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系
儿童教育法则
杜曼早期教育法
杜曼早期教育法杜曼早期教育法杜曼早期教育法 杜曼博士(G.Domman)长期从事治疗
脑性伤残患病儿童的工作。这位外科专家和另外100多位儿科医生及心理、教育学专家共同
创办了著名的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专门研究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他们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每个正常的婴幼儿都有难以估计的潜力。从出生至6岁装进去的东西,是
终生抹不掉的。
二、开发智力的训练越早越好。道门等人的经验证明,教3岁幼儿认字、学外语,比教7岁的幼儿容易,2岁又比3岁容易。道门提出,7个月的幼儿可开始学习简
单的算术,8个月可以教他们读书。道门甚至建议刚出世的婴儿学习识字。
三、幼儿的大
脑就像大海一样潜力无穷。
四、突出早期阅读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他们认为,发
展大脑神经的最好方式是教儿童阅读。孩子学会阅读,起步越早越好。幼儿在学说话之前学
会阅读,有助于幼儿大脑神经网络越来越多的联系,从而加强大脑的智力功能。他们用的方
法很简单,把单词写在卡片上,每天叫幼儿连看三遍,任何孩子都可以认识新词。字要写得
大些,配上图片与色彩效果更好。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的学生实际是幼儿的父母,他们向
家长讲授和演示他们设计的信息刺激法,然后由家长实施这种特殊的教学,开的课程有算术、英语、日语、法语、音乐、美术、体操等,给幼儿看的教科书是道门设计的一大批特别的卡
片。
婴儿的学习能力高于博士、专家
英国的教育心理学者汤尼·布桑指出,婴儿一出生就是个聪明的学习machine,能够在两三
年之内学会一种语言,而其学习的效果与速度,远快于各领域的博士、专家。《神奇的语言
学习法》庄琪铭 博士五岁以前的教育占一生的90%,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蕾。[前苏联]马卡连柯幼儿园应该教读书儿园应
该教读书
小孩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学习。
幼儿园应该教学龄前儿童一些什么呢? 读书、写字、懂数学概念、遵守纪律、依靠自己、有礼貌、爱整洁和热爱学习。为什么?因为3--6岁这段时间是一个孩子发展智力、最容
易并乐于吸收所学东西的时期。这些原则是许多关于早期学习新研究的基础。一位意大
利医生蒙台梭利博士也坚持这些原则,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搞实验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美] 《怎样使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
早期学习是一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曾任全美教育研究协会主席的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杰明·布鲁姆博士指出:未来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以过去的学习为基础,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学习,并对之产生兴趣,如果他
强化了智力的好奇心,并从满足好奇的探索中感到了乐趣,他就会成为与那些学习动力已被
环境挫伤的已迟滞的孩子类型截然不同的学生。布鲁姆博士注意到,孩子幼年学习的东西将
成为他一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再没有比这更蠢的事了,不教给孩子能够学会的东西,再
没有比这更蠢的事了。幼儿本来可以学会的东西却故意不教给他,在教育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不使用的东西就难以发达,不教给孩子能够学会的东西,那能力就不会发展。世界
上再没有比这更蠢的事了。[法国] 巴尔博士
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
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只有没有兴趣而强制学习才会损伤神经。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损害幼儿神经的正是今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在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坐失良机,而在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之后才开始急急忙忙、乌七八糟地乱灌一通。因此,孩子厌恶学习并不奇怪。这样的教育损害幼儿神经是很自然的。
世界上最准确的因果报应
天才和英才不管是靠外力还是靠自己的力量,都要通过早期教育才能产生。早期教育会使生下来具有很高天赋的孩子成为伟大的天才人物。即使是具有普通能力的孩子也能成为一般人认为的天才和英才。塑造凡人的方法极为简单,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这一点就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当前的教育,如果不培养凡人,那就是万幸的了。有了献身于孩子教育的父母的热心,单是这一点也能使孩子成为伟人。努力进行教育,孩子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在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准确的因果报应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必要。[美] 斯特娜夫人
什么样的孩子最可怜?
有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必须辛苦用功是非常可怜的。不如等他长大一些,才能以最大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效果。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如果不管孩子,直到他长大,那么其才能伸展的可能性差不多已丧失殆尽,智商也不会再提高了。
这么小就过度使用头脑会不会发生神经障碍呢?
关于幼儿的头脑疲劳问题,幼儿教育的著名专家蒙台梭利早在50年前就曾指出:在小学上课的孩子动不动就觉得非常疲劳,所以授课方面非常困难。因此,父母认为,孩子在幼儿期不要对他们这么严格,应该尽量让孩子们游玩、睡觉。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给他做。但是孩子本身觉得这样非常无趣、非常无聊,他们并不希望这样子,所以就会进行各种破坏以及反抗。
让6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学习,不但不会疲劳,而且会比现在更坚强。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带来疲劳,例如吃饭必须应用下颚、牙齿、舌头,这些器官所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工作才能供给我们新的能量。换句话说,我们为了强化自己的肌肉,自然会要求肌肉去活动。关于孩子的精神发育也是一样,他们不但不会感到疲劳,还会因为知性的活泼化而获得健康和强壮,这个时期幼儿最能够以自然的倾向接受文化(学习)了,而社会上只是让他们游玩、睡眠,那么真是糟蹋了孩子的敏感时期。
如果了解才能递减法则,那么就会知道,光让幼儿无所事事的游玩,这种养育方法对于孩子是一种损失,这个孩子不知有多可怜呢?!
只在游玩中长大,对成长是有害的。
人的大脑的成长,3岁时已完成60%,6岁已完成80%,如果在6岁开始学习,这时脑的资质已经大致固定了,想重新组织头脑的回路或提高其资质,已经是不可能了。
因此,在头脑快速成长的2~3岁时期实际是学习最适当的时期。此时,头脑会随着学习的进行而形成优秀的回路,并提高神经细胞的质,只要稍微让他活动,就会不断提高。两三岁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输入,也是能够极度提高脑神经细胞的质(成为充分含有记忆元素DNA的神经细胞),使将来的学习更容易。
美国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道门博士对完全视障之外的出生后一岁半以上的脑障碍儿童实施学习阅读的计划。结果有好几百个2~4岁的脑障碍儿一岁半开始三岁已学会阅读,年纪稍长之后,读过许多本书,而且能完全理解。当这些孩子们的脑机能(功能)变好时,其构造就会有迅速成长的现象(譬如小儿头盖骨变大的速度会比一般的幼儿快三四倍),学会识字阅读后,就会产生极佳的视觉回路,而当脑中开始有了这样的成长时,头脑全体的构
造也会随之成长,转变成非常优秀的头脑。也就是说,学会文字之后将会改变头脑的构造。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环境
帮助孩子们将与生俱来的各种机能、记忆力、思考力、运动能力、绘画能力等无数的能力里充分地发挥出来。幼儿的内在冲动虽然极为强烈,但通常都被忽视、限制而无法加以发挥,于是学习的适当时期变成游玩的适当时期,多半不是让他玩耍,就是无所事事的在无聊中度过,结果,许多本来在智能方面能大为成长的孩子,却被养育成智力低落的孩子,记忆力与理解能力也会变得非常低落。
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陆定一说,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
难道我们中华民族智力退化了吗?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我国第一本语文教科书,第一课有8个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课只有一个“人”了。以后,教育学更发达了,第一课一个字也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画。再往后,前五课都是一张画,到第六课才教一个字?
他的结论是:“汉字并不难,难的是教育的理论体系实在糟糕。必须建立新的体系。
第二篇:教育系工作部署
教育系工作部署
教育系工作部署
一、教育系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育系有8位任课教师,共开设7门课程:教育学、教育科研、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现代教育制度和思想,总课时131节,其中5位教师同时代两门课程。
分析:
1、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是本学期面临的主要矛盾。
2、随着高专教育类课程逐渐增多,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已经显现出来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精神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课堂教学为工作关键和核心,力争实现教育系的工作规范、民主、合理、科学。
三、计划要点
1、配合教研室和教务处组织的“新技术”全员培训工作,继续巩固暑期组织的“新课程”和“新理念”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三新一德”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
2、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的基本精神,制定完善系内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和执行。
3、深入学习和领会《师范高等专科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精神,完善教学文件。
4、抓教学常规,促队伍建设,坚持以老带新,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水平。
5、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6、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7、修订和制定各科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8、组织
好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
四、完成工作的措施与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成长需要,打造一个特色团队。
2、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理人,按规章办事。
3、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做到按民意要求开展工作。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
处。
5、对教师严格要求,对学生严格管理,确保良好教风和良好学风的建立。
6、加强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7、建立权责明确的执行责任体系,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我系目标任务落实的责任人。
8、建立教育系博客,为全系教师信息交流提供网络平台。
五、对各学科的具体要求
1、大专四年级的心理学课程
由徐老师负责协调课程进度并且负责指导新老师教学工作。
2、大专五年级的教育学课程
基本要求:期中考试前结束《教育学》课程,期中以后讲授《教育科研》,具体进程由李老师负责协调。
3、高专课程http://
编写《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
教育心理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现代教育制度和思想》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探讨高专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衔接问题。
六、主要工作和时间安排
2011年9月
1、整理系办公室,召开系教学工作例会,布置本学期各项工作。
2、安排课程、布置各科教学计划的编和教学大纲的编写
3、收交暑假学校布置的学习体会和论文。
4、讨论并通过系本学期工作计划
5、审查各科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填写情况
6、组织教师学习《浑源师范分校规章制度汇编》
7、检查教师教学运行情况。
8、组织对本学期新调入教师的听课活动。
9、做好校运会的相关工作。
2011年10月
9、做好08级高专教育类课程开课的准备工作。
10、教学常规检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11、组织对在高专首次开设的几门教育类课程的专题研讨活动。
2011年11月
12、布置安排期中考试的有关事宜。
13、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召开学情分析会
2011年12月
14、教学常规检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2011年1月
15、教学常规检查、学期教师业务考评工作,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16、下学期教育类课程开设情况专题研究。
17、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2011年2月
18、布置安排期末考试的有关事宜
19、学期工作总结
20、布置假期工作的有关事宜。
第三篇:教育系工作计划
一、教育系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育系有8位任课教师,共开设7门课程:教育学、教育科研、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现代教育制度和思想,总课时131节,其中5位教师同时代两门课程。
分析:
1、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是本学期面临的主要矛盾。
2、随着高专教育类课程逐渐增多,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已经显现出来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精神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课堂教学为工作关键和核心,力争实现教育系的工作规范、民主、合理、科学。
三、计划要点
1、配合教研室和教务处组织的“新技术”全员培训工作,继续巩固暑期组织的“新课程”和“新理念”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三新一德”培训和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
2、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的基本精神,制定完善系内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和执行。
3、深入学习和领会《师范高等专科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精神,完善教学文件。
4、抓教学常规,促队伍建设,坚持以老带新,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水平。
5、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6、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7、修订和制定各科教学大纲,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8、组织好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
三、完成工作的措施与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成长需要,打造一个特色团队。
2、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理人,按规章办事。
3、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做到按民意要求开展工作。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对教师严格要求,对学生严格管理,确保良好教风和良好学风的建立。
6、加强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7、建立权责明确的执行责任体系,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我系目标任务落实的责任人。
8、建立教育系博客,为全系教师信息交流提供网络平台。
四、对各学科的具体要求
1、大专四年级的心理学课程
由徐老师负责协调课程进度并且负责指导新老师教学工作。
2、大专五年级的教育学课程
基本要求:期中考试前结束《教育学》课程,期中以后讲授《教育科研》,具体进程由李老师负责协调。
3、高专课程
编写《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现代教育制度和思想》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探讨高专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衔接问题。
四、主要工作和时间安排
2011年9月
1、整理系办公室,召开系教学工作例会,布置本学期各项工作。
2、安排课程、布置各科教学计划的编和教学大纲的编写(修订)
3、收交暑假学校布置的学习体会和论文。
4、讨论并通过系本学期工作计划
5、审查各科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填写情况
6、组织教师学习《浑源师范分校规章制度汇编》
7、检查教师教学运行情况。
8、组织对本学期新调入教师的听课活动。
9、做好校运会的相关工作。
2011年10月
9、做好08级高专教育类课程开课的准备工作。
10、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11、组织对在高专首次开设的几门教育类课程的专题研讨活动。
2011年11月
12、布置安排期中考试的有关事宜(命题、监考、阅卷、考试报告)。
13、根据期中考试情况召开学情分析会
2011年12月
14、教学常规检查(教案、作业),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2011年1月
15、教学常规检查、学期教师业务考评工作,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16、下学期教育类课程开设情况专题研究。
17、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检查。
2011年2月
18、布置安排期末考试的有关事宜(命题、监考、阅卷、考试报告)
19、学期工作总结
20、布置假期工作的有关事宜。
第四篇:教育系请假单
请假条(存根联)
请假人姓名:班级本人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
请假原因:请假时间:到(共天)
请假人安全承诺:班主任意见:系部意见(签章):学校领导意见(签章)销假日期:年 月日
年月日注:凡请假1-3天(含)以内由班主任签署意见,系领导或政治辅导员批准;3-6天(含)由系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批准;6天以上由系部签署意见,并呈教务处转交主管副校长批准。凡请假三天以上的要报学生处备案。请假学生必须在假期结束之日销假,否则以旷课论处。
请假条(备查联)
请假人姓名:班级本人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
请假原因:请假时间:到(共天)
请假人安全承诺:班主任意见:系部意见(签章):学校领导意见(签章)销假日期:年月日
年月日注:凡请假1-3天(含)以内由班主任签署意见,系领导或政治辅导员批准;3-6天(含)由系领导签署意见,报教务处批准;6天以上由系部签署意见,并呈教务处转交主管副校长批准。凡请假三天以上的要报学生处备案。请假学生必须在假期结束之日销假,否则以旷课论处。
第五篇:教育系毕业论文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为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实践领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参考,以利于对他们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围绕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索了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等,并初步探讨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介绍了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该模式的结构及其内部运行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分析了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性教学模式,反思型教师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改革传统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并寻求新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开始兴起和发展,并以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学从本质上区别于经验性教学,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实践的优化和合理化,从根本上要求改进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推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尽快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目前学者们的理解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教师首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美国的伯克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这一概念的基本假设是:教师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1]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发展着的个体,任何教师在心智上还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次,教师也应被视为“专业人员”,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目前教师的实然状态。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达到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育水准的目的。第三,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兰克曼(Blackman)认为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成长”;教师也应该是积极的研究者,同时,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分析
现行的教师专业性质的定位是:教师工作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专业,但还不是一门成熟的专业。[2]这一定位是我们构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基点。当前,我国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实际是指是新教师的入职训练和在任教师的培训和进修,这种培训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技术性,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当前现有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和地区性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是问题在于,从本质上说,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中小学教师自身内在的因素,[3]因而很难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实际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学策略的优化,但没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获得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理论灌输居多,内容、形式与教学实践脱节。当前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一些有关教育理论的短期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培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甚微。
在国外,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学者瓦利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构建的观点,瓦利总结了五种反思模式。[4]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在这五种反思模式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有机的互补。问题在于,瓦利的五种反思模式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机联系,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在具体的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指导或者说缺乏操作性。通过对国内外的分析,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展开反思性教学就不能不构建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何谓反思性教学
美国的舍恩认为,主宰着美国专业教育的是“技术性教学”的思想,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单纯的理论灌输,轻视实践问题解决,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师范院校开设的广泛的学科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课程最多只能为学生将来做一名教师作好知识及思想上的准备。由此,传统的教师教育是按照一条“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来设计的。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师培训模式的思想基础,于是培养“技术熟练者”成为了教师教育的实质性目标。舍恩的这一批判性的观点,无疑为反思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实际上代表了其优于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进步之处。因此,应当这样来认识反思性教学:它是以优化教育理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改进为动力的教师全面发展成长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客观上要求教师个人和群体具有强烈的专业成长意识,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专业成长。具体地说,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专业信念在教师专业素养中处于最高层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其它方面。通过以下案例可说明反思性教学是如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
向学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级某老师讲述)
上课铃响后,我发现坐在靠墙位置的同学还在交头接耳,我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刚才那个被我批评的女同学一直含着眼泪。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没有去过问,一直等到下课,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想问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才说出原因。其实,上课铃响时,她的同桌还在讲闲话,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见了,我不分青红皂白给了她一顿批评,所以她感觉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她,连
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几天她心里一直有这个阴影,没有露出过笑脸。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没有?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行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有着丰富复杂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问,改变了该教师对课堂教学性质的看法,引发了他的课堂教学观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观察、思考和反思的结果转化为切实的教育行为,他们的教育信念就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教学行为依据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不断优化和改善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当前,教师必须注重反思性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其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形成一些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支持这些理解和认识的教学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外显的理论,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产生变化,但这类知识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理论,这类知识在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当然,这两种理论知识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外显的理论可以转化为内隐的理论,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意识不到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论,因而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外显的理论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产生改变。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讨论,使外显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使内隐的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性教学强调通过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二、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来增进其对教学现实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关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比较著名的有埃拜(J.W.Edlby)模式和拉博斯凯(V.K.Labosk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学应由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反思性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其中,反思性计划是起点。拉博斯凯认为,反思性教学由动力环节(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行动环节(包括情景、过程、态度和内容)和结果环节(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决实践问题)。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当是由这样的四个步骤或者阶段组成: 动机阶段: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教师职业内部动机来自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则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
计划阶段: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动机及这一动机在适当条件下的强化,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酝酿。在计划酝酿过程中,教师个人和群体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教学实践加以不断的反思,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制定,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
行动阶段:即反思性教学计划的执行阶段。在行动中,行动涉及到具体的反思内容、反思的情景、条件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具体步骤、环节,教学反思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评价阶段:对教学反思行为的评价,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优化。
为了对反思性教学模式有更为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扮演一个双重的角色:一个角色是舞台上的演员,另一个角色是台下观众或者评论者。这种双重角色使教师能够发现他们潜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对自己的个体教学行为能够获得一种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认识,发现新的更好的促进行为变化的方法,了解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
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源于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强烈不满,即教师职业内部动机的强化,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适应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反思性教学的外部动机。这两种动机促使教师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和行动。在计划酝酿阶段,教师个人和集体因为有改变教学实践的强烈动机,产生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并进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在此一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诞生,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在行动阶段,行动涉及到内容、情景和过程,也就是行动的具体步骤、环节和细节,教学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条件,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这也许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发生的事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对行动的评价,应当考虑的,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的优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写作教学日志,听课和观摩,个案研究。
其一、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
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作为反思的基础。教师或者独自展开反思,或者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这种讨论很容易使教师从其同事那里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日志使教师经常地反思教学经历,教师也可以把日志作为自己教学案例的一个发展史的记录,以反馈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蹩脚的日志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记流水帐,一类是一般性经验总结。
通过记日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养成写教学日志的习惯,作为反思的手段,时常归纳、总结,往往可获得对自己教学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久而久之,一定能成为一名对教学充满热情、有自己教学特色和风格的优秀教师。
其二、听课与观摩
互动和交流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课能使教师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估,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课堂观摩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课堂观摩情况,教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改进方案,并再次回到课堂,直到取得相应的结论。课堂观摩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解放思想,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交流活动,以求发展。
其三、个案研究
教学个案是对教学实践的描述,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师与学生的行动、思维、感受。个案不仅仅是讲故事,在特定的个案里还包含抽象的理论和原则。个案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培养教师们对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权衡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从多重角度看待某一问题。个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师们熟悉有关概念,然后从所提供的个案中进行概念和结论的研究,同时使教师们寻求与概念和结论相关的问题,并使之与他们的直接教学经验相联系,就先前阶段的问题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深思和讨论,最后运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证,鼓励教师们为个案寻求可能选择的结论。
(四)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条件
在教学实践当中,反思性教学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和交流都是教师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内部动机作用的结果,内省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交流则诉诸于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无论是内省还是交流,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性条件都要求教师
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源于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对于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不高的教师而言,即使教学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也往往把责任归之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归之于家长素质不高和不配合,归之于社会、社区的环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缺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唤醒他们的职业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所任班级学生的成绩不错,而实际上,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以及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以牺牲学生休息时间和文体娱乐为代价,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记忆以应对考试,“好”的成绩完全是用时间磨出来的。当这些教师陶醉于学生成绩并把它看做是专业水平标志的时候,是否应该反思他们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做的事情,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远。
当教师由于责任感的缺失而导致教学行为不当时,学生受到的影响往往是内隐的、深层的,对其今后的发展势必产生长期消极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走向和进程。没有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增强,就缺少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反思性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时,教师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理论修养,并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一)反思型教师的实质
反思型教师代表了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进步。反思型教师强调教材与师生间的对话,由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而经验型教师只关心与教材的对话,认为教学过程是知识和信息的单向传输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在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推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怀疑态度。经验型教师依赖于机械模仿和经验习惯,顺从权威而又依赖已有经验。在教学实践上,前者把教学看成一门艺术,强调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一种技术性的控制过程。
(二)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
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领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其一、教学研究
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在认真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析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注意,对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自觉的教学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有了教学科研的自觉性之后,还应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过程,其中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规模比实验研究小,它主要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教师可独立思考,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参考有关理论、模式以及与学生座谈,提出设想,制定出计划;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试验计划以确定其有
效性。教师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
其三、终身学习
反思与不断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基础上。职业发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反思,一部分来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是反思的必要基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性教学能力,形成职业发展能力,而这一能力必须也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来培养。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需要精选几部重要理论著作,反复研读。专家学者的文章、相关教学研究的期刊也能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接触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促进教师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形成。教师也需要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将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纳入科研课题之列,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坚持自学是教师终身学习以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
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自我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会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学习经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教师职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探讨世界变化的观点并以一种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新的世界,进一步探讨态度信仰上的变化和新意义上的变化,然后探讨自身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述变化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职业观点,影响其团队观念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反思纳入这一动态的模式中,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师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师“反省性教学”中的作用。有的教师不能进行好的反思性教学,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而是他们自身的人格出了问题。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术性的,也不是具体的条条框框,我们必须按照人格发展的原理和特点来进行反思型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反思性人格的发展拓展了我们的反思型教师教育途径:反思型教师教育不单单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来进行的,也主要从教师人格发展的视角来进行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注
释
[1] Glatthorn.A..Teacher Development[M].In:LorinW.Anderson(Ed.).International Ency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Ltd.,1995:41.
[2]田爱丽.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中小学教师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4).[3]阮平章.试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4(10).[4]黄小平.教师教育的改革——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5).参 考 文 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9-55.[3]李金巧.杨向谊主编,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6]钟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7]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8]杨国燕.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9]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