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时间:2019-05-12 22: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第一篇: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2013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然而,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依然激烈,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扩大。那么,建筑业发展到今天,它的前景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以前来看看2013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前景分析:

1.城市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仍将继续。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调整城乡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化。在此状况下,基础设施的缺口明显;同时,原有城市整治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园林绿化、景观、地下需求等为主要需求,尤其在大城市中表现突出。

2.交通建设仍然处于高峰

今年9月,川藏铁路开工。展望未来,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至2020年,我国尚有4万km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需要完成,以实现7918工程。此外,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至“十一五”末,将建设新线17000km,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km。

3.住宅将保持巨大的需求

我国城市住宅除了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已经到来的居民住宅更新换代的巨大需求,住宅建设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建设潜力。预计未来,除了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建设住宅外,对于危旧居民区实施的拆迁重建所占的比重将会加大。但是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市场环境严峻,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企业的利润率却很低,财务杠杆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高。面对这种形式,寻求未来发展道路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却一直在低水平,我国的建筑产业制度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建筑的转型,企业应当考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篇:中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

中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走向何方?

《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引发行业热议。本次改革有哪些亮点?改革能否落到实处?《若干意见》的发表,引起业内较大关注,也存在诸多隐忧:这些大家觉得不错的顶层设计蓝图如何落地?一场去行政化的建筑行业市场化改革会有多快?是否会像过去每次雷声大、雨点少?勾勒顶层设计新蓝图2014年7月1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改革的目标有三:开放公平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创新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改革意见强调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设计制度与配置市场资源。整个改革意见涵盖较为全面,囊括了住建部下各个管理体系,从招标投、监理、资质、造价、监管等等,还列明了未来的建筑业发展重点方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改革意见中不乏亮点:清理各类保证金、押金;推行银行保函和担保;淡化企业资质,加强个人执业资质;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可自主决定是否招标发包;建设单位可自主决策选择监理或其它管理模式;落实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推行清单计价制度,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定额管理机制;探索放开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资质准入限制;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设计、施工业务可以不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分包单位;推进BIM技术应用„„发展新名词:建筑产业现代化三大目标之一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历次五年规划、计划都要提及的,但目前我国建筑业依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阶段。此前,从国家宏观政策面上的有关描述中比较多见的是向“建筑标准化”、“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等转型,但“建筑产业现代化”还是个新名词。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的报告,现阶段,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最终产品绿色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建造过程精益化、全产业链集成化、项目管理国际化、管理高管职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其中最核心还是建筑生产工业化,也是目前政府、业界普遍关注的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是热点无疑,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的倾斜,但这涉及到建筑行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牵扯到全产业链的配合,还有业主与市场的认可度,因此提及多年,依然步履维艰。新的改革意见的出台,建筑工业化将有更多的目光,甚至出现泡沫,但如何发展、如何落地,企业还需要深入研究与思考,找准自己的切入点。资质战争可休矣资质在中国建筑业就是市场的敲门砖,资质在建筑业市场中的重要性让其成为寻租的工具,资质挂靠在行业里成为不合规的普遍现象。凭资质可收取很高(2~5%)的挂靠费,使得资质证书的含金量奇高无比,也使各种建造师证奇货可居。这对整个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有极大的误导,资质升级成了施工企业最大的战略,大量一二级企业忙于搞根本不符合企业战略、企业真实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收购自己根本不专业的设计业务,大量收购一二级建造师证,实在有些劳民伤财。而真正将起作用的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内功未受到足够重视,难以启动真正的转型升级,这恰恰是建筑行业近年很多问题难以好转的重要原因。本次改革意见首次提出“淡化企业资质”,是否意味着建筑业的资质战略可休矣?但《意见》中还补充了一段“加快研究修订工程建设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取消部分资质类别设置,合并业务范围相近的企业资质,合理设置资质标准条件,注重对企业、人员信用状况、质量安全等指标的考核,强化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最新发出的一二级资质标准,已只有高度限制门槛,可承接任务的项目规模限制已取消,是一个很正确的改革方向。以上情况看来,资质的含金量已明显有所下降,建筑施工企业最为重视的资质战略需要重新考量。

重视科技的力量,特别是BIM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改革意见专门提及了对建筑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关注工法、减隔震技术、白图代替蓝图、建筑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并提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项目管理业务是建筑行业的核心业务,但也是信息化最难的一项业务,而BIM将项目信息进行数字化、模型化,成为建筑生产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与核心,为后续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BIM的价值与力量越来越被行业人士得到认可,但BIM应用的实践探索与方法论研究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建筑企业需要重视与关注,积极应用BIM,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试点无新意从《意见》的组织落实来看,无外乎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试点、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和行业自律,三大老调常弹之措施。不过在积极开展试点这一点上,早在改革意见发出2个月前,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近20个省市先行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包括建筑市场监管综合试点、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试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电子化审批试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过程安全控制管理试点六类。六大试点的具体内容,无甚新意与亮点,还是些基础性的工作内容,谈不上先进的改革经验,与改革的大旗、意见中的豪言壮语不太匹配。问题是,试点为何在《意见》出炉之前就提前公布呢?还是后续会有新的试点计划? 如何避免老调重弹变口号这是时隔七年以来,住建部第二次发布建筑业改革意见。

2005年7月12日,原建设部联合发改委等六部门颁发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质[2005]119号)。十年过去了,对比两次《意见》内容,有不少进步之处。如,本次意见更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基本上没有涉及企业的一些管理规定,主要是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雷同之处。例如,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发展建筑标准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市场形成工程造价机制;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业主自主决定是否招标;推广投标担保、工程支付担保和履约担保制度,推行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等等。十年过去了,建筑业的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十年前提出来的很多改革意见,在今天仍然是改革重点;只是十年之后的老调重弹,是否会重新沦为口号?。

建筑业市场化改革有多远中国建筑业发展和改革,关键在于去行政化,在于让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一直以来,中国建筑业是行政管理最多,但又是管得最不好的行业。相信市场的力量,如何成为管理层真正的意识理念,还非常不容易,最主要还是这里面充满了太多的各方利益博弈。改革开放虽已三十余年,但建筑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至今仍然是政府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政府的行政力量对于建筑业、建筑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市场资源配置地位从“基础性”提高至“决定性”的位置,市场化、去行政化,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方向,也将是建筑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将是一部全盘的棋,靠20住建部一支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全推动的;况且建筑业中行政这支手的力量如此之强,干预如此之多,壮士断腕谈何容易,建设管理条线下还有盘根错节的部门利益怎能凭一句“改革”就烟消云散。也许这就是为何十年来,依然还只能老调重弹;为何出台的《意见》大而泛,没有重点,没有时间表。建筑市场的混乱是不争的事实,建筑行业人员都期盼着建筑业能彻底改革为行业带来新气象。但建筑业能够真正健康稳定发展,还须从顶层设计抓起。本次改革意见没有体现出行政管理的透明化,没有提及哪些归属于市场,哪些归属于行政力量,过时的建筑法的修订也没有提上日程,有所缺憾。本次改革意见毕竟是纲领性的文件,虽然愿望很美,但如何能落实,还需要配套出台切实可行的落地性文件与政策,以及住建部下各部门、地方各政府间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大家都拭目以待。总的来说,本次改革意见具有全面性、前瞻性,但落地性究竟如何,大家都满怀期待,希望新一届政府班子、新一届住建部领导能真正尊重并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为进步缓慢的建筑业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第三篇:计算机行业发展调查

社交网站Facebook创办人兼执行长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七日衣锦还乡,返回母校哈佛大学选人才。这是二十七岁的扎克伯格在2004年从哈佛休学后,首次正式访问母校,数百名学弟妹争睹学长丰采。

扎克伯格当初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后休学,搬到加州帕拉奥图,创办Facebook。《新闻周刊》将扎克伯格、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苹果已故创办人乔布斯并列当代科技界三大中辍生。

扎克伯格穿着他的招牌连帽长袖运动外套和牛仔裤,对记者说:这是来此地的好时间。扎克伯格说:这里有许多真正聪明的人,他们正在决定毕业后要到哪里去工作。哈佛大学把扎克伯格七日返校的户外发言录影带,贴在YouTube上。

扎克伯格七日先去麻省理工学院徵才,再前往哈佛会晤学生和大学主管。

哈佛大学校刊报道,马克・扎克伯格此次返校是为Facebook 寻找实习生。不到几秒钟,就有许多学生提出申请。

马克・扎克伯格说,Facebook才刚开始…本公司的初衷是让全世界更开放,且更紧密连结。我们过去五年就是在协助人们在Facebook上注册加入,跟朋友保持联络。但我认为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会重新思考不同的产品和产业。

哈佛大学发言人塔妮亚.狄鲁兹瑞嘉在扎克伯格到达前说:我们非常高兴他来此地,整个校园的欢迎气氛显而易见。想参加选才会的学生大排长龙,还有人进不去。今天校园里人人都在谈祖扎克伯格。

许多学生对扎克伯格的现身哈佛都热烈回应,大四学生王麦可兴高采烈说:下一个扎克伯格可能就在人群里。受到扎克伯格影响,哈佛不少学生还没毕业但已开始创业。

Facebook公司人员在扎克伯格此行之前就告诉哈佛校刊,祖克柏想在全世界最顶尖的学校找寻电脑科学及工程科系学生,那些人可能就是未来Facebook的创新者。

十八岁的大一新生裴瑞兹说,扎克伯格给怀疑自己能否找到工作的学生带来了希望。另一名大一新生梅德琳‧哈里米说,扎克伯格激励了她更努力学习,也使她以哈佛为荣。

第四篇:全国建筑业行业季度调查研讨会 会议记要

附件二:

“全国建筑业行业季度调查研讨会”简报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于2002年11月13日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建筑业行业季度调查研讨会,会议进一步研究落实了开展季度统计调查工作和行业发展研究工作。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和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专业分会的同志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陕西、海南、西藏3省区因故未参加会议)。

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同志一向关心统计工作,百忙之中出席了会议并宣讲了“十六大”精神,他要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统计工作;要求统计工作人员以高度负责地精神搞好统计工作。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建筑业行业中开展行业季度调查工作非常必要,同时,在季度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建筑业发展研究信息系统”,逐步形成行业发展研究资料库,不仅有助于各级政府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制订行业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综合大家的意见,会议决定:

1、鉴于2002年第三季度统计调查工作布置较晚,应用软件的使用需有一个熟悉过程,故推迟到2003年3月底按规定格式上报。

2、为适应工作方便的需要,可结合统计报表工作一道部署第三季度的统计报表(只上报汇总数)。

3、为及早建立行业发展研究资料库,增加2002预报资料(另行通知)。

4、为提高工作效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力求于今年底之前开始试用管理版软件。相应的一级和特级企业也要尽早使用软件传输,二级及其以下企业可着情,逐步使用软件传输资料,故资料的登录实行计算机加手工录入并用。

5、建设部内设机构调整后,建筑业统计管理工作由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负责,以往部署的建筑业统计,今年未再行文要求继续执行的,暂停上报。

最后,与会同志希望软件开发系统再增加一些指标,如月报、招投标、增加值等,以便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还希望建设部今后多组织一些有关统计工作的研讨,交流活动。

二OO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五篇: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分析

2007年02月09日 18:30 来源: 华经纵横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我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根据对规模以上单位的调查,2005年美容服务业产值为260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1.91%,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9.5%的增长率,发展空间。

一、美容机构经营状况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美容业运行状况良好,从业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收入较高,与餐饮、娱乐、保健等第三产业相比,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较之一、二产业个人收入要好。从业人员数量、美容机构规模、服务性收入和消费人群数量等各项指标均朝好的方向发展。

从业人员增加。美容服务性机构的从业人员约为比例为78.58%,平均从业人员的年龄为

美容机构增加。美容机构的保有量约为左右的机构是近五年开业的,化妆品企业和美容教育机构呈下降状态,分别为和600余家。

服务性收入增加。性收入达2200亿元人民币;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额约为产业的主体。

受教育人数增加。下降5.83%,累计为行业输送了培训者的53.92%)。

美容机构规模增大。美容机构总体仍以中小型为主,注册资金63.31%,实际投资

赢利水平增加。美容机构每店的平均营业收入为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过民币和二级城市为另外从业人员达到1600多万员,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 1600万人,其中女性占据绝大多数,25.7岁。172万家,年增长率约为美容业分为服务业和生产业及流通和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850亿元人民币,为服务性收入为美容教育培训机构的保有量为600余家,较之两年前的800余万专业人才,并且成为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渠道 30万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规模有所扩大。11.63万元人民币/年,其中一、二级60万元人民币者达43.84%,较之2002年一级城市为12.64万元人民币有较大提高。盈利者为52.6%,持平者为5.84%,其中近20万元人民币以下者占 51%3140家左右其中服务670余家,年(占受27.33万元人38.5%,亏损

者为8.9%,较之2002年49.6%、38.6%、10.6%略有提高。

从业人员收入增加。美容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为1050元人民币,年均为1.26万元人民币,但增长幅度不高,相比上约增长3%。

消费人群增加。美容消费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公职人员、公务员、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企业管理层人员是主要的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区间,以女性为主,约70%的人对美容业发展及美容持乐观态度。

从美容机构主要业态看,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成为仅次于个体和民营有限责任企业,位居第三的企业形态(美容机构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

个体经营59.21%

民营公司30.32%

民营股份公司2.06%

民营无限公司1.14%

外贸公司4.11%

国有公司1.11%

其他1.96%

事业法人0.09%

美容机构的平均营业年限

连锁、加盟管理比例增加,族式占主导地位;就经营来看,营、加盟经营占87.98%;就经营规模来看,中小型美容机构,包括连锁的中小型机构占大多数,说明整个产业模式的提升和改造还远远没有完成,所认识。美容机构的经营有连锁加盟(直营连锁、特许加盟)、直销介入、电脑网络式经营等。

5年以上者占70.29%。而且已经渐成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美容美发企业主要由家正由单一走向综合,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强势机构的连锁经92.73%),并且国外资本机构已4.11%)。规模化管理在被业界

同时标准化、美容院表现为发廊型、沙龙型、治疗型、休闲型、享受型、专门型、会员型等业态。80.25%的美容美发机构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机构则100%以不同形式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

二、美容行业员工的特征分析

从从业人员年龄及性别分布看,美容业是一个青春行业,更是一个女性就业的优势产业。她们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小,同时主要通过内部的职业培训来完成技能教育。

从业者学历分布-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

小学学历3.57%

初中31.53%

高中31.61%

中专技校21.92%

大专7.44%

本科3.81%

研究生以上0.13%

从业者培训状况-仍处于就业前培训阶段

有国外培训经历2.48%

经过国内系统培训53.92%

机构自行组织培训34.25%

店内师带徒培训9.13%

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分布看,在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的分布已成正态,但高级者较少,为美容机构开业和分等定级标准的实施已奠定基础。

主要从业者中,职业资格分布已成正态

美容高级技师2.62%

美容技师18.17%

高级美容师28.85%

中级美容师28.16%

初级美容师22.2%

美发高级技师2.6%

美发技师13.31%

高级美发师25.7%

中级美发师31.88%

初级美发师26.5%

三、美容市场消费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美容主要群体集中在年轻群体和中年群体,特别是容需求最为强烈,所占比例为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分布

20岁以下9.83%

21-30岁31.43%

31-40岁40.01%

41-60岁12.61%

40%。

31-40岁群体,他们的美

60岁以上6.12%

在职业分布上,公务员群体比较突出,其次是白领群体,工人和农民群体所占比例不高。

美容主要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公务员占28.58%

教师占7.03%

医务工作者占6.73%

企业管理层人员占9.89%

工人占10.2%

企业职员占9.89%

自由职业者占14.15%

农民工占5.13%

农民占1.75%;

美容主要消费方式

顾客进行美容消费时,大多数还是在商业流动区进行消费,另外为随机选择进行消费;还有将近40%的群体会采取会员卡方式进行消费。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业流动区消费者占34.05%;

在写字楼者占15.38%;

在住宅区者占20.62%,余为其他区域。

31.32%的消费群体为

美容总体消费量

调查发现:主要城市群体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费用为人民币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费2--3次者30.66%,每月消费一次者占40.26%。80%以上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价格持接受态度。

下载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密市建筑业调查

    高密建筑业调查 为更加深入的了解高密市建筑业的发展现状的了解,我特意利用寒假的时间对高密市建筑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近年来,高密市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

    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调查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城市出租车司机还是一个高收入阶层。来自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出租车从业人员约200万人。然而近几年,一些城市不断发生出租车......

    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调查

    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城市出租车司机还是一个高收入阶层。来自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出租车从业人员约200万人。然而近几年,一些城市不断发生出租车......

    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调查

    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调查 我国出租车行业发展调查 在上世纪年代到年代中期,城市出租车司机还是一个高收入阶层。来自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出租车从......

    汽车装饰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汽车装饰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特别是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汽车逐渐大幅度降价,更加......

    中国橡胶行业发展调查分析报告(共五则)

    中国橡胶行业发展调查分析报告摘要:橡胶行业是一个有16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它是指以橡胶加工或直接服务于橡胶加工为职业特点的工业门类。因此,橡胶行业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

    中国皮鞋行业发展预测

    中国皮鞋行业发展预测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皮鞋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4年真皮标志作为中国首例证明商标的试点在全国推出,成为中国皮鞋行业质量自律,构建品......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概况 2010/04/27 星期二 09:54美商伯明翰投资管理 上一則 下一則 ◎Wal-MartV.S. Carrefour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零售商Wal-Mart与家乐福有截然不同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