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音乐的感想
我的音乐经历与感悟
与一般的女孩有点不同,在上大学之前,当别的同学都沉迷于流行音乐之中,除了小学学的点儿儿歌,我则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其实不仅仅对流行音乐,对其他的音乐之类也没什么太大兴趣。有人曾问:“是不是你学习太认真了,你爸妈对你管的很严,不让你听一些无关音乐啊?” 其实不然,我也爱看言情小说,爸妈对我管的不是很紧,空闲时间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造成我大学之前音乐一片空白原因:我想一方面是,我对音乐的确不怎么关注;另一方面是,可能我所听到的音乐很难引起我的共鸣吧。
上大学之后由于专业的原因,不得不学习一些声乐知识。感觉挺陌生,也挺新鲜的。带着好奇,又有点担心的心理,我开始了一年的声乐学习。从乐理,练耳,到试唱;从简谱到五线谱等。开始觉得挺复杂的音乐,好像也没那么难了。这一年里,我们学了以前从未接触的乐理知识,认识了那些像小蝌蚪一样的符号,什么音高,音值,节奏,节拍等;我们也学了练耳,虽然老师在上课前总要帮我们练音准,从do到si反复的练,帮我们找音准,但老实说到现在,我觉着sol和la的读音还是很像;其实试唱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难得,说它简单是因为老师教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儿歌,说它难是因为其中有些停连,重轻,之类的,想唱好真的挺难的,所以说像真正学好音乐也很不容易。不过我们都唱的很快乐,因为在这些儿歌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经过这一年的音乐学习,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收获乐理知识还是其次,对音乐的感受,但,我最大的收获是快乐和轻松。我发现音乐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的奇妙之处我觉得是当它碰触你内心深处是,你会觉得好像有一个知心朋友在静静的陪着你,听你诉说心事,自己的某些情感能得到安慰和宣泄。所以我个人认为什么样的心情听什么样的音乐。我个人更倾向于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吧。因为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使心能平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感受生活的美好。
就这一学期,我希望老师也保持一轻松,幽默的教学方式,可以教我们更多一些乐理知识和儿歌。另外,就我自身而言,我的音准不行,所以希望老师能帮我们多练习一下音准。此外,如果有可能,能放一些优美的乐曲给我们听。
11学前教育(3)班
郭绒
1104020310
第二篇:对管弦音乐感想要求以及建议
对管弦音乐感想要求以及建议
很开心能在大二这个学期能够选上自己从未涉及过的课程—管弦乐。虽然上的课程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勾起了我对管弦音乐的喜爱,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很多西方文化知识以及之前所听到的交响曲的背景。我觉得这对我的画画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这门课上,我最喜欢的乐器是小提琴以及小号,据我了解小提琴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在课堂上老师的介绍还有演奏者的演奏让我知道小号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
对于这门课程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是希望还能够能多听听现场的乐队演奏,那种感觉是跟自己用电脑放出来听的感觉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希望老师您能够多多带学长学姐们来相思湖校区演奏。
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那么精彩的演奏,而不是上课,谢谢。
第三篇: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和感想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和感想
经过为期2个多月“音乐鉴赏”选修课的学习,比较系统掌握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流程,我们感受颇丰,所得甚多,对西方音乐和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见解,对西方音乐史有了从模糊向清晰的转变。
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相比,西方音乐重形,而中国传统音乐重神;西方音乐贵实,而中国传统音乐贵虚;西方音乐重视造型,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表现;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固然他们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就有很大的差别。
西方音乐发展史可说的上是一部精彩纷呈的人物传记。首先是巴洛克时期。
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与思想意识的转变,巴洛克音乐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於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巴洛克音乐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名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是说到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不得不提J.S.巴赫,他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而这个时期的演奏乐器——管风琴最令我为之惊艳,印象深刻。管风琴的体积之大,声音之洪亮,气势之磅礴都是那么的独树一帜,让人深深着迷。另外,亨德尔的清唱剧和歌剧闻名遐迩。
然后就是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而这就是古典主义音乐的萌芽。古典音乐风格表现为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家个个都是声名显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一代音乐巨子,他在命运上的坎坷经历与他的音乐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强烈对比,让世人对他更加充满了尊进和崇拜。他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有《月光》《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悲怆鸣奏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更是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
最后是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的艺术家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在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音乐,它以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舒伯特、肖邦、柴可斯夫基也都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大家。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另外,肖邦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其中的圆舞曲和夜曲更是不能不知的代表作。
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也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推动中国音乐的更新,洋为中用。就西方音乐而言,音乐中所覆盖的内容、精髓众多。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如何能使学生产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即欣赏外国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在上第一节课,老师为我们放了一个日本的电视剧,剧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音乐与梦想的故事,身为名钢琴家之子的优秀音乐大学生千秋真一。想要赴欧学习指挥,却因为飞机恐惧症而一直无法出国。有一天她遇到了同样是钢琴科的野田惠,而她同真一住在同一栋公寓,真一对惠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差劲”,而却在她身上感到了音乐天赋,而后他开始努力将惠的天赋引导出来。。。同时也穿插了好多的西方音乐,让我间接的了解到了西方音乐的魅力。
通过这个学期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我不管在音乐常识、音乐家及其作品,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所提高,同时也开拓了艺术视野,让我在学习之余得到了一个释放压力的爱好,提升了自己的品味和气质,这就是我字这门课程中所得到的的美好和成功之处。
班级: 新闻1001班
姓名: 李
学
茹
学号:20100012134
第四篇:我对两会的感想
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这次会人大代表们讨论了很多议题,就其中我们感兴趣并且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我有一些感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但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并且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以意味着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具体说来,我们现在在校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列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注重对自己的课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加强科研能力的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对于我们大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业” 这两个字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就业的部分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长久以来,青年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有效发挥、整合现有资源,为青年创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而建言献策,青年企业家委员则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有志于创业的青年。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
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
1.提升自身各项条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我相信每一个过来人也都经历过就业的困惑,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年轻的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
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第五篇:我对就业的感想
我对“就业”的感想
“就业”这个词是在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扎入我的大脑里的,因为这个词我开始理性的分析自己的现状:我就读的大学怎么样、我的专业方向如何、专业就业率怎么样。同时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常常是专业和就业的问题,在许多次的讨论中和我们看到的现实数据中,我不否认我常常对就业抱有了失望状态,但是失望中也常常会给自己许多希望。
社会里拥有许多多的行业,要想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于专科生并且是80末的我们来说,由于我们的性格和社会影响,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定错了位,给予自己过高的评价,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势。再加上我们的父母及许多的同学都有着一种顽固的就业思想:不进国家单位工作就不是一份好工作。进国家单位确实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就没想到国家单位的大门有多少人在挤着,你的能力能否达到,你是否合适那份工作。所以,总观看来,我个人的观念是:就业应该综合自己的各方面来看,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个人来说,从我入校以来我就没想过考公务员。第一,我对理论性的东西太难理解,能否能看透书中的内容成了我的一大难题;第二,我觉得我不喜欢公务员的工作性质;第三,现在社会公务员考试不成文的规矩让我厌恶。我觉得毕业时如果自己有能力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那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我就会适当的把自己的要求放低,找一份适中的工作,要相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有一天自己会有所突破,会有所成就的。毕竟,理想是要有现实基础铺垫的,并不是一步就能登天的。
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所以,在面对就业时,我们不能三心二意,应该认定自己的方向,只有认定了方向,你的一切努力集中在了一起,才能让你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就业的机会。无论是在国家单位还是在企业部门甚至是做一名清洁工,只要把自己的基层工作做好,专心努力,那么再平凡的工作就变得不平凡了。
大三的我,面对着就业的问题,不知是我麻木还是乐观,我觉得我的就业期望并不是那么的高。目前我的就业规划如下:
因为大三的下学期课程已经很少,所以我决定办见习,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先做着,当然在就业的同时要能保证完成毕业设计,保证顺利毕业。我一直都很向往信用社的工作,所以,在见习期间我同时会准备信用社考试。
如果信用社考试未通过,我会马上准备普岗考试,考教师一直是父母对我的期望,再加上信用社考试的失利,我会把余下的精力全部集中,并尽最大的努力考上教师。
如果通过了教师考试,在工作的第一年里,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在工作上作出成绩,获得学生和其他老师的肯定。第二年里,我会总结前一年的经验,改进工作的不足,把教育质量提高。
当在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有了合适的经济基础时,我会考虑追求自己的理想,一点一点的为自己的理想做规划,当时机成熟时,我会放弃教育的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一直勇往向前。
为了自己理想的职业,我会全力以赴的准备理想的基石,为了把基石打的牢固,无论今后在什么岗位上我都会付出自己的所有,把自己的要求放低,在岗位上刻苦努力,积累社会经验,做到做一行精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