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安排
县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进度安排
根据张教电字[2013]98号文件精神,按照“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和标志工程暨“三通工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宽带并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与学习环境;“优质资源班班通”---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优质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并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普遍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为进一步明确我县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教育局对我县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具体目标进度做如下安排,以确保我县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全县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总体目标是:2013年---2015年,以全县学校总数的30%--40%--30%的比例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到2015年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我县“三通工程”的现状:2004---2007年实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安装远程教育设备101套,各中学及中心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2009年筹建**县教育城域网,2011年建成教育城域网并开通**县教育网站。目前我县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有八所,其中中学四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一所。2013年预计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有六所,其中中学、小学各三所。
全县需要实现“校校通”的教学点总数76个,全县教师总数4146人,学生总数61145人,班级总数1024个。按照我县“三通工程”进度要求,2013年和2015年需要完成23个教学点实现“校校通”,308个班级需要实现“班班通”,1245名教师实现“人人通”。2014年需要有30个教学点实现“校校通”,408个班级实现班班通,1658名教师实现“人人通”。
2013年5月30日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划总体部署和省市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规划。
一、转变发展观念
教育信息化采用云技术,云平台,未来的教育将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要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变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过去往往把信息化理解为多少台计算机、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兆宽带,这只是信息产品,不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在“融合”上。在发展方向上,从“建设主导”转变为“应用 主导”。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这才是教育信息化本质。把握核心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应用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更是着力点,要用应用评价来推动应用导向,应用的程度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二、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什么是“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 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 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 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 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 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 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 享。“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学校数据库。
三、学校落实“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和实施方案 第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建设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 施的全覆盖,提高我校已有的宽带,为教师和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教学资源和软件资源,改善目前的网络教育和学习环境。
第二,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推进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班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支撑来探讨“班班通”的内涵,包括教师备课、授课与课堂交流、作业与课后交流、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乃至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专业化发展等等。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真正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政策引导扭转当前绩效导向的误导;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支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与机制,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撑服务机制,让教师能够方便、安心、顺心地钻研如何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资源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校要在“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上下功夫,不但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还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重在应用,建而不用不算“通”,要“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如:个人空间服务、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等。
第四,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第五,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学校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和学生家长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一体化。
第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与国培计划相结 合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贯穿于教师培训的整体工作,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逐步将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教师工作考核内容。
第三篇:县委信息化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政务信息化全面拓展应用,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一年。全县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发展、民生、和谐主题,全面建设小康县,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卫星城市,坚持民生至上、创新为先、服务为本、应用引领的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各级政务网站体系完善提升、县镇两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应用、政府信息公开拓展深化、政务信息安全和政务信息化宣传培训等工作,提升全县政务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促进全县信息化发展和服务型机关建设。
主要目标任务是:建成完善的县镇村三级政务网站体系,县门户网站争取在全市县级政务网站综合排名第一名。推进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应用,基本实现“六大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及县直部门、16个镇公文网上传输。加快电子政务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整合网络系统,推进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规范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范围和形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初步建立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升各级政务网站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对县门户网站实施优化升级,创新栏目设置和服务功能,突出民生和政民互动特色,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精心策划栏目,改进网站风格设计,扩大场景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县门户网站互动交流、县长信箱、网上信访等功能,拓展应用服务事项,改进加强县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提升网站的整体品位和层次,打造我县统一门户网站和对外宣传第一网络平台,扩大县门户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镇和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功能,整合涉农信息,完成各行政村宣传网页建设,使各镇网站成为对外宣传、政务公开、服务“三农”的第一平台,架起农民致富的金桥。继续开展政务网站测评活动,不断提升全县网站管理服务水平。
2、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坚持应用主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全县电子政务公文传输系统和办公网的建设应用,实现“六大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及县直部门、16个镇的公文网上传输,年内初步实现全县各镇、各部门网上办公。加快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的应用,逐步开展网上应急事件处置和辅助决策等业务系统的应用,扩大网上服务范围,真正使平台成为服务民生的“直通车”,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效率,提升全县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水平。
3、拓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明确各镇、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职责,调整完善信息公开目录,落实信息公开内容保障责任,规范依申请公开处理流程增加受理点,提高申请处理效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做好涉及民生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作用,完善县档案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汇聚和集中查询功能,改善服务条件,增加适合城市社区和农村群众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多形式地公开政府信息,方便群众查询了解,确保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及时公开。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群众满意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建立完善保密审查制度,规范保密审查程序,有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4、强化政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严格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和电子政务安全规范技术要求,对已建和待建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严格上网信息审查,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开展对信息系统工程安全性测试与评估,加快推广数字证书认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的防范和管理能力。重视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强化信息安全意识,规范数据、系统的备份与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检查,强化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信息网络、平台安全平稳运行,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互联网发展环境。
5、开展政务信息化宣传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文网上传输和网上办公业务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技能。加大对政务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电子政务平台综合应用、政府信息公开、政务网站建设维护和信息采编、网络安全等业务培训,组织业务调研,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和竞赛活动,提高全县政务信息业务人员整体素质。
6、建立推进政务信息化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把推进政务信息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应用电子政务,带动和促进工作方式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各镇、各部门要保持政务信息化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稳定,保证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政务信息化工作考核奖惩力度,营造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将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政务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和运行维护的需要。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投资和融资问题,并管好用好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我县加快政务信息化发展有关规章,为政务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全县政务信息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资源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资源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收集、下载、发布的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资源收集完整,及时发布,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1、完整接收资源。项目管理员根据教学要求,应及时完整地接收、下载和整理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学资源,有序存放在计算机中指定的文件夹里,并在“三网合一”平台中发布。
2、定期备份保存资源。项目管理员每月对下载的资源进行备份保存,及时清除没有价值的资源,保证硬盘有足够的空间存储资源。
3、及时链接资源。项目管理员负责将接收的教学资源及时在“三网合一”平台做好链接,供师生查询、下载和应用。教师教学用的资料须保存在学校资源库中指定的文件夹中。
4、建立资源台账。项目管理员应及时对下载、购买以及下发等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按照不同课件资料的技术要求登记造册备查,分类存放,定期对其维护,保证完好无损。
5、落实借还制度。建立教学资源借还、使用登记制度,教师借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须填写《东宝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资源借用登记册》,做到手续齐全,归还及时。
第五篇:2010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结合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推进“农远工程”应用和安徽教育网台建设为抓手;以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为立足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支持,抓住机遇,切实实施好教育信息化工程。依托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2010年全区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全面推进“安徽教育网台”接入应用
我区将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部署,按照要求把计划内农远项目学校全面接入“安徽教育网台”系统,并将“安徽教育网台”资源尽快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安徽教育网台”的建成开通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设备和远教资源的使用。
2、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步伐,让每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都开设计算机课。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批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逐步使一批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通过信息技 1 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继续加强农远工程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
在2009年大抓农远工程应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培训、交流研讨、技术指导、开展活动等,在全区再掀农远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的热潮。
4、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按照省、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规划和要求,全面启动我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市级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底使全区30%的中青年教师基本达到初级或中级水平。
5、积极推进“阜阳教育城域网”平台建设与应用
按照“阜阳教育城域网”建设规划,积极协助配合,加快我区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使全区中小学校园网络都能共享“阜阳教育城域网”平台资源,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发布、教学资源共享等,在统一的公共平台下实施。
三、工作内容
按照工作总体安排,2010年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做好全区学校“安徽教育资源中心(网台)”卫星终端接收软件安装、注册、培训、技术指导和验收工作,确保计划内各项目学校都能正常接收应用。
2、迎接市教育局对义保经费中信息技术专项经费使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台资源应用三项专题调研工作。
3、组织我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参加全市“农远工程”教学应用与管理现场会活动。
4、组织开展全区第三届“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优秀管理员 2 评比活动。
5、大力推广省农远应用管理芜湖南陵现场会经验,配合市教育局组织好第二批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学习芜湖南陵农远应用管理先进经验工作。
6、计划在全区评选5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并推荐优秀单位参加市级考评。
7、组织开展好全区教育信息化研究活动(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选活动、电教应用研究、八项电教学术作品评比、多媒体教学大赛、电教学术研究等),力争成绩在全市位居前列。
8、开展好全区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9、积极做好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工作。
10、开展农远应用与管理督促检查,迎接市局年终督导评估。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阜阳市颍泉区教育局2010年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主办科室: 电教装备中心
协办科室: 教研室 基教科 师训科 人事科 计财科 职成科 督导室 办公室
各中心校、直属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相应组织,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真抓实干,相关 3 部门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用足用活教育信息专项经费。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把公用经费10%的信息技术经费用足用活。要努力改善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争取在近两年内把各单位基础设备配足配齐。区教育局制定具体措施,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结合省、市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和检查,要把各单位使用情况登记造册,作为年终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
3、加强督导检查,以评促建。区教育局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标准中,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中的各项工作和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总结,对存在问题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整改,对成效较为突出的进行表彰。区教育局计划每年将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在教育信息化开展和应用比较好的单位进行奖励,以奖代促,以评促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实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一个重要方面,要对培训设立等级证制度,并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要与教师表彰奖励、职务评聘、骨干教师评选挂钩。
4、抓好示范,以点带面。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抓好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立一批信息技术教育标准化实验学校,发挥龙头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