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观后感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
钟玉军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中讲述的教师关爱“问题学生”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有感触。通过一幅幅幻灯和精彩视频的表现,我体会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只有把学生当自己孩子,才能把“问题学生”变成“优秀人才”。
基丁那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使内向自闭的学生打开了自信的大门,他引领学生换个角度看世界,他诙谐幽默的教学方法就像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用心去观察陶德,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并用行动为陶德创造发光发热的机会,让内向的陶德信服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爱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在班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较差的孩子通常令我头疼,反复说教惩罚成了我应对他们的方法,我远远没有表现出一位教师应该有的爱和耐心,我真为此感到惭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却忽视孩子的个性,这对孩子是多么大的不公平,更是一种伤害和摧残。我们就是孩子的家长,爱,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多于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再忽视他,这不仅不利于他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时刻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时刻提醒自己擦亮眼睛,多发现孩子的亮点,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他
们另开一扇窗,帮他们找到自信,并把这种自信放回学习,我相信,在爱的沐浴里,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第二篇:《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观后感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观后感
殷仁桃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中讲述的教师关爱“问题学生”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有感触。透过精彩的视频表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老师。
尼克用心去观察伊夏,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并用行动为伊夏创造发光发热的机会,让内向的伊夏信服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爱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在班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较差的孩子通常令我头疼,反复说教惩罚成了我应对他们的方法,我远远没有表现出一位教师应该有的爱和耐心,我真为此感到惭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却忽视孩子的个性,这对孩子是多么大的不公平,更是一种伤害和摧残。我们就是孩子的家长,尤其是我现在在寄宿制学校。爱,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多于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再忽视他,这不仅不利于他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时刻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时刻提醒自己擦亮眼睛,多发现孩子的亮点,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他们另开一扇窗,帮他们找到自信,并把这种自信放回学习,我相信,在爱的沐浴里,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第三篇:平凡教师感人故事
平凡教师感人故事:比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为了能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要求学校腾出一间小单间,把家搬到了学校。这年头还能有这样的班主任,真的感人。
第四篇: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
通过《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的学习,我了解到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的老师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视频《地球上的星星》中的美术老师尼克用心去观察伊夏,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并用行动为伊夏创造发光发热的机会,让内向的伊夏信服他。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每位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其思想、情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由于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个性,十个手指有长短,几十位学生在一起不能要求一样齐,在集体中总是有先进和落后,对于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和转化,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接受”每一位这样的学生,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托马斯·葛顿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需要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接受,孩子需要感到自己被家长和老师接受。因此我们应多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教育帮助他们,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跟家长交谈时,往往留学生在场,以亲切而坦率的态度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热爱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其次,当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有点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进步苗头的时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表扬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一时没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闪光。如有一位同学虽然平时对集体漠不关心,但是对于自己所承担的课代表工作却极其认真负责;另一位同学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考试一向不作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位这样的同学其实都有自身的闪光之处,我们应将此作为优化他们自我意象的契机,一句表扬或赞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赞美的话,形成了学生向上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平凡而又感人的孝心故事
平凡而又感人的孝心故事
--读二十四孝之《拾葚异器》有感
汉代蔡顺,汝南人(今属河南),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采桑葚母子充饥。桑葚就是桑果,刚长大时呈红色,僵硬、酸涩;长熟后变为黑色,汁多、软嫩、味甜。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供老母食用,红色的留着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蹄一只,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这个故事情节平淡,听起来并不是十分令人感动,但它能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孝道的经典案例之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条理由。
一、有心才是孝顺。有心,就是对父母的思念之心、照顾之心、敬爱之心。行孝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缺少物质基础的人一样能行孝。贫家子女,不能经常向父母供奉山珍海味、奇珍异宝,有的只是粗茶淡饭,但只要尽其心尽其力,只要这份情感是真实的,就可以称之为孝,父母也决不会责怪。我们总不能等富裕之后再来尽孝吧,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到那时,父母已经老到看不清、听不见、吃不下了,甚至已经撒手人寰,难以行孝,悔之不及了。而且,并非富裕了就一定孝顺,为富不仁的事也不鲜见。东南网-海峡都市报(微博)2011年12月2日发了一帖,题为《武平公务员饿死九旬老母》,内容为:在武平县城某住宅楼下的杂物间里,一位年迈的老人躺在床上,两条腿已经瘦得全是骨头。该老人是钟叶氏老太太,已有90岁高龄,儿子是武平县某局公务员。警方及县妇联接到“老人将被饿死”的举报,先后赶到了现场,叫来120急救车,将老人送至县医院抢救治疗。医生出具诊断证明,上面列明为“重度营养不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老人多个脏器已严重衰竭,并于国庆前去世。后来说钟某不是公务员,但确实是武平县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看了报道,真叫人寒心。
二、细节成就孝心。所谓尽心,首要的是细心,从细微之处体现孝心。蔡顺采摘桑葚给母亲充饥很平常,但能“异器”存放,“黑者奉母”,就不平常。管吃管住是最低生活保障,只能说是尽了赡养义务,还算不上孝心。父母喜欢吃什么菜肴,荤多还是素多?口味是淡是咸、偏酸偏辣?生活习惯是什么,喝茶聊天、还是扑克麻将?有什么娱乐爱好,戏曲、电影还是上网?要经常把父母的这些事情挂念在心,尽量让他们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以说尽到孝心了。
20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