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今天有幸参加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的第一次活动。上午聆听了朱建人处长的指导性讲话,以及两位优秀教科室主任的经验介绍,有很大的触动。下午在阮望兴所长的主持下,对课题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互动,本人也借此机会上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和阮所长的点评中,受益匪浅。
在交流、点评中,我还觉得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课题研究的对象。
经网络搜索,在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的大量网页中都有如下的说法:“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方案中,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的阐述也大多是基于上述的理解。
2. 社会研究的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在理解什么是社会研究对象时,必须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概念的差异。
首先,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社会单位。
其次,“社会研究的对象”与“社会调查的对象”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后者是指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在用从单个的调查对象所得的资料推论总体情况时,要注意区分类别概念和集合概念。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只代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年老或残疾)的人所构成的类别。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其全部和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相比之下,对用集合概念来代表的集合体则不能做这样的推论。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几何体。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从一般原则上讲,在每一个层次的分析单位上收集到的资料只能分析和推论该层次的情况。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简单还原”的错误。前者是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后者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一个成员。
最后,在进行社会研究时还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规模。
3. 社会研究的内容
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的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总的来说,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第二篇: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法理学研究的对象
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法的产生、法的发展、法的本质和特征等等,这些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法理学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第二,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法社会学包括:法与政治、经济、国家、道德、科学文化等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法对这些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反作用。第三,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法的创制、实施及实现、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违法与法律责任等。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是法理学研究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的运作问题。
法理学研究的这三方面是法学最基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规律,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是学习法学其它课程的前提。我们研究其它的部门法学必须要首先了解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贯穿于其它部门法中,所以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三篇: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二、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刑法学的根 本方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方法之下,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历史 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等等,都是刑法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具体方法。
三、刑法学的体系
一般而言,目前我国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包含刑法学总论与刑法学各论两大部分:刑法学总论研究刑法的原则、原理与共性制度问题,主要包括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创制和发展、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的体系、刑法的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等刑法通则、通论性的问题,以及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犯罪特殊形态、定罪、刑事责任、刑罚原则、刑罚种类、刑罚制度等有关罪、责、刑的刑法总论性的问题;刑法学各论研究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各类具体犯罪的罪责刑问题。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法的性质
二、刑法的性质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即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质,即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
三、刑法的任务 刑法第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的任务或曰机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 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四、刑法的解释:
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解释的类型:
按解释效力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规范本身需要明确界限,或者为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有关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性分歧而进行的解释。
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按解释方法划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界定标准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罪刑法定,就是指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其基本要求是:罪刑规范的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就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其基本要求是:无论是追究犯罪人还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均应贯彻适用刑法上的平等与公正。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就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其基本要求是:刑事立法上要依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与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刑事司法中要重视量刑、纠正重刑主义,实现执法和谐。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效力范围的含义
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含义和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第一、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含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具体包括:A领陆,即国境线以内的陆地及其地下层,这是国家领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B领水,即国家领有的水域,包括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C领空,即领陆、领水的上空。
2、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根据我国承认的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司法管辖。据此,我国驻外使馆、领馆内发生的任何犯罪都适用我国刑法。
我国刑法典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二)“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含义:
1、刑法典第11条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辖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我国目前除了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国家主权,统一管理外交与国防事务外,香港和澳门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保持不变,全国性的刑法对其没有适用的效力。
3、刑法典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4、新刑法典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对此,应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予以处理。第二、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刑法典第7 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7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第三、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刑法典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第三、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刑法典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 从轻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其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犯罪是严惩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二、犯罪概念的意义:
犯罪概念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和非罪界限的总标准。
第四篇:秘书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秘书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秘书学以秘书工作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秘书工作的产生发展、特点任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新科学。
2、秘书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
秘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其一:秘书学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其二:秘书部门是管理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秘书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三,秘书工作的核心是辅助管理,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
3、秘书学的实践性强,是由它所具有的应用科学性质决定的。
4、秘书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秘书学是应用科学,决定了它较之与其它学科
更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一是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从大量的秘书工作实践中提炼出理论,二是理论要以指导实践为依归,坚决摒弃热衷于搞名词搬家、术语爆炸的作风。
2、运用比较的方法: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3、注重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研究,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4、高校教师与秘书工作者合作
5、秘书的定义: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
供服务的人员。
6、从不同的角度,秘书可分为哪些类别?
一、从服务对象和经济来源划分,可分为公务秘
书和私人秘书两类。
二、从所属部门划分,可分为党务、行政、军事、司法、经济和文化秘书等。
三、从具体的工作划分,分为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信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外文秘书、生活秘书。
7、秘书的层次如何划分?一:秘书人员所在的机关、单位,其级别有高有低,可分为中央、省市和基层三个层次,因而相应地有三个层次的秘书:高级、中级、初级。二:高级秘书指秘书长,中级秘书一般指文字秘书,初级秘书指从事一般日常工作的秘书。
8、秘书的职业道德:
1、热爱工作、甘于平凡
2、自尊自重、克己奉公
3、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4、严守机密、提高警觉
9、秘书的能力:
1、办事能力
2、交际能力
3、表达能力
4、操作能力
5、速记能力
第五篇: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教育心
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广义: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1.五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2)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