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引导小学生读书
亲子教育经验交流发言稿
我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感谢你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谢你们对孩子精心的培育,耐心的照顾,你们爱岗敬业、不求回报的精神令人钦佩。
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读书的按照刘老师的安排,我给各位家长讲一下孩子是如何喜欢上读书的,是如何读书的。
一、身教胜于言传。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卡尔维特的教育,还有一些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关文章,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在引领着我。我觉得作为学生家长,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孩子也是,每个孩子的天赋、个性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给予孩子受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刻意的去模仿或者学习优秀孩子的成长模式。在周三的晚上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知道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问孩子,我也没怎么让你读书啊,你怎么就喜欢读书了?
孩子回答:我喜欢书中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能在书中得到好多知识……
孩子的读书,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直到孩子懂事,我都来没有给女儿讲为什么要读书的大道理,我自己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吃饭看,出发看,上厕所也看,一有空闲就想看几眼。我家的书架上、沙发上、床头上,卫生间里,触手可及的地方到处都是书籍和报刊,女儿从小满眼接触的都是文字。小的时候,我们常带着她逛书摊、逛书店、去图书馆看书,她常常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一架架的书籍,一逗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在书架前一站就不走了。孩子现在快8岁了,在学习上,我的态度就是不给压力,老师课堂上讲的听得懂,跟得上学习进度就行,但是孩子读书的习惯早已养成,对我这个采取“大撒把”教育方式的爸爸来说,还算是颇觉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现在晚上睡觉前,我第 1 页
们一家三口各自捧着书本或报纸静静地品读,非常的惬意。
二、对孩子的读书内容加以控制和引导
一是根据年龄段控制读书的内容,我所认识的同龄人,有了孩子之后都会给孩子买各种幼儿书刊,认字的,认水果的,认动物类的等等,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的年龄段学习的东西也不一样,像《儿童画报》一直陪伴着她长到6岁,虽然她还很喜欢画报里的故事,我觉得不适合她阅读了,就停止给她订阅。
一、二年级我们积极按照刘老师安排的读书计划为孩子购买和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每个假期带孩子到新华书店让孩子选喜欢的书,感受读书的氛围,每次到外地出发都会为孩子带书回来做礼物。今年又为孩子定阅了《小学综合阅读》《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好几种报刊。
二是引导孩子读书的方向,现在的阶段是少看童话故事和漫画类,且不说这些漫画书里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即便内容非常好,也不适合孩子经常阅读,读图与读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读图属于“速食”,几乎不经大脑思考,孩子看完了,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在她的脑子里留不下什么东西,还让大脑变得懒于思考了;读字则属于“细嚼慢咽”,需要思考,需要理解,需要记忆,然后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我建议多看儿童文学、科普知识和“大人”一些的书,孩子已经有良好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要比一般的孩子强,我喜欢看《特别关注》《人民文学》这样的书刊,有一次发现她也在看里面的一篇文章,描写一个红军将领的长篇人物传记,叫何健传奇,孩子告诉我她已经看两遍了,还能把大体的意思复述下来,我就知道,该把孩子看的文章档次再提升一下了。
今年2月份的时候,孩子在三人行上写了一篇小短文,基本上能做个总结:喝奶的孩子长不大
从小我就喜欢看故事书,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可到了2年级了,我写的日记和作文还总是干巴巴的,昨天爸爸给我讲了个小孩子喝奶的故事可笑人了,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就喝妈妈的奶,小时候啊,长的白白胖胖的,可是大了还在喝妈妈的奶,逐渐的比别的小朋友身体也瘦了,个子也矮了,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啊,孩子长大了,除了要喝奶,还有吃馒头,喝稀饭,吃很多有营养的食物才能长的更健康,读书也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长大,除了要看童话故事之外,还要上看天文下看地
理,并且,还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在读书中取得智慧,原来读书还是有大学问的啊。
三、合理控制读书时间,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读书是个好习惯,但不要死读书,兴趣广泛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孩子学过舞蹈,绘画,练过钢琴,打过乒乓球、羽毛球,现在正学电子琴,好多个项目学过之后也就半途而废了,但是学过、经历过,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家长最避之不及的网络问题,也是这样,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带着去烟雾缭绕空气浑浊的网吧体验一番,让孩子知道网络这种东西不神秘。现在孩子有自己专用的QQ账号,摩尔庄园账号三人行账号等等,每天有时间都会自己在网络上玩一会。这个学期,正式给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只要周末有空,就带她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大自然中去,一是锻炼身体,防止长期用眼近视,二是陶冶情操,感受自然风貌的魅力。12月11日,我们爷俩又骑着自行车去白旄镇沙窝栗行游玩,听脚踩落叶的声音,感受初冬的风情,回来的时候,经过苍马驾校,小家伙让我停车,在路边看天边的晚霞,看她在陶醉在大自然的惊喜和珍惜,我就意识到她的审美意识在萌发,她的感悟能力在提高,这与她长期的读书不无关系。
与一些孩子比,现在的孩子学习成绩还不是很优异,但是她已经在读书中获益了,她思维敏捷,心地善良,乖巧懂事,性格柔和,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偶尔还能蹦出几个清新脱俗的词汇,这都为后期的写作文及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一直对她充满信心。她也必将能够通过读书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低俗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引导孩子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1、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2、给孩子朗读优美的作品
家长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孩子感兴趣的作品一字一句的朗读给孩子听,能使孩子通过语言接受书籍的熏陶。给孩子朗读作品,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成人要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
3、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4、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成人应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成人在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5、故事表演法
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在成人的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孩子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孩子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孩子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会逐步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会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6、与孩子共同讨论书里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
在讨论中,家长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孩子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孩子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孩子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成人也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孩子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7、“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8、引导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疑难问题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例如引导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就适宜采取这种办法。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当你给孩子讲三国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片段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几章、第几页,孩子就会主动去翻书阅读。
9、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10、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三篇: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荆州市江陵中学杨建华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 1 - 2 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让学生在有了对课文独有的理解后,能通过自己的读把自己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这是培养语感和展示语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中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二、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
读的指导可分为指导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在“读好”中有读的情感上的指导和读的技巧上的指导,主要形式有追踪指导、情境诱导、推进式引导等。“读的有感情”首先要对课文有理解,有体悟,有感受,然后愿意表达自己的密咏恬吟、自我体验,愿意听自己的朗读的声音、语调,愿意被自己的朗读所感动。教材处理中。应抓住值得品味、诵读的语言,让学生好好地读,充分地读。教材中许多课文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图象来想象体会。如《王冕学画》中关于雨后荷花的描写。“大雨过后,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滚来滚去。”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我先引导学生通过找出自己认为特别美的句子,接着用投影机出这几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在句子旁边打出图像,要学生看、听老师朗读;最后关掉投影,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用头脑去“看”这幅图。这样经过几番读、听、想,学生渐入佳境,置身波光粼熘,荷花争艳的湖边,为这炫目的美而沉醉。这样,不仅对文中这几句话有了真切的理解,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还有必要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指导,比如要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句的重音、停顿,当然不同的学生朗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让学生读到哪一个层次,教师处理教材时心中有数。
三、恰当评价,促学生多读
以往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机械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等,缺乏的是在聆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正确抒发,或是在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次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导向意识非常重要。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的眼前浮现了什么。如:读夏明翰英勇就义的语段时,引导学生评;听了他的读,我好像觉得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夏明翰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读得好,我听出了夏明翰潇洒豪迈的英雄气概等等。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体现学生自主发的精神,要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强化朗读训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四篇:如何引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读书摘记
如何引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读书摘记
阅读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它引导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而教科书只是微微打开了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他点亮了孩子们去感知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阅读,让孩子们改变着自己,充实着自己。可是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读书漫无目的,随意性强。而真正的读书不仅仅眼到,还要做到手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边读边写,随时做读书摘记。如何引导孩子们做好读书摘记呢?我在教学生中到了以下几点,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做读书摘记的习惯
孩子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没要求做摘记,这是“磨刀”阶段,要牢固掌握好基本的字词,为以后阅读摘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拼音阅读让孩子们认识奇妙多彩的世界,无论是小人书,图画书还是漫画书,无拘无束,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们喜欢读的都行,主要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便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做读书摘记。我充分利用每周中的一节阅读课进行具体指导。万事开头难。如有一节阅读课我是这样上的,先布置预习作业,就是让孩子们每人找一篇写人的文章,或从自带的课外书中找,或从学校的图书室里查阅,只要是写人的文章就行,如《我的爸爸》,《一个熟悉的人》,《难忘的一个人》等等,先准备好阅读材料,然后在阅读课上我把摘记的重点板书写到黑板上。1你读的那篇文章有没有写人的外貌?把写人的外貌的词语写下来。2文章里那些词语写人的动作?动动脑筋找出来并写下来。3文章里有没有带有好像、像这样的句子?有就写下来。4你读的文章里的那个人怎样?你喜欢他(她)吗?说说,写下来。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了思考的方向,有了摘记的内容。在这过程中,我随时给与个别指导。自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贵在坚持”,“破茧成蝶”要经历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方才看到她的美丽。也许开始摘记的词语并不优美,节选的段落并不精彩,发表的感想甚至于幼稚可笑,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孩子们在做了,只要去做,就会越来越好,坚持下来就是习惯养成的良好开端。
二从应用中认识到摘记的重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去做,读写才会有动力,让摘记成为他们写作的良师益友。记得刚开始练习写话的时候,有的孩子愁眉苦脸,一节课下来写不上两句话,还东一句西一句没主题,现在就进步多了,他们渐渐学会利用读书摘记里的好词好句,优美诗词。我把写作课安排在阅读课后面,读了写人的文章,我就让他们也学习写人,读了写景的,就练习写景的,习作从简单的模仿开始。作文课不再让他们恐惧害怕,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多摘记,多摘好文章,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书摘记的日积月累。
三,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读书摘记带来的快乐,我在每一节阅读课后都进行小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孩子们交换阅读摘记,自由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摘记小组,发给流动红旗,选出班里的摘记小能手,在班上阅读读书摘记,我给与讲评,师生共同讨论,指明摘记的优点和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随后在班上举办读书摘记展览,读书摘记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有了借鉴学习的榜样,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共同分享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摘记成果让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幸福。更加促进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四 读书摘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大,知识水平、阅读能力的提高,摘记习惯逐步形成,读书摘记不再局限于课堂阅读课,课外阅读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摘记内容也由最初的歪歪扭扭的丑小鸭,逐步长成欲展翅飞翔的雄鹰。我不再做婆婆妈妈般的指导,只是定期的收
上来批阅,根据摘记情况,给与个别具体的指导,优秀的自然要贴到读书摘记专栏,我在批阅中给每个人写上鼓励的话语,既是激励,也是奖赏。
总之,读书摘记不管是习惯的养成还是摘记内容的积累,都是一个慢功夫,不可急于求成,既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既有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有课堂内容的拓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落到纸上的都是孩子们思考沉淀的结果。或是一个精彩的词语,或是一个形象的句子,或是一段精彩的描述,甚至于幼稚简单的思想,都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中熏陶着他们。“润物细无声”,那一本本读书摘记陪伴孩子们成长、进步。
诸城皇华镇柳林小学
王霞
第五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必斯营子总校
于海英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李克强总理指出,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现在,全国各地正积极推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系列活动。而学校更是把读书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学生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读书,则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我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像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等。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并让学生自己推选图书角的小负责人,建立班级借阅制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同时,集体到图书馆借阅,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我不仅平时加以及时表扬,在学期末还授予这些学生“读书之星”的称号。
二、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多都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所以我们可以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向家长发出倡议,让他们和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们也肯定会支持这项读书活动。有了家长的监督与支持,许多家庭都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
三、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在学生读书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 “读好书”,所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甚至一部分家长经常和我提起: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师责无旁贷。我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部分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参考。如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水浒传》、《朝花夕拾》等课外阅读书籍和名人传记,散文等智慧类书籍。在这些著作中,学生们可以追随大师的足迹,聆听先哲的教诲,领略名人的风采。这些书既能让学生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又能让他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就会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激励语言的积累。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利用早读、读书课、语文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演讲比赛、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接龙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并在班内定期评比“阅读大王”、“积累明星”,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
五、指导阅读方法
我在指导他们阅读时告诉他们,读书要通过“三要”: 一要有书可读。我建议学生每学期都要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并且号召学生资源共享,彼此换着读。同时,我在班里设了一个图书角,还定期向他们推荐图书馆的好书,让他们阅读,讨论,谈心得。
二要摘录语句。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在文章中起着描写细腻,衬托点缀的作用。我让学生设立一个“好词好句”记录本,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或片断摘录下来,和同学互相传读,互相欣赏,教师定期检查。在学期结束时,每人都已记录了一本,有的还有两本以上。在写作时,学生就会在文章中恰当地用上这些词语和句子,作文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要学会仿写。课文和课外读物的文章一般都是段落分明,条理性逻辑性较强的文章,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但我在训练他们仿写时,提出了“三不”的要求:①不将原文内容改头换面。②不照抄原文的特定环境的词句。③不将原文的人或事物生搬硬套。我要求学生仿写的是别人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仿人家的词语用得优美生动,文章内容具体等。由于要求学生仿方法不仿内容,写作时,学生可以任意发挥,写出的文章精彩纷呈。
四、要记录读书心得
在读书之后及时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是我们读书的一种较高的层次,是最能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
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我们教会学生读书,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