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2 03: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第一篇: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家长反映,孩子们上了一个假期的课外补习班,有点疲惫了。实话说,在如此酷热的夏天仍坚持学习,家长和孩子都很辛苦。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此做一下总结,希望对各位孩子和家长有所帮助。

现象一:我家孩子对非课本内容的东西很感兴趣,就是不爱学习。一拿出课本就犯困,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监督他学习的时候就和我谈条件,不答应就闹。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特别任性,管得严了就闹情绪,绝食,甚至几天不和父母说话。或许这是大部分家庭遇到过或即将遇到的问题。现在的初中生是在福窝里长大的孩子,没吃过苦,而且部分孩子会存有优越心理:反正家庭条件好,即使现在成绩不好,以后也不会怎样,爸妈的家产就够花几辈子了。可是反过来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喜欢被束缚。如果孩子喜欢谈条件,除了孩子的原因之外,您进行过反思吗?您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对于那些比较任性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软硬兼施两种方法。对于孩子毫无道理的任性行为应该进行坚决的惩罚(您今天舍不得惩罚,姑息他们的话,可能以后社会的惩罚会更大的伤害您),当然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形成犯错误要受到惩罚的意识。对于孩子偶尔的一些小毛病应该采取正确引导的方式,使孩子明白怎么看事情、怎么做事情以及做事情所产生的后果,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理智的做事习惯与性格。

还有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而不是优越感。不光是孩子,每一个人都如此,一旦有了退路就会在困难面前低头,犹豫不前。“破釜沉舟”不无道理。

现象二:我们家小孩儿特别听话,就算不想学习,但只要我们家长坚持,他也会怪怪上课去。可是,他们总会闷闷不乐,做题总出错。

像这类听话的孩子,要么是很懂事,理解父母,感受到了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忍心让父母失望;要么是父母太“强权”,孩子比较怕爸爸妈妈,自己没有主见。

1、对于那些“懂事”的孩子,虽然他们按照家长的意思完成了任务,但心里却有几万个不愿意,口服心不服。长此下去,孩子容易变得忧郁、内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应该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对自己有一个长远的学习规划,那么家长就会省很多事儿。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好朋友。

2、而对于那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家长的任务就相对沉重了一些。孩子没有主见,多半是他们没有自信心,不敢轻易做决定。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肯定。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在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做估计时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因为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关于具体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恶来判断人和事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难免会受到不良言行的影响。家长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的正面引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现象三:我们孩子开学初三了,面临着中考,孩子有了紧迫感,自己主动提出参加补习班。孩子每天都在学习,写学校的作业,写辅导班老师布臵的作业。可是,孩子好像乱了阵脚,没有头绪和条理,所以成绩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孩子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老师,我很欣慰,可同时也为孩子们的盲目性感到着急。这些孩子,大都存在一个很“致命”的毛病:粗心!不是知识点不会,而是做题不仔细,“多一点儿”或“少一点儿”导致满盘皆输。题做完时感觉良好,可一对答案,满脸悔恨泪。简而言之,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试问:您家孩子有没有一边听歌一遍写作业的习惯?有没有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上有没有丢三落四的习惯?

如果孩子是为了避开外界的干扰而听歌学习,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了:您是不是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孩子以更好的状态学习,咱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尽量配合孩子,给他们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二是,培养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孩子真的学进去了,那么一切的干扰都将不是干扰。对于丢三落四的毛病,咱们可以进行一个特殊的“无差错训练”。习题不要很难,就做一些很基础的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检验孩子的细心程度以及做题速度。当然,也应该配上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胚子,只要肯花心思在学习上,他们一定会散发出天才的光芒!孩子们,老师期待你们的进步,加油!初中生应养成的好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代有句名言叫“学源于思”,就是说求学问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思维角度说,独立思考主要指思维的独立性,包括独立的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现成的答案,遇事总能问个为什么,总能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这种习惯不仅有利于搞好现在的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乃至终身的事业奠定基础。所以凡事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有好奇心,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决心。学问,学问,便是要学会问个为什么??

二、认真倾听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

大门通畅,信息输入就顺利;此门堵塞,信息输入就受阻。因此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专家们认为听课要做到下列几点:1.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2.密切注意教师,眼睛跟着教师转;3.注意听教师的提示;4.仔细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或回答;5.记好笔记;6.适应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7.比教师先想出问题;8.防止注意力分散;9.听课时要进行分析理解。

三、练习反思的习惯。学习过程中总要做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 2.为什么这样做? 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类习题?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目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的错误?从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四、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读好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学们要学会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读书,最终靠是我们自己读的!

当然,好习惯远远不止这些。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坎坷,也是搏击;是沧桑,也是攀登;是等待,也是寻求;是探险,也是相逢;是眼泪,也是歌声。青春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正如印度诗

人泰戈尔所说,青春的精神是点铁成金的奇异宝石。衷心地期望你们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致用,迈好青春的每一步,使自己的中学乃至整个人生绚丽多彩。“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

第二篇:中学生吸烟问题案例分析

中学生吸烟问题案例分析

马应仓

(党岘中学语文组甘肃会宁73071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吸烟现象在许多学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现象在数量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中学生的违犯校纪校规的情况中,因吸烟导致违纪的人数有很大比例,而且吸烟常与酗酒、赌博、盗窃、打架等现象伴随,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困惑与不安。面对中学生吸烟现象,学校从管理层到班主任,都制定了相关的纪律要求,同时也有相当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学生在厕所、宿舍、教师、校园、街道等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绝,教育效果甚微。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的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有吸烟问题,会危害到身心的健康发育、成长。学校构建无烟校园,遏制学生吸烟迫在眉睫,而班主任更应探求中学生吸烟的种种原因,提供理论研究的实际依据,是必要的、迫切的。

二、中学生吸烟现象的两个案例

李某,男,出生于1994年11月,现就读于会宁县党岘中学七年级(7)班。学习成绩差,是班级典型的后进生。与同学不善于交际,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孤僻内向,也不讲究卫生,懒散。通过问话式调查,其家庭结构不完整,母亲于2006年早逝,父亲是汽车司机,常年为生计奔波他乡,很少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情况。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情况的特殊,娇生惯养,一切由着孙子。缺少母爱的他,常和同村一名有着相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一起,在夜阑人静时,悄悄地去学校厕所吸烟,课堂上却懒于动笔,心不在焉,昏昏欲睡。

刘某,男,出生于1991年1月,系党岘中学七年级(7)班学生。学习成绩起初中下等,后下降至全班倒数,经班主任批评后,不但没有上进意识,相反品质上也出了问题。结识一帮“哥们”,聚众斗殴,挑衅闹事。上课打瞌睡,下课当“中锋”,作业抄别人,考试闯“红灯”,是班级真正的双差生。经调查,该生家庭富裕,父亲是本地小有名气的商人,由于忙,很少关心他的学习、生活。他与母亲生活,由于母亲教育的方法欠当,经常骂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造成自卑心理。父亲偶尔生气,拳打脚踢,教育方式单

一、粗暴。诸多因素,导致该生在宿舍、厕所、教室聚众吸烟,目无校纪,并且引诱班上几名同学也染上了吸烟的恶习。同时结识了几位社会不良青年,吸烟、酗酒,当自我需要被他人阻碍或受到不当的对待时,他会暴跳如雷,并报复于他人。

三、中学生吸烟问题的原因探源

为什么青少年吸烟问题成了一个非常顽固的问题呢?上述二个关于中学生吸烟现象的案例,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映了吸烟问题的原因。试分析如下:

(一)中学生吸烟现象的个人因素

1、好奇心的驱使,模仿长辈、教师、社会各色人物的吸烟行为;

2、对谚语、俗语、俚语的耳濡目染作用的实践性尝试,如,“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3、把吸烟现象误认为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

4、出风头,表现男子汉气概,把吸烟与男子气等同;

5、掩饰自卑、孤独的心理,以摆脱学习上或人际关系上的挫折感;

6、被动接受他人递烟,从众心理起作用。

(二)中学生吸烟现象的家庭因素

1、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管教、属于引导,缺少关心;

2、爷爷、奶奶对孙子吸烟行为放任自流,有纵容倾向;

3、家长给子女零用钱过余,使其有钱购烟;

4、父亲行为不端,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中学生吸烟现象的学校因素

1、班主任没有及时给予吸烟学生心理上、行为上的疏导;

2、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爱,而教师缺少对学生适时的关爱;

3、应试教育流毒,学校一位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4、教师把正面批评违纪学生与体罚等同,面对品行不端学生,视而不见、视而不管。

5、教师在教室、集会等公共场合吸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6、学校缺少或没有针对吸烟有害健康进行必要的宣传;

7、构建无烟校园、和谐校园,只是一句空话。

(四)中学生吸烟现象的社会因素

1、社会上存在着普遍的吸烟现象,在中国,人们把“敬烟”看作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同时谢绝别人“敬烟”便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2、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尤其是电影、电视剧中“老大”形象的感染;

3、社会上不正之风,不良青年对中学生的影响;

4、没有建立健全烟草买卖秩序,烟草店变相向未成年人售烟;

5、社会没有向中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无烟环境。

总之,中学生吸烟的原因很多,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能够从其众多的因素中找出规律,提出对策,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全社会的文明、和谐,创建良好的、文明的、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三篇: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个案情况:

小海是一名初三学生,一直学习优秀,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最近小海的班主任时不时就打电话给小海的父亲,说小海没来上课,是不是生病了。父亲也没什么生气,也帮着说小海不舒服。

有一天,父亲早上回家发现小海又躺在床上不去上学。父亲也没什么生气,立刻将小海送到学校。但是小海进校门看见父亲走后又溜出校门,跑到网吧去玩去了,结果老师打电话给父亲说小海今天又没来。父亲说他亲自把小海送到学校的,看着他进校门的。但是班主任坚持说小海没来。

结果,中午的时候,小海回家了,父亲质问他去哪了,小海知道又是班主任告状了,也不再掩饰,说等爸爸走后就溜到网吧玩去。这次,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责骂到:“都送你到学校了,你还不安分点,你到底还读不读书的!”小海反驳:“书上的内容没什么好学的,简单得要死,整天还要学那破烂不堪、毫无价值的语文、政治,整天除了背还是背,受不了那些老师了。所以我想退学不读了。况且从小到大,你们都是偏爱大哥的,我这个当小的,你们也不怎么上心的了。我在网上有一大堆关心我的好朋友,他们让我找到了我存在的意义。所以这些事你也少管。”这番话是严重伤了父亲的心,一直听话的好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摸样的。

原因分析:

从小海的回答来看,小海是出现了厌学的情况。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才有好日子过”的意识,但是孩子读了几年的书,发现这个书是越读越乏味,更痛苦的是,他们还要面对一大堆他们根本就不敢兴趣的。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的思想,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本案例的小海说的书本没什么好学的,这个反应了书本上没他所需要的,这个就是他对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

二,兴趣转移。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现在的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本案例的小海提到他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敢兴趣,通过他逃课到网吧玩可以知道,他现在的兴趣已经由学习转移到了游戏上。

三、情感饥渴。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本案例的小海因为父母对他漠不关心,偏爱他大哥,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人,长期缺乏家庭温暖。这导致他只能通过网络那虚拟的世界寻找“温暖、关心”,找到所谓的“存在感”。慢慢地,他就被网络虚拟的“温暖、关心、存在感”所诱惑了,进而对现实世界的一些不满的东西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感。

解决方案: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第一,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本案例的小海对学习的动机缺失了,家长可以让他学习一些别的课程(例如:奥数、画画、弹吉他等),通过这些课程来重新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第二,引起注意。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本案例的小海的老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为什么会厌恶,然后制定类似上述的政策来让小海对该科目重新恢复兴趣。或者和小海达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约法三章”,让他在这个科目上有点“特权”,但是如果小海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些“特权”就要“没收”。我相信这个不但可以很好的改善师生关心,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好。

第三,情感补偿。家庭对孩子的关心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家长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最好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太过偏爱某一个,这样会在孩子成长的心灵上留上阴影。所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觉得他和他的兄弟姐们没不能不一样的,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

本案例的小海由于父母对大哥的偏爱,导致他心理产生一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不存在的。为此,小海的父母应该更加关心小海,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他就可以摆脱网络虚拟世界那个不真实的“温暖、关心”,这样他的兴趣就不会再摆在网络上,可以让他对生活恢复信心,重新把目标放回到现实世界里。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我担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小红是我的学生,12岁,独生女。课堂行为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偏离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很容易分心,经常不看黑板的例题讲解或书上的内容,在课堂中与同桌说话、玩笔、玩自己的头发、东张西望或看窗外,小动作频率较高。从成绩和作业情况来看,作业较为潦草,做作业容易丢三落四,成绩较差。据该生自己反映,其在上课时经常会开小差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这门课或这个老师,而是她很容易被身边其他事情吸引而忘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该生父母均长期在外经商,生活起居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她比较溺爱,但母亲比较严厉,回来后经常因为她写作业容易分心责骂她,但收效甚微。[分析] 在学校课堂情境中不乏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Ross(1976)认为学习障碍是因为运用和维持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迟滞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即与优等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注意的搜寻、稳定、转移、集中能力明显低弱。因此,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给予学生一些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使其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红虽已上了五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红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红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定准自己的位置,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去读书,去思考。要引导学生有效听课,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教师亲和力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我们更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用自身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听课。

[方法]

一、自我指导训练

①认知示范:成人执行任务时,大声对自己说话。如指导者示范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如果没有,马上坐端正,认真听讲(用行动表示出来)。②外显的引导:个案在指导者口语的示范引导下,表现出同一行为。如成人问:“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个案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③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在执行任务时大声指导自己。如个案大声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并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④轻声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轻声反复练习以外显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⑤内隐的自我指导:个案以内隐的个人语言引导自己的行为表现。(2)感官训练

注意力的品质不仅包括注意力的选择性、分离性和持续性,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注意力。因此,对这几个方面的注意力的训练同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采用方格练习,设计了1~25的随机数字表来锻炼个案的专注力,用“摸一摸”触觉训练来锻炼个案触觉的注意力,用“听一听”听觉训练来锻炼个案的听觉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用拼图锻炼个案的持续性注意力等。为了尽量降低个案的实验者效应,对个案的感官训练同样安排在一个小团体中进行。

(3)订立行为契约

为了强化行为改变的效果,研究者与个案订立行为契约。在订立行为契约中,选择合适的强化物非常重要。在与个案及其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个案喜欢画画,因此,我们与家长商定选择一套个案喜欢的画具作为强化物。我们与个案和家长商定后确定的行为契约如下: 2.认知行为训练方案的实施过程

认知行为训练分四次进行培训。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感官训练,训练的时间安排在下午放学后30分钟。训练实施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研究者首先和个案订立行为契约,如果每次训练后的随堂观察中其课堂不注意行为低于5次,即发给一个代币(代币为印有研究者章的千纸鹤),获得5个代币以上即可获得个案想要获得的强化物。

第二,干预阶段。干预阶段主要是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和感官训练对个案的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矫正。第一次训练主要指导个案掌握自我指导策略:包括认知示范、外显的引导、外显的自我指导和轻声外显的自我指导,教会学生运用外显的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初步方法。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采用1~25随机数字表对个案进行专注力训练。培训后,个案基本掌握了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在第二天的两次随堂观察中,个案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分别为2次和3次,均少于每堂课5次的目标行为,发放2枚代币。第二次训练主要帮助个案复习第一次训练中的自我指导策略的内容,并引导个案采用内隐的自我指导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进行多重感官训练,如让其闭上眼睛,用手触摸小物件,猜想是什么;用耳听各种声音,猜想可能是敲击什么的声音。这样,通过触觉和听觉训练个案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训练后,个案第二天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分别为1次和0次,发放2枚代币。第三次训练主要是指导个案复习掌握自我指导策略。采用1~25随机数字表对个案进行感官训练。训练后,个案第二天的两次随堂观察中课堂不注意行为频次分别为0次和1次,发放两枚代币。第四次训练指导个案反复练习使用内隐的自我指导策略并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对个案在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给予强化,并在个案的行为契约书上签字,可以用5枚代币换取其想要的卡通水彩画笔。

第三,跟踪阶段。在实验干预后一周,研究者对个案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了6次跟踪观察。在对个案的观察中发现,个案有时会出现突然坐端正的举动,究其原因,个案报告说是突然想起研究者教导的“我集中注意力了吗?”这句话,然后提醒自己认真听讲。可见,个案已能将自我指导策略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情境中。

由于小红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尝试一下方法:

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4.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5、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6、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第五篇: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素质教育正在一部分发达城市加速进行。但是随之而来日益增多的中学生行为问题也随着素质教育的口号浮上了教育的前线。例如:中学生厌学、逃学,压力过大造成的学习焦虑、失眠,学生的叛逆心理等。素质教育要上一个台阶,那么就其目的而言——造就一个有能力且身心健康的全面型人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自然有义务承担起学生行为问题的矫治工作。然而,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学生行为问题有其深刻的背景,例如,社会、家庭、学校、人际网等。各个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问题的产生有着很强的个体差异。这样,对于个案的研究就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在中学开展学生行为问题的个案研究是探讨学生行为问题的可行途径。

个案研究的可行性告诉学校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当发现问题,研究探讨问题。基于以上原因,特拟定这一在校学生轻微行为偏常的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此案例的研究能获得以下信息:(1)发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2)个案研究的一般性价值;(3)可行的矫治策略和建议。

二.案例简要陈述

症状一:高一某学生,喜好某歌星,沉迷于模仿。表现为上课大声唱歌,不顾他人的感受,时常与老师和同学作对,喜欢在众人面前做违背常规的事情。

症状二:脾气暴躁,时常惹事生非,且屡教不改,爱“强出头”,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容易激动,达到顶点时带有小肌肉群的抽搐。

症状三:做作性质的亲昵,不恰当行为表现突出。

三.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学生行为偏常案例,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明显区别与一般的正常行为水平,我们可以从行为学的角度广义的将其界定为行为偏常。

作为此学生的班主任,我从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以及从对此学生的观察中发现,该生有很强的“人来疯”气质,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人越多越来劲,越有人注意他,他就越有表现的欲望,且表现的不合时宜。例如,在最安静的课堂的上小声的唱歌,但只要一有人注意他,他就马上开始兴奋,唱歌声音开始上升,面部表情呈现出自我陶醉状。从这些行为本身来看,它们都属于正常的行为范畴。但当行为个体赋予行为社会意义时,行为就受到了来自评价体系的约束,如时间、地点,对于声音而言甚至还要考虑到它的分贝。所以,该生的很多行为属于不恰当行为。

从该生的其他一些行为表现中还可以看出,该生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如,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行为是否合适或是否影响到了其他学生。该生还具有一定的自恋倾向。这与他在家庭中长期受到忽视有关。自恋作为对自己的肯定,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过分的自恋就会陷入极度自我中心状态。而该生的自我中心气质在对抗课堂或老师的权威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这里,这学生的强烈叛逆心理之所以产生,是值得推敲的。在了解该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之所以一味的模仿歌星,是因为他

认为自己长的很像某歌星。当然,模仿是正常的社会行为,人类获得知识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但是,很显然儿童的模仿行为要比成人多得多,过度的模仿反而体现了心理发展水平的滞后。从该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中还可以发现该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封闭倾向。很强的自我中心会演变成一种自我封闭。例如,过度专注于自我的表现而忽视周围事物的存在;受到批评和指责后用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手段来掩饰,“童真”化的表现与他这样的年龄是不相符合的。

从该生的人格特征来看,其性格外向,易激惹,情绪激动时难以控制。带有一定的冲动性,自控能力差,表现为时常动粗,用武力来肯定自己。当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肯定自己,才能从本质上发展自己的身心。但当行为个体接受了一种偏常或是错误的强化刺激(如,暴力等)后,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身就含有诸如暴力性的一面。

四.有关此案例的几点讨论

1.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案例中的个体,其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1)不恰当行为;2)自我中心且带有过强的自恋倾向;3)自我封闭;4)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发生暴力行为。

以上是该生的一些主要症状,它只是偏离了常态,在没有标准化的心理或医学量表的支持下,我们不能界定其行为是病理性的。我们可以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具有一定社会、家庭、自身或其它因素造成的进行性的障碍,它不具备形成性评价的条件。那么,对于这些外显化的行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干预手段来加以控制或根除。作为一名学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其制定一份干预计划。当然学校干预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帮助。至此,对该生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做必要的了解就显得意义重大了。通过一般性了解,获知该生的家庭结构不理想,父母双亲关系不和,时常有争吵发生,家庭处于离婚的边缘。家庭社会地位一般,只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看来,该生的家庭状况是形成该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通过进一步的接触,与该生谈心,发现家庭矛盾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极端的不和谐,在小学,孩子比较听话时,父母都比较宠爱,可孩子稍大后,只要一有学习上的失败或行为上的不足,母亲就会以一吨毒打来招呼,而父亲依然十分宠爱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一直持续到孩子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对母亲的畏惧,而父亲介于母亲的威严,虽然疼爱孩子,但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疏远状态。渐渐地,孩子处于了一种被孤立的情形。

从以上的情形来看,该生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如不合时宜的起哄、人多时的兴奋膨胀、课堂上的唱歌等只不过是希望得到周围同龄人或老师的注意,他的表现欲望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冷落的补偿行为。而对于长者(如老师)表面上的顺从是长期家庭环境的权威势力的产物。他时不时的对老师的叛逆(如课堂上的捣乱、对老师言语上的冲撞等)实则是情感上的发泄转移。因为他知道背叛母亲的权威就意味着受到殴打,而在学校他是受到保护的。

那么,对于该生的自我中心和自恋倾向,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情感的补偿。因为他在肯定自己,只是他选择了一种不成熟的表现途径。家庭、以前的学校都是他受到否定的地方,这种抵触情绪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家庭的教养方式给了他很深的强化。

那么,在新学校中的情感迁移就显得合理化了。很明显,该生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蒙上了阴影,具有一定的滞后。这可以从他那“掩耳盗铃”式的儿童行为和过度的模仿上可以看出。该生的自我封闭可以看作是逃避惩罚的一种幼稚手段。

对于该生时常所发生的暴力斗殴事件,究其原因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作用。该生的成长过程受其家庭教育的影响,暴力行为的强化使他在意识层面认为通过力量可以获得对他人或行为的控制。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诸如“古惑仔”的社会思想的冲击,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是最容易模仿的。所以,该生的冲动和暴力行为,究其深层原因,有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因素。

对于该生而言,还有一个致命的教育障碍,那就是其父母在长期的教育失败后已丧失了教育的信心。这一点,对于学校教育者而言,重塑其家长的自信心和改变其家庭教育模式及态度是达到该生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步。

2.个案研究的一般性的价值

个案研究是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比较深刻的剖析隐含在个体表面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个案研究虽然是针对个体差异而言,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普遍性的规律或原因。就针对这一典型案例,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普遍性规律:家庭教育的适当与否以及社会文化的熏陶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教育对成长中的少年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所以说,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是青少年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对于某些行为个体的教育失败,不能说是完全素质教育的失败,他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因素。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不良刺激,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3.矫治策略和建议

从该生的行为表现以及以上的分析,提以下策略方法,供参考:

(1):再次了解他的家庭结构,与其家长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正确模式。重塑家长的教育信心。把教育工作从学生迁移到家长。

(2):多关心此学生,让其受孤立的情感得以缓解,并配合家长一起关心该生。

(3):让该生有正常的表现机会,并加以鼓励和正强化,通过正常的途径来释放压抑的表现欲望。同时对他的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加以指正。这时可辅以负强化(撤消正强化物)。

(4):可为他制定行为控制表格,通过学校、家庭一起实施,有家长的配合,效果会比单纯的学校教育要好。

(5):多与该生聊天谈心,适时的进行一些心理辅导,逐渐的引导该生化掉不良行为。

(6):在以上的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以后,与该生商量一起制定一份自我监控表,内容可涉及自我意识、行为控制等。

(7)对于该生的冲动和暴力行为,可通过教育和一定的惩罚措施加以控制,惩罚内容可与其父母商讨,作为一种强化手段。

总之,该生的行为矫治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相信在一段时期后,对该生的行为评价会有质的提高。

下载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法律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0年2月26日上午9时25分,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约9时30分离开宿舍时未拔掉电源,致使“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分析: 1)违反学校消防安全管......

    中学生品德案例分析

    中学生品德案例分析 时光飞逝,转眼间顶岗实习已经步入尾声,经历这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实习过程中,我因学生的进步感到喜悦;因学生不听话,顶撞自己感到苦恼;......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案例】 学生玩手机案例分析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高一八班班主任 今年是我从教第二十九年,当班主任管理学生对我来说已是经验丰富,但遇到了很难处理和解决的新问题----学生......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学生玩手机案例分析 ——丁跃芬 本学期我担任的11大专4班的班主任,班上人数少,而且都是女生,就一个男生,比例很悬殊,女生面对一些问题很自我,所以我平时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

    中学生上网案例及其分析

    中学生上网案例及其分析 班主任工作论文高一B9赵飞 中学生上网问题,是现在班级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大问题。学生沉迷网吧,轻者影响学习,耽误前程;重者,伤害身心,影响价值观的形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分析 引言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

    中学生早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早恋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

    中学生法制案例分析

    【法制校园】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就读的学生。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腐蚀以及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由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