使汽车厂家召回问题车辆,赔偿消费者损失,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丰田汽车存在的问题最早是由美国的汽车保险公司发现的,早在 2004 年2 月,美国州农场保险公司(State Farm)就向美国高速道路交通安全局提交过丰田汽车在行驶中突然加速导致交通事故的报告。2009 年 11 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一份警示汽车安全的报告中,已经提及了丰田汽车的安全问题。虽然,美国高速道路交通安全局获悉此事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将被追究责任,但是,美国的汽车保险公司对汽车安全性参与程度之深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国汽车保险业参与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无容置疑,保险公司是发现汽车系统性故障的重要机构,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各类车型的出险数据库,出具事故研究报告,对促使汽车厂家改进技术、提高质量、消除缺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对汽车企业的启示
1)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应当处理好发展速度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丰田汽车出现大规模召回的直接原因是产销量过大,过于注重降低成本,从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这对当今我国超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有着重要的启示。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300 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0 年 1~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611.83 万辆和 616.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63.80%和 60.51%,预计 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到 1200 万辆。上汽、一汽、东风分别调整了 2010 年的销售目标,其增幅在15%以上,奇瑞、比亚迪、长城、江淮 2010 年销售目标增幅均在 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 150%。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幅,使得企业无暇顾及汽车质量,或者降低要求,质量问题大幅度增加。《2009 中国 汽 车 产 品 质 量 与 服 务 质 量 投 诉 分 析 报 告(CAAS)》指出,2009 年中国车主的投诉比 2008 年增长了 39.7%,其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达到了 45.8%。丰田汽车召回事件表明,忽视质量的后果是,售后服务的成本比售前更加昂贵,汽车质量之责任,始终是由汽车企业承担,为避免以后更大的损失,明智的办法就是在提高产销量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在企业急剧扩张的同时,不断规范生产的过程。2)汽车企业应当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规
模扩张的需要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和“紧密供应商管理体系” 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国汽车企业的警示,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的过程中,降成本应是适当的和有限的,不能单纯的为完成降成本的目标而降成本,成本的降低应当以安全的保障为前提,更不应将降成本的责任完全转嫁给供应商,成本的降低还应体现在生产的过程中。汽车企业无论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密切(精益生产方式中将“整零关系”界定为利益共同体,除了商务合作外,整车厂还向零部件供应商输送管理标准),应建立制度,定期与随时抽检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而不是一旦将其列为合格供应商,基于信任和利益关系,就不再关注零部件的质量。随着汽车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异地建厂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并购的完成,庞大的汽车集团面临着质量监控、信息传递、组织结构、员工管理、决策执行等诸多管理的难题。当丰田汽车在美国出现“油门踏板”问题之初,由于丰田公司内部“严格”的层层上报制度,等到丰田总部决定召回之时,已经酿成了重大的损害事故,产生了无可挽回的社会影响。我国的一些大型汽车集团也面临着管理体制的有效性与适应市场变化灵活性的矛盾,一些正在急速扩张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果忽略这一问题,在管理制度和体制上不能适应企业规模的发展,其所产生的后果将是严重的。3)汽车企业应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
当今世界,汽车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召回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法规越来越严格,强化了汽车制造商的缺陷报告义务和召回责任;新车型上市越来越快,测试周期短,部分设计和制造问题在后市场阶段才暴露;电子元器件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电子元件的故障导致汽车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丰田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和管理体制上均优于中国任何一家汽车企业,即使如此,仍发生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我国汽车企业之召回亦不能避免。当然,就汽车企业自身发展而言,所遇到的危机情形不止召回一种。面对危机,应当吸取丰田召回事件的教训,不应反应迟缓,更不能回避危机,应当直面危机,启动危机应对机制,及早开展危机公关活动。美国皮尔森教授(Christine Pearson)指出,最有效的危机公关时机应当是在危机失控之前的“萌芽”阶段,这需要公司文化中包含 3 个要素:对危机时刻保持警惕、公司上下及对外沟通顺畅、愿意直面现实。笔者认为,汽车企业应当居安思危,在企业快速发展和处于上升期就应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平时注意收集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措施; 二是要保持畅通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一旦发现危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及时处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四是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赢得客户的信赖。消费者青睐于某种汽车,归根结底看重的是其质量、性能与服务,尤其是服务,更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优质的服务可以带来良好的口碑,帮助企业平稳地度过危机;五是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危机教育,当危机来临之时,需要员工团结一致,共同面对。
4结束语
丰田汽车召回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其对汽车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都有着借鉴意义。我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超常规的高速发展阶段,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和隐患,其所带来的启示已不限于汽车召回之本身,更多的涉及到企业自身应当如何发展,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应当如何调整,我国的有关部门应当如何调控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当如何处理好汽车企业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丰田召回事件,也警示了广大的汽车消费者,增强法律保护意识,提高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参考文献:
[1] 冯英杰.丰田与美国政府展开“拉锯战 ”[N].中国汽车报,2010-05-31(A27).[2] 焦 玥.召回危机下日本车企需重新审视发展问题[N].中国汽车报,2010-03-01(A25).[3] 肖俊涛.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研究 [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270.[4] 王 琰.汽车召回现状及缺陷模式研究 [J].汽车工程,2008(11):1018-1022.
第三篇:日本农协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农协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下回顾了我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随着成本的升高,效益的下降,我国农业进入了明显的转型期#作为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农业组织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东亚经验证明:农协组织是小农经济条件下实现产业化,现代化有效的组织载体,日本等国农协的发展经验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农协;农业合作组织:启示
正文:
一、日本农协的概况与分类
(一)日本农协的概况
日本农协是“农业协同组合(Japanes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JA)”的简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实行农地改革,将大地主所有的大量土地无条件地分给农民,从而确立了战后日本农业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然而,由于分散经营,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经营的弊端相继显现出来,表现为生产上的盲目性、供求关系失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均得不到保证,实质上就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1947 年日本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农协的特殊地位。在不到3 年的时间里,各地的基层农协都建立起来,全国成立的基层农协有4 000余个,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组织。
(二)、日本农协的分类
(1)从经营范围角度,日本农协分为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两种综合农协是以某一个地区为依托,由一个地区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组成。综合农协对组合员的农业经营和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综合农协实行的业务不是以特定的农业生产部门为对象,而是实行综合性的采购、销售、信用、互助等业务。它的业务几乎包括所有的农业部门,经营范围极广,涉及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满足农户在生产生
活上多方面的需要,这比较适合日本农民进行多角度经营的现状。专业农协是由
特定农业生产品种的生产者组织的生产合作集体。主要业务是进行所需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产品的销售,并对业务进行指导。专业农协只限于某种特定的农业
部门或品种,而不限于区域。在日本农协中,综合农协是主流,专业农协也叫专
门农协,其组合员也可以参加综合农协。
(2)从筹资来源角度分,日本农协分为投资农协和非投资农协投资农协是合作
成员拿出资金,共同承担业务活动各项责任,共同进行合作业务活动,综合农
协即属于投资农协;非投资农协是参加并利用农协设施的成员,不出投资金,其
业务活动的经费是依靠向合作成员征收款项和收取手续费来维持活动。投资农协
和非投资农协的区别在于投资农协可以实施办理在农协法中规定的所有业务;而
非投资农协不可以实施办理储蓄存款和互助业务。
二、日本农协的组织结构
日本农协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其前身为1900年建立的“产业组合”,重组于1947年。战后,于1947年颁布的《农协法》,规定重建后的日本农协以“提
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是法
制化的由农民自主的合作组织。农协所“从事的各项事业应最大限度的为组合员
做贡献,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实践证明,日本农协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购买、金融、共济、技术经营指导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农家是家属经营的基本单位。而且在日本,农协基本上将所有的农家都组织
了起来。在近百年的实践中,日本农协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地方性组织和全国性
组织在内的完整体系,自下而上按地域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市町村层次、都
道府县层次和全国层次。
基层以市町村等行政区域为单位组成农协。以基层农协为团体会员组成都道
府县级组织,以都道府县级农协为团体会员组成全国一级的组织。这两级组织按
其所经营的业务不同分为两大系统,即主要从事指导业务的“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简称全中)”和主要从事经济事业的“农协联合会”系统。日本农协在全国
层次还有从事出版文化活动的家之光协会,从事信息文化活动的新闻联及各种全
国专门联合会。
全中是农协的综合性指导机关,主要任务是对下一级农协的组织、业务及经营进行指导,协调各联合会之间的联系和调节纠纷,就农协和农业政策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三、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现代农业受消费者的需求驱动,新科技革命和市场化影响,派生出很多相关联的产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产业不断涌现,农业的产前、产中与产后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阶段或环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商品化使得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同时他们承受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也逐渐加大,收入预期上的不确定性也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务农劳动者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取或分享初级产品进入二、三产业后的增值利润? 如何减少他们的市场风险呢?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上述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将越来越突现,加大对农业部门的支持力度已经势在必行。然而,同“硬件”相比,我国农村和农民更迫切地需要包括技术、文化、经营理念和组织体系在内的“软件”支撑,特别需要采用有效的经营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农业商品化、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始产生并稳步发展起来。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发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萌发阶段。80年代初,获得了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在独立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业科学技术。为适应这种要求,农村出现了第一批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技术服务组织。它们着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研制和开发,多以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的称谓存在。
(2)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实行市场调节。农民对产品的生产及其相应的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要求,从而开始出现一批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同时又具有产前、产后综合服务能力的专业协会。这一时期的专业协会在技术协作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服务内容,以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为主,但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还比较松散。
(3)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阶段。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目前,全国农村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40多万个,其中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有十几万个,占总数的10% ,分布在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办方式多种多样,组织形式相对紧密,协会的活动内容也逐渐拓宽,既有技术合作,又有供销、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甚至出现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相结合的新型合作关系。
四、日本农协的经验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启示
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是我国实现农产品经营、理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日本农协的经验对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如下几点启示:
(1)农协是一个整体 日本农协是集指导、经济、金融、保险、医疗等5大功能为一体的,是统一核算的经营实体,维持其正常运转的财源主要来自于金融及保险。而我国上述五大领域被不同部门分割,并自上而下地形成了利益集团。因此,我国的产业化只是停留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阶段,而与此紧密相关的金融、保险及医疗卫生等,至今仍很难纳入到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来。从我国农村具体情况出发,现阶段,至少应把乡村级合作组织与供销社的衔接工作做好,真正使之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支柱。然后再考虑将乡村及农村合作基金与信用社间的关系理顺,使其在性质上充分体现出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2)农协是准政府组织 日本农协是政府授权兴办的,又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长壮大,为政府办实事。当农民与政府发生矛盾时,农协站在政府一边,为政府做工作,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而日本的分级建制的体制,又使政府能多渠道倾听农民的意见,对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确保农协组织的有效运行,政府每年拨款10亿日元补贴日本农协中央会。我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两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功能分散,且缺少上下统一的系统性。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向上表达的渠道不畅。这两个问题能否真正解决,关键在党和政府。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党和政府今后应该在研究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化的关系处理上,要体现既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又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地位的作用,使他能把农民群众(即合作化社会)的意见通过合理
渠道随时反馈到党和政府部门,弥补分散小农政治行为弱小的弊端。
(3)农协是依法成立的 日本农协的管理体制比较健全,有一个比较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自1947 年颁布《农业协同组织法》以来,日本政府又迅速颁布了《农业协同组织财务处理基准令》等12个附属法令,对农协的发展给予了法律保障,我国去年已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化法》,但还需整套法规来规范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依法保护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产收益不受侵害。
(4)农协是渐进发展的 日本农协经过一百多年循序渐进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在日本的农业生产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急功近利是中国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化进程的最大教训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条件下,如何对以往的组织形态进行改造,使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适应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需要,是我们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以渐进的意识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章政.现代日本农协.农业出版社, 1998
[ 2 ]山口正彦等.日本农协———由农户组织、农民管理并为农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
[ 3 ]朱国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江海学报,2005(6)
[ 4 ]徐瑜清,张云静.日本农协及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的启示.农业经济, 2004
(4)
[ 5 ]李显刚,石敏俊.日本农协的作用与启示.中国经济导报, 2002(10)
[ 6 ]梁晓明.日本农协的经验研究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日本问题研究, 2002(4)
[ 7 ]叶少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探讨.台湾农业探索, 2003
第四篇: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张颖: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作者:张颖 时间:2011-03-30 浏览次数:189 次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范畴,而且日本有着百余年的义务教育经验,日本农村的教育属于全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现行的全国义务教育制度一样,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一些有益经验的吸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开展。
一、日本农村现状及农村教育的地位
目前,日本的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课题的实施已渗透到农村产业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本农业中兼职农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全职农民占有的比例非常低。如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情况,日本在此之前就存在农业兼职的人员,那些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一举成为城市的农民工,而在农村则雇佣劳动力进行农活。这些兼职农民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家庭的收入中,农作物所得销售金额所占的比例极少。另外,在农村,完全脱离农业劳动的家庭也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靠农业为生的农民家庭和非农业从事家庭混居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农村人口极度减少,而在以从事农业为中心的核心地区,形成了一个个独创的地域,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以农业经营为主的生产组合和公司组织的法人机构,农业所得大幅度地提高,形成了新型的农家。农业经营企业化展开,在农村,和中小企业家共同经营企业的农民数量也在不断地涌现。为此,农民学习经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成为现代农村的一道风景。教育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手段。与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关系相比,农民居住的绿色生态更显优势。此外,由于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心,使得把守食品安全的有机农业运动也在不断地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许多新的交流渠道。把农业作为新型职业渗透的城市居民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完全没有农业和农村生活体验的,那些在城市成长的年轻一代,被农业的魅力所感染,纷纷选择与农业有关的职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在新一代的就农者中,从农家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在学校毕业后直接就农的人极为少见。即使在那些农家,他们也是走出农村,先去体验一下都市的生活,然后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活动。农村教育,在城市和农村的新型交流的展开2010.6281中,形成了所谓农家农业后继者教育的框架模式,由此确定了其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因此,在称为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中,如何进行农业和农村的教育,一边重视农业体验学习等教育实践,一边试行农业教育。同时,把农业和农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自由选择。在日本,国立的农业大学的毕业生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也是很少的。在农业职高,扎根于地域教育实践,学生们可以自主地为自己设计好研究课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计划研究,毕业后,未必就限于从事农业活动。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去农业以外的行业就职,然而,在城市生活后再次意识到农业的价值而从事农业活动的例子也有。从把农业职高的教育作为人生学习起点来看,农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后继者的教育,和多数的农村青年毕业后在农村生活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中多数的农村青年毕业后去城市生活的时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农业后继者和新型农业从事者中,农业教育同样在国民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作为日本农村学校经营基础的地域教育
在日本,农村小学一年总的学习时间设定为110个学时,实践以农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由于近代学校的形成,农村村落共同体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城市贫困地区相比,日本农村学校教育的普及正在不断取得进展。形成了日本学校和村落共同体或村町区域互相依存的特殊局面。学校成为了地域历史文化的中心地。如,在农村,有学校运动会还有地区运动会。这就形成了与村落共同体互相依存,地区活动仪式和学校活动仪式相结合的学校体制。
此传统在以农林渔业为生产的地区,从明治时期以来就一直行事,学校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支柱。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国家和地方自治体的教育模式被抛弃的并不少见,而当地居民靠自己的力量积极提倡建立学校。在日本,近代以前江户时代的农村,就有同武士、平民、僧侣、神官、医生等人开办的平民教育机构,即寺子屋,从19世纪30年代起大量增加,直至明治时代为小学所代替。寺子屋是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教育内容重视实用,主要进行读、写、珠算等对日常生活有用的知识、技能教育。儿童通常六七岁入学,学到十至十三岁开始当学徒,学习年限一般为四五年。寺子屋的经营管理者和教师绝大多数是农、工、商或医生等平民百姓。经营者在江户、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多数是中层程度的商人;在农村和渔村,大部分是村长村吏等。寺子屋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治维新后,日本普及小学,无疑是和幕府末期寺子屋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直至后来的乡校,乡校设在乡村,一般是在幕府或藩的许可、监督和保护之下,由幕府、藩直接管辖,对武士子弟和平民子弟施以初等教育。有藩主及其亲族出钱资助创办的;也有民间热心教育事业的办学者办的;或由民间知名人士开办。教学内容主要是读、写、算,特点是重视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介于藩校和寺子屋之间的教育机构。这种由政府监督设置和帮助的、面向本地各阶层民众的教育机构,显示了江户时代学校教育机构中公立因素的增长,成为近代公共教育的萌芽。到了明治时期,明治维新运动推行“学制令”,地区居民的学校设施充实意识非常强,地区居民自筹资金办校,当时的大部分教育费用并不是由政府负担,而是由乡镇村的团体或居民来负担的,由此可见民众对教育的重视。以农林渔业为生的地区居民,开设了可以学会掌握读书、计算的学校,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农村,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小学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也是成年人接受各类培训或进行扫盲的学校,很早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小学校已作为农村农余时间补习的学校而被利用起来了。所以对于当地居民而言,学校已担负起各种各样的农村实用教育。
在一些被国家遗忘的偏僻地区,他们靠当地的共有财产以及一些捐助款,靠自己的力量办学,虽然设施非常简陋,但他们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一些穷乡僻壤地区仍然建有不少学校。在明治后期实施的学校统合制度,使得学校作为地域居民的组合而存在下来。
当地居民可以申请创办私立小学,他们只需向县厅(相当于中国的省政府)提交设立认可申请书,纳入统一的管理,由当地政府部门和村会的学校统合部门进行督查。根据当地住居民的捐款数,进行学校的建设和教员人数的确定,学校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共有财产。所以,在日本的很多偏僻的山村和孤岛都建有自己的学校。例如,在日本南部鹿儿岛的孤岛之一的冲永良部,就是该地区最贫瘠的地区,该地区自筹资金建立起自己的小学校。该学校在明治6年,只是由两间简陋的家庭住所建立起来的,总共只能容纳十多名学生;到明治10年,改为四间茅草房,校操场不超过20坪;明治15年,学校的学制发生了变更,并具有了完整的教学设备,成为了当地行政公认的设备齐全的正式小学。
日本战前的学校制度采取的是拔尖课程和普通课程同时进行的双轨制度。大正时代开始寻求的是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2010.6282以农村副业措施和自耕农创办的地域振兴措施为代表的地区人才培养模式。在小学校里,广泛开展以青年为对象的夜校实业补习教育,培养地域性人才。
三、日本农村小学校具有特色的农业教育
在日本,农村的教育除了传统的教科教育外,还积极地导入了具有农村特殊的农业、传统的民众文化教育。综合学习时间除了传统的地域教材指定的课程教学外,还配有适合当地农业特色的实践教育。比如有些山村组织了绿色少年团,体验山村的林业资源。这些绿色少年团的成员由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全体学生参加,定期实施体验学习,并由当地的共有林业部门和地区公民活动中心积极协助,这项活动已成为当地小学校区的一项传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性,同时还要向学生们收取一定的会费,由校方的学年主任负责。
学校培养地域性综合人才已经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当地的传统地域文化和长辈的口传文化已经在地域文化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地域的特性。作为向孩子们传递声音的老人会,也担负起了地域文化教育的任务。地域的小学教育综合学习时间也渗透到了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和地域体验的学习计划中。很多地区开展了具有农村综合特色的实践活动和地域人才活用教育计划。根据地域教材的学习,孩子们认识到了农业和粮食的重要性,整个学习过程日渐系统化。体验学习不光是出汗等体力上的活动,更多的是认识的全过程,形成了人的能力开发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地域和家庭的协力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事前号召协力,不光靠教师,还要依赖地区的有学识之人共同出力献策,制定授课计划,进行具体指导。
孩子们的学习更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实际指导,培养孩子们在友好团结,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展开互助学习、竞争意识的培养,班级团体中实行共生、共学的理念。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而展开,定期组织农村学生和城市孩子进行交流互访活动。地域性的各种活动和学校运动会等活动互相结合,这一活动自战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地域中,孩子们的父母和学校的教师之间会加强联系,他们不仅参与学校的活动,有时还参加全国性的农村特色知识教育活动,比如参观牧场,了解牛乳生产;参观蔬菜基地,了解大棚种植;参观茶厂,了解茶叶采摘和制作过程等等。
四、日本农村教育模式给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从教育规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本做到了县有重点高中、职业高中或农民中专,乡镇有普通初中、农民文化技校等,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比例适当、规模适度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和网络,适应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农村教育的内容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经济、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农村地方特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的生活脱节,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造成农村教育在培养农村试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农村人口质量和农村地区生产力的提高。
针对以上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借鉴日本一些既定的财政转移制度和公立、私立学校分离制度,从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把财政的支付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允许利用现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拓宽办学渠道。其次,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可以参照日本的做法,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每3到5年轮岗一次)和进行定期的交流。再次,在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建设的同时,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后阶段的升学和就业工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学习日本的工作分派体制,对农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向用人单位推荐。最后,参照日本80年代后期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和教育体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学生个性和技能的培养,从而为农村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
[1]李琳.日本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过程及其相应政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于洪波.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华祥,杨华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6,(2).
第五篇: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日本农业产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了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世界范围内区域性冲突加剧的同时,区域性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日本互为周边国家,同属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对各自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日本战后崛起于亚洲和世界,在农民家庭经营基础上,成功地在短期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更给我留下了思考。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和阐述的观点,对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妥善解决农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日本农业发展的过程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日本农业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日本农业的发展过程与特点。然后,论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及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的一般理论、日本农业产业化与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等。最后,阐述了日本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主要包括中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必然选择以及日本农业产业化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