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责任感问题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责任感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中。是很多的学生都出现了缺乏责任感。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和教育方式。我认为需先要从家庭教育中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首先,在家庭当中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六口人一个孩子。把孩子当做宝贝,在孩子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保护孩子”,首先表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独立和强势。家长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不能收“欺负”和“受气”使孩子在为人处世上,特别的独。只是考虑自己的多考虑他人的少。因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娘、父母对女孩子都特别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受到了宠爱和溺爱。家长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和父母替他们做了。更多的是他们还没有考虑的事情父母都替他们考虑到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所有做的这一切,最终使很多的女生都存在着唯我独尊,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我圆心以自己的意志来画圆。一旦画不圆机会耍脾气,就感觉父母对不起自己。具体表现在,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体现出不合群,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处理事情与交友。这样和同学的关系就不会融洽,但是他们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总是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从来都不从自身做起,来找出问题的是在。在其他人的眼中孩子就是一个“野蛮”的人。其次是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只要是孩子学习好,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贪爱慕虚荣、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
解决措施:
1、基于上述的种种,对现在的学生首先要教育他们有责任感,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自己来承担。例如:孩子跌倒了,在没有受伤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让他们学会坚强,不要老师依靠父母。让他们学会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在孩子的交友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总是替自己的孩子找借口找理由来找出对方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不是首先要教育孩子要找自己的毛病与缺点加以改正。总是怕自己的孩子所谓的吃亏。这样就造成了对孩子的溺爱。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
2、不要让孩子拥有过分的虚荣心。现在很多家长把好孩子都是夸出来这句话作为万能的钥匙来教育孩子。这是不行的。如果你过分的夸奖孩子,时间长了还自己就会有一种有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就会很强烈。常此以往孩子的虚荣心就会过度的膨胀。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适当得到夸奖,要让孩子更多的是面对现实。正确的面对困难,用好的方法来解决困难。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有责任感。
3、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现在的家长信奉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奖出来了。不管在哪些方面都做分的夸奖孩子。使孩子始终处于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是他做得很好,不会拥有承
担责任的感念。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有事了,都是别人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根本就不会拥有责任心。家长要正确的的对待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这句话。适当的夸奖能促进孩子的责任感,过分的夸奖就会使孩子缺乏责任感。
孩子只要拥有到了责任感,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用心的去做,他们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责任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前提,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职业幸福的叙事
职业幸福的叙事
幸福是人生追求不变的主题。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感受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怎样在平常工作中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生。在我工作的这些年中有苦闷和烦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体验和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在工作中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幸福。如:在课堂上,当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用渴望知识的眼神看着我,我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油然而生的一种责任感和幸福感。当我在教学中讲解会了一个问题学生听懂了,在学生的高兴和幸福精神状态中,我也受到了感染同时也体验到了幸福。当我教的学生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会有成就感的幸福。在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在这句经典的话语激励下,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与修养不断得到完善提高。教师只有自己能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实的快乐、幸福传递给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是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现在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比较低。因为很多的教师把教师的职业作为唯一的谋生手段,所以在工作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背负各种各样的负
担与压力,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大的降低。更多的时候教师的幸福不能用硬性的指标来衡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要积极地改变自己,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要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在工作中感受教师职业幸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进而超越自己、改造自己。在工作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在同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平等相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烦恼,疲劳都会远离我们,我们的工作心情会更加舒畅我们也会更加舒畅地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增强。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颇有意味的一句话:那就是心雨的时候,天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天雨也是晴。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一定要摆正心态,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工作虽然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但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记得无数个让我感到幸福的画面:课堂上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教师节收到的来自远方的短信,平安夜收到的那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家长会上家长那发自肺腑的感谢的话语,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幸福。
有时,我在想一个人幸福不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穿在脚上的鞋,漂亮是给别人看的,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工作快乐就是能够为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那么镜由心生,你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幸福在我的眼中就是这样简单,踏着夕阳回家的时候问自己一句:今天你幸福了吗?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们学校走的课改的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先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困惑,然后教师在传授。
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杜郎口的教学改革相比较,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需要完善:一是只是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调合作探究,课堂气氛较沉闷,所以我认为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时候,课堂上也应有合作探究的环节。二是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完善,他们有晚自习,可以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而我们当地没有,在知识的消化上有难度,周周清只能占用自习,导致学生的消化知识的时间很少,这也是难处之一。以上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慢慢完善。
第二篇:有关中学生责任感缺乏调查报告
有关中学生责任感缺乏调查报告
2008级化学方建丽0850810011
(一)选题的意义:
责任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在一个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既讲个性又讲共性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造就优秀人才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并且起关键作用的情感因素就是责任感。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责任感缺乏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的,也是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更无法适应社会。此外,责任感还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责任感强的人是一个崇尚理性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又是一个感情丰富、极具同情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往往是一个为实现崇高目标而不懈追求的人,他的创造力会不断地迸发出来,可以说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为此我选择这一课题,探索强化责任感的新路子,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一点努力。
(二)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青少年所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人类社会负责等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却是普遍较弱,做事不认真,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自我意识浓重,一副对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三)调查目标:
(1)了解学生责任感状况;
(2)探索当前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3)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调查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与访谈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责任感的表现(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对国家)及责任感个性品质构成的四因素:责知、责情、责意、责行等方面设问,共设选择题四题。同一时间向我高三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300份左右,回收有效问卷达95%以上。
(五)调查结果分析:
1、从对自己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的自我责任是在人的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指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名誉。作为社会性行为责任的自爱,它广泛地包含了自我作为行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自我的身与心的爱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对自己负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中坚持运动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占34%;不把运动当回事的占66%;从这组数字看,让人担忧,学生中不少人运动与保健意识方面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2>学生中学习遇到挫折时,毫不犹豫放弃的占2%;想放弃又不甘心的占61%;迎难而上的占27%。
2、从对他人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于世,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张社会关系网中,与他人发生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解危济困对于我们义不容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做错事或对不起别人时的态度,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占9%;觉得惭愧的占24%;主动认错道歉的占63%。当朋友委托做事时,会拖拉着办甚至不办的占4%;虎头蛇尾的占12%,很认真亲自完成的占84%
3、从对学校、班集体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们立身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去过问、关心,为其良好发展出谋出力,作为学生应在班级体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牺牲而自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你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学科竞赛,你会: 认为我是被选出来的代表,成绩好不好是我个人的事,不关任何人的事的占5%;从这项来看,多数同学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但少数同学的责任心态也是让人担忧。
<2>当你值日搞卫生时: 能偷懒则想办法偷懒的占5%;既不积极也不偷懒,如果有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会搞得干净认真些的占55%;既然是值日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把卫生搞好的占40%。在集体活动中,你除了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你还会:一般只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能不
干的则不干的占35%;为集体做事要看我的心情如何的占19%;乐意为集体做事并尽力去做好的占46%。从这项来看,学生中不少人是知与行分离,真正自觉主动为集体服务的人少了点。
4、从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对国家的责任心而言,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是全部人生责任中最崇高的一种责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你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的占6%;能达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占64%;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占40%。若有机会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你会:外国生活水平高,坚决不回国的占1%;看情况而定的占42%;争取回国,报效祖国的占57%。你认为现在在校读书的目的:报答父母的占6%;上大学或找份好工作的占52%;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的占42%。
<2>你对服兵役的态度是: 想方设法逃避的占6%,中国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参军,但国家征集到我,我会参军的占67%;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应积极报名参军的占27%。对于公益性捐款,你的态度是:不予理睬的占3%;随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占24%;乐善好施,但希望加强捐款的使用监督的占68%。你对义务献血的看法:献血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不要献血的占5%;从这几项看,学生中社会责任意识时强时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认识时清时糊。
总之,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对家庭、对朋友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2、在朋友圈子里责任意识强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对陌生人的责任意识较少一些。
3、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化。
4、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
5、责任情感强过责任能力,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而形成。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对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外部导向与自我内化的统一。
首先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做到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德育工作中,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其次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学生个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外部因素,个人主观努力才是培养责任感的内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与学生的自省内化相结合,则言与行不
一、思与为不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以人为本,贯穿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特征、认识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任何说教是否有效,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达到。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定目标,塑造美好品性。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提高个人的鉴别力,能排除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给个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篇: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目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我们这个群体,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学生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二是有的学生乍一看是在认真听讲,但仔细看发现他们两眼发直,面无表情;三是有的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玩东西或者捅惹别人、与同桌讲话。
二是书写不规范。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不能做到规范用笔;学生做作业粗心、不专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玩边做作业等;
三是积极思考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理解内容,并能及时准确地举手发言。
四是课外阅读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一是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还有学生反映不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被电视和网络占据;部分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不能在在阅读中写批注、圈点勾画,还有的学生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部分学生阅读内容单一,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欣赏不了思想艺术性较高的中外名著,不喜欢看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落实我校“自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让学习管理无为而治。策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柯维说:“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①预习的目的性
着重预习,指导自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开始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的针对性。训练可从布置一些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 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题目,再过渡到学生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②听课的针对性
专心听讲,乐于思考。课堂学习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参与讨论、深入探究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③作业的强化性
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几点:
第一,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三,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④总结的反思性
及时小结,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
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小结,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
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复习的能力,如将平时作业、单元测试中技巧性强的、易错的题目及时收集成册,便于复习。学完每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及时复习是高效率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材料,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懂”到“会”。
5、课外阅读的拓展性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四篇:初三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初三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严重怎么办?主要为男生偏理科、女生偏文科,无法均衡发展!
2.学生缺乏上进心,缺冲劲,上课特别容易走神,男生特别贪玩!
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迷恋网络游戏,早恋现象!
4.看到不喜欢的老师就不想学那门课,或者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就记恨老师,或者只想学自己喜欢的科目!
5.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6.有计划,不能坚持,或者无计划,很茫然!
7.和父母无法沟通,吵架或冷战,父母给压力大,一般只注重成绩或一味地批评,而在学生不足的地方却不关心!
8.睡不着或睡不醒!
9.容易被别人或外界干扰、影响,不能坚定信念!
10.考试忧虑症或恐惧症,总担心,注意力不集中!
11.较努力但成绩不理想,自控力差,贪玩,没恒心!
12.成绩不好,没心情听课;偏科、没信心、不想学、自卑!
13.情绪波动大,易怒!
14.交友问题!
第五篇: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①、审题不深,思索欠谨
审题不细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开写,致使写作内容最容易偏离了题旨。还有些学生对题目往往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总是想当然或以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走题,也得不了高分。审题时,虽然不可能字字斟酌,但也一定得字字细细推敲,并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这样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
②、沉于想象,个性张扬
写文章固然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少作文中就多天方夜潭般的故事,如电视电影的情节一样等,甚至写虚拟的生活和无聊的游戏,这类“无根据”文,完全没有现实针对性,躲进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只配自娱自乐。
③、选材陈旧,积累肤浅
作文代表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实、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心声。从作文上看,有很多地方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涵养,阅读广而体悟深,积累厚重而又充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许多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极少数可能由于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应变”,致使材料选择失当。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自然打折了。所以,材料的选择就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让你那特色靓丽的材料,带着早晨晶莹的露珠,映到读者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放出异彩:这个学生读书一定多!
④、字数贫血,书写糊涂
中学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字数不够,是明显没达到起码的要求。所以字数一定要够。字体难看,不易辨别,近似“甲骨文”。更有甚者卷面勾勾抹抹,惨不忍睹.⑤、转贴抄袭,改头换面
作文的目的之一是考查你独到的认识和感悟,独到的就不能是别人的。有的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临写看几篇范文,下笔时做一番调整或略做改动,就堂而皇之地交了上去。然而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被读者所发现,除了受到更多的嘲笑和打击,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⑥、内容杂乱,形式哗然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文章内容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优秀的文章,总是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不少学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好比一个女孩背影如何优美,但面容憔悴,尽是麻点,你说能好看吗?形式的新奇也确是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而不顾内容,就走进了写作的误区。也还有的同学不顾自身条件,借鉴了别的学科别领域的文体,可由于对别的学科别领域的起码常识都搞不清,容易使得文章不伦不类。
⑦、对象类似,千人一面
“文似看山不喜平”。许多同学面对话题,审题后得出一个写作内容,立即动笔,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确定的内容许多人都能够想到,写出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进了沙堆,怎么也寻不见。内容的雷同表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是对象的雷同,认识的雷同,形式的雷同,也可以是题目的雷同。特别是题目,有的同学化用话题或直接用话题文字作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卷人如走进同一个模子生产出的器物中,厌倦感自会油然而生。所以,力避雷同,坚决放弃第一个甚至第二个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换用第三甚至第四构思,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⑧、语言平淡,没有波澜
作文是综合考察语文素养的,而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看语言的功夫。学习十几年语文,倘语言还是平平板板,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的波澜,自然让人难以认可。更何况,读平板的文章,一路坎坷,怎能提起劲头?
最低要求是通顺,再往上才是生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动就是力求语言富于文采,给人强烈的感染。
要有文采,就需注意灵活使用句式手段和修辞手段,让阅读者读来一路畅快甚至大呼痛快。从目前中学生习作来看,语言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直来直去,不会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一览无余,没了趣味。
要给人深深的感染,文章就需做到叙议结合、景情结合、情理结合。叙述事件后让精当的议论使读者感你之所感,刻画景物后让飘逸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情动后自然地过渡到对事理的阐发上,让读者升华认识。这样,浸在文字中的你的心就连接了读者的心,读者会因“景”而走进情境,因“情”而激荡心扉,因“议”而深有同感,因“理”而回味绵绵。
⑨、情趣低俗,格调降低
中学生除了学习足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不少同学的文章,与这一要求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虽然可能的确是真情流露,但格调低俗,认识偏颇,让读者深为叹息。
中学生作文的不成熟,以下五种建议将有利于提高作文能力。
(一)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在写作上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所以,激发中学生写作兴趣是丢掉“学生腔”的一个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需要激活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兴趣的激活因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与否是能否产生兴趣的动力。如果学生家中遭受灾难,无力支付学费,班主任告诉他写份申请,可以减免学费,那么这份申请的写作就是一种“需要”,他感到非写不可,他一定能写好,绝不会离题。因此,教师每次作文命题是不是学生的“需要”,也就成了激活学生写作兴趣的“牛鼻子”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好话题,把题目真正出到学生的心坎里,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2.用成功提高兴趣。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经常举办征文比赛、成立文学社、编辑出版墙报、黑板报、校园文学刊物,课堂上可以尝试即兴演讲,影视欣赏后写影评等方式,把优秀作文结集,把优秀稿件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等等。因材施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成功目标,只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标,就认为是成功之作,就给予肯定或表扬。让每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刺激他们的兴奋神经,学生心情舒畅了,潜能就容易发挥,兴趣就更容易形成、巩固和发展。
3.用知识发展兴趣。知识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写作的动力,对于需要综合知识的写作活动来讲,中学生在教材中所获得的知识,很难满足写作的需要,大量的知识需要到第二课堂去获得。如果没有大量新鲜知识不断为大脑“充电”,写作的热情就不会持久,写作兴趣也不可能巩固和发展。可以提倡中学生多看一些信息量大,知识性强,有趣味的电视节目和课外书籍。也可以在班级开展“新闻三十分”活动,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搜集到的最新信息、见闻、读书心得等写作素材,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这样就会有利于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旺盛的写作热情和浓厚的写作兴趣,并使他们的作文写作得到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二)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在“表达与交流”中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11]老舍先生在《怎样丢掉学生腔》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写想透了的话。写文章不是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的事,而是千锤百炼的事,由矿石里提出金子来。”[12]怎样才能使学生想的有广度、深度和有条理性呢?在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法。.联系的思维观。在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恩格斯说:“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联系的思维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一把钥匙。常见的方法有因果联系、互动联系、发展联系等。因果联系就是通过对与某一事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从而正确地对客观事物作出评价判断。善于运用这种联系来认识事物,往往能使人快速、准确地从细微或复杂的矛盾中发现主要矛盾,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互动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联系构成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转化。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评价客观事物时,就不会孤立、静止地就事论事。发展联系就是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评价人物时,不仅要联系它的现在,还要联系它的过去和将来,否则就不能揭示它的内在客观规
律。.比较的思维观。在评论某一客观事物时,我们要把此一事物与跟它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双方的相同或相异,进而对所论事物作出评价和判断,从而确定对事物某种属性的认识。或者从事物自身某些因素之间进行比较,找出相同或相异进而对此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评价。常见的方法有求同法和求异法。.逆向的思维观。逆向思维观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发现思考的新角度,丰富、深化思考的内容,增加作文的新颖度。逆向思维观不仅有利于克服作文的千人一面、老套雷同,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其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
上述三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以便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尽早丢掉中学生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过度模仿的“学生腔”,尤其应该大力倡导上述三种思维观。
(三)作文写作应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不要套作。”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创造性,这个特点要求作者写文章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根据写作的这个特性,必须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这种意识,过度模仿的“套板反应”就会化为乌有;没有这种意识,学生写作只能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修葺一样??“修旧如旧”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始于模仿”只是步入写作之门的先导,而模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各具形态、各具特色的创新。因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回顾古今写作史,“始于模仿,终于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晋代陶渊明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拟古九首》;唐代王勃模仿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句,写出了《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唐代李白模仿汉乐府《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而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古往今来,模仿他人者不计其数,但惟有那些“始于模仿,终于创新”者能名闻天下。这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
(四)作文写作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
写文章首先要考虑写给谁看,文章怎么样才能在对象身上发挥作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如日本就有学者把使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分为五项:1.报告(通知,给予知识情报);2.说服(激发理智使之理解);3.感动(诉诸感情引起反应);
4.导致行动(使之能够具体行动);5.娱乐(使之感兴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的第一项就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写作训练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是尽早丢掉千人一面“学生腔”的有效措施。张颍东教授曾提出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六个问题:
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是给读者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
2.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使读者明了。
3.谁在写这篇文章?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以何身份向读者说话。
4.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章?即思考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殊的场合。
5.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6.怎样写这篇文章?探求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
作文写作时,认真思考以上六个问题,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有利于尽早丢掉中学生作文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学生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