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步。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该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1.小学生需要赏识激励,犹如禾苗需要阳光雨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只要教师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起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责罚是一种严肃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缺点的方式,那么赏识激励则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更好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能敏锐地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抚、鼓励,或者嘲笑、讽刺,甚至轻视。他们也常常以甜笑、发怒、任性、固执,甚至采取逆反心理来反映自己内心的感觉。孩子首先需要的是自尊,这一点与成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的自尊得不到周围人的肯定,就会被迫在一种“屈辱”的心态里学习与生活,其结果可想而知。
2.赏识激励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我们老师能否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不断培养、开发。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蓝天白云,像神奇的魔术师,变幻无常;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任人随意翻滚„„在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老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想像、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的奇异的童话。
总之,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用鼓励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浅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浅谈正强化与负强化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与作用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励方法可以根据性质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当员工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利益时,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如口头表扬该员工、在大会上表彰、颁发证书,或者发放奖金、奖品等。这种当员工出现好的表现时就进行奖励的激励方式就是正强化。显然,正强化可以激励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而所谓负强化,是当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规定,其行为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时,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阻止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对员工不好的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惩罚,以防止再次出现此类情形,这样的激励方式,就是负强化。显然,负强化也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当一种为的出现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时,人们自然就不会重复这种行为了。
所以说,在企业中,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只是两者相比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简单来说,前者是鼓励好的,而后者是惩罚不好的。
在企业管理中,明智的管理者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正强化手段来激励员工,而且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正强化手段,让企业花费较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却使得大多数员工各得所需,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明智的管理者也会慎重使用负强化激励手段,过于频繁的惩罚会导致员工对管理者及领导产生消极、躲避、不满、对立、抵触等情绪,会影响其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企业管理如此,教学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管理学生,我们也可以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教学中的正强化,就是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比如,在学习上,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齐且正确率高、考试成绩优秀;在生活中,关爱同学、帮助老师、尊敬师长、班级荣誉感强、拾金不昧、打扫卫生积极等。当同学出现诸如此类的行为时,教师及时发现并予以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状奖品等,就会使这些受到奖励的同学产生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重复这类行为,甚至做得更好,以期再次得到奖励。同时,教师的鼓励也会让同学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教学中的负强化,就是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比如,在学习上,上课不遵守纪律、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吃东西、不认真听讲、不回答问题,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乱七八糟、错了许多;在生活上,欺负弱小同学,不尊敬师长,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违法。此类行为出现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这就是负强化。同学们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就会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后不能这样做了。同时,批评教育会使同学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使同学自觉地不再重复此类行为。
可见,教学中的负强化和正强化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辨是非,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来说,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为什么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呢?这就与学生的心理有关。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兴奋、高兴、满足、自豪的正面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口头表扬时,他就会产生自豪的、快乐的情绪。说不定他还会回家告诉家长:“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这样,他的家长也很有可能也表扬了他,这就更能激发起他自豪、快乐地情绪。当一个学生被授予荣誉称号了,获得了“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等奖励时,这种自豪、欢乐、甚至自信的情绪就会持续更长时间,因为他的行为获得了肯定,并且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超越了其他人,获取了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得到了书面的证明。这种激励带来的情绪变化也就更大、影响更积极。而负强化会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抗拒等的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后,他就会产生难过、羞愧的负面情绪,回家以后生怕父母知道了这件事,还想瞒着父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生产生了羞愧、没面子的情绪,在潜意识里,实际上是抗拒这种情绪的来源的。也就是说,他在抗拒着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在心里责备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这种情绪显然是消极的。虽然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但是带着这种情绪,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去做,而过多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沉浸在羞愧、难过、抗拒的情绪里不可自拔,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救了,干脆任其发展了。
所以从情绪上来看,正强化的作用要优于负强化的作用。虽然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但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更愿意接受积极健康的情绪,比较抗拒消极的、恐惧的情绪,所以虽然他们在负强化出现之后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但在潜意识里是存在抗拒和抵触情绪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负强化只是暂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如果长期采取过度的负强化,那么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抵触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当然,在学生犯错误时,一定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将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使用,积极采用正强化,慎重采用负强化,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和教育教学效果。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对于管理班级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在带班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一开始时管理班级效果并不好。
开始带班的时候,我以“严师出高徒”为信条,在班级管理上以批评教育为主。我总是看到同学们的不足,然后提出批评,令其纠正。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同学们的干劲渐渐消失,班级氛围不够活跃,同学学习的劲头也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该批评为表扬,在课堂上口头表扬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做题做得又好又快的同学;在作业中书面表扬和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并会给优秀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红花”。采取这样的手段几天后,效果果然不错,受到表扬的同学很高兴,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作业本发下去的时候,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看自己有没有小红花。同学们写作业的劲头足了,作业也写的认真整齐了,平时的表现也好了。
看到班上孩子们的笑脸,我很欣慰。反思之前的班级管理进程,我发现,表扬比批评来的有用,奖励比惩罚来的有用。我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孩子们是要引导的,而不是要压制的。课堂不是强行把同学们关在教室里灌输知识,而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有趣起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让兴趣成为他们的老师,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开心快乐地学习。
看来,不管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角度,教育学生还是应该主要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并以负强化手段为辅助,多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大里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独立的性格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学生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表扬,多一点的肯定。教书育人是百年功业,我们的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一名同学的一生,所以,给孩子们有益的帮助和指导,以一个好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我们将会让孩子们的人生变得不同。
第三篇:赏识具有激励作用
赏识具有激励作用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 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力量倍增。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第四篇:浅谈对小学生的赏识教育
浅谈对小学生的赏识教育
作者:禄丰县金山镇小学兰斯杰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但在教育中,由于缺少表扬与鼓励,学生难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会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造成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因此,教育者应多运用赏识教育,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但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关键词:赏识;期待;理解;信任;尊重
所谓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说,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认为,所谓强化,是指在条件作用中,凡是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就是强化物;而强化物又可以分为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其中由正强化物所形成的强化作用就称为正强化。我们可以把赏识看成是一种正强化物,赏识使用在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之后,鼓励他继续表现这样的行为,就是一种正强化的教育。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得到的。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赏识通过对个体成功面的肯定,能给个体以自尊和自信,使个体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它是成功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和谐的成长。那么,当今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否注重赏识教育呢?在实习期间,笔者对此做了一些调查。有的学生反映,在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受到教师表扬、赞赏的只是少数、固定的几个优等生,在教师眼里,这些被默认为好学生的孩子,通过教师的眼神、音容和笑貌而不断受到激励;而对于中等生这一群体,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被教师所忽略的,有的教师觉得管不管他们,也就一个样,反正是不上不下,于是就放任他们;对于后进生要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就更加的困难了。由此可见现代教育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到赏识,大部分学生被忽略,一小部分学生受到打击,现代教育呼唤赏识教育。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一、形成积极的期待
期待是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往往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之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很多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是否存在良好的期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学业的成败乃至今后人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很多教师都没有明确意识的到自己的期待,也没有可
1以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己的期待,给学生传达出期待的信息,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也产生直接影响。
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纪律差带来成绩也不理想,是同学们眼中的“坏小子”,大家都看不起他,严老师找他谈了好几次也不见改,真是拿他没办法。严老师发现他体育方面比较好,于是,老师就让他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他开始对自己没有信心,老师对他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最后在比赛中他不负众望,铅球获年级组第一,垒球获年级组第三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老师在班队课上表扬了他并且表示,希望他平时表现也能和运动会上那么出色,今后还能为班级争光。也许是老师对他的这种积极的期待,他慢慢有了改变,刚开始还不能完全管住自己,在严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最后终于管住了自己。后来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不再是他们眼中的“坏小子”了,从而帮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这个成功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这种积极的期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二、宽容谅解学生
由于小学生个方面的认识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迷惘、困惑甚至挫折,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学生间总是存在差异的,作为教师不应该以一个尺度去衡量他们的表现,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学生。
比如,在一次考试完了以后,教师的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考九十分的那几位学生,而应该回过头去看看,哪些学生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不管他是考六十几还是七十几,都是一种进步,这时教师就该对这些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这个时候表扬远比训导和惩罚来的有效,后者只会让学生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会逐渐消失。只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对他们还是有信心的。使学生认识到其成功的价值后,会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样要求进步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因此,教师们不必吝啬你们的赞美,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一些赞美,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充分信任学生
“我能行”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学生才能不断获得成功。但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在抱怨自己班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是学习不认真,课上也不认真听讲,整天吵吵闹闹,惹事生非,作业老是拖拉,和他讲过几遍的问题还是弄不清,实在是对他们束手无策。于是长此以往,教师对这样的学生只能骂了再骂,批评了再批评,大家都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自己真的是什么都不行,其实这些学生的“差”和教师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这类学生大都是缺乏自信,而失去了信心就等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失去了信心,又怎能让学生自己树立起信心呢?“学生一千次摔倒了,做老师的要坚信他一千零一
次地站起来。”要让学生自信,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多鼓励、赞赏,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尝试,从而在心理上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提高自信,消除他们心理的种种顾虑,使学生在“我可以”,“我能行”的情绪中,热爱学习,树立自信。
四、尊重学生
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当学生有错时,在大庭广众下批评。比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教师会采取点名批评和罚站的方式。若走近他,敲敲桌子,摸摸他的头,或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他会心存感激,也有内疚,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同时又让他受到了教育,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一个班集体中,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后进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为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更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树立新的精神支柱。对于他们的各方面,教师不应给予全盘否定,哪怕只是一个做得好的方面,也应给予赏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力量。
同时,在赏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第一,有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较片面,把赏识教育等同于简单的表扬。实习期间,听过不少小学教师的课,无论是什么课,只见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会说:“你真行”“你真棒”“很了不起”。显然这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把赏识教育等于表扬。虽然这些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赏识后会增进进取心和自信心,但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他们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从而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这样的赏识教育也就适得其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说出学生的表现与成就,把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给予表扬。这样的表扬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发自教师内心,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第二,有些教师在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避免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赏识教育方法的运用应注意弹性,我认为批评也可以成为赏识的一部分,只要讲究艺术。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要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从而激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它们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其它教育方法并行,并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作为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运用赏识教育,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学生接受来自老师的赞美和赏识,不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而且能产生一种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坚持不懈地作出种种努力,向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前进,当他们获得成功之后又得到教师的赞赏,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彭书淮.天才书: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天才儿童[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5.周宏.赏识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6.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刘晓东.儿童教育初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8.王耘等.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第五篇: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1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实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追求优质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我校自起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激励·赏识教育活动。一年以来,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逐步规范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优化育人环境,创设激励性学校文化。
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在楼道、办公室、教室、宿舍、餐厅等活动场所的墙壁悬挂张贴含有激励、勤奋、理想、诚信、责任、自信等方面的名人名言300余幅,不断美化环境、绿化校园。如今,校园内古柳成群、绿树成荫,花香飘溢;中外名人画像及名言警句分布在各教室上,时时润香全体师生。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创办法制专栏、卫生专栏、安全专栏、班级量化评分栏、德育学习专栏;利用表彰栏每学期进行学习标兵、优干、三好学生的图片展览;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素质标准。一年多来,我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努力探索了一点新方法,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每周一下午第八节课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学校政教处要求老师们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形成完备的心理健康活动
为了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我们还
三、建立三级教育潜质生档案,实行德育导向激励政策。
我们潜质生的教育转化看作是强化“激励·赏识”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早在就实行“三级潜质生教育”制度,分校级教育生、级组教育生、班级教育生。分别由政教处和团委、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教育工作,重点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自信心;帮助学生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以及帮助学生告别不良习惯。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潜质生的积极因素,善于发现潜质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潜质生的优点。并定期召开教育生会议,做好跟踪调查及教育。
活动实施二年多来,大批的潜质生得到了成功的转化,有的甚至成为了优等生。学校的整体校风与学风都实现了根本性的好转,高考大捷与20xx年高考、学考的双丰收就是很好的佐证。特别是岳玉君、何磊、孙涛等20余名在入校成绩低于356分的情况下,通过激励赏识教育,无论是自信心与成绩都有明显改观,在今年的高考中均考上本二以上的高等院校。
四、设立“知心书屋激励教育专柜”,大力宣扬读书之风。
学校先后投入近10万元为学生添置一些有关激励教育和励志教育方面的书籍供他们借阅,此举不仅为广大师生积极营造“莲香入户听书声”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为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五、抓好系列爱校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我校的爱校教育根据新邵八中校史较长、传统校风正,走出的人才多的特点,我校又着重抓了三件事:一是宣讲学校历史、办学成绩和发展前景。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引导和激励全校学生“学做真人”,做到文明、活泼、好学、向上,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二是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如刘超强、肖胜全、刘小山等,他们在我校读书时,就是一个发奋向上、品学兼优、体魄健壮的出类拔萃的好学生。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倍感亲切,受到鼓舞,得到启发,激励学生在该校学习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发奋进取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设立校级“阳光看台”,表彰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结合每期期中、期末
六、组织各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担任班级中的一个职务。为学生
七、改革教学理念,实施激励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新课改
八、继续丰富学校活动,提高校园生活质量,营造赏识教育之园。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一年来,我们一方面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给学生
1、以升国旗仪式、晨会、主题班会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节约、诚信、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每年的母亲节、老人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为契机,通过演讲赛、艺术表演、制作爱心卡与感恩卡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感恩、奉献等方面的教育;
2、创新机制,确保创新成果的巩固。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诸如举行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全校范围内倡导禁止使用手机以及“做文明学生,建和谐校园活动”、建立帮扶小组等多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形式,既配合了学校的激励赏识总体工作,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3.积极开展“慈孝文化”教育进课堂。学校以《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弟子规》、《孝德格言》等教材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和大讨论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孝老人,感恩人,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认真开展体卫艺、科技等第二课堂活动。校田径队训练,一学期从未间断;各种竞赛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参加。石慧敏、张驰、刘雅辉、刘媛、岳文丽、蒋登等10同学在全国中小学“希望之星”和《创新杯》文学作品大赛中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李黎、彭晶晶、何哲、何丹等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高三年级组国家级二等奖;何雅蓉同学在“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中夺得国家级二等奖;钟豪祥、何哲同学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此外,何丹同学的科技发明创造荣获省级三等奖;孙三喜、刘鹏同学则在
5、为了加强赏识教育的合力,家长学校活动形成多样,不断创新,注重实效;为了赢得上级部门的支持、社会的关注,我校宣传组利用学校
九、对激励·赏识教育的几点感想。
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赏识教育现已初见成效。在这里我校
“登高可以望远,居高可以临下”。我们深知激励赏识教育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一定会扎扎实实地开展实施德育素质化工程,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激励赏识教育心得体会2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实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追求优质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我校自起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激励·赏识 组织各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担任班级中的一个职务。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和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特别是高203班在赏识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转化后进生方面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我校赏识教育基地班。
改革教学理念,实施激励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又是实施激励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学校将激励赏识教育的思想与原则体现在常规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具体做法是,一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运用启发式、诱导、鼓励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走路,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让他们自己写、让他们自己讲,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三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