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

时间:2019-05-12 22:2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

第一篇: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

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

目前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和范围过多地局跟在生产领域、生产性费用和生产规模、规模效益三个方面。因此;建立降低成本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于有效进行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谈谈以下观点:

1、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视为互为联系的活动的集合体,通过分析各项活动的成本,使成本与其相关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价值链分析包括:①内部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不仅要注意生产过程,而且要关注生产之前和之后的作业,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②外部价值链分析。即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分析。供应商不仅生产着企业用于价值链的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影响着企业,如供应商发货频繁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需求。顾客也有其价值链,如那些订量少、事先不确定的顾客成本比那些订货量大,事先确定的顾客成本要高。

2、重视无形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优势

成本动因包括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重视无形成本动因的分析能为企业改变成本地位、增强竞争力提供契机。无形成本动因目前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以无形成本动因为突破口,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克莱斯特汽车公司在80年代中期以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这一无形成本动因为突破口。采用成本领先的战略,要求员工降薪以达到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从无形成本动因着手来加强成本管理,创造企业竞争优势正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

3、通过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

资源可以分为共享和非共享资源两大类。对于共享资源,产品的成本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有关,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例如,企业固定资产就是典型的共享资源,除了固定资产以外,还有:①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②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③信息传播费用。④建立和使用销售渠道的费用。⑤交易费用。⑥市场开发费用。⑦经验的共享。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4、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

在信息时代,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应该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一套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成本将一筹莫展。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起以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为中心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市场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②利用国际互联网收集和发布信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③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信息(市场需求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信息等),以及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从产品设计、物料采购、生产计划、制造、到销售和服务)进行系统地有机管理和控制。④利用集自动订货系统、电子收款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于一体,集合了生产商、批发商私零售商在内的连锁供应系统。

第二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思考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思考简介: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快发展积累的物质基础,也有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等带来的难得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和要素条件制约。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范围内消费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面临一次全新变革,未来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具有不确定性。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互动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的不确定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选择难度。二是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需求结构方面,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2009年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60%;2001—2009年我国投资率由36.5%上升到 47.5%,消费率则由 61.4%下降到48.6%,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多数行业处于价值链低端,2009年工业品产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产品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要素结构方面,主要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区域结构方面,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1;区域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导致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品市场争夺激烈、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增加了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困难。三是加快调整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但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相比,体制和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社会分配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尚未形成、金融领域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面临诸多风险、部分行业行政性垄断仍然存在等等。

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是加快需求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加快要素投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针对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和简单劳动,把调整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管理,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四是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实现上述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要求,必须找准突破口、把握着力点,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突出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要增强消费拉动作用。要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多、幅员广、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投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更多地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节能环保倾斜,努力实现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推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消费能力的增强、支撑消费需求的扩大。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注重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形态发展。紧紧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推出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优、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建立健全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推进区域特色化发展。立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着力培育特色区域、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发展,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同时要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加快建设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要素保障体系。当前要特别注重加快建设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以及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突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制约着我国国内需求的扩大,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城镇化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化率,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要坚持以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把加快城镇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镇发展的空间立体化、功能多样化、土地集约化,集聚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投入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要在优化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仍然接近5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高层次空心化现象严重,导致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维持。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掌握一批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标准。要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加快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业、创新示范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多渠道、多层次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培养集聚创新人才。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培养大批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切实抓好,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突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突出构建“两型”生产体系。要按照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效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要求,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和“两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立“两型”生产体系,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加快形成“两型”消费模式。正确处理转变生产方式与转变生活方式的关系,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推广使用绿色产品、节能产品,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要充分发挥“两型”试验区带动作用。从产业扶持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率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突破、创造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推进。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突出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制度安排。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动力和活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深化金融等体制改革,更好地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第三篇:降低成本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及措施

目前,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构成工程成本比重最大的材料价格不断波动起伏,人工费、机械费也在不断变化,工程成本不断增加。根据自己多年在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降低工程成本及措施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合理的编制单位工程技术标和经济标书

在编制工程标底之前,要认真详读施工图纸,知道工程的招标范围有多大,哪些项目不包括在标底之内,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对招标文件中说的不清楚的项目,应该在编制标底之前向招标单位提出,得到明确答复后再着手编制工程标底。凡是政策允许的条款,要做到点滴不漏,以保证项目的合理收入,确保利润最大化。另外,根据合同规定,预算定额缺项的子目,可由乙方参照相近定额,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报甲方认可,在换算过程中,预算可根据设计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技能,提出合理的换算依据,以此来摆脱原有定额偏低的约束。另外要根据工程设计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增减项目的预算,从甲方得到合理补偿,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项:

1、编制完整的、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施先进的技术措施。

方案中首先要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所选择的施工机具、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一样,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的费用也不同,所以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落实先进的施工技术组织措施,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成本的又一个关键,为了保证技术组织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工程技术人员、材料员、现场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完整性。

2、预算定额的选用和结算文件的执行。

编制标底时,当年工程应该选用当年或最新现行预算定额和执行当年结算文件,如有采用新工艺的施工项目,定额中没有相应的项目,应该到当地主管工程造价部门或定额研究站去咨询,不可胡编乱造。

费用定额中规定的安全生产措施费、规费为不可竞争费用,一般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为可竞争费用,应在投标报价中确定或签订施工合同中约定具体标准,确定浮动范围,标底的浮动费率要和投标报价费率相一致。

3、构件、商品砼及土石方。

确定单位工程中的所有构件是现场制作,还是外购。如有的构件需外购时,要确定外购运输距离;如果现浇钢筋砼构件需采用商品砼,应确定每立方米砼的单价、运输距离、砼的垂直或水平的泵送费用;土石方外运时,首先确定弃土地点到施工现场的水平距离及装车卸车是采用机械还是人工。

4、材料价格。

标底采用什么时期的材料价格,主材是否按近期的市场价格计算价差;新材料如何定价;是否计算钢筋增减量;是否计算一级钢筋和二级钢筋的价格差,分清定额内所含的是几级钢筋;材料价格大浮度超过预算材料价格,是否计算材料价格差。

5、工程量计算。

根据预算定额的计算规则,运用“统筹法”的基本原理来计算工程量,避免出现漏项、重复计算、等错误计算现象的发生,熟练运用预算软件,做到工程量计算既快又准。

二、降低材料成本,确保工程成本。

在基本建设中,材料费一般占工程成本费用的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高低,是影响工程成本高低的关键。建筑工程中所需的材料品种及规格繁杂,进货渠道很多。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必须首先把好材料的质量关、价格关、数量关。

1、确定合理的进货渠道。

材料价格的高低受进货时间的影响,同种材料进货时间不同,价格也不同。因此首先从市场信息入手,搜集和调查当地建筑材料市场的供应情况,价格的高低,并及时参阅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近期材料价格,选择有质量保证且价格合理的供货渠道。一般采用货比三家的方法,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选近不选远的原则,采用“低谷购进”的经济政策,避免受市场材料价格的冲击或货源紧张造成停工待料或用替代产品增加工程造价的局面。

2、严把“三关”。

在施工现场经常碰到先期供应的材料质量、数量能按合同要求供应,但在中、后期出现质量降低、数量不足的现象,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退货,并对供货商进场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影响工程进度进行索赔,对数量不足的材料,按实际验收为准。

3、加强进场材料的现场管理。

由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现场材料的管理和保管由为重要。对露天堆放的材料,要求按现场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分类堆放,做到杂而不乱,避免材料二次倒运。对怕雨怕潮的材料一律入库,按防雨防潮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人为损失浪费的发生。

4、推广限额领料的方法。

由于工程所需工种及人员多,采用内部限额领料的办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对周转性材料和易损性材料采用以旧换新的方法,以此来控制材料的发放和回收。

5、加强现场的文明施工。

要求每个工种在当天工作结束时,做到工完场清,能用的材料必须用上,避免半截砖头、落地灰遍地等现象发生。

6、合理利用材料。

要求各工种对自己所用的材料,要“量体裁衣”,不能有长的就不用短的,有大的就不用小的,对边角料也要做到物尽其用,把材料的损耗率降到最低水平。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工具、技术水平和工人的积极性。一般采用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实行岗位工资和计件工资制,推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办法,调动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在节约机械费方面,主要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对机械操作人员经常进行安全规范教育,防止因不规范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影响正常施工,降低了机械使用率。机械维修人员必须对各种机械设备勤检查、勤保养、使机械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四、定期采用内部预结的方法,实行成本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施工周期长,跨施工的工程经常发生。针对建筑工程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实际施工中,采用内部定期进行预结算的办法,来掌握工程成本的实际情况。如: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工程,大体划分如下:(1)基础部份;(2)主体部份;(3)装修部份。高层建筑或跨施工的项目,可把主体部份根据情况划分成两段或多段。这样做的好处有如下几点:

1、避免工程周期长,等到工程竣工算总帐,工程成本大局已定,无法补救的局面。

2、分段或几部份进行内部预结算,这样在本段或本部份的预结算中,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相对比,暴露出来的差距要认真分析研究。如实际成本超出预算成本,要认真找出超出预算成本的原因,是人工费成本超支,还是材料费成本超支,还是其它方面原因造成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在下一段或下一部份的施工中避免出现类似现象的发生,并制定已超预算成本的这部份费用的补救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也要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出经验,在下一段或下一部份的施工中进行推广。这样就避免了平时不算帐、工程推着干、竣工算总帐,一旦实际成本超出预算成本,造成工程亏损的局面已定,无法挽救的局面发生。

3、检验管理人员水平,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具体执行方法有如下几点:

(1)把分段内部预结的方案让所有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知晓,明白自己业务范围内部都需提供哪些数据。如预算员要提供本部份工程的预算成本(包括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现场材料人员要提供入库数量,目前库存数量、材料实际使用量等。

(2)在分段内部预结前,组织所有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分成几个组,落实每个所承担的任务和所需提供的数据。

(3)各组所提供的所有数据,集中到成本核算员手中,进行统一核算,提出工程成本分析报告,交由项目经理审核,提出整改措施方案。

这样把工程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分解到几段或几部份工程项目中的最大好处是:

(1)使项目经理对本工程的各项费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其做出的每项决策都有根有据,避免盲目指挥。

(2)这样把工程成本分解落实,加强了业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业务的管理水平,并和个人的经济收入相挂钩,工资收入拉开档次,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3)这样分段内部预结,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为工程竣工结算创造条件,给整个工程的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保质量、保工期、保成本。

提高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中心任务,工程质量低劣,拖延工期势必造成成本生产费用支出增加,成本提高。工期 和质量的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受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按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随机应变,合理高度,抓住备体条件的项目突破,循序渐进,工程质量随程序一次把关,建立QC小组,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只追求质量而拖延工期,也不能只保工期而影响工程质量。

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以监控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工程的每一项经济往来严格履行合同,避免不必要的官司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实行招标(比如:设计、地勘、监理、面积测量等),降低前期工作的费用。

3:临时性与永久性的建筑相结合,避免重复施工(比如:临时道与正式路相结合;脚手架基底与散水基础共用;临时围墙与永久围墙等)。

4:实行过程成本控制法:在整个施工中,把成本分解到各道工序里,对各工种进行严格控制,哪道工序亏损,就追究哪道工序的责任,哪个个工种亏损,就追究哪个工种的责任,把亏损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第四篇:降低成本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

工程的施工成本目标是使工程实际成本始终控制在合同价范围之内,并保证各项上缴费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及时、严密有效地成本管理工作力争多获利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成本管理核算形式

工程项目经理部负责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全面管理协调。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实行全额经济承包。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的成本归集、核算,竣工决算和各项成本分析,直接对工程处负责。

二、项目的成本管理程序。项目成本管理程序如下图所示。

三、预算成本

项目预算成本是按照现行市综合价定额,二类工程取费,并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是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但最终将合同价按费用分解后直接作为项目的预算成本。

四、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历年来在单位工程上各项费用的开支水平,挖潜的可能性,及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指标,按照成本组织的内容经分解后组成。

五、成本控制

成本根据判定的成本目标,执行成本管理程序,对成本形式的每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使成本始终控制在预算成本范围内。通过成本管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随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预以纠正,达到预期的降低成本目的。在计划成本的初步确定后,为了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业务部门按各自职能范围具体落实。如人工费,内业部门每月按照劳动力计划及其动态曲线,向项目经理提供人员使用情况报表。在每一结构施工面积减少之前,根据施工实情相应减少人数,报与项目经理。尽量减少人员投入。

对材料费用控制:材料费的控制主要从材料采购单价入手,在市场价格低落时购入或签字材料采购合同,将因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引起费用增加施工工艺。如模板系统采用实用快捷的快拆系统,加速模板周转及施工进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注意废旧回收。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量,采取限额领料的形式,建立起一套从计划→采购→使用的管理制度,减少材料费用在各个环节的耗损因素,做好成本的事前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通过经常及时的成本分析,检查各个时期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节约和超支的原因,从而挖掘成的潜力。成本分析工作,每月末进行一次,将本月预算数与实际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分项进行对比,考核计划成本的执行情况。着重分析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制定调整措施,再进入成本控制循环,使项目成本始终保持在有明确目标的轨迹上。

项目成本管理按照成本管理程序先确定预算成本,在确定预算成本的基础上预测成本降低额,编制计划成本,根据计划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分析,找出误差原因,制定解决措施,调整计划成本,使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健全。

第五篇:降低成本工作总结

降低成本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则以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低廉的人力成本,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风靡全球。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各企业纷纷从“手工作坊”、“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生产”模式靠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企业在传统的“开源节流”措施之外,必须把成本的全面降低作为系统性的工程加以深入挖掘,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和成本管理体系,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用战略的眼光去分析降低成本的途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降低成本的意义

成本指标是企业各种指标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将降低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果成本管理工作的结果没有将成本有效地降低,就不能说成本管理工作有成绩。所以,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加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对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产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

产品成本是抵减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成本高,利润相应减少;而产品成本低,则利润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就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投资者等各方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带来较好的收益。由于降低了成本,通过销售产品能收回投入在成本上的资金,使企业的生产能正常地进行下去,又由于有了积累,可以将其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企业的规模也可随之扩大,由此可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就是对于企业新介入的领域,也有一个降低成本的问题。由于新介入的领域有较高的收益水平,利润较高,使人们往往忽略了降低成本的重要性,认为利润高,成本高点也无所谓。应当认为,这也是为日后降低成本留下了隐患。因为这种高利润不会长久的,在日后提高这一行业利润时,还得靠降低成本来完成。待这时再采取相应措施时,由于高成本已形成,再将其降下来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在介入一个新领域时,应首先将降低或控制成本水平放在第一位,如果有一个较好的新起点,就会为日后降低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降低产品成本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通过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实施,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贵重或稀缺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节约使用不仅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了,而是对资源的节约,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材料的短缺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发生。

企业制定的各项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一般都是通过对原有的一些消耗定额进行修改,制定新的消耗定额,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物资、资源?人力的浪费。

3降低产品成本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条件

我们知道,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要想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使产品销售量增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应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只有产品成本降低了,降低产品价格才有了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激烈的竞争,有时企业间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一般采用的竞争方式就是降低价格。在价格战中,要想取胜,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争取较大的降价空间。如果企业的成本较高,成本高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售价,就会在最后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

下载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降低成本的战略性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开支 双联复合肥销售公司实行的销售收入改革是他发展史的一个巨大进步。销售人员的收入主要靠销量提成,在这个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就成为了我们业......

    ××市公路的战略性思考[5篇材料]

    ××市公路的战略性思考 ××市公路的战略性思考2007-02-10 16:48:03×市公路的战略性思考 常德是湖南较发达的地区,公路整体水平在全省已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与市委、市政府关......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范文大全)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

    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方案

    ××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治理方案 1 前言 ××钢铁有限公司自2003年底全面投产以来,经过近一年半的顺产达产攻关,到目前为止已颇见成效,目前全公司炼钢日产稳定在3000吨以上,炼铁日......

    技术创新-包装降低成本

    【课题名称】技术创新—包装降低成本 【课题概述】用纸衬垫取代纸模,每套机顶盒包装成本降低1.36元,并缩小包装体积,提高每车运输数量,降低运费。该项创新现已全面应用在所有机......

    建筑工程降低成本措施

    建筑工程降低成本措施 1材料管理措施 2经济核算措施 3技术经济措施 4加强机具管理减少机械费用措施 5合理安排劳动力措施 1材料管理措施 1.1堆料场地进行硬化处理,防止大堆材......

    采购降低成本方案

    采购降低成本方案 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采购工作是否正常运作,关系到公司生产是否正常运行,仓库的库存是否合理,产品的品质是否稳定,然而最重要的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