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声的教育——赵冬梅
无 声 的 教 育
——家校互动交流材料
我的儿子现读小学二年级,在学校表现不错的他不知为何在家里表现却一直一般,特别在写作业时尤为磨蹭,我是一名老师,为此事教育了他很多回,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记得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由于我丈夫出差的关系,我独自把放学的儿子领回了家。那天我正准备学校展示课需要查找材料,一回到家,就奔到书房里做自己的事了。或许是我太专注于工作,以至于儿子让我给他倒一杯水,我都忘记了。当我忙完工作时,我竟发现儿子坐在学习桌前,正格外认真地写着作业,更令我惊喜的是,桌子上还放着他自己动手倒来的一杯温热的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差点乐出了声。为了不打扰他的学习,我重新回到书房里“假装”继续工作,而儿子也很快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因为我对工作的关注无意识的影响到儿子反而促使他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规范。
这件事让我想起我曾经读过一本书《教育学漫画》,教育名家洛克在《教育学漫话》一书中说:“儿童的举止大部分是模仿得来的。”而儿童最喜欢并且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往往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庭教育”从传统的概念而言,就是由家长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养成习惯的教育,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如同我一样的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子女,我们常常会过多地干预甚至包办替代孩子的生活,这样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慢慢丧失了“养成”的意识,我们不知道从何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甚至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是老师应尽的责任。正因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才没有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才使得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生活与学习中遇到了更多的困扰。试想,我们的孩子在读书或写作业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在旁边是怎样的唠叨;我们深怕孩子不能完成自己应做的事,于是常常“越俎代庖”;我们深怕孩子不能博闻强识,于是在孩子学习的书桌上,堆满了不知道他是否需要的学习书籍和文具;我们深怕孩子放学后会挨饿受冻,于是我们悄悄地把茶水、点心摆放在孩子学习的书桌旁。爱不是代替,更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我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摆老资格,说自己以前是如何专心地学习,而你生活条件如此优越,还不能好好学习。但我们是否知道,孩子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供他们学习的空间却小了,分心之物也多了。当孩子在学习时,一抬头看见的满是干扰他学习的事物,还有苦口婆心的父母,他们还能专心地学习吗?他们早就把贪玩意识与学习行为交织在一起,慢慢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了。
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家长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的我,觉得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身正为范,言传身教
我们家长要善于通过日常表现,使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学会做人处事,我们更要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积极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言行举止、性格习惯会受到父母、老师说教的影响,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的身教,即决定于父母是怎样做的。身为家长,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许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会埋怨:我们天天在说他,怎么就起不了作用呢?此时,我们更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与自己说的、做的并不一样。为什么有些家长并没有天天说教,孩子却一直表现得很好,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做得好,他们通过自己的良好言行默默地教育和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天天在家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天天迷恋韩剧,却要求孩子静心地读书;如果我们天天红妆艳色,却要求孩子俭朴衣着;如果我们天天脏话不断,口吐唾沫,却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这肯定都是无效的。因为在孩子看来,大人也只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为了孩子,当家长的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自己的言行更要谨慎。
二、尊重孩子,平等待人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变化,但由于孩子还未长大,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简单,好动,弱小,自控力差。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能小看孩子,更不能简单地理解孩子,而应该把孩子当做一个值得尊重的、平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观察孩子,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理解并包容他们的错误行为。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参与权、申诉权,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应该要获得尊重,甚至满足。当父母进入孩子的房间时,我们要尊重他们,学会敲门;当孩子的同学来家串门时,我们要尊重他们,热情以待;当我们给孩子购买学习资料与衣物时,我们要尊重他们,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思考,大胆地发言,充满兴趣地学习与做事。
三、家校合作,持之以恒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家长要学会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要正确地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培养不同重点的行为习惯。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抓住“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6个学习环节,而这些行为习惯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授之以渔,而且需要家长长期、反复的训练。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个学习行为,通过21天以上的重复才能养成习惯性的学习行为。要让孩子做到“每天在同一时刻进行学习”的习惯,就应该让他一到某一时刻,就自然地进入学习屋,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还要了解孩子必备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出具体明确而操作性较强的要求。我们一旦提出了要求,就应该严格实施,绝不轻易改变;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时,要防微杜渐,及时矫正,不能听之任之;家长应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好示范,树立榜
样,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每次对孩子提出的细小要求,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善于对自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充分激发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实,谱写教育美丽的人,除了孩子心目中敬爱的老师,还有我们家长自己。
红旗小学 赵冬梅
第二篇:赵冬梅的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13年即将过去,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中我通过努力的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临近年终,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工作做的更好,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把明年的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我对半年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
我是今年六月份到公司工作的,在来公司工作以前,我是没有饮料销售经验的,仅凭对销售工作的热情,而缺乏饮料行业销售经验和行业知识。为了迅速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到公司之后,从零开始学习产品知识,遇到销售和产品方面的难点和问题,我经常请教领导和其他有经验的同事。通过不断的学习产品知识,收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现在对我负责的南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逐渐可以准确的把握客户的需要,良好的与客户沟通,因此逐渐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所以经过这半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市场的认识也有一个比较透明的掌握。在不断的学习产品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计划在下一中,把握好每个档期的堆头和T台的数量,以及A类门店优质销售的蝴蝶效应,以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做好一拖二的销售,争取同比销售增加10%-15%。
第三篇: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感悟 赵冬梅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从虞大明老师“快乐语文
呼唤好玩的老师”
中感悟
敦煌市北街小学 赵冬梅
2015年9月11、12两日,兰州兰铁四小举行了“2015和美课堂”名师优课小学语文名师高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大会分两天进程,7位名师向我们展示了7节高水平的示范课,课型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展示给我们不一样教学构思,不一样的授课模式,带给人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可惜的是这次学习时间太短,专家的讲座时间太短,正听到一小半,下位老师就进课堂了,让人觉得特别遗憾。回来后,我又进行了二次学习,其中,对虞大明老师的“快乐语文,呼喊好玩的老师”进行了梳理,现在跟大家一起分享。
所谓“好玩”的定义
1.读懂儿童——前提;2.合理的角色定位——基础;3.把“课堂学习”演绎成“课堂生活”——主要舞台;4.促进孩子快乐、阳光地成长——目的
他列举了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的32件事:
在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仙;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用手和脚作画;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泥雕;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大明老师利用课余和孩子们一起做其中的一些事,或者鼓励孩子们去尝试。他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让学生叫自己“大明老师”,感觉在称呼上就很好玩。
大明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特约研究生导师,现任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曾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一等奖,省首届教学技能竞赛、首届教师才艺大赛金奖。他在讲授《牛郎织女》这节阅读课时,确实以自己的修炼,带动了学生。他的阅读课,设计的问题不留让学生专门思考的痕迹,设计的问题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怎样讲,怎样讲更好。他眼中的阅读就是“讲故事”,学生为了展示自己讲故事的水平,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是五年级的,水平感觉和我们的学生没什么明显的差别)。我在听课的时候,只感觉阅读就是讲故事,不掺杂教学目标、不掺杂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很轻松,没有任何负担。以至于下课了,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还陶醉在这神话故事中。
在讲这个神话故事的时候,他教学生怎样利用回声、怎样学老牛说话,距离远近又该怎样把握,比如织女被捕后在天上对孩子们说的话,“快去找爸爸!” “快——去——找——爸——爸——”
“快——去——找——爸——爸——”
总之,这节课的亮点很多。课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老师的自身素质不是一般的好,他就阅读提出的一些观点,也让人耳目一新:
一、修炼“问问题”的能力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和儿童心理特征,设计出大问题、好问题。
好问题,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领导力——它是贯穿课堂学习始终的主线,能统领整堂课、或者某个重要板块的学习、探究活动;
其二,探究性——它应当具有极大的探究空间;
其三,激励性——它应当符合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应当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动力和期待。
举例:《草船借箭》:我们就要跟曹军作战,现在军中却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问法一:谁能把这句话念好?
问法二:如果你是周瑜,你会怎样对诸葛亮说?
问法三:如果你是周瑜,你怎么说诸葛亮才更容易接受造箭的任务?
二、修炼“秀”自己的意识和水平1.善于秀出“下水文”
卜算子 · 雪 宋·虞大明
苍天恼无常,北风卷地狂。千山万壑雪花啸,葬尽了春光。枯藤老树在,流水黯失腔。鸿雁北飞是为何?南国似北疆。
漫漫归乡途,多少游子哭。遥望难穿天涯路,早断了愁肠。
清平乐·灵峰探梅
【宋】虞大明
春寒料峭,旷野春意闹。千古枝头梅花俏,幽幽数十花苞。鸟雀戏语花下,蜂蝶逗影小桥,游人频弄风骚,却被梅花窃笑。
2.秀出“光辉形象和典型事迹”
3.秀出“十八般武艺”,如:朗诵、唱歌、厨艺、书法……
三、修炼“搭台阶”的本事
1.让孩子“拾阶而上”,享受成功。2.让孩子“顺阶而下”,减缓尴尬。
四、善为儿童“松绑” 1.春、秋游被习作绑架。2.阅读被查字典、词典绑架。
温儒敏:让孩子学会“连滚带爬”式的阅读
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甚至面目可憎,那怎么可以?“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回忆一下,小时候我们读书,很多情况下都是“连滚带爬”,老师不怎么管,但我们自己也读得不错。记得我小学四五年级读《西游记》,很多字都不认识,按照现代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读不下去、趣味索然了。所以我那时的读法就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小孩子嘛,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很快读完一本,就有信心了。后来又读三侠武艺、七侠武艺、包龙图什么的,阅读面就上去了,读书的兴趣也有了。
3.读被写绑架。我就想到了我给学生布置的读书笔记,是不是错了。
五、多一点“以生为本”
教师少一点理性的分析,少一点“好心”的告诉,少一点严肃、冰冷的说教。留足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一点“以生为本”,就会多一份“创见”,多一份情趣,读书就会多一点成功体验,多一点快乐感觉。
六、时时处处“尊重儿童”
教师要学会尊重、包容、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若非太离谱,若非太不入流,绝不“妄加干涉”,更不“天下一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切指向“标准答案”的学习肯定焕发不了生命的活力。
就是说老师的预设和学生的发现有出入的时候,除非错的太多,否则就采用学生的。
七、多一点情趣 拒绝功利,把“儿童”真正当作儿童,关注童心、童趣、童味,多采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多设计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激活孩子的阅读动力。
八、多一点体验
凭借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调动儿童的所有感官,促进感悟和理解,让阅读实践活动儿童味十足,印象深刻。如:《麦哨》中的“吹麦哨”和“吮吸茅针棒棒糖”;《桂花雨》中的“摇桂花”;《祖父的园子》中的“浇菜”;《母鸡》中的“母鸡半蹲着保护鸡雏”;《钓鱼的启示》中的“父子对话”。
大明老师这套做法我很是欣赏,他的有些做法我之前也尝试过,只是在发挥上与名师相比,实在不敢一提。
其他六位老师,也按照自己的独特方式带给了我们思考与启发。每位老师带来的都是与众不同的特色。我当时就惊讶了:语文课竟然可以这样上!不过共同的一点就是,每位老师,他们的角色并不仅仅是老师,而是一名研究者。这并不是从资料上看出的研究者,而是从言谈举止中体会出来的。听他们的讲座,觉得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近学生,有专门的时间来做研究,他们既研究教材又研究学生,还在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他们说出的每一个观点,即使再小,都很有说服力,很有价值,很有深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上每一节课,很自在,很轻松,也看似很随意,他们一开课,感觉就不一样,那种带给人的文学震撼和给人的那种深邃的气质,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站在他们面前,我忽然就觉得自己站在参天巨人脚下,自己就像一粒尘土,是那么渺小,除了感叹就是敬佩,除了敬佩就是崇拜。
我想,每个人上课都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就应该尽自己一己之优,一技之长,用智慧、热情、责任,做个像虞大明老师所说的“做个好玩的教师”,让孩子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拘禁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让学的人痛苦,让教的人受累。
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还希望去好好学习。
第四篇:(袁冬梅)6月份教育叙事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转载)当了一年班主任的我,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复杂。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全班三十多人的精神领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师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三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两年的一件事。那年我教四年级的数学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
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51392010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这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引领学生心灵的成长。爱心换真心,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你还有什么工作做不通的呢?班主任工作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与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只有达到学生心理需要才能触动学生心理,教育创新的机会也随处都有,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每天都充满创造,在自我超越中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它会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会很优秀,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的了解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像天空中的星星,有的灿烂耀眼,有的光彩暗淡。那些光彩暗淡的,可能是由于我们离它太远,如果我们离它近些,多关心他们些,那么他们就会更好。
第五篇:刘冬梅 有效教学(四川教育)
试论有效教学
——兼评四川双流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冬梅
(一)“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词汇了,今日的“有效”已成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界定清楚有效教学的定义。钟启泉、崔允漷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对有效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这个定义中,有效教学被称之为一种理念,而不是简单的行为过程,它既要求关注教师的“教”,也要求关注学生的“学”,而“学”的结果又反映出“教”的效益,效益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的增强教学的效果。这个定义中,最关注的是学生,认为有效的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针对“有效教学”,余文森教授在其《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一文中也认为:“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从教育学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才能称之为有效呢?余教授解释为:“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新课程考察有效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向度。”
上述两种定义,都把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发展上,简单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最终依据即是能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这个“效”有多大,关键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学得很乏味、甚至上课睡觉吵闹,即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再高超,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概况地说,衡量一堂课是不是有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及心智是不是得到发展;其次是教师的教学通过一定的活动是不是真的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教”与“学”的妥善结合,教学才能称为有效教学。
(二)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后,具体如何操作才能使教学更为有效,则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在2010年3月27、28日全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讨会上,四川双流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成为典型案例,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被提了出来。
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实施流程包括:
课前三段
独立预习:明确目标、自主预习、独立思考;
个别指导:目标任务、重点指导、学情了解; 生成问题:勾画圈点、发现问题、疑问待解。
课中三段
创境设问:创设情景、呈现目标、问题展示;
互动解疑:合作探究、引发讨论、相互评价;
归纳拓展:归纳知识、收获展示、拓展应用。课后三段
作业巩固:独立作业、质量评价、知识巩固;
复习记忆:及时复习、规律记忆、知识网络;
测评迁移:考试测评、查漏补缺、知识迁移。
课前三段是学生主动生成问题的阶段,学生在学科自习课中要独立思考,要发现问题,要学会生成问题。课中三段是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五导”(激情、活动、思维、训练、延伸)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活动为载体,激活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五动”(眼、耳、脑、手、口)的主体作用,从而解决学生“为何学”、“如何学”、“学何用”这三个问题。课后三段是反思升华拓展问题的阶段,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增强理解,复习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并通过考试监测学习效果。
在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有明确的区分,学习效果非常明显。笔者随堂听了该校高一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认为“三段教学”能够体现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性”表征比较明显。其教学特点主要有:
第一,通过“三段学习”,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的负担减轻,但效果较为显著。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课中拓展、课后巩固后,不仅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点,还能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锻炼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力非常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第二,通过“三段教学”,教师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教”的效益非常明显。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非常辛苦,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教师不讲清楚是无法释怀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辛苦——黑板满满的、教诲满满的,但效果往往是浅浅的。而“三段教学”把教师解放了出来,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不是“满堂灌”。棠中教师把课堂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展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归纳问题,教师不再一一列举知识点。让笔者难以忘怀的是棠中的一些课堂上,几乎没有教师的声音,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控。不过这个课堂是有序的、有目标的,教师已经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教与学的目的性很强。
第三,通过“三段教学”,学生的身心得以良性发展。传统课堂中,即使是特级教师,也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些学困生成为传统课堂的牺牲品,他们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没有信心去学习,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在棠中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的信心、他们的兴趣,随着时间和知识的累积,在慢慢增长着,他们要不时的展现自己,展现自己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第四,“三段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健全。评价机制是教学改革的动力,全面、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潜能。棠湖中学的评价方式有合作小组内评价、学科代表评价、任课教师综合评价,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评价,任课教师确定每月的学科明星和学科明星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而且,班主任把各层次的评价纳入到学生的成长记录中,以此作为班级、学校评优选先的依据。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有效的教学,棠中的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健全。
曾经有一项心理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只依靠教师教授知识,学生的记住率只有5%,靠教师演示也只有30%的记住率,但是,如果发动学生讨论则可以达到50%,指导学生实践后则有70%的记住率,让学生教别人(或合作学习),那记住率高达95%。”实践表明,“三段教学”是在让学生教别人(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较为突出,的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模式在实践的检验中是比较成功的,不过笔者认为“三段教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最终依据,是教学活动能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在“三段教学”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操作与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显得较为单薄。笔者随堂所听的语文课是莫泊桑的《项链》,课堂上,学生们对小说的构思、人物形象的解读以及畅谈感想时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和口才,但细细品来,总觉得的有意犹未尽之处,感觉课堂上多了对问题的技巧性应对,而少了一种对文学美的欣赏。还有,历史课讲的是抗日战争的一节,课前学生们动手搜集了许多有关敌后抗战的素材,如地雷战、地道战等,课堂上教师也让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所搜集的素材,课堂气氛很轻松,问题讨论的也很顺利。不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是本节课出彩的地方,可笔者并没有感受到,笔者感受的只是学生对问题总结概况的娴熟。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固然很重要,可从人的长远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
其次,“三段教学”模式类似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所试验过的“道尔顿制”,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比较强调个性的差异。通过学习,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但知识的系统性却较弱。虽然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提倡结构化备课和结构化预习,但这种结构化并不代表知识的系统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如何体现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最后,“三段教学”模式应对的依然是“高考”。高考问题是今天高中课程改革的“瓶颈”,许多教学模式如果不能适应高考,则被认为是无效的。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以其应对高考的显著性,而被提倡起来。假设棠湖中学的高考升学率较低,是否能说“三段教学”无效?反之亦然。“三段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堂完全以问题穿插,学生们沉浸在“问题”的海洋中,是否会出现“问题疲惫感”?
在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让学生进步或发展,关注点是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获得技能、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除此,教师的“教”也不能忽视,“教”是一个前提,如果没有“教”,学生也不会“学”,更不会创造性地去学。只有教师潜移默化的教会了学生去“学”,学生才会在“会学”之后主动去学。只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教”的涵义不再是单纯的讲解和传授,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引领和指导。
(三)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正确的教学策略的参与,有效性无从所谈,教师教学策略的使用至关重要。通常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其中关键是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施策略中,教师课堂行为的表现,即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非常关键,这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有充分的应对。具体来说,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教师须时刻围绕三维目标进行。三维目标整合了知识的三大属性,即客观性、过程性、动力性,在本质上是一种整体的、广义的知识观,之中忽略哪个目标,所选策略都不能称为完善。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科目,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应有不同。如果所有科目都采取相同的策略应对,那科目自身的独特性无从体现。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关注的核心。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中,不能简单的认为学生参与解决一些知识点、问题就表明学生转变了“接受式”的学习习惯。基本的问题解决是学生最初级的能力,只有自主超越问题、发现更深层的问题,或在问题又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调整思维方向,能条件反射般的在问题纠葛中理清思路,以及养成无教师监督下的知识力的层级递升,才能视为良性的学习方式。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策略应对,要由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向“知识建构方式”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特定的情景、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把知识内化,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教师是在创造、引导学生,不是定制、加工学生。
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互动的尺度需把握好。一节课没有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尺度太大,学生像赶集一般,貌似在讨论问题,其实却一无所获。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既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也不能被忽视。在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中,数理科的老师要带领学生发现数理演变的奥妙,人文科的老师要引领学生体味人文情怀,而不是要求教师用一道道题目去量化课堂。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物”的教育;衡量的应该是“素质”,而不是“成绩”。所以,问题式教学如何兼顾“量化”和“情怀”,是问题式教学还需探讨的地方。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有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他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所以,教师的有效教学的一个境界是教师能培养出“值得教师自己崇拜的人”。真正的有效教学,既是教师创造了不断进步或发展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创造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该文发表于《四川教育》,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