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教育过于要强的孩子(范文模版)
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如何教育过于要强的孩子(自写)
2010-11-09 16:42
一、过度宠爱区。(俗称太惯小孩)
容易步入这一区域的人群多数是老年人,老年人对待孙子辈的小孩容易造成过于放任,从一点一滴的放任,导致最后的小孩过于要强,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很多事情是非不分,这直接导致了孩子越来越不受大人的喜欢,越来越不讨喜,直至到最后的所谓的越来越不听话(对错都不分)的地步。
二、过度管教区。
很多孩子是先进入了过度宠爱区,等孩子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已被严重惯坏时,有些家长又步入了过度管教区,对待孩子的错误不是大声呵斥,就是动用暴力“打”,想一下把孩子纠正过来,孰不知,进入过度宠爱区的孩子是进入了暂时的天堂,无拘无束,甚至不分是非,家长采用各种打骂想很快把孩子纠正过来,这时的孩子就等于是从天堂一步步的掉入地狱,真所谓一脚上天一脚入地。两者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其重大的伤害,前者容易造成孩子自私,要强,以自我为中心,是非不分,等很多坏毛病,后者小孩容易造成倔强,甚至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孩子的脾气将大大的变坏,对孩子的一生好的性格形成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对待进入过渡宠爱区的孩子呢?一是不能打和骂。孰不知,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从小过于宠爱过于放纵小孩的一言一行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非小孩自身的错,换句话说,小孩自身也是受害者,小孩做错事说错话时,爷爷奶奶没有及时地加以纠正,孩子长此以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错,孩子养成了各种坏的习惯,难道孩子不是受害者吗?如果你这时再采取打骂的方法,孩子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那是不是说就让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呢?当然不是,一根弯曲的竹竿,要想把它弄直,不是靠一下子用力弯就能弯直的,力用过头了,竹竿会断的。要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弯,最终能弯直的。
那么如何对待进入过渡宠爱区的孩子呢?一下提几点方法。
一、及时教育并及时纠正生活中一言一行法,(可放任孩子去哭)
对于进入宠爱区的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要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事做起,发现做错事,说错话要及时的加以纠正,如何纠正,不是打骂,也不是过度的大声吆吼,而是要好好的加以说明,教育,很多孩子这时会听不进去,就要采取下一步阻止,比如说,当孩子想吃零食时,家长考虑到孩子的身体,不能给他多吃。而孩子偏要,不给有时就哭,甚至还强行去拿,这时,家长就可以拉着不让,如果孩子拿到手了,就把他夺过来,这时孩子多数情况下会大哭,那就对了,哭是孩子把心中的不快释放出来,家长可让孩子哭,不要加以阻拦,这时更不能打骂。否则很容易把孩子带入过度管教区。孩子在哭一段时间后,慢慢会平静下来,也会慢慢冷静下来的,后面小孩再遇到此事时,态度就会好一些了。再比如,孩子要穿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但由于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不让孩子穿,孩子就大闹大哭,这时家长同样是让他哭,任他哭,在哭的过程中孩子内心的要强的脾气会慢慢转过来的,这时家长也同样不能打骂,(否则孩子就会进入过度管教区,孩子就算给你用武力纠正过来了,但是口服心里埋藏了巨大的怨气,孩子及容易形成倔强,逆反心理,孩子就会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孩子再纠正错误时,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让孩子在自己的哭声中慢慢化解内心的以前留下的过于宠爱的,过于要强自私的坏脾气。
二、和常带孩子的长辈沟通,让他们搞清楚不能过于宠爱孩子,实在沟通不了,那只有另找带孩子的人。
和老年人沟通,让他们在对带孩子的言行上不能过于放任,对孩子做错事说错话要适当加以阻止,阻止后孩子哭闹,告诉他们让孩子哭,孰不知,现在让孩子哭,正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懂事,不做错事,少受责备自然就少哭了,是为了孩子长远的好。不能一发现孩子哭闹,不论什么要求都答应,这是最要不得的,也不能发现孩子哭闹就打骂。(前文中原因说过了)
实在沟通不了的长辈,为了孩子的好,只有狠心点,另找他人或自己去带孩子。长痛不如短痛。只有家长和平时带孩子多的爷爷奶奶都做到了,那孩子又何愁各方面不好呢。
孩子太要强了该怎么办?
http://.cn扬子晚报
家长苦恼:孩子太要强了,受不了挫折怎么办?不管做什么他都想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好他就会自己到一边哭,我们应该怎么教育他?一位母亲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个性要强的孩子真不少,乐乐小朋友上幼儿园中班,个性比较内向,但是她特别要强,容不得别人说她一点不好,受老师批评后回家哭半天。面对个性特别要强的孩子,妈妈该怎么办呢?
专家支招:科学引导孩子与别人比较
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最真实表达的阶段,他不会因为在乎别人的脸色眼神而控制自己。从这个阶段就能看出来孩子的先天气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即有些孩子做事表现出无所谓和随遇而安,而有些孩子却表现出敏感焦虑和完美倾向。这些表现无所谓好坏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因材施教。
表现得要强和完美倾向的孩子做事情喜欢攀比,常常会忽略过程中的享受和快乐,看起来积极要强的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和退缩。要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指导的话,我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1.引导孩子关注过程,淡化结果。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淡化过程,不要总要结果论英雄。父母不要担心孩子会不顾后果,这样的孩子就是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淡化了过程,少了不少享受也少了不少总结和反思。如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宝宝能想到这样去做真了不起!”“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等等。
2.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较,并科学艺术地和别人比较。要强孩子的一个特性就是喜欢和别人比,总希望自己是第一,总是把自己笼统地和别人做比较。首先,要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和自己比较;其次就是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父母坚持这样引导,逐步孩子就会慢慢形成全面的评价观念和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是不喜欢听到自己的不足的,也不喜欢听到别人的优点的,他可能会哭泣发脾气,这个时候不要和孩子讲道理,而是冷处理。让孩子充分发过脾气后,宣泄过他的情绪后再和孩子做简单的分析。冷处理是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平衡情绪和反思,这样的效果比父母长篇大论的说教效果要好。南师大教科院 殷飞
第二篇: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爸妈过于对孩子严厉,后果很严重
对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一个困惑。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都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教育。但是,严厉的教育,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这与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少年犯中间,父母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肯定要远远多于过于严管的。
事实上,与放纵不管相比,严厉是更危险的教育,严管反而出逆子。
过于严厉的教育,反而会带来恶果
说到严厉教育,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对他悉心照料让他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同时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母亲对徐力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然而,母亲却不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力觉得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
徐力母亲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断爆发的亲子冲突,却让徐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委屈和压抑。母亲过度严管和限制造成孩子过多的不良心理积淀,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扭曲。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觉得很烦”……绝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在看守所,监管人员说,徐力进来后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他的理由是:“我妈妈活得太累,我把她打死了是解脱了”。他想告诉天下的父母:“给孩子留点空间吧!让孩子有点秘密,多跟孩子沟通。”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父母都采取“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法。
通过打骂来制止,还是说服教育,或者是什么其他方式?
大数据告诉你,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将孩子进一步引入歧途。
对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1224个样本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最终,孩子还是违背父母的良好愿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骂孩子的比例不低。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或普遍存在的情况,询问少年犯:你有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6种行为时,父母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上述6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违法犯罪之前,从表面上看,父亲和母亲“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打骂”孩子即采取粗暴、严厉教育方式的,“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等被父母打骂的比例较高,父亲6成左右,母亲4成左右,其余平均2成左右;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打骂和说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许有相当多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而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如父母所愿。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为什么严厉教育不管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为什么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为什么严厉教育反而会带来反作用?
有个孩子回忆说:读初中的时候,我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一找家长,父母就骂我,有时还打我。每天早晨父母离开家的时候,我还没起床,父母走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别出去瞎玩”。而且,母亲经常唠叨我,有时在气头上,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什么“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说得多,我也听得烦了,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她说东,我偏说西。没想到,这个孩子就这样真的“不学好”“进了监狱”。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母亲的本意。母亲这种诅咒式的“严管”对孩子是莫大的伤害,在普通家庭中也并不鲜见。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身上的问题便得以强化,加剧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甚至“破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及原因是什么?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经常打骂我”(34%),“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问我”(28.7%),“父母总闹矛盾影响我”(25.9%),“我有困难不帮我”(13.4%),“溺爱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对照组普通中学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与未成年犯相同。
从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习惯于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们“不理解”、“不关心”、“不让做”……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漠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孩子的“爱”及其表现在教育行为上的“严管”,难以使孩子产生情感共鸣,难免成为“恨”的根源。这也是亲子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理解孩子、解放孩子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许多父母认为对孩子严管才是教育,总是试图让孩子听大人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而不能“由着孩子自己的性子来”。所以眼睛整天盯着孩子身上的问题,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积极因素,限制了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事实上,过于严厉的教育,并不能带来父母想要的效果。孩子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一旦父母过于“严管”,家成了对孩子的“枷”,离家出走便成为孩子摆脱父母的束缚和管教、寻求自主权利和更大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一旦孩子脱离家庭闲散在社会上,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将落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少年犯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的恶果给更多的父母以警示:每一个孩子犯罪的深层原因,都可以找到成人社会对他们权益的侵害。这些侵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有父母是故意所为,更大量的是无主观故意,也有更多的是父母抱着“为了孩子好”的愿望反而害了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他认为“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其次要指导,绝不能用前人的“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再次是解放,交给他们自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先生提出的理解、指导、解放正是我们为孩子创造宽松而温馨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第三篇:求职信的针对性要强
1.尽量根据应聘职位的要求写相应的求职信内容。
在看过大量各种各样的求职信后,我现在只要看两行求职信内容,基本就可以判断这封求职信是百搭的,还是针对我们招聘的职位而写的,甚至可以判断出是否只是在百搭求职信的基础上改了少许内容(呵呵,这是HR的特殊本领~)。如果是百搭求职信,忙的时候我根本就不会继续往下看简历内容;针对性强的,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会很好。因为毕竟大量的求职信都是前篇一律没有个性的,所以针对性强的求职信会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2.求职信里面要写一些实质性强的东西。
什么是实质性强的东西?例如:懂什么技术、做过什么项目、获得过什么成就、拿过什么证书、有过什么经验等等,这些客观的东西才会吸引人。
写了等于没写,不,应该说写了比没写更糟,只会让我觉得在填充字数,没什么具体能力可写。对我来说,这些还不如“我懂java”几个字来得有用。
3.求职信不要写得太长。
你不会认为我们HR会花一分钟以上的时间来看每份求职信和简历吧?求职信一定要简短,不要在里面写你的自传,突出重点写你最大的优势就好,你的次优势、次次优势、次次次优势就留待有机会面试的时候再吹吧。
4.用词要简练。
写求职信并不是写散文,它在HR面前的存活期可能只有短短十几秒,如果你不是应聘作家,那么就请收起你华丽的词藻吧,写得简练易懂一点,HR不会帮你批改作文,更不会去欣赏你的文采。
5.用词要实在,不要夸大。
我看过一封求职信范例上写过这样一句话:“互联网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我愿为中国互联网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好伟大。。可惜HR是很现实的,我们不会关心互联网是否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也不会关心你是否会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关心的只是你是否符合职位的要求,用词太夸张了,看着就不爽。
以上5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满足了以上要求的求职信,就应该可以让HR看多几十秒了。
这里有个简单的求职信模板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段:写你要应聘什么职位,一行字就ok;
第二段:第二段是重点,要根据职位的要求来写你的能力和经验,写具体一些,职位没有要求的就不要写;
第三段:简单写写你对应聘公司的了解,或者是对公司的意见建议,两三行字足矣。
第四篇:妈妈过于好强或许会让孩子缺乏主见
妈妈过于好强或许会让孩子缺乏主见
妈妈有时会发现孩子没有主见,什么事情都爱听别人的,自己拿不了主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妈妈太好强了,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妈妈就该检讨下自己了!
现在有很多做事干练、事业成功的母亲,常常会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亲的这种苛求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关专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约束多让孩子失去自我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的言行,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确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所欠缺的一种技能。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才,她们常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们的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的失败。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没有自我。
过分苛求事与愿违 “现实生活中,妈妈强势的现象很严重,后果也很可怕。”儿童心理专家介绍,可以说,严厉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只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击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过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恋母情结伤害孩子
“我们在临床发现,很多这样强势母亲的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极少被提起,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关爱,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亲,因此孩子已经6、7岁了甚至更大还和母亲同床共眠,甚至在一个被子里。”心理学专家表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无的。父母虽然都爱孩子,但无意中忽略了父亲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认同的对象。
事实上母亲强势,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因为从实际的交谈中,我们常常发现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母亲会因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而将儿子作为“替代配偶”,作为情感的依托的惟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母亲对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
父亲作用别被忽视
“要注意的是这个“强势”的程度,如果是将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强行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我认为这个关系就有些畸形了。”专家坦言,这种决策过程不应忽视父亲的作用,只有双方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就孩子上培训班这一事而言,对于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训班,上什么样的班等决定,都应由家庭成员包括子女共同商议得出。
第五篇:教育孩子
有个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儿子在2007年高考中以市状元及数学满分进清华的妈妈— 我的教子经验:
1、在吃饭方面:一碗,这是基本量。如他说妈妈我吃不完了,我说好然后让他下桌子,晚上吃时,就把他中午的放在他面前,吃完不够再吃新的。以后再没这问题。不要要求吃饱应七分饱,过量只有害无利,够身体消耗能量就好,这样大脑皮层沟壑多,利于记忆等;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不要身体累积脂肪影响大脑。
2、放学后做作业:规定一时间,到时间就不准他做了,他说家庭作业不做完,明天会被老师罚的,但我告诉他,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能挪用。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来做,我同样不准,他是哭着上的学。这以后,他是先做完作业才吃晚饭,这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以先完成作业为首任。从初中到高中,所有作业都是在学校就完成。当时我是不准我儿子占用他玩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压力用来做作业的。(好玩吧)
3、教师告状及罚作业(关于批评):我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时也被罚过,我接他放学,等到他做完被罚的作业,同时听着老师数落儿子上课如何不认真、如何和同学发生事情等等。但我看儿子的眼神还是很慈祥,耐心等着儿子完成(内心独白:多写一次正好)。回到家后仔细问情况,属于同学不对的,就不批评他;是自己的问题,但都是轻言细语给他讲怎么样注意及改正。有一点很重要,家长要用道理解除他有可能对老师产生的负面情绪。打击小孩自信心的主要是家长和老师。如小孩在学校挨骂了,当晚当妈妈的要把事情了解清楚化解小孩的情绪,修补他的自信心,人的一生自信心很重要。
4、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晚上睡眠不好?是否吃太饱?是否是听不懂课?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一味骂小孩。如:如果娃娃的身体湿热重,人是不舒服的,自然没精力听课等。如果所有的原因找了都找不出原因,就可以考虑用佛门方法。
5、好玩天性:要给他时间玩,动手本身也等于动脑,没什么不好,家长同小孩制定好课后到睡眠之间的时间,一切按作息表。玩纸牌游戏是一特教老师
评骂他也不会打他,讲完后,指出出问题的地方和改正方式方法,然后说以后注意点。
大一点的小孩,已养成一定的习性,这就要靠大人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给他讲道理:
1、主要还是要让孩子明白他学生身份该有任务和责任。
2、让他明白学习是为今后自己的人生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掌控了,才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3、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关于吃饭:
1、吃饭少关系不大,我儿子在上小学了还曾正餐时只吃几口的,我不追着他,不吃就算了,但下一餐时把上一餐剩饭加热放在他面前。我的态度是:不愿吃剩饭,那中午就该吃完。
2、尽量培养孩子吃蔬菜水果,你孩子不吃肉深得我心(能坚持最好)。我是每天每次给儿子削苹果二到三个给他(其他水果是附品)肉和饭随他吃多与少。我家在高中以前就没给儿子买过有色饮料和袋装零食,只给他喝矿泉水或白开水或茶水。都说那类食品是垃圾食品,为什么会吃既花钱又称为垃圾的东西呢?请家长深思。
3、你孩子不吃肉、吃饭少——老师都说她聪明,是会得这样的结果的。“就是常常不专心”,你仔细给孩子谈过为什么吗?不会只是粗暴的批评吧,你一定要找原因。
4、“她营养不够”:一定要把零食取了,放各种水果,用水果代替,每天必须吃苹果和香蕉,这两样都给智力有关并有安神作用。
5、要培养孩子的心量:不同小朋友发生恶意争执引伸到爱护花草,动物,昆虫,美丽的花,可以欣赏,不要伸手折,小动物特别是各种昆虫,是有生命的,培养小孩子的慈悲心爱护它们,不能看到面前有蚂蚁,伸脚就去把它踩了,培养小孩尊重一切生命,一切身外的人、事物。小孩的心性就是在小时教育他对万事万物都要充满友爱的心去对待。恒顺众生而得果报就是自己也一切顺利。
他给我汇报,他想了一个方法,在电脑上打单词,采取无形记意的方法:在C1栏打上英语单词ONE,在D1栏上打上英语单词ONE,在E1栏打一个公式:=IF(C1=D1,”YES”,”NO”),在B栏打上相对应的汉语,把E1打好后出现的是YES,指导E1栏朝下拖很多栏。在练习时:把D栏拖来隐藏,把C栏的英语取消,看到B栏汉语在C栏就打出对应的英语,打对了,E栏就是显正确、没有打对显的是错。对出差错的英语学词就多思考一下,多打几次。我要求他是每天开电脑第一个要完成五课的英语单词练习(是12345、23456、34567以此类推,包括电脑游戏里的单词都要记完)。完成练习后才能在电脑上做其他事。
这个方法对其他人有没有用我不知道,但我儿子在初二参加全国英语竞赛得过一等奖。我儿喜欢看NBA和足球比赛,有一天我看到他界面是中文的,我就和他谈英超、米兰等,顺势漫不经心地说,你其实可以进英文网站看这些内容,对不懂的查一下就可以了,顺便可以提高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第二天,真的就看到满界面都是英语了。为了鼓励他,我偶尔会指着一个球员图片下一串串英文,问他是什么意思,他会很乐意给我介绍。
双手在电脑上盲打英语单词,坚持一段时间后,那些单词,会条件反射在大脑里、双手上反映出来。你让他用这方法,他不一定乐意。你可以先要求孩子学一课必须记一课的英语单词,死记硬背那方法很痛苦,他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时你再告诉他还有这样一种方式。如果他能自己想到方法那更好!
关于分数:
考试多少分不过多的发表意见,我的原则是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我只告诉他把卷子上错的题分析原因,是不懂还是粗心,自我修正就好。也不会问他这分数在班上排第几名(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如此)。
关于粗心:
数学总会写错很简单的题,大人小孩都会很后悔地说,“好可惜如果细心点数学就是满分了”我也曾遇到这种情况,看到99分的卷子,就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不粗心大意、不马大哈呢?大概在三年级时,机会是在别人的惨痛中到来,有个单位修住宅,修到一半时房子倒塌了。我带他到现场进行机会教育,从力学等方法讲,由于计算上的一点误差会造成基脚支撑房子有差异,计算少了的 多悔恨。要做到快与慢自己能掌控。你要了解问清楚课堂作业时间不做作业,他在做什么及为什么,请他给你解释为什么,你根据他的回答再想怎么样处理。你给他讲课堂作业率先完成,看着同学还在做,自己内心应比较有优越感的,自己内心是很开心的,要不你试一试?让他先找一个同学为目标,老师一布置作业看谁先完成。刚开始他的速度可能还赶不上别人,你让他记录看经过几次他能赶上,如赶上了你要奖励他(但不能先许),与此同时每天同他玩一次纸牌,方法看前面介绍。玩纸牌加减法相应不枯燥,训练他瞬间集中注意力和反映能力。
一、你说的缺点
1、是正常的,根据你说的优点三,他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不懂的老师一点就通了,有新的知识点时他才可能抬眼看老师讲。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午接他放学时,稍早了一点,我就到他教室外看过他上课的样子,就给你说的相同,以后我对老公说千万不要去看他上课,看了你保证生气。回到家我曾问过他,我说看到其他同学都能认真听课,为什么你在埋头玩自己的铅笔?不认真看着老师上课呢?他回答我是:上课是听老师讲又不是看老师讲。我认为不论是怎么样的形式,只要他能听懂就好,以后我就这点上没有批评过他。老师以后也认识到就没批评他了。
二、你说的缺点3,根据你说的三项优点,你儿子就不会是心智发育晚,不和人计较不会看老师脸色,那不是没心眼,恰恰说明你儿子心胸开阔,不玩心机,好难能可贵,他的心是打开的也就是开了心窍的,这是很多家长求不来的。你所批评他的是什么呢?不过是迎合事俗观点罢了,道法自然,不要过多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你儿子(包括大人)做到:
1、对成绩好与不好的同学一视同仁,遇到任何同学有不懂的问到他,一定尽自己知道的全力给同学讲解,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心量,心量越大,得到才越多。这是布施的原理。要让你儿子眼里看每一位同学都很顺眼,那他就没什么烦恼,这是很开心的状态。现在有一种现象,怕把自己懂的告诉同学,怕同学超越,心就不是开而是在关,这是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宅。
2、一定要尊敬师长,老师不论是不是在批评你,老师的出发点都和妈妈一样都是为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的一生要报的恩里就有师长之恩。
你把儿子抱在怀里(让他感觉到话题有份量),语重心长给他讲现实社会的大环境,就业形势严峻,工作爸爸妈咪也没能力给你找,以后找工作全靠你自己。工作有很多种,工作的环境差异也很大,如….(你给他举例),将来你要想有好的工作、生活,完全取决于你现在中学阶段认真努力的程度,在你这一生中,要想长大过你理想的生活,宝贝就要珍惜你现在短短的三年初中。初一,你刚熟悉,转眼你就初二了,等你认真学点知识时,一晃就是初三了,时间过去再也不会回来只能成追忆了。(高中同理)
你现在要语气温柔给儿子讲,课本里的知识,所有的同学都在学,大家知道的相差不多,如果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比别的同学多,你内心会特别自豪,不但爸爸妈妈开心,老师也高兴,同时,你班上的同学也会很羡慕你,那时同学才来追赶你,就追不上了,你比别的同学知道的知识多,你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你说妈妈说的对不对?在这点上你要想办法激起他的自大心和自信心。你要注意,只能这样绕着讲,不能直接喊他看书学习。
3、关于不懂就要问
上初中高中后这句话真的很重要,不能堆积问题。你把儿子抱在怀里,给他讲,当天学的知识要搞懂,这样你学起来就没有负担,如果有不懂的而你又不急时处理,堆多了,就会占用花掉你更多的时间,而且还人累心累,你说妈咪说的对不对?你和同学所学的是一样的,以后大家拉开成绩差距的,其中就看哪个能做到有不懂的就及时问老师。老师最喜欢学生有上课没听懂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的,爸爸妈咪、老师盼望的是你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你的学识。我儿子班上一个同学,就做到问同学,常常有不懂的打电话来问我儿子,在高三时时间可以长达2个小时,那个同学最后上的是北大。
4、青春期
你儿子上初一,快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期很重要,当你发现和他说话,他开始不耐烦时,就不能在他面前罗嗦,不要强行让他做什么,要顺着他的性子,你要以他的意愿为主,尊重他对问题的取舍。这个时候小孩最容易反着大人的想法,如大人太强势,小孩就会顶撞,就形成小孩说话很伤人的习惯。在我儿子青春期时,每晚啥时间睡觉,我们都不知道,都是我们先睡,也不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