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 对 家 庭 教 育 的 感 想
我 对 家 庭 教 育 的 感 想
理学院09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胡萍(093501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歌词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国和家的关系。古人语:“家和万事兴。”不管就整个社会,还是就个人而言,有个和睦的家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家庭最直接的交往涉及父母和孩子。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算是基础吧。
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父子母子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近年来,据调查显示,中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离婚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视。尤其是有小孩的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离婚率持续攀高,小学出现单亲过半的家庭。有个案例:“朝阳区某小学1名单亲学生朝阳区某小学1名单亲学生,曾是学校里有名的后进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家长为他换了5所小学,每一所学校最长待1年,最短的只待了一个学期。在学校期间不遵守纪律、不愿意与同学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很差。老师走访发现,这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事业有成,平时对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全力满足,但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家长错误认为,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完成了对儿子的教育义务而很少耐心教育,导致孩子脾气暴躁、做事不专心、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落后产生学习畏难情绪。”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无法替代和必不可少的。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心灵上的关爱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涉及最多的应该算是父母对孩子性格养成、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吧。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一些周边同学的成长经历来看,父母的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而站在一边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开始时,我会去劝说他们别吵了,可是根本不管用。我很失落很是伤心。慢慢地我沉默了,不再去劝说了,父母吵架隔三差五地仍在继续,而我会选择默默地待在一角。小学的我都学会了隐藏内心了,当父母吵架那几天,我很是伤心、难过,而且上课也没法集中注意力。但从来不在同学面前展现出内心悲伤地一面,极力隐藏自己。我害怕,害怕别人的家庭都是幸福的,爸爸妈妈都不吵架的,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爸爸妈妈老是吵架。这样的成长背景,不仅让我内心孤僻,还缺乏安全感。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能不能别吵架了。后来到了初中、高中,和好友聊天时,有好友诉说,她父母吵架了,心情很是不好,感到很难过,做什么事也没法集中注意力。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很多人不愿说出来而已。以我的经历和好友的诉说以及现实中所验证的事实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说:“天下的父母,你们在吵架的时候,多考虑考虑那个在角落的孩子,想想你们的吵架会给他(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能冲动行事。”
家庭教育涉及了方方面面。可能现在的家长最看重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大都以自己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方式,替他们做主。现代,提到小学生,就想到背着重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躯跟着妈妈后面忙着去赶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是关心。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没有很好的教育可能很难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当面对大众质疑:“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这么多压力,孩子还能有美好的童年吗?”父母们觉得要是现在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么以后可能会有忙碌的一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父母是最爱孩子的,希望他们能有美好的一生。但凡是过犹不及,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承受能力,要让他们劳逸结合。其实,适度的报一些辅导班对孩子兴趣、特长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条件有限,没能上过兴趣班,导致现在的我没有艺术特长,除了学习啥都不会,没有达到国家提倡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报一定量的辅导班、兴趣班对孩子兴趣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可能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城市里,“陪读”现象比较普遍。就我生长学习的地方——安徽滁州市全椒县全椒中学,一个年级二十个左右的班,一千多名学生,家住县城不过十分之三,但是平均下来,一个班级住宿的学生不超过五个。那么,那么多学生住哪儿呢?在县城靠近学校的地方租一套房子,父亲或者母亲全天“伺候”着,陪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住宿的话,孩子得自己洗衣、打理生活。要是“陪读”的话,可以省却这些琐碎的事了,专心于学习了。我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妈妈在我上高一的时候便放弃了工作,一心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在高中三年我几乎连被子也没叠过。曾经学校有想过进行全寄宿制的教学管理方式,但遭到了家长以及学生们的一致反对,没法实现。可能是身在其中吧,没法去客观的看待这种“陪读”现象。但是,自从上
了大学,面对生活上的那些琐碎的事,我真的觉得,“陪读”确实为我们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也有人说,这样的现象没法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总有独立的一天。不过,我以及我的同学们并没有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可能因为大学里所遇到的生活问题不是很大,没有了父母的陪伴,虽然很难适应,但还是能够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吧。
对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还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去学习探索。我相信在《家庭教育学》这门课上,同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看法,我会对家庭教育有更深的了解,我相信这些知识对我以后的生活是笔重大的财富,使我拥有更加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家庭。
第二篇:我的家庭教育感想
我的家庭教育感想
学校:郴州市涌泉小学 孩子姓名:邱文彩 孩子年级:六年级 家长姓名:邱炳秋
时间真的过的很快,转眼间女儿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小宝宝,长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六年级学生。从我第一眼看见女儿那稚嫩的脸庞,想到要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里就无限的激动。从那一天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为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密,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都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在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在此我想谈点学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同大家交流一下。
1.让孩子学会管好自已。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她会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达到她的心理需求而哭闹,比如她会没完没了的看动画片,不让她看闹情绪;想买她看上的一件东西,也会没完没了的要求,直到把这个东西拿到手。这些问题我们头痛了好久,经过几天的考虑,我和她妈妈达成共识,一个不曾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她的受挫能力是很低的,而且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能及时被制止,则有可能形成多种不良习惯。因此,适当的约束孩子、拒绝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些措施:在女儿学习的时候,我们尽量避免做任何可能干扰孩子学习的活动。让女儿学会独立学习,每天检查自己作业是否全部完成,自己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心。要求她放学后首先完成作业,余下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认认真真读书,开开心心玩耍”,鼓励孩子高效准确完成作业,课余时间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课外书,看动画片和课外运动。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去超市里面除了必须品外只能买一样喜欢吃的小食品等等,让孩子明白,凡事要讲规矩,要节制欲望,不要认为只要自已喜欢,就什么都可以。做事要有条理,要学会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2.不要只知道100分是优秀,95分也很优秀,而且更容易达到一些.能否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挫折和失败,也是衡量我们作为父母自身教育素质高低的一个尺度。记得去年我女儿入学考试测试。数学居然考了个三十多分,女儿低着头,十分紧张。对于这个成绩,我自然不是十分满意,但我并没有马上抱怨她,而是一起仔细地看了一遍试卷,发现后面的题竟然大部份没有做。我问她为什么没有做?她回答我没看到,我知道她又在撒谎了,看来有问题的并不单单是分数。看她闷闷不乐,我对她说:“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从无知开始学习,然后才到有知的过程,在学习中当
然难免会有掌握不好的知识,考试正是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的方法之一,通过考试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让你及时得到改正,如此你才能打好文化知识基础!对吗?”女儿点头了,紧张的表情明显舒缓开来了。我继续说:“做人要诚实,不懂做就不要说是没看见.这叫自欺欺人!对吗?要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善于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点,改正错误,才能真正走上成功之路,不要犯同样的错,低级的错!懂吗?”女儿若有所思地点头了。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明白,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帮助。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从考试分数中了解孩子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不足之处,鼓励他及时补漏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进步。
3.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顾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给家里老人惯坏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写完作业不记得收拾进书包,自已的校服不记得准备好,一到早上上学时就一家人到处找衣服、书本、文具„.忙得不亦乐乎,往往迟到.这怎么行!后来就决定:做完作业自已收拾好文具放回书包,睡觉前要把明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迟到了就受罚.一段时间过后.她自已可以把个人卫生搞得有条有理了,还会带着弟弟上学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4.让孩子多接触自然,丰富孩子阅历。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让孩子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积累了丰富的人文典故和自然知识;带孩子去亲身感受与城市里不一样的生活,比如去村子看如何春耕如何秋收,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有了切身的生活感受后,再去阅读书本的知识,便会觉得原本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此刻变得栩栩如生跃于纸面,孩子就更能感受到文章中文字的精美。同时在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刚开始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限,思维往往是跳跃闪烁的,我们要静静倾听完孩子的语言讲述,然后告诉他,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表达得更好,用什么的线索把文字组织成一篇文章。我还经常鼓励她锻炼身体比如跳绳,跑步等,教她学做家务如洗碗、扫地等。平常有机会就带她到野外游玩,让她接触大自然„„„ 我不希望孩子只是一个有知识而没有感受能力的人,缺失敢想敢讲的灵性,所以,在课业和成绩之外,更要让孩子花力气去开放她的心灵与感受,用她的心、眼、耳朵去发现这个世界触手可及的丰富和美,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宽阔,不会钻牛角尖,即使偶尔钻进去,也很快就能出来。
5要让孩子有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的心》这首歌让人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它更应该成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一个人只有懂得了感恩,他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想一想,世上有谁愿意跟忘恩负义的人交朋友?感恩的真谛是报答。我们要让孩子领悟到:也许老师、朋友、父母他们并不期望你的报答,但你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他们。报答的前提是有能力报答。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谈何报答?所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刻苦学习,学到真本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人,等到多年后,当你的老师、当你的朋友、当你的父母谈起你时,你成为他们自豪、骄傲的对象时,这就是你对他们的一种很好的报答;当你无比轻松地能为他们做些事时,那是更高层次的报答、那是更高层次的“感恩”。因此,为了感恩,你必须全身心地学习,力争用优异的成绩向他们交出满意的答卷。
孩子一天一天在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了,我想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茁壮成长。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得的不会白少你一分,不该得的也不会白多给你一分,取得好成绩是你平日勤恳努力所积累的结果。不要把重点放在和别人比成绩之上,而要着眼于自已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有自信,相信自已真的可以,多点欣赏自已,努力令自已每天也比昨天进步一点。每一个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绝对聪明,也不是天生的笨材料。孩子的成才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家长多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多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最多的还是要费点心血。我们应从孩子对家长的期望中去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正自己的角色行为,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做个合格的父母。
第三篇:谈谈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谈谈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接到学校要我谈谈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感想,也不知从何谈起,回想这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过程,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学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能得到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能使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期,可塑性相当大,最容易受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孩子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作为家长,必须放弃“树大自然直”这种错误的看法,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孩子能从小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与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现在大多数小孩受到了父母的百般溺爱,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百般的迁就,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相当大。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做到不溺爱,在教育孩子过程必须讲原则,不能一味顺从,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而继续做好事。“做好事”这种行为的增强是由于“他人赞扬”起了强化作用。强化是孩子行为塑造的重要心理机制。
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孩子进行行为方式的指导。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她如何去做。
目前看来,孩子的行为习惯,我们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但也感到困惑。如何做到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快速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的很难。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小对孩子讲一些名人如何刻苦学习的故事,先让自己的孩子潜意识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学好能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我们通过对孩子各方面兴趣的培养,激发孩子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上,从小开始,由浅入深地对孩子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逐渐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语文方面的知识积累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数学方面的培养上,我们通过在孩子的学习任务不是很紧的情况下,适量地布置一些与课堂教 1
育相关性不是很大的一类数学题让她完成,也鼓励她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激发她对数学的兴趣。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尽管时间安排很紧,但她学习热情很高。只要她愿意学,我们就给她创造机会,并引导她坚持不懈的去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按住牛头吃草,让她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环境中增长知识,锻炼自我。
三、正确面对失败,培养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
每当孩子考试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认为自己考试不理想时,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并在认真分析孩子这课外作业,考试失败的原因后,教育孩子,一次考不好,天是塌不下来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自我形成压力,鼓励孩子有勇气面对失败,今后做得更好。除此之外,我们还教育孩子,在人的一生中,不光在考试中会面对失败,其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面对失败,一个心理没有缺陷的人,面对困难和挫折,都会振作精神,自强不止的,教育孩子不能把眼睛看着过去,关键是要如何去面对未来。
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孩子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也用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孩子喜欢绘画,我们也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学习绘画,孩子平时过于文静,我们就通过教孩子一些体育项目,既可锻练身体,也增加了她的运动量,孩子太腼腆,我们就努力地通过必要的辩论,培养她的语言运用和反应能力。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有利于树立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正面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正直正气的人
家庭教育就是要传授作为人所必备的重要东西。人生最初的老师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才。人具有双重性,既有向善的基本素质,也有从恶的根本倾向。解决矛盾,引导其走向抑恶的一面,则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有意识的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遇到困难,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独立完成。指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她感到家庭的温暖。
我们认为适度的处罚也是必要的,但要讲究艺术,我们有责任告诉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要给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自由采集家庭、学校社会上的闪光宝石,装饰自己美丽的前程,自然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家庭教育感想
家庭教育感想
五(5)班李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锝教育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热爱生活、有理想,有文化的新时期人才,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教育孩子,和孩子真诚互动沟通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粗浅体会和感想。
一、学会赏识。
赏识的概念就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并欣赏自己的孩子。其实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作为一个全新而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崭新的世界上,他需要在这个世界上学会自立,自强以及很多陌生的东西,与毛泽东、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儿子今年已经十二周岁了,书也读到了初中一年级,在他成长的这十二年中,我作为一个父亲,一直都在欣赏并在赞美着他。我认为还成长的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以一种期待和鼓励的心态为他高喊“加油、努力”。哪怕他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会一千零一次站起来,我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最聪明和坚强的。
我从不说儿子笨。因为家长在刚开始说孩子笨的时候,孩子会以他自己幼小的自尊捍卫着,他在刚会说话和懂事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形成了强烈但比较脆弱的自信,但随着你这种说“笨”观念的不断深入,不厌其烦并周而复始,孩子就逐渐开始相信自己笨了。他会从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间起,眼神陡然黯淡无光,言谈举止和思维也必将失去活力。老师只要出一个题目说:“同学们,这个题目有点复杂,大家好好想想。”他的情感第一反应就会是:这个题我肯定不会,因为我比较笨!这是一种传播给孩子多么危险的信号啊!
我坚信自己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对他在不同方面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都会伸出大拇指对他说:“儿子,你真棒!”记得那是两年前,他看到有许多儿童在溜冰场溜冰,儿子顽皮而又调皮的天性让他也跃跃欲试,但他又怕摔。我就鼓励他说:“既然别的小朋友能学会,你也肯定能,不要怕摔倒,摔倒了你也可以自己爬起来啊。”就这样他逐渐在摔倒中找回了自信,由慢到快,由正滑及倒滑,再玩出许多溜冰花样。如果我当时对儿子说:“学什么学,你这么笨也能学会溜冰吗?”那结果可想知,他也会在永远的笨的感觉中消沉和沮丧下去。
还有一点,就是儿子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打过他。如果学校的老师搞一次家长测评,让从没打过孩子的家长举起手来,我肯定会是第一个,而且毫不犹豫。我的这种做法看似有悖于现在社会上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因为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更有句说法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常听一些家长边打孩子边说:“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说了算?!”关系紧张的好象是阶级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中国几千年来的君臣父子关系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父母打骂孩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天经地义..但我做为父亲总会反思一下,你打孩子的后果是什么呢?打掉的,只能是孩子的尊严和自信!
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还不如一个种地的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农民永远不会苛求自己粮食的产量,而更注重自己种庄稼的方式。说句通俗话吧: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亦将决定孩子的命运!
二、信心是成功之母。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诚然可贵,我觉得在失败中多一些真心的对待也是人生一种必须的感悟。为了让儿子树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我虽未煞费苦心,但仍有我内心的一种深情注入。儿子从今年五月份喜欢上了打台球,而且自认为在同年龄中已属佼佼者,我的水平自然远在他之上,但为了培养他这种爱好和自信,我就故意先输他几局,然后偶尔再赢他一局,在打台球的实战中教他击球方法,让他象对待考试一样耐心和细致。通过这几个月的磨炼,我现在一局不让他,儿子却能连赢我三局,说明他的心态和技术亦能发挥的很好,也让他明白了社会上将来的竞争会很残酷,只有凭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赢得胜利。
三、学习并快乐着。
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不得不先说一句,好多人认为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人也是痛苦的奋斗,然后失败,再奋斗,再失败..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不能认为这是一种快乐的人生呢?经历的是欢乐的失败,然后在欢乐中站起来,再享受这种失败,如果没有失败,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亦是一种美好的乏味!
我对儿子说,天才总是把学习当游戏,如痴如醉并倾注全部身心,在这种游戏中找到快乐。每到周末我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问他:学习感到紧张么?压力大么?儿子的回答也总令我欣慰:不紧张。短短的三个字反映了儿子对学习的态度,我只想尽力成为儿子的一个合格父亲,让他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价值,让他学会自己呵护自己的生命与感觉。
100分很重要么?第一名很重要么?我从不要求他每次必考一百分,每次必拿第一名,尽力即可!60分代表什么?及格。如果你是工厂里的一个产品,就是合格,就可以出厂。所以你就没必要把全部精力耗费在争夺名次上,考第二名了非要第一名,考99分了非要100分,一次100分了仍是不够,非要次次100分,回回第一名,这样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压力,学习也自无快乐可言。
其实求知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如果你整天只知道考试分数和第一名,那样你的求知过程就会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所以我就一直向儿子灌输这样的理念:把学习变成一种欢乐的索取,快乐并学习着,只要你尽力了,你快乐的学习了,我也会对你伸出大拇指:儿子,你真棒!
四、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朋友,如果说的抽象一点,你甚至可以把工作和学习当做你的朋友。我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那上面关于朋友的说法我仍然记忆犹新:朋友就是与你共患难时仍不会放弃你的那个人,多年以后你可能不记得他,但他仍在心灵深处为你默默的祝福与祈祷。我认为和孩子最好的交往就是把他当作朋友,鼓励他并赏识他,但也可以批评他,要站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与批评是生命中的珍贵礼物,孩子也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的。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
我的父亲
说起父亲,真是时刻离不开一个“严”字,说起自己的感受,更是离不开一个“怕”字。甚至到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商量起什么事情,总得不自觉地瞅瞅父亲的脸色是否正常,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还像小时候一样地闯祸而挨骂。其实从小我是个很活泼好动的小孩,喜欢出去和小朋友玩,喜欢放学后在校门口活蹦乱跳地跳橡皮筋,喜欢爬阳台仰着脑袋看天空,喜欢看着天空飞过的小鸟,而事实上,我更多的时间是被反锁在了家里,可怜巴巴地站在小凳子上踮着脚尖看着楼下人来人往。因为父亲的严格,孩儿时的天性受到了约束,慢慢地我变得很懂规矩,很乖,很听话,甚至很愿意待在家里了,似乎是习惯了。现在在人群中,我绝对不是个活跃分子,或者是个能躲则躲的人,但做人做事规矩本分,认真踏实,我知道这是父亲给予我教育中宝贵的财富。对此,我是幸福、感激。但同时,在观察了很多父母教育方式后,我也发现了这种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因为从小被否定,所以不自信;因为有自己的想法时候没有得到倾诉的机会,在他的眼中,我的一切话语似乎都是儿戏的话,慢慢地我习惯了什么都不说,或者已经是一种惰性,懒于思考,为了生活而生活;因为童年被训练得很乖巧,曾经当被称赞为十分听话的小孩时,我很开心很自豪!但长大后,发现“乖”——那是一种父母对我的定义,希望我孝顺他们!我知道,我也会的!而在别人眼中,也许这和傻男孩没有什么区别,也许想不到什么别的赞美的话语,而因此继续套着“乖”的帽子。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抗拒别人这么形容我。写到这里,似乎父亲的教育不足以称之为成功。矛盾!相信这是个矛盾的问题!因为一切都不可能完美,如果不想矛盾,那就自己进行后天的改变吧。
(二)我的母亲
母亲和父亲在教育问题上,从来站在同一战线上,小时候挨打,从来不会有人护着我,总是两个一起批评我,一起打我。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权威,别想着挑战他们。每每有自己的想法拼了命想要豁出去和母亲据理力争时候,发现自己那么无能为力,甚至在争吵之后自然而然地后悔认错。其实不在于事实该如何才是对,而是在于他们眼中,我仍然是个未长大、幼稚的小孩。这让我抗拒,抗拒得无法发泄,忍受,努力地学会忍受。或者说,我不会沟通,不懂沟通。也许如果我的沟通能力好点,事情不至于如此。我总认为,她操了天下人要操心的事情,我长大了,是时候放手了。不放手,永远不会自己稳稳地站好。
其实对我有影响的人远远不止父亲和母亲,而他们的影响肯定是最直接而深远的。我知道他们有多么地爱我,我分明可以读懂那么深沉的爱。正如父亲所说,也许不曾完美,也许他们是过于严格,但要知道我是他们这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知道,我也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