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怎样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
一、心态 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人保持一种客观、平和的心态,是否参加由孩子决定
1、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发育水平,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开发某项技能;家长的强迫很容易泯灭孩子的兴趣,也会破坏亲子关系,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制造不必要的紧张和
冲突。
2、注重过程,观察孩子不同阶段的兴趣倾向,和孩子一起选择、创造丰富而恰当的教育环境,在真正的兴趣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获得经验,不要一味追求结果。
二、方法 我们要清楚兴趣,是由孩子内心成长的力量萌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灵,他们有独自学习的能力,有着巨大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得到发挥。因此,如果选择了兴趣班
1、不要把孩子送进兴趣班就不管了,而是应该和孩子共同开发兴趣,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以身作则、热情参与,给孩子带来的鼓励,强于任何其他手段。
2、要选择爱孩子,能够关注孩子整体发展的培训班,如果发现老师的观念或授课有问题,千万不要勉强孩子去学,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自我认识。3、8岁前儿童的兴趣不稳定,容易变迁。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首先给予鼓舞,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坚持。如果孩子真不愿意继续下去,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坦然接受。不要以为这就是半途而废,孩子哪怕有过一天的学习和体验,也会有所收获。
三、选择 每个人生下来都具备许多天赋和潜能,都有可能在音乐、美术、语言、舞蹈、运动、棋艺、文学、生物、科技等等方面成才。但是我们不可能发展所有的天赋和潜能,不可能成为什么都精通的全才。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然而人的生命,也就是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开发才艺上,势必会剥夺我们享受生活以及和亲友共享生命的时光,并且妨害我们最基本的健康。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1、3-5岁先给孩子挑选运动性、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游泳、轮滑、舞蹈、武术、色彩涂鸦、手工制作等,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这对开发他们的大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至关重要。2、4-6岁后可考虑选择一些技巧性稍强的项目,比如乐器、棋艺、创意绘画。一方面,孩子的精细肌肉发育尚未成熟,很难掌握手指细小动作;另一方面,有些训练比较枯燥,孩子很快失去兴趣,素描等基本功的培训很容易压制孩子的创造力。
8岁~12岁,是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大脑在这个阶段完成修枝剪叶的工作,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会稳定下来。凡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爱好和习惯,比如阅读、音乐、戏剧、绘画、写作、运动、探索、科学,等等,将会伴随他一生。
给孩子真爱,就是给予她成长的机会,是发自心底的赞赏和鼓励,是放开手让他走自己的路,是让孩子充分地意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具有真爱能力的父母鼓励孩子迈向成熟、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把握自己的命运往往会令人面临痛苦的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同时,真爱也是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拥有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意识到,真实的做他自己很好,无论他怎样做,我们都一如既往的深深的爱着他。
第二篇:怎样为孩子选择美术班?——阳光之美
1.我们都把孩子“学”画的地方叫“美术班”或“绘画班”,网上很多的问题也是到哪里去“学”画。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相关的调查:几乎95%以上的“美术班”都在“教”孩子怎样照着一个东西“学”画,不管这个孩子是3岁、4岁还是7岁、8岁,高度模式化的“简笔画”、“儿童画”等大为流行,甚至推行“考级”。
2.比如让30个孩子同时画一幅老师已经画好的向日葵、还把画得最像示范画的作品评为好的,所以,30个孩子都努力使自己要画得与示范画一样、最后是一堂课下来,大家画得全部一样,而30个孩子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色彩感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又丢到哪里去了呢?而那幅向日葵的示范画又成了其他小组的标本,一批又一批的30个孩子在丢失着自己的个性,关闭了本来明亮的眼睛、敏锐的洞察力、有奇妙创想的心、和最自由最美丽的幻想。
3.这样的“学”就不如不学,是在“摧残”孩子,把他们装进口袋,成了统一牌的方便面。
4.为孩子选择“美术班”是件大事情,美术对培养孩子对文化艺术对世界的审美情感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上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美术形式又有不同的内在需求,这是具有科学性的问题,所以,在家长为孩子选择时,我想应该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
5.1、教师的背景宣传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考察他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6.2、老师在课中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为目的,还是每次课只“教”孩子画具体内容,建议12岁以前,不要去选择做绘画具体示范教学的方法和老师。
7.3、是否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创作的过程,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以相应的启发。
8.3、是否按年龄段来分成小组。
9.4、是否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课程设计,或者同样主题的课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
10.5、课程的设计是否具有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跳跃性和交叉性,最好是又有平面的绘画、又有其他丰富的立体动手内容,可以满足孩子多方位的需求。退而求其次,即使是只有平面绘画的内容,也要看是否具有跨越性大的主题,符合孩子大开大合的想象力,避免形成定式的形象思维。11.6、课程的时间是否足够孩子来完成表达,在时间段内如果对孩子绘画作品有数量限制的,比如只画一张,或者不能超过两张,会压制部分孩子的创想欲望,导致抑制。
12.这是好的“美术班”的基本条件,不然,不仅没“学”到,反而会有许多的负作用。现在的“美术班”非常多,也很难提出具体的哪个好哪个不好的建议,如果能做到上面6点的,肯定就不坏,就是可选对象了,家长也可以按这几点对对方进行咨询。
第三篇:怎样为孩子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
怎样为孩子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
第一、看学校校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她的校长。”校长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看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不同的办学思想造就不同的人才。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定是立足于学生一生设计、对学生人生负责的学校,一定是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学校。
第三、看办学定位
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这所学校的方向标,必然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引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某个意义上来讲也决定了该校学生的素质与前景。
第四、看师资力量
老师的水平决定学生的水平、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因此,要了解学校整体的老师状况,更要看孩子就读年级的老师配置。一般来说,成熟的教师要带过两届以上的毕业班、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要有良好的师德水平。
第五、看校风学风
一个好的学校,一定是校风浓郁、学风纯正的学校,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一定有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环境。学生只有在高雅的学习环境中,才能相互砥砺、比学赶帮超,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第六、看班额大小
一个老师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班额过大,教师关注不到,学生作业难以全批全改,个性辅导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实施、学生自主能力得不到充分提高,必定会导致学生分化。教育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最佳班额在40人左右。
第七、看激励机制
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水平要高,拥有自己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第八、看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冲突、焦虑,保证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和思考。尤其是教室设备,如果教辅设备先进,可以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第九、看与家长沟通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开门办学的教育思路,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问卷调查、网络家校互联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实现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第十、看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赢在起跑线,美在成长中,胜在人生路!
第四篇:家长怎样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书?
个人原创,禁止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李龙老师,微信ll2589 家长应该怎样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书?
(小桔灯 李老师)
写在前面的话:
常有家长向我求助怎样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或者如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这说明各位爸爸妈妈们大多对孩子的阅读是重视的。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我对选择课外书可以提供自己的看法,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却可以说是有心无力。因为,孩子阅读的环境以家庭为主,而小孩子做事靠引导为主,家庭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起着重要作用。爸爸妈妈都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主动去读呢?别忘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所以,还为孩子阅读兴趣着急的爸爸妈妈们,开始阅读吧!
下面,我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希望能让各位爸爸妈妈学会怎样处理孩子课外阅读问题。
一、为什么要阅读课外书?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的确如此,小学生的接受吸纳能力非常突出,而课本知识有一定限度,不可能让孩子掌握全面的知识。小学生阅读课外书,既可以扩展知识的广度,又可以加强兴趣的深度。孩子阅读课外书,我觉得有以下好处:
1、语文知识方面: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作文素材,学习阅读、写作方法技巧。
2、开拓视野,通过阅读别人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孩子因经历不丰富导致作文无素材可写的短板。
3、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孩子通过阅读有形的文字,再现文字中隐藏的形象,这对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4、陶冶情感,丰富感情,开发情商。我认为人的情感细腻层次有高低之分,就像一棵大树,有的人只达到树干,有的人到了树枝,有的人到了末端的树叶,最高级的则到达树叶的脉络纹路。情感的细腻层次不同,对外界的感受就不一样。阅读他人的故事,感受他人的情感,自己的情感也会越来越丰富、细腻。
5、感悟生活,领悟道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优秀的书籍,都承载着人类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对生活的细节有细致而正确的解读,这些正能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6、读书成为兴趣、爱好,可帮助孩子抵御不良的诱惑。美学大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到:“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所以,阅读课外书的益处,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那该如何选择课外书呢?
二、如何选择课外书?——一些建议
面对浩如烟海的儿童课外书籍,许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选的书,孩子怎么都不喜欢?”等等。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要素:
第一,书籍形式的选择。孩子在三年级之前,因为识字能力还跟不上,应该看有插图的书,可是三年级以后,要尽量让孩子读纯文字的书,让孩子用想象再现文字中隐藏的形象。
用阅读点亮孩子的人生 个人原创,禁止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李龙老师,微信ll2589 第二,必须多阅读名著经典。经典著作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经典著作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一般书籍达不到的。学校推荐教材配套的必读书目,都和课内学习相联系,孩子读后,会很有收获。
孩子读经典,可能会觉得费解难读,就没有兴趣。对此,我建议,开头有点难,只要能想办法让孩子集中精力15分钟,用心读并思考,坚持下来必有收获。许多名著经典都拍成了电影,先看电影再看书,也是一个入门方法。阅读贵在坚持,每天一点,积少成多。
第三,选择思想积极向上,能积极影响孩子思想与生活的书籍。优秀的儿童书籍,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儿童普遍的生活素材为蓝本,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宣扬正义、勇敢、善良、机智、除恶扬善等,指引孩子选择健康、积极、充实、有意义的生活。这是选择课外书的重要标准之一。除了经典著作之外,符合这一标准的其他书籍也可入选。
第四,选择必要的文化书籍。首先,作为中国人,儿童时期传统文化的积淀必不可少,这是根基。《千家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中国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系列等等,都是需要尽早积累的。西方儿童文化著作中的几个童话集、寓言集也要纳入阅读范围。
第五,另外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少儿科普、科幻、文学等杂志期刊等,以开拓孩子视野,丰富知识的维度。
三、课外书阅读书目推荐
说实话,给孩子选择课外书目实在有困难的爸爸妈妈,我可以结合孩子兴趣提供一些建议,但我希望,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自己学会给孩子选择课外书。
1、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篇目: 新课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附内容简介)
2、其他书目
清华附小给小学1-4年级的阅读书单
用阅读点亮孩子的人生
第五篇:为孩子选择小学
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
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普通小学与重点小学相比升重点中学机会大还是小?关于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明确的说明,是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2010年幼升小圣经最敏感的话题”既然大家非常关注,先在这里详细分析一下,供各位家长参考!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要分三个层次:
一、小学升学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二、小学升入重点中学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三、具体到每个区县细节性的升学、升优质中学的规定又是什么?
先说第一个层次。
1.如果实行统考升学——家长择校最简单:看看哪所学校连续若干年考试考得最好,不必区分小学是否曾经是重点,尽管选择考分高的小学就可以了;
2.如果完全实行大派位——没有升学考试,选择教育强区加上这个区对应的好中学多的小学就可以了;
3.如果实行名小小学生比例大于普通小学学生升入优质中学的方式——毫无疑问,家长一定要选择知名度、口碑度、规模大的小学;
4.如果实行普通小学升入优质中学比例明显大于名小的方式——更简单,家长可以尽情选择最普通的小学;
5.如果实行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同比例升入优质中学的方式——这个方式就需要分析了,关键看除了这个比例相同外,还有其他什么方式能够升入优质中学,这些所谓的“其他”方式所占的比例比与各名小、普小推荐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相差大还是不大或是是否基本相同。很显然,目前北京市小学升入中学的升学方式是上述的第3、第5种的混合体。
在第3、第5种混合升学的方式下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层次的问题。
目前各级教委公开的和被各重点中学普遍采用的小升初进入重点中学的方式主要
有5种(实际上有15种左右)。
1.推优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2.特长生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3.共建生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4.大派位入学(教委认可并公开的)。
5.“点招”入学(教委默认但不公开、北京市几乎所有的一流重点中学都采用的)。在这里,主要搞清第1、第3、第5种升学方式才能最终搞清楚到底是选择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择校更好、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更大的问题。
因此,讲到这里我们就要详细讲到最关键的第三层次的问题,即:具体到每个区县细节性的升学、升优质中学的规定又是什么?因为大家最关心的是东城、西城和海淀区,我就主要说它们,其他区县也都类似,简单比较就可以确定了。先说共建问题,搞清楚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
有的家长提出,共建生不占各小学非共建生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因此共建生留下的空缺,非共建生可以更好的获得推优名额从而在推优中扩大比例,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第一,共建生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不是所有的共建生都能直接进入重点中学的,因此,这些共建生一旦走共建不行的时候,他们必然希望通过推优、点招方式再获得第二、第三次机会。如果共建生不占推优指标,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推优资格,反而不如非共建生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共建生的家长也不干啊!
第二,在东、西、海推优名单的出台、资格审定、公示、电脑推优等任何一道程序都在共建生单独招生考试之前,也就是说符合推优条件的共建生在参加单独的共建招生考试之前就要获得推优资格,否则就将彻底失去一种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因此共建生只要符合条件是一定要100%占推优名额的,除非学生的家长和学生本人放弃。所以,共建生采用的小升初
方式是:先推优,一旦被目标学校选中就没必要走共建了;推优没有被目标学校选中,还有机会参加共建单独组织的考试;如果共建也没考上,那么还有“点招”机会。而非共建生主要是推优、“点招”两种方式,比共建生至少少一次机会。讲完共建的操作步骤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东、西、海各区细节性的招生政策。
东城区:推优入学在东城区任何一所小学的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即全为15%,2009年实际推优率12%,重点中学“点招”比例约24%,共建约10%;西城区:推优入学在西城区任何一所小学的比例都是完全一样的,即全为30%,2009年实际推优率24%,点招比例约23%,共建约10%;海淀区:分两个层次,知名小学、规模大的小学推优比例15%,普通小学11%,全区平均13%,2009年实际推优为8。58%,点招比例约24%,共建约1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东城区小学择校,就学校校内教育而言选择任何一所小学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是完全相等的,但东城目前极少部分小学还有些薄弱,能够选择400人以上规模的任何一所小学都可能是稳妥的(中等规模以上的东城小学据我的了结不存在薄弱校);
第二,西城区小学择校,就校内教育而言,因为这个区所有的学校我都去过,有的学校也有很好的关系,从我对西城的了解看,经过整合后任何一所小学都是很不错的,只要你喜欢、感觉方便,在西城区选择任何一所小学都会获得同等的机会;第三,海淀区政策导向与东城、西城不同是混合型的,因此选择海淀区一定要尽可能选择知名度大、口碑好、规模大的小学才可能使学生获得同等的机会。此外,海淀的校外培训机构或坑班对海淀的名小会给与比普通小学大得多的机会。
说到这里,有的家长向我提出,认为“推优”就像抽彩票全靠运气,对它不能太在意,对上好中学没有太大意义。是否如此呢?东、西、海要一分为二。对东城区来讲,推优已经超过10%以上,点招虽是推优的两倍多,但比例也已不低,毕竟各小学校内教育的升学机会完全相等,如果说是撞运气超过全体学生数10%以上也不算低了,况且被推荐上的学生被电脑抽中的机会东城区是最高的达到80%;西城区的实际推优达到全体学生的24%,比点招还要高出1个百分点,推优的抽中率是76。5%,可以说是西城区占比最多的升学方式了,所以也更不能认为这如同抽彩票撞大运了;海淀区的实际推优只占学生总数的8。58%,电脑抽中率为66%,是东、西、海中最低的,加上海淀区点招人数几乎相当于推优人数的3倍,因此在海淀区推优确实有点像抽彩票了,最主要的升学方式家长应该放在点招的课外培训上,这也直接地进一步验证了海淀区为什么是北京市教育产业化最发达、培训机构最多、受训的学生最多这一事实。说完这个问题,有的家长又向我提出质疑:推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只能在普通班、点招进去的可以进实验班(也就是重点班)。事实到底是如何的呢?据我了解,目前一流的的重点中学一般会在小升初结束后举行分班考试,将推优生和点招生、共建生打乱一起考试,然后根据成绩分出普通班和重点班;有的重点中学则采取一学期后举行分班考试的做法。大家也可以看看学而思目前的小升初论坛,这两种方式目前是主流。总结一下:非划片入学热门重点小学的家长一般非富即贵,同时牛孩众多,根据
以上分析如果选择东城的小学,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选择接近中等规模以上的小学也许比选择热门重点小学机会更大;如果选择西城区,对于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只要你和孩子喜欢、又觉得方便任何一所小学都可以自由选择机会可能会更大;如果选择海淀区,对于中层、普通家庭、非共建的家长请一定选择知名度、规模都要大的小学,否则绝难获得和重点小学学生同等的机会,如果是外区前来海淀择校更要如此,家长必须尽早准备。最后说明一点,如果家长名校情节非常强烈,就不在我们这个主题的讨论范围了。此外,名小生源较普通小学优质关键在家长,名小进入重点中学人数多,除了是因为学生人数多外,最主要的是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孩子课后的教育中做了艰苦的努力、信息灵通,因此幼升小最关键看家长,小升初关键看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如进入普通小学或二流小学的家长能够同样重视教育,我深信在目前各区不尽相同的幼升小、小升初的游戏规则下,肯定会做出完善而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