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题作文“成功”教学案例
话题作文“成功”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完成作文的标题和立意,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思维;
怎样写话题作文的标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关注生活,怎样为话题作文立意。
教学课时二课时(写作一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话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考完了第一次月考,看大家的样子都很疲惫。那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振奋振奋一下大家的精神。这就是刘欢的《从头再来》。歌词: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板书: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师:月考过了,现在离中考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相信同学们月
前最大的心愿就是中考成功!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与失败的孩子------“成功”有关的话题。
板书:成功
师:人人都想成功,我也想成功,今天 我就想和大家一起,上一堂成功的作文课,大家有信心没有?
师:那么成功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什么是成功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成功,并请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参考:
有的人认为有钱、有房、有车,就是成功。有的人则认为成功是你做了一件你想做的事并且做好它。还有人干脆否认成功地存在,他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成 功,只有无止境的追求。
有人认为考上高中就是成功。有人认为找到工作就是成功。
成功是指人们做好了一件非常渴望做的事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兴奋感。
成功,即获得预期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聊了什么是成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呢?板书:怎样才能成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是怎么成功的。
参考:
成功=知识+梦想+自信+努力。
爱因斯坦有一个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师:很好,在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完成了关于“成功”这个话题的立意,我们能看出,如果我们要以“成功”为话题写作,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来立意。第一,成功是什么,第二,怎么样才能成功。
师:完成了作文的立意,我们可以说是完成了以“成功”为话题作文的百分之八十,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篇作文的百分之十五,请同学们为你心中的作文取一个名字。
师: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的独创新颖,富有个性,会让读者一见倾心,下面就“成功”这篇话题作文而言,老师介绍两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板书:第一种: 给话题添加前后缀,即在话题前后添加字词或短语,构成新的题目。
参考:我心中的成功 享受成功 成功法则 成功的喜悦 谈成功 成功源自努力
第二种:在标题中不出现话题,标题的作文内容或中心体现,话题隐藏在标题后面。
参考:胜利的喜悦 我想我能行 信心 汗水换来的成绩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作文本上写下这篇作文的标题。
老师评析
师:我觉得大家的题目都取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来完成最后的百分之五,即写下你心中的作文,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要求:教师板书,提出要求:
1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写真情实感全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教学点评:
这是研究性学习课题《成功》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是作文教学片段。笔者想让学生就前阶段对“成功”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感悟进行总结,并结合自身在学习中的体验,写一篇作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积极发言,畅谈自己对“成功”的认识,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对“成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正确科学的成功观。
三、教学感悟:
说实在的,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还不是十分熟悉,所以体会有可能肤浅。在我看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达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的。
第一,确立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定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课题的选定要
有意义,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精心科学设计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教师应围绕课题展开有效地教学。研究性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师生共同学习等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积极研究,独立思考,让学生的思想不断地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
第三,认真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在初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我认为,我们是一群实验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我想这样我们会有所收获的。
第二篇:话题作文“成功”
成功等于幸福吗
成功是什么?在许多人眼里,它意味着功成名就,意味着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成功者在世人眼里是命运的宠儿,可是,成功者自己真的感到幸福了吗?成功就意味着幸福吗?
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百万富翁自杀等等的消息,对于这类成功者来说,他们的人生是浮华的,经不起任何风浪。风雨一来,他们的人生就垮了。他们拥有的至多只是成功以后的物质享受,他们的精神仍旧空虚,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福的。
可也有一些人,他们安守着自己的本分,过着普普通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很平淡,但却很充实。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也许他们物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也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但幸福的人一定拥有成功的人生。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忙忙碌碌,到底是在追逐着什么呢?为什么不稍稍放慢脚步,在寻求成功的同时,享受生活,发现幸福呢?许多成功人士,在回首往事时,常发现自己寻求成功的同时,从未善待过自己,反而在途中迷失了自我,为了成功而追寻成功。这样的人生,岂不可悲?
那么,怎样的成功才可以等于幸福呢?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过:在艰苦努力的同时,学会放松自己,去欣赏人生,欣赏大自然了,欣赏你自己——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感。渴望成功的心态,可以让人拥有上进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充实丰富。但是,若是在追逐成功中迷失自我,那就得不偿失了。俗话说:知足常乐。成功的标准应在于自己的心灵而不在于他人的评价。我们也许没有超人的地位和权势,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学,但我们知道:“性定菜根香,心安茅屋稳”。心灵的安逸,人生的幸福未尝就不是一种成功。
成功带来的更多只有物质的享受,但精神世界中的成功带来的却是人生的幸福。当我们把成功视作人生旅途中的一处风景;在艰苦努力地同时学会放松自己,欣赏自己,这份成功中便包含了幸福。
第三篇:成功,话题作文
如何成功,成功如何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破开茧的蝶,才能飘飘飞舞;只有淋过雨的花,才能更显娇艳;只有坠落崖的鹰,才能振翅御空;也只有历经挫折,才能终获成功。
孤傲的青松,屹立于山颠,看着散发出古老气息和生机的古木,谁看得到,那青松之顶,有着不下十处的焦黑。可以想象,为了成长为参天大树,它即便是被雷劈断,也还是不屈的长着。历经了鲜为人知的辛密的青松,成功的,顽强的,生长着。
爱迪生的成功,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甚至是爆炸,失败是成功之母。贝多芬的成功,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咬牙敲打。伽利略的成功,来自于一次又一次的对真理的肯定。
风抽打着凌飞的叶,看雨燕在暴雨中翻飞,蜗牛在墙上留下一寸一寸的痕,鱼儿一次又一次的跃出水面,成功,来源于点点滴滴。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著名的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是的成功只是结果,我们的目的的体验达到成功的过程。成功,不一定是腰缠万贯;成功,不一定是权势滔天;成功,也不一定是学富五车;而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它可以是一点一滴的累积,也可以是一跃而就,一鸣惊人。
就拿登山来说,山顶的风景虽说优美,却是来自别的地方,显出
几分空寂,就好像成功后的人,他们的喜悦,是来自他人的赏识,赞美。而相对于山顶来说,登山过程中的风景,就更显自然,毕竟这些都在身旁,看得到,闻得到,触得到,就好比奋斗拼搏的人,喜悦来自于突破的一个又一个难点,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成功的喜悦,不应该淹没我们的理智;坎坷和挫折,不应该阻碍我们的步伐。我们应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让挫折为成功奠基,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若被困难吓退,则再也难进。面对成功,我们要理智面对,即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获得更大的动力去披荆斩棘。
——————高一(9)班陈宗机
2012.05.05【话题作文.成功】
第四篇:教学成功案例
教学成功案例
陈博文是我班的一名学生,一个性格很开朗的并且调皮捣蛋男生。但不知为什么语文和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给他上了几次课以后,我发现了他的“症结”所在。他的非常聪明,思考问题比别的学生都要快一些,想法也非常独特,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做起基础题来总是丢三落四的,丢分不少。一些常用、惯用的字词记得不牢,或记住了却不会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也容易混淆。针对他的情况和特点,我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首先,从基础知识入手。着重加强、巩固扩大他的基础知识,为他将来能更好更顺利地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中的道理就如万丈高楼平地起吧。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题和一定的做题技巧。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加强他这一薄弱环节。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还注重不断地鼓励他取得更大的进步,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我的这一步教学方案确实行之有效。
其次,在加强他最薄弱环节的同时,我还注重在他其他环节上的提高,甚至拔高。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展开,比如:
① 在朗诵方面:他的朗读声音非常洪亮,但为了使他的朗诵水平进一步提高,除了让他上课多发言之外,我还外加了有一定难度的课文,这样就促使他读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② 在阅读方面:他比较喜欢看书,我特意从定西买来一些课外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同时也逐渐喜欢学习了。多读一些课外作文,引导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自如地表达。
③在字词方面:我每天都进行一个小测试,课余时间在我的房子背生字或课文,让他感觉到学习一天也不能松懈,长时间我感觉他的记忆力特别强,只要让他自愿的记忆,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记很多东西。
看着他一天天地在进步,作为老师,我心里感到很欣慰,虽然期中考试他有点退步,但对于以前来说进步了很多,上课可以回答问题,下课喜欢帮助其他同学,现在的他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
第五篇:体育课成功教学案例
体育课成功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为主,安全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二、案例叙述
课前插曲:预备铃声一响过,1706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实心球、手榴弹、垒球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刘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
“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筐中脏乎乎的实心球附带着煤渣土,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垒球和手榴弹有几分好奇。
准备阶段:“健康第一”,安全更不可忽视。为了更好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达成教学目标,我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用了“抓手指”和“排头抓排尾”两个游戏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得到预热。同时也转移了学生对实心球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两个准备游戏过后我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与投掷有关的活动?”
“投篮。”一位男学生抢声回答。
“扔纸团”、“套圈”、“扔飞镖”……
我提高声音说:“不错,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它们都有那些共同点呢?”
“都要用手扔”一位学生回答,随之有更多的学生附和。
“除了用手进行投掷外,还有什么共同点?”我问。学生们呈现出迷惑神态。
“这些活动是不是都有投掷的目的呢?”我问。
“嗯,……,是”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以投远、投准为目的,由大家自己设计、创新投掷的方式,好吗?”我说。
“好,好。”学生欣喜地答道。
“但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注意安全,而且大家的投掷方式要尽量做到不一样,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好吗?”我说。“好”同学高声地回答。
学练阶段:我将队伍带至投掷场地,宣布以投远为目的的投掷体验开始,并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投掷动作最具新意”的要求。
“我先来”,我以原地侧向的方式将实心球双手抛出,成年人的力量是足以让这群孩子信服的,我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男、女各两组,按顺序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投远练习,真是千姿百态,花样迭出:弓步正向、马步后抛、双手胯下后抛、双膝跪姿前后左右抛、原地侧向抛、侧向上步掷……。课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
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我们开始了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
接下来又是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投远、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集体协作共同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
“哎呀!打偏了”、“用力一点”、“瞄准再扔!”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远、投准及保龄球练习时,一定要求各组学生在将投掷物全部投完后,才可以将本组的投掷物取回,以避免发生危险。
平乡七中刘梅娟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