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女博士后的论文报告
致谢
感谢中科院XXX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给予的资助。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42423423432)和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432432432)给予的资助。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研究员,她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走到中国科学院这座令人羡慕的科学殿堂,开阔了眼界和提升了科研能力。X老师对科研工作的执著追求,奉献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渊博的知识我留下了终生难以泯灭的印象,是我学习的楷模。衷心感谢她三年多来对我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中科院XXXX研究员对我的研究设计和实验工作给予的指导和帮助,X老师献身科学的精神,诚挚待人的宽广胸怀,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谢XXX实验室的XXX博士在合作研究中提供的实验技术指导及论文撰写中参与的讨论。感谢XXX博士,XXX博士,XXXX博士对我实验的帮助和关心。感谢XXXX老师在制做动物模型上给予的帮助。
XXX实验室是我科研生涯又一新起点,在这里我体会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友爱互助的精神和团结的力量,正是这样良好的氛围促使我实验顺利完成,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XXX实验室全体老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情。这里我衷心感谢XX老师在实验设计中给予诸多帮助。感谢XXX博士,XX博士,XXX博士,XXX博士,XXX博士,XXX博士,XX博士,XX硕士,XX硕士,XX博士等在实验和生活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在胚胎干细胞移植实验中XX博士,XX硕士,XX硕士在干细胞准备,XX硕士在心梗模型制作,XX技术员在提取蛋白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在此特别感谢。感谢XXX硕士在论文作图和幻灯制作中给予的帮助。
感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XXX老师在制作冰冻切片上给予的帮助。
感谢研究生部的XX老师,XX老师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的诸多关心和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丈夫和女儿多年来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篇:博士后论文致谢
博士后论文致谢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博士后论文致谢,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博士后论文致谢1
光阴荏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x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x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x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他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更将永远铭记。
借此机会,我谨向x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其次,我还要感谢xx大学xx系xxx,xxx等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xx老师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三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
同时也感谢xx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手语料的收集,感谢他们对本文调查工作所提供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和我的爱人,他们给我极大的鼓励与朴素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博士后论文致谢2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邵兵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博士学习期间,邵教授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业上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几年来跟老师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样,老师总能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提醒指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更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生路。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上努力的方向。
在我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地测学院曹代勇教授、唐跃刚教授、刘钦甫教授、胡社荣教授、王延斌教授、李贤庆教授、代世峰教授、鲁静副教授等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对我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启迪、指导和建议;实验部分得到了侯慧敏老师、代纪民师傅和黄曼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此外还特别感谢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周义平高工对我论文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等各方面给予的详细指导,周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非常令人敬佩;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张军营教授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宋党育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Baruch Spiro 教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David Large 博士在论文的整个构思和数据分析中均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在数据解译方面还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邱亮博士后和邱骏挺硕士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赴云南宣威和昆明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和收集资料,非常感谢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罗俊副局长、林玉成处长及云南省煤炭地质勘察院张名泉院长、王巨民总工和重庆 136 地质队刘勇、赵运新等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博士学习过程中,还得到了很多同学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蔡厚安、汪浩、高迪、樊景森、张超、邵凯、李猛、李英娇、李柱、王明明、高彩红、杨雯、王洋、侯海海、王学天、胡颖、侯聪、刘磊、闫志明和赵存良等,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度过了博士期间的学习生活;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始终给予我很大帮助和精神鼓励的高彩霞同学,我们相互学习,彼此鼓励,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段学习生活经历终身难忘,也祝愿同学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感谢他们对我求学期间的理解支持和默默奉献,使我能安心完成学业,给予我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中评阅本文,期待您的指正与启迪。
博士后论文致谢3
感谢我的导师刘海滨教授。本研究是刘老师近些年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的科研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是刘老师不断鼓励我、指导我,孜孜不倦,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帮助,促使我论文的完成,真心感谢刘老师的师德与师恩。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指导和帮助过我的各位师长,特别感谢宁云才教授、安景文教授、丁日佳教授、王立杰教授,在他们生动的课堂上我学到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给予了我不同的意见,促使我不断完善论文内容及创新性。
感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企业领导和同事。特别感谢神东煤炭集团安全监察局张惠处长、设备管理中心刘国智处长以及保德煤矿安全管理办公室的刘波、白振禾。他们不惜宝贵时间帮助我完成调研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我才能够获得如此珍贵的调研数据,为论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给予我支持的同学和朋友们,特别感谢李文琼博士、张志强博士、陈冲博士、李金三博士、李春贺博士、陶帅硕士对我在学习生活中的照顾,为我打造了一个五彩的生活。
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他们严谨的思维、高超的学术能力,使我论文不断的完善付出了辛苦,由衷感谢。
博士后论文致谢4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博士后论文致谢5
***年 * 月博士入学时,导师侯运炳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博士生期间做什么方向的科研并不要紧,关键是做科研的态度和掌握科研的方法。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导师不仅是教给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在使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使我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借此机会,我谨向导师对我多年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由衷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其他的老师,正是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使我能够较好地完成我的学业。
在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周健奇同志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浩、于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想感谢的是实验室的各位同门,博士研究生期间,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获了很多,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很难顺利度过博士生期间的学习,向同门表示感谢。
在这篇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理论阐述部分。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们研究的结果对本论文的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另外,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本文进行评阅。作者衷心希望得到老师及评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
最后,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支持、鼓励、安慰的家人、爱人以及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为我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爱你们。
博士后论文致谢6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两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导师许鹏教授,论文定题到论文写作定稿,倾注了许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许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许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许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还要感谢李正辉副教授。李老师在论文的论文写作中给予了许多指导与建议,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特别是统计学院的宋光辉教授、胡宗义教授、朱慧明教授、王亚雄教授、曾昭法副教授、周四军副教授、张立军副教授、蔡晓春副教授、王瑛副教授、陈黎明副教授、谭德俊副教授、刘再华副教授、胡荣才副教授、马守荣老师、谭朵朵老师、孔志周老师、任英华老师、倪青山老师。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还要感谢感谢刘志云老师、陈方军老师、张芝元老师、夏浩老师和统计学院的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一贯帮助!
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的朋友,郭倩、符娴、张一川,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还要感谢的是我寝室的姐妹邹琦、刘斌,师兄王一以及统计学院xx级全体研究生同学。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在此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湖南大学,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三篇:博士后开题报告
项 目 名 称:
一、立论依据
拟研究的课题: 申请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 流动站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进站 日期 :_______年___月___日
地 址: 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 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员不少于3位。
合格者作退站处理。
开 题 报 告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接受研究
流动站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所在单位名称 文学院
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进 站 时 间 2007年9月
合作导师姓名 尚永亮教授
填 表 日 期 2008年4月 1.项目的研究意义、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该时期诗歌理论逐渐成熟完备,诗歌题材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语言、结构等诗歌形式也在频繁地变化,各种诗体纷纷出现。对该时期诗歌产生的深刻变革,学术界大多从文人摆脱汉代经学传统的束缚而日渐自觉、以诗言情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统治集团对诗歌创作的积极倡导、社会风气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诗歌传播看,汉魏六朝是口头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发展并逐渐由口头传播为主向文本传播为主的过度时期。汉魏六朝诗风的变化与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否有内在的联系?二者究竟是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作出回答。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历史对某种精神思想的选择总是受其传播媒介等物质性条件的制约,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必然对其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新的选择。多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并存、交替、转化必然带来诗歌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从而导致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促使诗歌创作观念的变革。因此,汉魏六朝时期诗歌题材的拓展、诗歌语言、结构形式的频繁变化、诗歌观念的成熟等诗歌领域的变革均与汉魏六朝诗歌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内在的联系:建安风骨的形成与曹氏父子“宰割辞调”尤其是曹植诗歌“事谢丝管”等传播媒介的变化有内在联系。梁武帝对吴歌西曲的改造以及吴歌西曲在宫廷的盛行引起齐梁宫体诗的兴盛。宋、齐“乐府”与“诗”分别著录和刘勰《文心雕龙》“诗与歌别” 的提出,标志着徒诗观正式确立。徒诗观的确立,一方面使诗歌创作题材得到进一步拓展,玄言、山水进入诗歌领域,传统拟歌辞的诗体规范开始确立;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对诗歌语言形式的审美认识,四声平仄和音韵开始受到关注,宋、齐时期创作题材上玄言诗、山水诗崛起,形式上永明体风靡等这些诗歌史上的大事件皆是宋、齐徒诗观确立后在诗歌领域产生的作用和结果。而徒诗观逐渐确立的历史进程与汉魏六朝诗歌由口头传播为主向文本传播为主的转化过程是大体同步的,可见徒诗观的确立是以六朝时期诗歌传播媒介的变革为基础的。从研究现状来看,对古代文学传播问题进行研究是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各体文学的研究中,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到文学的传播问题。尚永亮《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2000年版)、王兆鹏、尚永亮《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2006年版)、李玉莲《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2005年版)、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2004年版)、王兆鹏《宋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199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戴伟华《唐诗传播研究》(1999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等都是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古代文学问题而取得的可喜成果。但是对汉魏六朝诗歌传播问题的研究目前仅有王枚《建安文学接受史论》(2005年版),以及查屏球《纸简替代与汉魏晋初文学新变》(《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张可礼《建安文学
本课题针对上述的学术研究背景,拟对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与诗歌变革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弥补学术界的这一缺憾。
具体说来,本课题研究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该时期诗歌变革的深层原因从传播学角度进行阐释,探讨其变革的物质性基础,从而对该时期诗歌发展的各种现象作全域性思考和理论总结。
其二,从创作、传播、接受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诗歌动态的生存链条中,探索中国古代诗歌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对目前学术界坚持的古代诗歌相关理论和成说进行适当修正。
其三,在方法论上还可以为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与诗歌风格演变的关系,重点研究乐府歌辞诗乐共生与诗乐分离的历史环节、诗乐共生向诗乐分离演进中所导致的诗歌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以及这种分化、转移是怎样影响诗歌观念、创作题材、诗歌形式、审美风尚的。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唐前诗歌传播方式及其历史变迁:梳理唐前吟咏、歌唱、讽诵等几种诗歌主要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变化的历史,考证中国古代传抄、结集、题壁等几种主要诗歌文本传播方式的早期形态及其发展历史,为讨论以下问题作史实准备。
(2)建安乐府诗传播与建安风骨:主要讨论曹操、曹丕、曹植乐府诗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其所引起的诗歌变革,重点讨论曹植乐府诗“事谢丝管”的音乐文
化背景及其乐府诗“新变”在中国诗歌徒诗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3)诗歌传播与东晋诗歌风貌:东晋时期文人诗歌结集已经渐成风气,文本传播开始出现,这为玄言诗、山水诗流行提供了物质条件。玄言诗、山水诗的兴起则改变了中国诗歌题材内容的基本结构,在诗歌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本章拟重点讨论诗歌文本传播与玄言诗、山水诗兴起和盛行之间的关系。
(4)南朝吴歌西曲传播与宫体诗:齐梁时期,吴歌西曲是靠帝王大力提倡、帝王及王室成员积极创作才得以从民间进入宫廷,并取代相和三调,成为齐梁宫廷主要娱乐音乐的。而宫体诗在题材、内容、风格上都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吴歌西曲歌辞。拟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吴歌西曲的传播方式对齐梁宫廷音乐文化的作用;第二,宫体诗题材、内容、形式特征与吴歌西曲的渊源;第三,宫体诗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5)汉魏乐府、古诗的混同现象与诗歌传播:汉魏六朝时期,乐府与古诗混用现象突出,对同一首诗有称乐府的有称古诗的,这是诗乐共生与诗乐分离的音乐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拟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汉魏诗乐共生与诗乐分离的诗歌传播方式;第二,汉魏古诗的双重身份及其多种文化功能;第三,“古诗十九首”的传播方式与性质。(6)诗歌传播与中国歌诗观、徒诗观的形成和演进:中国诗歌史上歌诗观与徒诗观的渐趋明晰和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与诗歌由口头传播为主向文本传播为主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因此本章重点讨论徒诗观的形成与诗歌传播的关系以及徒诗观形成的诗歌史意义。
(7)诗歌传播与永明体:永明体的产生对中国诗歌形式发展意义重大,唐代的律诗就是在永明体基础上的改进和发展形成的,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代表。对永明体产生的基础,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南朝从佛经翻译中得到启示;有人认为是在中国传统的诵读实践中形成的;近年有人认为是为了更好地歌唱而产生的。本章重点从传播方式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分析永明体形成的历史基础及其诗歌史意义。
(8)诗歌传播与魏晋南北朝的拟乐府:重点讨论拟乐府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方式变化所引起的拟乐府歌辞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以及拟歌辞文本传播的诗歌史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作为诗歌传播等物质中介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诗歌观念、题材、形式、审美风尚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的。
第二,从诗歌创作、传播、接受三个相互关联和互动的环节,历史地、动态地考察诗歌史上出现的重大变革,以及作为中介的传播与诗歌创作、读者接受的互动关系。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本课题虽名为“汉魏六朝诗歌传播接受研究”,拟侧重于诗歌的音乐传播方式研究以及音乐传播、文本传播相互交叉渗透对诗歌产生的复杂影响。
基本研究方法:是将文学研究与音乐研究结合起来,将理论研究与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即将汉魏六朝时期诗歌置于音乐文化与音乐活动等大背景中分析诗歌传播与音乐的共生、分离关系,探索诗歌传播方式的变革与诗歌风格演变的内在联系。
首先梳理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传播的相关文献,详细考辨该时期诗歌传播的几种主要方式;然后结合该时期诗歌演变的具体情况,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最后对该时期诗歌传播与诗风演变的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总结。2.可行性分析 2.1学理分析
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是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历史对某种精神思想的选择总是受其传播媒介等物质性条件的制约,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也必然对其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新的选择。因此,可以说传播是文学生成、变化、发展的外在的动力机制。多种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并存、交替、转化必然带来诗歌文化功能的分化、转移,从而导致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促使诗歌创作观念的变革。将传播学方法引入古代文学研究,会为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能更深入地解释和揭示文学传播活动的规律、文学内容和形式变化的外部制约条件,从而获得对文学生成、变化、发展的动态性认识。2.2研究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曾经主持过课题研究,创新意识强,并有承担各种研究课题的经验。此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有:
② 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唐宋文人唱和与唱和诗研究》,成果《欧梅唱和与欧梅诗派研究》于2008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③ 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诗歌传播研究》,正在进行中。2.3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曾建中 罗建
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改组改造而成的地方性中小银行,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十一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其发展模式面临的弊端。本文客观分析我国城商行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的经济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未来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商行的发展轨迹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在此期间,我国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稳步增长(见图1)。一是从规模来看,资产总额由1.97万亿增加到7.85万亿,增长了3倍;市场占有率由5.2%增加到8.3%,提高了 3.1个百分点。二是从质量来看,不良贷款额由842亿元下降到325亿元;不良贷款率由7.73%下降到0.91%,降低了6.82个百分点,实现了双降。三是从效益来看,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由负转正,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1.1%和16.8%,赢利能力超过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表1:城市商业银行2005-2010年末主要经营指标
图1:城商行2005-2010年末资产总额、市场占有率、不良贷款率
二、城商行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十一五”时期城商行运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成绩巨大,但同时也暴露出其发展仍然处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以同质化竞争为手段的粗放式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一)战略定位不清晰。从我国城商行发展战略来看,大多定位于“服务本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居民”,在做大做强的旗号下,努力做到“中小微业务领先、零售业务特色鲜明,公司银行业务能力突出、国际业务重点突破”,这种“大而全加小而全”的战略定位导致重点不突出,差异化不明显,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业务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结构单一。与其它银行相比,城商行业务品种单一,基本上集中在存贷款方面,业务增长过度依赖于存贷款增长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二是服务模式单
一。突出表现为营销模式和服务手段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和创新能力
不足,往往以模仿大银行或者相互模仿为导向,以“拼价格、拼费用、拼关系”为手段,服务模式趋同,竞争力不强。三是赢利模式单一。目前,城商行利润来源主要靠存贷款利差,且过度依赖于大企业、大项目,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贷款所产生的增长和赢利。据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城商行90%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利息收入。
(三)管理模式粗放。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突出表现在股本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股东占有绝对控股地位,使得股东大会职能履行不充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不能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严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绝大多数城商行内控制度远没有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规范化要求,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存在越位现象;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模糊;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制约了决策和运行的科学性。三是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失衡,缺乏必要的金融分析和管理水平,制约了城商行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四)风险管控薄弱。一是风险管理架构尚未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覆盖,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二是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强,大多数银行没有开发量化模型,还不能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三是风险管理赖以开展的业务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缺乏,还不能做到对风险的科学定价。四是风险管理人才缺乏,风险管理队伍薄弱,制约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十二五”时期城商行面临的主要经营环境变化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城商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第一个环境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将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巴塞尔协议ⅲ》为未来十年全球银行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国也将加强对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这些金融监管措施和基本规则的实施,对资本约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迫切需要城商行调整经营战略,走一条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
第二个环境变化:“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会加快促进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促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使得客户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这就要求城商行必须在传统业务之外不断拓展新型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着力打造出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格局。
第三个环境变化:“十二五”期间, 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直接融资比例会大幅提升,间接融资比重会不断下降(也称金融“脱媒”化现象)。同时,未来五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这都会给单纯依靠信贷增长和利差为主的城商行发展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再加上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资源的争夺,以及城商行经营策略同质化和产品同质化等因素的影响,都会给城商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四、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主要路径
转型路径之一:准确定位,发展战略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型。首先,必须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色和所处环境,制订清晰准确的战略定位,克服“攀比”心理和做大做强的误区。结合发达国家银行机构发展经验和我国城商行的发展情况,城商
行的发展战略定位可以概况为四种:一是综合定位,做大做强,发展为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比如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二是依托区域优势,发展成为在某个经济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银行,如广西北部湾银行。三是依托大股东资源,与大股东资源整合,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产品的银行,如昆仑银行、平安银行。四是坚持差异化,“深耕”市场,做深做透,发展为在某方面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银行,如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在明确发展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发展愿景、银行使命、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并保持战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应随意彻底改变既定发展战略。
其次,要明确市场定位。城商行应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避开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红海”,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蓝海”,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一市场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培育业务经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转型路径之二:加大创新,业务发展、服务手段和盈利模式从单一化向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型。首先,坚持经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一些城商行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包商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他们专注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小额信贷业务,有效避开其他银行的同质化竞争,打造“微贷业务”、“小额信贷业务”特色业务品牌,形成了专业化经营优势,赢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同,业务发展速度、总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大幅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第四篇:博士后工作评估报告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评估报告
为培养和吸引企业所需的高水平、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9 年12 月16 日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2010 年6 月9 日正式挂牌,其主要任务是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完善集团公司人才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关键、急需科研项目,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带动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2006年公司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跃,完成销售收入102亿元,刷新了公司的历史纪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重视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建章立制,促进博士后管理工作规范化
为了加强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领导和管理,公司于2000 年7 月,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担任,成员包括副总经理和人事、财务、组织、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博管会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并配有专人负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为公司博士后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为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越性,结合公司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条例中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确立、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经费和工资福利待遇、博士后工作期满管理、博士后研究成果的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公司博管办为了进一步落实公司博士后管理条例,使之操作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先后制定了“引进博士评价标准”、“博士后进站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博士后科研项目立项程序”、“博士后进站工作程序”、“项目经费使用报销程序”、“项目人工费用考核支付程序”、“日常经费使用报销程序”等相关配套文件,使我站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博士后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的同时,工作成效也显为突出,获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选准项目,推进企业产品技术水平提升
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以来共有6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为了配合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公司还选配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其中2人已于2004 年3 月出站,目前有3人在站工作。
2002 年开题的“机电液一体化研究和开发”博士后科研项目(1 个大项4 个子项),历时两年,参加项目研究人员达17 人。该项目经项目专家组考评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在功能和指标上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对差速转向系统、先导控制系统、变速箱自动控制系统及故障报警诊断系统四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部件试验成果,为该项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项目研究还取得了多项国内首创的创新
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公司新产品中。如造型设计和先导操纵子项成果已用于公司新产品上,项目中的电子监控子项成果已用于公司新开发的50 装载机上,动力换挡子项成果应用于公司新产品1604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上。
2004 年我站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经过认真筛选、论证,确定了“电子技术开发”和“铸铁件关键技术研究”2 个项目(6 个子项)的博士后科研课题。博士研制的“铸铁件生产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提出了一种主要由Re、Cr、Mn、Si等元素组成的复合合金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以替代铜用于高强度灰铸铁件的生产,每吨材料成本从245元降低为59.75元,该项目实施后,按年产高牌号铸件6万吨计算,则每年节约成本1111.5万元。研究了铸造工艺因素对铸铁机械加工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含锶孕育剂和泡沫陶瓷过滤网能比较明显地提高灰铸铁的机械加工性能。他针对复杂铸铁件废品率高的问题,通过改进组芯结构,加强铁水溢流等工艺措施,使L4R缸盖的综合废品率由原来的19.80%降低为7.76%,效果十分显著。
三、投入经费,确保博士后研究项目顺利开展
为确保博士后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早出成果,出高质量成果的目的,公司2002年博士后科研项目投入研发经费157万元,2004年博士后科研项目投入研发经费230万元。项目研发经费自博士后进站之日起就全部到位,由博士后人员根据课题进度要求自主安排。
同时为确保博士后进站人员能有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公司确定了对进站博士实行基薪+项目薪金+福利基金的薪酬管理办法,使每位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收水平不低于10万元,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站工作。
另外为了使博士后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公司还明确规定,公司博管办的办公经费,按每进站一位博士下达2万元的办公经费拨给博管办,由博管办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使用。由于经费投入的保证,使得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己完成了1个大项,4个子项的研发工作,另有2个大项6个子项正在顺利进行。
四、校企联合,双赢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
实现校企双赢出高水平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历来是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的核心,爱惜人才,尊重人才也是公司的优良传统。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公司科技进步的步伐,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培养一批技术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通过与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即加强了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又加快了企业的产品研发速度,即能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又能培养和提高自身队伍的科研水平,实现校企双赢,成为加快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公司实现跨跃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我们己完成的1个博士后科研项目及其4个子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平台作用,除聘请西安交
通大学的博士外,还请了山东科技大学的博士加盟该项目的研究,并先后在国内重点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同时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以博士为主,公司又先后派出15人参加该项目的研究,通过博士后科研项目这一载体,组成了一个技术攻关团队,对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既出成果又锻炼队伍的双重目的。
五、做好服务,解除入站博士后后顾之忧
博士后工作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使公司博士后工作顺利开展,给博士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公司博管会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以来,就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靠在公司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的十三个国家级的各类试验设施、信息、图书等资源全面对博士后人员开放,并为每位进站人员提供与技术主管同等面积的办公室和办公用品,并明确规定每位进站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同等待遇。
为使每位进站博士后人员能尽快了解本公司的工艺流程、产品研发手段和产品开发程序,根据各研究项目内容,公司博管办还协调组织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研究课题组,每个课题组都配备了一批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业务骨干。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课题组分别由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在博士后科研项目研发期间,项目课题组人员接受博士后领导,并由博士后负责对课题组人员的考核。另外公司博管办还为进站博士后人员免费提
供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房,为其配备了全套的家具、电器、餐具、炊具、床上用品、交通和通讯工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且还提供了与本公司职工同样的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各种福利待遇,使进站博士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八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使公司博士后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公司高层领导充分认识到博士后工作对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严格、科学地管理为公司博士后工作提供了殷实的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厚的待遇和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博士后安心工作,多出成果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五篇:博士后论文署名标著范例
博士后论文署名标著范例
××××××(文章标题)
×××(作者姓名)
×××(单位:流动站所在学院)
摘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文献标识:
正文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在站博士后,中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