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给孩子选择故事书
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童话故事?
原著:Joan Aalmon / 翻译整理:林玉 珠
资源来自:http://
在诸多童话故事中,有许多不同复杂的程度,其中程度最简单的是“甜稀饭”的故事,相较之下,法国美丽的童话“Perronik”故事就复杂多了,一个为追求圣杯的傻子,经过了七个困难重重的关卡和障碍,终于克服万难、完成使命.......。像这样的故事,就适合正要脱离童话世界,也许大约九岁左右的小学生来听最好,而前面那个很快乐的甜稀饭的小故事则很适合作为三岁小朋友们的第一个故事,他们很喜欢听那丰丰富富的,充满着好吃的甜稀饭的小饭锅,是如此的奇妙,只因为忘了咒语,锅子里的甜稀饭竟然会溢满全村..。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满有一种永恒的感觉,有一个小孩,当他母亲告诉他说她因为太忙不能带他外出时,他竟然如此回他母亲:“我多的是时间,我给你一些好了!” 几乎,每一个童话不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对抗恶魔,譬如:白雪公主里的皇后,或是Perronik所遇见的各种不同的怪物等等。简言之,故事里的问题越轻微、越不严重的话,就是越适合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反之,恶魔越大的就适合大的孩子们听。
再者,童话故事里的英雄或女英雄,在他们成功的追寻到他们所求之前,必定会经历某些特定的过程,或者复杂、艰辛的旅程,在三只小猪的创作中,那只最后成功战胜大野狼的猪,有三次几乎落入大野狼的陷阱。“三”是一个在童话故事中经常被提到,与挑战有相当关系的数字,在此故事中,也许小猪的任务并没有被描述得很怎么样,然而,小猪处理问题的幽默,却使得这个故事成为四岁的孩子们的最爱。在“七只乌鸦”的故事里,扮演主角的女孩一定得先到星星、月亮和太阳那里去,要不然,她就无法帮助她的哥哥们恢复人形,这是一个可以说给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们听的一个很好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个更复杂、更美丽的童话故事就是挪威有名的“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一样,女英雄必须经历千辛万苦跋涉,才能救出王子,旅途中,首先,她遇见三位智慧的女人,后来又加上四个风,北风将她吹到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的城堡,可是,她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在她和王子结婚之前,她又经历了更多的挑战。这是一个较适合小学一年级或一年级以上,较不适合幼稚园的小朋友们听的故事,只有当孩子内在自我的心思成长得更细密,他们能从更复杂的童话故事中获取滋养时才合适听复杂的故事。
在心里有了这些观念之后,我想把娃得福学校里常说的故事,依复杂的程度分类,这其实是件有些危险的事,因为童话故事是活生生的,岂可如此随意地被分到这一类或那一类的?即使分了类,也可能会不停地把故事归入一类之后,又转换到另一类,最后,最可能做的决定是,这个故事究竟适合哪一个年龄群或某一个特别的孩子?所以,请仅止约略的接受以下的分类即可,或只当是个指引,等时间过去让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成长自己的判断,不过,还是有些帮助的,如果你将之作为了解不同复杂程度故事的工具,而从中选读不同类别的故事,这也是不错的!在幼稚园里,三岁或混龄的孩子很能满足于短小的,大自然的故事。简单的,如:“甜稀饭”的故事,三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经准备好要听有连续性的故事了,如:“拔萝卜”的故事,萝卜长得太大了,老爷爷没办法独自拔起来,所以一个接一个地请了奶奶、孙子、狗、猫,最后还请了老鼠,大家一起合力才把大萝卜拔起来。我们发现:很多这类故事都有一种强调反覆和顺序的形式,很多传统的歌谣也是如此,如:“我有一只猫,我的猫很喜欢我”或那首以色列人过踰越节时唱的“Had Gad Ya”等„。有顺序性的故事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刚学讲故事的新手都会觉得讲这些故事“不难!不难!”这个年龄层,三岁左右的孩子适合的故事包含如下:
甜稀饭(Sweet Porridge, Grimm, 格林童话103)
金锁与三只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Russian, 俄
国)
虱子与跳蚤(Little Louse and Little Flea, Spindrift)
手套(The Mitten)
小老太婆和小猪(Little Madam, Spindrift)
约翰的蛋糕(The Johnny Cake, English 英国)
饥饿的猫(the Hungry Cat, Norwegian, Play for puppets 挪
威布偶戏)
(注:这里,把格林童话从1到200的编码标出来,是为了帮助大家容易从格林童话全集中找到所需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类别稍微复杂一些,但整体而言,感觉多是快乐,少烦恼或争战的,四岁或刚满五岁左右的孩子很喜欢这类故事:
比利山羊(Billy Goats Gruff, Norwegian 挪威)
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 English 英国)
野狼和七只小羊(Wolf and Seven Kids, Grimm,5,格林童话5)
松饼工厂(Pancake Mill,Acorn Hill Anthology)
马璇卡和熊(Mashenka and the Bear, Russian, Play for
Puppets布偶戏)
鞋匠和小木偶(The Shoemaker and The Elves, Grimm, 39,格
林童话39)
再下来的这个故事类别,我们通常会联想到五六岁左右的孩子,相关的这些故事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细节,其中的主角,通常,在他们的世界开始之时即被赋予了一个起码的任务,如:[面粉场的男孩和猫],不过,虽然他们遭遇困难、障碍,但他们并不因此觉得他们个人的灵魂背负过重„。这类故事包括:
星星钱币(Star Money, Grimm, 153,格林童话153)
青蛙王子(Frog Prince, Grimm, 1,格林童话 1)
荷利妈妈(Mothe Holle, Grimm, 24,格林童话24)
小红帽(Little Red Cap, Grimm 26,格林童话26)
柏门城音乐家(Bermen Town Musicians, Grimm, 27,格林童话
27)
金鹅(Golden Goose, Grimm, 64,格林童话 64)
纺垂木、梭子和针(Spindle, Shuttle and Needle, Grimm, 188,格林童话188)
森林里的小屋(Hut in the Forest, Grimm, 169,格林童话 169)
女王蜂(Queen Bee, Grimm, 62,格林童话 62)
雪姑娘(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童话 161)
七只鸟鸦(The Seven Ravens, Grimm, 25,格林童话 25)
白玫瑰和红玫瑰(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
童话 161)
小野蔷薇(Little Briar Rose, Grimm, 50,格林童话50)
火焰城公主(Princess in the Flaming Castle)
(Rumpelstiltskin, Grimm, 55,格林童话 55)
驴子(The Donkey, Grimm, 144,格林童话 144)
白雪和七矮人(Snow-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 Grimm, 52,格林童话 53)
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 Grimm, 15,格林童话 15)
最后,我要谈的这一类是特别适合六岁,准备要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承受着失去乳牙的压力,同时,也感受到精华的童年即将离去。(不过,还好,直到他们最终的[失落]天堂乐园时段,仍然还有好几年)这一类故事,主角的受苦,或烦恼的经验正好符合这个转换新阶段的儿童的内在成长经验,通常,这些故事是在幼稚园里,在孩子们要离开,要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前讲的。
(Jorinda and Joringel, Grimm, 69,格林童话 69)
(Brother and Sister, Grimm, 11,格林童话 11)
灰姑娘(Cinderella, Grimm, 21,格林童话 21)
(Rapunzel, Grimm, 12,格林童话 12)
一个经常困扰幼稚园老师们的问题是:如何为混龄班的孩子们选择故事。如果一个班级是三岁到六岁的混龄团体,有些老师会担心是否难度较高的故事会伤害到较小年纪的孩子?我自己和其他一些老师的经验是:“没有问题!”只要,这个故事是适合这个班的某个年纪的孩子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事情是这样子的:在一个混有三到六岁孩子的混龄班里,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合五、六岁孩子们听的故事,这时,三、四岁的孩子们也会听,他们也许不像听比较简单的故事那么专注,但他们很少会显得不安,虽然,有些时候让小一点的孩子坐到靠近老师或助教的身边会更有助于这些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反之,如果老师把这个同样深度的故事说给分龄的三岁或四岁班的小朋友听,老师会发现:孩子很不专心,而且他们很快地就失去了兴趣,这就好像是在团体中没有帮忙“传送”故事的人。在混龄班里,从故事中,老师也可以制造一些平衡的感觉,例如有时候讲些适合小的孩子们听的故事,通常,大的孩子不会对简单的故事感到无聊,因为他们现在够长大,他们可以从顺序的或简单的故事中看出幽默,当小的孩子正全心认真地听讲时,他们会在幽默的部份笑出来。
选择故事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个童话是否是整个社会所周知的,不管这个故事是否能兼顾到适合的年龄。当一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比起其他方面来说,孩子会在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这样的故事了!最后的一个考虑,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考虑,即:说故事的人自己与故事的关系。有时候,人会因为非常喜欢一个故事,结果在孩子还小时,他们就开始讲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这样作其实是无妨的,这里的前提是,说故事者以他自己对故事的锺爱而为小朋友们建构了一座沟通的桥。我认识一位非常酷爱“七只乌鸦”的老师,他年复一年的讲这个故事给他的三、四岁的小朋友班级听。虽然我自己不一定会这么做,但是,当说故事的人伴随着他对故事的爱和对故事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大门即会开放,童话故事对生命全领域开放,在生命的全领域中,童话故事是真实而且能存活到永远的。在述说童话故事时,不只是孩子,我们自己也一样被滋润、培养,并且被带进入这样的永恒的,生命的全领域之中。鲁道夫史代纳曾经如此的形容童话故事的优美,他说:“童话故事比我们所能想像的还要深入,隐藏在这个资源里面的,从那里面流露出来的诚挚和真正的民俗故事,是经过世纪以来,全人类的进化所能表达的,精粹的,迷人的魅力。”
兵兵附注:
作为事情的另一面,读一读龙应台对“白雪公主”“灰姑娘”的这些故事的看法,是很有意思的:
终于嫁给了王子
相关书籍:
名家绘本安徒生童话
名家绘本格林童话
名家绘本伊索寓言 年龄的孩子选择童话故事?
我们幼儿园的老师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魏以新翻译的《名著名译插图本-格林童话全集》是目前找到最忠于格林兄弟原著的一个中文版本,大家可以参加一下。
第二篇:如何给孩子选择培训班
如何给孩子选择培训班
我孩子今年五岁,除了2年前给孩子报过一个早教班,其它什么都没给孩子报,我的观点是在他6岁前尽情让孩子玩。今年暑假,带孩子去了趟台湾。这一趟确实收获很多,一趟旅行感觉让孩子长大不少,我们看了有宝无宫的台北故宫,吃了台湾的特色小吃,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因为对现有的中国教育很担忧,还纠结该不该晚点让他进小学。所以此行还特意参观了几所台湾小学。
有一所台湾小学让我印象深刻,位于远离城区的森林里,学校教室里有很多绿植,课上孩子可以随时提问,老师基本不会正面回答,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每个孩子都特别有礼貌,他们的课表里除了常规课程,尽然还有琴棋书画的学习。在这里,学习不是件痛苦的事,似乎每个孩子对学习都葆有热情。我好奇的找到一位老师问其缘由,老师笑笑告诉我:让孩子自主学习,让孩子自由成长,学习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我特别认同让孩子自由成长的理念,什么都让孩子自己选择,以前从不会强迫他学习美术、钢琴、英语什么的。但身边的朋友都给孩子报了各种特长班,我不禁感叹,学的过来吗?
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准备带孩子体验一些兴趣班,看他自己的喜好。从中我也得出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1,试听课不让家长一起听的,我一般都不会报。一是因为家长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再就是其中的猫腻太多,像画画老师会帮笔,结果画根本不是孩子自己画的。2,集训式的培训班我也不会报,什么一上来就告诉我怎么把孩子培养成大师的多半是忽悠,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谁敢保证我孩子未来是大画家或者钢琴家?3,和老师交流满口专业知识,不说几个专业术语好像丢人似的我也比较慎重,因为这样的老师可能很专业,但如果对孩子没有爱,不懂孩子。那就和我当初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试了好几个兴趣班后,孩子似乎对钢琴和围棋情有独钟。我对他的要求很简单,钢琴也不要求他考级,他能喜欢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把钢琴当成生活中的一种小爱好就行。长大以后朋友聚会,家庭聚会能弹几首曲子增加生活情趣就足够了。至于他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由他自己决定。
围棋也是,我知道很多成大器的人都会下围棋。因为确实能培养孩子很多优秀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大局观等。他能喜欢围棋确实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围棋是个很枯燥的游戏,但是听过聂卫平围棋教室的试听课之后,我发现围棋居然能让孩子这么喜欢。他们的上课方式很有趣,他们的教育理念竟然和当初在台湾小学接触到的理念如此相似,也是强调孩子的自主学习。
后来我征得孩子同意之后,给他报了钢琴和围棋班。
兴趣班我觉得2个就够了,报太多对孩子没有好处,孩子童年时玩耍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如果时间不允许,也至少保留一个兴趣班。但对孩子的兴趣完全不顾,不激发,也是不可取的。很多确实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就是因为童年时没有机会接触这些,而失去了最佳的学习时期,着实让人可惜。
第三篇: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
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
网友: “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一打听,好的公办园进不去,一般的公办园不想上,私立园又太贵。怎么上个幼儿园,就这么纠结?到底该怎么办呢?”
专家:作为人生起点的第一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认真谨慎地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做选择时,不必过分纠结于幼儿园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的级别如何。对孩子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该怎样解释呢?根据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所“适合”的幼儿园要能使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所以在选择幼儿园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安全。安全是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在选择幼儿园时,一是要看幼儿园硬件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教学楼是否超过3层,消防设施是否配套,校园设施及教具是否有尖角。二是要看幼儿园的安全制度是否完善及教师是否有安全意识,比如有无严格的门卫制度、交接班制度、教师能否及时收起危险物品。三是要看饮食安全,比如厨房是否卫生,食品采办标准是否严格,孩子的餐具是否消毒。
第二,师资。幼儿园教育通过教师实现,师资水平决定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考察幼儿园的师资首先要看该所幼儿园的教师是否具备执业资格。其次要看教师是否有爱心、耐心,能否与孩子及家长有效沟通。还要看生师比是否合适,根据规定,生师比不能超过8:1。此外,教师的流动性不能太大,主要照料者的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三,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选择幼儿园时要考察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是否遵循了这一原则。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方式与习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教育中,保教并重,游戏为主。所以,把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不给孩子提供丰富游戏活动的幼儿园,不可取。
在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基础上,家长也要“量里、量力”而行。在选择幼儿园时最好“就近入园”,否则,除去天气不便引起的安全隐患不提,孩子要将游戏时间耗费在路途上,家长要将陪伴孩子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每日接送的奔波中,得不偿失。幼儿园的花费也要在家庭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超出了承受能力,家长会为了提高收入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不可避免地也会传递给孩子。而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陪伴和教导是他们开心成长、健康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玉娟)
第四篇:怎么选择适合孩子的英文绘本故事书
怎么选择适合孩子的英文绘本故事书
从少儿英语教育从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十年间,英语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英语绘本阅读也逐渐被家长所认知。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和《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两本书被广大家长说知晓,很多家长深信不疑并开始实践,各处搜罗英文绘本。正如汪培珽所说,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龄适合看的绘本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派乐多就帮助家长分析一下,怎么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英文绘本故事书。
首先,要考虑孩子的英语基础:以前是否阅读过英文绘本?如果孩子没有英语基础,刚接触的话就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绘本,就是以大量图画为主,少量的文字的绘本故事!如果以前就有较丰富的英文版图书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对复杂的绘本,比如《The Magic School Bus》系列。
其次,要为孩子选择最优秀的英文原版绘本。也就是比较经典的绘本故事,如《彼得兔系列》(Beatrix Potter 著)。家长们可以根据这几方面来挑选:
1.图画:看似幼稚,但生动而富有个性。
2.文字:简单,但表达到位,有强烈的语感和对比性。
3.故事:有趣,但具有共性,不会因为读者的文化差异而导致不能理解。
4.推荐度:凯迪克银奖、美国图书馆学会好书推荐、《纽约时报》最佳图书、亚马逊销售排行佳作……这些也是判断一本英文原版童书质量的标准。
最后,如果您的孩子有着绘本故事阅读的经验,那么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填选他们喜爱的绘本故事,这样准没错。
另外家长在选择英语绘本的时候需要注意,孩子的世界是很奇妙的,有写绘本故事可能你喜欢,当孩子却不喜欢;有些你不喜欢,但偏偏孩子却非常喜欢。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选择。最好范围广泛一些,不要让孩子错过一本好的绘本故事。
第五篇:怎样帮助孩子选择及适应幼儿园[推荐]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李跃儿教育培训一,怎样帮助孩子选择及适应幼儿园
一、怎样选择幼儿园
转眼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年轻妈妈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该让自己的宝贝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孩子0-6岁的童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决定了他(她)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选择确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他们渡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成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根据孩子的情况
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幼儿园是孩子将来生活的地方,选择不合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孩子非常弱小,缺乏经验和阅历,因此无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和感受,更无法思考自己的目前生活状态是否对自己有利。所以家长就更要从多方面考虑如何为孩子选园。
孩子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性 格
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乐观活泼型的,还是属于细腻冷静型的?乐观型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良好的理解力,很容易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一般的环境就足以使他其乐无穷。这样的孩子天性开朗,一般不太会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有,也会很快抛在脑后,因此可以每天都快乐地沉浸在自我选择与陶醉中,不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孩子在幼儿园里,只要没有被人强行地逼迫做使他痛苦的事,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只要他对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环境不产生严重的厌烦感,就会一如继往地快乐地享受幼儿园所有的学习和活动。
朗朗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几乎无暇顾及他。在朗朗快要上幼儿园时,妈妈打听了好几所学校,了解到市里的第一幼儿园是最好的幼儿园,就把孩子送到了这里。该幼儿园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园内所有的程序井然,老师严谨而认真。一般的孩子刚刚离开轻松温暖的家来到这里,都会倍感不适,入园适应得比较慢,经常大声哭泣。经过老师的多次严厉制止,许多孩子都会止住哭声,但从此变得目光呆滞,脸上失去了笑容。
但朗朗是个特殊的孩子,他入园后只哭了一天,第二天脸上便洋溢着以往的笑容,很顺利地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他在每个活动和学习中,都能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不断地受到夸奖。不到一周,朗朗在这里已经生活自如,而其他小朋友这时还带着惊恐忧伤的眼睛被动地跟着老师活动。
后来,一些家长发现这个班的班主任过于严厉。虽然她的班级纪律看上去比其它班要好,但孩子们却严重地失去了自由和安全感。为了显示个人教学成果,老师在教学中要使孩子付出太多的努力来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由于要求过于严格,有的孩子达不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被惩罚的和在一边观看的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结果孩子在上小学后,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却很快出现了严重的厌学现象。
这种情况下,朗朗却依然非常优秀,没有出现其他孩子所出现的状态,小学时的学习名列前茅,初中高中也是如此。
朗朗就属于乐观型的孩子,他不会因为看到老师批评其他的孩子而产生紧张情绪,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老师的过高要求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从此失去信心,无法做好想做的事。像这样的孩子,家长就不必太紧张,可以轻松考虑选择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利的幼儿园。
如果是孩子性格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个人意志又非常强大,性格独特,就要考虑选择一个注重孩子个体发展,并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有特殊关注的幼儿园。
能 力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人的天赋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会不同。有的孩子感受能力特别强,对事物有着精细独特的感觉,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们能够感受得到,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家长有必要考虑选择一所对孩子的感受能够进行良好回应、并能从孩子的感觉出发将他引领到其它项目中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智力较高,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文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并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要考虑选择一所以个体特征为本,能够对个体特长进行特殊帮助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好,就应该为他选择一所既能激发智力活动兴趣、又能帮他发展运动能力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是天才儿童,某一方面天生超常,就可考虑选择一所在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具有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现代幼儿园。那里有专门帮助超常儿童发展的自由空间,可以不被老师组织,不被教学大纲约束,能够按照需要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材料,使孩子拥有进行自我教育的种种条件。那里的老师大多都懂得孩子,能够按照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帮助,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即便孩子各方面能力一般,智商也比较普通,选择现代幼儿园也很有好处。虽然所有的孩子有着共同的发展机制,但发展的方式和进度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这方面强些,那方面弱些,而另一些孩子正好相反。发展方式上则有的快,有的慢。一个发育较慢的孩子如果在传统幼儿园,往往会因为表现比多数人差而常常被老师忽视。在家中,父母也会用挑剔的眼光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这些行为可能会让孩子丧失自信。而在现代园,老师们能够从个体情况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工作材料和方式。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孩子可以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发展需要
孩子的唯一天职就是发展,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发展是所有成人要考虑的事。我们已经在第一册(第八讲第五节)讲过什么是发展,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为孩子选择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他们成长的幼儿园,使其在人生最重要的建构时期,为将来成长为一个适合于生存、有利于社会的理想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选园时期,家长必须要考察幼儿园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孩子的,这种手段和方式能否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2、根据家庭的情况
_ 以上我们只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选择幼儿园的问题,如果单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成人的确应该不遗余力为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发展的幼儿园。但如果家庭情况实在不允许,却硬要上最好的幼儿园,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危机,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选择幼儿园时还要考虑到家庭情况。
经 济
好的幼儿园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国内刚刚兴起的现代园,一般都是本地幼儿园中收费最高的。由于培训师资困难、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很高,幼儿园的收费也会因此相应提高。目前,这种来自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还没有作为一种主流被国家推广,此类幼儿园一般都由集团或个人承办,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投资成本巨大,这也是收费高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园,专门针对外国侨民、外籍华人子弟而设,收费一般与国外标准相当。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幼儿园,甚至拿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是值得的。
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却非要让孩子上价格昂贵的幼儿园。虽然家长当初做决定的时候认为自己能够承受,但长久下去,会逐渐地造成内心的不平衡,产生急于要求孩子回报的心理,并开始对学校不满。这种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问题会抵消孩子在学校所接受到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的良好教育。所以,在家庭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必非得选择价格昂贵的幼儿园。
距 离
目前在教育上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幼儿园并不多,很多情况下,家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幼儿园,却发现它离家很远。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将自己的房子出租或出售,另外在离幼儿园较近的地域租房。家长的这种付出实在令人感动。这样解决之后,如果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能克服搬家带来的种种不便,并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感到欣慰,就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幼儿园很远,又无法解决居住问题,只好每天让孩子经历漫长的颠簸之苦,常年坐车的无聊也会给孩子造成一些问题,结果得不偿失。所以,最好就近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幼儿园。如果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可以试着与老师沟通,共同成长。
父母意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每一对夫妻有了孩子后,都会有一个意向,计划让孩子渡过一个什么样的童年,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在国家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自我教育,会收集、阅读大量的资料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吸收良好的教育方法。
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可根据自己对教育的认识,选择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使孩子身边的成人用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对待孩子,不至于给孩子造成迷茫和混乱。所以孩子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思考自己选园的意向是什么,然后去考察幼儿园,这样目标才比较明确。
3、根据对幼儿园的了解
给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家庭周围都有哪些幼儿园,本地区最好的幼儿园是哪所,然后选中几所进行考察和比较。考察时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办园者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了解办园者的教育理念。一般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和宣传册,上面有园方教育理念的阐述。从教育理念的说明可以看出办园者是否有一个完整、统一、可靠的教育理念。如果没有,他们的宣传就只会是一些词汇的堆积,内容上也会自相矛盾。
下面这段话是某幼儿园对自己的介绍:
“近年来,幼儿园以省科研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本课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研活动,以教研促质量,以教改求发展。注重幼儿个性培养,以英语、艺术、电脑、足球为特色。建立幼儿园网站,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教学、管理服务,利用网络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先后制定了《幼儿园三年规划》和《教师成长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幼儿园还拥有一批热爱幼儿教育的男教师,他们已成为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更多的是空洞的词语堆积,没有明确的内容。如:“省科研课题研究”的是什么?“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是什么?“改革”要改哪些?也许这所幼儿园有很好的科研氛围,有实质性的运作内容,但单纯从这段话来看,它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稳定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提升教育技能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具体策略的实施就无法获得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容易追求花哨的表现形式,最终流于形式,忽略儿童真正的成长需求。
下面是另一所幼儿园的介绍,我们可以作个对比:
“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我们相信:„爱是教育的根源,环境是教育的本质‟,将为宝宝创造一个绿色、宽松、宽容的空间,以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培育快乐、负责和富有创造性的宝宝,促进宝宝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和健全人格。”
相比之下,这所幼儿园教育理念中口号较少,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观念??爱,由爱而使孩子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学习和生活。而一个爱孩子的人必然要尽力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适合孩子的方法就是成熟的方法。看了上面的话,我们至少会知道幼儿园会爱孩子,而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去爱,在爱的包容下,孩子不会受到伤害。
有着良好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进取力量。教师作为观察孩子、帮助孩子的成人,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地爱孩子以及被孩子所爱,他们的脸上会带有一种幸福的神情,显得快乐、活泼、对每天的生活充满新鲜感,不容易出现职业怠倦。他们带着科学的精神和深厚的关怀与孩子平等的生活在一起,成为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人物之一。由于他们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领,成为孩子心目中指导行为和输入智慧的权威。这样的教师具有深厚的素养,能够在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敏锐地捕捉到帮助孩子的时机,不动声色地、间接地帮助孩子。他们将孩子视为一个完整的人,将自己逐渐提升为一个能够感知孩子全方位人格状态的观察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童年的时候对儿童进行帮助。童年是儿童建构人格的时期,他们能够吸收周围人的人格状态,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状态,在环境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内容来发展自己,任何教育者都无法为他们制定可发展的项目和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是儿童精神创造的助理。
一所幼儿园里纪律严明,各项事物都有着精密的安排,教师如部队的士兵一般,工作非常严谨。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压抑,即使教师每天面带微笑,话语温和,那也是职业上的义务。他们极其害怕在工作中犯错误或违反园内原则,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无法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快乐,也无法真正从灵魂深处热爱孩子。这种工作状态,使工作人员感到疲劳和烦躁,消耗了大部分的心力,内心痛苦不堪。人心对痛苦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就会失去理性,在私下将怒火发泄给孩子。这就会形成我们常常在官僚机构中见到的“迁怒现象”,领导迁怒于主管,主管再迁怒于员工,这样一级一级地把怒火转嫁给别人。而对于学校来说,孩子是最无助的,无疑,这种情况下孩子遭受到的伤害最大。
目前,社会一直在呼吁成人关爱孩子,给孩子爱和自由。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幼儿园都能使教师按照一种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考察幼儿园时可以看孩子们的状态是否足够的放松,以此来判断教师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并最终决定是否选择这所幼儿园。
如果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够非常放松,和老师处于平等互爱的状态,那么这所幼儿园就是可以信赖的。这种前提下,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环境对孩子进行智性的、心理的、文化品味以及人格审美的建构。达到了这些要求,教师队伍将是高级而成熟的。
下面的内容转自教育网论坛,记录了一位幼儿园老师解决孩子之间冲突的过程: 每天中午起床时,老师都会让音乐将每一位熟睡的孩子从梦中唤醒。今天也是在音乐的陪伴下,每个孩子都在陆陆续续地起床穿衣。
元元说:“路老师,杉杉把我的衣服坐在她的皮股下面,我不能穿衣服了。”
我说:“那就请你告诉杉杉:„杉杉,你坐在我的衣服上了,请你让开一下好吗?‟”
元元回头,对杉杉说:“请你让一下,我要穿衣服了。”
杉杉没有回应,也没有动。元元又说:“杉杉请你让一下,我要穿衣服了。”杉杉仍然没有理会。元元有些急了,大声地说:“杉杉,请你让一下,我要穿衣服了!”
杉杉听了,不但不让开,还故意将屁股往后挪了挪,将衣服压得更紧了。元元正要向老师求援,嘉嘉出现了,迅速地闪到了元元一边。“嘉嘉,你想帮助元元拿衣服吗?”我说。
“是的。”
“谢谢你宝贝,不过……我认为这件事还是由她俩自己解决比较好。”
听到我这样说,嘉嘉便以闪电般速度离开(这是他惯常的动作)。元元气哼哼地说:“老师,我已经说了,可是杉杉没有离开。”
我坐到杉杉的身边,对她说:“杉杉刚才是不小心坐在了元元衣服上的吧?”杉杉仍然没有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回应。这时,我发现杉杉的衣服放在她的旁边,便向元元示意了一下,元元就过去坐在了杉杉的衣服上面。杉杉见了,赶紧用手拽去她的衣服。我握住杉杉的手说:“杉杉,可以告诉元元,请她让一下,你要拿衣服呢。”
杉杉只是撅起小嘴,没有任何说话的举动。她的两只手紧紧抓着自己的衣服。
我说:“杉杉,你可以说„元元请你让一下,我想拿衣服。‟只要你这样说了,元元肯定会让开的。”
杉杉神色伤感,泪水慢慢地流出眼眶。但她仍然不动,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着。
我说:“杉杉,老师喜欢你,很爱你,可这件事,你必须要向元元请求。”
杉杉哭得更伤心了。
等她平静一些时,我说:“杉杉,请你让元元让开一下,这样你就可以拿到衣服了。”
在说了这句话时,我仍然准备跟杉杉再做更长时间的相持呢,没想到这时传来一个很小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元元,请让一下……”
在我的吃惊中,元元让开了。我抱住杉杉,说:“哇!杉杉,你太历害了,已经能用语言解决问题了!太了不起了!”
杉杉挣脱我的怀抱,用一种自信、成功的眼神看了我一下,很轻松地搂了一把头发,然后将衣服放在了自己的腿上。
我对元元说:“元元,你现在可以告诉杉杉了。”
元元听后,马上说:“杉杉,请你让一下,我要拿衣服。”
杉杉挪了挪身子,元元拿到了衣服。
我一边搂着元元,一边搂着杉杉,说:“你俩真是太历害了,都能用语言解决问题了。”
元元看着杉杉,杉杉看着元元。突然,元元抬起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还向我做了个鬼脸;杉杉看着这一切,眼睛眯缝着,很甜地在微笑。我被感动了,觉得一股如蜜电流穿过了心脏。
杉杉以前一直是顺从的,从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现在她进入了修复期,几乎在每件事上都在试着发现自己可以与对方抗衡的力量和可能。她的床和方菲的床连在一起,每当午睡时,她就会把脚放到方菲的床上,方菲大声地抗议,老师就会引导:“方菲,你可以说„杉杉,你把脚放到我的床上我不舒服,请放到你的床上好吗?‟”杉杉不听,方菲干脆自己动手,抓起杉杉的脚放到对面床上。刚放好,身子还没抽回来,那双脚又过来了。方菲大叫:“老师??,杉杉又把脚放过来了!”每到这时,老师都会走过去,握住杉杉的脚说:“杉杉,请你把脚放回自己的床上。”如果这时是“抓”过去的,是一个结果(失败感),如果是杉杉“自己”放回去的,是另一个结果??老师每次这样做时都会恪守一个原则,就是让杉杉“自己”放回去!这种“自己放回去”的感觉能从杉杉脸上看出来,那是一种舒服的、满足的、自信的感觉。
对杉杉的帮助还在继续。我们的任务是帮她度过这个时期,让她更多地发现自己,走向彻底的自信,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得到很好的成长……
在冲突的解决过程中,老师没有选择强迫的手段,而是努力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是怎样帮助孩子成长的,怎样使孩子明白了如何用语言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快乐。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对儿童心理学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硬件设施
幼儿园的硬件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充满人情味和文化味的氛围
儿童是吸收环境氛围来形成自己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靠许多部分和谐地组织,才能形成有效氛围。可以设想这样一所大房子:宽阔豪华,有雪白的墙壁,木质的旋转楼梯,装修高雅。如果我们把它布置成一间刑室,在墙壁上挂满了刑具,垂下用来捆绑的绳索,地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上摆放着用来烧红烙铁的大炉子,还有几个大型的木架,上面挂着沉重的铁链子。当我们进入这间房子时,不会被它的优雅和豪华打动,我们的身心不会因为它的装修而感到愉悦,反而会因为精致的装修与那些可怕刑具的对比而感到更加恐惧。这些刑具的组合给房间造成的氛围是阴森恐怖的,如果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给他爱,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优雅美好的人。
同一个房间,我们在墙上张贴美好的名画,挂上柔和粉色窗帘。阳光从窗外温柔地洒进来,正好照在地板中央的蓝色花纹地毯上,暖暖的。窗户下放置一架钢琴,上面摆放着一大盆马蹄莲。左右两侧的墙下各靠着一排纯木的小书架,没有涂漆,有着原木的自然花纹。左面的书架上放着几十本整齐小书,图画精致、文字优美。右侧则摆满了各式小木块、好看的器皿,还有手工制作的娃娃,淳朴而自然。角落的音箱中传出婉转悠扬的旋律,家中女主人穿着棉布长裙,带着孩子做各种有意思的事。孩子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又有周围人无尽的爱,不会成长为一个粗鲁野蛮的人。
幼儿园是孩子长期生活的地方,孩子会自然地吸收环境中的讯息,所以幼儿园的氛围是第一关键的因素。
第二部分: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院落
幼儿园的院子里应该设有可供儿童选择的各类户外工作区,如木工区、种植区、游戏区等,多样的活动可让儿童的探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儿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工作区工作后,其能力都会朝着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这个院落应使儿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可以自由决定在户外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第三部分:大型活动器械
幼儿园为孩子肢体活动所设置的大型器械,应该尽量地保持自然本色,使儿童在活动中不但获得肢体活动的需要,也可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和快乐。
第四部分:幼儿园的生活材料
包括厨房用具、睡眠用具、洗漱用具,这些用品都从环保的考虑出发,选择朴实舒适的材料,使儿童在使用时有家的感觉。组织管理
每一个儿童都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渡过每一天的生活,幼教工作的任务紧密地围绕着儿童的轨迹运行,复杂的组织管理会带来拖沓和不灵活的弊端。所以良好的幼儿园组织管理应该是简化的,直截了当的。老师和孩子是幼儿园的中心,幼儿园的所有课程安排都以老师的反馈信息为基准,老师也是管理者之一。此外,由于家长在儿童成长承担着比幼儿园更重要的职责,幼儿园应该是学校、家长一体化的管理,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和活动计划。幼儿园负责组织家长进行共同提升和联谊。
这样的幼儿园一般都有一个由家长、教师与办园人组成的合谐的文化社区。
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孩子一般关注于眼前,他们在入园之前不会因为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家了,而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还没有经验,不能想象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的地方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也就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不同,孩子长到三岁,就不得不离开了。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他们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
1、家长的心理准备
大自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给父母一种天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的宝宝紧紧地抱在怀里,才能使自己心中安稳。职业妈妈们刚刚恢复上班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这时一般将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请一位可靠的阿姨照看。在经历了一段不放心造成的焦虑后,逐渐适应了每天早晨离家,傍晚下班后将孩子拥入怀中的生活方式。由于孩子发展需求,经过考察比较,终于费尽心思地选好了幼儿园。虽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相信幼儿园,但是还没有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总会无意识地一阵阵心中发慌,感到焦虑。这种感觉会传导给孩子,造成孩子提前对幼儿园过渡在乎,使之成为孩子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还没有体验的时候就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给孩子正式入园后的体验和感受带来困难。
父母心理准备
冉冉的妈妈工作非常忙,每天早晨八点出门,晚上六点回家,平时孩子由奶奶照顾。虽然对老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些不满,但两年半的时间里孩子没出过什么问题。现在,冉冉的妈妈发现,奶奶过度的精心护理可能会对冉冉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决定将孩子送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开办的蒙氏班。做决定之前,她详细地考察过,觉得蒙氏班的硬件不错,老师也温和可亲,感到非常满意,于是回家做家庭成员的工作。为了说服家人,她热情洋溢地介绍幼儿园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是个孩子的乐园,搜寻尽可能美好的词汇,感染了家里的每个人。
但是在上班时,或者一个人走在路上,她还是会心里一阵阵莫明其妙的发慌,大脑中不断地出现小冉冉在别人怀中向妈妈伸着小手挣扎着痛哭的情景。其实这幅图象是自己有时候要加班,冉冉在奶奶怀中的样子。但如果将奶奶换成那位年轻的老师,她就受不了。她无数次的想象老师在她离开后怎样的安慰冉冉,或者相反,在自己离开后,将冉冉扔到墙角,恶狠狠对孩子说:“哭吧!”每次想到这里,冉冉妈眼泪就会禁不住流出来。为了不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她一次次地对冉冉说:“幼儿园可好了,老师可好了!”不断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生活的美好情景。
实际上,冉冉妈向孩子描述幼儿园时,同时也是在说服自己。这时候她已经将自己焦虑传递给了孩子,使“幼儿园”这三个字成为冉冉心中神秘莫测的词汇,由于没有实际的体验作为内涵填充,冉冉会感到不安全。
冉冉还有两个月才入园,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妈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回家后莫明其妙的找茬,与冉冉的爸爸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异常紧张。这种氛围也给冉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人类在面对改变了的环境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夫要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祖辈的心理准备
由于父母亲工作的关系,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还有一些保姆,因为长期和孩子生活,也难以避免依恋感,一想到孩子即将不在身边,便提前产生了离别恐惧,她们无法忍受内心空虚、度日如年的日子,这种恐惧使他们无意识地抵毁幼儿园,并更加紧紧地将孩子控制在自己身边。
嘟嘟的奶奶在已经在嘟嘟家住了两年多了,之前,她和老伴住在自己家,每天早晨出来散步跳健美操,过的非常充实。嘟嘟出生后,儿子请她来帮忙看孩子,她当时还一度感到发愁。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现在嘟嘟就要上幼儿园了,她不能想象自己的身边没有孙女的小身影后,如何打发每天的时间。奶奶的情绪便开始变得不好,经常偷偷抹眼泪。一次,妈妈和奶奶一起领着嘟嘟熟悉幼儿园,奶奶跟在后面,到处挑幼儿园的毛病,对老师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回家后,奶奶开始在儿子面前不停地叨叨幼儿园不好的地方。结果,嘟嘟爸爸对这所幼儿园的信心开始也动摇。因为不了解奶奶的心理状况,嘟嘟爸爸以为奶奶的阅历丰富,不会有错,于是便指责妻子没有经验,很多事情看不到。家里刚刚平息的战火又重新燃起,和谐的气氛被打破了。
家庭的紧张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造成入园适应困难。所以一定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他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离开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顺利展开新的生活。
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视觉型的,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在大脑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在特定的情感。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的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
成人则不同,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当经历某事时,与之相类似的心理感受就会随之出现。种种情绪中,离别的苦痛是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所谓“何处生成愁,离人心上秋”,离别是最难面对但又必须跨过的一个关口。当成人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如:妈妈小时候与母亲分离的心理体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虽然痛苦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遗忘,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潜意识。平常没有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将要与妈妈分别,或者孩子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时,那种潜意识就会浮上来,使妈妈重新体验到曾经的痛苦。这时,妈妈会把这种感受也当成是孩子的,认为一提上幼儿园,孩子也会自己一样感到难受和焦虑,于是试图用兴奋夸张的语言安抚孩子。但孩子这时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反而被妈妈暗示出担心。如果成人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紧张的状态,不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美好或过坏,就不会给孩子的入园造成问题。
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
宝宝三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的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长讲的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园长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每一项活动的故事,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就会通过语言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到妈妈讲的故事中去,心中对幼儿园有了基本的印象,并对“幼儿园”这个词有了一定认识,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带孩子初步体验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妈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了。
妈妈可以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在孩子对幼儿园的过家家程序熟识以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在玩耍中,孩子已经切身地体验了幼儿园的程序,并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以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老师自居了。这时,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有了想往,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呀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结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绪。
入园以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
2、准备不足会造成的问题
人类总是在同化环境和改造环境,在特定环境中生活的时间长了,这个环境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每件物品都不再是单纯的物,渗透着人的情感,其背后还可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环境中物品的组合方式、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闭着眼睛都能准确地到达任何一个区域,取来任何一件物品。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出一套所在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方式与环境合而为一,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同化”。
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所生活的家,还有家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如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非常恐惧。所以家长在孩子入园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果准备不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面将这些问题挑重点的列出?? 由父母的焦虑所引发的儿童焦虑
我们已经说过,成人会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使孩子莫明其妙,将焦虑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如果家长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就会试图消除宝宝的焦虑。家长这时可能会和宝宝说:“宝贝,幼儿园特别好,老师也特别好,上幼儿园可好了!”这样说意味着幼儿园是可怕的,如果那地方特好玩,家长觉得宝宝上幼儿园特幸福,就不会这样劝宝宝。家长说这样的话时,明显地也是在说服自己。如果家长感到焦虑,就要先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没有解决好,不要给孩子做入园准备。
家长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也是焦虑的表现。因为家长认定孩子肯定会不喜欢幼儿园,才用自己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孩子,结果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过高期望。
一位妈妈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只有五分钟路的幼儿园,在决定让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经过老师的同意,每天让姥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大型器械,妈妈则每天给孩子进行幼儿园“好玩儿吧”的教育。等到上幼儿园的那天,孩子兴奋不已,以为以后从早到晚都可以在幼儿园的器械上玩了。
前三天,孩子表现的很好,其他孩子都哭得一塌糊涂,只有这个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家。可是到了第四天,孩子突然大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幼儿园不好玩。家人莫明其妙。之后,其他孩子对幼儿园已经适应了,这个孩子的情绪仍然很不好。用妈妈的话说,每天都像生离死别一样。一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开始消瘦,不愿意吃饭,晚上会在恶梦中醒来,哭着说不愿意去幼儿园。而这时,其他孩子已经接纳了幼儿园。
这个故事中,妈妈用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认为幼儿园就是每天玩那些好玩的东西。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开始后,孩子发现原来还要坐在教室中,要上各种各样的课,中午得按时上床睡觉,吃饭时要和小朋友一起坐好……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不会像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样顺着他。孩子内心严重失衡,带来很大的痛苦。这种痛苦的感觉使孩子无法寻找幼儿园中快乐的因素,因为他在适应前期将快乐与大型器械对应,当对大型器械不再感到新鲜后,幼儿园就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快乐了。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整个过程中,孩子会拒绝重新寻找快乐。
由陌生环境和分离所引发安全感丧失
儿童的弱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而不熟悉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未知的、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儿童不信任任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这是生存本能决定的。它使得儿童能够自我保护,在成人照顾不到时也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同样会给他们带来恐惧。
儿童出生后将自己在母亲腹中时听到的声音与母亲的面孔配对,首先识别出了母亲,即刻将母亲的形象组织到自己的环境中去,成为环境结构的一部分。当母亲出现,孩子就快乐,与母亲分离,孩子就会痛苦。既而,孩子将这种感情扩散到家庭的所有成员中,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分离都会给他带来离别恐惧。这一切都无法在入园时获得完全解决,做为家长,只能对将要来临的痛苦做好承受准备,预先知道孩子和家人分离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样,在孩子痛苦出现时,家长就不会觉得承受不了,失去了安抚孩子的能力。
由“同化”到“顺应”所引发的心理失衡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哭了,并不等于就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真正的适应要经历一个“顺应”的过程,从“同化”家庭到“同化”幼儿园。我们前面讲过什么是同化。儿童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同化了自己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可是进入幼儿园后,一切都有了改变,老师不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对自己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要求都回应得非常到位,照顾得体贴入微,小朋友们经常会与自己发生冲突,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但孩子又没有力量让老师和小朋友像家人那样对待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于新的环境。当成长起完全适应于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生存方式后,孩子才算“同化”了幼儿园。
这个同化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改变自己顺应幼儿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将这种变化过程叫“顺应”。顺应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孩子就成长了。
淘淘的幼儿园时前期准备做得非常好,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基本没怎么哭,表现非常好,每天跟着老师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得不可理喻,专门找到各种理由哭闹,看上去像故意折磨家人。他的家人甚至不相信他在幼儿园的良好状态,不理解为什么他在幼儿园表现那么好,在家却要这样的胡闹。
淘淘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顺应期现象”,淘淘白天的良好状态并不是从心理上适应了幼儿园的表现,智商很高的他明白这里不是家,于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自己表现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天下来,淘淘透支了自己的心力,到了晚上,会感到疲惫不堪,心烦意乱。对家人的安全感以及家庭环境的舒适,使他可以放松地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家人能理解这一切,给予耐心的倾听,孩子就会发现,家庭仍然是自己的坚实后盾,从而能够补充白天透支的力量。孩子内心带着一个可靠的充满爱的精神食粮,第二天精心充沛地去应付还没被同化的陌生环境。这对孩子非常有利的,就像一个吃饱了肚子要去打仗的士兵,无论心理上还是肢体上都充满了信心。
如果此时家长不了解孩子,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在孩子发脾气时也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这样孩子就像一个饥饿了很久的人,不但得不到食物,还要看别人的狼吞虎咽,精神上更加饥饿,承受双倍的痛苦。第二天,孩子会带着痛苦和不安去面对将要面临的人生最大的冲突。此时,孩子无法思考,无法选择,又过于渺小,从比例上来讲,离开家上幼儿园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作为后方的家长一定要给前方的战士??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给养,让孩子发现有一个温暖、坚实、依然如故地爱他的人群。
因此,顺应期的处理不当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由“介绍不当”所引发的对幼儿园失望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对幼儿园介绍不当会引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失望,因此给孩子介绍幼儿园时,尽量不要说以下的内容:
看,幼儿园有这样大的滑梯,上了幼儿园以后你可以天天在这里玩滑梯了。
(这样说,孩子只记住了天天玩滑梯,以为在幼儿园就是天天玩滑梯。)
老师特别好,她们就像妈妈一样。
(孩子发现,老师并不会像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们的眼神和处理方式都不像妈妈,在还没有适应老师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可高兴了。
(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小朋友们哭得很厉害,而且有小朋友打他,还有的小朋友不理他,这些都会让孩子不理解,而感到没有安全感。)
幼儿园每天给小朋友吃漂亮的小蛋糕,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
(当孩子发现幼儿园的饭不是熟悉的口味时,可能会不接受,认为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而感到失望。)
……
如此等等的话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不要用语言笼统地描述幼儿园怎样好,而要用生动的故事给孩子演示一个具体的印象。
三、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
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事物凡是发生质的变化时都是极为困难的,特别是人类。孩子是未成熟的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能使自己马上适应幼儿园,又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通适应过程中的困难与将来目标之间的关系。当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儿童只感到不适和恐惧,由于他们没有能力消除自己的痛苦,这时身边的成人必须要与孩子一起度过这一艰难时刻。
1、陪
园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园没有熟悉的人,其结构、物品的摆放方式、整体氛围都没有家的因素,所以,在孩子入园早期,最好让家庭中某一成员陪伴孩子,这样家庭成员在新的环境里成为孩子与熟识的家庭环境的联结。儿童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无法对完全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只有当新事物与旧有认知产生联结时,他才能够在两者的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进而接纳新事物。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全新的,而陪园的家长就是其中与旧事物的联结,使儿童能够放松地去了解并体验新的环境,更积极地接纳它。虽然看上去孩子只愿意和自己的家长在一起,不接纳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可是心理上,他正在逐渐地建构对环境和老师的安全感,像坐在安全岛上静观眼前海面上航行的船只,当对海和船都不再感到陌生的时候,离开小岛才不会让他恐惧。
如果家长不陪园,孩子一下子莫明其妙地被扔到一个新环境里,当他恐惧地大叫妈妈的时候,妈妈却把他扔到陌生人怀里离开了,这时的恐惧是无法形容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在一艘船上航行,船上的人朝夕相处,已经像亲人一样,当这条船离开一个小岛时,自己却被一个人留在岛上。当船离开的那一瞬间,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那种心态估计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会成为内心深处永远的伤痛。我们可能从此害怕离开熟悉的人群,不敢到新的地域去探索,害怕被遗弃。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以后的生活经验可能会消除这种恐惧,并对自己当时的恐惧自嘲。但儿童不同,他们还没有这样的思考能力和自嘲能力,由于生存的本能,他们极其害怕被抛弃。入园的第一天家人就离开,会被儿童误解为自己被遗弃了。所以三岁前的儿童入园,需要家人陪伴。
陪园是入园期的第一阶段,我们叫“消除陌生恐惧”。陪园是否成功,取决于陪园人员的行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为是否得当、心理是否健康,大体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平静耐心
陪园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老师们都在工作,家长想帮帮忙,可是由于不懂得幼儿园规则,经常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干扰。有时候,当家长参与不当被老师指出错误时,也会感到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碍手碍脚。如果老师在工作中无暇顾及陪园人员,他们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再加上成天无事可做,就会挑幼儿园和老师的毛病,这更加剧了陪园人员的不快。所以陪园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带着良好平静的心态陪伴孩子,使之对新的环境有一种基本的熟识感,这时陪园期就可以结束了。
不干涉孩子
陪园人员在陪园时期尽量不要干涉孩子,在老师不要求的情况下,不要要求孩子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不要要求孩子主动地向老师问好,更不要反复地劝孩子去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这样都会造成孩子的紧张感,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如果不干涉孩子,孩子会慢慢地放松紧张的情绪,虽然身体还靠在家人的怀里,但心已经被老师和其他孩子们的有趣活动吸引了。这时,他们会将眼前看到的景象组织成自己的经验,慢慢吸纳,不再感到陌生。
配合老师工作
在陪园期间,先不要急着挑幼儿园的问题。不论幼儿园有多么好,如果有人专门注意她的不是,都会发现很多不对的地方。这样做不利于陪园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入园适应。因此,陪园的家长最好带着良好的心理去理解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发现不当之处也要平和地和老师沟通。
当老师要求孩子去参与活动,而孩子又不愿意离开你身边的时候,你可以先陪着他走到群体中去,等他安定下来,然后告诉他:我不会离开你,就在那边的小凳子上等你。然后让孩子在自己的位置上待一会儿,让他发现自己离开了家人也没有什么危险。这是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
如果老师不要求孩子参与活动,那么就随孩子的意,孩子愿意离开就离开,不愿离开就让他呆在家人的怀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一直坐在你的身上,要让孩子面朝活动区,敞开你的双臂,使他可以随时走动,选择离开与否。如果不这样做,你紧紧地抱着他,让孩子贴着你的身体坐在怀里,他就看不到其他孩子的活动场面,而只能体验到你身体给他的愉悦感,只追求这种舒适。这种陪园方式会增加孩子对新环境的接纳的困难,也就失去了陪园的意义。
观 察
孩子身边的所有成人都应该在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决定如何去帮助他,孩子的生命就是人类发展的展示品,观察了孩子的生命轨迹,也就了解了人类的发展。他的生命轨迹是苍天赋予孩子的,完全属于自然。如果我们不顺应孩子的发展,就会破坏自然。自然生命状态被破坏的孩子无法获得很好地生存。
孩子的入园期是孩子生命中的大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陪园人员是唯一能够身临其境看到孩子这一转折特征的人。由于陪园人员了解孩子在家的状态,也了解孩子目前在幼儿园的状态,更容易在比较中发现孩子,判断出自己用什么样的行为帮助孩子,因此在陪园要对孩子作细致地观察。
心灵去感受
孩子像大自然中的一棵树,立于天地之间,风来了,树会晃动,雨来了,树会被打湿。树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人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树的时候,才会产生了种种对树的体验。我们对孩子的观察类似于对树的观察,我们只有将内心繁杂的想法和意图全部赶出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孩子的心灵。这种真实的感受会带领我们寻找到帮助孩子的途径。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牛牛的姥姥和奶奶一起送牛牛到幼儿园,老师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其中的一位老人离开。陪园期间,两位老人不断地在一边交头接耳议论幼儿园的不是。牛牛入学的第二天就可以自己在幼儿园走动了,第三天结束后,老师说明天可以不用陪园了,要求她们第四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后与孩子果断地道别,然后离开。由于三天来两个老人挑了幼儿园许多毛病,不放心离开后老师对牛牛的照顾,要求再陪一天。
第四天,两位老人每隔十来分钟就冲上去,给正在观察别人工作的牛牛喂水、擦鼻涕、脱衣服、穿衣服,大概是想示范给老师看,她们是怎样照顾牛牛的。她们的行为一次次地把牛牛从观察别人工作并被吸引的状态中拉出,使他又扑进她们的怀里。这时,老人极为伤感,更显出生离死别的状态,这种煽情的表现立刻让牛牛敏感地觉察出了事态的变化。到了下午,孩子便紧紧地拉着其中一位老人的衣襟,一遍遍地说:“婆婆不要离开。”这时,两位老人竟然蹲下来对着孩子抑止不住地抹眼泪,孩子的情绪也变得很坏,再也不去看小朋友工作了,只焦虑地拉着姥姥的衣服,害怕她们突然离开。
这两位老人只注意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观察孩子,如果她们观察到孩子已经进入了接纳环境的状态,就应该悄悄地坐在墙角,在孩子回望的时候,抱以轻松的微笑。她们的行为正好阻碍了孩子发展自己的工作。
然后,她们又只顾着抒发自己的伤感情绪,而不顾及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状态更加不好。这就是许多幼儿园不允许家长陪园的原因。
如果家长都能懂得观察孩子,就应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幼儿园更应该积极地要求家长陪伴孩子渡过幼儿园适应前期。
牛牛的姥姥做的更遭的一件事是,在第五天早晨,当她们好不容易离开牛牛走到户外之后,却没有真正离开,而是藏在牛牛教室窗外的小树丛后面,一会儿伸出头来看一下,还不停地抹着眼泪。这些终于被走到窗边的牛牛看到了,好不容易停止哭泣的牛牛又开始大哭。老师没有办法,只好让老人把牛牛暂时带回家。之后,虽然姥姥和奶奶在老师劝说下不再躲在树丛后了,但牛牛每天仍然在窗边对着树丛声嘶力竭地大哭,试图唤回姥姥。
这两位老人的行为给牛牛的入园适应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她们的行为实际上是爱自己而不是爱孩子,因为受不了离开孩子的伤痛,才会对孩子采用那样的行动安抚自己。
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
孩子在入园期的行为会变得比较反常,我们理解了这些反常的行为就不会使自己心情不安。
慧慧在入园期是一个非常爱哭的孩子,哭的时候非常用力,长时间停不下来。有时候,哭的累了,还会去拿起卫生纸擦一下眼泪,自己拿起杯子喝一口水,然后走到老师身边拉起老师的手,指着门口,要老师带她出去。老师带她出去后,她又会指着别的方向要求老师带她去。老师带她走过去,她又会指着另外一个方向。每天都要这样转好几圈。
慧慧在家里哭时,有可能家里人会让她自己擦擦眼泪,喝口水,如果她这样做了,家人就会夸奖她。慧慧也认为哭是件不好的事情,不被大人喜欢。于是哭过之后为了让那个还不熟悉的成人满意,就自动地去擦擦眼泪喝喝水,做完这两件事之后,她认为成人应该对她满意了,于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去找自己熟悉的地方??回到自己家里。但她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感觉指着某个方向让老师带她去。走了几步以后,她发现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又指另外一个方向。
理解了慧慧的行为目的后,我们就能够知道怎样帮助她了。当慧慧提出要求的时候,老师带着她一起去寻找,使她对老师产生安全感,从而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于是消除了无助感。由于对依抚老师 建立起安全感,慧慧会将这种安全感进一步扩散到新环境中的其它因素。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浩浩的。他已经不再哭了,但是却有一些莫明其妙的行为。他会无缘无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故地踩别人的脚,然后仰起头来看着那个人,如果那人没有反应,就蹲下来用手撕人家的鞋子,一直到把鞋子脱下来,然后提着鞋子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有一天小朋友们在玩“大龙”游戏,每个人都拉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襟,大家组成一条长龙,随着音乐舞动。依附老师将浩浩拉到自己身后,让他拉着自己的衣襟。后来老师觉得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看,只见浩浩正用嘴咬着老师的衣服。老师蹲下来劝他松口,但浩浩又撕又打,老师刚站起来,浩浩马上跑到老师后面用嘴咬着老师的衣服不放。整个下午,不管老师走到那里,浩浩都用嘴巴紧紧咬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老师怕他太累了,就坐了下来。浩浩又开始扒老师的衣服,老师说:“那是老师的衣服,我还要穿,不然会冷。”可是不管怎样劝说,浩浩都不肯松手。最后老师只好把衣服脱了下来,浩浩马上抱着老师的衣服藏了起来。
浩浩的行为乍一看不可思议,其实是通过这种行为建立安全感。他用脚踩着老师的脚,眼睛看着老师,如果老师没有激烈的反应,那说明老师是安全的,他就会由此开始信任老师。将老师的鞋子脱掉,是出于自己需要保护的心理,出于把自己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的需要。他将这种需要移情给了鞋子,将鞋子藏到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把自己藏起来了。后来他用嘴叨老师的衣服,是因为他认为用手抓不紧,用牙齿咬着比较保险。正如前面的鞋子,这时,他把对安全的需要投射到了衣服上。
理解了孩子的这些“奇怪”行为,我们就不再迷茫。浩浩虽然不再哭闹,但他还没有真正适应幼儿园。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老师需要耐心的等待,在他向老师望去的时候,回以微笑。
浩浩用这样的方式,探索哪个老师是安全的。当他发现所有的老师都是安全的后,就不会这样做了。这个时期成人如果不理解孩子,以为这是一种怪异行为或一种坏习惯,感到紧张,或者试图去消除这种坏毛病,就会破坏孩子对安全感的建构。
注:依附老师??好的幼儿园都会为新来的孩子安排一个专门的老师,在孩子入园适应期内,这个老师负责与他熟悉起来,并专门照顾这个孩子,叫作依附老师。这样的幼儿园一般在一个时间段内只接收一个孩子,不会让众多新生一起入园。依附老师会在家长陪园期间负责与孩子混熟,家长离开后,就暂时代替家长,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和孩子在一起,直到他能够离开老师找其他小朋友玩为止。
2、倾 听
倾听是一种艺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对父母的重要目标,看到孩子幸福快乐是老师和家长的最大愿望。但是正如天有阴晴雨雪一样,孩子经常有闹情绪、发脾气、大哭大闹、不合作不讲道理的时候,这时,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对。父母们常抱怨说:“我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刚才还很好,突然就闹起别扭来了,怎么哄也不行。”每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感到困惑、沮丧,感到抚养子女简直是件痛苦的事情。
美国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写过一本书,叫做《倾听孩子》,她认为孩子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每一个不正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用这些行为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做父母的不但要保持态度可亲,还要耐着性子关注孩子,帮助他发泄不良情绪,这个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
友友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忙,爸爸常年在外出差,妈妈属于紧张型性格,下班回到家里,总是紧张地担心孩子零食吃多了,担心他不能按时睡觉,又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每晚奔波于各班之间。友友表现出对零食病态的爱好,每当有人在吃零食时,就会像梦游一样凑到人家面前盯着别人手中的零食。每次妈妈带着他参加聚会,都会因为食物的问题让妈妈感到非常尴尬。家人使用了许多满足零食、控制零食的方法都无法解决他的问题。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经过分析,专家认为友友可能是属于严重的情感缺失,造成用零食填补内心的情感需要,表现为对零食极大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倾听。孩子的状况得到了缓解。
平静安详地倾听孩子的哭闹
像友友这种情况,除了在哭闹时对他进行倾听外,平常妈妈要跟他一起做游戏,找机会抚摸他的身体,使他快乐,将他搂到怀中平静地一起读书。每天安排一段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一时间段内,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接电话,不要想着赶快结束这一活动去做自己的事。这也是倾听。有时孩子会选择那种你觉得最无聊的游戏要求和你一起玩,你可能要你学滑旱冰、玩电子游戏、或者往厨房的水池里倒水。他们会一遍遍地要求你做这样的事,你可能做到第三遍或第四遍的时候就厌烦不堪,试图劝说孩子放弃,去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而倾听的原则是,你一定要忍着自己的厌烦去做每一件事,只到孩子放弃为止。孩子是通过让家长这样的事来试探家长对他的爱,通过这样的行为,孩子确定你是爱他的,并消除了被遗弃感。情感获得了满足,就不会出现专门做坏事、搞破坏、或拼命吃零食来寻找情感的行为。
像友友这种情况,除了在哭闹时对他进行倾听外,平常妈妈要跟他一起做游戏,找机会抚摸他的身体,使他快乐,将他搂到怀中平静地一起读书。每天安排一段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一时间段内,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接电话,不要想着赶快结束这一活动去做自己的事。这也是倾听。有时孩子会选择那种你觉得最无聊的游戏要求和你一起玩,你可能要你学滑旱冰、玩电子游戏、或者往厨房的水池里倒水。他们会一遍遍地要求你做这样的事,你可能做到第三遍或第四遍的时候就厌烦不堪,试图劝说孩子放弃,去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而倾听的原则是,你一定要忍着自己的厌烦去做每一件事,只到孩子放弃为止。孩子是通过让家长这样的事来试探家长对他的爱,通过这样的行为,孩子确定你是爱他的,并消除了被遗弃感。情感获得了满足,就不会出现专门做坏事、搞破坏、或拼命吃零食来寻找情感的行为。
我们所说的倾听并不像成人与成人那样,两个人坐下来,一个人平静地倾听另一个说话,而是要采取地一个有效的行为过程帮助孩子抚平内心的创伤。
有一天友友的家里来了六个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提出想吃蛋糕。友友的妈妈马上要阿姨到街上买了一个小蛋糕,上面有三朵漂亮的奶油花。友友看到了,马上就紧张起来,要求妈妈一定要单独分给他一朵完整的奶油花。妈妈觉得这个要求太霸道了,便对他说:“这个蛋糕是买给大家的,要公平地分,谁分到了就是谁的。”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友友只是注意到了“谁分到的就是谁的”,认为自己肯定能分到一朵,于是高兴地坐到桌边等待。妈妈将蛋糕平均切成六块,按顺序轮流分给小朋友,分到友友时正好是一块没有奶油花的蛋糕。友友马上跳起来,威胁妈妈说自己不吃饭了。
此时,妈妈已经接受了专家指导,准备对他进行倾听。
妈妈告诉他:“你可以选择不吃饭,但奶油花的确轮到你就没有了。”
友友大哭起来,开始在地上打滚。妈妈将他抱起,对他说:“我知道你没分到奶油花非常伤心。”
友友哭得更伤心了。妈妈平静地看着他。
哭了一会儿,友友说:“要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就能得到一朵完整的奶油花。”
妈妈同意地说:“是,如果是你的生日,你是寿星,大家一定同意将一朵完整的奶油花分给你。”
友友这时发出苦尽甘来的哭声,接着说:“如果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就好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分到。”
妈妈说:“是啊,如果真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每个人分到就好了。”妈妈又问:“如果没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友友又伤心欲绝地哭起来。这时,妈妈说:“要不然,给你一半可以吗?”友友边哭边说:“如果你一开始就这样分,就好了。”
妈妈立刻和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妈妈做的不对。”
又是一阵痛哭之后。友友说:“你经常发脾气。”(在哭的过程中,妈妈对他的认可和道歉使孩子对妈妈产生信任,开始收集自己内心的伤痛,并把它表述出来。)
这时妈妈赶快对友友说:“对不起,妈妈再也不发脾气了。”
又是一阵伤心的哭泣之后,友友说:“你还打我。”(我们看到,只要成人平静耐心地倾听孩子,孩子就会将曾经的伤痛表述出来。友友由于奶油花引发的不快在妈妈有效的倾听后,转变为对以前积压下来的伤痛的梳理。)
这时,妈妈说:“妈妈打你是不对的,以后妈妈再也不打你了。”
友友抽噎了一会儿,突然止住哭泣,含着眼泪,提议说:“我们可以用鲜花代替奶油花。”
妈妈拥抱他,说:“这个主意太美了。”
友友搂着妈妈的脖子亲吻了一下,说:“咱们吃蛋糕吧。吃完了,我带小朋友们到公园里去,他们不知道公园的门怎样进,我会带他们进去。”
我们看到,孩子在消除了不良情绪后,会变得温柔体贴,并充满了爱意,此时正是修复亲子关系的时候。妈妈要营造美好的氛围满足孩子的愿望,使孩子的身上唤发出人性的光辉。当我们看到孩子这些美好的人性时,刚才倾听过程的苦难和厌烦也会一扫而光。孩子反馈给我们的爱会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心中也充满了爱。
与孩子共情
在孩子忧伤或者生气的时候,成人及时的共情可以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恢复平静。共情就是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用身体语言和表情,再加上简洁的语言表述使孩子发现自己的烦恼是能够被我们理解的。此时,孩子就会产生感激的情感,觉得成人是他的知己,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下面的故事是一所幼儿园的老师记录的观察笔记,详细叙述了与孩子共情的过程?? 我把淘贝儿抱上班车,让他和踢踢坐在一起。踢踢手里拿着两根棒棒糖,满怀关切地看着淘贝儿说:“我要分享一个棒棒糖给我的好朋友淘贝儿。”可是淘贝儿哭得太伤心了,他顾不上理会踢踢的好意。
“宝贝,你为什么哭呢?”我坐在淘贝儿的面前,轻轻地握着他的小手问道。淘贝儿没有理我,在那里一个劲儿地哭泣。两三分钟之后我又问:“宝贝,我觉得你哭得特别伤心,发生什么事了吗?”
淘贝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妈妈……妈妈……”
听他这样说,我想一定是在家里妈妈说了什么或者做什么,让他伤心了。
“请告诉我,妈妈怎么了?”
“妈妈没有跟我说……”
“妈妈没跟你说什么呀?”
“妈妈没有跟我说她就走了。”
“哦,原来这样啊。我想那是因为妈妈早晨上班太早,走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告诉淘贝儿,所以就伤心了,对吗?”
淘贝儿点点头,渐渐平静下来。
我继续说:“你想让妈妈早上送你,是吧?”
“是。”
“那,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跟妈妈说一声,下次走时一定要告诉淘贝儿„妈妈上班去了‟;如果妈妈不忙,就让她来送陶贝儿,如果妈妈很忙,就让她去上班?”
听了我的建议,淘贝儿点了点头,停止了哭泣。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这时,踢踢见好朋友已经雨过天晴,又拿出自己的棒棒糖与他分享,这一次淘贝儿欣然接受了。他们一边听我讲故事,一边吃着棒棒糖,心情愉快地来到幼儿园。
淘贝儿请老师帮他解开安全带,并带他下车。有所幼儿园的大门开着,但他并没有进去,而是用手抓住门上的疙瘩,站在门的旁边。那天是星期一,孩子们的包很多,我要等孩子们都进屋了才能把所有的包都拿进去。在这个过程中淘贝儿一直站在那里。等我把孩子们的包都拿进去了,他还站着。我突然想起把一样东西忘在了车上,便返回来取。
陶贝儿扬起他的脸,看了看我,开口问道:“海老师,你的东西拿完了吗?”
“拿完了。”
“那现在我可以和你一起进屋吗?”
“当然可以,宝贝。”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淘贝儿一直在等我。他从下车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等待和我一起进屋。我真的好感动啊。
让我感动的还有??在我提包的时候,淘贝儿并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哭着要老师抱。他看见我正在工作,所以没有来打扰。他静静地站在铁门边等待我干完了所有的事情之后才过来问:“老师,拿完了吗?”虽然只是一句话,却让我感动了很久,直到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着这件事。
接下来的两周,每一天淘贝儿来园后都会站在铁门旁边,等我工作完了,牵着我的手一起进屋。有几次我特别想抱一抱他,想到这只是我的需要,就忍住了。淘贝儿以一个高尚的状态在帮助我,这时我如果把他抱在怀里,就是不尊重他,就是以成人自居,就是以他的身体来衡量他,就是仍然把他当作孩子……因为在精神上,他与我是平等的.进了门厅,淘贝儿很快就换好了鞋,自豪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自己换好鞋了。”(淘贝儿以前换鞋都会磨蹭到最后)进屋之后赶紧洗手,洗完了便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手洗干净了。”每来园上校车时他总是小眼睛一眯,嘿嘿笑着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今天带了什么好吃的!”虽然没有说好多的话,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对我的信任。我真的特别感谢淘贝儿,是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给予孩子的同时,孩子会回馈你更多的爱。
与爱他的人相比,孩子更喜欢那个能够理解他的人。就因为那次的共情,我和淘贝儿成了知己,我俩也因此获得了成长。
这位老师在淘贝儿伤心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了共情,她做得很到位。她不是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自己乱猜,如果那样,就会搅乱孩子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她是在孩子已经表达出部分内容之后,判断出孩子伤心的原因,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的心灵,以达到共情的目的。共情需要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感受对方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表达的过程中与孩子恰当地互动,使其成为宣泄情感的畅通渠道。
老师对孩子的一次倾听和共情,赢得了孩子全部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孩子就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知已,愿意和老师分享他的每一份快乐和收获。
游戏倾听??疏导孩子的焦虑和恐惧
在孩子感到焦虑害怕和担心时,对孩子进行游戏倾听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游戏式倾听”确保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以此来体现家长期望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诚意。当家长让自己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时,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作为倾听者,家长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缓解某种特定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
例如:一个孩子想给父亲打针(孩子最近刚挨过一针),他已经向父亲提出了这个要求。假如父亲一反平日里矜持的常态,样子可笑地扭转身子假装逃跑,或者滑稽地叫喊,戏剧性地对孩子说:“不!不要打针!求求你了!”那么孩子就会笑起来,坚持要父亲接受他自己曾被迫接受的打针。如果在游戏中成年人能放松地扮演弱小角色,让孩子扮演强者,孩子很可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能会一边起劲地玩,一边放声大笑。
这种有趣的角色颠倒会使孩子在游戏中持续主导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是否袒露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感受和理解。大笑能化解他的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紧张情绪。假如成年人能坚持玩下去,孩子可以不停地笑上半个小时或更久。比如,游戏开始时是孩子要给父亲打针,而父亲佯装逃跑,引起大笑,后来孩子可能会向父亲大叫,父亲则夸张地跳着脚表示害怕。然后游戏逐渐变成孩子向父亲扔枕头,每当父亲四肢挣扎着要爬起来时,就再次被打倒,从而引出孩子更多的欢笑。
开始做“游戏式倾听”时要注意是什么让孩子发笑,以便能做更多令他发笑的事。好的“游戏式倾听者”要扮演一个毫无威胁性的但又很有趣的弱者。他要保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对游戏的反应上。比如,如果孩子要你追赶他,不要以为你该装成妖怪去追他。(我们成年人总想去改变孩子的游戏的全部内容,使之符合我们的意图。)假如孩子要玩追人,你就只管弄出点追人的声势,但不要让自己追上他。你可以让自己偶尔揪住他的后衣襟,或者抱住他,但最后总让他逃脱。假如孩子要你装成妖怪,那么你装的妖怪应该是迷迷糊糊、愚笨无能的,不应是强大的、可怕的。
如果孩子很小,成人就应扮作非常孤弱无力的角色,以引发孩子大笑。但是,一个正在长力气、长自信心的孩子,则往往战胜较强的抵抗者或竞争者时才会朗朗大笑。如果游戏中你太强大,孩子会由于恐惧而狂喊,因为恐惧使他怀疑你是否对他友善。如果孩子不是高兴地笑,而是吓得直叫,你就要放慢动作,适可而止,使孩子重新兴奋起来。孩子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松弛他在有关问题上的紧张情绪。还有个问题要注意:不要胳肢孩子,胳肢孩子会使你在无意中占孩子的上风。
父母有时会担心自己扮演无能的角色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尊重。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当然,孩子会因为有机会对家长说明自己的问题并能以愉快的方式与你打斗一番而感到很兴奋,有可能要求安排更多的“游戏式倾听”的时间,大大超过你的“时间预算”。共享一段笑声不断的游戏时间后,孩子会明显地对你更有感情,更亲近,不抱戒心。有时他会让更深层的感情自由地流露出来。一次欢快的游戏之后,一些小麻烦可能会引出孩子长时间的伤心哭泣。游戏和笑声已经让孩子对你们的关系有了完全的信心。他现在可以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了。
对我们大多数成人来说,投入地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而又只能做输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我们小时候,父母工作得太辛苦,承受着太多的压力,不能以这种方式与我们玩。我们很少遇到能抛开自己的烦恼、玩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占上风的成年人。假如你感到“游戏式倾听”太困难,你可以试着找个人谈谈你的困难所在,花些时间谈谈妨碍你做这种游戏的烦躁不安和忧虑,这样你即使感到不舒服,也还是能把这项试验做下去。(引自帕蒂?惠夫乐《倾听孩子》,7页)在《倾听孩子》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倾听的方式,许多妈妈看了这本书,使用其中的方法来消除孩子的恐惧和焦虑,效果非常好。家长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建立起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避免暗示
家长在对孩子倾听和共情时要避免暗示,分清孩子的哭闹是由于真的有焦虑或悲伤的情绪、还是已经养成了用哭来威胁妈妈的手段。家长如果在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使用的方式经常过于煽情或夸张,就会使他习惯于在非常细小的事件上故意寻找不快,以便引起妈妈的注意。这时妈妈采用共情的方式,就会造成暗示,孩子的哭闹本来是没有目的,可是你的安慰话语使他寻找伤感因素,结果真的闹起情绪来。
聪聪从小每次睡觉醒来都要大哭,他只要带着哭腔喊一声妈妈,家庭所有成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用百米赛跑的速度跑到他的身边。后来,他解决任何问题都采用哭的方法。妈妈看过《孩 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书上说:如果孩子伤心的时候,应该这样说?? 我感觉到你很伤心。
这件事一定使你感觉到害怕。
那一定是很让人生气的……
这些都是书上介绍的共情时使用的语言。方法本身是非常有效的,可是如果妈妈不能很好地分析孩子的状况,抓住他哭闹和伤心背后的原因,把方法当成教条,就会在孩子并不伤心时暗示出伤心,起到反效果。
聪聪的妈妈就是这样。聪聪从一岁多就这样哭,现在四岁了,还是经常用哭泣解决问题。几个月前,妈妈看了这本书后,学会了使用共情语言,于是一有机会就拿出来使用。一天,我和中央电视台去他家拍摄《七巧板》的育儿节目。当时聪聪刚午睡醒来,正坐在床上大声哭着,姥姥和妈妈都围在他身边。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们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和他熟悉了以后,就准备开始拍摄。聪聪大哭着说要出去,妈妈将他抱在怀里,坐在床上,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聪聪看了摄像师一眼,又靠在妈妈身上哭起来。
妈妈说:“聪聪害怕了是吗,家里来了这么多人。”聪聪又看了我们一眼,眼中马上露出害怕的神情,将头深深地埋在妈妈怀中,做出非常恐惧的样子。妈妈赶紧说:“聪聪不怕,他们是来拍摄的叔叔阿姨,妈妈知道聪聪很害怕。”这时再看聪聪,他趴在妈妈的肩上,连头都不敢抬了,一副遇见了鬼的样子。
没办法,摄制组的人员只好暂时离开他家到院子里去。过了一会儿,聪聪下楼骑滑板车,扭头看到了我们,像见到最恐怖的东西一样,发疯似的朝妈妈的怀中扑去。他真的害怕了。回去的时候,我在电梯里让他看了一下我脖子上挂的项链,和他讨论了一下项链上面漂亮的小珠子,他的情绪开始平静下来了。进了屋,聪聪开始在摄制组的面前又跳又唱,满屋子又跳又笑地表演着。这说明,他刚才的害怕情绪完全是妈妈暗示出来的,而不是真的害怕。成人也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有人提示我们周围某项事物很可怕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在上面寻找可怕的因素。所以,在还没有搞清孩子的状况之前,千万不能使用公式化的共情语言,这时,语言就会成为暗示。
恰当给予正向引导
孩子在入园期,情绪会波动得非常厉害,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家长一方面进行倾听,一方面与孩子共情,共情时一定要恰当地进行正向引导。可以跟孩子讲:“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或“我感觉到你很生气。”一般孩子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哭起来,也不能条理清楚地告诉你他今天在幼儿园过得很不舒服,幼儿园那里让他感到不适应,当他想上卫生间的时候不知该找哪个老师……今天有很多很多的伤心事,所以现在回到家里想哭一会儿。孩子没有这样的表达能力,无法找出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并用恰当的方式陈述。如果他没有在幼儿园发泄,那么就会在回到家以后,因为当下一件不快的事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出去。家长了解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觉得这个饼干不是圆的,是因为你在幼儿园积压下来的不良情绪在作怪,并不是真的因为饼干不圆。”孩子还没有能力将不同因素综合在一起,判断出自己的情绪结果。所以家长只针对当下的情况处理情绪就可以了。
入园期的雨枫也属于经常在家闹情绪的孩子。一天,爷爷洗完桃子递给她时,不小心将桃子掉到了地上。雨枫马上躺到地上开始打滚,显得痛苦不堪。爷爷将她抱起来,她不断地用拳头捶打爷爷,一遍一遍地说:“给我洗??给我洗??”。爷爷按她的要求洗了三遍,她还是说同一句话:“给我洗,给我洗!”实际上,孩子并不是要求爷爷给她洗桃子,而是用“给我洗”这三个字发泄情绪。这时,爷爷只要蹲下来平静地看着她,等她发完脾气,把她抱在怀里安抚一下,并说;“桃子掉到地上,你很生气,现在我们一起去洗桃子吧。”这时,孩子就会顺从地去做大人建议的事,在洗桃子的时候,被洗桃子的工作吸引,从而忘记了不良情绪。
工作会使孩子的情绪恢复,所以在孩子发完脾气后,要引领孩子工作。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3、引 导
在孩子入园期,只倾听和共情是不够的,这些方法只能在孩子出现严重焦虑状态时消除不良情绪,而不能避免这些情绪的产生。要使孩子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的团体,最好的办法还是积极引导。
引导孩子发现乐趣
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总是先默默地观察,这时他会显得昏昏噩噩,或看上去总在发呆,这种情况出现时,说明孩子正在感受他所注意的事物。当孩子观察完一个目标,还没有寻找到下一个注意对象时,成人可将某个玩得很开心的小朋友指给他看,并用讲连环画的方式来解释那个孩子的行为,使他感到有趣好玩。如果被介绍的孩子正在做智性的工作,就可以介绍一下这件事的困难之处,那个孩子的解决方式,以及他的办法是否有效,这样,刚入园的孩子就会很快地会对那些活动发生兴趣,紧张的情绪也会得到缓解。
引导孩子发现朋友
在孩子观察环境时,成人可以确定一个小朋友为目标,说出他的名字,不断地指给孩子看他所做的事,如:
冬冬现在去找雨枫了。看他想和雨枫搭一座桥。哇!桥塌了!冬冬跑了。噢,原来他是去找板子了,他找了一个长的板子。他还要搭一座更长的桥。
冬冬好像想尿尿,看,他去找老师了,现在老师领他上卫生间尿尿。
冬冬累了,躺在地上,真舒服呀!
……
幼儿园有很多的小朋友,新来的孩子看的只是一个群体印象,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如果你将某一个小朋友单独提出来,介绍给刚入园的孩子,他就会在群体中发现一个与他类似的个体,深入地观察这个孩子的行为,并对他熟悉起来。有可能将来他的第一个朋友就是你给他介绍的那个,即使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孩子心里也已经有了这个小朋友,这会使孩子在家人离开后也感到安全。
好的幼儿园都会给新来的小朋友介绍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的孩子,我们将这个孩子叫“心理医生”。往往这个小心理医生对新入园孩子的作用,比老师还大。
引导孩子发现老师
在陪园期,对老师也像对小朋友那样,指定一个老师,使你的孩子注意到他,给孩子介绍老师的行为,最好这个老师恰好是你孩子的依抚老师。这样,孩子可以更快地与老师熟悉,建立起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4、分 离
分离始终要来临,陪园结束后,这是最难面对的一个难关。在家长陪伴的几天里,孩子已经对幼儿园消除了陌生感,不再认为家长会把他抛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离开。但是,无论陪多长时间,在家人离开的时候,孩子仍然会感到痛苦。孩子入园期有两部分恐惧源:陌生恐惧和分离恐惧。陌生恐惧可以利用陪园解决,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离别恐惧。
怀着良好的心态坚决果断地与孩子分离
结束陪园的那一天,要事先和孩子说好:“今天妈妈要离开,放学后会再来接你。”到了幼儿园,与老师事先暗暗地做好准备,在孩子没有抓住妈妈的衣领或头发时,将他快速地放到老师怀里,然后放松地微笑着与他说再见,马上离开。接下来的事,交给老师处理。这样几天过后,孩子就会发现妈妈离开后并没有什么危险,也就不会感到严重的恐惧。
在离别时切忌与孩子缠绵。实际上这种缠绵都是家长不信任孩子能够承受离别的表现,更多的情况是家长自己不舍得离开孩子,给孩子说很多的话,讲很多要离开的道理,不断地重复与孩子拥抱。这一过程使孩子酝酿了过多的离别悲伤,成人的行为又暗示了离别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孩子就会朝着家长暗示的方向,将这一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小红帽育儿乐园(http://95mao.cn)免费优秀育儿资源:儿歌、故事、汉字、国学、数学、英语、手工、绘画.、育儿书…… 更多惊喜等着您!
安安上幼儿园已经有一年了,妈妈每天送她的时候都哭得死去活来,抓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专家组去进行观察,发现妈妈是这样做的:
妈妈:“宝贝,妈妈要上班了,你好好地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在一起。”
安安大哭起来,大声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不要走!”妈妈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让她离开自己的身体,孩子伸着两只胳膊使劲朝向妈妈。
妈妈:“妈妈再抱你一次,妈妈这下真的要走了。”
安安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哭得更凶了。过了一会儿,她开始渐渐止住哭声。这时,老师可以过来,快速地把安安搂在自己怀里,让安安妈妈离开。
妈妈又说:“妈妈真的要走了。”(安安又开始大哭,再一次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领。)
安安妈妈如此重复了许多次,我们看到,当安安已经不哭了以后,妈妈像是要提醒安安似的,重复一遍“妈妈要走了”这样的话,而这样说之后,妈妈并没有真的离开。这样做使得安安忍不住想象与她身体贴这么近的妈妈离开后的恐怖情景,这种情况下安安就会下意识地寻找离开的忧伤情绪。如果妈妈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种情绪就会固定在孩子心里,最终演变成为一种心理问题。
做好“分离适应期”孩子的身心护理
在分离期,孩子要独自一人面对幼儿园,心灵多少都会受到一些创伤。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孩子会很快地抚平伤痛,变得快乐起来。因此,在分离期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灵做精心护理,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会在分离的时候哭,就事先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别哭,只是和他说:“妈妈一定会来接的。”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上学的路上和孩子说说笑笑,讲一个小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到幼儿园后,暗暗给老师递一个眼色,双方配合好,然后果断地离开。
第二、如果孩子在分别的时候,抓住了家长的头发或衣领,不要让老师抱住孩子的身体强行抢夺,这样做给孩子造成的恐惧要比离别还严重。如果孩子抓住了家长的衣服或头发,家长可以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慢慢将他的手从头发和衣领处拉下来,然后尽快地将孩子交给老师。如果孩子一直不放手,可以让孩子站在地上,家长蹲下来,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平静地对孩子说:“请放开。”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妈妈可以轻轻掰开孩子的大拇指,这样孩子的手就会松开,然后立刻将孩子交给老师,快乐地和孩子道声再见。
第三、如果孩子躺在地上打滚,就让老师蹲在孩子的身边,防止他爬起来再次扑到妈妈怀里。妈妈让孩子看到自己快乐的面容,然后再见,尽快离开。
家长如果能在分离期做到每天都能果断、愉快地离开,孩子就不会由于分离而产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