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自我的认识需要大量的智慧、大量的观照、警觉、不间断
地观察。
生活中常常有朋友讲述这样的故事,讲自己总希望能够摆脱家庭的影响,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行为和父母很相似。原来,我们不仅长的像父母,连性格、行为和习惯,都和他们紧密相连,因为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第一任老师。
今天,年轻人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已经和二三十年前的父母有了很大区别,我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内在人格的发展。这种关注其实只有一个要点,那就是“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宝宝的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受过自父母的积极暗示的孩子将会成长地更为顺利。
孩子摔跤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事,不同父母的反应也显现了不同的家教。孩子摔倒在地,一个妈妈赶紧抱起孩子,心疼地说:“宝宝,摔疼了吧?”,然后孩子大哭。另一位妈妈则平静站一边,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跑着去玩。为什么一个孩子娇气而另一个却很勇敢呢?其实关键因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两位妈妈的不同表现。第一个妈妈的态度是紧张不安的,她的紧张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痛的,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让他变得娇气。这种反应就是消极的暗示。而第一位妈妈的态度很平静,同时也暗示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
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让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因此,父母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
积极心理暗示的多种方式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类,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语言暗示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方法,将道理孕育在普通生活中,起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在暗示过程中,也要注意讲究方法,比如纠正孩子的错误,父母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
非语言暗示,主要是父母自己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记住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父母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
圾桶里。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此外,在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因为,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孩子能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反应。
暗示用得好,将会培养一个健康、勇敢、乐观、拥有优良品性、良好习惯的宝宝。
第二篇:浅谈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浅谈父母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1数应2班姓名:杨凡学号:***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身教最为贵,执行不可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无声的“身教”往往胜过有声的“言教”。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很多优秀品质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关键词:父母、第一任老师、关爱、身教。
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工程。孔子有一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不仅是对从政者说的,也是对广大家长们说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是是父母,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教育者们的一句话,无声的“身教”往往胜过有声的“言教”。学校教育孩子过马路时要走地下通道或“斑马线”,说上10遍、20遍,也比不上家长带孩子在横穿马路的时候的以身作则。要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纠正,必须从父母的行为方式入手,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最初的为人处世的准则、道德观念都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年幼的孩子心思单纯,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教他们认识周围环境的人是父母。父母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对待邻里、同事和社会的原则,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都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认识和行为。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修养,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和修养。
1.1和孩子一起读书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空白的,在这块土地上第一个播种的人父母,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这个种子非常的重要,而种子,就是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陪孩子读书的父母,是对孩子爱的体现,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必不可少的行为。
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与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真正能影响孩子成长方式的最好路径。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与孩子一起读书,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可以构建更为和睦相亲相爱的家庭。最关键的是我们让孩子学会了怎样通过读书突破个人视角的局限,学会从书中汲取智慧。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孩子分享,在与
孩子的共读中理清认识的误区,分享孩子的进步。
1.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长大了就会离开父母,融入社会,那么,从小时候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能够处理好与自己年龄相应的生活。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体现在两方面,在学习上:父母应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在生活上,父母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因为“心疼”他们而失去锻炼孩子这种能力的时机。比如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吃过饭后刷碗刷锅,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服、鞋子和袜子等。
1.2.1父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孩子刚入学起,老师便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然而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上有很多的误区,大部分家长在把自己变成了主角,采取查出孩子作业错误后一边讲解一边告诉孩子答案的方法,虽然父母感觉自己很负责也很付出,但往往结果却出人意料,因为父母把孩子改作业的错误变成自己在改正错误,同时还容易养成孩子不动脑筋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那么,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检查作业呢?首先,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学习的主题,要根据孩子作业中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纠正错误的方法。然后,教育孩子如何对待自己做错的题目,复习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养成预习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长可以不告诉孩子检查出来的几处错误,让孩子自己把作业重新看一遍,自己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并改正。如果孩子犯的是知识性的错误,再给孩子讲解。如果是过失性错误要让孩子自己纠正。为此,最好让孩子各学科都准备一个改错本,把每次的错误改在本子上并写出反思,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做作业的质量会慢慢提高,随即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1.2.2父母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孩子在学习中有较大的进步时,家长要表扬赞美他,适当的基于奖励,但是赞扬和奖励不能太过频繁和过度,要让孩子知道胜不骄,败不馁,并帮助孩子戒骄戒躁,不刚愎自用,这样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兴趣的重要性。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在学习上的成就以及老师的表扬,所以,在孩子学习进步时一句鼓励或赞扬的话,会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学习起来效率就更高。如果希望孩子能轻松地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那么培养他们高效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然而,高效学习能力来自于孩子对学习的认真、热情和兴趣。在语言学习方面,家长可以采取激励加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实践证明,当孩子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时,他就自然喜欢上了阅读。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当孩
子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首先要告诉孩子不能放弃,然后和孩子共同探讨,如果家长能力有限,就要让孩子和老师探讨,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动脑筋思考问题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艰辛付出。
2.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美国教育家克莱尔曾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义就是成为孩子接受的、爱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业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没有小事。一位妈妈发现 5 岁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礼物时没有说谢谢,就微笑着对孩子说:“欣欣,你好像忘记说什么了?”欣欣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说什么,这时,妈妈对客人说:“谢谢您送给欣欣的礼物,我代表欣欣谢谢您!”欣欣听了妈妈的话,意识到自己没有表示应有的礼貌,于是奶声奶气地说:“欣欣也谢谢阿姨!”由此可见,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让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糟糕。一位妈妈带着 10 岁的儿子在车站等公共汽车。汽车一到,妈妈立即推搡着儿子上去占座位。也许是人小鬼大,儿子顺利地占到了一个座位。可是妈妈上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下车后,妈妈一路上不停地小声数落儿子,诸如“:像你这样以后还有什么出息?“”我以后别指望你啦!”等,原来妈妈在抱怨儿子只考虑自己,没有把书包放在前面的椅子上,为妈妈抢一个座位。父母要求孩子言行端正、品德优良,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
2.1重视和创造家庭中良好的智力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家庭智力气氛,即父母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以及父母平时的谈吐和家庭环境的布置等等这一切,对孩子智力的发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孩子的妈妈,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一天工作下来,晚上总想着看看电视,放松放松。儿子上完晚自习,回到家看到闪烁的电视画面,嘴上不说什么,默默走进自己的房间学习。我以为他在认真学习,可后来慢慢发现儿子心不在焉。有位老师告诉我:不妨你关掉电视拿起书陪儿子一起看书。此后,只要儿子一来,我就默默地坐在一旁看书、写教案。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由此可见,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确实像春雨一样起着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小结:父母的品质以及行为对于孩子的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还
处在迷茫状态、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能够有所帮助。[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幼儿教育.[3]《家庭和儿童教育》,马卡连柯。
[4] 程雪燕 程建波,《教育随笔》
[5]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9.
第三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成功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倾听
倾听既是家长教育子女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教育子女一个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沟通,20%才是教育,只要沟通到位,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倾听正是亲子沟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要使沟通顺畅,家长必须要学会和掌握倾听的技巧。
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所犯的错误恰恰是忽视了倾听。许多家长经常扮演着一个说教者的角色。只顾自己唠叨,不爱听孩子的话,一次次拒绝和打断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就不再愿意与父母对话,沟通也就非常困难。当你抱怨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孩子总把事情闷在心里时,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你沟通。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愿意与父母沟通的,但是,亲子之间的沟通之门往往被父母们在无意中关闭了。请看看下面这些经常发生的场景:
场景一: 妈妈正在做饭,孩子回到家高兴地跑到妈妈身边:“妈妈,我们班今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没看我正忙着?还不快去作作业!别整天疯疯癫癫的光想着好玩。”孩子一下子蔫了。
场景二:爸爸在看电视,孩子走到身边说:“爸爸,我想跟您说件事。”“行,什么事?你说吧!”爸爸答应了孩子的要求,但却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说的时候,虽然在哼哼呀呀地咐和着,但眼睛却一直盯在电视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最后,孩子气呼呼得说:“不跟你说了!”转身离去。
场景三:班主任打电话找家长,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了。孩子放学回到家,一肚子怒火的你开口就骂:“你这个浑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净干坏事!” 孩子嘟囔着:“我、我……”似乎想说明打架的原因。“我什么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孩子委屈得流下了泪。
从这几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说,而是做家长的容不得孩子说。这样的做法,怎么能够全面地了解孩子,怎么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不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能不费劲吗!正如赏识教育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周弘所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那么如何正确的应用倾听艺术,使自己在和孩子沟通的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有主动倾听的意识。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阐述。不要总是居高临下,而是要经常蹲下去,与孩子面对面,平等地互相倾听与诉说。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运用眼神或简短的语言表示出你听的兴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说出让孩子扫兴的话语。
二要允许孩子申辩、解释。现实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犯错时,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解释的时候,父母会气上加气,对孩子一声断喝:“住口,不用解释了!”这种做法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有时候犯了错,可能有一定的原因,应该让他申辩和解释,老是用“你不用解释!”来制
止孩子,孩子渐渐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力,他会背着许多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长久下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要善于运用倾听的净化作用,协助孩子及排解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很难过,但当眼泪将沙子流出来后,便会觉得舒服多了。请看以下的案例:
孩子:妈妈,我讨厌上学,因为全班的同学都欺侮我。
母亲:全班的同学都欺侮你?
孩子:对啊!我跟小琪借笔,她都不肯借我。
母亲:你觉得很没面子。
孩子:晓珍和我赛跑输了,就说我偷跑。其实我根本没有偷跑。母亲:嗯,还有呢?
孩子:老师叫我登记成绩,他们就说我是马屁精。
母亲:喔……
孩子:作文被老师朗读,国权就说我是抄来的。其实,我哪有抄。母亲:那怎么办?全班的同学都在欺侮你。
孩子:其实……也没有啦……不是全班啦……
母亲:有一半的同学在欺侮你。
孩子:也没有那么多啦!
母亲:至少有十个同学欺侮你吧!
孩子:哪有?这次班上全数通过,我当选三好学生呢!
母亲:哦……
孩子:其实就只那三个人啦!因为他们嫉妒我的功课比他们好!可是……也还好啦!上次他们还请我吃零食,有一次我脚痛,国权还帮我抬午餐呢!
这位母亲没有大段大段的说教,只是用简短的回应,特别是用“嗯、喔、哦”等简单的回应,就帮助孩子澄清了情绪和想法,解决了认为全班同学都欺侮自己的问题。
四是要注意运用反映倾听,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谓反映倾听,就是试着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用不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判断的话表达出来,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话语中隐含的意义,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和问题的症结,帮助孩子从合理、正面、积极的角度觉察自己的感受,使负向情绪得到疏解。可见,反映倾听是一种开放式的沟通反应,是父母对孩子感受表达的回馈,让孩子有“我被了解”的感觉。例如,孩子带着怒气告诉爸爸:“我讨厌体育老师,他从不让我上场参加篮球比赛,每次比赛我都是坐在场边。”爸爸听了这话后的反应:大体会有下面几种:
其一,“你应该告诉体育老师你的想法,应该知道怎样为自己争取权利。”
其二,“你自己技术不行还怪老师。小时候叫你练球你就是不肯。” 其三,“我去找你们老师谈谈。这对你不公平,你想打球怎能不让你打。”
上面的三种反应都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其他问题。那么我们看看如何采用反映式倾听,帮助孩子解决自身的问题:
爸爸:“看样子你在生老师的气,因为没让你参加比赛。” 儿子:“可不是吗?打篮球挺有趣,尤其是在比赛的时候。” 爸爸:“你很想参加比赛,可是你现在有点失望,因为同学之间有竞争。”
儿子:“是啊,也许我应该加强练习,提高球技,才能有机会上场。” 由上例可见,所谓反映式倾听,是父母在听孩子讲话时,简单扼要重述孩子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产生的情绪原因。父母就像一面镜子,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情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反映式倾听是一种尊重孩子的态度。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通过反映式的倾听表示愿意真诚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包括字面上的意思或隐含于背后的意思。
五要巧妙的表达你意见,在倾听孩子述说中,不要表示或坚持明显与孩子不同的意见。因为孩子希望的是家长“听”他说话,或希望家长能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而不是给他提意见,批评他。你可以配合孩子的述说,巧妙地提出你的意见,比如孩子说完话时,你可以重复他说话的某个部分,或某个观点,这不仅证明你在注意听他所讲的话,而且可以用下列的答话陈述你的意见。如:“正如你所说的,我认为……”、“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等。
第四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影响深远。现在我就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谈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体会。
1、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不能放松
对于孩子的学成绩,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及格或者不要在最后10名就好了,就算成功,因为孩子走上社会做的事情没有完美的答案。而且我也不希望为了一点点分数把孩子弄得筋疲力尽。孩子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阅读是孩子学习任何知识的能力,写作可以让孩子参加工作后写方案、报告游刃有余。写作并不只是让孩子写作文,日记和读后感也是要跟上的,父母也要跟进和指导。
2、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3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是快乐的,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教育方法单一和不足,所以我们也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正确地教育好孩子。
第五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培养一代新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的教育’‘身教’
家长的人格最能影响教育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子书树立读书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做父母的除给孩子很多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性格、意识、品质等方面培养孩子,这将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孩子不是填鸭,不是把知识填进去就社算成功。孩子是人,首先要教他们做人。
要让孩子成才,父母首先要有一 个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这些精神财富,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孩子有则任发展自己的天赋,你只要埋头苦干就没有办不到的事。这句话对赵小兰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生活,在玩中培养孩子。也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穷不能苟且,富也不能娇纵。
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影响着孩子。你们怎样对待别 人,怎样对待工作,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读报------所有这些,都看在孩子眼里。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想要孩子出类拔萃,就应该帮助孩子立大志。
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合作精神,敢于开创、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
能够善始善终、坚持不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终身努力,更成天才]
一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营养 锻炼]
二 给孩子一个温香、快乐、和谐的家庭 氛围。[寓教于了乐,榜样示范]
三 给孩子一各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人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 给孩子一棵孝心、爱心、责任心、善良的心。[身教][班干部职表]
五 给孩子一点挫折和磨难的生活调味品。[品尝失败的滋味][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