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在寻求这样的友谊,它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使我们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流露出感情。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通常是这样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能使我们表现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相反。孩子是很容易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沮丧时会发脾气,害怕时出汗和发抖,伤心时大哭。能得到父母倾听的孩子在幼年会常常哭泣和发脾气,这些都属于消除紧张与困惑情绪的自然过程。孩子的恐惧和悲伤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地袒露并甩掉它们,就能重新恢复他那有爱心的、自信的、与人合作的本性。允许孩子表露情绪,直到他平静下来,对孩子是很有益的。
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流露的典型反应是“迅速采取措施”帮助他恢复平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成人非常担心孩子会变得没理性,不能不带偏见地观察事物。然而我们的做法却是南辕北辙。事实是,当有人给予起码的关心、肯定和尊重时,孩子的情绪流露肯定会改善他的观察力和自信心。
孩子开始哭或发脾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和蔼、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多。例如,“再多告诉我一些”,“我爱你”,“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假如你在此时说得太多,你就会在这种交流中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话。假如你能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图“纠正”他,那么孩子会深深地感受到你的陪伴和关心。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通过发火或哭喊发泄出来后,会重新注意你和他周围的情况,而且一般说来,他会感到轻松和精神焕发。跟随着孩子的浅笑或哈欠而来的暴风骤雨似的哭泣,常常预示着孩子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意识。
当孩子感到紧张或孤独时,他可能“制造”一个情况,以使父母不得不对他的行为给予限制。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会乘机哭闹、发脾气,从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紧张。假如此时父母能给孩子几句使他安心的话并耐心倾听他,他就能摆脱恶劣的心境,变得情绪放松、明白事理,接受父母制定的限制。不过,如果孩子身上已积累了大量的不安、愤怒或不信任感,那么他就得经过若干场哭闹才能消除掉足够多的情绪积累,从而意识到父母是爱他的。
许多父母发现,倾听孩子哭泣或发脾气而不是要求他“恢复正常”的做法,实际上要比试图控制并转移他的注意力或强迫他举止温文有礼更容易,也更有益处。孩子哭泣和发脾气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经崩溃,此时你向他传递你的爱能达到最佳效果。当你留在他的身边,不提任何要求,他迟早会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对他的关怀会成为这个世界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如果在他情绪最糟时你仍对他表示关切,他会深深地体会到你对他的爱。
定期地给孩子“专门时间”,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及其他感受。开始“倾听”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学着要给予孩子们的这种关怀与“倾听”,我们大多数成人自己都不曾得到过。在这陌生的领域中,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向导。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哭诉,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我们寻求的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
第二篇:倾听孩子的感受
倾听孩子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在寻求这样的友谊,它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使我们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流露出感情.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通常是这样的人:他们对我们的爱能使我们表现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相反.孩子是很容易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沮丧时会发脾气,害怕时会出汗和发抖,伤心时大哭.能得到父母倾听的孩子在幼年会常常哭泣和发脾气,这些都属于消除紧张与困惑情绪的自然过程.孩子的恐惧和悲伤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充分地裸露并甩掉它们,就能重新恢复他那有爱心的、信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允许孩子表露情绪,直到他平静下来,对孩子是很有益的。
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流露的典型反应是“采取措施”助他恢复平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成年人非常担心孩子会变得没理性,不能不带偏见地观察事物.然而我们的做法却是南辕北辙.事实是,当有人给予起码的关心肯定和尊重时,孩子的情绪流露肯定会改善他的观察力和自信心.
孩子开始哭或发脾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和蔼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多.例如,“再多告诉我一些”“我爱你”,“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例如你在此时说话说得太多,你就会在这种交流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话.例如你能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图“纠正”他,那么孩子会深深地感受到你的关心.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通过发火或哭喊发泄出来后,会重新注意你和他周围的情况,而且一般说来,他会感到轻松和精神焕发.跟随着孩子的浅笑或哈欠而来的暴风骤雨似的哭泣,常常预示着孩子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意识.
当孩子感到紧张或孤独时,他可能“制造”一个情况,以使父母不得不对他的行为给予限制.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会乘机哭闹发脾气,从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紧张.假如此时父母能给孩子几句使他安心的话并耐心倾听他,他就能摆脱恶劣的心境,变得情绪放松,明白事理,接受父母制定的限制.不过,如果孩子身上已积累了大量的不安,愤怒或不信任感,那么他就得经过若干场哭闹才能消除掉足够多的情绪积累,从而意识到父母是爱他的.
许多父母发现,倾听孩子哭泣或发脾气而不是要求他“恢复正常”的做法,实际上要比试图控制并转移他的注意力或强迫他举止温文有礼更容易,也更有益处.孩子哭泣和发脾气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经崩溃,此时你向他传递你的爱能达到最佳效果.当你留在他身边,不提任何要求,他迟早会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对他的关怀会成为这个世界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如果在他情绪最糟时你仍对他关切,他会深深地体会到你对他的爱.
定期地给孩子“专门时间”,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及其他感受.开始“倾听”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学着要给予孩子们的关怀与“倾听”,我们大多数成所人自己都不曾到过.在这陌生的领域中,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向导.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哭诉,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我们寻求的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
倾听哭泣的孩子
通过多年来倾听众多父母的诉说,我了解到一个简单的事实,父母们希望孩子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活,得到爱,尊重爱和理解.我们还希望自己不重复父母教育我们时曾犯过的错误.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达到这些目标的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挑战性的复杂工作.我们要应付太多的事情,时间总是不够,孩子们总是不停地喊,“爸爸,快来和我玩!”或“妈,快来看看这个!”而我们自己几乎是孤立无援的.
毫不奇怪,当孩子开始哭时,我们会心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无能.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这天我们在相当好的心情中忙忙碌碌地照料孩子,处理自己的事,考虑有待安排的事.孩子要吃饼干,可发现饼干盒是空的,就哭起来了,我们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恼火、不安、厌倦和愤怒.我们想止住他的哭声,于是尽力地哄他,试图说服他同意吃点别的东西代替饼干,对他说饭前要吃饼干是不对的.如果他还是哭,就责备他说为这么点小事哭可真傻.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会过去了.
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情况并非如此.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仍然不高兴.他会低垂着头不看任何人,或朝他喜欢的人发脾气.一些引起他不快的小事,比如摔坏了一辆玩具车,撕坏了一份家庭作业,都会导致他长时间情绪低落.他好像再也打不起来精神来,也不再信任别人.他对一切都不满意,父母也为此感到气恼,整个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在孩子开始哭时,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调整孩子的情绪的作用.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它把孩子的烦恼转化为他们获得自信的机会.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的时候,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倾听哭泣的孩子须知
当孩子哭起来,你准备倾听他时,你最起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先检查孩子身体方面是否受到损伤,或环境是否有危险.如有,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把夹在孩子手指的玩具松脱开,扶起压住孩子腿的自行车,拦住被惹恼了的可能要动手打他的兄弟姐妹划游戏伙伴.做这些事时,尽可能保持平静.
2.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以忠告
既然你来到孩子的身边准备倾听他,孩子就会寻求你的帮助.你的忠告,或明显的不安,只会妨碍他理解所发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为奔跑时摔倒了,你只需搂着他,听他哭.你可能很想责备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诫他要当心有水的路面.不要这么做.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对四周事物全不在意.他已把注意力收拢在康复过程的进行上.否则就无法完成该过程.不要对他说什么他要是不小心些就不会摔倒之类的话,因为那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哭的时候,听不进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责怪也只会加深他受到的伤害.孩子哭够之后,重新感到完全和自信,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说句“瞧见你刚才摔倒了地方了?那儿有水”就足够了.畅快的哭泣已经荡去孩子由于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紧张与困惑,他现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爸,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会跑慢一点,你放心吧!”
3.靠近孩子,轻轻的搂住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 抚摩和爱抚的目光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有力的支持.搂住孩子并注意相互位置,让他在愿意时能望到你的眼睛.不要让他趴在你的肩上哭,或一直把头埋在你的膝头上.要温和鼓劢他抬头望着你,感受你对他的爱.如果你能注意到你充满爱抚的目光,就可能哭得更历害.不过也许他根本就不望着你,那也没关系.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的坏情绪上,他还没有把它们清理完.足够的哭泣和你的耐心倾听终会使他放松下来,恢复与你的全面接触.
孩子哭的时候,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不时地轻吻他的小手,都会把你的关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言语几乎是多余的.孩子对你的感情可能没有什么对应的表示,但只要你看到孩子越来越放松,就知道他已经接受了你给予的每一分爱.
4.和蔼地请孩子把他的烦恼告诉你
放声大哭的孩子总不是无缘无故地感到委屈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开口谈.你要对他说你想了解他的烦恼,然后,就耐心地听他说.有时候,你说完以后,孩子只是大哭不止,好久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不过,你仍然能凭藉他的表情,哭泣的声调,他看你时的一个眼神(或紧闭双眼)等等大致推断出他的烦恼所在.所以,你要保持对他敏锐的观察,不论他能开口谈自己的烦恼与否.
我认识的孩子当中,有一个叫艾美的二岁女孩最怕爸爸或妈妈出差.一次艾美的爸爸出差出去,妈妈送她去托儿所时她特别焦躁不安.晚上接她时,阿姨说她几乎一整天都不高兴,不爱说话,爱发脾气.晚上回到家,艾美对妈妈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满意.妈妈走到她身边,搂住她,说,“来,说说看是什么让你这么不高兴啊?”艾美在妈妈的怀里尖声哭叫了很久.她什么也没说,但很明显,她正感受着极大的不安.妈妈猜想她是想念爸爸,就不时地安慰她说爸爸很快就回来,后来艾美停住了哭声,但并未安静下来.妈妈就问她:“艾美,什么事让你这么担心?”一直没开口的艾美这时瞧着妈妈有板有眼地说,“咱们送奶奶的那只猫眯也有妈妈,可它的妈妈就没回来!”两星期前,他们在一只垃圾箱里到一只猫眯,把它送到奶奶那儿去了.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爸爸不在家会引起她的这么严重的不安.因为她在想着,“猫眯的遭遇会不会也发生在我身上?”于是,妈妈这时能够对艾美解释说,父母和孩子总是亲密地生活在一起,而老猫和小猫是不同的.艾美信服了,合上了眼,一觉睡了14个钟头.第二天,她的心情好多了.
艾美先是宣泄悲伤,然后,在她能够消化那些必要的信息之后,再谈谈那些让她悲伤的事.哭在前,谈在后,然后是新的认知.这就是一般的规律.
5.如果你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的事物,向他保证你一定会保护他,不让他受到伤害
当孩子感到非常恐惧时,你的保证可以提醒他注意他"现实是安全的"这一事实.例如,对孩子说,“妈妈买好东西就会回来.她一定会回到你身边的.”“你的膝盖很快就会好的.不用多久,你就不觉得疼了.”等等.不要期待你这此话会止住孩子哭泣.但孩子在通过宣泄重新获得安全感的过程中,的确需要听到你的安抚式的保证. 6.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作评论
这一点太难做了!我们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们自己有好心情,别人也该如此.但孩子们的情绪有自己的阴晴雪气象系统,为我们成为经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伤心时对他说“你该感到高兴才对,”无异于一场暴风雪说“快走开”最好对孩子说,“你这样伤心我很难过”或“你不好受,我就在这儿陪你,”这样就给孩子机会去正视和处理你的坏情绪.而类似“别觉得委屈,是你自己动手的!”“不就是撕坏了一份作业嘛,别像个爱哭的小宝贝似的没完没了!”这样的话只会羞辱孩子,你本想帮助孩子摆脱烦恼,可你这样说只会适得其反.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烦恼和不安能压垮孩子,驱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来,所以孩子才力图把这些不良情绪“哭掉”他恨自己行为“出轨”,失去自控.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孩子哭闹时,你会听到他抱怨你或其他与自己的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人.比如“你不爱我,从来就不爱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妈妈.”“我恨你,爸,别人的爸爸都比你好.”“我恨哥哥,他坏透了,我再也不要见到他了.”这些都是孩子在宣泄烦恼时会说的.孩子在试图“哭掉”烦恼,恢复好心情时,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需要“口无遮拦式的自由.”如果他们能哭出来并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他们的委屈就会渐渐消失(让孩子明白,不论你感觉如何,我会永远爱你.会有帮助)不要对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对你的抱怨并不代表对你的全盘评价.只代表他急于排除掉烦恼而已.只要他摆脱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绪,他就会重新注意到你对他有多好.
7.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
孩子哭时起先是为刚发生的事,然后可能是为以前发生的伤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倾听,他会哭得很历害,很久,一般达半小时至1小时之久.为这样的机会已经等了很久.你表现得越温和慈爱,他哭得越久,越历害,因为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关注不.我们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困难时刻,他人不期而至的关心会使我们落泪.孩子也是如此.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显露他的情感,在哭过之后,能越深地感受到轻松愉快.
说到时间,父母们会觉得很难办,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半小时间来坐下来听某个孩子的哭呢?谁去准备晚饭?谁去处理其他孩子之间的麻烦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一个昂贵的消费品,大多数人不会轻言为某件事多用些时间或多作些努力.
关于时间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不过,许多父母发现,当孩子烦躁不安时,如果肯花时间倾听,可以省去其他不少麻烦.比如,你不再需要花时间训斥他,为他担心,不停地抚慰他.也就是说,当孩子好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时,你只须坐下来,把他搂在怀里,允许他哭出内心的委屈,明确意识到到这是孩子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机会,也是让你自己放检情绪,通过倾听让自己的爱浸润孩子心田的机会.
8.孩子大哭一场之后,或许需要睡一觉 恢复过程中,睡眠的作用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在一场翻江倒海的大哭之后可能连续打几个哈欠,然后倒在你的臂弯里沉沉入睡.这样的睡眠很重要.它给了孩子为恢复由于情感伤害而丧失的感知能力所需要的时间与安宁.通常,他会一觉醒来,又是个快乐的,充满活力的孩子.
有时,睡眠只是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间歇,并不意味着过程的终结.闷闷不乐的孩子会逐渐地,时断时续地抽泣着进入梦乡.醒来时仍然不快活,但已有了新的活力继续自己尚未完成的恢复过程.如果允许孩子孩子哭得畅快,孩子得以经历这样一个间歇阶段,你会在他的行为举止方面看到明显的进步.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正在被卸除掉.
9.倾听过孩子的充分哭泣之后,注意发现孩子身上新增长领悟力,热情的创造力,以及他更加充满活力的游戏
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地哭过之后感到轻松被爱满怀希望.他们会通过某些看似微小而意义重大的行为,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变化.在对你大哭大闹之后,孩子可能会轻柔地帮你整理头发,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同玩耍,自编几首快活的小调,或把他以前最厌恶的数学作业做完.注意捕捉他渴望生活与爱的天性的闪光.你一定不想错过他对你表达爱的一举一动,愿意看到他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的迹象.这些就是对你的倾听的报答,是你的努力赢得的.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每次送女儿去托儿所都感到痛苦万分.每天早晨该和母亲分手告别时,孩子都会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闹,然后她会很快停止哭泣,但整天闷闷不乐,不爱说话,最后母亲决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道别,孩子哭时能陪在她身边,头三个早晨,母亲每次都得留在车里听孩子哭近一个小时,等女儿哭声一停止,她就温和地对她说:“该时学校了,准备好和我一起下车进大门了吗?”孩子就又抽泣起来,紧紧抓住她.在经过几乎不可想象的那么长久的大哭之后,孩子会安静下来,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饭盒里为她准备的午餐,或转转汽车方向盘,然后就同意进校门了.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还要历害,可只持续了15分钟,就很快进校门.第五天早晨,孩子没哭,她用力长久的拥抱了妈妈,说她要自己一个人从便道走过去进校门.母亲等了一会儿才尾随她进校给她签到,看到女儿已经把自己的东西放好,开始玩游戏了.保育员们后来报告说,她的女儿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显著增强.这个变化正是母亲终于在第五天所明确看到的.
另一例子是关于一个眼睛发炎需要点眼药水的22个月大的男孩.当母亲告诉他要给他点药水时,他开始大哭起来,母亲想试试,如果她不强行给孩子点眼药,而是听他哭会有什么效果.于是,她举起药水让孩子能看到它,俯下身子靠近他,听着他哭,大约45分钟,孩子的哭声慢慢停止,母亲问孩子要不要打开瓶子看一看瓶子里的滴管,孩子又哭起来,持续了约10分钟.母亲重又问他,孩子这次同意了.母亲打开瓶子,让孩子看怎么样滴药水.孩子又哭起来.母亲打开瓶子,让孩子看怎么样滴水.孩子又哭起来,母亲说她不行不给他点眼药,不过如果他愿意,可以自己先试试那个滴管,孩子伸手碰了一下滴管,马上又缩回身子又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起身捏住滴管,小心地把里面的药水挤出来.母亲让他摆弄了一会儿,然后提醒他现在可以把药水滴进他的眼睛里.孩子又哭了,可很快就停止了,他问是否可以让他自己点眼睛里.母亲同意他试试.他后仰着头,母亲用滴管吸进适量的药水,把它交给孩子.孩子大睁着眼给每只眼滴了两滴.只有一次误滴到鼻子上.母亲大感惊奇.此后,到了点眼药的时候孩子一点儿不闹,还常常愿意自己点. 就像上述的例子中的情况,孩子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如能得到倾听,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惊人的增长.为了清除某种情感创作,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倾听,需要你付出相当多的时间.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倾听获得明显的改进.
当孩子逃避恐惧时
当孩子逃避令他们感到恐惧的事物时
当孩子跑到你身边,试图躲避他们害怕的事物时,你可以当即启动治愈过程.首先要保证他的安全,去除任何不安全因素.然后,温和地鼓励他面对使他害怕的事物.让他看着他所怕的人或物,也可以试着朝那人或物靠近一点点,如果孩子吓得发呆,你就带他走得远一点再让他看.也许你得推他一下,把他的脸从你的膝盖上移开,或你们一起朝着那人或物挪近一点点。你在努力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爱护与安全,加上孩子感受到些许恐惧。如果你表现得有些冷淡和不耐烦(比如对他说,“去啊,到那只狗那边去。快点走啊”)孩子觉得不得不服从,就无法放松地宣泄自己的恐惧感。如果你给予过多的同情(比如对他说,过来小宝贝,那狗可真号人,咱们到没有狗的地方去。)他会失去体验自己恐惧的机会,而这种体验是治愈过程的重要组成。
在我的日托所里,有个孩子怕吃午饭,他不肯坐下吃饭,除了牛奶和饼干,讨厌一切食物。热饭菜一上桌,他就悄悄地退到房间的别一头。为了能让他逐步摆脱恐惧,我们请一位他信任的保育员走到他身边,轻轻揽住他,劝(不是要求)他过去就餐。当他感到自己被轻轻推向饭桌时,就开始尖声抗议并冒汗。几分钏之后,当他静下来望望四周时,保育员就说,“咱们现在可以过去了吗”然后就轻轻地朝桌子那儿推他。于是他又显得很害怕。有时我们不得不硬把他带到桌子那儿,因为保育员需要照顾别的孩子。别的孩子吃饭时,他就坐在保育员的膝盖上不停触摸自己的食物。后来终于可以主动品尝他过去怕见的饭菜了。我们始终未能了解他为何会所吃饭,可我们的确成功地帮他消除了惧怕。
倾听孩子发脾气
你大概可以数得出好几种经常让你的孩子感到沮丧的情况。有时也许是某件事解发了他的烦恼,例如被禁止吃第二份冰淇淋;玩游戏时有个小弟弟跑来捣乱;或老师要求做图画作业,等等。有时孩子发脾气与每天的某个固定的时间有关,与具体的活动关系不大。例如,孩子在幼儿园过了一整天后要动身回家的时候,或每天早晨要离开家的时候,可能最容易发脾气,因为那是孩子最没有自决权的时候。当你确定了孩子的一些敏感时刻及行为时,你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与其希望那些常要发生的麻烦会忽然消失,不如认定麻烦会像往常一样冒出头来。当孩子变得烦躁不安,要靠近他。当孩子由于遇到挫折而准备放弃努力时,你要温和地鼓励他坚持住,并平静地帮助他面对自己恶劣的心情。
有时候,在倾听孩子发脾气之前,你先得下决心去抚慰正在烦躁不安的孩子。比如,孩子选好了一件上学穿的衣服。你正要给他穿上,他却开始发脾气。此时,你可以问他是不是想穿别的衣服。如果你又开始抱怨他自己挑出来的第二件衣服,你就可以确定孩子正在寻求机会发脾气,温和地说“我想你会从挑出来的衣服中选中一件。”这就是说你允许他开始发脾气了。一旦你能把握孩子发脾气的规律,倾听他发脾气并不比听他哭泣更困难(请参阅“孩子哭泣的时候”一章)。发脾气就像是孩子情绪系统中的雷霆闪电。下面关于倾听的几条一般性的准则。1. 要靠近孩子,但别试图安慰他
大发脾气意味着大量噪音和运动。孩子会浑身发热,大汗淋漓。他会需要撒泼式地满地打滚才能排除挫折感。你可以做他的安全员。保证他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他会跺脚,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地与某个看不见的对手搏斗。这些都会有助于他摆脱由于自己未能达到目的而感受到的羞辱(你懂得这种感觉)让他去撒泼吧。发脾气的过程大多不会很长。你也许得坚持5至15分钟。一旦得到倾听,发脾气会很快过去。随后孩子可能会咯咯的笑。与倾听人热烈地亲昵一番。孩子几乎要崩溃的状态又恢复了平静和理智,这样一个奇妙的转变过程正是倾听的结果。你会在随后的几小时或几天里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耐性有了很大的增长。
2. 如果你和孩子刚好处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你可以小心谨慎地把孩子带回到你的汽车里,或者他比较隐蔽的地方,以便安然度过“风暴”孩子们看到经常选择公开场合开始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周围有很多人时,发脾气对自己有利,也可能是由于置身在成年人的环境中,对他们造成的压力最终超过了他们的承受力。
在许多情况下,比较恰当的处理是设法把正在撒泼的孩子带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需要的话你可以这样请别人帮忙:“劳驾把我的推车送到边上去,我一会儿就回来。”如果你能带点幽默感会更好:“看来我们出了点技术上的问题!我确实想买这些床单,等我这位朋友感觉好了些,我就回来。”大多数人也都有一两次同样的经历。所以不必太顾忌有旁观者。
第三篇:倾听孩子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已经工作了2年了,两年中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举不胜举,我刚从学校毕业就从事了幼教这份工作,第一次走进教室看见孩子们的我特别开心,充满着激情,满怀着希望,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充满了热情,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更多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我们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对待孩子,而是更多的时候要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去融入到这个小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更多的是学会倾听,倾听孩子在上课中的每一句发言,倾听孩子在玩耍中遇到了问题和老师的诉说。倾听是一种沟通,在这种沟通中我能更加了解孩子们心里所想的和所要表达的东西,结合我在实际的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新学期刚开始我看到的都是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对于每一个孩子都不熟悉,而孩子们看到我也是一样的,我要慢慢的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得印象很深,她不敢直视我得眼睛,可又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在一旁偷偷的看我,我知道这个孩子是胆怯的,我上前摸了摸孩子的头,抱抱这个孩子,孩子明显放松了好多,我得心里也很高兴,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个个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在学前班里我与孩子一同学习,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对待孩子要有恒心、耐心、决心、责任心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凡事都要以孩子为主,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在视力范围内,要以孩子的安全为主。这些真的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真真切切体会到的,我热爱这个职业,喜欢这份工作,我会继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第四篇:倾听孩子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
——学习《指南》有感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我拿到这本书是如获至宝。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中提出: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和孩子共成长!对儿童的学习有何种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教育、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运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
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的布置以及对环境布置所赋予的意义,等等。简言之,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或改变整个教育、教学的面貌。对于教师来说,寻找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的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有很大意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非常独特而崇高的。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在入园初期,幼儿处于分离焦虑时期,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平等的师幼关系,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畏惧心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安全、自由,让孩子放松紧张的情绪,愿意与老师一起游戏。这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幼儿获得适合的发展。要知道,老师的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和温暖。放下自己的身份,让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能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让幼儿在与老师的平等交往中,主动探索,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在孩子的世界里,从他们咿咿学语的那一刻开始,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也许我们不理解,也许我们没关注,但当我们真的用心蹲下来有倾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美好!
一、教师要学会捕捉。所谓“捕捉”就是教师要学会在“童言稚
语”中生成主题。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与孩子同享童言稚语的乐趣,从中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幼儿兴趣的生成点,由此预设下一个活动。教师要学会判断。所谓“判断”就是教师要学会在幼儿活动的言语中、行为中筛选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对每一个探索型主题活动,教师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让它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等角度来对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让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真正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活动能永远伴随在孩子探索的旅程中。
二、我们老师要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对孩子的话语进行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并不是孩子所有的话语都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判断后捕捉孩子最灵光一闪的动人瞬间而促进探究的深入开展或是拓展探究的层次和内容,远胜过老师最巧妙的引导方法。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
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当我们发现孩子活动中的异常情况时,不要用我们自己的眼光去衡量。要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考过程。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帮助和引导孩子,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发展。日本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比起法国大餐,更应该重视家常便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份细致和耐心,就能发现蕴含教育价值的契机。而这些教育契机,往往比我们设计一节教育活动所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和发展要多得多。孩子们的天性,会毫无保留的在一个个生活环节和各种自主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我们要注重幼儿活动的寻常时刻,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让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更有价值,并能自主的发展,快乐成长。
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时代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随之进步,单一的模式,不能进行套用,需要不断演变,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
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才会真正地信任你、喜欢你,让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第五篇:倾听孩子1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 大刘幼儿园教师:孟素平
有言道;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为了与孩子共同成长必须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倾诉。有的孩子也愿意与家长交流,但在交流中,孩子会很快发现,这种交流常常使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如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孩子说出一个坏消息,家长就会没完没了地唠叨、批评或说教,甚至、责骂,非但不能分担孩子的忧愁,反而增加他的烦恼,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孩子一旦发现形势不利,就会立刻中断交流,时间长了,就可能什么事也不对家长说。或者只报喜不报忧,甚至撒谎。
聪明的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表达或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孩子来说,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无论是忧愁还是欢喜,都有人与他分担与他分享。
二、积极倾听,不评价,不说教,让孩子毫无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对孩子来说,有人听他讲就足够了。家长要理解孩子,首先应尊重孩子的感受,接受和认可孩子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否认和拒绝。特别是对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家长要让他通过诉说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其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有时当孩子发泄完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后,家长应抱抱他或拍拍他,这种安慰比你给他讲道理要好。
积极地倾听,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孩子由于语言发展的局限,不善于甚至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往往会思维混乱,词不达意。这时,需要家长稳定孩子的情绪,让他别着急。然后,通过询问的方法,帮助孩子把想说的问题具体化。比如,你可以插问:那是为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在哪儿?他怎么说的?还有别人吗?他怎么做的?后来呢?等等,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多使用问号、逗号,少用句号和感叹号。
三、真挚交谈
交谈是沟通的重要途径,聪明的家长应懂得怎样让交谈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懂得自己在与孩子交谈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怎样通过交谈把握教育时机渗透教育思想。在孩子倾诉时,如果家长一言不发,目光斜视,孩子会认为家长根本没有关注他们,会不停地问:“妈妈,你在听我说话吗?”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走过去把妈妈的头扳过来,让妈妈的眼睛看着自己,这样他才继续说。当孩子和你交谈时,家长应停下手中的工作,目光注视着孩子。边听边穿插一些语言:“是这么回事啊!”“你怎么想的?”“又怎么样了?“我知道了!”这样做,一是表示自己愿意听,二是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孩子在这种交谈中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知道交谈不是自顾自地说,而是要根据交谈双方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信息,以保证交谈的有效与成功。
沟通的方法很多,每个父母都可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有效的沟通方法,提高沟通的层次,使“倾听孩子,共同成长”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