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没有边界的教室》后感
读《没有边界的教室》后感
星期一去图书馆找《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找不着,然后看到了这本书——《没有边界的教室》,用了五天的某些空余时间把这书看完了。
这本书讲的是因为爸爸求学和工作的原因,一位台湾的妈妈带领儿子小k亲历了台湾、英国和德国的幼儿园和小学。最主要介绍的是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欧洲与亚洲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让k妈学会了很多,知道怎样的教育才适合小孩子的发展;收获最大的是Kevin了。会三种语言,有三个国家的朋友,当然还有很多。
德国跟我国不同的教育方式:
1.德国幼儿园每个季节会安排不同的户外活动:春天里,孩子们就在户外追逐开始出来觅食的小鸟;在仲夏时分,午后到户外玩水消暑;秋天里,则捡拾美丽的落叶或掉落的成熟果实,用来制作卡片;冬天,就拉着雪橇到户外玩雪。
2.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在森林里举行,每个孩子都收到老师的一份礼物——用纸做成的长条锥状物,里头装有各式糖果和文具。老师还为孩子整理出一本厚厚的“幼儿园学习成果记录”,并写上每个孩子的特质、老师们的评语以及所收集的园内生活点滴。
3.德国小学每个学校的差不多,选择离家附近的即可。
4.德国的特殊学习,为一些有特殊需求(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障碍或母语非德语的孩子必须先进语言学校念德文)的孩子提供帮助。经历过测试,才能进入小学。
5.兴趣和专业是德国培养人才的重点,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读书,或是认为读书才是有出息。因此,以务实的专职教育,重视每个孩子的特质,让他们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是德国教育培养人才的重点和方式。
6.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吃的用的都要知道叫什么名字,还会分辨植物是否有毒。
7.在德国,留级并不丢脸,打好基础才是将来制胜的关键。(中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取消了留级制度,为什么呢?)
8.当小k用纸条写粗口和同学吵架时,老师让他在字典里查查那些字,字典
里没有的字,就是不好的字,不能用。
9.小k的学习每个学期会举办读书之夜。下午放学回家之后,傍晚五点半就必须再回到学校,带着睡觉用品还有小台灯,到教室找好睡觉的位置。接着所有人带着自己的借书证,跟老师到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学校。大家看一遍借来的书,然后每个孩子轮流分享故事,然后开自己的小台灯继续享受阅读的时光。
10.辅导老师每天不间断地为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读书,讲故事。
11.在德国小学,每天早上上课,下午有些家长会接回家,有些没空的会留在学校(安亲班),由老师知道孩子们写作业,写完后继续玩耍。安亲班寒暑假也不例外,除了圣诞节等重要的假期。
12.德国小学重视体能训练。对足球很狂热,训练时风雨无阻,小孩也不例外,前提是不是狂风暴雨。还有小小马拉松。
13.可以不必念大学,但不能没有专长
14.德国小孩7点就上床睡觉。
15.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完8点钟的儿童新闻,高数孩子们每天世界各地发生的最重要的是,开阔孩子视野。
16.很多孩子不喜欢坐下来阅读,有专人训练处专业的牧羊犬来陪孩子读书,如果小孩子停下来,狗狗就会去帮忙翻书。
从他们的教育中学到的:
1.进入新的环境,孩子一开始需要的不是马上学会语言,而是陪伴他们一起适应新的环境;帮助孩子找到可以一起玩耍的伴。
2.德国幼儿园训练孩子们独立,并且能有效地遵循基本的规定,除此之外,基本都是以玩乐为目的。
3.孩子的快乐童年,不见得需要很多金钱堆积,仲要的是孩子拥有一次美好记忆,而且是值得他们终生回味的情节。
4.从上一年级的这一天开始,孩子必须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戴帽子…..这些事不能由父母代劳,小时候父母帮孩子做得越多,就表示将来孩子越无能、越无法独立自主。
5.有兴趣、能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孩子就有学习的动力
6.培养孩子自己讲试卷归档的习惯。
7.对待小孩,要实现和他约法三章,而时候绝不妥协,孩子就会慢慢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商量的,而那些是不该做、不能做的。
8.训练孩字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玩毕的玩具都必须自己收拾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9.每个人都要有说故事的能力。
10.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从小培养孩子的人文与艺术气息。
11.每个寒暑假都有个休假去旅游,无论远近,贵与否。
这本书对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的妈妈和老师都适合看。让孩子健康快乐,同时成为独立的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
Soso
2014.5.23
第二篇:没有边界的教室---有感
没有边界的教室
非常感谢幼儿园提供了这样一个家校互助的平台,使我们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学校的情况,并能及时的沟通。首先我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导,在生活学习上给他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为了孩子的成长,集聚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一些建议和想法。建议谈不上,幼儿教师在育儿上的经验远远比我们这些“外行妈妈”储备的丰厚。身为人母,我也不甘落后,我牺牲大把的时间学习怎么做母亲,研究怎么教育孩子。可是回头看还是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总结。
既然幼儿园给我这个平台,借这个机会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仅供参考。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一年,每天幻想着孩子会爱上幼儿园,乐而忘返。但是事与愿违,每每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总是很为难的样子,我感觉得到他不快乐,不喜欢那个地方。究其原因,不用孩子说我也能体会到,幼儿园应该是快乐童年的花园,应该是滋生好奇心,探寻神秘境地,激发身体机能的乐园。可是我们现在多数幼儿园是把孩子框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唱唱儿歌,讲讲故事,做做手工。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这些单调的活动,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天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渐渐被泯灭了。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和适应能力有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家的孩子,拒绝幼儿园。
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也有一定问题呢?公立幼儿园已经很注重依据孩子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特点培育孩子了。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没有边际的教室》,看过之后相信你们会爱上这样的幼儿园,我们的孩子也会向往这样的幼儿天地的。
具体的情节不做过多介绍,有兴趣的朋友我可以借给你看看。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
1、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圈子,别看都是小孩子,但是他们也会耍小心眼,使性子。他们需要同龄人和成年人的认可,赞同,重视,倾听。我们是不是多给他们这些小人物一个社交的平台呢?听他们聊聊天,听他们相互交交心,听他们诉诉烦恼,也不失为一种心灵的灌溉方式。
2、把自然世界搬进教室,让孩子永远热爱自然。我们的幼儿园现状是有限的,不能像德国的幼儿教育做的那么完善。可是尽我们的所能给孩子们创造空间吧。让孩子亲自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四季中植物、动物、人们的生活习性。让孩子们在四季变换中认识自然,这比孩子学一首儿歌更有意义。你们知道吗?德国的幼儿教材就是按四季编排的,是不是很有意思。
3、让生活常识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容,使我们的孩子变得充实强大。德国的幼儿课堂把生活常识作为一门课程。比如遇到火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消防队又是怎么工作的?消防车内部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生活常识是不是比让孩子们唱唱歌更能激发兴趣呢?甚至更有趣的是让孩子们辨识五谷杂粮,什么能吃?怎么搭配着吃更有营养?早早的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不同的兴趣方向。你说呢?
4、让孩子喜欢说说唱唱,蹦蹦跳跳,培养阅读这类事情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德国很重视幼儿的阅读培养,他们会举办“读书之夜”或是“宠物书童”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喜欢这种阅读的氛围,爱上了这样的氛围,不自觉的受气氛影响还会不乐意读书吗?唱歌跳舞亦是如此。我们努力为孩子创设条件吧!
5、增强体质是生命奔跑的有力保障。我们都有体会,孩子疯玩疯跑的时候也只有在童年,等他们一进入中学,紧张的学习,沉重的课业,已经压得孩子们抬不起头,哪里有时间尽兴的踢一场足球。趁着孩子们现在有无穷的力气和十足的劲头,赶紧给我们的孩子开展运动比赛吧。成立一个小小足球队,利用一个晴朗的下午,让他们尽情的在球场飞奔,让全身的小肌肉都高涨起来。想想看,偶尔举办一场盛大的足球比赛,小运动员们和小拉拉队们该多么自豪啊!
6、适当开设简单的幼小衔接课程。不管想象的幼儿教育多么美好,我始终也是个不能脱俗的妈妈,看见同龄的孩子都会算加减法,拿着画报自己看,我也有点感叹是不是应该让这快乐的小家伙稍稍学一点点呢?哪怕是数字临摹,简单的汉字识别,或者是开展课后延时兴趣班呢,胡乱涂鸦一下也可以。
7、完善幼儿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上幼儿园一年多,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老师不清楚,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长也是不清楚。虽然幼儿园经常会搞亲子活动、开家长会,但是这都是暂时的接触。作为老师和家长双方,其实更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习惯,爱好,能力等等诸多情况。如果每半学期我们都能有一个幼儿综合能力评价,让老师对每个孩子做全面细致的评价,比如什么地方有缺陷,什么地方有待提高,孩子对什么有兴趣。这样,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就找到切入点了。这对幼儿园教育也起到辅助作用。想想看,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更多的时间是和老师在一起,想协助老师,又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得有一个针对方向。
说了我的想法,我还想再啰嗦几句,正是孩子,让我们再次贴近童年,重温只有孩子才有的思维方式,重新获得简单,真挚的力量。我们可以陪伴,给予正面的引导,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我,没有比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更值得我给予时间的了。我想让我儿子健健康康的长大,明白善良和正义,发现各种各样的快乐,并懂得去追寻,比如舞蹈的节拍,比如随心的涂鸦,比如行云流水的音乐,比如艰苦却新奇的旅行.......做到这样,是要坚持和爱的付出。而这些远比孩子的成绩、分数更让我欣慰和幸福。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我们的家庭其实条件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超越现状。可是我们应该努力尝试改变现状,让孩子的童年过得有意义一点,有意义一点,再有意义一点。
童年只有一次,孩子们不想枯燥的度过,我们也不想让孩子们无聊的虚度。所以,这种改变不只是幼儿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改变。请我们的老师,我们家长一起共勉!
第三篇:No Excuse读《没有任何借口》感
No Excuse!
-----读《没有任何借口》感
最近读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读后使我感受颇深。它讲的主要理念是自我负责、敬业、目标、服从、正直、宽容、自尊等品质和完美执行的能力。西点军校之所以培养了这么多优秀学员,正是它把“没有任何借口”明文写在军规手册里,从而培养出负责任、服从、真诚、敬业的军人,他们不管放在哪个团体里都能有良好的团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没有任何借口的生活会使你远离那些阻碍你前进的消极思想。没任何借口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了解与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要求自己负责任地生活,当你这么做了,你就发现它使你心情愉快和信心满怀。学会担当责任,不要遇事推诿,给自己找借口,要诚实而全力以赴的努力完成任务。我呢?就哪写读后感说吧,一日拖一日,要不是领导明确上交日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完呢。生活中和工作中常常为没有完成任务和责任找借口,当读完《没有任何借口》后,给我深刻反省,当你不能对自己负责时,别人还会信任你吗?领导还会放心的交给你任务吗?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首先要致力个高目标或做个总体规划,然后专注地挑战极限激发潜力的去完成,而大多数人生活中没有明确目标或在工作岗位上不知到自己该干什么,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当遇到挫折时就轻易放弃或给自己降低目标难度,更改目标,这样的人是不
会成功的。还有很多人为了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努力取得的,这样的人即使成功了,周围的人也会对他敬而远之。对目标真诚,对公司忠诚,才是王道,才能取得成功。做“诚实亚伯”一样的人。
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形成的原因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就是“不要给自己寻找借口”,这也是我一生需要奉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没有任何借口》,让我对“没任何借口”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教会我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说“Yes”,有了目标(计划)或任务(责任)时就要真诚的努力完成它,不拖泥带水,不给自己找借口。
长白山北苑污水处理厂李义江
2010年12月19日
第四篇:读《No Excuses-没有借口》后感
读《No Excuses-没有借口》后感
看完《No Excuses》这篇本书,我懂得了从大到小不管什么人失败了就不要找借口。同时,我还从中收获了众多深刻体会——
首先,要认认真真做事,对自己负责,这是做事的底线。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觉,只有自觉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实做细,自己也才能从中获得成长,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做好每一个细节。凡事能够取得成功,一定要谦虚,注重细节。谦虚,不仅要体现在工作方面,更应该体现在为人方面,也只有和同事们谦虚请教和交流,才能快速让自己成长起来,在做事方面也才能独立应对,做到独当一面,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和能力。
此外,我还从中学到,一旦我们的执行开始,要懂得承认错误。做事情,我们要讲究方法,我们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学会懂得放弃。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审视自己,督促自己。追求我们应该追求的,放弃我们应该放弃的,那么最后,我们将会获得更多。
最后,我们都应该做到先做后说。有行动能力的人,永远都没有借口的做。只要我们找到目标,目标锁定行动,并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那么,我们又将会是充满自信和充满干劲的!有了目标,我们就有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我们就有信心。
从这篇文章中我还学到,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他的身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信守承诺,第二是结果导向,第三是永不言败。凡是计划了的就一定要有结果,哪怕是阶段性的结果;最后要有把一件事干完的毅力,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和阻力,一定要把事情完成,哪怕失败了也不要找借口。
在今后的每一天,我都将追求——要成功,不要借口!
第五篇:读《第56号教室3》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教师的心里话》有感
这本书提供的建议、叮咛和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叙述着教育的曲折与精彩。《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这本书告诉教师们该如何应对三个不同阶段里的各种境况,同时就课堂管理、学生激励及如何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种种建议,引导同行们善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举一反三,使教学更上一层楼;并鼓舞老师永不要被困难所动摇,永不放弃对教学的热情。雷夫一个人教语文、数学、音乐、科学、体育 ……全科老师,也是全能老师。这样的工作强度是我们不可想象的,雷夫疯狂的工作热情也是我们不可想象的。这本书是雷夫的第三本书,讲的不是雷夫的奇迹,也没有太多雷夫的教育方法,更多的是雷夫的教育心得,里面都是大实话,看了让人感觉很亲切。很多人参观了雷夫的课堂以后都提出想要看看雷夫的第一堂课是什么样的?是靠什么方式把学生们训练成这个样子。可是雷夫却告诉我们,他的第一堂课很普通,只用十分钟简单的介绍一下雷夫的规则,而且并不期望孩子在十分钟内就能够理解,因为有一年的时间,雷夫会一点一点的告诉他们。
在书中,雷夫用自己的故事形象的道出了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优秀教师的真正内涵。雷夫,他的每一次意外,都是智慧的考验,每一个经历的顽童都是一次磨练,每一道难题都转化为课题,每一回绝望都蕴含着希望。
还有,就是雷夫所表现出来的绝对乐观。比如,他想为妻子换一个新厨房,可是工资不高,算了一下,还得需要 470 年才能实现,但是他的语气,他是心态都很开心,乐观,做一个乐观向上的教师,因为我们的心态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心态。
看了雷夫背后的故事,我才明白,其实我们和雷夫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雷夫并不是圣人,雷夫并不是天才,只是雷夫比我们更加执着,更加热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