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密市建筑业调查
高密建筑业调查
为更加深入的了解高密市建筑业的发展现状的了解,我特意利用寒假的时间对高密市建筑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近年来,高密市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规范市场,积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每年高密房地产市场的投放量都在120万平方米以上,今年1-10月,已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37个,房地产开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51万平方米,竣工38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完成9.8亿元。截至目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亿元,实现利税458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183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计算劳动生产率平均人数为1.5人,劳动生产率5.8万元/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密市建筑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显著提高。
经调查目前我市有房地产开发公司51家,本地企业40家,外地企业11家。其中,本地企业二级资质2家、三级资质1家、四级资质20家、暂定资质17家,外地企业二级资质1家、三级资质1家、四级资质2家、暂定资质7家;有建筑业企业57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9家,专业承包企业10家,劳务分包企业18家,装饰装修企业10家。其中,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级资质1家、二级资质6家,三级资质装饰装修企业5家,家庭居室装饰装修企业5家。以上数据充分显示我是建筑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高密市建立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完善防欠长效机制,及时
处理拖欠投诉。强化投标无拖欠证明、竣工验收备案无拖欠证明、工资保证金等制度,以及施工现场劳务用工行为检查力度,切实预防民工工资的拖欠。以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为主,以诉讼为辅,处理拖欠上访投诉及市长公开电话,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今年共收取劳务工资保证金4087.6万元,返还376.6万元,共受理民工投诉15起。这说明高密市的劳务用工管理逐步规范。
高密市各建筑业单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用户评价”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深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上半年,有4项QC成果在潍坊市获奖,其中1项QC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填补了多年来的空白;绿洲凰庭4#、11#、12#楼,天润·宝翠园1#住宅楼、1#商住楼等19个在建工程,在全潍坊市工程评审中被评为优良工程,获奖数量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
随着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规模的扩大、领域的拓宽,通过行业培训、技能大赛、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等形式,高密市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现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近3000人,注册建造师500余人,注册统计师、会计师、经济师300余人。总体来说高密市建筑
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较高程度的提升。
作为建筑行业的“关口”民工工资是否能按时兑付是民众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确保民工工资按时兑付,山东省高密市最近加大农民工工资管理力度,严把建设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多个关口。
首先,规范劳务分包市场。该市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与施工现场民工签订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劳动用工合同。施工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合同约定支付民工工资。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工程的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民工工资支付直接负责。其次,严把招标投标关。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投标前,必须提供市清欠部门出具的该单位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证明。否则,不得进行投标。第三,严把施工许可关。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必须领取、签署承诺书,并分别按工程总造价的2%足额缴纳工资保证金(共计4%)。否则,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第四,严把竣工验收备案关。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综合验收手续时,必须提供市清欠部门出具的施工单位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证明,否则,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2007年至今,山东省高密市建设局围绕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秩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招投标,切实规范了建设工程交易各方主体行为,保障了建筑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截至目前,完成建设工程招投标88项,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100%;交易总面积67.8万平方米,交易金额5.6亿
元,平均降低工程造价3.5%,有效提高了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了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他们一是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监督制度。在公证处公证和招标办监督的基础上,邀请监察局和检察院提前介入,参与查阅资料、制定制度、咨询、决策等全过程监督,形成了由监察局、检察院、公证处、招标办全程监督的“四位一体”的监管体制,有效遏制了不正当竞争现象。二是建立了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项目经理备案制度。在工程招投标完成后,将中标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证件备案,中标监理企业的总监理工程师登记备案,杜绝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违反规定承揽多项工程的现象。四是建立了商业贿赂查询制度。将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由招标人报送检察院进行商业贿赂查询,凡是具有商业贿赂行为记录的投标人,责令招标人取消其投标资格,并把查询结果返回招标办进行备案。
通过寒假的调查使我对高密市的建筑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提升了我对建筑行业的兴趣。相信在高密市建筑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密市建筑产业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2009年10月
建筑顽石
第二篇:高密市人民政府
高密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情况报告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潍坊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帮助下,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省委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和《潍坊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为主线,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工作任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把法治要求贯穿到政府日常工作始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我市《潍坊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贯彻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依法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一是构建职能转变体系,制定《高密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成立高密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题组和4个功能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为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编制《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表》,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解为73项具体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
二是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2016年制定印发了《高密市行政权力清单动态调整办法》,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清单管理制度,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管理。完成了全市行政权力事项赋码工作,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统一编码,确定唯一标识。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落实下放事项承接。先后印发《做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的通知》(高政发〔2016〕13号、高政发〔2016〕24号、高政办发〔2016〕67 号)等系列文件,逐一落实国家、省和潍坊市下放、取消、调整权力事项的承接工作。2016年,共承接上级下放权力事项115项,取消20项,调整6项。
二是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强化。一方面建立监管体系,制定出台《高密市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组织各部门逐项或分类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方案,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分类标准和监管重点,积极推进行政机关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企业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监管制度;另一方面推广随机抽查,印发《关于报送推广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环保、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36家部门单位制定《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单两库”制度。
(三)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一是编制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将全市36个审批职能部门的271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服务指南全部编制完成,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增设“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公示模块,方便社会各界查阅下载。
二是推进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印发了《高密市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高政办发〔2016〕80号),在经济开发区的临港产业园试点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报告2项区域化评估评审。
三是完成行政审批否定报备工作。印发《高密市行政审批否定备案制度的通知》(高政办发〔2016〕41号),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决定实现 100% 报备,纳入全程监督。
四是扩大告知承诺审批适用范围。印发《关于转发<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扩大告知承诺制审批适用范围的通知>》(高政办发〔2016〕66号),在投资项目领域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审批。
(四)加强市场监管
严格市场监管,通过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确保不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2016年组织自主监督抽检1409批次,抽检结果公示率100%;在全市4家大型超市、2处集贸市场、27处中小学设立了食品安全快检室。二是推进药品药械和不良反应监管。严格落实药品经营许可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对300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建立监管档案。三是积极发挥消费维权平台的作用。2016年共受理各类投诉1269起,各类咨询解答2000多次,处置回复率达100%。四
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先后开展了冷冻肉、大桶水、集体食堂、六小食品、酒类、医疗器械、鞋类产品、轮胎、人造板、网络交易市场、虚假广告宣传、合同监管等专项整治21项。
(五)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
一是实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年共直接登记社会团体50家,其中社会团体2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9家,其中有行业协会商会类10家,科技类登记7家,公益慈善类26家,城乡社区服务类登记7家。二是推行社会组织登记“三证合一”、“一证一码”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对已登记的214家社会组织统一赋码和登记证书换发工作。三是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对社会组织全方位常态化管理。7家社会组织完成换届选举工作,3家社会组织完成负责人、法人代表的变更。建立社会团体换届选举工作台账,指导社会组织按时、保质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建立撤销社会组织名录和社会组织诚信档案数据库。
(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按照鲁政办字(2016)19号、176号和潍政办字(2016)57号、63号等文件要求,认真开展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试点工作。我市印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试运行有关工作的通知》,联合潍坊市政务服务办和浪潮集团公司技术人员举办了业务培训会议,对我市行政许可和公共服 4
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组织各部门完成271项许可事项和116项其他权力事项的信息录入工作。
二是加大办件满意度回访力度。建立办件满意度回访常态化机制,联合市审改办制定出台《高密市政务服务工作回访制度》,要求各窗口采取电话(短信、网络)回访、上门走访、发放评议票、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每月一次抽取不少于70%的本月办件数组织回访,承诺件回访率力争达到100%。市审改办和政务服务办每月一次对各窗口回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调度,每季度一次组织集中抽查。通过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切实掌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整改问责力度,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目前,各窗口已开展回访活动4次,共回访服务对象2000人次,政务服务办组织开展集中抽查2次,回访服务对象5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5条。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一)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一、按照《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潍政发〔2010〕28号)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编号公布制度的通知》(潍政办字〔2012〕22号)要求,我市出台了《高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工作的通知》,对规范性文件的登记、编号、印发、公布、报备进行了规范,确保将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落实到位。2016年,审核、把关规范性文件14件。定期开展规范 5
性文件清理工作,今年按照潍坊市的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清理规范性文件135件,废止48件,修改50件,保留37件。
(二)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按照《潍坊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部门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备案审查工作的通知》(潍政法发〔2015〕59号)和《潍坊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做好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工作的通知》(潍政法发〔2016〕18号)的要求,高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别下发了《高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部门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备案审查工作的通知》和《高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工作的通知》(高政办发〔2016〕40号),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报备进行了规范,确保将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落实到位。2016年,我市向上级政府法制部门报备规范性文件14件;部门向本级政府法制办报备规范性文件9件。
三、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
(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我市印发了《高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明确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范围、重大决策程序,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策。各部门、单位也依据《高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明确决策程序。2016年,市政府依据重大决策程序办理重大决策程序事项26件,部 6
门、镇街区办理重大决策事项217项,确保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
(二)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我市出台了《高密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试行)》,成立了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市内外法律专家和资深律师参与的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各部门均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2016年,市政府法律顾问为市政府提供法律建议36件,参加市政府专题会议8次,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提供可靠法治保障。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重点在农业、市场监管、卫生计生、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大力压减执法队伍,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先后整合农业、畜牧、农机所属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合药监、质监、工商所属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整合卫生、计生所属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组建卫生计生监察大队;整合交通局所属的客运管理办公室、出租车管理所、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所等机构,组建综合性的道路运输管理所。2016年,我市以列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综合执法“高密模式”基本确立。兼合职权,拓宽执法领域,推动“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由
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17个领域1322项行政处罚权,有效减少交叉执法。整合机构,压减执法队伍,推动“多头执法”向“专一执法”转变。全市执法队伍由改革前12支减为7支,有效破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难题。聚合资源,提升装备水平,推动“边缘执法”向“强力执法”转变。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积极创建完善12319语音呼叫等六大系统,确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二)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严格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的原则,开展行政执法主体清理工作,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均需经市政府依法审定执法主体资格,并在政府网站公示。通过梳理执法依据,明确执法主体资格,进一步杜绝行政执法部门推责争权、越权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现象的发生。
(三)开展执法证件审验和执法人员资格认定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在继续坚持实行发证前“四审、一公开、一宣誓”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执法证年审,对全市行政执法证件进行进一步清理,对于不在编、借调、离职人员的执法证件一概注销,对于需要年审和新办执法证件的人员,由各执法单位出具在编证明,经过层层审核合格后方可办理。同时,实行执法证件网上监督机制,对于被投诉而未处理的执法人员,一律不予年审和办理新的执法证件。2016年,共清理不在编、借调、离职人员执法证42件,新办执法证件171件,完成执法人员证年审300余人次,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证件管理水平。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通过创新政府法制监督模式,积极拓展监督领域、监督时间和空间,强化监督措施,壮大监督力量,建立24小时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制度,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及时收录行政违法信息,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部门和热点问题,及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建议和提案,2016年,共办理市人大议案118件、政协提案231件,办复率、满意率和落实率均实现了100%。
二是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监督。积极出庭应诉、答辩行政诉讼案件。参加行政诉讼19起,无一败诉。
三是接受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积极配合监察部门的调查,主动接受审计的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四是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市政府开通了政府服务热线,各部门也开通了相关服务热线,主动听取人民群众、企业、投资者对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对人民群众、企业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6〕43号)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建设,依法及时做好主动公开,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更新和拓展,及时处理依申请公开,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导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共更新数据15501条,上传数据4860条,处理依申请公开案例27件。其中,行政权力运行公开信息858条;重点领域信息公开569条;政策文件467条;其他信息2966条。未发生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布涉密文件和泄密的情况,未发生群众上诉事件。
(三)完善行政纠错问责机制
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或者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2016年以来,我市加强对消费市场行政监管行为的监督,进一步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对市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问责观察,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等纳入问责观察范围,加大对相关建设单位、牵头推进落实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的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 10
发生在民生资金、土地征收、扶贫等领域的严重违纪行为,以及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问题。
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
认真执行上级关于行政调解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行政调解制度,主动深入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法定渠道作用,不断完善行政复议相关制度,畅通复议渠道、创新审查方式、规范案卷格式,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切实维护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与做好信访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法治建设工作指导信访业务工作,以信访业务工作检验普法法治建设工作的成效,做到双促进、双丰收。
一是围绕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着力打造“三个信访”。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要求,重点围绕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集合全市力量做好信访工作。着力打造阳光信访,在已完成各镇街和市直部门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互联互
通的基础上,推动将全部信访业务纳入网上流转,实现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和结果在网上的可跟踪、可监督、可评价、可查询。着力打造责任信访,推动建立纵到底、横到边、无缝隙、全覆盖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确保信访各项措施更好落实到位。
二是围绕更好推进信访“事要解决”,着力抓好信访各项制度落实。大力推行信访听证,将信访听证作为推动复杂疑难信访案件化解、保障信访人合法利益、保证问题依法公平公正处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认真对待,对原则上符合听证条件的信访案件,进行公开听证,让公众和舆论进行评判和监督,增强处理问题的公开公正性,增强公信力,促使问题解决和上访人息诉罢访。通过听证,许多上访老户的底气明显减弱,非正常上访行为明显收敛,推动一批难案、积案得到妥善解决,许多上访老户得以息诉罢访。
七、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督促落实
(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为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相继成立并完善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承担起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法制部门,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问题和难题。
(二)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
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相关配套制度,修改和完善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方
案,年终对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进行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
为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基本建立了依法行政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常规法律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今年以来,共组织执法培训6次,组织收听收看上级执法业务培训8次。集中组织评查行政执法案卷625卷,对案卷评查中发现的26个问题,向相关部门下达了15份整改建议书,进一步提高了部门的行政执法水平。
2017年3月31日
第三篇:高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决策部署,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1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28亿元、增长2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2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增长18.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1亿元、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7592元、增长10.2%。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居83位,比上届前移6个位次。
深入开展企业年活动,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抓住国家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业投入,在建工业项目22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2个,完成投资90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8亿元、利税64亿元,分别增长16.8%和2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72%、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5%,SO2排放量和COD分别削减10%和14%,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指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切实加强三外工作,全市引进市外资金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48万美元;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势头,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35亿美元,其中出口8亿美元,总量居潍坊市第三位。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三化促一化”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获得丰收,总产达到82.5万吨、增长6.8%。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实现新突破,新建1.8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6万亩绿色无公害基地;新建改建9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市85%以上畜禽实现标准化饲养;新增35家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46家,居潍坊市各县市区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53个,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建乡村道路698.7公里,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新植树木1750万株,新增林场
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圆满完成省级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支农资金达到1.7亿元,农民得到实惠增多。以打造税收亿元镇为目标,加快“一园一场一区”建设,改造提升小城镇,城镇人口达到42.5万人,城镇化率达50.8%;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实现五个“全覆盖”;推进农村“五化”建设,加快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区建设步伐,已调整村居85个。
着力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坚持以融入青岛城市群为基本定位,以“三城同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完成城建投入21.6亿元,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被确定为全省30个中等城市之一。全力推进“两街三路”综合改造,完成拆迁18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回迁房和商品房82万平方米。文体公园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完成南湖植物园续建、凤凰公园
扩建工程,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45个重点城建项目正加紧建设。实施城区集中供热综合改造,新铺设地下管网100公里,供暖面积达到336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区供暖全覆盖;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全市绿化总量达到1421万平方米,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加强载体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利用青岛海港、空港和铁路、公路等优势,以大项目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突出抓好姜庄商品、朝阳铁运、胶河疏港、晟绮通关“四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已完成设施投入2.2亿元,洽谈落户项目20多个。积极培育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市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60亿元、增长18%。
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银鹰文昌中学和开发区中学,城区初中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成功申办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并开始招生,高等教育实现突破发展。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城区卫生资源向镇村延伸;深化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对全市430处农村卫生所实行镇街卫生院领办,促进村级卫生机构规范发展;新农合参合率达98%,全年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6330万元,全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五项保险实现集中收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各类保险累计参保42.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有较大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全年新增就业12835人,高技能人才达到5521人。文化建设亮点纷呈,莫言文学馆正式开馆,高密茂腔进央视11频道演出成功,电影大厦等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480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新建规范化农家书屋210处。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进步,农村标准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72%,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速融入“两区”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年”为总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大投入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为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潍坊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0%。主要约束指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
以上,SO2排放量和COD分别削减2%和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大投入、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动力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以“六大产业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充分运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通过增量投入和调整,带动优化存量,做大做强总量,力促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一是突出抓好“六大产业园”建设。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四是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加快发展高端农业。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以“四大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繁荣发展高端服务业。坚持把繁荣服务业与扩大内需紧密结合,加强载体建设,扩大产业范围,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加快“四大物流园区”建设。二是抓好服务业大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业。
——以增强城市服务承载功能为重点,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以融入青岛城市群为基本定位,以建设中央商务区为重点,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断提升城区服务承载功能。一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二是加快推进重点片区改造。三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管理。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以增加公共投入为保障,重点完善文化、教育、卫生“三大体系”,构筑养老、就业、保险、救助“四道保障线”,使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做好以上工作,要认真落实好六项保障措施: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努力以项目的大推进、大突破,促进大调整、大发展。认真开展“大项目建设百日集中行动”,利用100天时间,集中抓好项目洽谈、签约和开工建设,形成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的热潮,为全年的项目建设开好头、起好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农业、文化产业和公共服务项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
——破解瓶颈制约。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把解决发展空间问题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土地资源,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认真筛选包装一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民生工程等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笼子”;以点供方式解决土地指标问题;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用活土地
“挂钩”、置换等政策,建立城乡土地置换机制和平台,保证中小项目用地需要;努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努力争取资金支持;推进多层次、全方位招商,力争全年实际到位资金90亿元;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强力推动企业上市,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确保全年融资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其中新增银行贷款46亿元。
——扩大改革开放。以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二是深化企业改革。三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五是深化工作推进机制改革。
适应国际市场形势变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抓好利用外资和外经贸工作。一是积极扩大利用外资,确保年内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000万美元。二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是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提升外经工作水平。
——加强财政工作。积极培育财源,整顿税收秩序,努力增收节支,切实增强保障发展能力。一是依法治税聚财。二是优化支出结构。三是加强财政监督。
——狠抓生态建设。大力推广节能清洁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全力维护稳定。树立积极的稳定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解决企业解困、农民工工资、小区物业管理等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政府承诺继续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1)抓好新农村“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带头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2)鼓励农民发展保护地栽培,对新建冬暖式大棚继续给予财政补助。(3)开工建设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二期工程,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工作,力争今明两年完成全部任务。(4)进一步增加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确保人均筹资额不低于120元,报销封顶线由4万元提高到6万元。(5)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6)实施昌安大道铁路桥连接工程;加快西外环公铁立交桥建设,实现西外环全线贯通,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7)加快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改造完善城区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治污能力。(8)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启动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努力解决脏乱差问题。(9)健全完善城市社区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城市住宅小区管委会工作,实现公共管理服务全覆盖。(10)取缔城区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加大城区绿化力度,不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严峻的经济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担负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重任。
坚持加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更加主动地加强学习,不断充实现代经济、金融、管理等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形成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宏观形势分析,把握走势、顺应形势、发挥优势,努力营造更为有利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凝聚群众智慧,汲取实践经验,把握政策导向,超前研判工作发展态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敏锐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工作标准,努力争创一流业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理念,营造安商护商氛围,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现象,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坚持转变作风,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工作落实体制机制,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量化到具体指标、明确到具体责任人,把力量、资源和精力集中到抓重点项目、攻克关键环节上,把工作成效体现在项目建设、经济实力增强和社会和谐发展上。以重点目标、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的落实为着力点,跟踪问效、严格问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持千方百计抓项目,关口前移抓工作,深入一线作表率,做到反应迅速、推进有力。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依法行政准则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及意见、建议。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部门协作,确保政令畅通。
坚持清正廉洁,维护政府形象。坚定不移地推进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健全政府采购、资金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严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对政府公共工程、财政性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作用,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和审计决定的监督落实。深入开展廉政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干净干事,清正廉洁,努力建设清廉型政府,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第四篇: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2013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发展调查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然而,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依然激烈,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扩大。那么,建筑业发展到今天,它的前景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以前来看看2013年中国建筑业行业前景分析:
1.城市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仍将继续。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调整城乡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化。在此状况下,基础设施的缺口明显;同时,原有城市整治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园林绿化、景观、地下需求等为主要需求,尤其在大城市中表现突出。
2.交通建设仍然处于高峰
今年9月,川藏铁路开工。展望未来,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至2020年,我国尚有4万km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需要完成,以实现7918工程。此外,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至“十一五”末,将建设新线17000km,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km。
3.住宅将保持巨大的需求
我国城市住宅除了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已经到来的居民住宅更新换代的巨大需求,住宅建设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建设潜力。预计未来,除了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建设住宅外,对于危旧居民区实施的拆迁重建所占的比重将会加大。但是在中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市场环境严峻,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企业的利润率却很低,财务杠杆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高。面对这种形式,寻求未来发展道路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利润率却一直在低水平,我国的建筑产业制度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建筑的转型,企业应当考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五篇:建筑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
企业景气调查制度—1—
建筑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
请于2006年3、6、9、12月13日报出
由企业厂长(总经理)或其委托的企业其他主要负责人填报
表号:N232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文号:京统发[2005]88号
2006年季度有效期至:2006年12月底止
一、企业名称及代码
01 法人单位名称
02 法人单位代码 □□□□□□□□
请于下列各选项后的 □ 中打“√” 16 您对当前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看法是①乐观 □②一般 □③不乐观 □ 17 您对下期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看法是①乐观 □②一般 □③不乐观 □ 工程合同本期本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数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20 下期本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数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其中:国(境)外工程合同本期本企业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数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22 下期本企业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数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建筑工程量本期本企业建筑产品实物工程量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24 下期本企业建筑产品实物工程量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新开工工程量本期本企业新开工工程量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26 下期本企业新开工工程量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技术设备能力(包括企业技术力量、设备数量与质量)本期本企业技术设备能力相对施工工程要求是①充足 □②一般 □③不足 □ 28 下期本企业技术设备能力相对施工工程要求预计是①充足 □②一般 □③不足 □ 工程进度本期本企业工程施工进度是①较快 □②一般 □③较慢 □ 30 下期本企业工程施工进度预计将①加快 □②一般 □③放慢 □ 工程结算收入
本期本企业工程结算收入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32 下期本企业工程结算收入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建筑材料购进价格
本期建筑材料购进价格比上期①下降 □②持平□③上升 □ 34 下期建筑材料购进价格预计比本期①下降 □②持平□③上升 □ 工程结算成本
本期本企业工程结算成本比上期①下降 □②持平□③上升 □ 36 下期本企业工程结算成本预计比本期①下降 □②持平□③上升 □ 盈利(亏损)变化
本期本企业盈利(亏损)比上期①增盈/减亏□②盈亏不变□③增亏/减盈□ 38 下期本企业盈利(亏损)预计比本期①增盈/减亏□②盈亏不变□③增亏/减盈□-□企业编号 □□□□□□
—2—企业景气调查制度
续表
流动资金
本期本企业流动资金是①充足 □②一般 □③紧张 □ 40 下期本企业流动资金预计是①充足 □②一般 □③紧张 □ 企业融资
本期本企业融资情况是①容易 □②一般 □③困难 □ 42 下期本企业融资情况预计是①容易 □②一般 □③困难 □ 工程款拖欠
本期本企业应收未收的到期工程款比上期①减少 □②持平□③增加 □ 44 下期本企业应收未收的到期工程款预计比本期①减少 □②持平□③增加 □ 劳动力需求
本期本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46 下期本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固定资产投资
本期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48 下期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比本期①增加 □②持平□③减少 □ 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
本期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是①良好 □②一般 □③不佳 □ 50 下期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预计是①良好 □②一般 □③不佳 □ 51 第三部分问卷计算机平衡项选择选择①共 □选择②共 □选择③共 □
四、企业当前对人员的需求情况
目前本企业急需哪方面人员(按影响程度选3个)
1、推销展销人员
6、餐饮服务人员
11、中、西餐厨师
16、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
2、营业员、收银员
7、饭店、旅游服务人员
12、广告设计人员
17、计算机软件研发人员
3、治安保卫和环卫人员
8、一般管理人员
13、机动车驾驶人员
18、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人员
4、秘书
9、高级管理人员
14、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9、生产工人、运输工人、施工工人
5、财会人员
10、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5、机械加工装配修理人员20、技师或高级技师
第一 □第二 □第三 □
五、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判断与建议
您认为目前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下一步有何打算?有何建议与意见?
填表人姓名:职务:电话:报出日期:2006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