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03:0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

第一篇: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

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

王晋临

为认真落实晋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笔者随市、县两级关工委的同志深入全市6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5个乡镇、8个行政村、17所学校、165个贫困家庭,就农村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后,偏远山区学生上学远和就读成本增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这些地方都是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属于典型的纯农业山区乡村,人均收入都不超过3000元。普遍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大多学生家庭主要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贫困学生居多,在全市山区乡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学校校舍危房基本消灭,办公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师资力量逐步增强。特别是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后,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的问题,失学、辍学现象不再发生。但偏远山区农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些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子女上学难、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等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贫困山区儿童的类型

一是父母双亡使孩子成为孤儿。在调查走访的100名贫困生中,有6名儿童属这种情况,占被调查儿童的6%。泽州县南岭乡闫庄中心小学的刘某,由于父母亡故,哥哥在外打工每月收入800元,除去在城市的开支外所剩无几。肖肖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年老体弱,在走访中肖肖抑郁悲观,由于缺乏父母关爱,这种家庭子女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喜欢孤僻独行,不愿与人群相处,常常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在一个外人难以进入的空间。部分子女感觉“生活没意思”,成为最需要关心的群体。

二是父母患有重病或学生本人残疾,造成家庭困难。在调查中,因父母有病的阳城县横河镇有13户,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4.1%,占特困学生数26%;学生自身残疾有8户,占学校学生总数7.5%,占特困学生人数的16%。四年级学生吴彤彤、六年级学生吴健是横河镇受益村人,母亲常年有病卧床不起,父亲不能外出打工,照顾病人,家庭生活艰难。

三是单亲家庭造成孩子心理缺陷。泽州县南岭乡在调查的100名贫困生中,有10名孩子属单亲家庭,占被调查人数的10%,在这些家庭中有7名是由于父母一方病故,有3名属父母离婚所致。阳城县横河镇有单亲家庭20户,占学校学生总数6.3%,占特困学生总数40%。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的。一方面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上学困难;另一方面是在孩子的品格形成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心理失衡、品德差、成绩差,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是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不断增大。由于所调查的5个乡镇、8个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打工的农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处于学生阶段,大多数人都不愿带着孩子一起四处“流浪”。于是,为了方便打工,他们一般选择将孩子留在家里。据抽样调查,由父母一方在家育孩子的占36.5%,由祖父母带孩子占48.2%,将孩子寄养在亲戚或邻居家的占11.5%,带孩子外出打工的占3.8%。这样,外出打工就形成了“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现象。

五是上学路途遥远,安全受到威胁。未撤并学校前,小学生就近入学,多数在2.5公里之内,最远的也不过5公里。实行寄宿制小学教育后,学生上学多数在15公里左右,远的就有30多公里。山区农村不通班车,交通条件差,加之山坡陡峭,道路狭窄,崇山峻岭中有时还有野兽出没,遇上刮风下雨,还可能遇上山洪或泥石流。到了冬季,大雪封山,六七十里山路只能步行。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许多学校每月放一次假或两次假,为了能让路途最远的学生天黑前赶回家,往往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就放假。虽然学校制定了老师送、家长接,两头大人见面的严格规定,但也会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一位家长说:“自从实行小学寄宿制教育以来,子女们上学更加困难,确实无法适应。”

六是租房陪读接孩子,影响务农和打工。

七、八岁的小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因此有很多家长出于无奈,只好到乡镇中心学校所在地租借房屋,陪孩子上学,这样一来,田里的活就没人照料了。学校每月放一次或二次假,一些家长都要跑很远的路将学生接回,一个月少说也要误四五天,因此不少家长都不敢出远门打工。由于当前城乡教育的差别,还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城市教育,托门子、找关系,直接送孩子进城上学,形成农村学校人少,城市学校拥挤,家长跟着进城陪读,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找些零活干或在城内打工,供孩子上学。城市高昂的房租,生活费用的增大,使这些家庭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二、造成贫困儿童的主要原因

一是形成心理缺陷。由于父母一方的离世,从而使得原本温馨的亲情逐渐冷淡下来,他们少了父母的关爱和亲人的温暖。一些单亲家庭子女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在我们进行的调查中,不少离婚家庭子女对父母的行为表示“怨恨”,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对父母、老师、亲人、社会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

二是学业荒废形成恶习。父母的一方离开或亡故,另一方为了支撑这个家庭往往疏于对孩子的情感补充和教育管理。给这些家庭子女留出了巨大的自由空间,一些单亲家庭子女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很多子女都迷上了网络游戏,有的十几岁就学会了打麻将、斗“地主”、“种菜”。还有的拉帮结派、聚众斗殴。在中学,单亲家庭学生成了早恋的主要群体,他们平时一起上学、放学,周末一起出去玩,向父母要的钱多数花在买零食、看电影、上网吧。成天无所事事,精神无所寄托。

三是思想意识薄弱,产生厌学情绪。这些家庭子女一般在十至十六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步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治力差;但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影响;感情脆弱,易冲动,少理智,易悲伤,自尊心强;想独立,但自理能力差。加上缺少父母的疼爱和家庭应有的温暖,很多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极易走上邪路。加之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成绩差受到学校和同学的冷落,家长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四是撤点并校形成新的“上学难”。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撤点并校,改善教学条件。可偏远农村孩子们上学却成了问题。先是从一村一校过渡为由几个村联办一所小学,慢慢地联办小学也逐渐少了起来,有的乡村方圆十里之内没有一所小学,孩子们不得不跑十多里路到镇上去读书。阳城县横河镇一至六年级学生分布于全镇20个行政村,全部集中在镇上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小学读书,学校服务半径近35公里。虽然实行了“两免一补”,但新产生的学生交通费、生活费等却让特困家庭承受不起。

五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对子女的教育。由于经济落后的家庭普遍存在经济收入来源少、学杂费、日常开支费用大等客观事实,家长无奈之下选择外出打工,希望能多赚钱供孩子上学,改善家庭条件。他们也曾打算将孩子带到外地上学,但因外地入学费用太高、限制条件太多,加上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强等因素,只好忍痛将孩子留在家里。因父母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存在内心封闭、存在自卑心理。泽州县南岭乡闫庄中心小学五年级成某,和她讲话时,她始终埋头,显得很害羞,不善言谈。父母在她5岁时就双双南下广东打工,监护人是她的奶奶,已经60多岁了,祖孙相依为命,经济来源完全靠父母在广东微薄的打工收入。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在农忙时节,就要帮助奶奶做农活,无暇顾及学习,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仅仅是大概每月一次电话。

六是隔代教育造成娇生惯养、溺爱孩子。由于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教养,因爷爷奶奶年纪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往往是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缺乏心灵沟通,任其发展。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溺爱、娇生惯养,造成部分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经常说谎等不良习惯,形成任性、放纵的性格,有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七是家长素质低、家庭人口多等也是造成贫困学生的重要原因。在我们调查的100名贫困学生中,有23名属于以上类型,占23%。一些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年复一年依照传统模式种着几亩薄田,家庭收入有限,难以维持正常开支。缺少致富的能力;还有少数家庭,由于封建思想作崇,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收入低,超计划生育,再加上被征收超生费导致了家庭更加贫困。

三、解决贫困儿童学习生活问题的对策

一是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特别是升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生,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保证他们完成学业。一是继续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及时救助特困生;二是县、乡领导班子带头与贫困学生结队子帮扶,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救助贫困学生;三是在群团组织、文明单位中联合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救助活动;四是继续发挥那些口碑好、乐善放施、热心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帮助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总结推广以往“为百名孤儿寻找爱心爸妈”活动的经验;五是继续推广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一助一”的办法,访民情,化民忧,坚持不懈地开展为贫困学生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二是做大做强“一头猪、两只羊、四只兔”扶贫助学工程。实践证明,“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确实是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一大途径。不仅可以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而且还能使贫困学生家庭脱贫致富、发展畜牧业一举三得。目前,这项扶贫助学工程已经深入人心,社会效益可观。关工委要依靠老同志的力量,摸清底子,找准对策,总结经验,力争把“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做大做强,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满意工程。同时,要不断完善“一头猪”、“四只兔”扶贫助学试点工作,需要有关单位协调配合,诸如教育、畜牧部门、乡村两级组织要加强领导、各负其责,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是加强对农村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1、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要组织教师和同学把自立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教育贯彻到全部教育活动中,开展三项工作。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领导承包,列入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爱心、关心、诚心、热心和细心“五心”活动,给其体贴和尊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细心发现其优点,因材施教,使个性获得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大力加强心理疏导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活得有尊严。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做到不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歧视残疾未成年人,不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3、依靠社会力量,帮助那些无人管护的孩子健康成长。对那些由于父母双亡成为孤儿的孩子,除亲戚成为代理监护人外,还需社会各方面给予极大的帮助和关爱。

四是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应严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及农村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法制宣讲团,坚持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定期到学校向学生列举鲜活的违法犯罪案件,讲解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讲述基本法律条文,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五是发挥“五老”优势,给特困学生以特别的关爱。“五老”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支坚强有力的骨干队伍。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传统作风,对青少年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晋城市1万多名“五老”为青少年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特别在帮助青少年解决上学难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为此,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搞好牵线搭桥工作,动员和带动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形成全社会动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帮助贫困学生度过难关,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六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募集资金,加大对特困家庭的救助力度。具体说来:

1、要与民政、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通过制定政策,加大财政对特困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

2、要动员社会力量筹集扶贫资金,通过工青妇、文明办、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团体捐助,部门、单位、个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多途径地筹集扶贫济困资金;

3、要分层次使用救助资金,要将需要救助的对象分成几个层次,优先解决特困户家庭学生面临的上学难问题,不断提高贫困家庭造血功能、提高谋生能力,增加家庭收入。

(作者单位:市关工委)

第二篇:关于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崆峒区麻武乡中心小学 王满红 ***

调查时间:2014.11.20 调查地点:崆峒区麻武乡 调查对象:麻武乡留守儿童监护人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王满红

调查分工:王满红负责发放调查问卷和实际走访,留守儿童家属填写调查问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麻武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5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4年增加3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5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改革家访制度,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5.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确定父母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不仅是支付抚养教育费用,还有探望、照顾孩子的生活,以良好品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弃监护职责。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将孩子委托亲属看管,自己也定期交付抚养教育费用,但长期不回家探望孩子,也不履行其他义务,都属于履行监护职责不全面。因此,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期待权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社会的力量,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笑,让他们的成长为社会注入爱。给他们一个幸福的今天,让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和谐发展的明天。

第三篇: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地工作为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庄洞村的地理位臵、各小学的基本情况,来反映庄洞村的教育现状;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庄洞村的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笔者对庄洞村教育现状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教兴国”是自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确定的治国方针之一,“知识改变命运”是中国人走过又一千年之后的经验之谈。从古到今,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8.8亿人,相应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尤其是贫困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边远山区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近几年又调到庄洞村小学任教,基于自己职业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我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对宝坛乡庄洞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委的了解,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流,对农村居民的走访以及在课内外与同事、学生的交谈等多种形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对该村的教育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发了我对农村教育事业的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庄洞村的教育现状

(一)庄洞村概况

庄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最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国家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困难)。庄洞村有人口约1200人,分布在9个村自然屯,村民委设在庄洞屯,那里山势较陡,村民居住分散,很多

住户之间相距很远,有些住户虽共属一个自然屯,但步行距离竟达1小时以上,大的集中居住点也不过20多户。该村是个以林为主的山区村,村前屋后均为林木,空气清新自然。

庄洞村以林为主的山区村,多数林是绿化林和水源林,经济林占有比例不很高,经济欠发达,经济发展不均衡,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林木外买、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民收入较低,其他产业收入几乎没有。

(二)村民对子女教育意识和学校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全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引起这种状况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就此问题我调查了9个自然屯,走访村民200余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共150份。

尽管因地理位臵边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村民的眼界比较闭塞,但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还是比较重视,因此这里的孩子基本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能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却不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农户家境不是很好,孩子不能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庄洞村现设有一所小学,建在庄洞屯的一个小山坡上,占地约700㎡,拥有一个约200㎡的小型操场。学校共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共80名学生,4名教师,此外在沙坪屯另设一个教学点,设学前班和一、二年级,共三个年级两个班,一名教师。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后,需要转学到其他大村完小或乡中心小学才能完成小学教育。

据家长们反映,学费是已全部免除,学校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管理制度还算合理。近一半孩子认为上完小学六年后就理所当然可以升入初中,这部分孩子也就不是很重视学习。学校的日常教学支出全部来自财政预算拨给,经费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所需。便基本上没资金开展一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外教学活动。校长是本村人,平时校长与笔者在交谈中,曾多次感慨地说:“我们这里是偏僻山区,家庭收入低,加上农村教育投资过少,导致教育硬件设备缺乏。外面的关心就是我们奉献的动力,我们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娃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 多么质朴的想法啊!农村的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很高,缺乏危机感,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部由老师负责,便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他希望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能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给予这里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据调查了解,庄洞村的大多数孩子是在乡中学完成他们的初中学业,每届只有极少几个学生能到县城中学念完初中,乡中学距离庄洞村近40公里,在念初中三年中,这个村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中途掇学回家,没有完成9年义务教育。

庄洞小学的设施设备也十分的简陋和缺乏。只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六间教室,一间是教师办公室,一间改造成教育宿舍,用于上课的有四间,由于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远,远的达7、8公里,中午无法回家吃饭,为解决学生吃午饭问题,学校另建一间小平房作学生饭堂,面积约15㎡。

体育设施、实验室、投影仪、录音机、图书室等都没有,只有上级教育部门配臵的电视和电脑各一台,电视用途只是课间教师和学生娱乐,电脑不通网络,也只用于办公,且会使用的教师极少,应用到教学当中几率几乎为零。

在学校师资方面,校长曾对笔者谈及,由于这里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与县城或县城附近一些学校相比,这里的劳动强度要高上一倍,甚至两倍,而教师福利待遇却比县城要差很多,外地教师到这里一两年,就设法调走,学校的师资力量经常配备不足,虽然,基本上每个年级都开设数学、语文、思想道德、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师资力量不足,每名老师都要同时教授3-4门课程,学校校长也要代课,每个教师一周平均要教授20节课,教学劳动量相当大,除数学和语文,其他课程都当着副科对待,因此,教师授课、教师考绩和对学生考察都无法做到严格要求。

据村民们反映,过去,这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或老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很少,年轻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而且不能安心教书,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而老年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又有点力不从心。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小学教师中专学历的约占55.6%,大专的约占45%,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绝大多数是在职教育获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 代理教师,由于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多,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年级多,教师少,而且教室又紧缺,所以学校还采用复合式教学方式,即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教育。一位老师在一堂课内,要给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平均每个年级就只能讲15-20分钟,其它年级的学生就上自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不能不受影响。根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升入初中,接受初中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可以保证,但初中的升学率就相对较低,升入高中的约30%,读技校的占1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学生大部分都辍学了,外出打工。

二、庄洞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村民接触外来文化很少,思想水平落后保守。虽然在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男孩和女孩受教育方面平等”一项的占95.8%,但认为女孩应该早点去找一份工作赚钱的思想在村民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更加让人吃惊的是约有30%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初中后,再往上读的意义不大,一是花钱多,二是读完大学,又不能包安排工作,三是没有社会关系,找工作或找好的工作争不过有关系的人,不如早点打工赚钱和成家立业”

2、地理原因。

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阻。庄洞村地处偏僻山区,道路极为坎坷,由于是山地,一到下雨时,道路泥泞无法行走,近年才有所改善。据当地村民讲,以前道路极为不畅,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还没有通车,只能步行,秋天收的粮食和木材外卖只能靠人背肩挑或牲畜驮,有时遇恶劣天气,道路还无法通行,学生只能停课,即便是家里有病重的病人,也只是干着急没办法。

3、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落后。

庄洞村是以林作物收入为主,生产的粮食主要是自给,且粮食普遍不能自足,其他收入很大一部分须用于购买粮食,没有什么科技支持,家庭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因此,除去基本生活费,已没有多少余额投入到孩子读书上了,这就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寻求其它出路的情况时常发生。经济落后,发展迟缓,使得农民长年为生计忙忙碌碌,在贫穷与摆脱贫穷的边缘徘徊,因此无暇思考教育的重要性。若无外界的帮助,他们没有办法深刻体会到科技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这样,无视知识价值的人们就落进贫穷、落后、愚昧、贫穷的恶性循环。

4、上级教育机关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重视不够,缺少发生改变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1)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考核力度不够,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提高不够,知识的更新替换极其缓慢。(2)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农村学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偏远地区的教学环境与城市相比可谓相差甚远。

据网上一份《关于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100%的农村教师,认为教学中最大的阻碍是教学设备落后,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学校管理没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所有的老师对现在的待遇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感到很累。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中,58.3%的是中专学历,而且大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代理教师,代教的待遇低下,每月工资是150元,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如果还是家庭的重要劳力的话,就更无法支撑这个家庭。所以,一方面,没有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在加上政府由于教师的工 资、住房、福利等很大而无力接受其他地方的教师;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代教,由于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就导致 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5、教育费用高,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认为难以负担起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当问及孩子不能继续读书的原因时,有60%的人回答是费用过高,难以负 担,特别是高中毕业后,大学更是无力供读。根据调查,在当地,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600元,初中生需1500元,高中三年则至少要10000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相当部分还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特点。当家庭的收入勉强只能维持温饱时,这些农户的教育消费就十分有限。在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而教育收费过高,一般农民难以承担,这无疑阻碍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主观原因

1.当地人们思想闭塞,家长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本谈不上传授他们的孩子一些课本的知识。家长们普遍还没有危机感,父母只是把供子女上学当作自己的一项义务,甚至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掌握写名字、会算数,待长大可以外出打工即可,并不很关心他们是否学到知识,让他们混到16,17岁再回家里帮忙或打工。还有的家长以为教孩子与他们就没有太大关系,那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多么可悲!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成绩一般的学生就自动放弃学业,早点去打工了,家长也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对于孩子们的将来,一半家长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福气,孩子未来只有孩子创造,家长是帮不了的。

2.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不丰富,视野不够广阔,通常只是围绕在家长周围,灌输了太多家长们那种传统的思想,简直是“小大人”。缺乏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获取信息途径少,没有竞争环境和竞争氛围,缺乏城市里小孩的那种远大志向。

三、思考与总结

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 1.加大对庄洞这样的山区农村扶持力度,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山区林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引进更多投资,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通过科学技术扶持,改善农户家庭生活条件,使村民体会到科学技术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关键,6 而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唯一途径,以此提高村民对教育重要性认识,增强他们送孩子读书学技术的积极性。

3.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增强对外来教师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建设,让“九年义务教育”口号真正变成现实。

4.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教育的监管力度。

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像庄洞村这样的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吧!

第四篇: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定稿]

《西部山区孩子现状调查》

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

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

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有些父母则因为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天天照顾孩子,产生内疚,于是采取“金钱+物质+

放任”的方式来弥补,提高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和自由放任程度。学生小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他寄养在外婆家,由于平时一贯用钱大方,没有节制,于是他在手头紧的时候将舅舅藏在床上枕头下的1000多元钱偷偷拿走,占为己有,3天用了近200元。洪竹村一个家长则为了扫除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寂寞心理,特意给他买了部学习机,没想到他整天沉湎于游戏,星期六星期天也足不出户,性格更加封闭、叛逆。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常年在外,生怕孩子遭到别人的欺负,就给他们灌输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好汉不吃眼前亏”等思想。他们的暴力倾向由此产生,打架斗殴、结伙滋事的事情也就频频发生了。

二、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偏差。

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及学生自身性格、意志品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

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厌学情绪。据调查,这里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受周围环境影响:特别是在这个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年代,当他们看到同村的大学生们辛辛苦苦读了十多二十年书也就1000多块一个月,而有些青壮年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的挣钱,并且活得风光自在,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因此在学习中往往缺乏积极进取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得过且过,学习成绩差。

2、受家庭影响:①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对于女生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将女孩的学业定位在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她们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找个好婆家。因此在成绩差的学生中,90%是女生。②有些家长迷信思想严重,他们认为一个人的造化都是由上天决定的,“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严格,能学多少是多少,听之任之,放任自流。③部分学生的家长要求过严,期期对自己的孩子规定硬性目标。若未完成则大声斥责或者拳脚相加,从而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压抑感,结果适得其反,成绩滑

坡较快。张雪娇同学给爸爸的一封信中写到:“爸爸,这学期我虽然考到了班上的前三名,达到了你的要求,我也得到了你给我的奖励——好记星学习机。但是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对我施加压力,让我自由一点吧!” 多么让人心酸的话语!④隔代抚养、疏于管教。农村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教低,以文盲为主,他们通常不能辅导学生功课,同时由于他们管教不严,过分纵容、溺爱孩子,致使出现作业完不成或者无故旷课逃学,爷爷奶奶不但不追问,反而还到学校替孩子撒谎,编理由来应付老师的现象。一位姓汪的五年级学生无缘无故两天没有来上课,老师要求家长前来说明原因,没想到他奶奶回答老师说他患了重感冒,这两天在医院打吊针,由于没有电话没来得及请假。而结果班上几个同学都证实该同学这两天在网吧上网,邻居也说他这两天身体很好,活蹦乱跳。⑥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硝烟战争”的家庭里,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她的日记里这么写到:“我最怕我父母吵架了,我看到他们吵架我就只能蒙在被子里哭,我真希望快点长大,早点毕业,远远地离开他们,多挣点钱,别让他们再为钱而争吵了。”

3、主观原因:①学生性格孤僻、古怪,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②成绩差、自信心不足、意志不坚定、缺乏学习动机。

三、路途遥远、生活艰苦

虽然他们的文化成绩相对比较差,但是体育成绩却很好,很少有不达标的情况,我想这与他们经常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上学是分不开的。就拿鹅溪学区的烟山完小来说,这个学校管辖7个村,其中九龙工区、洪竹两个村的学生上学来回要走30余里。那里山道弯曲、两边树木荆棘丛生、荒芜人烟、阴森恐怖。一到下雨天,山路油滑,学生即使小心翼翼也还是避免不了要摔倒好几次。这倒没什么,最痛苦的是头顶着黑压压的乌云,一个人独自走在这“前不着屋、后不着店”的荒野之地,背后突然传来猫头鹰等动物的怪叫,那可真叫人毛骨悚然、两脚发软。而飞跃、洪竹等几个村的家长更是担心孩子路途的安全了,因为他们上学途中得经过4条小河,由于此地经济相当落后,河上没有修桥,上面只简易的搭架了几根松树。天晴时,有些胆小的学生不敢直立的踩在上面,只好双手抓住树干战战兢兢的爬过去。有的干脆脱掉鞋袜挽起裤管从冰冷的河水中淌过;发大水时,学生还得绕道而行,路途更加遥远。一个叫胡伟的学生这么说:“我一看到刮风下雨就害怕,如果教室外面乌云密布,我就盼着太阳快点出来,企求老天别下雨,要不我又得摸黑才能到家。老师讲的课我也无法听进去了,虽然我现在在学校寄宿,但一个星期也得回去两趟啊,我家离校太远了。”

第五篇: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职业。三十年风霜雨雪,三十载苦辣酸甜,从没动摇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挚爱,没有削弱我对知识的渴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我的职责,为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力量。

一、当教师无怨无悔马庄小学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学生都是该村和附近的农民子女。学校教师很少,每天的教学任务很重,工作很多,很是辛苦,但我感到很满足、很充实。初为教师的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很少,特别是面对那一群群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所以我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同时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为适应教改和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我自费订了十多种教育刊物,写下了六万多字的笔记,2000年中函毕业。我曾说过这样的话,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要一心一意地干好,无论条件好还是差,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我也是这样做的。2000年,我的右小臂因医疗事故造成软组织坏死,无法从事正常教学,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我一想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又一次地于心不忍,坚持给学生上课。因为经常用右手板书,坏死部位逐渐扩大,必须要进行手术才能取出坏死组织,我只好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住进医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吃年夜饭的时候,我还躺在医院里治疗;为了不误学生开学上课,我只好提前出院。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利用课外时间到医院挂吊针消炎,从未因病迟到、早退,更没有缺过一节课,因为在我的心中,能够给学生上课就是我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就是我的满足。我对工作的不懈努力,令学生家长很满意,家长们对我说:“简老师这样的老师难找呀,把孩子交给你,我们一百个放心。”

二、爱学生全心全意在马庄,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没有一个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孩子。四年级学生谢鑫的家里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和书费,甚至买不起笔和本,我不能目睹着这些而无动于衷,于是,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点钱替谢鑫交了学费和书费。类似的情况很多,我每学期至少要为此花去一百多元,因为我是教师,我是班主任,我不能让这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当班主任以来,每到冬季取暖时,我总是早早起来,步行三四里路到教室生好炉火,学生到校,教室里热乎乎的。雨雪天气我把最小的学生护送到家。因为右手小臂的手术,我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嘱咐,将右手缠上绷带,打上石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学会了用左手板书。2000至2002年中,对我来说是有忧有喜,有得有失的三年,忧的是我右手臂的病痛为我换来了近万元的债务,喜的是送走的三个班,学生的成绩在全乡位居榜首。

三、抓教学兢兢业业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办起了工厂,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的成为柳林乡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的工作着。确切地说,这些人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与小学的基础有关系的,因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怎样引导和培养,他们就怎样学习和成长。教师工作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打好学生思想品德基础是我三十年来一贯坚持的做法。我把爱祖国、爱家乡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带领学生到柳林河边的耿合群烈士墓扫墓,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英雄事迹教育;组织学生拔河、赏秋、踏春等,启发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打好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是我三十年来致力追求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不欠帐,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动静合理搭配得井然有序。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根据农村学生要负担家务劳动的特点,只留学生少量的作业。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由于我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刻苦,教学成绩年年都是优秀,997年,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成绩在升学考试中居全乡第一;2003年我所指导的学生甘承浩在同年级语文单科成绩中位居全乡第一,朱小芳在全区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所带的五年级,28名考生,进初中实验班达10人。在打好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我从不放松。农村孩子均能从事一些劳动,但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我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劳动、植树种花、修理桌椅、拣粮、拣板栗、打茶叶、挖山菜,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三十年来,我在偏远的山村小学从事平凡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1997年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从七八年到现在,被乡党委、政府、乡中心学校(原教管站)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诸多的荣誉记载的是我的过去,而今,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然而我对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信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辛勤耕耘的敬业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内涵,决定了它终生都要象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驿站的主旋律。三十年前当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时,就深深地爱上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了山村的孩子们,我立志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0多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农村骨干教师、县(区)、乡优秀教师和柳林乡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为了山村的孩子能够摆脱泥巴腿,走出山沟沟,我还要继续奉献下去。

下载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

    中国偏远山区与城市的教育现状差异

    中国偏远山区与城市的教育现状差异 上了时政课,看了《天那边》,我被山区的教育现状深深震撼了,我难以想象那些孩子是怎样的完成自己本应该接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有的还辍学......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五篇模版]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就开始把从事教育事业......

    工作在偏远山区教师典型材料

    勤奋务实 为人师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从别人对你的态度中体现出来。我在近三十多年的从教......

    为偏远山区募捐活动策划书(本站推荐)

    为偏远山区募捐活动策划书 献一片爱心,送一份温暖!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让贫困地区充满温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为偏远山区募捐活动策划书,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合集五篇]

    偏远山区班主任教师演讲稿 我是柳林乡马庄小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年五十岁。自一九七四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在偏远贫困的山沟里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开始担任......

    浅析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析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双柏县安龙堡中心学校 李 全 【摘要】: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农村,作文教学的难度相比城市在各方面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偏远山区农村......

    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