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1:4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天然公园,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

展山区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4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4。林木覆盖面积137.3万亩,覆盖率达到4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被国家林业部门授予“全国林业工作建设合格县”、“全国乡村林场管理先进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一是立足实际,确立山区绿化思路。根据栖霞的实际,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山区绿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浇条件或可提水扬水的地方,发展以水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没有水源条件的中下坡位发展干杂果经济林;不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方发展用材防护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复合型生态林业体系。按照这一思路,围绕绿山、绿路、绿村、绿城,大力发展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林业,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二是发动全民造林,加快山区绿化步伐。为使山区绿化早见成效,为加快山区绿化步伐,实行定地片、定单位、定人数、定时间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00年以来,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22个,面积1.6万亩。城郊植树50多万株,绿化面积3000多亩。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对部分农田实施退耕还林,加大河滩造林力度和河滩残次林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杨树丰产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3万亩,河滩残次林改造1.6万亩,已建杨树丰产林2.3万亩。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实施重点区域绿化。结合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对全市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进一步推广生态示范村建设,全市农村新栽植树木7万多棵,花卉3万多株,人均公共绿地9.7平方米,镇容村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以留苗养树为主要内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围绕公路两侧及城镇驻地周围实施留苗养树工程,并逐渐向纵深发展。重点对牙山、艾山、十八盘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区进行建设,共完成封山育林59.9万亩。同时,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镇村林场,全市镇村林场总数达213处,经营面积20万亩,留苗养树180多万株,相当于人工造林3万多亩。

四是管护并重,巩固山区绿化成果。为加强对山区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组成的市、镇、村三级护林队伍体系,通过修建防火了望台、设立定点护林房、增设护林标语及警示标志、实施重点区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巩固了绿化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山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全民绿化意识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林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周期性等特点认识不足,对造林绿化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全民绿化氛围尚未形成,过分放牧,滥采偷伐等违法毁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二是绿化潜力挖掘不够。近几年,我市新增绿地不多、绿化速度不快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为58.4万亩,2004年为59.56万亩,年均增加仅2900亩;从无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无林地面积为5.94万亩,2004年无林地尚有4.97万亩,年均减少2425亩;2000年疏林地面积为5.31万亩,2004年疏林地尚有4.65万亩,年均减少1650亩。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区绿化速度还不够快,消灭无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业木材储蓄量较少。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经济林在林木数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林业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对较少。以占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为例,根据调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万亩,蓄积量20.96万立方米,亩均0.579立方米;而2002年全市松林25.49万亩,蓄积为8.19万立方米,亩均为0.3213立方米。虽然森林覆盖率每年稳步增长,但成材林面积和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四是林业经营体制不清晰。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不具体,名为集体所有,实属无人负责,在行政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无人承担责任;地籍管理不规范,无契约协定,责、权、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资源所有者是党支部或村委会等非经济组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种经营体制导致造林绿化主要依赖政府投资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天然公园,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山区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4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4%。林木覆盖面积137.3万亩,覆盖率达到4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被国家林业部门授予“全国林业工作建设合格县”、“全国乡村林场管理先进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一是立足实际,确立山区绿化思路。根据栖霞的实际,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山区绿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浇条件或可提水扬水的地方,发展以水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没有水源条件的中下坡位发展干杂果经济林;不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方发展用材防护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复合型生态林业体系。按照这一思路,围绕绿山、绿路、绿村、绿城,大力发展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林业,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二是发动全民造林,加快山区绿化步伐。为使山区绿化早见成效,为加快山区绿化步伐,实行定地片、定单位、定人数、定时间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00年以来,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22个,面积1.6万亩。城郊植树50多万株,绿化面积3000多亩。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对部分农田实施退耕还林,加大河滩造林力度和河滩残次林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杨树丰产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3万亩,河滩残次林改造1.6万亩,已建杨树丰产林2.3万亩。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实施重点区域绿化。结合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对全市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进一步推广生态示范村建设,全市农村新栽植树木7万多棵,花卉3万多株,人均公共绿地9.7平方米,镇容村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以留苗养树为主要内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围绕公路两侧及城镇驻地周围实施留苗养树工程,并逐渐向纵深发展。重点对牙山、艾山、十八盘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区进行建设,共完成封山育林59.9万亩。同时,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镇村林场,全市镇村林场总数达213处,经营面积20万亩,留苗养树180多万株,相当于人工造林3万多亩。

四是管护并重,巩固山区绿化成果。为加强对山区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组成的市、镇、村三级护林队伍体系,通过修建防火了望台、设立定点护林房、增设护林标语及警示标志、实施重点区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巩固了绿化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山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全民绿化意识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林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周期性等特点认识不足,对造林绿化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全民绿化氛围尚未形成,过分放牧,滥采偷伐等违法毁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二是绿化潜力挖掘不够。近几年,我市新增绿地不多、绿化速度不快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为58.4万亩,2004年为59.56万亩,年均增加仅2900亩;从无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无林地面积为5.94万亩,2004年无林地尚有4.97万亩,年均减少2425亩;2000年疏林地面积为5.31万亩,2004年疏林地尚有4.65万亩,年均减少1650亩。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区绿化速度还不够快,消灭无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业木材储蓄量较少。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经济林在林木数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林业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对较少。以占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为例,根据调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万亩,蓄积量20.96万立方米,亩均0.579立方米;而2002年全市松林25.49万亩,蓄积为8.19万立方米,亩均为0.3213立方米。虽然森林覆盖率每年稳步增长,但成材林面积和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四是林业经营体制不清晰。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不具体,名为集体所有,实属无人负责,在行政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无人承担责任;地籍管理不规范,无契约协定,责、权、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资源所有者是党支部或村委会等非经济组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种经营体制导致造林绿化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而政府有限的投入与我市生态建设的任务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时,由于组织群众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权属模糊,同群众的长远利益、眼前利益脱节,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

为有效地解决山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优美环境,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 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林业生产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山头、到地块,抓好林业精品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山区绿化升级提档。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标语等形式,大力营造全民绿化的浓厚氛围,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继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划定区域、制定标准、建设特色义务植树基地的办法,对义务植树实行专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加快林权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入,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或联合开发林业。积极探索和解决非公有制林地资源的所有权、采伐权归属问题,以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将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开发利用权和收益支配权,有偿有期限地出让给有开发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为辅、民间融资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投入体制,确保林业生产资金投入。

三是实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养树。由林业主管部门制订封山育林规划,确定具体的封育范围和方式,对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山场,重点控制,实行全封;对低山、25度以下的丘陵缓坡,以及与农田相间的隙地、荒地、林地,实行半封。同时,加快宜林地林木植被的恢复,实行封、造、管并举,加大对四荒地的垦林力度和重点区域的封山育林力度,进一步搞好留苗养树,巩固山区绿化成果,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坚持科教兴林,加强技术服务。切实加强林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和林业职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围绕提高干旱瘠薄山区造林成活率问题,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和山区造林综合技术,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造林质量。

《[推荐]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天然公园,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山区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4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4%。林木覆盖面积137.3

yle=”FONT-SIZE: 15.5p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万亩,覆盖率达到4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被国家林业部门授予“全国林业工作建设合格县”、“全国乡村林场管理先进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一是立足实际,确立山区绿化思路。根据栖霞的实际,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山区绿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浇条件或可提水扬水的地方,发展以水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没有水源条件的中下坡位发展干杂果经济林;不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方发展用材防护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复合型生态林业体系。按照这一思路,围绕绿山、绿路、绿村、绿城,大力发展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林业,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山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全民绿化意识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林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周期性等特点认识不足,对造林绿化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全民绿化氛围尚未形成,过分放牧,滥采偷伐等违法毁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二是绿化潜力挖掘不够。近几年,我市新增绿地不多、绿化速度不快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为58.4万亩,2004年为59.56万亩,年均增加仅2900亩;从无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无林地面积为5.94万亩,2004年无林地尚有4.97万亩,年均减少2425亩;2000年疏林地面积为5.31

pAN>万亩,2004年疏林地尚有4.65万亩,年均减少1650亩。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区绿化速度还不够快,消灭无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业木材储蓄量较少。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经济林在林木数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林业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对较少。以占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为例,根据调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万亩,蓄积量20.96万立方米,亩均0.579立方米;而2002年全市松林25.49万亩,蓄积为8.19万立方米,亩均为0.3213立方米

FAMILY: 仿宋_GB2312;mso-bidi-font-size: 10.0pt”>。虽然森林覆盖率每年稳步增长,但成材林面积和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四是林业经营体制不清晰。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不具体,名为集体所有,实属无人负责,在行政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无人承担责任;地籍管理不规范,无契约协定,责、权、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资源所有者是党支部或村委会等非经济组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种经营体制导致造林绿化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而政府有限的投入与我市生态建设的任务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时,由于组织群众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权属模糊,同群众的长远利益、眼前利益脱节,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

为有效地解决山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优美环境,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林业生产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山头、到地块,抓好林业精品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山区绿化升级提档。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标语等形式,大力营造全民绿化的浓厚氛围,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继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划定区域、制定标准、建设特色义务植树基地的办法,对义务植树实行专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加快林权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入,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或联合开发林业。积极探索和解决非公有制林地资源的所有权、采伐权归属问题,以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将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开发利用权和收益支配权,有偿有期限地出让给有开发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为辅、民间融资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投入体制,确保林业生产资金投入。

三是实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养树。由林业主管部门制订封山育林规划,确定具体的封育范围和方式,对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山场,重点控制,实行全封;对低山、25度以下的丘陵缓坡,以及与农田相间的隙地、荒地、林地,实行半封。同时,加快宜林地林木植被的恢复,实行封、造、管并举,加大对四荒地的垦林力度和重点区域的封山育林力度,进一步搞好留苗养树,巩固山区绿化成果,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坚持科教兴林,加强技术服务。切实加强林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和林业职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围绕提~旱瘠薄山区造林成活率问题,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和山区造林综合技术,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造林质量。

《[推荐]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山区绿化作为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发展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体现我市后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对我市的山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山区绿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烟台市后花园、胶东半岛最大的天然公园,全面推进“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开展山区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0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4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4%。林木覆盖面积137.3

yle=”FONT-SIZE: 15.5p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万亩,覆盖率达到4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被国家林业部门授予“全国林业工作建设合格县”、“全国乡村林场管理先进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一是立足实际,确立山区绿化思路。根据栖霞的实际,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山区绿化思路。在山的中下部有水浇条件或可提水扬水的地方,发展以水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没有水源条件的中下坡位发展干杂果经济林;不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方发展用材防护林,建成山上水果山下林的复合型生态林业体系。按照这一思路,围绕绿山、绿路、绿村、绿城,大力发展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林业,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FAMILY: Arial Narrow;mso-bidi-font-size: 10.0pt;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二是发动全民造林,加快山区绿化步伐。为使山区绿化早见成效,为加快山区绿化步伐,实行定地片、定单位、定人数、定时间和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四定四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00年以来,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22个,面积1.6万亩。城郊植树50多万株,绿化面积3000多亩。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对部分农田实施退耕还林,加大河滩造林力度和河滩残次林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杨树丰产林。目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3万亩,河滩残次林改造1.6万亩,已建杨树丰产林2.3万亩。

三是利用有效措施,实施重点区域绿化。结合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对全市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进一步推广生态示范村建设,全市农村新栽植树木7万多棵,花卉

N>3万多株,人均公共绿地9.7平方米,镇容村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以留苗养树为主要内容的封山育林工程,围绕公路两侧及城镇驻地周围实施留苗养树工程,并逐渐向纵深发展。重点对牙山、艾山、十八盘和白洋河流域四大封育区进行建设,共完成封山育林59.9万亩。同时,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镇村林场,全市镇村林场总数达213处,经营面积20万亩,留苗养树180多万株,相当于人工造林3万多亩。

四是管护并重,巩固山区绿化成果。为加强对山区绿化成果的保护力度,我市建立由300多人组成的市、镇、村三级护林队伍体系,通过修建防火了望台、设立定点护林房、增设护林标语及警示标志、实施重点区域管理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现有森林资源,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巩固了绿化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 Narrow”>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山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全民绿化意识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林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周期性等特点认识不足,对造林绿化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全民绿化氛围尚未形成,过分放牧,滥采偷伐等违法毁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二是绿化潜力挖掘不够。近几年,我市新增绿地不多、绿化速度不快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为58.4万亩,2004年为59.56万亩,年均增加仅2900亩;从无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变化看,2000年全市无林地面积为5.94万亩,2004年无林地尚有4.97万亩,年均减少2425亩;2000年疏林地面积为5.31

pAN>万亩,2004年疏林地尚有4.65万亩,年均减少1650亩。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市山区绿化速度还不够快,消灭无林地和疏林地的任务比较艰巨。

三是用材林不多,林业木材储蓄量较少。虽然我市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经济林在林木数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全市林业用材林不多,成材林相对较少。以占我市用材防护林面积比例最大的松林林分为例,根据调查,1975年全市松林36.19万亩,蓄积量20.96万立方米,亩均0.579立方米;而2002年全市松林25.49万亩,蓄积为8.19万立方米,亩均为0.3213立方米

FAMILY: 仿宋_GB2312;mso-bidi-font-size: 10.0pt”>。虽然森林覆盖率每年稳步增长,但成材林面积和数量却在逐年减少。

四是林业经营体制不清晰。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不具体,名为集体所有,实属无人负责,在行政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无人承担责任;地籍管理不规范,无契约协定,责、权、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资源所有者是党支部或村委会等非经济组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种经营体制导致造林绿化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而政府有限的投入与我市生态建设的任务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时,由于组织群众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权属模糊,同群众的长远利益、眼前利益脱节,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

为有效地解决山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优美环境,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林业生产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山头、到地块,抓好林业精品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山区绿化升级提档。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标语等形式,大力营造全民绿化的浓厚氛围,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继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划定区域、制定标准、建设特色义务植树基地的办法,对义务植树实行专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加快林权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入,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或联合开发林业。积极探索和解决非公有制林地资源的所有权、采伐权归属问题,以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将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开发利用权和收益支配权,有偿有期限地出让给有开发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为辅、民间融资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投入体制,确保林业生产资金投入。

三是实施封山育林,搞好留苗养树。由林业主管部门制订封山育林规划,确定具体的封育范围和方式,对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以及林木植被稀疏或地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政协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市政协主席彭学增和各位副主席先后带领经济界部分委员深入到武安市、邯郸县、永年县、临漳县、曲周县、邱县、磁县、肥乡县、涉县、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高开区、发改委、国资委、水利局、交通局以及美的、邯钢新区、利达汽车、纵横钢铁、邯武快速路、邯武工业走廊、东部生态水网、广府古城开发工程等项目工地,就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转换以及结构调整进行了实地视察和调研;同时各位主席还与各自联系的四十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走访和对接。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多次召开委员小型专题座谈会和财经委主任扩大会进行了研讨,并学习了外地市的一些经验。现将有关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重大项目建设领跑作用明显

在调研中,委员们强烈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不移的把上项目、增投资、优结构、保增长作为提升邯郸实力、活力、竞争力的首要抓手,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项目亲力亲为,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超常规推进。今年以来,“五个再造”和“四中一新一美”等121个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优化,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项目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市在建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达到17个,总投资940.1亿元,完成投资160.1亿元,分别占千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和完成投资的49.4%和26.8%,项目个数分别比前两年增加6个和4个。总投资193亿元的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工程、总投资160亿元的峰峰集团煤化工基地、总投资86亿元的天铁380万吨热轧板卷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趋明显。——重大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目前,在百个亿元以上的重点在建项目中,钢铁、电力、煤炭、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项目32个,总投资390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额比上年分别增加5个和32亿元,在占我市投资大头的钢铁产业新增投资中,钢后深加工项目投资比重达到80%以上,钢材板带比重达到62.3%,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重大项目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年以来,高新技术、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在建重点项目达48个,总投资222亿元,比上年增加3个和53亿元。以鑫港国际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以利达重工为代表的专用汽车,以汉光耗材和法国圣戈班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峰峰集团为代表的煤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的总投资50亿元的美的集团北方生产基地项目,标志着我市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将对我市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

——重大项目加速了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按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在重大项目谋划之初就着力通过产业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关停淘汰了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装备,加速了钢铁、电力和建材等主导产业技术装备的快速升级换代,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综合能耗、产品结构、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实现了跨越性转变。

总之,调研中委员们认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方兴未艾,势头强劲,成效显著,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勇于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始终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主动应对经济运行中矛盾及不利因素,勇于挑战,迎难而上,团结全市人民奋发努力的结果。

二、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两房”引发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的增多,国际国内原油、铁矿石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和电煤、运力紧张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从紧的货币政策总体基调近期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并且随着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我市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可能进一步凸显和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素资源制约因素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市大项目源源不断生成,除了具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发展所打下的物质基础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重要资源。但由于我市经济发展仍以高投入、高耗能为主要特征,致使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资源面临着严峻挑战,生产要素供给已转向全面偏紧的局面。

土地矛盾尖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家土地“高压线”政策的严格执行,“有项目无地”、“项目等土地”已成为普遍存在现象,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项目建设的“拦路虎”。目前,在主城区三区一县已很难摆放生产性重大工业支撑项目。

能源原材料紧张。近年来,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市已经由资源大市变成了资源进口大市,钢铁、电力等主导产业对外部资源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煤炭、铁精粉的外购比例已超过了60%。同时,铁精粉、电煤、焦炭等价格上升已对我市的工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金融供给单一。我市项目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对银行信贷依赖度一直较高。受2007年初以来国家针对治理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和投资过快增长等因素调控政策影响,项目融资成本明显增加。目前,虽然央行降低了“两率”,但对我市融资的利好趋势还远未显现,项目融资依然紧张。人才资源短缺。据2005年以来我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估报告显示: 2005年全省人才密度指数为

0.8077,我市指数仅为0.6551,远低于石家庄的的0.9244、唐山的0.8795、沧州的0.8526,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邯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铁路运力不足。目前,我市铁路运输能力不足2000万吨,而仅邯钢、天铁、新兴铸管等11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年吞吐量就在亿吨以上,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运输需求,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由于重型化产业路径依赖,我市在建或谋划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对全市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容量和刚性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一是近期我市仍将有一批高耗能项目陆续投产和立项。如马电2×30万千万机组和龙山二期2×60万千瓦机组、峰峰矿区1600万吨煤化工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实现了装备的技术升级,降低了能耗,但依然拉动全市GDP能耗提高约10个百分点,这无疑将会对今后全市的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造成持续影响。二是在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特别是钢铁、煤焦化、发电等企业相对集中的武安、复兴等中西部县市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全市垃圾、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镇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低(大部分县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几乎为空白。这些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矛盾和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危及长远,这将对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带来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难度空前增大。

重大项目往往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涉及面广,项目前期工作能否做深做实,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顺利实施。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三难”问题突出,即项目征地难、项目审批难、项目政策处理难。具体表现为:第一,由用地难等因素而直接导致的征地手续办理时间迟缓。第二,现行的政策补偿标准难以满足征地户的心理预期。第三,项目外部配套条件解决困难,尤其是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一方面原有的规划管线与项目选址地有冲突,需要迁移或拆除;另一方面是项目选址地或周边没有相应的水、电、气、排污等管线或容量不够,需要重新介入或增容,这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前期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的难度。

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项目建设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管理体制。一要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创新项目管理体制,深化重点项目直通车和重大项目代办制度,严格执行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理制,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二要对行政审批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推进网上审批和“并联式”审批,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提高项目审批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增强投资环境竞争力。三要按照收费零增长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就低执行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并坚持分类指导,特事特办,分行业、分产业、分区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审批方式,实现审批程序差别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四要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协调联动,主动对接,环环相扣,及时解决项目推进建设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严格重大项目建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重大项目的跟踪督察制度,使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都能得到有效的服务和监管,对影响重大项目的行政违法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及投产达效。五要学习江苏镇江经验完善重点项目奖励激励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资金,对项目谋划、引进和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重奖,调动项目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由市财政预先安排重大项目推进必要的工作经费,帮助重大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贴息,确保项目企业有关政策性资金地方配套的落实。

(二)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突破土地“瓶颈”制约。一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工业项目集中摆放,鼓励进行旧工业园区的二次开发。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容积率,要以“亩产论英雄”,引导企业在最小的“土地分母”实现最大的“发展分子”,凡适合建多层厂房项目,必须建造两层以上的多层厂房,提高项目用地效率。二是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好新增土地项目(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加强供电、供热、供水、排水、排污、通讯以及有线电视等各种管线设施的建设。同时,每年要预留30%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生产性项目建设,为生产性重大项目建设充分预留发展空间。三是结合“三年大变样”活动,抓住有利时机,制定激励措施,强力推动城中村和旧城改造以及主城区工业企业用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引导城区用地内部结构调整,解决城市的发展空间。四是进行土地先期置换,东部地区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加大沙荒地、空心村改造力度,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山坡地、废弃地的治理步伐,千方百计突破土地供给偏紧的“瓶颈”。五是严把项目建设用地置换程序,充分考虑群众和项目业主双方利益,确保补偿项目、补偿标准、补偿面积、补偿数额、规划方案和安置情况全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加快项目进地速度,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六是强化项目用地监督,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坚决杜绝“圈占土地、占而不用”现象。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一要借鉴山东潍坊经验,积极建设我市的金融服务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免费为金融及相关机构提供业务工作场所和咨询服务,吸引外资银行和市外股份制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各类担保、信托、投资、租赁、典当、拍卖等机构入驻开展业务,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增强地方融资能力。二要制定“金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资本市场培育力度。搭建项目投融资平台,完善由政府、人行、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业主与银行的对接服务。特别是要深入开展以重大项目为主体的银企合作活动,保证对重大项目信贷支持的连贯性。三要大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世行贷款以及国债资金的支持,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供给能力,弥补自筹资金的不足。四要加大建投、市城投等政府投资基金的融资力度,扩大在高速公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电厂脱硫脱硝设施、钢铁企业脱硫除尘设施以及文化事业等基础性建设项目领域,利用BT、BOT等项目融资建设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比率,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

(四)以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转换为着力点,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力度。随着中央向“一保一控”宏观调控政策和“有保有压”产业政策的转变,基于“保增长、扩内需”的现实需要,我市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要向“三农”、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一要立足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围绕钢铁、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谋划储备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特别是要顺应当前国内外钢铁企业兼并整合并向沿海地区积聚的趋势,切实加快我市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的装备升级和产能整合,强力促进钢铁产业的升级转换,迅速提升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二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围绕装备制造、特种汽车、新型建材、高档纺织等非资源依赖、低耗能、低排放、有潜力的高增长产业,谋划储备一批具有战略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三要抓紧研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装备、仓储运输和会展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在重点项目中的比重,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四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抓紧启动我市内陆港建设以及与沧州、青岛、天津等港口合作建设我市货物专用码头的可行性研究,打通我市的出海口,缩短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实现由内陆城市向口岸城市转变。五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铁道部和省政府的沟通协调,大力推动邯济邯长铁路复线建设,争取邯黄铁路早日开工,从根本上突破我市铁路运力不足的瓶颈,同时要加快我市青兰二期、邯大、大广高速公路和“一城八星”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强力提升我市的区位优势。六要增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快县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建设,减少COD的排放,进一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五)实施“才智工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一是成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工作机构,制定为重点项目提供人才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引进市外优秀人才,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切实做到项目建设与人才配置同步进行、良性互动。二是提升人才市场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人事代理,对重大项目实行挂钩联系制度,在人才招聘、政策咨询、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保险代理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直通车”服务。三是定期选派优秀干部通过专业培训、境外培训、到国内知名公司与跨国公司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项目谋划、项目建设、项目管理的能力。四是借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规定,设立“政府人才专项资金”,对于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引进的高级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给予资助。

(六)积极发挥政协组织独特优势助推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发挥政协组织的智力优势。在重大项目建设的规划、政策、环境和机制的重点环节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组织委员进

行深入调研论证和视察监督,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开创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发挥政协组织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优势。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政协组织可积极协调关系,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和了解、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推进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三是发挥政协组织大团结大联合优势。重大项目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项目的规划、储备、落地、实施,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会遇到重重的阻力, 要发挥政协广泛团结各界人士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保证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四是发挥政协组织上通下达、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界别委员人际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多做贡献。近日,市政协已做出安排,就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开发与使用问题、拓宽项目的投融资渠道问题等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我市中介组织发展的调查与建议(大全五篇)

    关于加快我市中介组织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4月29日,市政协副主席杨丘远、周继安率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中介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

    我市粮食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

    我市粮食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 莫文山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建议

    工业园是政府的希望、企业的舞台、银行的商机,三方合作、共谋发展已成趋势。如何进一步改进各自的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政府的服务1、建立工作机制,为银企合......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永......

    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

    我市偏远山区贫困学生就学现状的调查王晋临为认真落实晋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笔者随市、县两级关工委的同志深入全市6县(市、区)农......

    加快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我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4 年来,在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行政审批从体制、机制、流程、考核、监督等......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建议民盟安庆市委员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