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时间:2019-05-12 22: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第一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P7(1)4-5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P8(1)4,补,5-7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P8(1)下面空白处补充: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第9页上面空白处补: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P9(1)1-5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毛泽东领导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邓小平领导的。

P10(4),(5)1,2,P11(1)1,2,(2)1,2

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

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 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P12(2)

第13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或:作用、意义)P13(2)1,2-3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正是这样一面旗帜,它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爱国主义的概念P13(3)1-4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第13页(3)第五行前面补

爱国主义具有丰富内容:P13(3)5,6,补,8-14

(1)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大地。

(2)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

(3)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任务。

(5)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5页第1段下面空白处补:为什么在当代,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P15(2)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同促进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祖国更繁荣、更富强,前途更光辉灿烂。因此,在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15页第二段下面空白处补:我们该怎样做到热爱祖国?P15-17

1.热爱祖国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从现

在做起。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P15(3)1,3,4,(4)1,3

2.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学好祖国的历史、语

言和文字,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特色,并将

其发扬光大。P15(5)1,P16(2)1,2

3.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提高自身素质,以“爱国”为尺度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培养和遵守爱国行为规范。P17(1)1-2,补

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P16(1)3,4

P17(2)第二行第二句话前补:爱国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首要的行为规范。P17(2)2-

3第17页第二段第三行的“在”字前面补:我们该如何培养爱国行为规范? 并举例。

1.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基本的爱国行为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重要的是我们要很好地落实。P17(2)3-4

举例:P17补

我们要自觉遵守《国旗法》规定的爱国行为规范,在升国旗时,做到面对国旗,肃立、脱帽、行队礼或注目礼。

2.要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爱国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P17(3)补,5

P17底空白处补:

举例:

我们在遇到外宾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时时处处体现出中国公民的良好的素质。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P23-P25

1.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有13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还列在100位之后。

2.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

3.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什么是基本国情?P27(1)1

所谓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

体性概括。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6(2)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7(1)1-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个方面:P27(2)1-3,4-5

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基本特点。P27(2)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P27(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上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P28(1)1-

3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了:

1.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P28(2)2-3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我国经济社会“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3.西部大开发战略。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30(1)2,3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28(2)2-3

我国经济社会“分三步走” 战略步骤的内容:P29(1)2-5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P29(2)7-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P30(1)3-6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31(1)

为什么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P31(2)2-7,11-15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33(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P33(1)1-2

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使我国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P33(2)1-3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P33(2)4-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P34(1)1-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P34(1)4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P34(1)5

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P38(4)前面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在P38页(5)段前面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的内容:.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P38(5).建设更加全面的小康。P39(1).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P39(2)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35(1)1

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P36(3)1-2

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37(1)1-2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P40(1)1-2

P42第一段上面空白处补:为什么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P41(2)2-3, P42(1)1-2,补,(2)3-5,5-6,补

1.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2.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比较落后,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品德。我们要自觉培养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和作风。P41(2)2-3, P42(1)1-2,补,(2)3-5,5-6,补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每个人现在在学业上,今后在事业上要有所建树都要有艰苦奋 斗精神。P43(1)1-2

第二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上看,中华民族精神大致经历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几个阶段。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各民族在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看,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对中原地区以及广大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我国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民族人民始终坚守边疆,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孔孟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到十六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民族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众所周知,除了汉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历来还十分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热爱生活、不甘落后、善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在广阔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苦,都能以顽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各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绚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织汇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成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有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并为人们所认识的过程。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仇视政策,影响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往和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各种因素,实际上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和存在。自19世纪中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觉醒,各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开始强烈表现出来,各民族爱国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我认同危机,而增进民族认同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功能。追求发展是中国的现实主题。“知耻而后勇”的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培育民族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中华民族成员的根本利益。在中国,人民的利益就是民族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就是向民族负责,这是民族精神维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基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同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始终”。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保证自己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保证自己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更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即以创新的形式吸引人。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式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嵌入民族精神的培育,就能以更加贴近民众心理、情感的方式得到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被马克思称为“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代世界科技史权威也公认“中国在公元三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在许多重要领域,中国一直独占鳌头,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学习历史,使我们对自己的祖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联想到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升空,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更放飞了我们崭新的希望!我们要向航天英雄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珍惜祖国的今天,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像民族英雄那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自强不息,学好各种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第三篇: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她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至上的精神宝库。当今世界,保持高昂的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根据《金坛市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的要求,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此次活动作为德育的首要任务抓,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我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二、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每天坚持升降国旗,每周举行围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灯箱、语录牌等,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1、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根据我校活动实施方案,我校于9月份先后组织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在我校操场观看《血性山谷》。在教室利用校园网络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地雷战》,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此次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观后感,并组织人员对上交的观后感进行严格的评选。

2、开展以《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根据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方案,我校在各年级开展了以《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语文老师指导各班学生精心构思,认真创作,然后每班筛选出5篇优秀作品。本次征文比赛的参赛作品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等,显示了同学们真挚的感情和较高的写作能力。经过评审教师认真评定,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获

奖作品在校宣传栏公示,供全校师生赏析。举行征文比赛的同时,演讲比赛也有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语文老师利用语文课讲解与演讲的相关知识,班级举行小范围内的选拔赛挑选优秀选手。场上选手沉着冷静,挥洒自如,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经过一番激烈角逐,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这次征文及演讲比赛切合了德育主题。通过比赛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并把这些优良品质付诸行动。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操得以陶冶,品质得以提高。

3、举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千人签字仪式

2005年9月20日,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四周年和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薛埠中学举行了“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千人签字仪式”,同时由薛埠中学、薛埠镇团委、薛埠镇妇联三家共同向全镇中小学生发起倡议书。倡议中小学生,应该自强不息,报效祖国,厚德载物,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加强对自己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认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自己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签字仪式上,薛埠镇团委书记王娟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她强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涉及国家民族的对外形象,应该充分认识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作为学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添砖加瓦,献技出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

各班根据政教处、校团委统一布置,先后以《老师赞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强化了尊重老师的思想品德,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培育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5、开展黑板报评比活动

各班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精心设计板报,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旋律,宣传阐释民族精神,为开展好此项活动营造深厚的氛围。校政教处、校团委评选出各年级优秀的板报并给予表扬。

通过第二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活动,我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时代先锋少年,刻苦学习,努力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并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学期的学习之中。

第四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灾后重建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灾后重建

--芦山震后,精神重建更需持久

四川芦山地震突如其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灾难既带来了人身伤害,更有精神上的摧残。一个5岁小女孩被废墟掩埋受到惊吓,醒来后把妈妈叫作大姨。一个4岁半的孩子,一听到救护车声,就会死死地抓住大人的衣服颤抖。类似这样的震区报道不时传来,一再提示我们,心理救援不可忽视。研究表明,一次重大的灾害后,人会出现心理学的应激反应,比如不断重复灾难场面,非常无助、记忆力变差、精神恍惚等,甚至包括一些躯体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些都是大灾导致的反应。地震初期,儿童、伤员、救援者等重点人群都是心理救助的重点,而如何摆脱惊悸、沮丧、悲观等情绪的困扰,帮助灾区群众重新树立信心,激发正能量,去除负情绪,是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比五年前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救援工作,对心理援助的认识更加自觉,行动也更有科学理性。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强调,为灾区群众提供灾后心理援助服务,做好心理安抚工作,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李克强总理在看望慰问地震灾区群众时,也特别叮嘱“注意进行心理疏导”。震后一小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地震当日,一支来自成都的心理救援小组就已经赶到芦山县开展灾后心理评估等工作。

目前,赶赴灾区的心理工作者们,通过针对公众、家长、儿童、救援官兵的分类心理手册和辅导课程等,运用科学知识驱散地震造成的心理阴霾。从个体到群体,从特殊到一般,救援力量临危不乱、科学施治,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抗震救灾的阶段性任务也在转换。在精神层面,从心理救援到精神重建是一个必然阶段。汶川地震后,关于自杀的新闻不时出现;报告显示,美国“9〃11”、洪水、飓风等灾难发生三年或五年后,仍然会出现心理问题。这说明,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更为持久,心灵拯救的道路更为曲折漫长,这将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哄地来了,倏地走了”,曾有人这样描述当年汶川震区心理援助者的状态。防止心理援助的“一阵风”问题,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和救助计划,把精神重建纳入灾后重建的大盘子,让科学力量能够有序、持续地介入。抚平心灵创伤远非一日之功,更不只是受伤者个人的事情,这就需要建立心理服务体系、培养专业队伍,使心理疗救的长期效应不断显现,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夯实精神地基。

第五篇:(八一)弘扬民族精神 复兴中华民族

弘扬民族精神 复兴中华民族

石寺二中 郭一安 八

(一)辅导教师:林公平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

我们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命令承担,我们注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伟大的使命鼓舞起无穷的力量,召唤我们高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去谱写中华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

下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家尽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逐渐地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中华民族也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相遇,其中有冲突,也有交融。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生活、思想......

    弘扬民族精神板报内容

    弘扬民族精神板报内容 1、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战。面对民族危亡,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中华儿女,谱......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 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梁(......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炎黄子孙的始祖轩辕皇帝曾在这里生息;延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有质朴的黄土风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延安,是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五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习近平卢沟桥讲话学习体会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赵明月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7月7日......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五篇材料)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内容:响应时代召唤 弘扬民族精神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在全体国民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学教育的主体,未来的社会小主人、建设者......

    民族精神 国家动力--爱国演讲

    各位同学,感谢你们在我还没有演讲之前,就给予我热烈的掌声,今天,这里有很多的青年团员,我想从渗透你们信念的眼神中寻找我相应的思想和应当给你们的话题。 梁启超先生在为清华大......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东山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寒假教育活动 (通讯员:张仙韩修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团圆、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