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监测、调查与控制制度2013编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监测、调查与控制制度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及其造成的危害,指导我院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的应急处置工作,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
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
(一)医院感染暴发情况
1、重大医院感染暴发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较大医院感染暴发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一般医院感染暴发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各系统、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要点,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
1、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科室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生输液反应后,科
室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发现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2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
告院感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院感科、医务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暴发确认,确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并于12小时内向城区卫生局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经调查证实属于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当于2小时内向城区卫生局及城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等的规定进行报告。
5、任何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
(三)报告内容
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科室、报告人,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
四、监测
医院及各科室应当执行我院感染监测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倾向。
五、控制措施
1、查找并控制感染源。根据医院感染疾病的特点,可选择病人、接触者、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作为标本,进行采样,同时对可疑传染源、有关环境和物品等进行病原学检查。本院无条件时可送上级医疗机构。
2、切断传播途径。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如空气、经水或食物、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液制品传播、药品及药液传播、诊疗器械传播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传播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六、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评估:
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病例出现。
七、书写调查报告
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第二篇: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上报
1、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第一责任人。
2、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上报感染办,院感办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
3、经调查证实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出现以下情况,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计委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5、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感染源,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根据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6、对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2、院感办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同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END
—
第三篇: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上报
1、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第一责任人。
2、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上报感染办,院感办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
3、经调查证实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出现以下情况,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出现以下情况,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计委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5、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感染源,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根据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6、对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控制
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2、院感办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同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第四篇: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为规范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短时间内本科室发生2~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出现,或者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又或是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有不能控制的流行趋势;检验科发现同一科室送检标本的病原体有聚集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如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员的诊断与治疗。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起,及时认真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方案,包括医护人员的防护、消毒灭菌处理、病员的隔离等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流行蔓延。四、一周内未控制医院感染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医务科应报告医院主管领导。发生医院感染流行的科室应暂停收治病员,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并按要求24小时内报上级卫生部门。
五、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写出调查报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及上级卫生部门。
六、确定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流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
(1)临床科室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协助调查。
(2)检验科微生物室在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注意保存菌种以备进一步检测分析。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保存。
(3)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附表(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初次
□订正
A.1 发生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A.2 发生地点:
科室
病房(病区)
A.3 感染初步诊断: ; *医院感染断:
A.4 疑似或确认病原体:
; *医院感染病体: A.5 累计感染人数:
例,*感染患者数:
例
A.6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
A.7感染者主要临床征候群: A.8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 A.9 预后情况:痊愈
例,正在治疗
例,病危
例,死亡
例 A.10 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感染源: A.11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不明()等
传播途径: A.12 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
A.13 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 A.13 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需要总结的经验等):
报告单位:
填表人: 报告日期: 联系电话:
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
填表注意事项:分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的内容供订正报告时填写。暴发事件的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第五篇: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六、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立即由院长报告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