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孩子读书有什么妙招?
引导孩子读书有什么妙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读书是孩子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他读书的历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读书水平。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民族也就是最爱读书的民族。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犹太人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近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多是犹太人。马克思,犹太人,他的唯物史观改变了人类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爱因斯坦,犹太人,他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佛洛依德,犹太人,她的精神分析学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的比例最大。
一个人身体的发育靠什么?靠食物。当我们离开母体的时候,我们躯体的发育靠最初母亲的乳汁喂养,之后靠每天的食物。如果到了两三岁以后再吃母亲的乳汁,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营养不良,也从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这时你需要主动进食,汲取各种各样的营养。
一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靠读书。精神的成长是不可能从父母那里遗传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开始学习,这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读书的过程。学校的课本就像母亲的乳汁,在我们人生的关键时期,它能给我们营养和滋润,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绝不能只靠学校的课本。如果只靠课本,那么这个孩子的精神发育也是不良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他的读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特别容易崇拜影视明星、文体明星。许多家庭拥有高档家用电器,而没有一个摆放书籍的书柜;许多家长乐于和孩子一起欣赏歌舞表演、体育竞技等电视节目,而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保存有球星、歌星的照片,而很难找到读书笔记和文摘卡片。孩子们聚会时,大家谈的也是流行歌曲、电视小品、球星歌星,而很少谈到经典书籍。
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其引导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创造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条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意识。
第1页
有人对1200名小学三、四、五年级(约8—11岁)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适宜读物依次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战争与历史,天文与地理。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的书籍一般要有图画,这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对于8岁以前的儿童,怎样培养他们爱读书的意识呢?我建议,父母要经常为他们有表情地朗读有趣的读物,从而使他们与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许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读书,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只读一些漫画类的读物,而不读有价值的书。其实,这个问题出在父母一开始就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让漫画一类的读物比其他书籍抢先一步俘获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七个妙招: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
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
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二篇: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小编整理了一些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妙招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三篇:家长引导孩子小妙招文档
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小妙招
有人对1200名小学三、四、五年级(约8—11岁)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适宜读物依次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战争与历史,天文与地理。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的书籍一般要有图画,这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对于8岁以前的儿童,怎样培养他们爱读书的意识呢?我建议,父母要经常为他们有表情地朗读有趣的读物,从而使他们与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许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读书,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只读一些漫画类的读物,而不读有价值的书。其实,这个问题出在父母一开始就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让漫画一类的读物比其他书籍抢先一步俘获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七个妙招: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四篇:引导孩子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1、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2、给孩子朗读优美的作品
家长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孩子感兴趣的作品一字一句的朗读给孩子听,能使孩子通过语言接受书籍的熏陶。给孩子朗读作品,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成人要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
3、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4、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成人应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成人在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5、故事表演法
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在成人的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孩子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孩子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孩子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会逐步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会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6、与孩子共同讨论书里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
在讨论中,家长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孩子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孩子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孩子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成人也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孩子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7、“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8、引导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疑难问题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例如引导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就适宜采取这种办法。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当你给孩子讲三国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片段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几章、第几页,孩子就会主动去翻书阅读。
9、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10、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五篇:《教有妙招》读书心得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一: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教有妙招》一书,收集有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都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只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等等,这些范例都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把自己的学生管理好,确实需要多种方法并用,因人而宜。《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法,真是让我爱不释手。本书的前言这样写道:教师的美誉很多,辛勤的园丁、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但是,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当一个备受学生喜欢的名师难乎其难。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育人是讲艺术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慈祥仁厚的爱心和高超的育人技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追求育人的艺术方法应该是教师终身的追求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在 发挥特长好成才 这篇文章中,王贝贝由一个不听话的学生到最后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是因为王贝贝身上的美被有的老师认为是 丑,幸亏后来被独具慧眼的老师发现了,而且这位老师挖掘了她的美。看来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在 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 一例中,王老师出示了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让李刚同学到黑板上做,下面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前边有的同学窃窃私语: 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 李刚大概听到了同学的议论,站在讲台上手足无措,满脸通红。王老师看着李刚的尴尬,就想:不能让这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他首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对李刚说: 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王老师又让刚才议论举手的一个同学上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同学们看这两种算法哪个比较简便?王老师的巧妙引导,让李刚同学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让同学们认识到一道题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法。
当看到或听到调皮学生闹事,教师通过巧妙的方法教育了学生,使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一个知礼守法的好学生时,心里就由衷地高兴。原来育人还有这么好的方法,原来这么调皮的孩子也能变好。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优秀,有的学生就是 问题学生,有的甚至令人头疼。心灵只能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唤醒,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生探究不同的教育方法,就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这种平和的心态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种既平常又不平常的爱。只要我们用这种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必定会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向上攀登,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要多看一些像《教有妙招》这样的好书,多学习、总结一些育人的好方法。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二:
暑假我读了《教有妙招》一书,深受感触,里面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对我深有帮助,我就所读心得,简单聊上几句。
从《教有妙招》中我学到了六个技巧。
1、上课的艺术。授课要讲究艺术,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更要讲究艺术。教师只有具备博大的爱心、雄厚的知识、冷静的头脑、巧妙的方法,才能达到用艺术手法处理问题的境界。
2、身教胜于言教,行胜于言。老师的言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学生最容易崇拜自己的老师。老师要崇德明志,慎思笃行,不仅要用语言教育学生,更要用行动去影响学生。
3、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是有差别的,老师不能按统一模式培养人才,社会也不是只需要一类人才。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特长,然后,因材施教,促其成才。
4、育人技巧。育人讲究艺术与技巧。实践证明: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是能迸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厚德博学,研究探讨最好的育人方法,在教与学中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关注心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限的。教师在育人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
6、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不会作出伤害学生言行的事儿。但是,有的教师却经常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学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难以改正的失误。
《教有妙招》读书心得三:
“教”,还有妙招?
教书不就是应该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吗?有妙招能行吗?“妙招”到底有多妙呢?
抱着怀疑的心理我翻开了书架上的这本书。翻看目录,其中的一篇《老师,我知道您“懒”》吸引了我。岂有此理,现在什么学生,居然说老师“懒”。带着气愤的心情,我阅读了这篇小故事。原来这是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到台湾访问上的一节关于古诗词的课。课上魏书生老师基本啥事没干,就是简单的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一节课就上完了。这节课学生既上得轻松、快乐又都学会了。课后学生、家长、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生自己也说“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这样的一则小故事让我触动。是啊,一位高明的老师思考的不就是如何“授之以渔”吗?在教学中,老师要授予学生“渔”,就要当好导演,让学生当演员。主要学生参加的演练多了,自然就会掌握“渔”的本领。
这样的小“妙招”不仅让老师“省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老师何乐而不为呢?为了学习、了解到更多的新妙招,我毅然决然地掏出了钱包,走向收银台……
回家后,我又第一时间拜读起来。书中介绍了6个方面的内容。上课的艺术、身教胜于言教、因材施教、育人技巧、关注心灵、前车之鉴。书中收集有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都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只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每一个小故事都生动,充满智慧,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几个章节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愈以为如能“以身立教”教育将显其“以其身亡而教存”的巨大影响力。杨雄在《学生》中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明确规定:“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他要求教师“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国外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是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和身份获得对他的尊重、影响的力量。”重视身教从古至今,都显示着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不能做。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既教学生知识技能,又教学生做人。用教师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陶冶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言教和身教的有机结合,来完成教师的任务。“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特别在传承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文明方面,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否则,当我们教育学生时,就会觉得心中没有底气。多数教师之所以在学生面前说话没威力,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做的不到位。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无暇的。教师在育人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
在育人讲究技术与技巧上我也认识到教育无小事,处处在育人。真诚,是教师工作艺术的根本,即心存真诚,用一颗真诚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业,需要用爱心去经营。以诚感人,以“爱”动人;用心育人。品德高尚、学识丰厚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能迸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厚德博学,研究探讨最好的育人方法,在教与学中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了“内驱力”,他就容易成功。“内驱力”就是“自驱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自我”,因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是教师育人的主要工作。教师应该不断的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真正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变化,只要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心灵,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教育学生。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限的。教师在育人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教师要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就有呵护学生的每一份自尊,懂得怎样去关爱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尊重学生,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策。适当的宽容是给学生一次机会,能教育好一个学生。不适当的宽容是放纵,不但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害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要用心灵去碰撞,用真情去唤醒,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探究不同的教育方法,就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这种平和的心态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种既平常又不平常的爱。只要我们用这种爱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必定会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向上攀登,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