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用鼓励来提高孩子学奥数的兴趣(精选)
如何用鼓励来提高孩子学奥数的兴趣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具有责任心家长的希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但是如何达到上述的目标,一直困扰着家长和学生。看过很多文章,在论述如何从兴趣出发学好功课。但大多是从理论谈起,结合一些小的实例来说明,当针对自己的孩子时,依然无从下手。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孩子呢?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路,就以学习奥数为例,来和大家探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
一、抓住时机,在玩中培养,在学中培养,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引导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两岁半时,我常常带着孩子在街上玩耍。虽然是玩,但我不会失去任何机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拉着孩子的手,我蹲下身来,笑眯眯的告诉她,闺女,我们两个数数,看看到家一共用几步好吗?那个时候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是感兴趣的,这种第一次的尝试,她看到了“兴趣”,于是欣然接受。我开始数数,1、2、3、4„„当数到10、11的时候我加重了语气,语速也变慢了,尤其是10-19时我把11,12,13„„中的10说的很重,当20的时候把其中20说的再加重些,一直到家,都把十位读重音,这样做主要是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找到规律,从而达到孩子将来在做事情,做功课时,找规律的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引导和培养,不用教孩子便可以自己从1数到99了。到100时就可以直接教给孩子怎么数了,因为那时孩子已经知道数数的规律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思维开始活跃,这个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开始引导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在图书大厦,我突然看到一本1000个思维游戏,于是想到孩子。回到家中,从中找到了一个小游戏,认为可以引导孩子。于是开始做引导前的准备。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布口袋里面有4个黄球,3个绿球,2个白球,1个黑球,每次抓两个球,哪个球抓的最多。我准备了一个空箱子,做了4个黄纸球,1个黑纸球把题目简单化,让孩子摸,每一次摸三个球,哪个球摸得次数最多。显而易见,黄球必然摸得次数最多,然后再加其它颜色的球,最终让孩子得出结果。玩的时候,注意了,孩子喜欢表扬的心理,让她摸黄球,再表扬她,使她兴趣昂然。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由上述两个小事可以看到,培养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孩子,在这两个游戏中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给她学习,因为我们在玩游戏。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就在游戏中,就在生活中。同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作为家长也要和教师一样从实际出发,多创设符合孩子特点的、与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使孩子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家长也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孩子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二、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解决问题,一起享受成功
“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呀?”这是家长经常听到的问话。很多家长回答:“自己想”又或者看看题以后开始讲解。我不是这样解决的。“哦,不会呀,闺女对奥数的题很感兴趣呀,怎么我闺女也有不会的题呀!你肯定是没有好好读题,没有好好分析吧,你应该会做的,来,我看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心理暗示,让她在心理上接受我对奥数有兴趣的概念。看后,我说“要不这样吧,我现在有事,你先给我读读题我听听。”看主要是分析孩子是不是真正不会这道题。如果孩子并不是不会,而是思想意识的懒惰,又或者是孩子没有仔细读题。我采取以下方法。“我没有听清楚,你能再读一遍吗?”“你看,爸爸真的老了,这次倒是听清楚了,但没有明白,你给我讲讲好吗?”只要孩子多读几遍,自然会明白这道题的。“爸爸,不用你给我说了,我明白了,知道怎么做了,我去做了。”“我就说嘛,你应该会的,我闺女的脑袋瓜子应该没有问题,比爸爸聪明多了,就是没有认真读是吧,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先认真读几遍好吗?给孩子一个鼓励的话,并且告诉孩子如何做。”哦,这道题确实很难呢,爸爸没有想明白,你能给爸爸当一回老师吗?“嘿,孩子,你真厉害,居然把爸爸不会的题讲明白了,以后我要向你学习呢。”通过孩子的讲解,看看孩子是不是真正明白了。还有,把自己降低一点,并不会丢掉做家长的威信。“今天真是有收获,以后我们还这样做好吗?”把孩子当成朋友,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要用商量的语气。当孩子真的不会时,就需要引导孩子去分析题而不是告诉她。记得一次奥数作业题,孩子想了好久没有想出来,就问她的妈妈,作为老师的妈妈并没有去讲题,而是讲起了1+1=2.“孩子,我们现在一起做几道题好吗?1+1= ;(6-?)+1=;(?+?)+1=;(8-?)+(2x?)=2?”“哈哈,妈妈这个我要是不知道不就傻了吗”“恩!”我清楚你知道。现在这道题,实际上就是1+1=2,只是题里没有1和1这两个条件,你可以通过题的已知条件来找到1和1.我相信你会找到的,你能去再看看吗?“给孩子一个思路,让孩子不禁锢在某一种思路上。最后,给孩子一个好的结果。”我的闺女就是棒,实际上还是你自己分析出来的是不是!“
孩子在巨人上课以来,我和她的妈妈从来都是陪着孩子上课的,从不缺课。回来以后,也想尽办法让孩子和我们一起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她给我们“讲课”。通过她的“讲课”来发现孩子的问题,来发现孩子是不是听明白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当一道题有多种解决方法时,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她们认为当老师是一种光荣,是一种权威,她们愿意当老师,尤其是给父母当老师。通过此方法可以保持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是保持他们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您可以装作一无所知,让孩子给您讲讲奥数新课,必要的时候一定要问他为什么。在给您讲明白的同时,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还会产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其实学习也是玩,是玩的高级形式,不要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与玩对立的事,不要让孩子也认为不动脑筋的玩才是玩,其实玩如果只是简单的四肢运动,孩子会玩的很空虚,比如篮球运动它不是纯粹的玩,而是技巧和智慧的较量,如果玩的游戏没有难度,相信孩子都不喜欢玩第一关,一样的道理,奥数有点难度才比课本知识更有趣,更体现智力的角逐。
三、珍惜的点滴进步,建立学习动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说起进步,好像很多家长的概念是考试成绩比以往高。我不是这样理解的,我感觉只要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就是进步。比如,当孩子在上课以后我会说这样的话,“闺女,你今天的发言比上节课准确,说明你对老师讲的题理解的比较深刻。比上次进步了”。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我会这样做,看孩子在哪方面比以前进步了,让后夸赞她。并不是批评说服。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到那时,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需要强调的是,做为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了,能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作出一定努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既作出努力,又有进步的“过程” 本身,就是效果和成绩。就应当鼓励,家长不要老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教学,应当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乐趣而不是压力。
四、配合老师,采用直接参与的手段提高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尤其是加强操作。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做为家长一定要充分和学校教育配合好,当孩子从课堂上走向现实生活时,多利用直观去给孩子设计情景。比如当你了解到孩子在学行程问题时,可以坐上车和孩子一起做一下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等等,让孩子亲自去感受,在感受时加以巩固。又如角的概念,“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可以带着孩子做荡秋千,并照下照片让孩子去理解:“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孩子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最后,兴趣对孩子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今后学习方向和职业的选择。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眼界就越开阔,对某些学科
就越能理解得全面和透彻。因此,做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二篇: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呢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
一、抓住时机,在玩中培养,在学中培养,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引导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两岁半时,我常常带着孩子在街上玩耍。虽然是玩,但我不会失去任何机会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拉着孩子的手,我蹲下身来,笑眯眯的告诉她,闺女,我们两个数数,看看到家一共用几步好吗?那个时候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是感兴趣的,这种第一次的尝试,她看到了“兴趣”,于是欣然接受。我开始数数,1、2、3、4„„当数到10、11的时候我加重了语气,语速也变慢了,尤其是10-19时我把11,12,13„„中的10说的很重,当20的时候把其中20说的再加重些,一直到家,都把十位读重音,这样做主要是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找到规律,从而达到孩子将来在做事情,做功课时,找规律的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引导和培养,不用教孩子便可以自己从1数到99了。到100时就可以直接教给孩子怎么数了,因为那时孩子已经知道数数的规律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思维开始活跃,这个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开始引导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在图书大厦,我突然看到一本1000个思维游戏,于是想到孩子。回到家中,从中找到了一个小游戏,认为可以引导孩子。于是开始做引导前的准备。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布口袋里面有4个黄球,3个绿球,2个白球,1个黑球,每次抓两个球,哪个球抓的最多。我准备了一个空箱子,做了4个黄纸球,1个黑纸球把题目简单化,让孩子摸,每一次摸三个球,哪个球摸得次数最多。显而易见,黄球必然摸得次数最多,然后再加其它颜色的球,最终让孩子得出结果。玩的时候,注意了,孩子喜欢表扬的心理,让她摸黄球,再表扬她,使她兴趣昂然。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由上述两个小事可以看到,培养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孩子,在这两个游戏中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给她学习,因为我们在玩游戏。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就在游戏中,就在生活中。同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并使之趋于稳定。作为家长也要和教师一样从实际出发,多创设符合孩子特点的、与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使孩子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家长也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使孩子以愉快欢乐的情绪进行学习。
二、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解决问题,一起享受成功
孩子在课外上课以来,我和她的妈妈从来都是陪着孩子上课的,从不缺课。回来以后,也想尽办法让孩子和我们一起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她给我们“讲课”。通过她的“讲课”来发现孩子的问题,来发现孩子是不是听明白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当一道题有多种解决方法时,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她们认为当老师是一种光荣,是一种权威,她们愿意当老师,尤其是给父母当老师。通过此方法可以保持孩子学习奥数的兴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是保持他们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您可以装作一无所知,让孩子给您讲讲奥数新课,必要的时候一定要问他为什么。在给您讲明白的同时,孩子自然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还会产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其实学习也是玩,是玩的高级形式,不要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与玩对立的事,不要让孩子也认为不动脑筋的玩才是玩,其实玩如果只是简单的四肢运动,孩子会玩的很空虚,比如篮球运动它不是纯粹的玩,而是技巧和智慧的较量,如果玩的游戏没有难度,相信孩子都不喜欢玩第一关,一样的道理,奥数有点难度才比课本知识更有趣,更体现智力的角逐。
三、珍惜的点滴进步,建立学习动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说起进步,好像很多家长的概念是考试成绩比以往高。我不是这样理解的,我感觉只要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就是进步。比如,当孩子在上课以后我会说这样的话,“闺女,你今天的发言比上节课准确,说明你对老师讲的题理解的比较深刻。比上次进步了”。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时,我会这样做,看孩子在哪方面比以前进步了,让后夸赞她。并不是批评说服。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到那时,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需要强调的是,做为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了,能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作出一定努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既作出努力,又有进步的“过程” 本身,就是效果和成绩。就应当鼓励,家长不要老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教学,应当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乐趣而不是压力。
四、配合老师,采用直接参与的手段提高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办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尤其是加强操作。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做为家长一定要充分和学校教育配合好,当孩子从课堂上走向现实生活时,多利用直观去给孩子设计情景。比如当你了解到孩子在学行程问题时,可以坐上车和孩子一起做一下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等等,让孩子亲自去感受,在感受时加以巩固。又如角的概念,“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可以带着孩子做荡秋千,并照下照片让孩子去理解:“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孩子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最后,兴趣对孩子的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影响着孩子对今后学习方向和职业的选择。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的眼界就越开阔,对某些学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和透彻。因此,做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三篇:五年级孩子如何快速提高奥数成绩
五年级孩子如何快速提高奥数成绩 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正式成为小升初的预备军。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到了五年级,我们面对着怎么样的奥数学习形式?我们如何学习奥数最有效呢?学而思李海君老师在和家长互动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给新五年级的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学习内容的变化: 范围扩大,难度加深,竞赛成绩意义重大
总结近年来的小升初,五年级的成绩,尤其是五升六的成绩,对孩子的小升初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从五年级开始,奥数的学习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逐渐和孩子们见面,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历年来小升初数学考察的重点,更是孩子展现实力的最好证明。较之四年级,五年级的专题增加了数论,几何问题,比例解行程问题等,这些知识点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对奥数学习力不从心,拿不出学习该有的节奏。另外,在难度上的加深,梯度也十分明显,孩子一定要在学习上花更多的工夫。
在竞赛上,五年级,尤其是五年级的下学期,各类竞赛接踵而至,证书的公信力也逐渐提升——学而思杯、华杯赛、希望杯、走美,等等。应该在这方面予以重视。学习方法的变化:善于总结,稳扎稳打,力争突破
进入五年级,一定要明确这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因为六年级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小升初复习,因此五年级时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话,那我们到小升初时也会力不从心。在五年级上学期,这是一个完全接纳新知识的阶段,数论,分数百分数,比例问题等重点,难点内容的增加,对我们这个阶段的要求就是总结知识点,而不是传统的“听课,完成作业”。面对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我们留下的问题会很多很多,题目的变化也会多种多样,我们要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的联系,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出不同,总结越多,思考越多,超越也就会越多。
五年级上的建议:有自己的归纳整理本,坚持每日做一题,懂一题,将错题滚动练习,将知识点网状化,不懂就问,举一反三。
第四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张明月
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第五篇: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奥数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进深奥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内容及活动安排:
第一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通过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次
活动内容:规律填数
活动目的:进一步进行规律填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找到一个数列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三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四次
活动内容:简单推理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中一些“逻辑推理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在许多问题中找到关键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五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六次
活动内容:应用题
(一)活动目的:通过应用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解一般应用题的方法,会解一些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七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八次
活动内容:算式谜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算术运算式子的研究,依据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判断推理,从而把算式补充完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九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次
活动内容:变与不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加、减、乘、除法的研究,了解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一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二次 活动内容:错中求解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错中求解”的研究,使学生在熟悉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隐含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结果。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三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四次
活动内容:合理安排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合理安排的研究,使生掌握统筹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五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六次
活动内容:简单排列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简单排列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一些简单解法。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七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八次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和倍问题的研究,使生了解什么是和倍问题及如何解和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十九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第二十次
活动内容:有趣余数
活动目的:通过进一步对有趣余数的研究,会解此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形式:讲解、分组练相结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七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累积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前提,能力和态度又反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冰山有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和隐藏在海面以下的“冰山基座”,浮在水面上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隐藏于水面下的看不见的部分则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它是支撑着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数学学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形成显性部分,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的领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能力以及数学观念态度等作为数学学习潜力的隐性学力。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隐性学力的形成,有一个从模仿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内隐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学力的获得,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是关键。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多地关注了学力的显性部分,而对隐性部分有些忽视。“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需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只有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之。所以,问题情境的形成表明了学习任务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适应又不适应。完全适应或完全不适应的状态都不构成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又可以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中引进。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课堂上事先由一名学生准备好故事.在数学课堂上自然的引入故事,通过活动来教育感染学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
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
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成立背景
我党在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上分别提出了“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新课程理念把“育人为本”确立为教育观,“人才多化,人人能成材”确立为人才观,把“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作为教育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我校狠抓“小事工程”,今年,又倡导理科教学,而数学是立刻之基。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决定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委员会,旨在引导、激励各小组更好的开展工作,使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经过近一个月的酝酿,最后,决定将委员会名称定为“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指引作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二是,代表发起者。发起者名叫史纪鑫,甘肃镇原人,地处中国北部,因此,取了一个“北”字,“极星”含有(纪鑫)的谐音。
二、教育理念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文化价值
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四、理论指导
以《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修订本)理念为指导
五、总体目标
1、通过委员会指引、激励,培养一大部分数学爱好者、研究型学生,尽早发现一些数学上有天赋的学生。
2、通过模拟课——当小老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胆量、表达、思维、组织、合作、交流等各种素质。
3、通过小组长、大组长、课代表、数学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高部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每位学生亲身体会自己的价值,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形成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健康心态。
5、通过各组员、小组长、大组长、数学辅导员、课代表、学习委员及数学老师,相互间合作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合作、交流能力。
6、通过《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从而形成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7、通过设立创新奖、奥数奖、记忆奖、进步奖、优秀奖、鼓励奖、突出贡献奖、书写工整奖、先进工作奖、模范带头奖、小老师奖、多次完成目标奖、积极回答问题奖、等奖项。全面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积极地、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
8、通过全方位的激励,使每位学生在这里感受成功的喜悦,分享成功的快乐。
六、管理模式(见邮箱)
(一)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堂管理模式
(二)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课外管理模
(三)学生个体交流示意图
(四)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委员会领导机构
(七)评价体制
以鼓励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全面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八)岗位职责
1、顾问:对委员会的整体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2、主任:主持委员会全盘工作。
3、副主任甲:负责组织数学辅导员,在空当时间对数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同时指导检查员的工作。
4、副主任乙:负责指导文书、会计、记录员工作。
5、文书:负责起草各种计划、制度及奖励决定。
6、会计:负责账务及经费管理。
7、记录员:做好每次会议记录及小老师课的听课笔记。
8、检查员:负责检查各组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考核工作。
9、数学辅导员:在数学老师不在时,指导学生学习,解决共性问题。
(九)远景规划
1、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质。
3、丰富文化生活,给学生中学阶段留一点美好的回忆。
4、帮助后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一大部分尖子学生。
5、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6、建立网站,在网上互动学习。
(十)活动经费
1、发起人每期捐款50元。
2、其他学员自愿捐款。
(十一)其他方面
1、先成立“北极星数学兴趣小组初一(4)班委员会”进行试验。
2、委员会顾问请包级领导和班主任担任。主任由发起人史纪鑫担任,其他委员在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3、委员每期更选一次。数学辅导员半学期选一次。
4、奖品为学习用品、书籍、励志图画等。
5、《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共分三部——学前版(六年级一下)、初级版(七~九年级)、中级版(高一~高三)。在近一两年内,先争取完成《数学与生活》校本教材的初级版编写工作。内容可面向全体学生收集,投稿人写清姓名、班级、内容出自的刊物名称、作者、出版时间、页码。
(十二)《数学与生活》基本框架
一、数学家小故事(了解数学家的生活,奋斗历程及相关贡献)
二、有趣的数学(数学谜语、数学幽默、趣味数学题)
三、神奇的数学(探究性题,主要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感受数学的理性美、深邃美)
四、统计中的数学(博弈、概率与统计方面的问题)
五、有用的数学(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问题)
六、先进的数学(几何画板应用、幻灯片制作演示、Photoshop C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