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

时间:2019-05-12 22: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

第一篇: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

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心得体会

写作人:敖旭龙

我岳阳市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党代表大会2011年9月20日隆重召开,于2011年9月22日胜利闭幕。这次党代会是在推动我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易炼红书记代表五届市委所作的题为《强力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五市一极”,续写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新篇章》的报告,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很强的报告,表达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通过细读和深入学习报告,我认为此次报告在创新发展、凝聚人心、重塑形象、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并为我市在各项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感到高兴和自豪。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特别是易书记的工作报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报告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针对易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强力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五市一极”的目标理念,今后,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奋勇争先,为实现我市更加富强、文明、秀美、幸福的明天而贡献一份力量。

一、做到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古人云:道不成,过在放逸懈怠;学不成,咎在缺少志愿。作为党员,要干成事、干大事、不误事,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勉敬业,永不懈怠。首先,要在思想上做到不懈怠。思想不保守、不僵化,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其次,工作上做到不懈怠。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认真真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其三,生活上不懈怠。生活中不放纵自己,独善其身,戒玩风、兴学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本领。总之,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做到宠辱不惊,敢于在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摔打和磨炼自己。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悲观失望、灰心丧气,始终保持克难奋进、战而胜之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工作。做到不断解放思想,时时有一种总结、反思、超越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二、做到牢记宗旨,服务群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工作者,我时刻牢记易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所提到的“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番话,结合当前开展的民生及综治工作活动,从根本上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根据实际工作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放下架子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始终做到听民生、察民情、解民忧,把弱势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竭尽所能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沉”下去并扑下身子去干,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干得更好,宏伟目标就会快速实现。

三、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当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同时也面临发展压力

大、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期望值更高,但工作实际中的矛盾,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认真调研、用心想事,实事求是地结合会议精神实际而为尽力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十二五规划已制定、党代会已召开,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绘就。大事不需要我们再去谋,小事也不必花费心机去谋,所以我认为重在执行、重点在用心想事、用心干事上。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实实在在地做事,牢固树立“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思想,做到始终勇往直前,始终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干不好工作睡不好觉的死劲,敢于给自己较真,做到在本职工作上有事在人为的决心去抓落实、创一流的决心和信心。我想有决心的人一定就是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人。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今后需要的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重在执行、付诸于行动,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岳阳市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新篇章!

2011年10月10日

第二篇:岳阳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易炼红代表第五届市委作报告

岳阳市第六次党代会上易炼红代表第五届市委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岳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在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道路上取得了人民满意、无愧时代的业绩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战略,认真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五年,是岳阳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社会最为和谐稳定的时期之一,是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充分、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几套班子最团结、全市上下谋事干事氛围最浓的时期之一。岳阳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时代强音在巴陵大地激情奏响!

1、全力推进“产业兴旺”,进一步稳固了全省第二的重要地位。现代工业加速推进,建成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华能岳阳电厂三期、岳纸40万吨高级压光纸等重大项目,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1331家,净增627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加工企业达到262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0家,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屈原管理区进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航运物流业来势迅猛,武汉至城陵矶海轮航道开通,岳阳长江岸线对接海岸线,全市港口吞吐量居全省第一,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正朝着“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的目标强势迈进;现代旅游业持续升温,岳阳楼君山岛景区晋级5A级景区,平江获评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县,旅游业加速由观光型向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结合型转变,由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县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73.3%上升到2010年的85.3%,汨罗、华容、岳阳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湘阴、临湘、君山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全民自主创业活力涌流,民营经济比重由42.6%上升到57.5%。全市生产总值由634.9亿元增加到1539.4亿元;财政总收入由38亿元增加到139.6亿元,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6%提高到9.4%;三次产业比重由20:46.4:33.6调整为14:54.2:31.8。今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34.9亿元,增长14%;完成财政总收入99.3亿元,增长32.4%,两项指标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二。

2、全力推进“城乡秀美”,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65亿元。新建续建了岳阳楼新景区、文化艺术会展中心、环南湖旅游走廊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市体育中心建设全面铺开,东茅岭和商业步行街地下人防工程为建国以来全省最大的单建式人防工程,拉通枫桥湖路、冷水铺路、青年中路等路段,提质改造城市主干道15条、小街巷325条和农贸市场17个,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五创”提质深入开展,主要街道临街建筑立面改造效果良好,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狠抓植树造林,实施“森林进城”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3%;加快城区水系治理,环南湖截污管网工程即将竣工,将实现不让生活污水直排南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全市新建10个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中心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工作扎实推进,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任务。交通建设全面推进,武广高铁及岳阳东站和荆岳长江大桥建成运营,随岳等6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新建改建干线公路400公里,京珠高速岳阳连接线昆山至收费站段提质改造工程又好又快,岳阳机场和荆岳、岳常、岳九铁路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在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心镇提质改造升级,全市城镇化率达48.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涌现了一大批“富裕之村、秀美之村、文明之村、和谐之村”。岳阳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荣获“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称号,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在中部非省会城市中位居第四。

3、全力推进“文化繁荣”,进一步焕发了文化名城的时代新姿。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惠民深入推进,举办岳阳首届文化艺术节、“岳州大舞台”、“巴陵大戏台”、“市民大课堂”、“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建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覆盖;文化品牌更具影响,忧乐文化、求索文化、龙舟文化、爱情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享誉中外,岳阳巴陵戏、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平江九龙舞、岳阳花鼓戏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级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屈子文化园列入全省“十二五”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在全省率先设立“岳阳文学艺术奖励基金”,文艺“岳家军”人才辈出,在全省、全国获奖400多次,其中40多部文艺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奖等全国性大奖。岳阳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

4、全力推进“民生殷实”,进一步构筑了以人为本的幸福家园。五年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民生支出268.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1.3%。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在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在全国率先推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推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4%,位居全省第一;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以下,人口计生工作连续12年位居全省先进;率先实现“乡乡有敬老院”目标;实施农村大面积危房改造,新建、改建和筹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165万平方米,洞庭湖区1140户“天吊户”渔民全部上岸定居;创立社区“爱心超市”,建立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筹资规模达50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 2005年的 10980元和 3613元增加到2010年的17312元和5988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岳阳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5、全力推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展现了政通人和的巴陵胜状。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落实“两个维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开展“三官四员”(警官、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员、司法调解员、民政调解员)进社区、市县乡三级联合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改等活动,岳阳楼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市委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联系不断密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切实加强。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等稳步推进。老干工作卓有成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全面推进,网络管理科学有序,“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岳阳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先进,2010年位居第一。

6、全力推进“走势强劲”,进一步奠定了更好更快的坚实基础。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提升,岳阳被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以临港产业新区、汨罗、湘阴、屈原四大片区为重点的875平方公里范围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试点;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为全国首批“城市矿山”示范基地,云溪工业园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市属国企改制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扎实推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4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十二五”期间,全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计划投资将达6500亿元。发展要素不断集聚,引进项目1452个,其中国内外500强企业20家,全市内联工业引资到位资金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一大批占地少、效益高、无污染的工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2.5%;加大融资平台建设,岳阳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10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90.5亿元,上市后备企业达37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治理,等等。这些都为今后岳阳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岳阳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7、全力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富民强市的领导核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开展“两个忠诚”、“三更”等主题教育,党员干部的忠诚意识、宗旨意识、先进意识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差额推荐、差额竞职、差额考察、差额决定”等竞争性选任办法,圆满完成中组部在我市开展的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和推行差额选拔干部试点工作任务;县、乡党委换届风清气正、圆满顺利;实施有错与无为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庸懒表现“挂号销号”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加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岳阳党建和组织工作得到中组部和省委的高度评价。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查办案件力度,注重制度治本功能,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推进源头治腐工作,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岳阳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反腐倡廉建设先进单位。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离退休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几大家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离不开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央、省驻岳单位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和衷共济,离不开寓外乡友和其他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岳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岳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上下求索,奋发进取,在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道路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滞 富民强市的实践波澜壮阔,探索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和不懈坚持。

1、始终坚持以民本理念引领行为。我们提出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激活民力、改善民生、促进民富,努力实现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既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体现科学发展精髓,切合岳阳市情特征,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得到群众真心拥护,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促进发展的巨大作用,探索了一条科学发展观地方化、具体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践行民本理念,才能不断开辟科学发展新境界,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

2、始终坚持以科学思路谋划全局。我们确立民本岳阳富民强市六大目标,设计并推进民本岳阳九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主题行动,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和党的建设,实施“一化带四业”、建设“五市一极”等发展战略,既落实了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的决策部署,又贴近岳阳实际,找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路径。同时,在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科学论证,顺应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力,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科学谋划,各项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始终坚持以发挥优势抢占先机。我们充分发挥岳阳重化工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实现优势企业优先做大,优势产业率先兴旺;充分发挥“鱼米之乡”优势,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充分发挥滨湖临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推动沿江优势区域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推动旅游业持续升温;充分发挥生态良好优势,大力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有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准确把握优势、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优先,推动科学跨越。

4、始终坚持以求真务实创造业绩。我们对确定的目标、认准的事情,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办成了岳阳楼新景区、文化艺术会展中心、临港产业新区和石化产业扩能升级等一批群众盼望、关系长远的大事;对承诺的民生实事件件抓落实、项项求实效,开展了“五创”提质、新农村建设志愿者行动、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等系列活动;科学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先后战胜五十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夏连旱和局部地区三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效化解了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推动实实在在、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5、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我们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活动,每年举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推动全市争先恐后抓项目建设,倡导和鼓励全民自主创业,使创业创新的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惠民举措,加快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的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广泛推行“两个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新考评体系和选人用人机制,实施民本岳阳综合考评、干部实绩考核等,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被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激发了广大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活力和潜能。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鼓励创新、支持改革,才能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和谐崛起。

6、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我们注重时时抓队伍,每年根据形势要求确定党建主题,探索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主题教育;提出“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要求;推行“四差额”等竞争性选任办法和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不换状态就换人”办法等,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坚持强基层、打基础,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责任向基层下压,工作手段和保障措施向基层下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创业基层、建功基层。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经验启示未来,奋斗永无止境。展望未来五年,岳阳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的总体走向不会改变,国内持续发展和中部崛起的基本趋向不会改变,岳阳正处在和谐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岳阳加快融入“两带”(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两区”(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处在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高度融合期;岳阳通过多年实干和辛勤积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正以豪迈的步伐跨入“五市一极”建设的加速推进期,岳阳的美好明天更加令人向往、令人期待!审视未来五年,岳阳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面临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又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既面临宏观调控日趋审慎的政策走向,又面临提速发展、科学跨越的热切期盼;既面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硬性要求,又面临重化工业集中、环境容量有限的客观矛盾;既面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又面临少数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能力水平、自我修养难以适应的现实差距等等。我们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坚定不移地沿着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道路阔步前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更大更强”为主线,强力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五市一极”,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续写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33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5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9835元和13779元,确保全省第二的地位更加稳固、更加强势,努力实现产业更加兴旺、城乡更加秀美、文化更加繁荣、民生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走势更加强劲,在巴陵大地描绘出政通人和、物阜民康、幸福涌流、活力迸发的壮丽画卷!

三、朝着“五市一极”的宏伟目标强势进发,争当湖南推进“四化两型”、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今后五年,全市要紧扣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设“五市一极”,把岳阳打造成为现代工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湖南经济新增长极,实现岳阳经济转型升级更大更强,争当湖南推进“四化两型”、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岳阳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调整、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强化开放理念,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明的气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国内竞争合作。扩大开放优势,全面打开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对外开放通道,打造一流的投资置业、开放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开放空间,坚持谋长远、谋全局,把岳阳放到全省、中部、全国乃至全球背景中科学谋划,加快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的格局。

——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营造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注重引导不“越位”、善于管理不“错位”、优化服务不“缺位”,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公平、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营造更加优良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司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营造更加优良的人文环境,大力倡导合作、共赢、诚信、包容的岳阳工商文化,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败者、鼓励创新者,开放包容亲客商、诚实守信安客商、互利共赢富客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来岳阳投资创业;营造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岳阳有山有水、山水相融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让岳阳的山更青、水更秀,城市更加生态宜居,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培育更加强劲的活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鼓励干事、支持成事的浓厚氛围;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培育“科技岳家军”、“企业岳家军”、“教育岳家军”和各行各业优秀的领军人物,让各类人才拥有广阔的创业舞台和发展空间,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干事创业,让建设民本岳阳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才群体;推行创业领域“非禁即入”,创业环境“有障即清”,创业服务“有需即帮”,创业成果“有功即奖”,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充分激活各类经济主体,形成树大成林、枝繁叶茂的产业生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岳阳建设成为湖南沿长江新型工业化的桥头堡、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独具魅力的洞庭明珠。今后五年的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1、强化项目支撑,以大产业推动大提速。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千百十”工程,形成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两个产值过千亿元产业,10个产值过百亿元园区,70个以上主营业务过10亿元企业。围绕龙头链接项目。全力支持、重点服务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岳阳电厂、岳阳纸业等央企发展壮大;全力推动炼化一体化、中石化催化剂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岳阳炼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围绕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新上深加工、精加工项目,配套发展附属产品加工项目。依托园区聚集项目。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园区产业升级行动,吸引更多项目入园集聚,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打造行业旗舰企业。放手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和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园、岳阳县生态工业园、湘阴轻工业园、华容生态纺织工业园、平江福坤汽车工业园、临湘化工农药工业园、君山印刷科技园、屈原现代农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对接政策争取项目。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争取更多项目布局岳阳。继续强力推进小墨山核电、华能岳阳二厂、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君山风电等项目。争取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湖南电煤储备基地。

2、强化对外开放,以大引进推动大发展。

发展现代港口经济。推进城陵矶新港二期工程,加快公路口岸、保税港区、电子口岸建设,发展水陆联运、空港联运、江海联运,把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打造成长江中游的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国家级保税港区,并建设和发展一条属于岳阳、属于湖南的沿长江经济带;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岸线资源,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卫星港。推进区域合作。争取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借助“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发展战略平台,加快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对接,形成分工合作、互动发展的战略新联盟。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境外企业,使岳阳成为湖南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扩大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主动对接中央企业、国内外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着力引进大公司、大集团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力争再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30家;规划建设湖南三一重工产业园、中联重科产业园和北斗导航民用产业园等;大力拓展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份额。

3、强化“两型”引领,以大转型推动大升级。以“两型”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优势工业高新化,支持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造纸印刷等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壮大新材料、再生资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与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农业高效化,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品牌化经营;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精品景区,加大城市整体形象策划推介。以“两型”引领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建好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以汨罗“城市矿山”等循环经济试点为重点,建成一批全省、全国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继续推进城区企业“退二进三”,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以“两型”引领生活模式转型升级。推广以低碳、环保、节约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模式,大力实施“两型”消费建设样板工程、“两型”技术产品推广工程,营造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4、强化城乡统筹,以大创建推动大提质。

统筹城乡布局,提升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显、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型城乡空间发展体系。统筹城乡建设,继续狠抓“五创”提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力推动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道路网络和公交、供电、通信、供气、给排水网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统筹城乡生态,大力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综合利用,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城区水系景观和城市拦污林带建设,建好管好城市公园。全力保护好南湖和铁山水库。继续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乡森林覆盖率。统筹城乡管理,全面提升城乡综合管理水平,推进城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加快规划、建设、环保、卫生等公共管理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坚持铁腕控建、铁腕拆违、铁腕查处,依法严厉打击城乡违法建设。

5、强化重点建设,以大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大改善。加快交通建设。重点疏浚整治长江海轮航道和湘江航道岳阳段,建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滨湖示范区之间的交通连接线,完成荆岳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岳长城际轨道和岳

九、岳常等铁路规划建设,推进岳阳机场立项建设,构建区域性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水利建设。重点推进城陵矶洞庭湖综合枢纽、三峡影响后续处理工程、城区防洪排涝系统工程立项和规划建设。抓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抓好内湖内河综合治理和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加强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岳阳人民的安全感、舒适感、公正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1、全面增进民众福祉,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着力在“一倍增、三扩大、四个全覆盖”上见实效。“一倍增”即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三扩大”即扩大就业,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就业需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住房保障,大力新建筹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四个全覆盖”即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社会救助全覆盖、基本药物和社区(村)卫生服务全覆盖、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全覆盖。

2、全面维护社会稳定,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和谐安定。坚持各方参与、共同治理,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员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重视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加强政法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警务和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基层为主体促进和谐。坚持综合施策、统筹治理,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团伙;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充分发挥驻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服务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3、全面加强民主法治,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公平正义。认真贯彻《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建设法治岳阳。发展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全力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侨务、宗教政策,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建立完善市科学决策思想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和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维护司法权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权威,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4、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城区入学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用地的优先规划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传承保护;繁荣文艺创作,不断壮大文艺“岳家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把屈子文化园建设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文化家园”。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和社区倾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加强社区全科医生等医卫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协调发展人口事业,继续狠抓人口与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年人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群众体育、党史方志、档案管理、气象防灾等各项事业发展。

5、全面建设精神文化,让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现代文明。以核心价值塑造人,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断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以岳阳精神激励人,充分发掘岳阳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忧乐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求索精神,负重奋进、无私奉献的骆驼精神,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以文明创建引导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持续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使文明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续写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把永葆忠诚作为第一操守,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提升党性修养,继续深入开展“两个忠诚”主题教育,落实“三更”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饱满的工作激情投身到新的更加辉煌的事业中去。

2、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把干部作风建设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三进”贴近群众,进社区、进企业、进农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坚持“三问”依靠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三心”造福群众,真心解民忧,热心帮民困,全心促民富,继续深入开展“与群众交朋友,为基层搞服务”活动,巩固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把公正用人作为第一导向,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正确导向用干部,突出以德为先,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突出实绩为本,形成“靠实绩竞争、凭实干进步”的用人导向;突出基层为重,形成“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整体优化配班子,好中选优、优中配强,把最优秀的干部选配到重要领导岗位;注重党政班子的合理搭配,形成知识能力相长、阅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的配备结构;注重培养、大胆使用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坚持深化改革强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党委干部任免票决制,加大“四差额”等竞争性选任干部的力度;进一步健全民本岳阳综合考评体系;继续深入推行有错与无为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庸懒表现“挂号销号”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用人机制。

4、把发扬民主作为第一活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馈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力度,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评判权,进一步增强党内活力。

5、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准则,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监督的约束作用,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发挥各类监督主体作用,加强党政正职和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监管,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6、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职责,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活动,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以过硬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学习调研科学谋划的能力,坚持把学习调研作为立身从政之本、谋事成事之基,增强谋发展、抓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统筹协调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和强大的工作合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消除化解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全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健康的经济秩序。提高引领社会舆论的能力,坚持正确导向、科学开放、有效管理,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7、把创先争优作为第一载体,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丰富内容,突出实践特色,推动基层党组织创先进,引导广大党员争优秀。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优秀青年、优秀企业家和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的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按照党章要求,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创先争优。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全面轮训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确保学习培训有课堂;配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对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重视重用,加大从农村和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确保进步发展有台阶;逐步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基本报酬,切实解决社保、医保等问题,确保奉献基层有保障;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实施为满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颁发纪念奖章制度,加大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确保组织关爱有温暖。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过去,我们倍感欣慰、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强力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五市一极”,携手共创岳阳更加富强、文明、秀美、幸福的明天!

第三篇:区财政局认真学习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区财政局集中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9月5日下午,区财政局召开党员干部大会,集中学习传达华龙区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我区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会议,集中学习了市第六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对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要求,全局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华龙做出积极贡献。第一,要通过电子显示屏、网站、宣传栏等载体,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第二,要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座谈交流、上党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市第六次党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重点,领会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三,对照年初目标任务抓工作进度,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第四,认真总结和分析“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分析不足,为第四季度开展集中教育做好准备,确保活动的开展起好步、开好头。

第四篇: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2011年8月26日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跨越发展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镇江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许 津 荣

2011年8月26日

一、过去五年回顾................................................................................................1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3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5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

六、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水平................................................................................7

七、以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8

一、过去五年回顾

过去五年,是镇江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跨越前进的五年。经过五年奋斗,全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令人振奋的新变化,胜利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8年,以县为单位,全面达到省定小康标准。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8亿元,是“十五”末的2.25倍。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23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累计利用外资60.5亿美元,以二重出海口基地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去年达到2%,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镇江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城市化率达到62%,“南山北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新”建设试点成效初显。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2%和12.9%;医疗卫生改革试点走在全国前列,提前完成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涌现出张雅琴、傅德利、江一社区党委等全国先进典型。

——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人民满意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思想引领,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深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过这三大活动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跨越使命、带头干事创业,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建设、踊跃参与发展,全市跨越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效农业面积占比提高23.2个百分点,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由百余家发展到1600多家,新增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工业经济“千百亿工程”实施三年,五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跻身千亿级产业,6家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五大新兴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

(三)加快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过去五年成为城乡建设的“黄金期”。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127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建成镇溧、宁常、宁杭和金港大道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南徐新城快速崛起,展现出现代城市气息;北部滨水区托起“三山、一湖、一渡”美景,市区完成老小区改造25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458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市镇、新园区、新农村“三新”建设和“万顷良田”建设试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停并转“五小”企业611家,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改善成效明显。公共财政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民生类支出年均增长29.1%,超过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幅4.8个百分点。全民创业蓬勃兴起,个私经济注册资本达到2294亿元,是“十五”末的9.6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8万人。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4.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医疗卫生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格局。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幅增加,市区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4.2平方米、48.5平方米。

(五)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市8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的要求。

在回顾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层次还不够高、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社会建设、公共服务、民生改善还相对滞后,一些党员干部的思维层次、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世界经济形势仍动荡不定,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大。

面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困难,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现代化既是一个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必须咬定目标不动摇,抢抓机遇不犹豫,创新思路不守旧,苦干实干不懈怠,以“时不我待、我不误时”的坚强意志,走在全省“两个率先”的前列。

二、未来五年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坚定不移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之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达到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的重点指标处于全省前列;有条件的地方力争提前达标。

——建设产业发达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GDP12万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规模超过5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以上,高效农业面积比重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以上,旅游业、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单位GDP能耗下降18%,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建设创新创业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科技进步贡献率65%,高层次人才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300万平方米,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成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建设山水花园城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化率提高到67%以上。基本完成“南山北水”建设工程和“青山绿水”行动计划,科学务实推进“三新”建设。创成国家生态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

——建设幸福和谐城市。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法治、公正、公平、诚信社会。民生“五有”达到更高标准,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速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提升镇江港枢纽地位,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开发等科技信息服务业。规划建设更多集生活、工作、商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新型商贸业态,进一步浓厚镇江现代商业气息。培育年交易额百亿元以上专业市场3-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5%以上。

旅游业转型发展。重点抓好“智慧旅游”示范城市建设,建成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云计算平台、感知网络体系,实现旅游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体验个性化。全方位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实施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善配套功能,构筑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塑造和推介力度,建设旅游强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扶持西津渡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郭庄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园、凤凰智慧产业园、长山文化产业园、大禹山创意新社区、世业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

(二)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加快提升产业层次

按照年均增长40%的目标,加快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以光伏太阳能、风电设备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以纤维材料、高性能合金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以光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跻身千亿级产业;海洋工程、航空制造产业销售超过500亿元;加快培育智能电网、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其他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产业调整振兴计划,装备制造业销售力争突破3000亿元,绿色化工和特种金属成为千亿级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

现代农业高效提升。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达到160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全面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创意农业、感知农业、精致农业等新型业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立足更高起点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翻两番。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科技投入多元化,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培育30名国家层面领军人才、300个领军人才(团队)、1000名海外领军人才。力争有更多优秀人才跻身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计划。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等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加速建设镇江科技新城和各类科技孵化器,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全市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继续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带动性大、支撑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发展,使之成为转型升级的龙头、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对全市经济贡献份额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镇江新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20强”,丹阳、句容等有条件的开发区力争跻身“国家级”。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带动产业升级。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做大做强。培育销售超500亿元企业2-3家、超百亿元企业20家,新增上市公司30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关心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要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对辖市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三新”建设步伐,走在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前列。

(一)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推进重大专项规划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优化调整城乡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要素资源,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着眼于长三角同城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泰州长江大桥、五峰山过江通道、连淮扬镇铁路等重点工程,完成镇江轨道交通规划。强化中心城区与辖市的联系纽带,建成镇丹高速、扬中三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构建市域快速路网系统。提高辖市城市化水平,丹阳加快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句容加快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扬中加快建设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

(二)扎实推进“三新”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总体要求,抓好15个新市镇、100个新社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积极稳妥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科学布局、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就业居住方便舒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带动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开展村庄整治、河塘疏浚,全面实行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加强水利建设,到2013年,在苏南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三)提升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南徐新城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和绿化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与南山风景区浑然一体的现代花园新城;以“长江最美港湾”为目标,把北部滨水区建成镇江最具文化底蕴、山水特色、古城神韵和现代气息的休闲旅游板块;建设官塘新城,与丹徒新城有机连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造提升乔家门片区和高资板块。优化建设大市口中央商务区,带动周边环境改善。完成老城棚户区改造、街巷低洼区整治,消除“城中村”。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

未来五年,将迎来又一个大建设、大变化的高峰期。这五年建设的成效和水平,将影响今后数十年镇江城市的形态和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提高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多出精品、少留遗憾,让每项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加重视宜居宜业,在抓好城市主体建设的同时,加速完善配套公用设施,改善居住和出行环境,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加重视城市管理,顺应城市发展新变化,创新城管体制机制,推进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让城市更加洁净清新、繁华有序。

(四)加强生态建设。坚持把生态作为镇江最重要的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在完成市区“青山绿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把整治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市域重要山体水系,科学编制规划,分步骤实施退房还绿、封山育林,畅通水系、洁净水质,重现“小桥流水、青山如画”的江南美景。有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功能退化,为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态储蓄。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市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4.5%、45%,力争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以最严格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行为方式;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禁止新上超出环境容量的项目,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坚持铁腕治污,着力解决好废水废气排放、烟尘、噪声、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源头控制,坚决取缔和关闭重污染企业,推进工业污染集中治理,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个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达到生态园区标准。加快改造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市区、县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85%、80%。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进步,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要适应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的新变化,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一要完善网络,健全队伍。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和“网格化”管理经验。特别是在“三新”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和建立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强化管理和服务,防止缺位、失管。充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切实关心社区和农村基层干部,逐步提高待遇,激励他们专注社会管理和服务。二要转变职能,强化保障。科学界定社区职能,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加强就业社保、居家养老、综治平安、扶贫济困等社区服务,建设“一网式”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社区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纳入规划,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诉求表达、矛盾排查和预警、矛盾调处、应急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五大机制,使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处理都有对应机制作保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完善领导干部接访、走访、下访制度,初信初访和信访积案化解率均超过85%。加强互联网综合管理,在“用好”与“管好”上下功夫,使互联网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三)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高度重视社会公平,不断缩小不同群体、区域和城乡差距。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实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切实做到“应评尽评”,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加强“平安镇江”建设,进一步巩固综治成果,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把人的现代化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一)全力实施收入倍增计划。这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硬任务”,检验现代化建设成效的“硬指标”。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收入增长问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级财力70%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投入。既要多途径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通过劳动增加工资性收入,又要巩固和发展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实现创业致富。

(二)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基本实现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两个全覆盖”。提高统筹层次,提升保障能力。逐步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镇职工社保接轨、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三年内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加强市场价格调控和监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加快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让困难群众感受社会温暖。

(三)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高质量完成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按需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着力建设“健康城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质量,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继续走在全国医改前列。

(四)大力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龙头,以“大爱镇江”为载体,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七、以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筑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使命感、责任感。联系发展实际,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锐气勇气。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研究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镇江跨越发展的特殊规律,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攻坚克难、争创优势,促进党员干部知识能力转型提升。

(二)建设一支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树立为现代化建设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把那些转变发展方式有正确思路、推动跨越发展有显著业绩、促进社会和谐有明显成效、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重视在现代化建设一线发现和考验干部,特别要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关键岗位、复杂环境接受锻炼和培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增强活力。建立健全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考评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要求,实施差别化考核。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的主阵地放在基层第一线,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力量向基层充实、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大胆探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发挥好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密切联系群众,凝聚民心民力。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定规划、作决策、抓落实,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加深入地走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的具体利益问题,协调处理好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多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鼓励、支持各级干部敢闯敢试、干事创业的同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约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依法严惩腐败分子,防止少数人的腐败行为影响现代化建 设大业。

第五篇: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2011-09-06

抢抓新机遇 再创新辉煌

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而努力奋斗

刘永忠

一、回顾五年奋斗历程,淮安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

二、抢抓用好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奋力开创淮安未来五年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5

(一)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富庶新淮安,筑牢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基础..................................................................................7

(二)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美丽新淮安,形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10

(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着力打造幸福新淮安,增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群众认同感............................................................................................13

三、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提供坚强保障...................................................................................................................15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全力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淮安市第六届委员会和中共淮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发奋图强,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而努力奋斗。

一、回顾五年奋斗历程,淮安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务实苦干,扎实推进“五大建设”,全面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市科学跨越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淮安正日 1 益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又好又快、再上台阶、确保前列,坚持扩张总量和转型升级两手抓,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388亿元,财政总收入先后突破三个百亿元关口达到31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呈现跨越赶超的强劲势头。产业升级取得突破,重点培育的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食品、节能环保五大千亿元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突破20%,新能源、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荣获“中国新盐都”称号,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淮安出口加工区、中国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字号园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以及乡镇工业集中区、村创业点等四级联动的发展平台逐步完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服务业发展迅猛,占GDP比重提高到39.3%;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年销售超10亿元县域农业主导产业11个,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居全省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与参加农户数均位居全省前列。开放型经济异军突起,台资、浙商集聚新高地加速形成,特别是富士康科技城、台玻、天淮大无缝钢管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交流与合作活跃开展,国际友好与交流城市达40余对。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以上,获批苏北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壮大,7个县(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超千万元。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加快特色城镇化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秉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理念,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心城市建设累计完成投入995亿元,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80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0.8%。加快建设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以及生态新城、清河新区等功能片区,相继实施了一批体现品位、彰显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生态绿化精品工程,一批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抢滩进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环保模范城 2 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谐城管”经验在全国推广。高起点规划建设县城,大力发展小城镇,统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淮安涟水机场建成通航,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宿淮铁路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在苏北率先联网成环,立体式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淮河治理、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有效提升了全市防洪保安能力和水资源保障水平。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扎实推进亲民淮安建设,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着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被征地农民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施特困群体助保工程,在苏北率先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建立城乡尊老金制度,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城乡群众享受更加均衡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均等化和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效明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淮医品牌形成集聚效应,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实施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8个县(区)全部创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区),荣获“梅花奖”、“白玉兰奖”、“兰亭奖”等一批国家级文化艺术奖项,实现奥运金牌、残奥奖牌零的突破。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八条通道,建立阳光信访体系,近几年进京赴省上访一直是全省较少的几个市之一;深入开展平安淮安创建活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市和8个县(区)连续三年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县(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3”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促进全面进步,统筹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团结和谐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人大、政协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对台、党史、关工委、老促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一府两院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支持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二连冠”。组织开展法治城市和法治县(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团结和谐的良好局 3 面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纪念活动,进一步打牢了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生态淮安建设扎实推进,6个县(区)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城市环境综合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强化政治保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好周恩来家乡”目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实践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四个100%”要求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三进三帮”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建立具有淮安特色的惩防体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五年,我们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等种种考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加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五年来的奋进历程深刻启迪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几年来,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五大建设”、“借港出海”、“三靠”等重大战略,走出了切合淮安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将思想解放的成效转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成果。必须坚持奋发有为、跨越争先。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勇争一流的目标追求,是跨越赶超的重要保证。我们树立“全国有亮点、全省争进位、全市争先进”的鲜明导向,引领全市广大干群开拓进取、勇攀新高,涌现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亮点,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我们把“三看”既作为衡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象要求,也作为交给广大群众检验和监督的三把尺子,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切从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 4 出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各项事业发展筑牢了根基。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我们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工作导向和要求,通过开展重大项目定期观摩、领导干部“三进三帮”等活动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切实把党员干部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抓发展、促和谐上来,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事业兴旺,关键在党。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

五年的团结奋斗,我们书写了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奠定了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要归功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要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我们要铭记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要铭记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携手合作,要铭记驻淮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驻淮各单位和广大老同志、老干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淮安市第五届委员会,向所有为淮安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抢抓用好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奋力开创淮安未来五年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

在我们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将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升为省级战略,为我们推动科学跨越发展吹响了前进号角、注入了强劲动力。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加快苏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建设好周恩来家乡的关爱和厚望。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意见》要求,用足用好政策,奋发进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支持转化为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

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关键在于显著提升城市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全面振兴加快推进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好更快,城市地位作用和辐射带动功能必须更高更强,尽快成为引领区域经济活动的龙头、集聚整合资源要素的枢纽和社会服务、文化发展、生态建设的高地。对照这样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五大建设”的加速推进,许多方面已经打下了较好基础,保持了良好态势。另一方面,更要清醒地看到,“欠账”仍然很多,经济总量不大,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城市综合实力亟待提升;城镇化水平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城市综合承载力亟待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不足,科技创新、开放程度、综合服务等与周边城市相比还不具备明显优势,城市功能亟待优化;群众收入增长不够快,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干部作风、工作效率以及领导科学发展水平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总之,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市容量,无论是外部影响力还是内在功能,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应有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够强。真正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还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为此,我们必须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信心和干劲激发出来,瞄准定位,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全力突破,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开创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按照省委省政府“六个加快”要求全力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总战略,也是我们义不容辞、必须切实担负起的历史重任。今后五年,我们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紧扣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全力落实“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总体要求和“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奋斗目标,把增强实力、做优环境、改善民生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确保发展的强劲势头、经济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产业实力更强、成为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全省现 6 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确保城乡环境更优、面貌更美,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特色充分彰显,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基本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坚持和谐发展不动摇,确保群众生活富裕、更有尊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进程中,全力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

(一)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富庶新淮安,筑牢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基础

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是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之策。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抓转型,在加快转型中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加速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要加大新增长点培育力度。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之纲,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扶持,加大企业上市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企业上市10户以上,加快形成一批“旗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50户、超100亿元企业10户、超500亿元企业1户以上。二要加快构建淮安特色工业产业体系。依托现有良好产业基础,全力实施千亿元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双倍增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6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把富士康科技城及出口加工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盐化工园区建成产业配套的盐化工新材料集聚区、特钢产业园建成全国一流的特钢专业园区。三要努力实现县乡工业突破。突出抓好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县(区)百亿元工业主导产业,全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特色 经济板块,到2015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有6个县(区)分别超1000亿元。坚定不移推动乡镇工业集中区、村创业点建设,到“十二五”末新建标准厂房60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00亿元,规模列统企业达到600户以上。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充分运用现代装备、科技理念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一要积极推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做大做优五大百亿元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大力支持袁隆平院士在我市创办的国家水稻科研基地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规模生产,到2015年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15%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放大盱眙龙虾、淮安红椒、洪泽湖大闸蟹等特色品牌效应,全面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思路,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合作延伸,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15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组农户比例达65%以上。三要切实增强农业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综合开发,着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支持金融部门调整农业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化新型农技服务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全程化社会服务体系。

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落实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0亿元。一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与淮安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物流运输、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优势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提升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推进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加快建 8 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业规模总量,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全面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层次;依托各类技术中心,不断拓展区域售后、工程技术研发等服务领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优质配套。到2015年,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二要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按照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标定位,突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淮海中心商业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雨润、苏宁、现代国际新城等商贸龙头项目,全力打造苏北领先、富有影响力的现代商务核心区。以引进国际一线商贸企业、一线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带动服务业整体品位的提升。明确城市市场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一批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市场,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三要加快新兴服务业集聚。扶持淮安软件园、淮安(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洪泽安芯智能港等载体建设,努力打造以动漫软件及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创意楼宇、研发楼宇、总部楼宇等,着力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引导发展家庭服务业,加快形成便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充分发挥名城名人名菜名湖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淮扬美食、大湖风光、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建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知名旅游城市。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201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一要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全社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力争到2015年创建国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0户以上。二要更加注重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坚持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运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转型高端发展,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高端产品开发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相融合。三要更加注重产学研成果转化应用。切实加大科技 9 招商力度,主动加强与名院名所名校名企的对接,着力加快国家级盐化工检测中心、盐化工科技研究院和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提高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体系。

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重点,充分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开放是发展龙头,改革是活力源头。要全方位实施“借港出海”战略,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策应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快区域合作和国际化步伐,全面推进对台经贸合作,深入开展对浙招商,加强对央企、省企、名企的招商,主攻大产业项目和龙头项目,全力打造台资集聚、浙商投资、产业转移三个高地,确保“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120亿美元。二要进一步优化载体建设。推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率提升转型,从优惠政策驱动向综合服务功能创新转型。高标准推进淮安工业园区、盐化工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工业新城。加强各县(区)省级开发区以及台湾农民创业园、盱眙凹土科技园等各类特色园区建设,不断增强集聚功能和吸纳能力。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功能完善,力争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要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70%以上。

(二)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美丽新淮安,形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独特魅力

城市功能品位直接影响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既塑造城市之形,又铸就城市之魂;既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又培育特色、彰显 气质,使淮安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业宜居城市。

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以城带乡的总体思路,加大改变面貌、提升形象、完善功能的力度,进一步将城市文明、城市服务、城市生活引向小城镇和新农村,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要突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严格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遵循“组团相间、生态相连”建设要求,构筑布局科学合理、内在联系密切的城市发展框架。高质量开发生态新城,进一步做优清河新区,加快清浦新城建设,促进淮阴区、楚州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主城区整体联动,中心城区在“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中实现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服务功能、承载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180平方公里,人口达160万。二要加快推进县城和镇村建设。按照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的原则和“一县一特”建设思路,推动县城进一步拉开框架、做优功能,彰显涟水教育生态城、洪泽湖滨生态城、盱眙山水旅游城、金湖水乡园林城特色,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中等城市,促进淮安城市群快速崛起。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构建职能分工合理、等级规模优化、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网络化城镇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实现小城镇建设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合理确定中心村的数量和布局,循序渐进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三要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交通畅达便捷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大交通,完成宿淮铁路、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加快连淮扬镇铁路建设,争取淮安机场早日开放一类航空口岸和开通淮港、淮台航线。积极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系统,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着力完善干线公路建设,提升乡镇公路等级和通达率,力争重点中心镇通一级公路、特色小城镇通二级以上公路。加强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应急防灾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保障力。

坚持彰显特色,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特色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淮安的特色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挖掘,走特色建城、特色兴城之路。一要做活城市水系,彰显水城魅力。着力打造里运河、古黄河、大运河、盐 11 河风光带,努力展现“四河碧水穿城过,八岸风光美如画”的城市风采。全面优化城乡河湖水系水质,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全面实施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建设主城区第二水源地。开工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南水北调、入江水道淮安境内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景观建设,真正让水资源成为造福百姓的宝贵财富。二要做好文脉传承,彰显人文风貌。充分发挥古城、名人的优势,注重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改造提升老城区过程中,更大力度保护古宅名园和历史街巷等历史遗存,重点加强楚州古城、洪泽湖古堰、盱眙大云山汉墓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形成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形态。三要做优人居环境,彰显生态优势。围绕建成生态市目标,扎实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创建,到2015年实现县乡村创建全覆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低碳示范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城乡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入推进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三清”工程,认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坚持文化引领,切实增强城市软实力。文化是城市之根、文明是城市之魂。要着力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铸就更具时代特征的城市品格。一要积极繁荣文化事业。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文化艺术发展,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着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淮安大剧院、广播电视调频发射塔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全面系统整理传统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和保护淮海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打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二要着力壮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进一步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报业集团,加快组建广电传媒集团和市演艺集团,扶持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努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三要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弘扬以周 12 恩来精神为代表的亲民文化、以《西游记》文化为背景的创新文化和以大运河文化为基础的开放文化,培育亲民为民、创新创业、开明开放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吹遍淮安大地。

(三)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着力打造幸福新淮安,增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群众认同感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践行周恩来总理亲民爱民理念,让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幸福指数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高度关注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坚持富民优先,大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以创业、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稳定扩大社会保障面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城乡低保统一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优待、孤儿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水平,让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逐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GDP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兴办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好物业管理水平较低、老居民小区环境较差、城市停车难停车贵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安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精心打 造“学在淮安”品牌,着力构筑苏北教育高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补偿比,不断扩大淮医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确保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精心办好第十八届省运会,将其办成一届展示淮安形象的体育盛会。加快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让社会更加平安和谐。按照“1223”要求,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动城乡社区基本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互联网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警等机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创新设立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及时依法处理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建议。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平台和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淮安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大调解水平,健全大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群众安宁、生活安康。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坚决预防和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着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让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相统一,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加强法治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法治县(区)、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大力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14 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共谋淮安科学跨越发展大业。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积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带着感情和责任抓好双拥工作,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三、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提供坚强保障

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党的领导是关键。要以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普及,不断巩固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在线学习等制度,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带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引导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鼓励干部不拘一格、开拓创新,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争相作为、争创一流、争先进位,真正做到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多作贡献。

(二)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关键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进一步明确全委会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保证党代表权利得到有效行使。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 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完善以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党群议事会为主要方式的农村基层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同时,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确保政令畅通。

(三)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领导科学跨越发展的骨干力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在基层一线、经济建设主战场和艰苦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真正把那些推动科学发展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地方党委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和“三责联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学以致用的要求,继续抓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十大人才工程”,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创造集聚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抓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清廉为民良好形象。党风廉政建设事关人心向背。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监控、预防腐败、纠风和惩治腐败“五大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淮安特色的惩防体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开展“周恩来故乡倡廉工程”,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反腐倡廉法治化、制度化水平。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扩大民主监督渠道,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决策议事规则,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腐败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完善政(行)风热线和信访直通车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以创先争优为统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持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按照“四个100%”的要求,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有效覆盖并充分发挥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方式,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努力造就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在农村深入开展“三定三评三挂钩”活动,在社区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式管理模式、促进机关高校和驻区单位与社区开展党建共建,在非公企业完善“双跟进四转换”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双支持”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心关爱青年,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为党的事业打牢青年群众基础。

(六)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更加广泛地凝聚党心民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按照省“三解三促”要求深入开展“三进三帮”活动,广泛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取更多福祉。坚持勤勉敬业、高效服务,认真践行101%服务理念,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加强群众评议和问责考核,促进机关干部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更多财力用在支持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用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做到学用结合、真抓实干,确保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安排的每一项重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同志们,发展蓝图催人奋进,跨越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早日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下载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真学习易炼红书记第六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抢抓新机遇 再创新辉煌 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6日) 刘永忠 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六次代表......

    扬州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扬州市第六届党代会 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王燕文 2011年8月25日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镇江市第六次党代会2011年8月26日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跨越发展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镇江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许 津 荣 2011年8月26......

    关于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及

    关于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及 区委书记罗少挟同志讲话精神的 情 况 汇 报区委、区政府督查室: 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区委召开学习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大会后,我镇迅速组织传达......

    市党代会书记报告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为加快后发赶超 建设绿色益阳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益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马 勇 (2011年9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

    对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的意见

    街道对党代会工作报告的意见本次报告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精炼。写法有新意,内容有亮点,体现了前瞻性、战略性,非常鼓舞人心。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

    认真学习党代会工作报告精神体会10.28

    共青团龙塘镇委员会 简 报第10期龙塘镇团委2011年10月28日认真学习党代会工作报告精神体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二届党代表会精神,团县委庚即按照会议要求,对县第十二届党代......

    欧阳菲学习易炼红讲话心得

    学习《干部要干事 为官要有为》有感 仰天湖赤岭小学 欧阳菲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也是学校的一名教导主任,我担任教导主任的时间不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有苦有乐,有得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