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 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 在作者:张晓风
来源:《课外阅读》2013年第05期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寂寂青山,迟迟春日,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
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为什么痛呢?现在才懂,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一起挨骂挨打都是好的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说:“×××。”
“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然后,长大了,不必被点名了,却迷上旅行。每到山水胜处,总想举起手来,像那个老是睁着好奇圆眼的孩子,回一声:“我在。”
“我在”和“某某到此一游”不同,后者张狂跋扈,目无余子,而说“我在”的仍是个清晨去上学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答长者的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能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题?
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就连神明,其所以为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浩浩莽莽的无限,而我是此时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读书,也是一种“在”。
有一年,到图书馆去,翻一本《春在堂笔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家去。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我的读书生涯竟像某些人玩“碟仙”,仿佛面对作者的精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我而言,李贺是随召而至的,悲哀悼亡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读那首韦应物的《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驰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万千,不知所止的激情。
看书的时候,书上总有绰绰人影,其中有我,我总在那里。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
他噤而不答。
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
“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郑杰推荐)
第二篇:我在路上
我在路上
很久没到外面透透气了!几米说城市就像一个庞大的迷宫,在不断寻觅中,感觉我们只顾着看前面的路,行色匆匆!却很少停下来思考是否该换一条路,未曾腾空望下天空!我们总太习惯从众!却很少静下心来问问自己,那个目的地是否真的就是我们最终想要到达的……
终于决定辞职了!其实并非这公司不好!并非是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只是觉得这份工作过于繁忙,即便我轻易跟上它了脚步,即便很快习惯了匆忙,可是久了你会发现,你对自己越来越苛刻,给予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地,我发现我的世界开始单一了起来,发现匆忙会让自己缺乏思考!容易遗忘我想要什么,初衷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以往我总喜欢利用空闲时间去旅行,即便一个人上路,我总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就像现在,坐在车上靠着右边窗户,看陌生的风景!沉淀一下这些日子的经历和感悟……正如:偶尔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重新审视重新出发!
一贯习惯带着音乐上路,特别是当一个人在旅途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从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因为旅行并非都得需要陪同的,人多与少目的是殊途同归的,都为了散心,为了让心灵旅行!呵呵…不过两年后的今天,我不再单独旅行咯!和朋友去!嘿嘿,毕竟路上有同伴帮我拍照麻!
大梅沙我来了!用你的浩翰来迎接我们吧!
我在路上…等我!
第三篇:我在路上
我在路上
在要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心里是极不平静的。因为我不知该如何表达,才能让你们了解我对自己的高三是如何地爱恨交加,而高三之于我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进入高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自己经常会感到茫然无措,看着别人在那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己心里就像被人拿着锤子一下又一下不断地敲击着,不够疼却是一种折磨,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前一段时间,自己一直不够努力,心里明白,行动上却足够“糊涂”。于是自己在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我究竟时在干什么?我能够承担起浪费高三时光的后果吗?这样问的结果是,自己开始明白: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对学习的良好态度,才是成功的最大法宝。不要妄想奇迹会在自己身上发生,每个奇迹的背后,都隐藏着血和汗的付出。只有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也曾尝试了许多种别人认为很好的学习方法,最后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方法,但不可全套照搬过来,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依然愿意把自己在学习上一点浅薄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对你们有用。
第一:上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有的同学喜欢课上不听,课下自己再去钻研。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老师给我们讲的都是精华,如果错过就实在太可惜了。而且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样做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第二:可以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汇总,遇到的一些自己易忘的知识点,全部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在临考前翻翻,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心、毅力和克制力,自己渴望实现的事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相信自己会成功!
最后,我想告诉自己:生活充满选择,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给高三一个微笑,给高考一颗平常心,我在这条路上一定可以越走越宽的。
第四篇:我在努力
我在努力
李朝晖
我浑浑噩噩,人似乎还在恍惚中过着。最近的日子让我觉得压抑、迷茫,好像变成了在暴风雨中一条失去了方向的小船,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向前行。我们努力着,我们一生都在努力着,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未来。等我们有一天真正的老去,我们还在努力着,努力着寻找留在这世间最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努力”影响我们一生但又不得不去奋斗的结果。
生活是在无数事件的重复中度过的,也许,某个夜晚,当一个人独自沉思的时候总觉得生活没劲,日复一日,生命就这样遗失在点点滴滴中,许多的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给我一个活着的理由”。
我不禁要问生活真的就这么没有意思吗?我想,我们应该用心去体验每一天。用快乐的心而不是烦恼的心去看待生活,也许她的一个笑,或者是几句寒暄放到我们的心里都是美好的,都是永恒的。命运对我不薄,给了我许多美好的东西,因为有了他们我才快乐,我会用我的生命去呵护这多美好,我会努力,去克服困难,这不就是生活的意义吗?我会努力!我在努力!
朋友,你努力过吗?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是欣喜?是失望?无论是什么,让我们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一起为了各自心中的希望而努力吧!因为在我失去所有力量,无人帮助的时候,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人的道路比我更坎坷、更艰辛。我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在向你的标准靠近,有可能这一生我永远也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但是,我在努力啊!
记得刚入校时,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转眼间我就快要离开学校,但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不能停下努力的脚步。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成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振作起来,趁我们还年轻、强壮、灵活,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唯有这样,才能抓住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我在美国[范文模版]
我在美国
——暑期参加SUMMER W/T 项目感想
今年假期我同很多国内与国际学生一起参加了summer w/t at usa 这个项目。回忆一年前在台下听学长介绍项目时的情形,感慨颇多。下面容我慢慢与各位道来,希望能引发大家一些思考与感触。
弗吉尼亚——工作与生活
飞机从上海浦东起飞,经底特律转机,于16小时候降落在有总统故乡之称的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机场。我们暂停对国际航班“空爷”、“空奶”老当益壮的感叹,开始寻觅中介安排的住所。找到后才发现价格高得离谱,他们似乎也很有接待国际学生的经验,马上向我们推荐附近的一个motel(相当于私人旅馆)
由于旅途的疲惫和怕麻烦的心理,我们与其他几个中国学生一起草率地签了租房合约,这也为之后的纠纷埋下了伏笔。可以说这第一个房东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使我们对美国人友善好客的印象大打折扣。安顿之后就是去公司报道了,简历上说我的工作是cashier,结果去了才知道是assistant,就是向顾客销售各种商品和打杂。而收银员都是美国本地人,店长似乎是不放心外国人做这份工作。经过短暂的培训,我就被派上工作岗位,头一天就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如此的不够。英语四、六级的听力和老师放慢语速的口语课实在是浮云。每当遇到说着一口有如RAP的黑人美语的询问顾客,我就只好拿出口头禅,让他们去问店长。刚开始一周的对话非常辛苦,只有和小孩对话时才略感轻松,抛开10年的应试英语,我们都是初学者。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但因为合同纠纷搬出了motel,告别了深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熏陶的“铁公鸡”房东,搬进了国际学生的公寓。相比于中国学生的独生子女作风,国际学生的独立使我耳目一新。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每个人都能遵守值日表,共同维护公寓的整洁。由于公寓里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不得不开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着的生活。如同有个朋友说的那样,出国就像去新东方,你以为是去学英语,其实是去学做菜。我的厨艺从无到有,飞速进步,甚至有位室友在尝了我的手艺后准备聘我为私人厨师。
就这样平淡地过了一个半月,由于海滩夏季的结束,我们面临裁员的压力。于是我与两位工友临时决定辞职以掌握主动权,去芝加哥找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或许我会在弗吉尼亚海滩度过平静的三个月然后跟团周游一番,顺顺当当的回国。但是世事难料,没有那么多如果可说。
芝加哥——深入美国华人社会
在芝加哥通过朋友的关系,我们找到了一位当地的华人导游,进而通过他联系到了房子,吸取了在弗吉尼亚的教训,我们找到了满意的住所。刚开始游览风景名胜便接到了美国中介的电话,由于辞职没有通知项目的中介,他们大为气恼并威胁要取消我们的签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多方询问,找了律师、使馆工作人员、本地居民和华侨,并积极与美国中介协商,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并且不再害怕困难,而是积极地去面对它。
我们的房东老太太是广东移民,从事摄影工作,虽然在美国住了十几年但是英语还是不行,这也难怪,据说在美国只要会广东话和英语就够了。她经常带我们去逛街,顺便介绍风土人情。芝加哥中国城有近两百年历史,华人是第一批移民,可是发展到现在仍然蜗居在小小的社区里面,做着自己人的生意。福建人开了很多餐馆,里面有很多来自大陆的偷渡客打
黑工,但是美国政府对此似乎比较宽容,只要你不犯事,也就容你继续工作下去。由于找工作的缘故,我们也参观过打工者的住所,一间破旧的别墅里面挤满了床,用布帘分出一个个小隔间,维护这仅有的隐私和尊严。由于许多偷渡客都不会英语且身无分文,最初的十几年所遇到的艰辛可想而知。用一个餐馆老板的话说就是过着非人的生活,没有人关心你的死活。
我还有幸去了当地教会,和当地居民一同参加了几次礼拜和圣经研习活动。可能是由于信仰的关系,那里的人乐善好施,每次都会为大家准备免费的午餐,并且拿出自己的房子作为集会的地点。虽然我不认同基督教,但是他们互相帮助和慷慨无私的精神还是很令人钦佩的,就像基督教主祷文所说“愿天父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爱荷华城——乡村与大学
在芝加哥期间我还抽空去了爱荷华大学看望我的高中同学。爱荷华州是美国的农业大州,路上从megabus的车窗望出去果然是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玉米地,但是其中点缀着的大树却没有被砍掉,在一个中国人看来,这些树浪费了很多的玉米地。而且众所周知美国的农业是机械生产,那么这些树就显得非常碍事,我只能用环保观念来解释了。乡间日落的美景令我记忆犹新,恨不能用最好的相机把它保留下来,但是有些景色的震撼是摄影无法展示的。
爱荷华大学与州的成立时间相当,当时由于大学的扩建与州府的建设产生了冲突,于是政府对市民发起了一次投票,是要继续当州府还是要当大学城,结果大学城高票通过。这等学校战胜州府的事令我羡慕不已,而且这还只是一所普通公立高校,而不是哈弗耶鲁等世界名校。而原来的州府大楼则变成了现在的学生活动中心,以另一种姿态俯视着人间的沧桑。
学校百年来接受的校友捐款令她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整齐的草坪。美国的大学生仿佛觉悟的很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高中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大学文凭。不过他们有一种说到做到、坚持不懈的品质,一旦有了想法,大多数人都会付诸行动。这也是大学为美国成功培养中产阶级的原因之一,毕竟自己想要成功和家长想要你成功所产生的动力大不相同。
返乡的路——中美对比与思考
而且在我返回的路上给我热心帮助的许许多多人让我深刻感受到美国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国民素质普遍较高。这与我在国内旅行时总是提心吊胆,害怕被“杀猪”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对本国人如此,对待老外又会好到哪去呢。
值得欣慰的是将美国大城市和中国大城市相比,据我观察,我们起码在城市基础建设上已经超过了美国。上海和北京的街道和地铁比纽约、芝加哥的更现代,更整洁。我们的公共交通更快捷、更现代,虽然民航、高铁一直在出“状况”。美国的建设仿佛停滞在了20年前,那时候的建设和现在的差不多,虽然很好,但毕竟陈旧了,缺乏活力。造成这个原因的可能是改造成本太高和市民对旧体制的满足与陶醉。不仅如此,美国用税收养活了太多靠生孩子度日的不劳而获的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人,虽然该体制由于美国的强大维持到现在,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但另一方面,同样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残破的农村和美国现代化的乡村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想要在立国之本上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中国能像我接触过的众多华侨所认为的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更发达的国家,这样他们离开美国返回梦寐以求的家乡之时才不至于后悔。
2009级营销1班 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