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医院感染疾病监测上报制度41982C
编码41982C
医院感染疾病监测上报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医院感染回顾性监测,我院是全国86家监测单位之一,根据卫生部医政司的要求同步开展工作。并在全院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各级临床医师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见《医院感染管理》专栏。
临床医师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对医院感染的病例做出诊断及控制。
(一)如发现医院感染传播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二)如发现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趋势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要时可直接上报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同时进行隔离,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1、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第二篇: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于科室,使之依照标准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各病房及有关的医技科室的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设监控医师、护士各一人,负责发现上报医院内感染病例。
3、各病房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登记表,并在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科。
4、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定期到病房巡视,发现新的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并对其隔离、诊断项目的执行和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检查。
5、定期去临床微生物室查询送验标本阳性结果并登记。
6、必要时去放射科和超声波室查询阳性结果。
二、回顾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检查。
2、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检查每份病历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并做好登记。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4、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登记,并与该月上报病例核对,计算出医院感染漏报率。
5、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统计报表。
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监测制度
1、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暴发情况,24小时内报卫生主管部门。
2、对该种感染的病人接触者和其它可疑传染源的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的检查。
3、对病人做适当治疗和对环境、物品、排泄物做正确的消毒处理,需要隔离的病人,及时隔离,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4、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比较,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实验室检验结果及采取措施的效果作出综合判断,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四、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1、消毒供中心、口腔科等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锅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和化学监测(每包监测,手术包中心放化学指示卡)。
2、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五、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制度
1、用于物表、物品消毒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其使用浓度,消毒液每天更换。
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3、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在使用中随时监测,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紫外线灯监测制度
1、新灯管用前紫外线辐照强度≥100uw/cm2。
2、使用中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70uw/cm2。做好记录。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操作者签名。
七、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制度
1、高危区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母婴同室,产房、ICU、NICU、PICU、配液中心、输血科等部位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2、普通病房治疗室、换药室、急诊科等每季度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一次。
3、母婴同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一次。
感染管理科 2014年3月24日
第三篇: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监测。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医院感染病例资料。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三、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监测情况,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应低于1.5%。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高危科室、多发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 控制措施等开展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年至少幵展一次现患率调査,现患率调査的 间隔时间相对固定,每年7-8月份幵展。
相关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第四篇: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由于各项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膜、唾液和血液,器械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不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1、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
⑴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⑵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 ⑴每周监测一次。
⑵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⑶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⑷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4、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试验组培养阳性,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二、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浓度监测:每日对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2%戊二醛等进行浓度监测。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
三、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沉降法
1.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2.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平皿)。
四、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
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第五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24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12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3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5、确定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医院应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