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道德修养》.读后感doc
我的心永远属于孩子
——读《教师道德修养》有感
泮境中心小学廖其兴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教师道德修养》一书。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最感人的是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从教60个春秋的小学老师——沈晓宏老师的事迹,使我感动不已。她对爱的教育的理念——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她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会把此话铭记在心里,以促进我以后工作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具有爱心,我们应给学生以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最可敬的人,还要做到与学生“知心”。我们要与每个孩子交朋友,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我们,让我们与他同享自己的快乐。作为一个好老师爱孩子是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博爱”。我们对某些孩子的偏爱,会使其他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感到沮丧、无助,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在集体生活中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偏爱和教师狭隘的审美需要与价值取向以及私心、偏见、错误认识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低级、非道德的不健康情感。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教育力量,要能够发挥任何教育手段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在教育中利用爱。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要爱丑陋的孩子;不仅要爱聪明的爱,也要爱迟钝的孩子;不仅要爱听话的孩子,也要爱淘气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爱。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体会到,最多的过错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孩子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教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我们心灵对孩子爱的呼唤,来自于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
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是繁杂的,它充当着孩子生活中的父母,学习中的老
师,游戏中的伙伴。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能够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细腻而富有内涵的心。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可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我们教育者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从而为孩子树立做人的自信和尊严。总之我们在一日生活中要细心处理点滴小事,要有悉心爱护孩子的心。
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要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要去捕捉,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爱好、潜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如果说“爱”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那么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更大的触动,知道了爱心是水,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就让我带着这样一颗细腻的心,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承诺:在新时代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
第二篇:道德修养读后感
道德修养读后感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小时候就背三字经、弟子规、千文字。论语、道德经的片段也不时的出现在教科书上。为让我们从小接触古老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语言故事形式传达这些道德思想,让我们心中有个度,以及时修正我们时刻想越界的心。
道德经第二章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为什么呢,人在感性方面特别敏感,善、美可以影响,可以带动,更可以改变周围。典型的“破窗效应”更可以反证此话。如果窗户上的玻璃破了,没有住也没有人去修补,这个房子上其它窗户的玻璃也会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有人乱涂鸦,长时间不清洗,其他人也会在墙上乱七八糟画东西;一个干净的地方,一般人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某个角落有垃圾又没被人及时清理,其他人就会继续往那里丢,更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这个现象我观察过也深虑过其中的原由。同理一个好的大环境可以影响人向好的一面发展、可以防止恶的现象出现。公司也一样,大多数人都道德高尚,那么一些原本不高尚的人肯定会受影响,如果真出了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及时制止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过来,后果非常可怕。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专业技能方面提高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德”,德才兼具才算是人才。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说话办事都很有讲究。你看曾子第一个讲的就是“忠”,“忠”字比较大,一般讲的是对“他人”尽没尽心;然后才讲“信”,守没守信,这个事你答应了做了没有;最后才讲“知识”,传授的知识温习了没有、讲的道理反思了没有。这是我们为人最基本的修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多精辟,这不就是这好几本书上都提到的,做人要务实、要努力才能长远的道理吗。
有一天初中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说着说着突然来一句,通过我平时对你的观察,送你一句话希望你能记住。“勿以善小为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时我还纳闷,又那里犯错了。现在常常想起,才知老师话语意义长远啊。
共同努力越来越好。
刘岭
2013年12月31日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四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行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在读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我的感受特别深刻。
说真的,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找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用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可以决定你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不会拒绝得到他人的夸奖与赞扬。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会促使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良好的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向老师所评价的方向发展。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相比其他孩子稍显特殊。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太好,而且孩子的成绩也不理想,我也总会留他在学校补习,有时看他学不会,总会批评他几句,可我发现孩子总是无精打采,给他讲多少遍的知识还是不会,一批评他,他就会低着头。我转念一想,总是批评孩子,他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开始尝试鼓励他,表扬他,每当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表扬他,慢慢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也对自己有了一些自信心,补习的知识也能学会一些了。我相信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如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体会二:平等、尊重、爱护。
老师在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最公正无私的。老师要树立好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应该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个学生。当你和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不妨将学困生也叫上;当你和优生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时,也不妨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当你在表扬优生时,不妨也给学困生一点鼓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和安慰,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他们并不是一块朽木,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心里也有一片绿荫,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魏书生、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啊!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需要在教师的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中进行,需要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实践机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一、了解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含意
1、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是教师应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理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与构建,并从理论到实践环节都给予明确的指引。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之魂。身为教师就要明确如何将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2、爱岗敬业,时代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成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爱岗敬业。
3、“教师的爱好比一部车,感情是发动机,而理智是方向盘,教师的驾驭水平则取决于如何协调好二者。如果学生是乘车人,学生的美好人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言行、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确了理解如何爱学生。
三、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时代的需要。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
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四、用以德立教的“爱”开展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五、高尚师德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二)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愉快,心理也很轻松,觉得读一点什么,就拿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读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书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现就我学到的知识与我的工作实际做一些比较,把心得体会做一下笔录。
师德将蕴含着无尽的价值,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教师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抟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景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
第一,必须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沿途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这是结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教师,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育成才。
第三,对社会负责,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
所以我现在止停留的现有水平上,是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的,只有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赶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三)教师肩负的是双重任务,教书、育人。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在学校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书中说,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要把少年儿童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为革命的“新后代”;陶行知先生爱学生,在艰难之中创办育才学校,让穷人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爱生”并不容易。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会时常碰到学生犯了个小错误,需要老师去正确引导、耐心的指正。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刻意的,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使学生关闭他们的心门,这对老师来说实在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师德传统有几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首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气氛就会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我们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劈头盖脸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后,我会给他们敲一个我的图章,学生很开心,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章,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章,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同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使我更有信心迎接各种工作上的困难,我将一如既往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大胆的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第五篇: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道德修养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新形势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认证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提升我自身的职业道德,强化教育事业心和责任感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这门课程分述为十章,分别是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等。通过对上述各章内容的学习,我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第一章 伦理与教育伦理
本章从《孟子》中对伦理的定义着手,引出伦理的定义——伦理就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理的准则。那么教育伦理就是我们老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理则。伦理及教育伦理在教育工作中有其特有的内涵和作用。教育伦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礼”,“为师之道”,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只有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对于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也存在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俗话说“德者,得也”,可见只有施行道义者,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作为我们正确引导学生的基本准则,是作为高校教师所必须遵守的。总之,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我们的行业规范,要求我们要从把握职业伦理的关系出发,切实领悟应当遵守哪些行为和道德并使之形成良好的德行。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本章节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基本特点及其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高等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是职业分工发展的产物,但同时也具有它特有的职业特征,因此使得教师的职业劳动与其他物征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目的的又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效果的滞后性。这些区别必将使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的特点。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提高全名族道德素养的手段,为了能更好的推动精神建设和发展及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能更好的为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服务。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本章节从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意义、从业教师的内在要求展开论述。我们劳动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教师能否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决定了教师追求的境界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灵魂的根本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遵德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的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高校教师职业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等独有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规定了其职业特点就是平等对待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作为高校教师,就应高充分了解自身职业特点及其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为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教育管理与教育本身是相伴始终的,它是教育追求高效率的要求。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协调”,协调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包括个人与个人之见的矛盾、个人与整体之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管理除了能协调矛盾外还能解决冲突,包括认知冲突的解决、利益冲突的解决以及感情冲突的解决。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高校教育管理也极具特殊性,这种特殊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活动及管理功能上。高校教育管理贯彻实施于每一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概括来说就是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以及对高校教育事物活动的管理。
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还是对高校教育事物活动的管理,实施者依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因此,如何在教育管理中规范道德是保证教育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发挥好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者的作用,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力的修养、性格修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正确导向学生。高等院校具有政治服务的性质,因此,高校工作者在行政事务过程中的道德行为是否规范,也会影响着人们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印象,因此高校行政人员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只有在大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才能更好的做好高校教育工作。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在这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除了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应兼具科学研究的责任,并且最终服务社会。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始终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术道德可以使学术研究活动健康进行,从而造就学术的繁荣昌盛,最终服务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学术道德作为衡量我们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在研究过程中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为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做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如何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职业行为的实践活动。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做主观臆断。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等方面。在职业道德的选择中我们要注意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做到动机具有向善性,目的合乎道德,正确认识职业行为手段,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好学生的同时服务好自己服务好社会。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要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就必须懂得教师从教的“为教之礼”和“为师之道”。本章就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及形成的基本特征入手,阐述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实现人格的冲突。从本章内容的学习,告诉我们仅仅懂得“为教之礼”“为师之道”的理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我意识是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人格定位高于一般职业,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特点,不断加强自我人格的修养,才能有效解决人格定位和人格之间的冲突。只有在执业过程中努力塑造自我高尚的人格,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第十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这三个基本途径进行介绍。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尚职业道德的养成主要依附于职业道德的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高校教师灌输职业道德观念,培养高校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方向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而道德修养则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恪守底线,注重私德,有境界追求,努力实现人格高度的提升,不断通过自我的师德修养,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由突然到应然的超越。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品性形成的基本途径。我们应该遵循专业领域刻苦专研精益求精,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教育学生孜孜不倦充满爱心,社会生活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的要求,努力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对如何让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进行阐述。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兴亡、民族振兴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要把这种意识转化到日常的行动中,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其次,热爱学生。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培养好学生,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要和学生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学生才能尊敬教师,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再次,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师不辞辛劳、辛勤耕耘,时时刻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等所动摇。第四,要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教师事业的尊严,一切危害教师,危害学生、有损师德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的斗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人,必须具备扎实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只有拥有高尚人格及道德修养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做出更好的贡献。