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成本会计对象的划分与核算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浅析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核算成本会计的对象
1.1 成本的意义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称为成本。作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要确保其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定期将收入中相当于已耗成本的数额划分出来,用于弥补其资金耗费。而对于制造业来说,在进行产品生产方向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毛利率较大的产品,因此成本核算显得尤为重要。在商品经济中,产品价值取决于其社会必要劳动量,而这一劳动量的确定同样涉及成本的考量。此外,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各职能部门各管理的费用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这要求企业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另外,成本也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1.2 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 1.2.1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由成本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而衍生出的一个专门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职务。成本会计的工作环节分为七步。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七项工作。
成本预算即企业按照预算期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情况所编制的预定成本。它属于一种预计或未来成本。确定预算成本应以企业预算期内的销售和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逄和期间费用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等。
成本决策即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可分为宏观成本决策和微观成本决策。它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每个环节都应选择最优的成本决策方案,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达到评价有关部门的业绩,增产节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企业的整体预算从销售预算开始,最终流向预计收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而成本计划是主要的中间环节。所以做好成本计划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成本分析即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考核即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考核的作用是,评价各责任中心特别是成本中心业绩,促使各责任中心对所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并借以控制和降低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1.2.2成本会计的对象
企业若按经营的目标不同,可分为生产性企业和劳务性企业。生产性企业以工业企业
为例,将成本会计反映监督的主要内容分为供、产、销三个阶段,各阶段有其不同的核算内容。
供应过程是为生产过程采购和提供劳务资料的过程。其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购买价格和采购耗费。生产过程即工业企业产品价值形成的过程。其成本核算主要内容为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耗费的支出和成品生产成本的形成。销售过程是产品由生产企业流入市场的全过程。产品的运输、储存、促销耗费等构成主营业务成本,即销售过程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深入理解成本会计对象,成本会计对象指的是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物资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所以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主要是指产品生产成本。
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一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中间成本对象和最终成本对象。最终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不能再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最终成本计算对象通常是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是企业的最终产出物。中间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还应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有时也称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企业中与成本相关联的某个可识别部门,它们是将共同成本按某个分配基础进一步分配给成本对象之前的一个成本归集点,例如机械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地区销售部等。设置多少中间对象以及中间对象之间的联系,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
以上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成本会计的对象施行了赅括性的论述。但广义上的成本会计对象不止应当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为公司准确确认利润和施行成本管理供给靠得住的出产打理业务成本和时期花销信息,并且应当从公司内里打理管理的需求动身,供给各方面的成本信息。例如,为了施行短期的出产打理的预侧和决策,应计算变化成本、固定成本、机缘成本和区别成本等;为了增强公司内里的成本扼制和考察审核,应计算可控成本和不可以控成本;为了进一步增长成本信息的决策有关性,还可以计算作业成本,等等。上面所说的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所计算的成本(涵盖出产打理业务成本和时期花销),可称为财务成本;为公司内里打理管理的需求所的计算的成本,可称为管理成本。成本会计对象的选取实质重于形式,而是否造成企业损
失就是成本会计对象实质判别的依据。
2.成本会计的核算
2.1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繁杂,要想有条理的归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就需要一套系统成本核算方法。本学期我们已学习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产品定额法、直代数法接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批分步法、标准成本法等。针对于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成本核算方法才能针对性的找出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从而真实反应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成本让经营者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节约企业核算成本降低会计成本。以下仅以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标准成本法四者为例介绍其核算流程及适用范围。
品种法即以全厂(或某一封闭式车间)某月份生产的某品种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计算实体为企业最终生产的某种产成品,成本计算期依据日历月份来算。连续生产经营的企业存在月末在产品,若计算月末在成品的成本则将成本计算单内汇集的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若不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则成本计算单内汇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由于品种法以整月为单位计算成本所以它对大量大批产品的核算更有优势,故品种法更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发电、采掘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不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水泥厂、造纸厂等)以及企业某些封闭式大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供水、供电、供汽)。
分批法亦称订单法,是以全厂(或某一封闭式车间)某生产周期生产的某批(件)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计算实体为企业最终生产的某批(件)产成品,成本计算依每批(件)产品的生产周期来核算。月末在产品一般不需分配。若月末产品未完工,则全部为在产品成本;若完工,则全部为产成品成本。若产品批量较大,同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且分次交货,如需要已完工产品的成本数据,在月末时也可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仍按月归集费用,但只有在该批(件)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计算其实际成本。如果某批(件)产品尚未完工,则不计算其成本。因此,分批法的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期间不一致,而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分批法核算以生产批别来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适合大量大批生产的企
业。分批法适用的企业为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且不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具体有: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服装、印刷工业等),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企业内部某些小批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新产品试制车间、工具模具制造车间等)。
分步法是以各生产步骤某月份生产的某种半成品和最后生产步骤某月份生产的某种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半成品与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核算实体为各生产步骤生产的半成品和最后生产步骤生产的产成品,成本计算过程与品种法多有雷同但又胜于品种法,可以视为品种法的加强版。分步法的计算对象为生产中的某一生产步骤(类似于分批法中的某一批次),其产成品成本是在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连续式生产企业——纺织、酿酒,装配式生产企业——农机制造、机械制造、仪器等。
标准成本即以通过工艺评估和动作研究所预先确定的各项消耗标准为基础确定的成本水平,是企业进行日常成本控制和评价的依据。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差异的分析与报告,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其基本原理为以标准成本作为差异分析与控制的依据,在实际成本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两部分,汇集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追查差异产生的责任,报告给有关部门,以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期末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分配和结转成本差异,计算产品成本。理论上标准成本的制定应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标准。而实际上由于经营管理和其他因素实际生产中往往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我们常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标准,称之为正常标准。标准成本法可以通过比较现行数据与正常标准的差异可以准确得出生产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因此在管理上显得很有效率。但同样因为对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标准成本法只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2.2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验
本次成本会计课程实验实验时间紧凑,题量大,强度高,我们先后完成了数百项上机实务操作。通过课程设计我们重新温习了会计登帐、记账的流程,熟悉了在成本核算中相关科目的勾稽关系,并锻炼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几大主要方法的应用,了解了成本计算中的实际流程以及相关单据的填写步骤。
在这段时间的课设中我学习到了原始凭证编制、成本计算单填写、账务处理等业务内容,如品种法的实际操作流程中先计算产品定额计算表,在完成实际成本计算表,然后成本汇总,最后进行账务处理;约当产量法中约当产量计算,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最后进行账务处理;交互分配法中先进行各项成本汇集,再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然后分配给其他劳务接受方。一环套一环,相应凭证间勾稽关系鲜明,凭证的连续编制及时反映了资金的流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部分问题。如存在账务处理中对应会计科目不熟,划线不准,单据填写时遗漏有效位数的情况。尽管在上机操作中我们能很快发现并改正,但仍值得引以为戒,因为这些习惯很可能会带到将来的工作中,而实际中并没有自我纠正机制从而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第二篇:浅析成本会计对象的划分与核算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浅析成本会计的对象与核算 成本会计的对象
1.1 成本的意义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称为成本。作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要确保其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定期将收入中相当于已耗成本的数额划分出来,用于弥补其资金耗费。而对于制造业来说,在进行产品生产方向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毛利率较大的产品,因此成本核算显得尤为重要。在商品经济中,产品价值取决于其社会必要劳动量,而这一劳动量的确定同样涉及成本的考量。此外,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各职能部门各管理的费用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这要求企业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另外,成本也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因素。
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1.2 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
1.2.1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由成本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而衍生出的一个专门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职务。成本会计的工作环节分为七步。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七项工作。
成本预算即企业按照预算期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情况所编制的预定成本。它属于一种预计或未来成本。确定预算成本应以企业预算期内的销售和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逄和期间费用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等。
成本决策即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可分为宏观成本决策和微观成本决策。它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涉及面广,因此,在每个环节都应选择最优的成本决策方案,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达到评价有关部门的业绩,增产节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企业的整体预算从销售预算开始,最终流向预计收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而成本计划是主要的中间环节。所以做好成本计划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成本分析即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考核即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考核的作用是,评价各责任中心特别是成本中心业绩,促使各责任中心对所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并借以控制和降低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1.2.2成本会计的对象
企业若按经营的目标不同,可分为生产性企业和劳务性企业。生产性企业以工业企业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为例,将成本会计反映监督的主要内容分为供、产、销三个阶段,各阶段有其不同的核算内容。
供应过程是为生产过程采购和提供劳务资料的过程。其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购买价格和采购耗费。生产过程即工业企业产品价值形成的过程。其成本核算主要内容为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耗费的支出和成品生产成本的形成。销售过程是产品由生产企业流入市场的全过程。产品的运输、储存、促销耗费等构成主营业务成本,即销售过程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深入理解成本会计对象,成本会计对象指的是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物资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所以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主要是指产品生产成本。
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一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中间成本对象和最终成本对象。最终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不能再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最终成本计算对象通常是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是企业的最终产出物。中间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还应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有时也称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企业中与成本相关联的某个可识别部门,它们是将共同成本按某个分配基础进一步分配给成本对象之前的一个成本归集点,例如机械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地区销售部等。设置多少中间对象以及中间对象之间的联系,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
以上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成本会计的对象施行了赅括性的论述。但广义上的成本会计对象不止应当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为公司准确确认利润和施行成本管理供给靠得住的出产打理业务成本和时期花销信息,并且应当从公司内里打理管理的需求动身,供给各方面的成本信息。例如,为了施行短期的出产打理的预侧和决策,应计算变化成本、固定成本、机缘成本和区别成本等;为了增强公司内里的成本扼制和考察审核,应计算可控成本和不可以控成本;为了进一步增长成本信息的决策有关性,还可以计算作业成本,等等。上面所说的依照现行公司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所计算的成本(涵盖出产打理业务成本和时期花销),可称为财务成本;为公司内里打理管理的需求所的计算的成本,可称为管理成本。成本会计对象的选取实质重于形式,而是否造成企业损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失就是成本会计对象实质判别的依据。
2.成本会计的核算
2.1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繁杂,要想有条理的归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就需要一套系统成本核算方法。本学期我们已学习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产品定额法、直代数法接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批分步法、标准成本法等。针对于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成本核算方法才能针对性的找出最合适的核算方法,从而真实反应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成本让经营者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节约企业核算成本降低会计成本。以下仅以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标准成本法四者为例介绍其核算流程及适用范围。
品种法即以全厂(或某一封闭式车间)某月份生产的某品种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计算实体为企业最终生产的某种产成品,成本计算期依据日历月份来算。连续生产经营的企业存在月末在产品,若计算月末在成品的成本则将成本计算单内汇集的生产费用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若不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则成本计算单内汇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由于品种法以整月为单位计算成本所以它对大量大批产品的核算更有优势,故品种法更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发电、采掘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不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水泥厂、造纸厂等)以及企业某些封闭式大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供水、供电、供汽)。
分批法亦称订单法,是以全厂(或某一封闭式车间)某生产周期生产的某批(件)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计算实体为企业最终生产的某批(件)产成品,成本计算依每批(件)产品的生产周期来核算。月末在产品一般不需分配。若月末产品未完工,则全部为在产品成本;若完工,则全部为产成品成本。若产品批量较大,同一批产品跨月陆续完工且分次交货,如需要已完工产品的成本数据,在月末时也可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各批产品成本计算单仍按月归集费用,但只有在该批(件)产品全部完工时,才计算其实际成本。如果某批(件)产品尚未完工,则不计算其成本。因此,分批法的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期间不一致,而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分批法核算以生产批别来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适合大量大批生产的企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业。分批法适用的企业为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且不要求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具体有: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服装、印刷工业等),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企业内部某些小批量生产的辅助生产车间(新产品试制车间、工具模具制造车间等)。
分步法是以各生产步骤某月份生产的某种半成品和最后生产步骤某月份生产的某种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其半成品与产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方法的成本核算实体为各生产步骤生产的半成品和最后生产步骤生产的产成品,成本计算过程与品种法多有雷同但又胜于品种法,可以视为品种法的加强版。分步法的计算对象为生产中的某一生产步骤(类似于分批法中的某一批次),其产成品成本是在分步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连续式生产企业——纺织、酿酒,装配式生产企业——农机制造、机械制造、仪器等。
标准成本即以通过工艺评估和动作研究所预先确定的各项消耗标准为基础确定的成本水平,是企业进行日常成本控制和评价的依据。标准成本法:是以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差异的分析与报告,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其基本原理为以标准成本作为差异分析与控制的依据,在实际成本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两部分,汇集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追查差异产生的责任,报告给有关部门,以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期末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分配和结转成本差异,计算产品成本。理论上标准成本的制定应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标准。而实际上由于经营管理和其他因素实际生产中往往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我们常以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正常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标准,称之为正常标准。标准成本法可以通过比较现行数据与正常标准的差异可以准确得出生产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因此在管理上显得很有效率。但同样因为对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标准成本法只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
2.2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验
本次成本会计课程实验实验时间紧凑,题量大,强度高,我们先后完成了数百项上机实务操作。通过课程设计我们重新温习了会计登帐、记账的流程,熟悉了在成本核算中相关科目的勾稽关系,并锻炼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几大主要方法的应用,了解了成本计算中的
武汉理工大学《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实际流程以及相关单据的填写步骤。
在这段时间的课设中我学习到了原始凭证编制、成本计算单填写、账务处理等业务内容,如品种法的实际操作流程中先计算产品定额计算表,在完成实际成本计算表,然后成本汇总,最后进行账务处理;约当产量法中约当产量计算,分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最后进行账务处理;交互分配法中先进行各项成本汇集,再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然后分配给其他劳务接受方。一环套一环,相应凭证间勾稽关系鲜明,凭证的连续编制及时反映了资金的流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部分问题。如存在账务处理中对应会计科目不熟,划线不准,单据填写时遗漏有效位数的情况。尽管在上机操作中我们能很快发现并改正,但仍值得引以为戒,因为这些习惯很可能会带到将来的工作中,而实际中并没有自我纠正机制从而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篇:《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对象》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对象》
选题论证
会计与审计122张巍馨201204010220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本文深入介绍了社会发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及成本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发展趋势。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论文整理方法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 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 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
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明确成本会计的对象,对于确定成本会计的任务,研究和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更好地发挥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成本所包括的内容,也就是成本会计应该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但为了更为详细、具体地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还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过程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来加以说明。并明确研究对象的不足以及其应对对策!
第四篇:成本会计笔记-辅助生产费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费的内容
(一)相关部门:供电车间、供水车间、运输车间、修理车间(二)相关服务:供电、提供(工具、模具)(三)各类耗费
1.直接材料:原料、辅助材料、修理备件
2.直接人工:直接从事劳务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
3.制造费:辅助车间管理生产的耗费、水电费、固资折旧
二、辅助生产成本
(一)借方:辅助生产的一切耗费
(二)贷方:完工辅助产品、分配转出部分(三)余额:在产品成本
三、辅助生产费归集
(一)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
1.提供劳务、产品耗费→辅助生产成本
2.组织生产等耗费→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明细ABC(二)不设置
1.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四、辅助生产费分配程序
(一)生产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
1.完工入库后:
借:包装物/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再次转化
原材料修理用备件
贷:辅助生产成本
(二)提供水、电、运输、修理等劳务
1.借: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辅助生产成本
(三)分配原则
1.谁受益谁承担 2.方法简便合理
1)根据仪器、仪表的抄见数
五、辅助生产费的分配方法(一)直接分配法——最差、最简化
1.不考虑辅助车间相互提供劳务、产品的情况
该部分耗费直接计入辅助车间以外的收益单位
2.分配率 = 对内、外耗费总额对外提供劳务总量
3.收益单位应负担耗费=劳务数量*分配率(二)顺序分配法
1.先算各部门收益大小→排序 2.1号位分配
3.2号位分配率= 原耗费+1号分配入耗费原数量—1号使用的量
4.宗旨:后面承担前面的分配,前面不承担后面的分配 5.适用于相互收益差异明显的企业(三)一次交互分配法
1.第一次交互分配
1)分配率A=交互分配前的耗费总额
劳务总量
2)负担耗费=耗用劳务量*分配率 3)账务核算
借:辅助生产成本——A
辅助生产成本——B 贷:辅助生产成本——B 辅助生产成本——A 2.第二次对外分配
1)对外分配率B=
交互分配后的耗费总额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2)辅助车间以外收益单位负担=辅间以外收益的劳务数量*对外分配率
第一步
先不考虑内部往来,而把分配率A(即单价)算出来,这样就能算出内部往来的具体金额 根据该金额,将内部分配清楚。
第二步
根据第一次重新分配后的结果,算出分配率B,在外部收益单位中分配
1)账务核算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A调整后的 辅助生产成本——B调整后的
3.地位
1)准确性>顺序法;工作量>顺序法 2)适用部门多、且相互提供劳务多
(四)计划成本分配法
1.第一次分配
1)各收益单位负担计划成本=实际数量*计划单价 2)确定各部门应负担的计划成本 2.第二次分配
1)“实际”耗费=原总耗费+(计划)分配入的耗费(不计算应分配出的耗费)2)成本差异=“实际”耗费—计划成本 3.分清内部责任、简化、便于分析考核成本
4.账务核算
1)先用计划成本把耗费分配入各收益单位
借:辅助生产成本——A
——B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A
实际总量*计划单价 ——B
2)根据算出来的成本差异进行第二次分配
借: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A
——B(五)代数分配法
1.A耗费+单位成本B*(A耗用的)B劳务数量 = A总劳务数量*A单位成本 2.B耗费+单位成本A*(B耗用的)A劳务数量 = B总劳务数量*B单位成本 3.原理
1)A的耗费+A耗用B的费用=A所生产出的劳务的总成本(包括被B所耗用的)
第五篇:酒店营业成本费用的划分、认定核算
酒店营业成本费用的划分、认定核算
酒店的成本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两个方面。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而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所发生的各种直接支出和耗费,属于酒店的营业成本,未列入营业成本的各项耗费为酒店的期间费用。
一、酒店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的划分、认定:
(一)营业成本的划分、认定
根据酒店的经营特点,营业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商品进价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酒店经营中直接材料主要是指餐饮部在其饮食加工,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原料,如鸡、调料和配料的耗费。其中原材料:是制成各种饮食制品所用的辅助原料,一般以各种蔬菜、干货等为主;调料:是制成各种饮食所用的调味用料,如油、盐、酱等。
根据新制度规定,酒店各部门(包括餐饮部)的人工费用直接计入部门费用,不需摊入营业成本。
2、商品进价成本:
商品进价成本主要是指为销售而购入的商品的价格及相关费用。分为:国内购进商品粮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是指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不包括购入商品粮时发生的时进货费用,如各项手续和运杂费;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以到岸价(CIF)成本加海上运费、保险费作为商品的计价原价,同时加上商品在进口环节需缴纳的税金,如进口关税,进口产品税,以及购进外汇价差等。
(二)期间费用的划分、认定
酒店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酒店获得的当期营业收入中得以补偿。
1、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酒店各个营业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根据新制度规定,酒店的营业费用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费:指酒店购入存货,商品的各项运输费用,燃料费等。
(2)保险费:指酒店向保险公司投保所支付的财产保险费用。
(3)燃料费:指酒店餐饮部门在加工饮食制品过程中所耗用的燃料费用。
(4)水电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水费和电费。
(5)广告宣传费:指酒店进行广告宣传而应该支付的广告费和宣传费用。
(6)差旅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的人员因出差所需的各项开支。
(7)洗涤费:指酒店各个营业部门为员工洗涤工作服而发生的洗涤费开支。
(8)低值易耗品摊销:指酒店各营业部门在领用低值易耗品分别进行的费用摊销。
(9)物料消耗:指酒店营业部门领用物料用品而发生的费用。物料用品包括客房、餐厅的一些日常用品(如针棉织品、餐具、塑料制品、卫生用品、印刷品等)办公用品(如办公用文具、纸张等)包装物品,日常维修用材料、零配件等。各营业部门发生的修理费用也记入此。
(10)经营人员工资及福利费,指酒店各营业部门直接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11)工作餐费:指旅游饭店按规定为各营业部人员提供的工作餐费。
(12)服装费:指旅游饭店按规定为各营业部人员制作工作服而发生的费用。
(13)其他与各营业部门有关的费用。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酒店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不便于分摊,应由酒店统一认定负担的费用,包括:
(1)公司经费:指酒店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工资,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物料消耗低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行政经费。
(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在成本中列支的费用。
(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在成本中列支的费用。
(4)董事会经费:指酒店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以及董事为执行各项职能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5)税金:指酒店按规定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6)燃料费:指管理部门耗用的各种燃料费用。
(7)水电费:指管理部门办公用水、电费。
(8)折旧费:指酒店全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9)修理费:指酒店除营业部门以外的一切修理费用。
(10)开办费摊销:指酒店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摊销期摊销。
(11)交际应酬费:指酒店在业务交往过程中开支的各项业务招待费,按全年营业收入净额的一定比例控制使用按实列支。
(12)存货盘亏和毁损:指存货在盘亏和毁损中的净利损失部分。不包括非损失部分。
(13)其他一切为组织和管理酒店经营业员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酒店在其经营业员过程式中为解决资金周转等问题在筹集资金时所发生的费用开支。包括利息(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二、酒店营业成本,其间费用的核算。
酒店营业成本费用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区分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界限,按照各营业部门设置有关帐户进行核算。
(一)营业成本核算
酒店的营业成本,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
餐饮成本核算
酒店餐饮成本实际上就是餐饮部门在饮食制品的加工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配料、调节器料、成本。对餐饮成本的核算通过“营业成本”帐户进行,核算期每旬核算一次,以每月初至月末最后一天为本月会计计算期间,计算总的营业成本。
按照核算要求和实行“永续盘存制”,餐饮核算员应将每日所领物品的领料单加以汇总算出当日的食品成本额,通过每天的餐饮营业收入,计算出当日的毛利及毛利率,使餐饮部能较好的控制营业成本。月末,通过借“营业成本”贷“原材料”帐户结转餐饮成本,对于已领用的原材料期末未消耗的部分,作耗用成本调正,调正公式:实际耗用原材料成本=厨房月初结余额+本月领用额+/-本月调入(出)额-厨房月末盘存额。其中的厨房月末盘存额(剩余原材料、未出售的半成品和制成品总额)需要通过实地盘点,按各自的配料定额与帐面价格折合计算。同时在会计核算上,采用“假退料”的方法进行调整。即月底用红字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原材料”帐户,次月月初再用蓝字作出相同方向的调回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