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4 13:3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高政发【2009】5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供热事业发展,根据有关《山东省供热管理办法》、《潍坊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的的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市市政局(以下称市供热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供热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全市的供热工作的规划、建设和使用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供热专业规划,组织实施城市中长期供热发展规划和年度供热计划;

(二)对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设计方案提出审查意见;

(三)负责供热经营许可和特许经营权的组织管理,依法实施行业监管;

(四)会同有关部门测算供热生产成本,建立和完善计量收费制度,并向社会公示;

(五)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六)组织制定城市供热服务质量标准、技术指标和评估监督办法,处理供热投诉。

第四条

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环保、财政、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市供热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科学布局、适度竞争、协调发展。

第六条 城市供热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形式相结合。积极推行分户计量用热。

第七条 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应当按照建筑节能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减少热能损耗。

积极鼓励城市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第八条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投资建设城市供热设施和从事城市供热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 城市供热专业规划由市供热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热力专项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配置热源。

第十条 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批准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规划、国土等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业规划的要求,预留热源以及其他供热设施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 住宅、公共建筑和工厂用热,按照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不得新建供热燃煤锅炉。

在集中供热规划区域内,环保部门拆除原有燃煤锅炉时,应当事先征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 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按规划新建城市供热燃煤锅炉的单台容量不得低于下列规模:

(一)热水锅炉14兆瓦;

(二)蒸汽锅炉20吨/小时。

已运行的城市供热燃煤锅炉应当逐步调整到前款规定的规模。

第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住宅和公共建筑需要实行集中供热的,必须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供用热设施。设施的建设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设计、施工方案须事先征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以便统一规划并于实际供暖能力相匹配。

新建居民住宅楼供热设施应当按照具有温度调控、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室内供热设施应当具有温度调控功能。现有住宅和公共建筑的供热系统应当逐步进行分户控制改造。第十四条 从事城市供热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其资质范围内承揽供热工程。第十五条 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资料以及有关部门的验收意见,报供热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承担供热设施保修期内的维修和调试等保修责任。供热设施的保修期不得低于两个采暖期。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的,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保修义务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保修期不受两个采暖期的限制。

第三章 供热管理

第十七条 从事城市供热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获得经营许可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八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取得供热经营许可;

(二)有充足的、符合规定的热源;

(三)有相应资格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和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的从业经历;

(四)有与供热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维修人员;

(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六)有与供热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

(七)有可行的经营方案,供热生产和服务等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八)具有良好的业绩和社会信誉;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现有转供热单位,必须符合以上条件。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由供热单位直接管理。第十九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特许经营管理规定,依法授予其供热特许经营权。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供热单位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对热能流量、供热区域、有效期限、服务标准、安全管理、履约担保、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其中,履约担保的方式由协议双方参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

第二十条 热源单位应当根据热源生产能力与供热单位签订入网协议,并报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热源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量地为供热单位提供热源,其热源流量、压力、温度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约定。

第二十一条 从事集中供热的单位在采暖期内不得停业、歇业。

供热单位拟停业或歇业的,应当在采暖期开始前6个月向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供热主管部门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从事集中供热的单位出现重大事故隐患,直接影响供热安全,不能保证正常供热的,应在事发2个小时内报供热主管部门,并及时组织抢修。

第二十三条 供热单位须具备与供热范围相适应的热源后,方可在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范围内发展热用户。发展单体楼以上(含)热用户须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对已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以及供热合同的约定,按时、连续、保质供热,不得拒绝提供供热服务。

第二十五条 供热单位对供热设施充水试压,必须明确时间,并提前7日通知热用户。充水试压时,出现室内供热设施漏水等异常情况,在保修期内,用户可以要求供热单位进行检修;在保修期外,用户可自行维修,也可委托供热单位维修,维修费用由用户自行承担。供热单位应当于供暖期开始前完成检修。第二十六条 采暖期为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根据气温情况,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作出调整采暖期的决定。

供暖设施达到规范要求的,采暖期内用户室内供热温度为18±2℃,不得低于16℃。供热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潍坊市城市集中供热服务质量服务标准规范》(潍质技监发【2005】121号)的规定设置测温点,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并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测温,做好测温记录。供热参数、监测点、热用户室温合格率和运行事故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供热管理机构备案。发生突发事件时,供热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报告有关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用热管理

第二十九条 新建、扩建住宅及现有住宅和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率提倡达到60%以上。供热单位应当与热用户签订供热合同,合同应当使用供热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标准示范文本。需要变更用热面积或过户更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供热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供热面积按建筑面积计算。

非居民住宅建筑层高以3米为标准,层高上下浮动超过1米的,按层高系数(实际建筑层高除以3)乘以建筑面积计收热用费。

未经供热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用热面积。擅自减少用热面积的,仍按原核准面积收费;擅自增加供热面积的,应当按有关要求补交相关费用。

第三十条 热用户申请停止用热或者恢复用热,应当在4月15日至9月30日,到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对于申请停止供热的,供热单位应当在10日内予以审核;对于不侵害其他热用户用热利益、不影响供热单位正常供热的,应当予以同意并由供热单位拆除、锁闭其用热设施,因拆除、锁闭用热设施所发生的费用由供热单位承担;对于可能对其他热用户用热利益和供热单位的正常供热造成损害或者损害威胁的,不予同意并书面告知理由,热用户应当按规定缴纳热用费。被拆除、锁闭用热设施的热用户在供暖期内,不得自行开启或申请开启供热设施。

被拆除、锁闭用热设施的房屋所有权人再用热时,应当与供热单位重新办理供用热手续,供热单位应当在充水试压前30日内予以开启。

第三十一条 热用户应当于每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向供热单位缴纳下一个采暖期的热费。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用热,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二条 单位、单位宿舍和居民小区内原有的集中供暖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后经验收合格的,接入城区集中供热系统,直管到户;整改后验收不合格或未进行整改的,在入户端口(指新建二级集中供热管网与原有换热站或锅炉房的接口,下同)处安装热计量器具,单独核算热用量,按表计收热用费,由各单位、居民小区自行管理到户。

学校、医院等公益性用热单位,可以在入户端口处安装热计量器具,单独核算热用量,按表计收热用费。

第三十三条供热价格以及与供热有关的各类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严格依法举行听证。

第三十四条 热用户应当配合供热单位入户进行供热设施的安全检查,禁止下列行为:

(一)安装不符合集中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内网系统;

(二)擅自连接管网,增加散热器或私自转供热;

(三)擅自在室内供热设施上安装放水阀、排气阀、热水循环装置及改变热用途;

(四)擅自调节一次控制阀门;

(五)跑、冒、滴、漏等浪费用热行为;

(六)其他危害供热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五章

供热设施管理

第三十五条 热源单位热源出口及二级换热站入口处的计量器具,由热源单位选型、出资安装和管理;二级换热站仪表间由热源单位管理;供热单位热源出口处的计量器具,由供热单位选型、出资安装和管理。计量器具的安装等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热计量器具按照规定校验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并定期检定或更换。其费用,按与供热单位签订的合同执行。供用热双方对计量器具发生争议时,共同委托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第三十六条 从热源单位起,至各小区换热站或热力分配站的供热设施,由热源单位或供热单位负责管理、维护;由个小区换热站或热力分配站到各单位(小区)入户端口以外的供热设施,按供用热双方协议约定负责管理,协议未约定的,由供热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入户端口以内采暖设施的维修、管理,由热用户自己承担。

第三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当对其管理和受委托管理的供热设施巡线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供热设施损坏后,供热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条 供热设施发生突发性故障,抢修时需要掘路、砍伐树木的,可以先采取必需的应急措施进行抢修,事后,应当按照规定到有关部门补办手续。

第三十九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供热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供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其供热设施及其安全防护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覆盖、移动、涂改安全警示标志。第四十条 在供热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改装、拆除、移动城市供热设施;

(三)擅自挖坑、取土、爆破等;

(四)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等;

(五)擅自将用热设施与城市供热管网连接;

(六)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擅自施工;

(七)其他损坏供热设施的行为。

第六章 投诉及争议处理

第四十一条 供热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供热服务标准和责任赔偿标准,向社会公布并监督实施。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于采暖期开始前一个月,将供热单位的热源情况、服务电话等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二条 从事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应当设立投诉受理机构,公开服务承诺和24小时服务电话,在9月30日前报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供热单位接到投诉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供热设施漏水的投诉,必须在接到投诉后1小时内到达现场抢修;

(二)对供热温度等有关供热质量的投诉,在采暖期开始后的10日内,必须在接到投诉后的5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在采暖期的其他时间,必须在接到投诉后的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

对供热温度进行测量,应当在门窗正常关闭2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将计量器具置于被测房间中央距离地面1米处,计量器具的稳定读数为实际供热温度。供热温度测量的具体操作规范,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 供用热双方均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对供热温度进行测定。经测定,确认被测房间供热温度不达标,属于供热单位原因的,供热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供热温度达到规定标准。热用户提出测温要求至室内温度达标之前的期间,为室温不合格的天数。对室温不合格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向热用户退还热费:供热温度高于或者等于14℃、低于16℃的,退还热费的50%;供热温度低于14℃的,全额退还热费。

因热用户装修、装饰等原因,致使供热质量不达标和造成相关损失的,责任由热用户承担。

第四十五条 因热源单位责任造成供热单位供热质量不合格的,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向热用户退还热费后,再按照合同约定向热源厂索赔。

因其他原因造成供热单位供热质量不合格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 热源单位与供热单位、供热单位与转供热单位、供热单位及转供热单位与热用户之间发生争议的,应当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供热管理机构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七条 供热单位以不正当手段获得供热特许经营权的,或者未按规定将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报告等报供热主管部门备案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照《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对供热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社会信誉差、扰乱供热市场秩序的供热单位,由供热主管部门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限制或缩小其供热范围,直至依法收回其特许经营权,责令其退出供热市场。

第四十八条 热源单位拒绝或不足量对外供热的,供热主管部门视情节对其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对外供热;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供热单位擅自停止供热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热用户不按时缴纳热费的,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十条规定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从事供热的单位未获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城市供热生产经营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在集中供热区域内擅自建设分散供热设施的,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拒绝或阻碍供热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六条 供热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30日起施行。

第二篇:山丹县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山丹县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区供暖管理,维护热用户和供热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区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区供热,是指城区内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区域锅炉、分散锅炉、太阳能、地热等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有偿向用户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区集中供热,是按照城市供热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特定区域的供热设施,通过热网统一向用户供热的方式。

第四条 城区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供热,积极推广电、天然气、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和供热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提高城市供热节能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县供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关于供暖政策的贯彻落实。

县物价局负责城区供热价格管理工作,制定城区供热计量收费管理办法。

县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实施供热工作的管理、监督、检查和供热收费面积计算及鉴定工作。

县民政局、财政局负责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困难居民采暖费补贴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供热压力容器等设施的检测、检查工作,制定城区供热质量测温办法,并组织实施。

县发改、国土资源、环保、规划、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区供热工作。

第六条 城区供热监管责任按供热方式划分如下:

县城投公司负责新鑫供热公司和城区地源热供暖管理工作。

县房地产管理局负责集中供热以外社会开发的商品房的供热监管工作。

城区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原企事业单位自建房屋的供热监管工作。

城区内各有关单位负责做好自建供热锅炉和集资房、福利房的供热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城区供热规划由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环保、房地产等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当依照城区供热规划,预留供热工程建设用地。

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等不得占用供热规划预留的城区供热设施用地。

第九条 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和分户供热计量规定设计和建设,并积极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第十条 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不得新建分散供热设施,现有不符合供热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分散燃煤供热锅炉按集中供热实施进度限期拆除。

城区集中供热尚未覆盖的区域,应当优先采用环保清洁能源和先进技术供热,确需新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的,按规定程序报批,集中供热覆盖后应无偿自行拆除,并入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的燃煤供热锅炉,按规划实施进程逐步拆除。

分散燃煤供热锅炉的具体拆除时间,由供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实施进度确定,并联合下达限期拆除通知。

第十一条 城区供热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锅炉、热交换站、泵站、热电

厂、热网等供热工程(含分散锅炉建设)必须符合城区供热规划,并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后,方可进行建设。未经供热、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建设前必须首先落实热源,并将工程的供暖系统设计图纸送供热主管部门审核,经供热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建设手续;不落实热源的项目,不予批准建设。配套供热工程完工后,由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单位参加工程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网供热。小锅炉并入集中供热,原则将原供热设施及土地(含煤场、渣场)移交集中供热单位用于改造换热站或管理用房之用。

第十四条 城区供热设施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在统一管网规划、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价格监管的前提下,放开经营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按照特许经营的要求,参与城区供热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

第十五条 按照城区供热规划,城区供热管线需要穿越道路、建筑物等设施时,须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能组织施工。供热经营单位因施工对产权单位或产权人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予以赔偿。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城区供热设施,是指城区供热生产、输送、供应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及附属设施。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对供热设施的保修期届满后,供热设施的维修和管理,按下列情形划分:

(一)城市集中供热区域内,供热系统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室外供热设施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维修、管理,热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供热系统未实行分户控制的,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含阀门井)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维修、管理,入户阀门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二)城市其它区域供热的,热用户楼外入户阀门(含阀门井)外的供热设施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维修、管理,入户阀门以内的供热设施由热用户自行维修或者委托维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造拆除、迁移建筑区划内的供热设施,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和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八条 因执行城区供热规划,需要改造居民住宅供热系统的,施工由供热经营单位负责,费用由热用户承担。

第十九条 规划部门审批涉及城区供热设施安全的项目,必须征求供热单位的意见。

工程施工影响城区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经营单位商定保护措施,由供热经营单位监督实施。迁移或改拆供热设施的,应当经供热经营单位同意,报供热和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供热经营单位安排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城区供热管网及附属设施如涉及到压力管道及压力容器承压部分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必须由取得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或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情况紧急时,可先施工,后办理维修告知手续,维修后必须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单位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损坏和擅自拆除、移动、改建供热管网、阀门、仪表、地沟、阀门井及其他设施;

(二)在供热管网、阀门井、地沟上进行建筑或堆放物品;

(三)向阀门井、地沟内排放雨水、污水或者倾倒垃圾、残液;

(四)利用供热管道及支架敷设线路或悬挂标牌、物体;

(五)在供热主管网及附属设施外缘1.5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挖掘、钻探、打桩、爆破、植树、埋设线杆等;

(六)其他危害供热管网和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因室内装饰影响供热设施抢修的,热用户应无条件自行拆除;拒不自行拆除造成损失的,由热用户承担。

第二十三条 热源出口处应安装热计量仪表,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管理。新建住宅区的热计量仪表由开发商负责安装,费用由开发商承担,旧住宅区的热计量仪表由供热单位负责安装,费用由供热单位承担。用户进口处也应安装热计量仪表,由用户和供热单位共同管理,安装费用由用户和供热单位各承担50%。供

用热双方因供热计量数据发生争议的,由技术监督部门裁定。

第二十四条 供热的计量仪表必须安装使用合格产品。供热的计量仪表应当进行周期检定。

第二十五条 未经供热经营单位同意,禁止将自建的供热设施与供热管网连接。

第四章 供热管理

第二十六条 供热经营单位和用户之间应当订立供用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内容应包括:供热期限、供热时间、供热参数、事故处理、维护责任、热量计量方式、收费标准、缴费时限、结算办法、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七条 本县城市规划区域内供热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可提前或延长供热。

第二十八条 在供热期内,用户采暖、保温设施达到规范标准的,除不可抗力原因外,供热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达到18℃(±2℃),不低于16℃,室温合格率不得低于97%。非居民用户的室内温度执行国家规范标准。

第二十九条 新热用户或扩大供热面积的热用户,应当向供热经营单位提交有关用热面积、层高、建筑位臵图、平面图、采暖系统图等资料及用热申请书,经审查具备供热条件的,签订供用热合同后方可供热,并将供热合同分别报供热单位的主管部门

备案。

第三十条 集中供热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供热主管部门确定的供热范围向用户供热。供热经营单位需要调整供热范围或增减供热面积的,应当报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设施维护、检修、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健全城市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安全运行、稳定供热。实施规范化服务,服务内容、标准、时间等方面须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设臵的维修、抢修和监督投诉电话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

第三十二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遵照供热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按期进行大、中、小型检修,使供热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检修工作必须在每个供热期前完成。

第三十三条 供热经营单位的司炉、运行、维修等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十四条 供热经营单位的锅炉水质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因供热经营单位水质不合格导致用户采暖设施结垢堵塞、锈蚀漏水,由供热经营单位承担责任,并负责维修。

第三十五条 在供热期内,供热单位应当对热用户室温进行测量。测量室温须由测温的专业机构派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当使用经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测温仪器,采用符合

规范的测温方式。

供热单位应当每月抽查每个小区总供热面积3%-5%的用户室温,每户按80平方米计算,测量结果由热用户签字,作为测量室温的证据。

热用户对室温测量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供热管理机构提出复测申请。供热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具有测温资格和测温技术条件装备的单位进行复测。

供热管理机构可以抽样测量热用户室温,热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六条 热用户可以对供热质量等问题进行投诉。集中供热系统的热用户向供热经营单位主管部门或供热主管部门投诉;分散热源供热的向供热经营单位热源主管部门投诉。对用户投诉的事项,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处理,协调处理无果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七条 因供热经营单位供热质量责任给热用户造成损失的,由供热经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供热质量责任根据供热期内测温结果认定,具体测温办法由技术监督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制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供热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供热经营单位不承担责任:

(一)热用户擅自改变居室结构和室内供热设施的;

(二)因室内装修和节能保温措施不达标影响供热效果的;

(三)停水、停电造成供热中断的;

(四)在供热设施正常的检修和供热试运行期间;

(五)其他不属于供热单位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在供热期间内,除不可抗力外,未经供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供热经营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因供热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的因素,不能正常供热时,应在4小时内通知热用户,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供热;停止供热时间超过24小时的,应报告供热经营单位或供热主管部门,并向用户退还当日热费。

因热用户责任使供热单位实施停供的,必须在送达停止供热通知书中明确告知热用户,然后停止供热。

第三十九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认真落实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供热保障和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十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按供热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第五章 用热管理

第四十一条 需要用热的用户,应当向供热经营单位申请办理用热手续。

热用户增加、减少用热面积或更名,应当到供热经营单位办理手续。未办理减少用热面积手续的,按原面积收取热费;未办理更名过户手续的,由原房屋产权人或承租人缴纳热费。

用户需要拆改内网管径和供热设施,应当到供热经营单位办

理手续后方可施工。未办理手续擅自施工的,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十二条 热用户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建筑节能规定安装供热计量、分户温度调控装臵,并对房屋采取节能保温措施;

(二)内网系统的改造应当符合供热技术标准;

(三)每年用热前对内网管道和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完好;

(四)及时缴纳热费;

(五)不得擅自拆改室内供热设施或启动、关闭供热阀门。

(六)不得擅自增加散热器,安装热水循环预热装臵或放水装臵等,不准取用、排放供热设施循环热水;

(七)不得擅自挪动、改动供热分户控制装臵及其附件;

(八)不得实施影响供热效果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 热用户应当对所属的供热管网或共用供热管网设施定期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供热。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管网设施由供热经营单位向热用户下达限期维修通知。热用户不及时维修,造成停止供热或供热质量不达标的责任由热用户承担,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热量浪费、设施损坏等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不需采暖的房屋所有权人,应当于供暖前30日内向供热单位提出拆除、锁闭用热设施的书面申请。供热单位在收到房屋所有权人的书面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予以审核;对于不侵害其他热用户用热利益、不影响供热单位正常供热的,应当

予以同意并由供热单位拆除、锁闭其用热设施,因拆除、锁闭用热设施所发生的费用由房屋所有权人承担,拆除后因室温过低致使供水、排水管道及其它设施冻裂,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对于可能对其他热用户用热利益和供热单位的正常供热造成损害或者损害威胁的,不予同意并书面告知理由,其用热设施不得拆除、锁闭,房屋所有权人应当按规定缴纳热用费。

被拆除、锁闭其用热设施的房屋所有权人在供暖期内,应向供热单位缴纳总热用费30%的户间传热热用费;被拆除、锁闭其用热设施的房屋所有权人再用热时,应当与供热单位重新办理供、用热手续,重新安装、开启其用热设施所发生的费用由房屋所有权人承担。

第四十五条 热用户申请停止用热后,又私自接通供热设施用热的,供热经营单位按全额热费予以追缴。未办理手续自行停止用热的,供热经营单位不予减免热费。

第四十六条 供暖期间,热用户室内用热设施出现故障,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抢修。用户无法修理时,可委托供热经营单位或物业公司有偿代修。

第四十七条 热用户因房屋装修而影响供暖效果的,责任由用户自负,并承担因此给单元楼内其他用户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供热经营单位应当广泛宣传安全用热知识,及时全面向热用户提供有关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定期入户巡检用

热设施,确保供用热安全。

供热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入户巡检时,须主动说明事由,并出示供热单位统一制作的工作证件。

热用户应当积极配合供热经营单位工作人员对供热设施进行巡查、维修和检修。

第六章 热费收缴

第四十九条 供热价格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具体按照《甘肃省定价目录》的规定执行。供热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应当遵循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调整供热价格必须举行听证。

第五十条 供热价格要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具体办法由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制定,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新建建筑要同步安装供热计量和调控装臵。既有建筑具备条件的,应当及时进行改造,达到节能和热计量的要求,按两部制热价计收热费;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造。过渡期内的热价收取方式,按供热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计收。

第五十一条 供热经营单位根据热用户的用热种类和用热性质,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供热价格标准收缴取暖费。用热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每年采暖期前向供热单位预交本70%的采暖费,剩余部分必须于次年4月1日前交清。对不按时交纳采暖费 的,供热单位可依据合同约定收取违约金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司法解释,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收取违约金。

热用户无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不按时缴纳热费的,供热单位有权在缴费通知书送达15日后,实行限供、缓供或停供。

第五十二条 建立城区供热专项调节资金,用于城市生活困难家庭热费补贴。具体办法由财政、民政等部门制定,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三条 供热单位收费人员必须佩带由本单位核发的上岗证,依法文明收费。

第五十四条 新建建筑空闲期间产生的热费由产权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十五条 因供热单位责任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向热用户供热的,供热单位应在供热期末,除按照延误供热时间,折算标准热价减收或者退还采暖费外,还应当按合同约定向热用户支付违约金。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影响城区供热设施安全行为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因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向供热单位赔偿。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供热主管部门责令当事人或单位立即纠正过错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承担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对供热经营单位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第五十八条 热用户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纠正,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逾期不纠正或不进行赔偿的,供热经营单位可停止对其供热。

第五十九条 供热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一)使用无证人员上岗作业的;

(二)供热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三)使用不合格城区供热设施的;

(四)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未按规定建立抢修队伍、配备安全设施,未及时抢修供热设施故障的;

(五)擅自停止供热或未履行通知义务而停止供热的。

第六十条 对破坏、盗窃城市供热设施,阻碍、殴打、侮辱依法执行公务工作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

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 城区供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四条

第八章 附 则

本办法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玉溪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试行)

《玉溪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试行)》

(2011年12月19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出租汽车客运行业管理,维护客运市场秩序,保障乘客、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云南省玉溪城市管理条例》和《云南省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玉溪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出租汽车的行业规划、经营、服务、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出租汽车,是指依法取得经营权,在城市范围内根据乘客意愿提供客运服务,按行驶里程和等待时间计费的五座小型客车。

第三条 城市出租汽车的发展,应当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其它公共交通客运方式相协调。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鼓励使用环保、节能型车辆,促进节能减排。

推进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施行智能信息化管理,推广使用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指挥调度和监督、服务、管理系统。

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成立城市出租车行业协会,依法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第五条 城市出租汽车客运应当按照运力运量基本平衡的原则,依据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结合城市规划区发展趋势,按城市总人口与城市出租汽车不低于1.5‰的比例,确定城市出租汽车数量,适时投放。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负责实施玉溪市城市规划区内出租汽车行业的具体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出租汽车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二)负责发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

(三)负责城市出租汽车营运的日常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的经营资质审定、质量信誉考核及从业人员资格培训;

(五)负责处理投诉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委、公安、财政、工商、税务、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七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或许可的方式取得,使用期限为8年。经营权使用期满后,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收回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税务部门收回税务登记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收回出租车牌证、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

(一)本办法实施后新投放的出租汽车,经营权实行有偿使用,由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经营权有偿许可所得纳入同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用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的,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要求,实行公司化管理,由所属出租车公司申请办理经营许可登记,其经营权实行期限制,具体使用期限另行规定;

(三)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客运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行业规划涉及到的其他城市客运车辆,确需转换经营方式的,需提出申请进行审批。

第八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具备从事城市出租汽车客运法人资格;

(二)符合行业规定的营运车辆,并经检测合格,车辆数不少于100辆;

(三)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停车场地和配套设施;

(四)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调度、驾驶、票务、车辆管理等专职人员;

(五)有与其经营方式相配套的营运、安全、财务、保险、劳动人事等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六)有承担责任事故风险理赔等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申领城市出租汽车《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除应当提交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企业章程;

(三)企业负责人或申请人身份证明,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委托书,经营服务质量承诺书;

(四)拟投入车辆的技术等级、类型等级、车辆数量等;

(五)场地使用或者租用证明,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

第十条 从事城市出租汽车的经营者,应当持城市出租汽车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专用车辆牌照,向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申请办理道路运输证。

第十一条 禁止未取得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禁止从事摩托车载人的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不得擅自转让。确需转让经营权的,所属出租公司应当向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提出申请,纳入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转让。转让后凭转让合同、纳税证明等,办理转让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从事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龄在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二)具有当地身份证明或者居住证明;

(三)持有相应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3年以上驾龄;

(四)3年内驾驶证未被记满12分;

(五)3年内未发生负有主要责任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应当向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提出申请,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城市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方可从事城市出租汽车客运服务。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城市出租汽车推行公司化管理,鼓励、引导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原城市出租汽车公司应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3年内重组整合为2至3家公司,达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不按时完成重组整合的公司不予审验,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对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的资质、营运车辆的状况、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从业资格实行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经营和服务。

对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实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每年由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对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等情况进行考核。对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3年内不得提出新增经营权许可申请。

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向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通报城市出租车经营者、出租汽车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应当将其纳入质量信誉考核。

第十六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执行国家和行业服务质量规范标准,依法经营,文明服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与出租汽车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签订经营服务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质量等内容。对经营管理、营运服务成绩显著和拾金不昧、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方面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按照核准的车辆数量投入营运,不得擅自暂停或者终止营运。需要暂停营运的,应当报经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批准;需要终止营运的,应当提前3个月申报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城市出租汽车应当在车籍所在地的城市营运,不得在异地驻点经营、超许可范围经营。

第十九条 城市出租汽车客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拟定方案、组织听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条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定期对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安全知识教育;

(二)由专人负责票据管理,建立相应台账;

(三)建立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和车辆技术档案;

(四)按时办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及车辆年审手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处理及保险索赔;

(五)配合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做好日常监督检查、投诉处理和失物查找;

(六)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七)与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和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报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备案;

(八)不得要求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出资购置车辆、一次性买断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收取营运收入保证金、高额承包费;

(九)不得聘用无出租汽车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从业资格证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从事出租汽车运营;

(十)未经同意不得利用出租汽车悬挂、喷印和粘贴车身广告或其它标志标识;

(十一)依法办理乘客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强制性保险。

(十二)经营期内更新车辆的,应当经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批准。

第二十一条 城市出租汽车的技术性能应当达到国家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车型、车身颜色、排气量要求,车辆技术性能完好;

(二)车身、车厢整洁;

(三)车辆号牌清晰、完整;

(四)符合出租汽车标志和标识管理规定,车身明显部位设置经营企业名称、投诉电话;车厢内设置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服务标志;

(五)按照规定安装、配备、使用出租汽车顶灯、计价器、灭火器、防劫设施、空车待租标志及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等,并保持完好有效;

(六)符合客运服务规范对车辆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二条 城市出租汽车设置广告,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并经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同意,按规定设置、粘贴。

第二十三条 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服从经营者管理,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优质服务;

(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保持车辆整洁卫生,设备、设施完好,满足乘客对车上空调、音响合理的使用要求,按规定定期清洗和更换座位套;

(三)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从业资格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他人使用;

(四)按照合理路线或者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未经乘客同意,不得绕道行驶或者招揽他人同乘,不得中途倒客、甩客、敲诈乘客;

(五)在出租汽车专用泊位待租,在临时停靠点上下乘客,并即停即走;

(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禁止沿街揽客,随意调头等违法行为,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发现乘客遗失在车内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并及时报告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或者所属经营者;

(八)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一年内出现3次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重新参加学习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营运。

第二十四条 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必须使用出租汽车计价器,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出租汽车计价器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检定合格;

(二)按计价器显示的数据和金额收费,并提供机打或税务专用发票,乘客包车约定的除外;

(三)不得利用计价器作弊欺骗乘客;

(四)不得私拆计价器铅封、改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设定的参数或者车辆有关部位的结构,影响计价器的准确度;

(五)无人乘坐或者待租时,应当竖立空车标志牌,载客时应当放下标志牌;

(六)计价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营运,及时到指定地点修复并经检定合格后方可营运,不得擅自改变计价器的安装位置。

第二十五条 乘客应当按照计价器显示的价格支付车费及途中所经路段发生的合法征收的道路、桥梁通行费;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应当在始发地向乘客说明,途中可能产生道路、桥梁通行费用的,乘客拒付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可以拒绝服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乘客可以拒绝支付车费:

(一)出租汽车无计价器或者有计价器不使用的;

(二)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不出具发票的;

(三)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未经乘客同意明显绕道行驶的;

(四)未经乘客同意搭载他人的;

(五)由于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的原因、基价里程内车辆发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未完成运送服务的。

第二十六条 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客运集散点或者道路边待租时拒绝载客;

(二)载客营运途中中断服务;

(三)乘客招手停车后不载客;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乘客应当文明乘车,有下列行为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应对其劝阻;劝阻无效的,可以视情节拒绝服务。

(一)在车内或者向车外乱扔废弃物,吸烟和污损车辆;

(二)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

(三)要求在禁止停车的地点上、下车;

(四)有影响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安全行车的行为;

(五)开关车门时有影响他人的正常通行和安全的行为;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乘客需要到偏僻地区时,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可以要求乘客随同到就近的公安机关办理验证登记手续,并报告其所属的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乘客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服务监督

第二十九条 城市出租汽车实行扬手招车、预约订车、站点租乘和包车等客运服务方式。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应当会同公安交通管理、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在城市商业中心地区、居住区和主要道路上,根据道路交通状况,设置有明显标志的出租汽车上、下乘客的停靠点、泊位。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其他客流集散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出租汽车专用泊位。

第三十条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执法人员对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按照规定佩戴标志,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三十一条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应当建立健全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投诉举报奖励制度。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接到投诉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在15日内处理完毕,将处理结果通知投诉人,并向社会公布。

城市出租汽车经营者接到投诉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答复,乘客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申请处理。

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受理的投诉,经查证属实的,对投诉人给予奖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可以暂扣道路运输证和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从业资格证,并出具暂扣凭证。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营运,没收违法所得;对摩托车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非法营运车辆的城市出租汽车驾驶人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没收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行为,由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第十二条规定,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或者车辆营运证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七条规定的,对经营企业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体经营者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八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二十条第(一)至

(六)规定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二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二十三条第(三)、(四)项规定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第二十四条第(二)至

(六)项规定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乡镇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镇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集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安全、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根据《**省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办法》和《**县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镇集镇、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含轻工业小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照明、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公用场所、道路交通和集镇居民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 **镇集镇办是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集镇市容和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派出所、卫生、工商等单位,必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集镇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集镇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建管分离、分类执法原则;

(二)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和改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秩序的责任和义务并服从管理,不得妨碍、阻挠管理人员执行公务。

第六条 **镇集镇办受镇党委、政府的委托,代表镇党委、政府监督、检查相关单位关于集镇管理工作,接受群众的来信、来访、举报和控告,并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

临街建筑物管理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维持临街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建筑物及装饰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临街建筑物及设施应定期进行粉刷、清洗。

第八条 对影响市容市貌的残垣断壁、危险房屋、构筑物等,产权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市容管理要求及时进行修整、改造或者拆除。

第九条 在建筑物的外墙、阳台、屋顶和街道两旁等处,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第十条 室外天线、空调外机等物件,在安装时必须按集镇办统一要求悬挂(统一高度、横成行、竖成列),并保持整洁、美观、无锈蚀。

第十一条 不得擅自破墙拆窗乱开新门店或者装饰已有门店。凡需开设新门店、装饰已有门店的,必须根据集镇办的统一要求进行相关活动。

第十二条 建筑物外挂的防盗窗和栅栏严禁超出墙体。

第十三条 临街建筑物应当创造条件安装彩灯、轮廓灯等进行亮化。集镇新建、改建的公共建筑物必须按照乡镇亮化的统一要求进行亮化,确保亮化工程与建筑物同时竣工。

第十四条 不得在建筑物顶(外)乱搭乱建棚舍。

第十五条 不得将炉口、烟囱、油烟排放、污水道等排污口朝向街面,禁止临街安装户外水龙头及架设炉灶。

第十六条 临街门店必须保持店容店貌整洁美观。标牌规范,无

缺字、漏字,用字规范;店内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整齐,严禁在店外打牌下棋;严禁设置摊外摊、店外店;严禁用高分贝喇叭招揽生意。

第十七条 严禁在镇区主街道经营建材加工、丧葬用品、废品收购、汽车机械维修与清洗等影响市容市貌、污染道路的行业。

第十八条 临街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履行《门前五包》(即包净化、包绿化、包亮化、包美化、包秩序管理)责任制,确保市容整洁美观。

第三章

集镇道路及人行道管理

第十九条 集镇所有道路和人行道应当保持平整完好,凡有破损、坑洼的道路由集镇办及时修整。

第二十条 禁止在集镇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经营任何物品和乱搭乱建,早夜市应按规定办理证照在指定地点和规定时间进行营业。

第二十一条 不得在集镇道路和人行道上维修、清洗车辆及进行电气焊、割、加工、拌水泥等作业。

第二十二条 不得向集镇道路和人行道上乱泼污水、污油。

第二十三条 不得损坏路面,各种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不得擅自在集镇道路上行驶、停放。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挖掘集镇道路和人行道。确需挖掘的单位或个人须向镇政府申请办理道路挖掘许可手续,并按规定缴纳道路挖掘路面修复费后方可实施挖掘,挖掘结束后要按

道路原貌标准进行填埋恢复,并经集镇办验收合格。施工单位在破路施工时,应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阻碍交通,污染路面。

第二十五条 严禁车辆抛、洒、滴、漏、带泥上路污染路面。运输渣土沙石等易撒易漏物品必须按照集镇办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行驶,到指定场地弃置。

第二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人行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当设置盲道、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设施。

第四章

集镇宣传行为管理

第二十八条 设置临街条幅(竖幅、横幅)、广告牌(标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灯箱、墙体广告、画廊、橱窗、遮阳棚等,必须报镇集镇办审批,获批后方可设置,并保持内容健康、文字用语准确,定期维修、油饰或更换,临时性条幅用完后应及时清除。

第二十九条 不得在电线杆、行道树、电话亭、墙壁等公共设施上张贴、喷绘、手写、悬挂广告。不准沿街散发广告宣传品。大型广告宣传,须按规定报请镇集镇办审批,在市容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限期悬挂、张贴,并按要求保持场地整洁。

第三十条 利用集镇公共场地设置展销、有奖募捐、开业庆典、灯饰、促销演出等,须经集镇办审核同意。

第五章

集镇公用设施管理

第三十一条 严禁擅自挖掘、拆除、移动、损毁路名牌、公交站牌、交通标志牌、线杆、电话亭、水井盖、井篦、阀门、管道等公用设施。严禁在建筑物、构筑物等公共设施上涂画、刻划。

第三十二条 严禁擅自接用集镇道路照明电源,操作集镇道路照明开关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三条 严禁在路灯专用地下电缆或管道上挖掘、钻探、打桩、堆压物品;依附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以及地下各种管线等设施的设置,须经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

第三十四条 严禁擅自在照明设施周围3米内搭棚围栏、堆放杂物、挖坑取土、建造建筑物、倾倒废渣、废水和使用明火作业。

第三十五条 严禁擅自修筑道路出入口。

第三十六条 严禁在排水设施内装置管线、设闸堵水或者安泵抽水;严禁占压、堵塞、损坏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禁止擅自连接、更改集镇各类排水管线。

第三十七条 严禁破环、侵占集镇内的行道树、花坛及草坪等绿化设施。

第三十八条 自来水、燃气、电力、电信、移动、广电、公交及其他公用设施由集镇办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各类管、线必须按要求牵引,严禁乱牵乱引,影响市容市貌。

第六章

集镇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九条 街道、车站、码头、广场、景区、河道、湖泊、文化体育场所等,应当保持整洁、美观。不准乱扔果皮、烟头、口香糖、纸屑等废弃物,不准乱泼污水,不准随地吐痰、便溺。

第四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与集镇办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施工时必须设立告示牌和围墙作业,临街应设置安全防护网和屏蔽式防护架,设置运输车辆冲洗池。施工单位必须在批准的占地范围内作业,及时清运渣土,清除污水,机械停放有序;竣工后及时拆除临时建筑物,清理和平整场地。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的室(院)内外环境卫生由各单位负责,室内做到窗明几净,卫生清洁,室(院)外环境卫生做到整洁,卫生设施齐全,窨井、阴沟畅通。

第四十二条 科研、医疗、屠宰、化学制品等单位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混入生活垃圾,不得乱倒乱扔。

第四十三条 禁止在集镇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四十四条 禁止向水体倾倒、排放有毒有害废渣、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油类、酸液、碱液等废液或含有中、高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和其他影响河道环境卫生和水体质量的污染物。

第四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集镇的露天场所或者垃圾中转站内焚烧树叶等废弃物,不准随意倾倒液化气瓶内的残余废渣。

第四十六条 道路清扫保洁应按集镇办规定的时间进行,并规范作业,做到随脏随扫、随扫随清,不得滞留堆放,不得将最后的残土扫进下水道。

第四十七条 生活垃圾管理遵照《**镇集镇生活垃圾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严禁占用公共场所或公共通道搭灵棚办丧事,严禁在集镇主干道上抬棺游街、燃放鞭炮、抛撒纸钱等活动。

第四十九条 集镇主街道应当设置数量足够的果皮箱。

第五十条 禁止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禁止在公共阳台楼道堆放杂物。

第五十一条 禁止在集镇主街道两旁饲养鸡、鸭、鹅、猪、兔、狗等家禽家畜。集镇与农村结合部的农户饲养家禽家畜实行限养、圈养。

第五十二条 出售冷饮的摊点、门店、超市必须设置盛放包装材料的容器,并对周围环境卫生负责清理。

第五十三条 严禁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放。

第五十四条 镇直(办)各单位必须重视除“四害”工作,有专人管理消杀药品,严格控制临时性“四害”滋生地,杜绝固定的“四害”

滋生地发生,有效控制“四害”密度。

第五十五条 严禁在晚上22点至早晨6点之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装修和加工活动;(确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必须经集镇办批准并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第五十六条 严禁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边界噪声超标准的设备、设施。

第五十七条 严禁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家庭室内娱乐活动。

第七章

集镇绿化管理

第五十八条 学校、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医院、疗养院、宾馆、企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不得低于单位总用地面积的25%,其他单位的附属绿地面积不得低于单位总用地面积的20%。

第五十九条 居住小区的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0% ;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0%。

第六十条 集镇主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得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15% ;公园绿化面积应占公园总面积的60%以上;集镇广场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

第六十一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或者集镇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六十二条 严禁砍伐或者迁移集镇树木。因特殊情况需要砍

伐、迁移的须经镇政府批准。

第六十三条 禁止侵占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确需改变绿地用途的,应当报经镇政府批准。单位维修管线需要挖掘、占用绿地,砍伐、修剪树木或拆迁绿化设施的,须办理有关手续并缴纳补偿费后方可施工。(因不可抗力危及管线安全或紧急抢修管线,需挖掘绿地、砍伐树木及移动设施的,可先行施工,但在24小时内应补办手续。工程结束后,抢修单位必须及时恢复绿地原貌。)

第六十四条 禁止就树搭房、在树上架设电线、在树下搭灶生火,在绿地内停放车辆、乱扔废弃物、挖坑取土。

第六十五条 集镇绿地养护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管理:集镇公共绿地、集镇道路绿地、集镇道路行道树等公共绿地由集镇办负责;单位附属绿地由本单位负责;居住区绿地由其户主负责。

第八章

集镇交通管理

第六十六条 进入集镇的机动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慢速行驶,服从交通警察或交通协管员指挥。

第六十七条 在行驶途中发生故障不能行驶时,应设法迅速牵引出交通路面,严禁就地维修妨碍交通。

第六十八条 集镇实行交通总量控制,进入集镇的特种车辆、大型卡车、人力三轮车、板车必须持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通行证。

第六十九条 公交车必须按时到站停靠、上下乘客,严禁越站、甩客;保持车身、车内整洁卫生,严禁在车窗上张贴广告,遮挡乘

客视线。小型出租车必须在规定的地点停靠,不得妨碍交通秩序。客运车辆必须在集镇指定的客运站点上下旅客,不得沿街揽客。禁止非营运车辆运营载客。

第七十条 在集镇内禁止车辆乱停乱放,非机动车一律停放在人行道划定停车泊位;小型汽车停放在规定的停车泊位或停车场;严禁载货卡车、工程机械车等大型车辆停放在主次干道两旁的停车泊位或其他公共场地,严禁在上述地方从事装卸货物工作。

第七十一条 禁止任何车辆超速超载行驶,逆向行驶、非法转向,在上(放)学高峰、大型会议等特殊交通状况下听从交通警察或交通协管员指挥适时调整。

第七十二条 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机动车道溜达、追逐、奔跑,横穿马路走人行横道。

第九章

集镇卫生服务收费

第七十三条 按照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街道、道路的清扫及建筑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置实行有偿服务,集镇中的所有机关单位、行业部门、团体、门店、摊点及居民住户等(包括流动人口)都有自觉交纳卫生服务费的义务。

第七十四条 卫生服务费的征收标准,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七十五条 建筑垃圾处理费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七十六条 卫生服务费由**镇市容执法队按照“收支两条线”依法进行征收管理。

第十章

第七十七条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镇市容执法队有权实施处罚。

第七十八条 对违反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以下四种

1、警告;

2、罚款;

3、半日以上七日以下的义务执勤或义务劳动;

4、没收财物。

第七十九条 根据本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执法队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并给予警告、罚款:

(一)随地吐痰、便溺的处以20元以下的罚款;乱扔烟头、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的处以10元以下的罚款;乱泼污水的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主要街道的临街建筑物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影响市容物品的,对违法个人处以30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单位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公共场所或街道焚烧落叶、杂物、皮革、沥青等有害有毒杂物的,对违法个人处以20元至60元的罚款,对违法单位或经营者处以1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四)在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公共设施及树木上乱贴、乱写、乱画、乱刻、乱喷涂、乱悬挂的,处以20元至50元的罚款;

(五)在街道或人行道上从事各类作业后,不清除杂物、渣土、污水、淤泥的,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或经营者处以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六)集镇范围内工地不设置护栏或者不作遮挡,影响安全及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对个人处以100元至300元的罚款;对单位或经营者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七)擅自在主、次干道摆摊设点、从事店外经营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拆除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违法个人处以50元至100元的罚款,对单位或经营者处以1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八条,限期整修、拆除,逾期不处理的处以500元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九条,限期清除,并对违法个人处以30元以下的罚款;对违法单位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条,处以100元的罚款。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责令限期清除,并处以200元至600元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责令限期改造或拆除,逾期未改造或拆除的,处以500元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

50元至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责令限期搬迁,逾期不搬迁,处以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10元至30元的罚款。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责令限期清除,或市容管理部门实行强制拆除,并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九十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100元至300元的罚款。

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责令其恢复原状,并处以被损坏公共设施价值1至2倍的罚款。

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至3000元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造成路面污染的,每平方米罚款10元,最高限额不超过500元。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

第九十七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对个人处以100元至

200元的罚款;对单位处以200元至400元的罚款。

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责令停止侵害,赔偿相关责任,并处以5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九十九条 违反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责令改正,赔偿相关损失,并处以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条 违反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第三十五条,责令改正,并处以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四十条,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一百零三条 违反第四十二条、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第一百零四条 违反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元至300元的罚款。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第四十八条,按相关规定进行裁决。

第一百零六条 违反第五十条、第五十二条,责令改正,并处2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一百零七条 违反第五十一条,每羽或每头罚款50元。

第一百零八条 违反第五十三条,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第五十五条、五十六条、五十七条,责令停止,并处以2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条 擅自砍伐、损坏树、竹、花、草或者损毁园林绿地的,由市容执法队责令赔偿损失,并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损坏树木价值2—5倍的罚款。损坏城市园林绿化设施的,由市容执法队责令停止侵害,按重置价赔偿损失,可处50元至500元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或处七日以下义务执勤。

(一)车辆不按指定地点停放或在指定地点停放不整齐的;

(二)车辆行驶中,乘坐人员向外乱丢杂物的;

(三)车辆外表严重不洁或排放黑烟较严重的;

(四)驾车人员不听交通管理人员指挥或管理的;

(五)在禁鸣路段鸣笛的;

第一百一十二条 侮辱、殴打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的,擅自封堵环境卫生设施,拦截环境卫生运输车辆,影响环境卫生正常工作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 市容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监督。在执行公务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条 涉及城市管理的其他行为,未列入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原有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一百一十五条 本办法由**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一百一十六条 本办法自**镇十六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之日起实行。

**镇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1日

第五篇: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 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有效防范贷款风险,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关于做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发[2010]37号)等国家相关文件及我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经政府授权从事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付项目拆迁阶段拆迁、补偿、安置等费用的贷款。贷款不得用于借款人缴交土地出让金。

本办法所指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指经政府授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城市市区范围内的旧城区、城中村等区域内原有建筑物拆除,并由其开发建设商品房的过程。

第三条发放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

第四条贷款项目所在城市必须已具备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配套政策。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具备该项业务开办资格的分支机构办理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第二章贷款条件

第六条借款人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取得地市级(含)以上政府或经其授权的区级政府(以下简称政府有权部门)授权其从事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文件。

(二)信用等级A+级(含)以上,实收资本5000万元(含)以上或所有者权益20000万元(含)以上,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借款人为项目公司的,实收资本或所有者权益应为5000万元(含)以上,且其控股股东须符合上述规定。

(三)借款人或其控股股东具有多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与我行合作多年,具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四)产权清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规范,经济实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

(五)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已办理年检手续。

(六)具有贷款证(卡),并在我行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无不良信用记录。

(七)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贷款项目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已纳入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并已取得政府相关部门专项规划批准文件。

(二)已与95%(含)以上建筑面积的业主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确保能够获得房屋拆迁许可文件。

(三)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成本的30%,并须在贷款发放前投入使用。

(四)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捷,预计销(预)售前景较好,盈利能力较强,还款来源充足。

(五)拆迁完成后应由借款人在项目地块上开发建设商品房并进行销售。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贷款期限、额度、利率、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 第八条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贷款期限应与项目的拆迁周期、拆迁进度及建设计划相匹配,综合考虑项目拆迁的难易程度、项目规模大小、报建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第九条贷款金额应综合考虑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费、项目建成后预计销售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其中补偿费、安置费等费用应根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的金额合理确定,安置房建设费和项目拆迁费需经我行测算后确定。第十条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原则上采取抵押、质押担保方式,对抵(质)押担保不足或无法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可采取保证担保方式。

(一)采取抵押、质押担保方式的,执行我行《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工银发[2008]17号)有关规定,不得接受已空置3年(含)以上的商品房及闲置2年(含)以上的土地作为抵押物。

(二)采取保证担保方式的,保证人应为借款人集团总部或信用等级为A+级(含)以上的企业法人,且保证人经济实力雄厚,财务状况稳定,担保能力充足。借款人须向我行承诺,贷款项目用地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后,及时无条件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手续;未经我行同意,不得转让本项目或在本项目上设定任何其他担保事项。第十二条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一般采用按月还息,按季、半年、年归还贷款本金的还款方式。第四章贷款调查、审查、审批与发放

第十三条借款人申请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时,应向贷款行提供以下资料:

(一)借款人资料

1.政府有权部门授权借款人从事贷款项目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文件。

2.借款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开发资质等级证书及最近的年审证明。3.借款人验资报告和公司章程。

4.借款人贷款证(卡)及最近的年审证明。

5.经会计(审计)事务所审计的借款人近三年财务报表(如有)及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6.借款人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同意借款的决议。

7.借款人能够取得贷款项目地块后续开发资格的相关证明材料。8.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项目资料

1.政府有权部门核发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片区改造控制性规划文件。2.通过规划部门审议的项目专项规划方案、规划条件及总平面图等文件。3.政府有权部门同意借款人从事贷款项目改造工作的相关文件,包括棚户区改造合作协议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

4.改造范围内的地上建筑物权属、建筑面积等证明资料。5.与业主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

6.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具有相当性质的项目相关资料。7.已投入使用的项目资本金凭证。

8.贷款发放前能够提供房屋拆迁许可材料的,还须提供相关材料。9.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担保资料 1.采用抵(质)押担保的,应提供抵押人(出质人)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同意提供抵(质)押担保的书面文件和权属证明,抵(质)押物清单及价值证明材料。

2.采用保证担保的,应提供保证人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同意提供保证担保的书面文件,并按我行要求提供保证人的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贷款调查。调查人要通过查询政府棚户区改造计划、客户访谈、现场调查等方式展开调查工作,重点调查核实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是否已获得政府有权部门授权其从事贷款项目棚户区改造的文件。

(二)借款人或其控股股东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是否具有良好的品牌和影响力。

(三)贷款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是否已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是否已取得项目专项规划。

(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比例的业主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费用是否真实。

(五)贷款拟采取的担保方式,抵(质)押物权属是否清晰,保证人担保能力是否充足。

(六)借款人能否获得项目后续开发建设资格,项目后续开发建设是否可行,项目整体是否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尽职调查后,调查人应形成调查报告,提出贷款方案(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并将相关贷款资料提交审查人。

第十五条贷款审查。审查人应对借款人、贷款项目、贷款担保、后续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风险判断,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从事贷款项目棚户区改造的授权是否合法、有效,借款人或其控股股东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开发经验完成项目拆迁及后续开发建设。

(二)贷款项目是否符合政府部门相关规定,拆迁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三)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已投入项目使用。

(四)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是否符合我行规定。

(五)贷款担保是否合法、有效,保证人担保能力是否充足。

(六)借款人获得项目后续开发建设资格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后续开发建设是否具备足够的盈利能力偿还我行贷款。

审查人要形成审查报告,对贷款方案和风险控制条件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贷款审批。在调查、评级、审查的基础上,贷款人根据借款人、贷款项目、贷款担保及贷款金额、期限、利率、收益等情况,结合贷款风险因素、风险规避措施和综合收益水平,做出贷款决策。

第十七条贷款人同意发放贷款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我行贷款担保管理等有关规定,办妥担保手续,落实贷款发放前提条件,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和借据。

借款合同中须明确,贷款项目有后续融资需求的,须在我行办理;未经我行同意,不得在他行融资;贷款项目后续按揭业务由我行独家办理。

下载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密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试行)

    西安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试行) (2011年12月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第1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1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95号公布 自2012年2月4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有效地为城市社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城市社区场地借用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社区场地借用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城市社区活动场地使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场地管理,发挥保障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活动场地属富国街道城市社区党群......

    郑州市城市供热与用热管理办法

    郑州市城市供热与用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供热与用热行为,维护热用户、热源单位、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节约能源,促进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2009〕第4号 《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5月15日省政府第34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本站推荐)

    材 料 管 理 办 法(暂行) 一、业扩材料管理 1.材料盘点。X月底前,对仓库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包括新品、堪用品、废品等所有材料,并逐一建立材料单页台帐,以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

    丽江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登记编号:云府登718号 第22号 《丽江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0年4月27日丽江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6月26日起施行。 二〇一〇年五......

    全国城市围产保健管理办法(试行)(5篇)

    全国城市围产保健管理办法(试行) 【颁布单位】 卫生部 【颁布日期】 19870420 【实施日期】 19870420 【章名】 全文 围产保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与安全,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