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儿童相处的原则
我并非全知
所以 我无需强求如此
我需要被爱
所以 我将对无邪的孩子开放自己
我希望更接纳自己童真的部分
所以 我将以惊奇与敬畏之心接受
孩子们来启发我的世界
对于复杂难解的幼年 我所知如此有限
所以 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在奋斗挣扎中 我能学的最多 也被影响最深
所以 我愿在儿童奋斗挣扎时 与其同行
有时 我需要安全的庇护
所以 我也愿提供这样的处所给儿童
我喜欢原本的我被完全接纳
所以 我将努力去欣赏每个孩子原本的面貌
我会犯错 这只是宣告——我是人无法避免犯错
所以 我将容忍孩子的人性面
我用情感内敛的方式来应对现实世界
所以 我要放弃这种僵硬的模式
尝试用孩子的经验来进入他们的世界
我常扮演一个权威者的角色向别人提供答案
所以 我必须努力保护儿童免于这种个人需要
当我觉得安全时 能经历更完整的自己
所以 在与儿童到动中 我要尽量保持一致性
只有我自己能决定未来的一生该如何过
所以 我不尝试去指导一个孩子的生命
我的大部分知识乃从经验中学习而来
所以 我愿意鼓励儿童去经验
生活里的希望及意志乃由自我而产生
所以 我将肯定及巩固孩子的个性及意志
我无法驱走孩子所受的伤害 忧惧 挫折 失望
所以 我将安抚这些打击与风暴
当我无助时 我感到害怕
所以 我将以善良 亲和 温柔之心
轻触无助儿童的内在世界
第二篇:与留守儿童相处后的感想与反思
与留守儿童相处后的感想与反思
旧县镇马店村是河南省嵩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所以外出务工便成为了这里许多年轻人谋生或者说养家糊口的手段,当然,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是备受关注。为了响应学校“三进三联三助”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我特意针对“留守儿童”做了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我所学专业——社会工作,以及考虑到我个人能力方面,我选择采用一对一的学业辅导,亲情陪护的形式,向留守儿童奉献一份爱心。
虽然我们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也多,但是大多数外出人员还是回家春节的,于是我就就近选择了我们后元组的几名留守儿童,作为我的陪护对象,而其中的一名小女孩,XXX,由于今年他的父母没有回家过春节,所以我把她当成我的重点陪护对象。她今年7岁半,上小学二年级,由于我一直在外面上学,可能很少和村里的小孩子接触,所以在我最初见到她时,很难和他相处,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文静腼腆的小女孩,按照村里面的辈分来说,她应该管我叫叔叔,可是我和她说话时,她总是有意的躲避,就只是问她上小学几年级,她也不搭理我,而是显得很害羞的样子,不过我发现她和我的妹妹(比她大一岁)玩的很不错,于是,我每次去看她的时候,都会带上我妹妹,并且带了一点我给妹妹买的小礼物以及我妹妹看过的一些儿童书籍和影碟。就这样我们开始逐渐的有了一点交流的空间。
在和她的聊天之间,我了解到,她爸爸妈妈都在深圳打工,现在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块,由于是父母年前才去打的工,所以春节就没有回家,有时候谈到他爸爸妈妈时,她说,想他们的时候他就会打电话,看看照片,说着,她就跑到他的里屋拿出了两张照片给我看,一张是她和爸爸妈妈的合照,另一张是爸爸妈妈两人的合照,她说这是爸爸妈妈临走前,特意带她到照相馆照的相!我看到照片上的XX打扮的很漂亮,眼睛上还特意戴上了假睫毛,笑的也很甜,再想到她说有时候想到爸爸妈妈半夜里会哭,但又不愿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担心,我不由的感觉到一阵心酸!
在和她相处期间,我也询问走访其他的几名留守儿童,了解到了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但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都很低,甚至有些更是班里的倒数几名,于是我决定借机辅导他们的寒假作业,同时这也是与他们更深层次的交流的好机会。我的做法得到了许多家长认可和支持,于是我的辅导班(包括我的小妹妹以及另外三名非留守儿童,共8人)开展的很顺利,我通过做一些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以及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好看的儿童视频给他们看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学习历时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相处之中,我对我们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一、留守儿童形成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农村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从学校教育来看,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
比如琳琳的爷爷奶奶都是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对琳琳的学习上不能给予帮助也是导致林林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琳琳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养成了乱花钱,整天赖床的坏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在我与这些留守儿童相处期间我发现好多儿童都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的。
河南省是劳务输出的大省,而农村的留守儿童也日益的增多,近几年河南省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有很大的改善。我认为,要根本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同时要完善户籍与教育制度,使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第三篇:如何与朋友相处
如何与朋友相处
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离不开朋友帮衬的,但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着实值得探究,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确如此,有时你遇到难事时,往往一些并没有深交的人可以为你指点迷津、尽心尽力,甚至可能帮你改变命运。又有人说:“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事实上有时你在竭力为朋友两肋插刀时,却发现你自认为是深交的朋友未必领你这份情,更可悲的是,可能他在内心里就是瞧不起你的,这时,你只能自嘲一句:“人心不古”而已。如此看来,朋友相处也是需要原则和圆滑的。
我很喜欢看《水浒传》,很羡慕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尽享人生快活的日子,感觉他们在一起才是好朋友、铁哥们,但读水浒读多了,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首先,鲁智深和李忠就成不了朋友,两人初次见面,鲁智深就说李忠:“不是个爽快人。”武松和柴进也做不了朋友,当初武松落难逃避到柴进府上时,柴进对武松是非常不感冒的,再说朱仝,发配沧州,深得知府器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他,每天工作就是哄着孩子不哭就行,却不料被李逵插了一杠子,一斧子把知府的孩子劈为两半,彻底断了朱仝的后路,气得朱仝要和李逵拼个你死我活,他俩上梁山能混到一块鬼都不相信。再看梁山的高级领导层,吴用为了使卢俊义上山入伙,逼的卢俊义九死一生,卢俊义对吴用心中肯定有不满,宋江上得梁山,更是不把一把手晁盖放在眼里,广结党羽、为所欲为,气得晁盖临终前也不顾兄弟情面了,明知宋江手无缚鸡之力,临终前却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若那个捉的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反正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会让你好过。如果说酒肉朋友不可靠的话,梁山这伙人发挥的可谓淋漓尽致了。
毛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其实,强调的就是朋友相处的原则性。老人家初上井冈山到遵义会议期间,面对于党内同志甚至于私交较好的朋友间的不理解和排挤,有很长时间处境都很孤立,但他始终没有因为要迎合朋友而放弃原则性,最终主席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得到了认同,他赢得了老朋友的敬重,收获了更多的新朋友。记得九年以前,我在一个基层单位担任党支部书记,大家都清楚,在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当支书是没有多大实权的,何况我的搭档又是一个脾气大颇为霸道的人,相处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原则问题上我们相互拍过桌子、说过难听话,甚至于一个月谁也不理谁,但我毫不气馁,因为我深深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也深深知道我一旦退让单位副职甚至个别职工也不会把我放在眼里,真是这样的话开展工作就更无从谈起了。在有的时候,明哲保身固然重要,但靠妥协赢得的一切更不牢固。就这样,几年下来,我不但团结了搭档,也得到了其他干部职工的认可,更可喜的是领导又把我安排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部门担任主管,现在在我身边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结识的新朋友越来越多了。
在历史上不乏传为美谈的情谊故事,比如,春秋时期的管鲍之交,战国时期的将相和,我们在赞美鲍叔牙、蔺相如美德的同时,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可以丝毫不怀疑鲍叔牙和蔺相如对国家的忠诚,但他们对待管仲、廉颇的大度也可以说是圆滑是不是单纯的朋友之情?我看未必,若论能力,鲍叔牙比不上管仲,蔺相如更是和廉颇没有可比性,但作为长期游迹于官场的鲍叔牙、蔺相如,却深知管仲、廉颇的价值,团结好他们其实就为自己做大做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就是朋友间人抬人高、借人之力成就自我的道理。就像我们交朋友,往往是年青时交的多,因为那时我们彼此都单纯,看社会的视角也简单,走上社会就不同了,历经坎坷、几番沉沦,对人的防范心理一定逐渐增加,哪还会轻易动情于人。这就有些大可不必了,因为我们也在成长,也在成熟,完全没必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社会上毕竟还是好人多,只是在交朋友时要有远见、要大度,也可以说不妨加入些圆滑的因素,当然,圆滑的前提是你必须恪守住自己内心的善良、做人的本分。
朋友是工作中的催化剂、是生活中的一盏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随着我们国家日益城市化的趋势,我们彼此每个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迫切需要我们不忘老朋友,不断结识新朋友,只是和朋友相处时掌握好原则、圆滑的度就是了,在一定程度上讲,交朋友就是开启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帮朋友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第四篇:如何与老师相处
如何与老师相处
2008-07-31 15:33:00 本网综合
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知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在社会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理应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老师会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引导他们提高认识。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尊重老师。
一、对老师要礼貌
学生要尊重老师,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表面礼节上的尊重,见到老师要有礼貌,能够做到主动热情打招呼,通过在每次上课前主动把讲台擦干净、课间擦干净黑板等这些小事也能让老师体会到学生的细心。尊重还包括与老师讲话时,语气温和,语调平稳,说话时不要指手画脚。要保持端正的身体,双目注视老师,认真听,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两条腿一颤一抖地晃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体现了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识和受教育程度。如果青少年不能学会尊重他人,将来就不能融入社会,也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
尊师不仅体现在对老师有礼貌、帮老师拿东西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老师辛勤劳动的理解,并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辛勤工作。所以,一声亲切的问候,可以化解老师一天的疲劳。
相关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与老师交往时行为举止要恭敬,见到老师要鞠躬敬礼让路,同行时要让老师先行。此外,敬师尊长的良好传统还体现在许多文明礼貌的称呼上,如把师长称为恩师、严师、良师等,把老师的话称作是教导、教诲、训诫、赐教等。
二、向老师提意见要讲分寸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都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挑战权威、质疑老师。有人说,不会提出个人见解的学生多半不是好学生,可是老师毕竟是长者,即便他们在某一个环节上犯错误,作为学生也要尊重他们。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向老师提出。
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交往中,我们与人谈话都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自然,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也是如此。一般来说,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或讲话时不要打断,即使是要讨论课上的问题,也最好不要当时提。因为这样做容易打断老师的思路,干扰教学进度,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对于很多在班级内发生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了解实情,那么就难以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因此如果有意见,应该坦诚地告诉老师。此外,在提意见时,不要固执己见,要谦虚谨慎;不要强加于人,要客观表示自己的态度,同时给别人以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不要用“我的意见是绝对没错!”类似的语气来跟老师讨论问题。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但也希望在学生中保持一定的威信和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们。因此可能老师比其他职业者更重视在他人面前的表现。所以在老师有失误的地方,我们最好对当时的环境和氛围简单做个分析后,再考虑是否可以当时提出来,还是可以事后再跟老师提出来。
相关礼仪
学生向老师提意见,也要注意语气和方式。否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和反感。即使是很普通的朋友和同龄人,在给对方提意见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是否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对于师长,更应该如此。如果有意见要提,一定要注意用礼貌、商量、交换意见的口气进行。不要武断地说“你这不对,你那不对”,更不能因为老师的失误或不足而在言语中表现出不屑一顾。
如果在听讲时发现老师讲话有误或有不当之处,也最好不要马上发表意见,一是避免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授课质量;二是不要当众太让老师难堪,这也是处世为人中一个基本的原则。
第五篇:与学生相处
与学生相处
刚当老师的时候,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学生相处,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只是随心出发。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小事,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一点点成长,渐渐的懂得应该怎样和学生相处。
班级有个女孩,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很可爱,我们平时相处的很好,但是她特别调皮,爱说话,无论什么时候都说个不停。有一次在上课时候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课下我就找她谈话了,想彼此沟通沟通,也想通过她了解一些班级的情况,还有同学们对我课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谈的很愉快,并知道她性格上有一些顽皮,也听她讲了一些同学们在私下对我的评价,最后她还给我提了一些意见,告诉我应该如何对付顽皮的学生。一场谈话下来,可以说我也是受益匪浅。这次我当了个聆听者。
有一次,她的老毛病又犯了,上课的的时候皮皮的,说了她一遍也没有得到改善,这次我还真的很生气,课下找她谈话。首先我问她,认为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当然,我们在私下里处的很好。接着就开始打友情牌,然后就着她上课的表现,狠狠的批评了她,最后是警告。看着她难过的低下了头,委委屈屈的样子,并一再保证下次不犯了。我的气也消了一大半。
这天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她的状态不太好,蔫蔫的,平时让她闭上她的小嘴别提有多难了,今天也不知怎么了,上课也不回答问题了,也不接话了,还真是奇怪。课间的时候我就找机会和她谈谈。知道了她这个状态也原因,原来是和班级里的一个女孩相处的问题,她们原来是好朋友,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渐行渐远了。这件事让她很烦恼。我告诉她我是理解她这种感觉的,因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然后举了一段类似的经历,并阐述了我的想法。然后又帮她分析了一下她遇到的事情,给予安慰。最后开导她在这件事情上想开、看开,以平常心去面对。一番谈话下来,她对我说谢谢,说是我们交谈之后,让她觉得轻松了很多,也不会胡思乱想了,这也让我觉得很欣慰。这次我当了开导者。
通过这些小事情,也让我慢慢成长了,从聆听者转变到开导者。也渐渐摸索出来该怎么和学生相处了。我会尊重我的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换位思考,深入的了解学生,尽量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做到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