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3:5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

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中文专业学生,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还是一位新人,不论从资历还是经验上来说,都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会本着尽心尽力教书育人的原则,每一课时都精心设计,不敢怠慢。为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具体的明白道理,完成教学任务,我总是提前备课,在备课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及时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做争取做到不出纰漏。然而并不是有了准备,就会万无一失。课堂上的学生性格迥异,问题五花八门,状况百出,如何因材施教,才是为师之道,所以每一堂课的教学反思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所教的是一年级,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果从一年级就养成了学会倾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书写等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注定是受益无穷的。

所以我格外很注重孩子们习惯培养的。我觉得刚刚入学的新生还做不到这些,他们坐不住爱动爱说话,往往听上15分钟之后就就是不能安静的再去听老师将课了,如何才能正确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听我的课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津津有味,这值得我思考。

我觉得学会倾听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重要。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都注意我所讲的每一句话,然后在让他们重复,如果他不记得了,就说明听的不认真。有时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读课文,也都要求学生用耳朵去听他读的是否正确,然后纠正,这样能锻炼他们的听力,注意力。孩子们还小,总是喜欢去歪着个头看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也是在课上所强调过无数次的,但是效果都不太好,不过经过反复的纠正,多数还是能改掉的。

从课堂上的纪律也能看的出学生们的个人习惯。课堂纪律好,那么这节课大家就有所收获,反之则可能毫无效率可言,现在教学要求的是课堂效率。

举个例子:就拿举手回答问题这件事来说,好些孩子就是胡乱举手,有的举的很高有的则把手靠在脑袋上,这些都是没有养成很好的课堂纪律习惯问题。我在这件事上的做法就是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举左手,并且把手放在桌子上,不能高举过头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不错,看来孩子们是用心在记,我很欣慰。

以前上课总是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地讲,可是发现效率并不高,学生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后来有这么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教法。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就感觉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先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教学本课生字,做到人人参与,其实我讲解的并不多,但我发现他们对这些字的记忆很深刻。(估计是人人都动嘴的原因吧)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他们读课文的时候还是喜欢唱读,虽然纠正过许多次,但事后就会又忘,我只能一遍遍的让重读,今后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我采用了师生问答,男女生赛读,小组互动的形式,我发现孩子最喜欢这几种讲课方法了,每次他们学习兴致都很高,学习的气氛也很热烈。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我发现教学不再是我的独角戏,而是人人参与,集体互动的团体操了。

其实我所讲的这些都是前辈们的宝贵经验,俗话说拿来主义不一定适合自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他们的优点慢慢融入到我的教学当中去,让我与我所教的学生们都受益才是最重要的。

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呈现什么颜色,我相信经过一系列的习惯培养之后他们定会成为一幅幅多彩的图画。

第二篇: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连云港市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专题研讨活动的简报

专题研讨活动由金凤老师主持,主要围绕“习惯”、“内容”、“方法”三个关键词展开。习惯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陪伴他们一生,影响他们的命运。语文课堂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主阵地,语文老师更是肩负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的重要使命。习惯的内容很多,包括课前准备、读写姿势、整理书包、勤查字典、不懂就问、善于倾听、准确表达、勤于背诵、动脑多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方面。本次研讨,老师们主要围绕 “听说读写” 四个最核心的语文素养来研讨习惯培养的策略,即怎样培养孩子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良好习惯。

八位老师围绕四个方面结合自己执教的课例,畅谈了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提出了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起了与会老师们的思考与共鸣。

关于“会听”良好习惯的培养,张巧林老师谈了自己的做法,她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间不长,不知道什么叫认真听讲,课上老师只是告诉他们“你们要认真听讲啊”,有时根本起不到效果,或者前面还能坐好,后面又放松了。课上经常出现提出要求,仅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别的学生不举手的场面。所以善于倾听的习惯要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指导。一是要学会听老师的话语,二是要学会听同学的发言。课上提出学习要求时,不急着找同学回答,而是先提问一个认真听的同学重复一遍老师刚刚的话,这就给别的同学一个暗示,要听清楚别人说,确定大部分学生听懂要求了,再根据班级实际学情,学生重复一遍。开学以来一直这样反复训练,表面看可能要浪费两三分钟的时间,却能达到高效的效果。同时,对老师的语言要求也更高些,尽量做到语速不要过快,语言要简洁、明了,指示性要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回答很精彩,不会急着让下一个同学接着回答,而是请没举手的同学重复刚刚的内容,一遍不行就两遍,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听、说训练中。一节课下来,能记住几个词,也是有所得。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别人发言时会把手举得高高的,发言时却要求他重复前一个人的句子,明白告诉他,当别人发言时也要认真听、记,再发表自己见解。学生每节课上听得认真了,会听了,同学发言的面也就广了。周元平老师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倾听,会听课的良好习惯是一切习惯的重中之重。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要问学生:他说得对吗?谁还想说?你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要举手发言。作为教师要一边注意孩子的发言,一边关注全班,观察其他孩子是否注意倾听。周明明老师作了补充:要让孩子明白,听是对别人的尊重。教学即是倾听,就是强调师生倾听,生生倾听,并真诚地回应。一年级孩子模仿能力较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发言时,老师应带头倾听,无论孩子说的对还是错,都要耐心地去听。只有老师自己学会倾听,才能在孩子心中起到表率作用。

关于“会说”良好习惯的培养,徐亚芹老师认为:听得好才能说得好,读得好才能说到位,说到点上,才能有话可说。因此培养“会说”的习惯,先从听读开始训练。其次,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练习说话。如在上《家》这一课时,她问学生:“还有谁是谁的家?”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生活的环境,孩子都有去过海边,他们自然会想到沙滩上有些什么,很快有孩子想到“沙滩是贝壳的家”。而有些情境离孩子太遥远,如沙漠、草原,孩子都没有见过,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孩子说话。同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说响亮话,说通顺话。周明明老师也介绍了她的经验:在看图说话时,她会教给孩子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来帮助他们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平时从小处入手,来让学生养成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如生字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已经能用较长的一句话来说明自己的方法了。对于能够说完整、声音响亮的学生我常常加以表扬,他们有了进步就赞赏,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外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关于“会读”良好习惯的培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两个多月的方培培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起,她认为:课文要读正确,读流利,这样才能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教师做一些形象化的课件,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让他更容易理解;另外可以再配些背景音乐,这样来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的

激发要联系上下文,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如今天汤老师执教《秋姑娘的信》一课中,“让青蛙别着凉生病了”,让学生联系平时父母怎么关心自己的,以此体会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需要教师的范读的必须范读,给学生情感表达和朗读技巧方面进行示范。周元平老师结合执教《家》一课谈了自己的做法:她主要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朗读效果。对朗读得好的或朗读有进步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课堂上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发音准,不添字、丢字,声音要响亮、清楚,句子要读连贯。学生读书时,她让学生坐端正,拿好书,专心地看着书上的每一个字。课外,她还要求学生每天借助拼音读课外书20分钟,要响亮地读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听。读的书多了,知识面广了,学生就逐渐地对朗读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喜欢读书。每天晨读也可以有效利用。她要求孩子进教室立刻放下书包,拿出课本读书,读书姿势正确、声音响亮。

关于“会写”良好习惯的培养,徐亚芹老师总结了自己的成功做法:她在写字教学中这样来指导孩子练写:一看,即先观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安排,然后说一说,可以培养孩子说得专业一点,这样不会太空洞。低年级孩子正是语言形成的好时期,老师可以做好示范,一句一句教孩子说。比如汤老师在教“好”字时,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的横不出头的原因是为了“避让”,而右边的“子”横比较长就是“穿插”,她觉得可以告诉孩子专业语言,只有教他们说,他们才能有说的意识,才知道要怎么说,日积月累形成写字教学的语言系统。二描,要求孩子要把描红的笔画描满。描满是孩子对笔画的起笔、行笔到收笔的一个感受过程,也是对看的一个反馈结果。因此要孩子一定要描满格。三写,边写边想,边想边写。她不提倡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学生容易失去了对整个字间架结构的感觉。汤爱华老师则认为:培养孩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因此,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少做了习题。最好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通过研讨,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必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培养习惯和语文学习是浑然一体的,习惯的培养需要借助语文学习活动来完成,语文学习活动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习惯培养的意识,立足课堂,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马建明主任围绕习惯培养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教师脑中要装满习惯的内容。在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希望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教师就要努力让课堂达到并呈现出这样的场景。如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老师期待学生坐端正,两手捧着书,表情专注,放开声音朗读课文。如果有些学生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老师就应该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要求。二是习惯培养的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三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比如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就可以的,老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就要具体指导预习的学习方法,方法掌握了才能形成习惯,习惯养成了才能促进学习方法的提高。四是习惯的养成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早读习惯、作业书写习惯等都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涉及到学生更多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自主学习的习惯、交流展示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希望广大一线教师高度认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好扎实的基础。

马建明主任结合汤爱华老师的课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指导。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导入课文。在导入课文时要尽量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与学生在交流中导入课文,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低年级学生由用手指着读逐步过渡到不用手指着读。学生初读以后可以出示课文的生字新词,出示的生字新词要精心设计,一般来说可以涉及课文的生字、难读的字、受方言影响的字、轻声儿化的字等,目标是让学生对生字新词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读完了生字新词,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三是再读课文。这一次读课文目标是检查学生课文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相机进行课文大意的把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四是识字写字。每节课要拿出10分钟时间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相机进行组词训练,积累词语。在写字指导中,可以按照观察→示范→练习→评价→提高五个步骤进行。让学生学会观察,抓住字的结构、字型、主笔等特点入手,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美;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感受运笔的过程;写字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书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描一个,写一个;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教师通过纠正、示范加深学生对写字的理解;最后还要让学生再练习写字,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可以采用朗读、听写的方式进行巩固。二是创设课文情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简单地进行语气、语调、表情等外部变化来呈现,而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可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三是熟读成诵。低年级是阅读积累的大好时段,我们要求老师尽量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就能将课文背诵下来,特别注意的是在背诵时依然要保持良好情感状态,不要一背诵了就变了调子,唱了起来。四是相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低年级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课文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用词语说话、说几句话、结合课文写话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五是继续进行写字指导,仍然要保证1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字指导教学。(马建明执笔)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从小学低年级着手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多视角地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渗透、熏陶、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可终身受益。既然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许多是受教师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小,各种感官很不成熟,感知觉能力较弱,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就会相对偏低,作为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多引导、多扶持、多示范、多演示。

首先,教师板书一定要规范、整洁、不浮草,解题、计算认真不马虎。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形成了书写、计算方面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应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说到做到。比如,就拿检查家庭作业来说,教师说什么时候检查就一定要什么时候检查,不能因一时疏忽忘记检查或干脆不检查,这样,就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让一些胆大的学生乘机钻空子,下次作业偷懒不做,反正老师也不会发现。长此以往,一些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学习习惯的每一步做起,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持之以恒,以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江河,功到自然成。此外,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还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无声语言(如适当运用眼神、手势、表情、动作、姿态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声语言的表达,训练到让学生感悟到:只要老师一个眼神,就知道做什么,“习惯会成自然的”。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经过持之以恒、有意识地逐步训练才能得以形成和体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造成拔苗助长的结局,最终落个埋怨声声,事倍功半。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如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我和小树一起长”这一课时,统计出一班种32棵树,二班种43棵树,三班种45棵树后,解决了哪个班植树最多?哪个班植树最少?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班、二班、三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少植树多少棵?一班再植几棵就和二班同样多?等二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并与自己小组成员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样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产生了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有学生发言,就一定要调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直到大家都全神贯注、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才会对发言的学生说:“好了,开始讲吧”。天长日久,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捕捉信息,学会了判断、评价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学会了交流,继而逐步会反思矫正自己错误观点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4、培养“认真完成作业,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写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许多小学生写作业马马虎虎,想早些了事,出去玩玩;还有的干脆不动脑筋,拿别人做好的作业一抄了之。针对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平时要留心观察,杜绝它的形成。要求写作业时数字要清楚,书写整洁,格式正确,还要注重对书写的及时评价,并实行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另外,作业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看学生是否能发现错误,认真、及时地改正错误,并且形成有错就改的习惯。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发现错题后,把正确的答案注在旁边,加以对照,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使良好的思考、倾听等学习习惯融入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教学。因此,只要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完成教学的最根本宗旨,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多渠道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第四,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读正确。刚开始预习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就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

在课堂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二,加强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将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导处、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本着“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提倡学生做到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定,活动过程自管。如: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周、举行朗诵、演讲、书法、速算、歌咏比赛、评选国文小状元、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敬老院、联谊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要和家长建立联系手册,和家长搞好配合,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学校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4)注意严爱结合。

三、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3.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例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记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轨迹,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举措。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要适中,不能太繁琐,否则教师和学生很难驾驭。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拒绝“人浮于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思想中注入深刻,在实践中体现扎实。“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案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胡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其中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它包括四个具体指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所以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从这四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培养,是完全可行的。

二、课题及课题界定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因此,在小学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独立、自我能动、勇于实践、勤于创新的人格特征。

三、课题研究的原因及分析

1、家长过于强调考试的分数

我们的家长并没有从学习的真正目的和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让孩子进行机械学习,只是重视孩子考试结果,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就使考试成为目的,仿佛考满分的学生就是最有出息的,反之就将一事无成。这样就使孩子的学习趋于被动,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2、低年级学生思想存在误区

低年级学生受年纪影响,容易产生和家长一样的思想,这不足为奇,但我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一年级就是在重复幼儿园的知识(一年级上册好多内容幼儿园已学过),所以上课不听也照样能考满分。长此以往,学生就难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以后乃至一生的学习都十分不利。

3、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我们有的老师也受长期应试教育和“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影响,产生极端表现:一是只注意自己讲,不给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或者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充其量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更别说教完之后总结反思了。

四、课题研究的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学家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者占72.8%,其中轻度影响者占32%,中度影响者占20.1%,偏重度影响者占13.2%,严重影响者占7.5%。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没有科学性的,是完全必须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们认为,如果这一课题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那么它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本课题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关爱学生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其次,从学校发展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上新台阶、上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的重要途径,是系统地总结实践中教育经验,使制之上升为理论的重要方式,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再次,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成功教师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生活实践,研究学生,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促使我校教师尽快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化。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理论依据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精神,养成独立、自我能动、勇于实践、勤于创新的人格特征;

2、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转变学习方式与方法;

3、尽最大力量改变学生家长老师的错误思想,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训练学生的点滴习惯;(1)上课认真听讲;(2)独立完成作业;(3)学会预习;(4)学会复习。

2、构建良好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作出相应地记录与调整;

3、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及其它方面的交互性研究;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八、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原则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总目标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进行研究,并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研究时作好3个重要环节的研究与实践: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联系。探究实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2、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的原则:

(1)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原则;(2)师生平等探究的原则;(3)实效性、创新性原则。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深入学生的生活,对案例中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学生参与面几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研讨法:对学习习惯培养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培养模式。

行动研究法:对学习习惯培养中值得探讨的子项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为期一年(2006年3月——2006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

学习有关理论,形成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一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转化跟踪记录袋、调查报告、教师阶段论文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第一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转化跟踪记录袋、调查报告、教师阶段论文

(三)正式实施阶段(2006年7月——2006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积累资料台账;

第二阶段预期成果形式:学生个案例子,教师阶段小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总结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1、作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账;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十一、经费的管理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老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自己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得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还有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好的习惯起码要6个星期才能养成。教师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在家督促孩子的行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就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6、7岁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课堂上,难免会有“吵闹”现象,会出现“我想……我要……我来……我还有……我认为……”。这时,我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讲得有道理,都给以肯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编字谜,编生字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识字。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看图说话中识字,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每个孩子也喜欢用不同于别人的方法来识字。自编字谜,编故事,做加减法一样,加一加,减一减,联想法,编顺口溜等。孩子们编的字谜让我感到惊叹。如:母亲戴着帽子在水边,这是“海”字;太阳从天边升起,这是“旦”字;三个人在太阳下玩,这是“春”字,一人牵一头牛,这是“件”。虽然有的孩子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是真正动了脑的。编故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他们能够用要认识的字编出一个个优美而又动听的童话故事。我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孩子们在快乐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着。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着了。

除了读课外书,孩子们连语文书上还未学过的课文他们也会在课外读完,你常常在教学新课文时,他们围绕课文所思考的问题更有深度,提出的问题也更难。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对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已提前掌握,课堂上他们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会和青蛙妈妈分开呢?青蛙有鼻子吗?癞蛤蟆也是小蝌蚪变来的吗?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拓宽了知识面。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爱看书,多看书已经成为他们都喜欢完成的课外作业。我认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他们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

三、善于倾听的习惯

课堂上要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现在不少孩子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无关,我要求学生在听时坚持“三个到”:耳到、眼到、心到。眼睛看着说话人的表情,耳朵听说话人的语气,语音、语调,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说话人身上。在平时的口语交际,小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听力的训练,在午会时也给孩子们念一些动听的,有意义的故事,提醒他们要叫醒自己的耳朵,多听别人的发言,做一个有心人。

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所以培养习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良好的习惯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0-10-21 10:11 《奎文教育网》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低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新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恰恰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变为学校的以“学”为主,这一变化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要从细节入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紧抓这些细节,从而养成好的习惯。例如:在完成书面作业时,有的孩子是写错了一个数字或做错了一道题后,就打开文具盒拿出橡皮擦,用完以后再放进文具盒里后继续完成作业,再出现问题就再按照刚才的步骤解决。这样做作业的效率会很低。因此在做作业之前教师就可以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把铅笔、橡皮擦准备好,如果要列竖式计算时还应要求学生拿出尺子。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因为学习用具影响完成作业,也使得学生专心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检查作业,有的教师就泛泛而谈说:“请同学们认真仔细检查作业。”但是如何认真仔细的检查呢?只是说两句认真检查就行了吗?还是应该从细节入手,强调检查的方法,要求学生在检查计算时,先检查数字有没有写错,在检查运算符号有没有错,最后再算一次检查计算有没有错误。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教师在教育时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抓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是从模仿中学习的,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首先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而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随意地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第四篇:语文习惯养成

谈小学语文习惯的养成董浜中心小学顾菊萍

同样是一个班的同学,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效果比较差呢?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也有这方面的困惑。我觉得,这里面除了IQ(智商)外,还和EQ(习惯和综合能力)有关。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而EQ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提高学生的EQ水平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觉得,目前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懒惰。有一些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能拖则拖。布置的回家作业,还没有做好就交上来了,第二天给我一个回答:“我忘了。”或者是少做几个也好。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有些同学不抓紧时间做作业,总是先东张西望,看别人做作业,居然可以一个多小时就写五个字!还有的同学明知道还有作业没做好,就先在外面玩,不叫他进去就想不到进去完成该完成的作业。等到老师质问他怎么没完成的时候,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过后却又忘的一干二净,下次照犯不误。还有一些同学的懒惰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上课时对举手发言缺少兴趣,懒的说;对学校里的活动不感兴趣,懒的参加;拿到借的书,往书包里一放,懒的看;让他们玩的时候,有的同学都坐在座位上不动,懒的出去玩。胆小。有一些娇小点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校内也不善言语。遇上什么不公平的事,也不敢来告诉老师,而是回家后对着家长嚎啕大哭,然后第二天由家长来学校向教师反映。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还可以,但

他们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发言,除非特别有话想说。而且内向胆小是一种性格,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改变它,老师也不忍心去批评这群挺乖的学生,所以一直是无能为力的一种现象。自控能力差。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年龄有关系,高年级的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达20—30分钟,中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达到15——25分钟,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实这也难怪,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已是一种强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目的性,当然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了。而且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体比我们小时候多得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相对较慢,传统的灌输式、读讲式教学更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时自然会“开小差”了。有一部分男同学的自控能力更是差,坐端正,认真听讲的时间连五分钟都熬不住。手里不拿点东西玩就会很难受。还有的甚至和旁边的同学小打小闹,放在桌底下的脚也能成为武器。作业敷衍了事。这一方面和学生的作业量大有关系,像我们语文的作业本有好几本,都是需要写大量字的,写慢了就会少掉玩的时间,所以就加快了一些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导致了对作业的不感兴趣,当然不会认真的把字写好了。还有的同学是做作业的时间没抓紧,后来来不及了就写得很快。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天生写不好字,对字的结构的领悟能力较差,或者审美能力不强,看不到自己的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作业质量不高和这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写字是语文教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产生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很多。但我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孩子的坏习惯多;其次,父母不经常在家的,孩子问题也多。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们会发现,一位对自己非常严格的老师,他的学生各方面也不会太差劲。老师认真板书的,大部分学生的字也能比较工整;老师能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的,学生也能带着情来读书。甚至,我们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比普通人就多了一份职责: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中、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要禁止。要知道,我们的背后时刻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呢!

2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课堂吸引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习惯有关,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一些特级教师为什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为什么能让孩子学的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应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紧抓住孩子的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而且他们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能够以孩子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我在课堂上也尽量采用能激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教学。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说话时的语气,读好语言外,我还让学生上台表演,有的说,有的演,学生学得快乐,也学得到位。

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音乐所创设的情境,带着感情来朗读,再也没有人一字一句的死板的读书了,从朗读中理解到的内容也很深,基本上不用老师再详细地讲解了。教学之后,我有一个体会:在要求学生学会创新的时候,教师也同样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成不变的方法连教师自己都乏味了,你说学生能不乏味吗?能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吗?

3多感官学习。理论研究表明:运用一种感官来学习,远不如运用多感官学习的效率高。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上课时多动动手,多动动身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有利于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只要有互相提示,互相欣赏的机会,我都会让他们四人小组讨论,而且要求每人都要发言。如,我在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内容: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蒲公英种子们的不同态度。猜猜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想法。由于这个要求需要几个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这样,大家学起来热情就高涨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5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对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的,他也会要求子女做到这些,长期如此要求,该学生肯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好孩子。反之,家长整

天打麻将,对生活是无所谓的态度,那他的孩子耳闻目睹,当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无所谓。在他眼里,大人可以怎样,我也可以怎样。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都对家长们说:“希望你们在孩子面前做个好榜样,同时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要严一些,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放任他们,什么都依他们,能代劳的什么都帮他们做,这样的教育只会让他们难以长大。”我还对家长们说:“其实学生们的智力差距并不是很大,那为什么成绩的差距会那么悬殊呢?关键还是学习习惯的差距。一个从小被要求细心做每一道题的学生,他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成绩当然比较理想。而父母从来不检查作业的孩子,他的目标就是完成,不讲质量。”我呼吁家长们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孩子,陪伴孩子,让他们在有伴的情况下好好地读读书,认真仔细地做作业。注意培养学生的羞耻心。羞耻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为内在的不安、难过、自责和批判等,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可耻、卑鄙行为的强有力的抵制。羞耻心的产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受到的羞辱过多,羞耻心就较弱;自尊心强,羞耻感也强。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少批评,多宽容,多鼓励,不要拿其他学生的优点和某一学生的缺陷相比较等。还要对学生的羞耻心给予适度的、适时的刺激,还要注意把学生的羞耻心及时升华。对“难教”的儿童,重要的一点就是点燃他们的羞耻心的火花。

决定课程改革的因素是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规律。因此,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当然,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希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的一些其他的良好习惯都要给予肯定。“好的习惯不嫌其多”,希望学生们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养成好的习惯。

第五篇:低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重要

低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重要,从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是这样要求的:

1、每天晚上睡觉前把作业本和书自己收拾好,事先说明如果自己忘带带错,肯定没有人送到学校,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

2、铅笔自己刨好(一年级通常要准备多支),刨笔器及时清理

3、书桌上只能有三样东西,台灯,其他两样随便(有时字典,有时笔盒,有时刨笔器,随便女儿自己),超过三样东西就叫乱,书架保持基本整齐,每周末彻 底清理一次

4、写作业时,书本书包不能堆在书桌上,我认为这是在垃圾堆里写作业不允许,周边必须整洁;不允许边吃东西边写作业,吃的东西不允许出现在书桌上;先作业再其他

5、我每天检查作业只看字迹是否工整认真,从不看对错,那是老师的事情~~~~字写得不认真必须擦掉重写

6、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记住,不能指望妈妈手机的短信,那是给妈妈看的~~~

7、每天8点30分必须上床睡觉(女儿现在五年级,每天写完作业练完琴,还是8点30分前睡觉)

8、书包必须自己背,妈妈从不帮忙

从一开始就这样要求,自己感觉女儿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出现过忘带作业、带错书、记不全老师布置的作业等这些情况,五年来学习上几乎不用操心~~~~~有些时候必须要学习做个懒妈妈,不能包办太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一直认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不到哪里去~~~~

下载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及习惯养成(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1、 提出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

    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教学随笔专题

    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教学随笔 蒋海燕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只有计算习惯好,才能加快计算速度,提......

    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对习惯形成的解......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究其本源就是个习惯的问题,再聪慧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也很难......

    习惯养成

    四、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集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个活的两代中国人的“人史”,整体地成为现代中国的国情史。 鲁迅的杂文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留学时期《文化偏至论》、《......

    养成习惯

    国旗下讲话稿 (年月日)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为了大家能......

    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是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反复历练”反复实践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领”,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