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安问题及对策
治安问题及对策
经过两年多的严打整治斗争和不断加强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我县社会治安总体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改变,引发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社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治安打、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我县面临的治安形势还相当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全力维护我县社会政治的安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当前我县突出的治安问题主要问题有:
1、刑事案件反复较大。去年1-6月,刑事案件继续以较大幅度下降,共立435起,比降43.9。但下半年以来,刑事案件开始出现反弹,7-12月共立刑事案件771起,比上半年上升77.2,比上年同期上升151.1,并直接导致全年发案总量上升。年内全县共立刑事案件1206起,比增11.4,其中,重大案件607起,比增46.9。“两盗”案件突出,盗窃928起,比增16,占全部案件的77,其中入室盗窃发530起,盗窃机动车发288起。
2、“六合彩”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我县政法部门重拳出击,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治理“六合彩”专项行动,加大对“六合彩”的打击力度。全县查处“六合彩”案件182起848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56人,治安处罚792人。尤其是公安机关侦破了我省最大的网上“六合彩”透码信息团伙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3人,缴获作案工具电脑11台、手机87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六合彩”在我县依然热度不减,波及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大量民间资金外流;每到开彩时间,手机信道被“六合彩”占满,影响正常的通讯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因“六合彩”赌博引发的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上升,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
3、交通安全令人堪忧。2003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10起、死42人、受伤461人,经济损失233万元。特别是省道秀里线途经我县吴山、石牌、上京、太华、建设、广平六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公路里程101公里。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加大,客货车辆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占道和违章超车、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摩托车超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章现象严重,群众安全意识差,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问题突出。2003年省道秀里线大田路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4起,死亡31人,受伤253人,分别占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45、74、55,一方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另一方面,由于沿途群众和驾驶人员的法制意识较淡薄,借交通事故蓄意阻碍道路畅通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去年以来,省道秀里线大田路段发生类似群众堵塞交通事件8起。仅12月21日在太华汤泉和建设建忠路段连续发生两起。在这些事件中,有的在赔偿问题上漫天要价,有的非法扣押肇事车辆,有的殴打司机,甚至围攻、殴打交通民警,毁坏警车和办案设备,有的堵车时间近10小时,造成极坏的影响。
4、行政执法环境较差。特别是个别乡镇出现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抢夺被扣物品,毁坏办案设备。今年2月3日,由三明烟草局、三明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田县烟草局、大田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组织到建设镇缉查非法收购、加工烟叶统一行动。在查缉建设镇建乐村业主高加有家时,当场查获非法收购烟叶1万斤,烟草部门按程序暂扣其非法收购的烟叶时,高加有亲属、亲人及当地群众上百人围阻烟草执法人员,将已装载好的烟叶卸掉,将工作人员的摄像机、照相机抢走并扔入河中,围殴中烟草工作人员手机丢失3台,2名烟草工作人员被打伤,去年此类事件在建设已发生2起。此外,建设镇、广平镇还发生因计生工作殴打镇干部事件,广平镇发生因非法占地建房围攻殴打镇和国土资源局干部事件等。
二、主要原因分析
有的领导认识不足,措施不够有力。有的部门领导、单位领导没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强,对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工作的落实。如有的单位对干部职工参与“六合彩”不闻不问,对参与“六合彩”的干部职工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没有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参与“六合彩”违法犯罪活动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一些相关单位、部门管理措施、行政措施跟不上,有的对一些闹事苗头麻木不仁,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能遮的遮,能拖的拖,导致问题越拖越大,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如非法生产、加工烟草制品,非法抱养婴儿的,有的明知是非法的,却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逃避打击,另一方面碰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采取暴力抗法,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群
第二篇:东莞南城社区治安问题及对策
东莞南城社区治安问题及对策
经过近几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和不断加强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南区社会治安总体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改变,引发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社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治安打、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南区面临的治安形势还相当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的安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当前社区突出的治安问题
(一)治安案件反复较大
2005年至今仍有许多不法分子常常都利用在出租屋居住从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藏身场所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近几年我市90%的治安刑事案件都与出租屋有关。去年,出租屋案件上半年继续以较大幅度下降,偷窃案件20起。但下半年以来,案件开始出现反弹,偷窃案件27起,直接导致全年发案总量上升。
(二)赌博活动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几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治理“六合彩”专项行动,加大对“六合彩”的打击力度。社区查处“六合彩”案件26起,有的被追究刑事责任或治安处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六合彩”在社区 依然热度不减,波及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大量民间资金外流;每到开彩时间,手机信道被“六合彩”占满,影响正常的通讯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因“六合彩”赌博引发的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上升,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
(三)交通安全令人堪忧
2006年社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起、受伤37人。特别是水濂大道。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加大,客货车辆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占道和违章超车、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摩托车超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章现象严重,群众安全意识差,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问题突出。由于沿途群众和驾驶人员的法制意识较淡薄,借交通事故蓄意阻碍道路畅通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去年以来,东莞大道发生类似群众堵塞交通事件6起。在这些事件中,有的在工资赔偿问题上漫天要价,甚至围攻交通民警,有的堵车时间近3小时,造成极坏的影响。
(四)行政执法环境较差
特别是个别村民出现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抢夺被扣物品。例如有间“黑网吧”,位于二村的一间出租屋内,房屋前面开设店铺,便于把风,而“黑网吧”就藏在店铺后面的出租房内,相当隐蔽。当工作人员赶到的时候,上网的人早已一散而空。工作人员对其查处时该“黑网吧”店主却声称没有上网,但根据服务器及电信部门的资料显示屏上显示确有上网记录。当工作人员查扣这批电脑时,却遭到该 “黑网吧”店主及有关人员无理阻挠。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有关行政部门领导认识不足,措施不够有力
有的部门领导、单位领导没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强,对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工作的落实。如有的单位对干部职工参与“六合彩”不闻不问,对参与“六合彩”的干部职工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没有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参与“六合彩”违法犯罪活动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一些相关单位、部门管理措施、行政措施跟不上,有的对一些闹事苗头麻木不仁,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能遮的遮,能拖的拖,导致问题越拖越大,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如非法生产、加工,有的明知是非法的,却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逃避打击,另一方面碰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采取暴力抗法,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执法人员,阻挠正常的执法活动,对违章建房也是一样,出现违章建房的苗头,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拆除,以致违章建房现象越来越多,积重难返,无形中助长了这股歪风,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
(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花钱保平安的意识不强,可防性案件防范不力,导致两盗案件上升势头没有遏制住。群众法制意识较淡薄,防范意识较弱。一些企业单位,对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不够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不到位,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治保、调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 治力量不足,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工作滞后,特别是城区治安联防队伍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居民的楼院安全防范能力差,以致“两盗”案件多发。
(三)部门团结协作不够,依法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
个别部门领导片面强调本部门利益,互相通气,没有团结协作精神。有的部门领导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对事关别的部门的事情关心不够,互相联系较少,导致处理问题时形不成合力。个别部门依法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该抓的没抓,该管的管不清楚,甚至出现有利益的事情抢着抓,抢着管,没有利益的事情一推了事,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正常的执法环境。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方面,也存在经验不足,组织协调不够,处置措施不够果断,个别群体性事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和打击,造成一些群众有样看样,产生恶性循环。此类群体性事件有一共同点,都是以造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为手段,逼迫政府或相关部门满足其提出高额赔偿要求,呈现出互相效仿、互相攀比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执法秩序和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若不加以整治,必将造成恶性循环,给今后处置类似事件造成被动。
(四)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在打击“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上,公安政法机关虽然力度不小,抓了一批,判了一批,治安处罚了一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深挖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庄家、赌头没有彻底铲除。再如非法生产、加 工烟草制品,非法抱养婴儿的,有的明知是非法的,却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逃避打击,另一方面碰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采取暴力抗法,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执法人员,阻挠正常的执法活动,对违章建房也是一样,出现违章建房的苗头,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拆除,以致违章建房现象越来越多,积重难返,助长了这股歪风,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
(五)群众法律意识较差,参加赌博活动明显
对某些群体性事件,一些群众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错误思想,采取聚众堵塞道路交通的过激行为,或围攻执法人员,使事态扩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群众明知是非法活动,却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积极参与,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做非法之举。
(六)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工作无力
有的基层组织工作不落实,对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排查调处,化解矛盾。有的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没有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有的本地干部认为众怒难犯,工作不好开展,遇到群体性事件制止不力,配合不够,有的甚至逃避工作,致使处置工作困难加大。有的干部还起到“军师”的作用,为一些非法事件出谋献策,影响处置工作。
三、对策及措施
(一)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
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各部门密切配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利用政治 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综合整治,使南区社会治安和执法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赌博活动得到有效打击,交通安全秩序明显好转,违章建房、搭盖现象得到遏制,执法环境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社会治安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要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要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面的治安防控体系,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控、严治结合起来,当前要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违法犯罪。要深化“四项”活动。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创建“综治合格单位”活动;在村广泛开展以落实“一区两会三包”、创“四无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安全村活动;在旅店业、娱乐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创建“治安优胜单位”活动。进一步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施社区矫治试点工作;加强对枪支弹药、民爆物品、剧毒危险物品的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件)的发生。
(三)坚持严打方针,形成高压态势 政法机关要密切配合,以政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严厉打击聚众扰乱交通秩序、妨碍公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活动。特别是对去年发生的几起妨碍执行公务,暴力抗法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进行严肃查处。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从重从快打击非法赌博活动,重点打击“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的“庄家”、“赌头”。对综合整治工作中发现和已经触犯刑律的违法犯罪分子,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公安机关要做到快侦快结,检察机关要做到快捕快诉,审判机关要做到快审快判,狠狠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步调,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系协调机制,适时组织联合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打击整治合力。要按照区里的统一部署,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把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督察组对一些大案要案、疑难案件、有阻力案件进行督察,组织警力、攻坚克难,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法治氛围
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宣传工作作为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密切配合,开辟专项行动系列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综合整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定。要组织工作组,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综合整治工作突出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违法占地盖房多的地方,重点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宣传交通安全法,赌博活动泛滥的地区,重点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政府《关于禁止赌博活动的通告》,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拒绝赌博,远离赌博。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综合整治工作,规劝人民群众奉公守法,不断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六)建立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分阶段、渐进式地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新目标
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启用“居住证”制度,使流动人口的公民待遇在异地实现,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我区在“居住证”方面可先行一步,设置居住年限、文化程度、求业状况、居住条件等“门槛”,让绝大部门的“放心”对象享受市民待遇,融入社区的居民生活。这一综合治理的绝大部分内容,应该也必然被新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所替代(包括户籍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多领域的创新目前对流动人口实施的综合治理,实质上只是计划经)。逐步淡化、进而是消除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户籍区别,淡化外来人口的概念,让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整体,成为社区人口的有机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任以顺:政治、法律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治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报刊杂志大全,2008-10-2。
2.王华华:农村社区治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安微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治安问题及对策,http://www.xiexiebang.com/2007-12-7 8:30:07。
4.钟水映: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宁波市海曙区政协课题组:流动人口社会治安问题的对策思考,http://www.xiexiebang.com/2005.11.1。
第三篇:浅析当前农村治安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治安问题及对策
农村的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治安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人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不仅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由于利益格局调整带来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要着手应对和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里,我结合自身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实际,谈谈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及基本对策。
一、当前农村治安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多样化的纠纷矛盾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社会矛盾进一步暴露,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从我之前在经济开发区实践学习时时遇到的一些情况来看,在农村的部分地区,一些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往往容易造成事态扩大化;一些田地权属不明、界址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的纠纷仍然存在;在政府征地拆迁、青苗毁损补偿的过程中,土地的补偿款不能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有的地方土地补偿标准不统一,都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甚至造成阻碍施工、打架斗殴、扯皮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许多重大决策没有做到民主化,透明度不够高,在面对群众问题时,有的村干部工作简单粗暴,在处理农民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情感,造成双方关系紧张,再加上有的村干部挪用公款,打击报复有隔阂的群众,往往容易导致大规模的集体上访甚至越级上访事件。
(二)复杂化的家庭关系
我在派出所实践学习期间,发现在农村一些地区,家庭暴力时有发生,仍然有虐待自己的配偶、歧视女孩的现象,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轻率对待异性朋友,1
喜新厌旧,非法同居,造成夫妻间的感情脆弱,导致农村的离婚率攀升;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外出务工的夫妇将孩子放到家中由父母代为抚养,不履行或者较少履行抚养义务;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许多子女相互推诿赡养责任,导致留守老人无人照管。上述这些情况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不和谐的重要问题。
(三)多元化的社会风气
随着农村由封闭转向开放,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开始随之发生变化,农村社会转型期间,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农民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有的道德传统受到强烈冲击,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开始蔓延,个别地区的吸毒、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贫乏的农村社会文化,充裕的农闲时间,为黄赌毒的迅速蔓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是赌博风气日盛,赌博时间由农闲开始向全年转变,赌博成员由成年人向青少年蔓延,赌博方式由娱乐性向专门赌博扩散,赌博工具由传统型向游戏电玩发展,特别是“六合彩”的赌博之风在农村仍未禁绝,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更是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等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治安,严重扰乱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农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四)非法组织活动猖獗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对非法组织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强,致使一些非法组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农村肆行。如邪教组织利用农民群众的淳朴善良的性格和较差的政治识别能力,大肆宣传其反动思想,夸大社会的阴暗面,使一些群众思想受到蒙蔽,开始对政府有抵触情绪,有的地区甚至相当严重;还有一些黑恶势力团体利用农村一些地区的治安控制薄弱环节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横行乡里,欺压群众,为恶一方。这些非法组织的活动使得党和政府的政策贯彻受到阻碍,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了负面效应,给农村的治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绝对不能置若罔闻。
二、治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于城市而言依然处于落后阶段,由于农村传统农业模式占的比重较
大,耕作方式和生产意识相对仍然比较落后,导致农村经济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同时,已经摆脱了贫困的大多数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水平,以我在郑州实习的派出所所在的辖区为例,我看到部分的农民已经通过劳动发家致富,并且开始享受高消费,他们有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但是,消费欲望的膨胀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后,有的人就开始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开始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社会控制力的减弱加重了社会管理的难度
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带来了 新的问题和矛盾,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民事纠纷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管理加大了难度;另一方面因为集体经济的相对削弱降低了基层组织的支配力,部分村干部也不愿意再担任吃力不讨好的角色,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处于不健全或者瘫痪状态,民事调解组织工作的力度不够,调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就容易导致矛盾升级,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农村的治安保障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治安保护作用,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农村社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农村社会控制力减弱,就会出现社会不稳定,治安案件多发的现象。
(三)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与农村教育滞后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部分人的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误导下,他们把对物质利益的索取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唯一目的;另一方面,相比之下比较落后的农村教育机制不能及时充分的发挥作用协调运转,导致部分未摆脱贫困的农民子女辍学在家,他们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经验不足,相对素质比较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社会阴暗面的影响,这就形成了新的不安定的因素。教育的严重滞后,降低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使得部分农民的错误观念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在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很容易造成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四)基层警力不足不能适应严峻的治安形势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农村的社会管理
任务加重,基层政权组织较为涣散,对一些民间纠纷疲于应对,有的地区由于制原因,基层干部不能安心于基层工作,城区的干警不愿意下乡,很容易造成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从而执法力量不足,与日益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极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往往顾此失彼,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再加上警用装备落后,打击不力,不能有效的震慑犯罪。
三、有效解决治安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的调整农村经济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积极培养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农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自我创造机会,通过合法途径发展家庭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担忧,把群众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农业经济上来,稳中求富,富而思进,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达到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充分利用生动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农村,在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将一些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如农村图书馆、活动中心、棋牌室建立到位,由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进行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引导农民加入到活动中心进行集体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文化教育体制,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的法律意思,在遇到问题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进一步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
(三)建立广泛的治安防范机制
首先,地方干部要树立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宁的思想,要真正做到把社会治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扎实做好农村治安防范的各项基础工作;其次,要切实落实民警治安工作责任制,可以实行一村一警制度,加强公安派出所对农村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再次,要全面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控组织,从组织上保障治安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通过在农村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村民的法制意
识,提高村民的法制素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治安工作中来,将治安防范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农村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并促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这样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①
(四)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对于一些非法活动,发现后要及时处理,让人民群众看到违法得到处理,犯罪得到应有的处罚,这样可以更好的震慑违法犯罪,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对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群众给予及时的表彰和肯定,弘扬正气,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大对基层干部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把工作做到基层,把矛盾消化在村里。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的治安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且极其复杂的工程,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掌握了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效地遏制违法犯罪的发生。
① 参见余爱民:当前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调查思考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博网:
http://news.aweb.com.cn/2009/3/11/***330.htm访问时间:2011年5月30日
第四篇:浅谈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陈庄派出所警务区治安调解为例
【摘 要】:治安调解对于及时妥善处理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各类治安案件,增进警民感情,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以陈庄镇派出所实习期间对本警务区治安调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公安机关在治安调解工作中作为参考。
【关键词】:治安调解 社会矛盾 和谐社会
陈庄镇派出所全辖陈庄、姚郭、黄郭、宗崔、西史、东潘、滕寨等25个行政村,总面积32.5平方公里,总人口21396人。在本辖区中,主要突出的治安问题是土地纠纷、邻里纠纷、财产纠纷以及损毁他人财物引起的打架斗殴。因此,对于一个只有5位正式民警的派出所来说,要做好治安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群众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治安调解的重要意义
(一)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治安调解是我国行政调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调解中有其他调解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预防矛盾激化,有利于将矛盾及时、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预防犯罪,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同时也能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减轻司法机关工作负担,提高司法机关办事效率
调解是否成功与法院诉讼之间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都是解决民间纠纷的有效途径,并且其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如果治安调解发挥的作用越大,那么在纠纷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人民法受理的案件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在当前法院诉讼量日益剧增的情况下,治安调解质量越高,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诉讼费用,方便人民群众,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对于大案要案审判的质量,提高司法机关办事效率。
(三)改善人民警察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公众的要求。因此,在治安调解工作中,成功的调解一起纠纷对于当事人双方和警务工作人员来说都是皆大欢喜,当事人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警务人员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高,人民群众就会对人民警察的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形成警民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人民警察的形象,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四)促进精神和物质文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民间纠纷的发生对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需要一个良
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不懂法,不知法和落后的思想意识是产生各种民间纠纷乃至犯罪的原因之一,治安调解涉及到了道德、纪律、法律等方便的知识。调解人员在治安调解中其实就是向当事人及其周围的群众进行道德、纪律、法制的宣传过程。这对促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效遏制犯罪,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在调解过程中,强调了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解决纠纷,这体现了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都对治安调解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法律和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而公民对法法律的情感正是实现法制的前提条件。
二、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如果进行治安调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二)违反治安管理的内容是打架斗殴或者是损坏他人财物的。
(三)违反治安行为是由民事纠纷引起的。其中,民事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四)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在情节上是轻微的,并且当事人各方都同意调解处理。
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如制造噪音、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动物恐吓他人、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侵犯隐私、偷开机动车等治安案件
同时,为确保调解取得良好效果,调解前应当及时依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以查明事实、收集证据、分清责任。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交双方当事人签字。”
三、治安调解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缺乏,调解技巧不高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发生转变,利益主体多元化,民间纠纷矛盾内容和主体也随之由单一向多元转化,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也日趋复杂,涉及民事、经济、行政等多种法律关系,而派出所民警平时接触和学习较多的是有关刑事和治安的法律法规,对民
事和经济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同时民警一般没有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培训,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调解技巧,往往调解效果不佳,使有些纠纷久调难结,且警力陷入其中难以解脱。
(二)执法不规范,忽视调查取证
在执法过程中,有的民警认为,既然是可以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到时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即可,调查取证的工作敷衍了事,即使有了部分证据也不去分析。往往是证据不足又不能做出处罚决定。法律规定的明文成了一纸空文。这不仅不利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而且还影响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安机关的威信。
(三)结案速度慢,效率低
案件从发现到结案时间长,使很多案件都积压在一起,影响了案件的处理。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治安调解的期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公安民警心中缺少时效感,对于辖区内的治安调解案件能调则调,觉得调解有困难的,一拖再拖,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自然和解。二是有的公安民警重结果轻过程,过多的注重了案件的调解结果,而忽视了案件的调查取证,在调查取证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提出调解意见,这就无形中加大了调解的难度。三是治安调解协议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以至于造成很多当事人在当时都能同意达成的协议,往往过一段时间,他们就反悔。因此,造成治安调解反反复复,既影响了治安调解的进程,又耽误了公安民警处理其他案件的时间。
(四)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陈庄派出所,队伍结构明显不合理:正式民警5名,协警2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1名,最年长的就只有39岁,整个所里的民警呈现年轻化和男性化。而在治安调解工作中,有经验的老民警和女民警形象的柔性化对于治安调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所里的女民警也没有参加治安调解的时间,因为她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办理户籍。而年轻气盛的男民警又不能够有耐心去倾听,同时也缺乏和群众沟通经验和技巧,这都是治安调解失败的原因之一。
(五)工作量大,基层警力不足
警力不足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陈庄镇而言,人口约有20000人,警力5人,平均每个民警要负责4000人,因此,民警的工作量非常的大,在基层派出所,其工作不仅仅是负责辖区内的治安调解,还需要对辖区内的治安,卫生,安全等多方面负责,如果一个基层派出所大部分的警力在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治安调解等,那么其投入其他案件的侦查,打击违法犯罪的警力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势必影响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效率。有的基层派出所,为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经常会雇佣一些协警。根据我们法律规定,协警不具有执法权力,因此,很多案件处理中,协警只能起到协助的作用,但是警力不足,工作量大的情况,使一些协警行使的却是正式警察的权力,这就严重影响了治安调解的合法性。
四、完善治安调解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民警的调解水平
调解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这主要是指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有的民警即使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但由于调解方法不当或调解程序不正确,极易导致调解失败。在调解过程中,对待不同案件,不同年龄、性别、气质和经历的当事人,所要采取的策略应当有所不同。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民警对治安调解的意义的认识,这关系到警务人员对待治安调解工作的态度。
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治安调解的调研工作,针对治安案件情况复杂、事实难以认定、涉时较长且情况多变等特点,归纳总结出调解成功案例的经验,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规范,用于指导实践。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三懂四会”原则。“三懂四会”的工作原则,是孟建柱部长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懂群众语言懂群众心理、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这对基层民警在处理治安调解案件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要适时组织民警开展经验交流。分析讨论活动,以便互通信息,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民警能够熟练运用法律武器,掌握做群众工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民警自身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锻炼口才,注意经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调处能力。
(二)遵守治安调解程序
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行政案件的一个部分,在处理过程中要按照治安行政案件的程序进行受理、审查、立案、调查取证,然后进行治安调解,切不可因适用治安调解而在程序上有所随意。受理立案和调查取证,是确保办案程序和所取证据合法的需要,也是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明确当事人双方的责任,确保治安调解结果公正、合法的需要,更是为了避免因治安调解不成而进行治安处罚时程序违法和证据不足的需要。
(三)严格遵循依法调解原则
很多基层民警随意扩大调解的范围,以调解代替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导致对违法人员打击不力,案件降格处理。如对寻衅滋事、雇凶伤害他人、为泄私愤公然损坏财物等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进行调解,超越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的可以调解的范围,导致群众对法律的曲解,甚至认为只要赔了钱,就可以不负法律责任。这是受害人所不能接受的,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在调解过程中,要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第九条和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的通知,进行严格执法,不得因个人意志而超越法律的权限。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依法调解,双方自愿”即公安机关调解民间纠纷的基本原则,调解时,不管任何原因、情节和后果,都要做到查清事实、分清是非,遵守法定程序,秉公办事,调解的民间纠纷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为前提,通过调解使调解协议能够顺利的实施。
(四)优化基层,调整队伍结构
在派出所队伍结构中,要优化派出所队伍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每个派出所应该根据本辖区的情况进行警力配置,在保证警力充足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警力的内部优化结构。要保证辖区内有经验的老民警和形象柔化的女民警参加在治安调解工作中。并且选派一些文化高,年轻的民警到基层进行锻炼,充分发挥每个民警的自身优势,促进治安调解的顺利进行。
(五)强化治安调解的法律地位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对“治安调解”过于弹性化,只是很笼统地规定“不服从调解或者达成协议后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并且对于协议中所注明的经济赔偿部门则是“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样的规定不仅不能使受害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赔偿,并且还会使不少当事人对治安调解的作用及法律效力产生怀疑。因此,如果治安调解中达成的协议都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的法条一样具备法律效力,对于那些不履行调解协议的人追究其责任,给予当事人一些强制措施也许效果会更好。
(六)合理配置,强化派出所警力
目前,解决我国警力缺乏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增加编制,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例如,我们可以精简上层,警力下沉,充实基层派出所的警力,从体制上,真正形成“宝塔形”,克服“头重脚轻”的状况,这样既能加强基层的警力,又可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要落实人员负责制度,每个民警要有对应的责任区,保证一名责任区民警负责600-800户,坚持“谁责任,谁负责”的方针,原则上,责任区的民警负责自己区域内的治安调解,并且把民警的考核和其对应的责任区的治安,安全,卫生等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保证责任区民警能以更加认真地态度管理好责任区的各项工作。同时,要严格区分基层派出所的正式民警和协警的区别,协警没有权力参与的案件,绝对不允许协警参与,对于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要保证公安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当辖区管辖范围内出现民事纠纷时,民警到达现场后,不要急于给出处理意见,当民
事纠纷适合用治安调解解决时,派出所民要多渠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然后听取当事人双方的意见,由于当事人大多是邻村或者是邻居,为防止矛盾激化,改善人际关系,一般应劝说双方进行治安调解。最后,双方都愿意进行调解的,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因此,对于治安调解,我们只要查清事实,分清是非,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善于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信我国的治安调解工作就会日臻完善。
通过对治安调解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使我对基层派出所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第一道窗口,和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多,基层派出所也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派出所治安调解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人民警察形象的评价,希望本论文可以为以后得公安调解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英.治安调解基本功和和谐警民关系[N]三门峡市公安局,2010 [2]邢元博.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N]人民警察网,2011 [3]社区警务教程[M].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8 [4]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五篇:浅析治安调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治安调解主要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所引起的、情节轻微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主持,各方当事人就纠纷解决方案协商达成书面协议,经公安机关确认后,不再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一种处理治安案件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是治安调解的法律依据。这使得公安机关运用治安调解手段化解了大量的民
间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法律规定本身不够完善、民警执法素质不高以及对治安调解的研究重视不够等原因,实践中治安调解执法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治安调解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解的适用范围、条件把握不准。由于民间纠纷概念本身的模糊性,民警对治安案件是否因民间纠纷引起把握不准,对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具体包括哪些行为类型亦不明确;有的民警甚至对只要是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均进行调解,认为调解是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将“可以调解”错误理解为“必须调解”。
(二)重调解,轻取证。执法实践中存在一种“重调解,轻取证”的错误倾向,有的民警认为,既然是可以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到时候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即可,没有必要花时间、费力去做调查取证工作。结果一旦调解不成,事过境迁,该取的证据无法取到,不仅导致难以认定是哪一方的过错,造成案件调解不下去,而且等到需要作出处罚决定时,也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处罚不了。
(三)久调不结,案件积压。这是治安调解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治安调解没有明确的期限限制,民警头脑里没有形成调解的时效意识,抱着能调则调,不能调便拖的办法,奢望当事人不会长时间消耗精力而最终能达成和解,使有些案件一拖再拖,甚至长达一年也没有结果;二是有的民警热衷于治安调解,忽视案件的调查取证,在事实未查清,过错和是非责任未分清的情况下即仓促调解,使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的难度无形中增大,导致久调难结;三是治安调解协议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能慎重对待自己在调解中的意思表示和主张,稍有不满意就有可能撕毁调解协议或反悔不履行,使得案件的调解出现反复,拖延了调解的时间;四是有的民警对经多次调解不成的,该及时进行治安处罚裁决的不及时裁决,担心处罚可能更加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对民事损害赔偿部分则告知当事人向法院起诉,但当事人对法院诉讼的迟延和高昂的成本望而生畏,大多不愿去法院起诉,又重新回到公安机关要求继续调解,而此时公安机关对调解能否成功则无能为力,案件长期积压在公安机关得不到消化,从而引发大量的疑难信访案件甚至可能酿成刑事案件。
(四)治安调解功能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破案打击职能的发挥。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处理民间纠纷工作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境,首先是调解工作量逐年增大,民警不仅要进行治安调解,还调处着大量的一般民事纠纷。由于公安机关“110”报警台的设立,群众联系民警方便快捷,加之公安机关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因而一般民事纠纷发生后,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找公安机关解决。公安机关为此耗费大量的警力,一个基层派出所有70%以上的警力要用于应付各类民事纠纷,其投入侦查破案、打击违法犯罪的精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必然严重影响到刑事打击和治安管理效能。而且调解工作难度大,社会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复杂,往往涉及到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法律关系,而多数调解民警由于没有受过严格而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往往调解效果不佳,使有些纠纷久调难结,警力陷入其中,难以解脱。再则公安机关对一般民事纠纷并无实质的管辖权,调解缺乏法律支持和效力,派出所调解中难免有逾越权限,执法不规范之嫌。另一方面,随着大量的民事纠纷涌入公安机关,使得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司法所等民事纠纷调解组织的功能日益弱化,群众有了纠纷不愿找这些组织而愿找公安机关解决,这又必然导致国家有限调解资源的浪费。
二、针对治安调解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治安调解的范围和条件。将所有的民事纠纷求助全部纳入治安调解的范畴显然是做不到的,而将其一律拒于治安调节的范围之外显然也是于法无据、于理不容的,比较适宜的做法应该是对治安调解范围作出选择,将纠纷类型化,适宜公安机关调解的、当事人易于达成合意的民事纠纷公安机关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调解;单纯的民事纠纷、当事人难以达成合意的,即使当事人一方要求公安机关予以解决,公安机关也不宜主动介入,而应说服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对于可能因民事纠纷而引起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应做好治安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并作好跟踪反馈工作。做到在治安调解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加强对治安调
解的监督。治安调解虽然占用了大量警力,但与打击、查禁、整治追逃等业务相比,调解工作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未受到足够重视,治安调解不作为考核指标,调解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立功受奖,违法调解行为也被排除在内部执法监督范围之外。应将治安调解纳入公安机关执法考评和目标考核范围进行考核奖惩,对违法调解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三)赋
予治安调解协议以法律效力。现行制度规定调解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当事人随时可以反悔,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起诉调解协议就成为一纸空文,这样,治安调解往往出现投入大产出小,耗神劳心不见效,费尽力气不讨好的现象,使得有些民警不愿意做这项工作,从而浪费了有限的治安调解制度资源,也不利于培养公民的诚信守约意识。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已赋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以合同效力,而由公安机关主持达成的治安调解协议反而没有法律效力,这的确让人不解,建议立法赋予治安调解协议以合同的效力。
(四)完善治安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制度衔接。由于治安调解与民事诉讼之间缺乏具体的制度衔接,公安机关存在久调不结和在程序上做法不够规范等情形,常给人民法院审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带来困惑,也容易造成公安法院两家相互推诿,“踢皮球”,给当事人徒增许多不便,不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建议比照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程序做法,规定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期限,在法定期限内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必须做出处罚裁决并宣告调解终结,并制作调解终结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公安机关久调不结,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以调解终结书作为提起民事诉讼的依据。
(五)探索治安调解工作新机制。必须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构建大调解格局,变单一的治安调解为综合调解,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的联动运作机制。这样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公安机关摆脱被民间纠纷牵扯大部分警力的困境,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在有些地方的派出所内已经设立治安纠纷与民间纠纷联合接待室,对于“110”接收的民间纠纷,派出所民警先期出现场调查,应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的行为,由派出所受理,并予以查处;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轻微无须处罚的治安案件,当事人可自愿选择调解途径;对于民事纠纷由驻所人民调解员即时开展调解工作;其他的不属管辖范围的纠纷则告知当事人去法院或有关部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